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合集下载

实验三 交换机端口的基本配置

实验三     交换机端口的基本配置

实验三交换机端口的基本配置【实验名称】交换机端口的基本配置【实验目的】掌握交换机端口的常用配置参数【背景描述】你是某公司网管,现公司有部分主机网卡属于10Mbit/s网卡,传输模式为半双工,为了能够实现主机之间的正常访问,现把和主机相连的交换机端口速率设为100Mbit/s,传输模式设为半双工,并开启端口进行数据的转发。

【技术原理】锐捷全系列交换机Fastethernet接口默认情况下10Mbit/s或100Mbit/s自适应端口,双工模式也为自适应。

默认情况下,所有交换机端口均开启。

锐捷全系列交换机Fastethernet接口支持端口速率、双工模式的配置。

【实现功能】配置交换机端口的速率,双工模式,并进行有效查看。

【实验设备】S2126(1台0)、主机(1台)、直连线(1条)【实验拓扑】【实验步骤】步骤1.交换机端口参数的配置。

switch> enable 14psd:starswitch# configure terminal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 !进行F0/3的端口模式switch(config-if)# speed 10 !配置端口速率为10Mswitch(config-if)#duplex half !配置端口的双工模式为半双工switch(config-if)#no shutdown !开启该端口,使端口转发数据配置端口速率参数有100(100Mbit/s)、10(10Mbit/s)、auto(自适应),默认是auto。

配置双工模式有full(全双工)、half(半双工)、auto(自适应),默认是auto。

步骤2.查看交换机端口的配置信息Switch# show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Interface:FastEthernet100BaseTX0/3Description:AdminiStatus:up !查看端口的状态OperStatus:upHardware:10/100BaseTXMtu:1500LastChange:0d:0h:0m:0sAdminDuplex:Half!查看配置的双工模式operDuplex:AdminSpeed:10!查看配置的速率operSpeed: UnknowFlowControlAdminStatus:offFlowControlOperStatus:offPriority:0Broadcast blocked:DISABLEUnknow multicast blocked:DISABLEUnkowm unticast blocked:DISABLE【注意事项】交换机端口在默认情况下是开启的,AdminStatus是UP状态,如果这端口没有实际连接其他设备,OperStatus是down状态。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实验报告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实验报告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实验报告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索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并了解其在网络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交换机的理解,掌握其基本配置方法和技巧。

二、实验原理交换机是一种用于连接计算机网络中多个设备的网络设备。

它能够根据目的地址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目标设备,提高网络传输效率和安全性。

三、实验步骤1. 连接交换机:将交换机与计算机通过网线连接,确保物理连接正常。

2. 登录交换机:打开计算机上的终端软件,通过串口或Telnet方式登录交换机的控制台界面。

3. 配置基本信息:在控制台界面中,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

进入交换机的配置模式后,设置交换机的主机名、IP地址、子网掩码等基本信息,以便进行后续配置。

4. 配置端口:根据实际需求,对交换机的端口进行配置。

可以设置端口的速率、双工模式、VLAN等参数,以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和设备需求。

5. 配置VLAN:通过创建和配置虚拟局域网(VLAN),将交换机的端口划分为不同的广播域,增强网络的安全性和管理能力。

6. 配置链路聚合:通过将多个物理链路绑定为一个逻辑链路,提高链路的带宽和冗余性,增加网络的可靠性。

7. 配置STP:通过启用生成树协议(STP),防止网络中出现环路,避免广播风暴和数据包冲突,提高网络的稳定性。

8. 配置ACL:通过访问控制列表(ACL),对网络流量进行过滤和控制,保护网络的安全性和隐私。

9. 保存配置:在完成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后,及时保存配置文件,以便下次启动时自动加载。

四、实验结果通过以上步骤,成功完成了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经过测试,交换机能够正常工作,并能够按照配置的规则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和处理。

各个端口、VLAN、链路聚合等功能也能够正常运行。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了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和技巧。

