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研究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发展和人们对素质教育的关注,情感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作为一门注重情感表达和文化传承的学科,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价值。
本文将就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策略和效果进行探讨。
一、情感培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情感的关键时期,而音乐作为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情感的发展和表达。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培养具有以下重要性:1.1 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培养情感表达的能力,学会用音乐语言传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和表演,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从而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1.2 培养情感交流与合作意识。
音乐教学是一种合作性强的学习方式,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可以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在合奏、合唱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倾听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加深与他人的情感联系,培养合作精神。
1.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音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追求。
通过音乐教学,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1.4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还可以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通过学习音乐中的优秀作品和故事,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态度,从而影响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策略2.1 创设情境与情感体验。
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茉莉花》这首歌时,可以讲述茉莉花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情节感受到歌曲中蕴含的思乡之情。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歌曲中找到自己熟悉的情感,进行情感倾诉。
2.2 引导情感表达与情感交流。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歌唱、舞蹈、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并能够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智力、审美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发展。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愉悦和成长。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和意义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让学生通过音乐学习,感受音乐的美,培养对美的感知力和鉴赏力。
通过音乐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音乐是一种充满感情和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音乐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感情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情感的表达和共鸣,提高学生的情感情绪管理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是一种艺术,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美的存在,提高对美的识别和鉴赏能力。
3. 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音乐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4.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观察力和学习动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音乐基本知识、音乐欣赏和音乐表演三个方面。
在音乐基本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学习音乐的基本符号、音乐的基本节奏和音高等知识;在音乐欣赏方面,学生可以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美;在音乐表演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合唱、乐器演奏等形式参与音乐的表演,体验音乐的魅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可以通过歌唱、游戏、故事等形式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音乐剧、合唱比赛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可以通过音乐欣赏课、音乐作品分析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培养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把饱满的情感倾注于教学工作中,使学生在音乐课堂里获得情感体验,从而唤起和培养学生的情感。
构建音乐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优化音乐教学内容,提供探究发展契机;改革音乐教学策略,提高探究创新能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感培养;小学一、重视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审美体验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
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处于低级阶段。
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只有不断加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作品美与心灵美的情感共振,用“情感”架起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才能更好地达到音乐教育的总目标——审美教育。
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很重要的。
任何艺术都以自己特定的形式和技巧集中、强烈地反映生活,当然也通过特定的形式表现了人在生活中的情感。
艺术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审美教育。
鉴于这一特征,目前“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
所以,教学中就要突出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净化学生心灵。
教师要为培养具备健康心理、完善人格以及美好情感的未来一代履行职责。
二、强化情感在音乐教学中的孕育与培养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音乐的陶冶可以促发人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这些情感在人的社会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
它们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往往紧密交织在一起,这些情感交织而成的综合体就是情操。
对音乐教育工作着来说,就是要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艺术意蕴,培养他们的情感和情操。
教师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强化情感在音乐教学中的孕育与培养。
比如,通过讲解作品创作背景和诠释作品内涵来激发小学生的情感世界。
优秀的音乐作品凝聚着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伟大的人性光辉和感人的艺术美,它们都是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是我们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开展情感教学不可多得的教材。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德育则是贯穿教育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音乐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通过音乐教育,我们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更能够在其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格品质。