交换机作为网络中重要的设备,其配置对于网络的性能和安全至关重要。

合理配置交换机的端口、VLAN、链路聚合等参数,能够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增强网络的安全性和管理能力。

交换机基本配置实验报告

交换机基本配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交换机进行基本配置,使学生掌握交换机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了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为今后的网络管理和维护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三层交换机一台2. 实验软件:网络仿真软件(如Cisco Packet Tracer)3. 实验工具:网络仿真软件配套的虚拟网络设备三、实验内容1. 交换机的基本操作2.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3. 交换机的安全配置四、实验步骤1. 交换机的基本操作(1)启动交换机,并进入用户模式。

(2)查看交换机的版本信息、硬件信息等。

(3)进入特权模式,进行高级配置。

(4)退出特权模式,返回用户模式。

2.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1)配置交换机的主机名。

(2)配置交换机的登录信息,包括用户名和密码。

(3)配置交换机的VLAN信息。

(4)配置交换机的端口信息,包括端口描述、VLAN分配等。

3. 交换机的安全配置(1)配置交换机的访问控制列表(ACL),限制访问权限。

(2)配置交换机的SSH功能,提高远程登录的安全性。

(3)配置交换机的Telnet功能,允许远程登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交换机的基本操作通过实验,学生掌握了交换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启动、进入用户模式、查看设备信息、进入特权模式等。

2.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1)配置交换机的主机名。

实验结果显示,交换机成功设置了主机名,并在后续操作中正确显示。

(2)配置交换机的登录信息。

实验结果显示,交换机成功设置了用户名和密码,并验证了登录信息。

(3)配置交换机的VLAN信息。

实验结果显示,交换机成功创建了VLAN,并将端口分配到了对应的VLAN。

(4)配置交换机的端口信息。

实验结果显示,交换机成功设置了端口描述和VLAN分配,并验证了端口信息。

3. 交换机的安全配置(1)配置交换机的ACL。

实验结果显示,交换机成功配置了ACL,并验证了访问权限。

(2)配置交换机的SSH功能。

实验结果显示,交换机成功配置了SSH功能,并验证了远程登录的安全性。

交换机虚拟局域网(VLAN)基本配置(与“交换机”有关的文档共9张)

交换机虚拟局域网(VLAN)基本配置(与“交换机”有关的文档共9张)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
Switch(config-if)#exit
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或int f0/2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
第一页,共9页。
实验三 交换机虚拟局域网 (VLAN)基本配置
【实验拓扑】
交换机
1234
广播帧
VLAN20
广播帧
交换机收到广 播帧后,只转 发到属于同一 VLAN 的 其 他 端口。
VLAN30
广播域
图1
第二页,共9页。
广播域
实验三 交换机虚拟局域网 (VLAN)基本配置
【实验拓扑续】
以太网交换机
步骤3.在交换机上创建VLAN;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或conf t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命令
Switch(config)#vlan 20
!在交换机上创建VLAN 20
Switch(config-vlan)#exit
!返回上一层模式
Switch(config)#vlan 30
Port 1 Port 2 Port 3 Port 4
主机A
主机B
主机C
主机D
图1(续)
第三页,共9页。
VLAN表
端口
所属VLAN
Port 1
VLPort 4
VLAN 20 VLAN 30 VLAN 30
……
……
…… ……
实验三 交换机虚拟局域网 (VLAN)基本配置
上理述解操 VL作AN将和交IE换步E机E8骤10口22和. 2.口划在入未VLA划N2分0,V同A理L可N将前交换两机3台口和交4口换划入机VL上AN3四0。台PC均可以互相Ping通; 上述操作将交换步机骤1口3和2.口划分入别VLA在N2两0,台同理交可换将交机换机上3口创和建4口V划L入AVNLA,N30并。 将接口划入VLAN; 步骤4.在两台交换机上均按照如下命令操作; 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

交换机基本配置实验报告

交换机基本配置实验报告

交换机基本配置实验报告交换机基本配置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学习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并掌握交换机的基本功能和操作。