一、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教授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好与深刻,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和审美情趣。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学生传达美好的道德情感,引导他们关爱他人、热爱生活,让音乐成为学生内心情感的寄托,使他们在音乐中感受道德的力量,培养出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能够获得一定的演奏技能和表演能力,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下,他们能够在音乐会或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成果,从而获得一种成就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让学生懂得能力与责任是相互联系的,从小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念。
音乐是一门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而这两种品质也是德育中一种重要的素养。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不断尝试、勇于创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其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表现出个性和独特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的分析和创作的引导,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创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意识,使他们拥有正确的创新观念和审美观念。
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需要在合唱、合奏或者演出中与他人合作,这就需要他们懂得尊重他人、礼貌待人。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细节的引导和规范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懂得团结互助、谦逊从善,培养正确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处世观念,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养成自律和自制的良好品质。
音乐学习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练习、去表演。
小学生音乐教学的情感表达
小学生音乐教学的情感表达在小学生音乐教学中,情感表达是培养孩子们综合发展的重要一环。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传递方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通过音乐,他们能够学会如何用心去感受和表达内心的情感,这对他们的心智和情感成长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音乐教学通过丰富的节奏、旋律和歌词,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当他们学习唱歌时,不仅是简单地模仿,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心去理解歌曲中的情感表达。
例如,当教师引导他们唱一首欢快的歌曲时,孩子们不仅会跟着节奏唱出音符,还会从中感受到快乐与活力,仿佛自己也成为了歌曲中的一部分。
其次,音乐教学有助于小学生们建立情感的连接和沟通能力。
在音乐课上,他们不仅仅是个体,更是一个团体的一部分。
通过集体合唱或音乐游戏,他们学会了倾听和理解别人的情感表达,学会了在音乐中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都是他们日后生活中交往与表达情感的重要基础。
此外,音乐教学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绪管理能力。
孩子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同风格和情感的歌曲,有的悲伤动人,有的欢快活泼。
通过理解和演绎这些不同的音乐作品,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取向,并学会了如何在不同情境下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情感智慧的培养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小学生音乐教学中的情感表达不仅仅是学习音乐技能的过程,更是培养孩子们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音乐,他们能够感受到世界的多样性和美好,学会用心去表达和理解情感,这不仅对他们的学业成绩有所裨益,更是他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音乐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推广和深化,对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发表时间:2018-12-03T09:52:36.960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8年11月作者:朱先英[导读] 音乐家冼星海曾这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黑龙江省绥滨农场学校朱先英音乐家冼星海曾这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在于启迪、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情感层面上。
音乐课无论是作为人文学科,还是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它的目的都是培养人文精神。
即通过实施人文关怀,丰富人的情感与美感体验,陶冶人的情操,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学生目前正处于审美情感、道德情感、思想情感的形成阶段,由于他们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多方面来培养和促进小学生丰富而健康、积极而向上的情感。
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呢?一、创设音乐情境培养情感小学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情感,给他们一种熏陶,一种滋养,让他们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不断地受到情感的教育。
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学生的音乐学习与游戏、品德教育、舞蹈有机结合起来,使之形象化、具体化。
而整个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音乐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
如在教授《共产儿童团歌》时,为了使学生能进入音乐情境,我向孩子们介绍了共产儿童团当时的工作任务,如站岗放哨、带路送信。
我给孩子们讲了共产儿童团团长王朴的故事,讲了鸡毛信的故事;又以模仿号角声,模仿共产儿童团员们拿着红缨枪巡视站岗,电报游戏等情境展开了歌曲教学。
孩子们能用歌声表现小小年纪就走上了革命道路,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小学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中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更是音乐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感知和表达情感,提高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
一、音乐的情感表达功能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功能。
音乐可以通过旋律、和声、节奏等要素来唤起听众的情感共鸣。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情感表达尚处于初级阶段,通过参与音乐活动,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表达。
二、创设情感共鸣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第一步是创设情感共鸣的教学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室布置、音乐作品选择和表演形式设计等手段,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温馨的音乐学习氛围。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可以更轻松地展示自己的情感,与他人分享情感体验。
三、情感表达的教学策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比如,通过情感导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情感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方式;通过情感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表达音乐的情感内涵。
这些策略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并提升他们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情感表达的技巧训练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技巧。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等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情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唱、弹、吹、打等多种乐器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情感表达的技巧。
通过反复的练习和表演,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
五、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音乐欣赏既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课程,让学生深入感受和体验不同音乐作品所传递的情感。
通过与音乐作品的互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进一步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论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
论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的教育也在不断更新和改革。
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不仅注重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感培养,更加强调了个性化教学和学生参与的重要性。
本文将结合新课标理念和音乐教学实际,探讨中小学音乐唱歌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注重情感体验,培养音乐素养在新课标理念下,中小学音乐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音乐素养的培养。
唱歌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一环,更应该引导学生在歌曲中感受音乐的美好,领略其中的情感表达。
教师在唱歌课上应该注重歌曲的解读和情感的引导,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来表达并体验自己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唱歌课上,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歌曲,通过音乐欣赏和情感体验,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
教师还可以通过解读歌词、分析曲式、探讨主题等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内涵。
通过唱歌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在欣赏、体验歌曲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
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参与新课标理念提倡个性化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
在中小学音乐唱歌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个性特长,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学习,更好地发展自己的音乐潜能。
教师还应该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唱歌课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安排不同的歌曲学习和演唱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合唱团队的组建,让他们在合唱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表演,让他们在唱歌中展现自己的特长和个性,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录音、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演唱进行记录和反馈。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表现,还可以激励他们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小学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情感情绪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发展积极的情感情绪,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品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实施情感教育,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
下面就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包括音乐教室的布置、音乐教具的准备、教学材料的选取等。
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能够给学生带来愉悦的感觉,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到愉悦和享受。
音乐教学环境还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言行举止,教师的和蔼可亲、富有爱心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情感情绪,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接受音乐教育,培养积极的情感品质。
二、选择丰富多样的音乐教材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丰富多样的音乐教材,包括不同风格、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作品。
通过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音乐元素和风格,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体验。
学生在接触不同的音乐作品时,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增长见识,培养宽容和包容的情感情绪。
三、注重音乐情感体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音乐作品对情感进行表达和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等形式,让学生通过音乐作品感知和理解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通过情感体验,学生可以增强对情感的认识和表达能力,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情感情绪。
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五、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即将情感教育融入到音乐教学的方方面面。
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品质,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不仅获得音乐知识、技能,还能够得到积极的情感锻炼和情感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包括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选择丰富多样的音乐教材、注重音乐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等方面。
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加强学生情感培养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情感培养【摘要】“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
”音乐课对于启迪学生心灵至关重要。
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
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利用情感资源来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之火,让学生在教学中达到情感的体验,帮助学生领会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感受音乐,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这是学习音乐的最终目的。
同时教师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充满情感的优美、和谐的音乐情境和气氛,让他们随着教师的引导,在感情与艺术结合的天地中驰骋。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情感培养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里,很多时候我们总觉得音乐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听觉艺术。
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
一、融洽师生关系,构建情感和谐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的认同、主动的参与、自由的环境,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而音乐又是情感的艺术,它以情引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以情育人。
情感贯穿于音乐审美教育的全过程。
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音乐课的核心目标。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懂得如何去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释放并引起共鸣,从而达到真正地喜爱音乐、理解音乐。
因此,在平时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获得宽松、愉快、自由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敢质疑、敢争辩、敢求异,激发他们创造求新的动机和欲望。
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要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摘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落实素质教育,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一方面启发他们的爱国情操,重视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渗透,进而去净化学生的灵魂。
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渗透教育呢?关键词:小学教育;音乐教学;情感培养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057-01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
绘画是用线条色彩来表现情感,文学是用语言文字来表现情感,音乐则是用音乐语言,使人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产生共鸣,使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受到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体验、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强调对音乐兴趣、审美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培养”。
音乐作为情感的载体,其特征就是情感抒发、情感宣泄、情感交流和情感审美,情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普遍存在于一切审美活动中。
由于小学生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各方面来培养和促进小学生丰富而健康、积极而向上的情感。
怎样更好的发挥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呢?一、了解创作背景,初步理解曲目由于小学生对社会历史知识的了解不够,在学习每一首歌曲时,提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对歌曲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创作特点、风格流派等有所了解,教学时教师再进行补充。
如教学《七子之歌——澳门》时,首先要求孩子们了解这首歌的词作者闻一多先生,词的写作背景,以及澳门的历史,增强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然后再进行歌曲的教唱,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演唱就会神形皆具,就不会出现喊唱现象。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等,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直观形象的教具的使用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启发学生对音乐中美的因素的鉴赏力及表现力。
小学音乐教学的情感培养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的情感培养方法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情感和情绪表达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可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使用的情感培养方法。
一、音乐欣赏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音乐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听音乐,并引导他们去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例如,在介绍一首快乐的音乐作品时,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舞动身体或者自由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快乐情感。
二、情感联想情感联想是通过其他形式的艺术表达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通过与绘画、戏剧等艺术形式的结合,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音乐所传递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一首悲伤的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绘画或者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悲伤情感,进一步加深对音乐情感的理解。
三、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让学生通过身体参与来感受音乐情感的方法。
通过让学生在音乐中跳舞、拍手、敲打乐器等方式,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体验到音乐带来的情感。
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明快节奏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跳舞,体验到音乐所传递的快乐情感。
四、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声音来表达音乐情感的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音乐中唱歌、朗诵等,让他们通过声音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例如,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首感人的歌曲,让他们通过歌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五、情感创作情感创作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达音乐情感的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来传递自己的情感。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乐器或者声音合成器等工具来创作一段自己的音乐作品,让他们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总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音乐欣赏、情感联想、情感体验、情感表达和情感创作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并培养他们的情感鉴赏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表达,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感受音乐的魅力。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能够深入人心,唤醒人们的情感。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意义、方法和实践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情感教育策略,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情感教育;教学方法;实践策略引言:音乐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能够深入人心,唤醒人们的情感。
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的情感培养和情感表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情感教育是指通过音乐作品、音乐活动和音乐实践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意义、方法和实践策略。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意义1. 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体验。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情感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感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和审美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和实践,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方法1. 运用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的审美情趣培养策略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的审美情趣培养策略【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的审美情趣培养策略。
在介绍了背景信息和研究意义。
在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性、多样化的曲目选择、注重声乐技巧的训练、注重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以及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结论部分总结了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的审美情趣培养策略,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知,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音乐喜爱,并在合唱过程中注重声乐技巧、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审美能力。
希望本文能对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审美情趣培养、策略、曲目选择、声乐技巧、团队合作、音乐热爱、结论、未来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部分将探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了解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背景,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制定合理的培养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审美情趣的培养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人们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的审美情趣培养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音乐合唱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也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优秀音乐作品,培养其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审美情趣培养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价值。
通过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审美情趣培养策略的研究,可以促进音乐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升级,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与表达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与表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培养与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音乐,孩子们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感受到音乐所传达的美好情感,培养情感共鸣和情感交流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与表达,以及如何有效实施。
1. 引言音乐作为一门艺术,不仅能够让人享受美妙旋律,也能够激发人们内心的情感。
对于小学生来说,情感培养与表达是他们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注重情感培养与表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 创设情感氛围为了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
可以通过放映音乐视频、观赏音乐演出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情感共鸣。
同时,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分享音乐所蕴含的情感,让孩子们了解音乐的精神内涵。
3. 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了增强孩子们对音乐的情感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例如,通过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等活动,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们绘制音乐情感图谱,让他们用图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情感理解。
4. 配合课堂内容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应该将情感培养与表达与课堂内容相结合。
例如,在讲解音乐历史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作品,让孩子们感受到不同音乐时期的情感表达方式。
在学习音乐节奏时,教师可以通过有节奏的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所蕴含的节奏感和活力。
5. 学生作品展示为了激发孩子们对音乐表达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音乐作品展示。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并表演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展示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
这不仅能够增强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也能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6. 情感教育融入音乐教学情感教育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音乐,可以教育孩子们如何感受他人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情感交流能力。
例如,在学习合唱时,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合作、团队精神与他人的情感交流。
小学音乐课中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研究
小学音乐课中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研究引言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们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阶段,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力,使他们能够欣赏美妙的音乐,感受音乐带给人们的情感和情绪。
本文将从小学音乐课中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的重要性、培养方法及相关问题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小学音乐课中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的重要性1.音乐审美感受力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力。
音乐审美感受力是指学生通过音乐作品所产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体验,在欣赏音乐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反应和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还可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欣赏音乐。
2.音乐审美感受力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音乐审美感受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还可以促进其情感情绪的表达和发展,培养其细致入微的感知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音乐审美感受力的培养也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音乐课中音乐审美感受力培养的方法1.多听、多唱、多说在小学音乐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听、多唱、多说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力。
通过让学生反复听取不同种类的音乐作品,唱响动听的歌曲,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和体验,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2.多种形式的教学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角色扮演教学、音乐欣赏会等,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力。
通过这些形式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音乐情感体验,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3.注重情感体验与情感交流在音乐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如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多与同学分享音乐情感体验,多展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表演等,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力。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引言:音乐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艺术形式,而小学阶段是孩子个性、情感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德育的渗透,通过音乐教学的方式培养孩子的道德素养和品德修养,促进其全面的人格发展。
本文将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情感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的聆听和演奏过程都是情感体验的过程。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富有情感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培养孩子的情感素质。
比如,通过演唱民歌,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歌词中所描绘的情感,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并通过歌曲中的情绪色彩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敏感性。
此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编排合唱、舞蹈等形式,让学生合作演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情感交流能力。
比如,可以编排带有正能量和积极向上主题的合唱曲目,让学生集体合唱,共同传递和分享情感。
在合唱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相互倾听和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和表达能力。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道德教育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往往代表着一种价值观和道德寄托。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取具有积极主题和社会意义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去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
例如,可以选择带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的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欣赏和演唱,理解爱国、助人为乐的道德观念。
此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音乐故事的讲述,向学生传递正面的道德信息。
通过讲述音乐家、作曲家的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他们的努力和品格,从而受到启发和感召。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美术欣赏,理解音乐作品中的道德寓意,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审美能力。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个性教育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也是孩子展现个性的机会。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和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音乐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发展其独特的个性特点,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浅谈小学音乐学生感知、鉴赏、表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音乐学生感知、鉴赏、表现能力的培养摘要:音乐是综合性非常强的教学科目,对于学生的情感发展、审美、认知能力提升都有很好的教育引导作用。
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知、鉴赏以及表现能力,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感知鉴赏表现力培养策略音乐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而且对于学生的思想和素养有着很重要影响的科目,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音乐教学不仅局限于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还能够为学生的多个学科学习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打开视窗。
在整个教育过程的各个阶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以育人为根本的,将学生培养成适合时代发展的人才。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感知能力的策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感知能力多是来自于对节拍的感知,良好的节拍感既是学生学习和感知音乐的基础,同时也是参与音乐活动如唱歌、演奏以及舞蹈等必备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感知,通过音乐节奏变化以及曲调的变化体会音乐中情感的变化。
1、利用身体动作培养学生的稳定节拍感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稳定的节奏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的基础。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节奏感,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稳定的节拍感”,也就是让学生了解一个节拍是多长时间,能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感受到节拍,熟悉节拍的变化。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身体动作例如拍手、点脚尖,拍腿等动作,让学生先通过身体的“机械”动作,大致感知音乐中一拍的节奏,引导学生逐渐掌握稳定的节拍感。
2、通过朗诵让学生掌握韵律感感知教学当中,尤其是节奏的感知,不仅仅是要学生能够读出音乐当中的节奏,而是要通过节奏感受音乐的韵律感,需要学生能够长时间、整体感知音乐的读拍。
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对于身体的控制以及节奏的把握能力都比较差,教师可以通过朗诵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韵律感。
例如在欣赏《月亮月光光》这首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歌词进行朗诵,通过朗诵感受其中的语音高低、语气强弱等变化,然后再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从而让学生更加容易掌握歌曲的韵律感。
小学音乐课教案:重视情感教育,传递正能量《原谅我》
小学音乐课教案:重视情感教育,传递正能量《原谅我》》一、教学目标1.了解《原谅我》的背景及意义,感悟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2.理解音乐中的动感语言,感受音乐的热情与力量。
3.通过参与唱、敲、打、拉、吹五类各种简单乐器合奏,练习协作与合作精神。
4.了解简单的音乐乐理知识,并学会演唱《原谅我》这一歌曲。
二、教学重点1.理解《原谅我》的背景及意义。
2.感受音乐中的动感语言,感受音乐的热情与力量。
三、教学难点1.通过参与唱、敲、打、拉、吹五类各种简单乐器合奏,练习协作与合作精神。
2.了解简单的音乐乐理知识,并学会演唱《原谅我》这一歌曲。
①教师引导:可以通过简短的音乐视频或歌词来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带他们去了解《原谅我》的背景,让他们看到那些无辜的生命被抛弃、自杀的故事,以及这首歌曲所传递的勇气、信心和希望。
②动感语言练习:让学生通过观赏音乐视频,表达出音乐中的动感语言,如抒情、轻快、欢快、慢板等等,并进行模仿,加深理解,这样就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热情和力量了。
③五类乐器合奏:请学生拿起手中的小鼓、小钹、铃鼓、木鱼、口琴等简单乐器进行合奏,并练习和谐的协作,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与人文情感、协作精神、合作精神的相互关系。
④歌曲演唱: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大家的练习,让学生学会演唱《原谅我》,并理解其中的节奏、里面的旋律和音程,让他们能够正确地唱出这首歌曲。
五、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合作探究、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观看音乐视频、合唱、合奏)、情感强化。
六、教学手段黑板、悬挂着的大屏幕、乐器、音乐视频、歌词。
1.预备知识:在教学前,老师要先向学生介绍《原谅我》这首歌曲的基本情况,让他们了解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老师可以通过歌曲分析方式,解释《原谅我》表达的一种人文情感和艺术语言。
2.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原谅我》的背景及意义,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并让学生感受到这首歌传达出的勇气、信心和希望。
第二步:练习动感语言及演唱技巧,让学生通过模仿、反复演唱,加深理解他们所表达的语言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情感的研究”心得体会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形式,通过音乐可以起到宣泄情感,疏导情绪的作用,在音乐欣赏、演唱、演奏过程中,通过引起学生的共鸣,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受到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渗透,从而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
小学生尚处于蒙昧之时,基本上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的审美情感、思想情感、道德情感都处于形成阶段,由于小学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音乐教学活动,采用各种适合的手段,从各方面来培养和促进小学生丰富而健康、积极而向上的情感。
怎样更好的发挥小学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呢?
一、情感在音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任何艺术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时,也可以反所用于生活。
“当语言无法表达的时候请让音乐响起来吧。
”这句话形象的告诉我们音乐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可以通过特定的形式,更集中、更强烈也更容易地表现人们在生活中的情感,柔美、慢速、稍弱的音乐使人心境平和、舒缓,激烈、快速和强劲的音乐使人心情激动、兴奋,而下行的旋律又会让人忧伤。
因此,人们常常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小学音乐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学生的
情感,给他们一种熏,一种滋养,让他们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的不断地受到情感的教育。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声音的表现,从喊叫、欢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乐则是最善于、也最适合于表现感情的艺术。
二、情感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
(一)、培养审美情感。
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掘音乐教材中美的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首先,要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等,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直观形象的教具的使用及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启发学生对音乐中美的因素的鉴赏力及表现力。
如在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在悠扬的演唱结束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这些美丽的景色,老师轻轻的朗诵:舞动的船桨、粼粼的波浪、白塔、绿树、红墙、还有树上的夕阳,然后再让学生谈谈对这首歌的感受,在重新演唱中,要求学生把歌声唱的更加悠扬、更加优美,(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把这首歌的MTV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下)从而达到对学生审美情感的调动,让学生逐渐懂得欣赏美、发现美,并体会到生活中的美的存在。
又如在《嘀哩嘀哩》一课时里面,老师通过边表演边朗诵:“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山林里。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这里有红花,有绿草,还有小黄鹂在嘀哩嘀哩的唱歌”。
老
师甜美清脆的声音结合优美的舞蹈,营造特定的氛围,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这个时候再让学生配上常用的手势语言:拍手,拍腿等,甚至引导几个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跳起来,在班里面不但烘托了一种热烈欢快的气氛,也充分刺激了学生的审美的情感,在美的节奏和旋律中,学生仿佛真的进入了春天的真实情感世界里面。
其次,几乎在所有的小学音乐歌曲中都有美的元素,老师应该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歌曲的不同美,如时代美、地域美、风格美、性格美、民族美等等。
学生在欣赏、学唱及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美的熏,提高了审美能力,为学生艺术素质的不断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培养思想情感。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教材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培养,使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开发,学会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前提条件,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理想途径。
如:在欣赏《歌唱祖国》的过程中,“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启发学生从那雄壮的旋律、有力的节奏,铿锵的演唱中,联想中华人民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感受新中国广大人民的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老师还要结合着历史的讲解,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我们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奋发图强。
又如,在欣赏《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曲时,通过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在优美感人的旋律中,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以及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让学生把对老师的无限的爱和崇敬铭刻在心深
处。
优秀的音乐作品凝聚着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它们都是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有的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却不是十分显而易明的,它必须依赖于对它的创作背景及其涵的领悟和体验。
如小学音乐第十册《黄河大合唱》这一课,首先布置学生到图书馆或到网上搜索,了解作者洗星海的生平事迹,课中,老师深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当时,作者在黄河边考察,看到黄河梢工与波浪搏战的情景,从中领悟到了劳动人民与大自然搏斗的伟大精神,于是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之后,洗星海用了六天时间便完成了这部显示民族精神,民族风格的乐曲,乐曲吸取了地方民歌特点,运用了劳动号子“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表现形式再现了劳动人民苦难深重的历史,迸发出了民族奋斗的精神火花,激励着中国人民为解放而奋斗抗争。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不同作品思想情感之光,以丰富的手段展示给学生,老师要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和教育气氛,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面地参与音乐活动中,一方面打开学生情感世界的大门,另一方面提升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
(三)、培养道德情感。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
道德情感包括品德修养、理想及传统观念等容,它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容,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学生学唱、欣赏歌曲的过程也是育人的过程。
充分挖掘教材的育人涵,因地制宜的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如在学习《摘草莓》、《小红帽》、《小乌鸦爱妈妈》等歌曲时,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轻快、活泼的抒情歌曲中树立尊老爱幼的优秀品德,
以及在流畅的曲调当中,在善良可爱的主人公形象下,激发孩子对美好情操、善良品德的追求。
在《咱们从小讲礼貌》的歌曲当中,要注重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礼貌用语的教育。
在《拾稻穗的小姑娘》的歌曲当中,让学生用甜美的声音和欢乐的心情演唱歌曲,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道德品质。
在《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歌曲中,让学生懂得助人为乐是成长中应具备的优秀品质。
这样的歌曲还有很多,老师一定要注意通过音乐教学结合具体的音乐作品,采取“移花接木”和“潜移默化”的方式,循循善诱,切忌空洞的说教,从而达到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的目的。
在进行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
心灵的冶正是在多次这样的情感体验中来完成的。
“动之以情”是一般的教育手段,也是音乐教育的目的。
逻辑认识的积累发展了智力,情感体验的积淀则升华了精神。
作为艺术审美的音乐课,实现情感愉悦是必须体现的学科特征。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被人们称为音乐情感的审美感、理智感、道德感,在人的情感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它们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往往紧密交织在一起,这些情感交织而成的综合体就是情操。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培养。
教师在备课时要尽量把培养情感的目标制定的明确、具体,以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和完成。
一方面深刻地理解和表现所学习音乐作品的艺术蕴涵,培养和促进他们的情感和
情操,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的把音乐作品、音乐教育和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教师通过讲解作品创作背景、诠释作品涵来激发小学生的情感世界,通过有感情的唱和生动的表演来点燃小学生的情感火种,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氛围中,直接体验特定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还应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只有教师先动了情,才能传染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情感,使学生的情感有起伏、有高潮、有满足,是悲是喜均有所动。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
贝多芬曾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
总之,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突出情感体验,以情感人,提高审美能力,净化孩子的心灵,为培养正常健康的心理,良好完整的人格以及美好高尚情感。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作为小学教师更应该尽好我们教师的职责,尤其是作为音乐老师的我们,更是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