二、实验设备1. 一台交换机2. 两台电脑3. 两根网线三、实验步骤1. 连接设备将两台电脑分别与交换机通过网线连接起来,确保连接无误。

2. 登录交换机打开电脑上的终端仿真软件,通过串口或者网口连接到交换机上。

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成功登录交换机。

3. 设置主机名在交换机的命令行界面中,输入以下命令来设置交换机的主机名:Switch> enableSwitch# configure terminalSwitch(config)# hostname MySwitchMySwitch(config)#4. 配置管理IP地址在交换机的命令行界面中,输入以下命令来配置管理IP地址:MySwitch(config)# interface vlan 1MySwitch(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0.1 255.255.255.0 MySwitch(config-if)# no shutdownMySwitch(config-if)# exitMySwitch(config)#5. 配置端口在交换机的命令行界面中,输入以下命令来配置端口:MySwitch(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MySwitch(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accessMySwitch(config-if)# switchport access vlan 1MySwitch(config-if)# exitMySwitch(config)#6. 配置VLAN在交换机的命令行界面中,输入以下命令来配置VLAN:MySwitch(config)# vlan 10MySwitch(config-vlan)# name SalesMySwitch(config-vlan)# exitMySwitch(config)# vlan 20MySwitch(config-vlan)# name MarketingMySwitch(config-vlan)# exitMySwitch(config)#7. 配置端口成员在交换机的命令行界面中,输入以下命令来配置端口成员:MySwitch(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2MySwitch(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accessMySwitch(config-if)# 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MySwitch(config-if)# exitMySwitch(config)#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3MySwitch(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accessMySwitch(config-if)# 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MySwitch(config-if)# exitMySwitch(config)#8. 保存配置在交换机的命令行界面中,输入以下命令来保存配置:MySwitch(config)# exitMySwitch# 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四、实验结果通过以上配置,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交换机实验实验报告

交换机实验实验报告

交换机实验实验报告1. 引言交换机是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的网络设备之一,其作用是在局域网中实现包的转发和交换。

本实验旨在深入了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功能,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

2. 实验目的- 了解交换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功能- 掌握交换机的配置和管理方法- 验证交换机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3. 实验设备- 交换机- 计算机4. 实验步骤步骤一:交换机的基本配置首先,将交换机与计算机通过网线相连。

然后,通过计算机的网卡配置界面,设置计算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接下来,打开交换机的管理界面,进入交换机的配置模式。

在配置模式下,设置交换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

保存配置并重启交换机。

步骤二:交换机的端口配置进入交换机的管理界面,配置交换机的端口参数。

设置端口的速率、双工模式等参数,确保交换机能够正常工作。

步骤三:交换机的VLAN配置在交换机的管理界面中,设置VLAN(虚拟局域网)参数。

创建VLAN并将不同端口划分到不同的VLAN中,以实现不同VLAN 之间的隔离和通信。

步骤四:交换机的链路聚合配置在交换机的管理界面中,设置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参数。

通过将多个端口绑定在一起,实现带宽的合并,提高网络性能和可靠性。

步骤五:实验验证交换机功能通过在不同VLAN中的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测试,验证交换机的VLAN功能。

同时,通过启用链路聚合,测试网络的带宽和传输性能是否得到提升。

5.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配置了交换机的基本参数,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

同时,我们针对不同的需求创建了不同的VLAN,并成功将端口划分到相应的VLAN中。

通过对不同VLAN中的计算机进行通信测试,我们发现交换机能够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隔离,并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

此外,通过启用链路聚合,我们成功将多个端口的带宽合并,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性能。

6.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和功能,并掌握了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管理方法。

路由器交换机配置实验三

路由器交换机配置实验三

路由一配置:Router(config)#host R1R1(config-line)#exitR1(config)#in e0/0R1(config-if)#ip add 192.168.1.1 255.255.255.252R1(config-if)#no shutR1(config-if)#in e0/1R1(config-if)#ip add 172.16.128.1 255.255.255.0R1(config-if)#no shutR1(config-if)#in e0/2R1(config-if)#ip add 172.16.130.1 255.255.255.0R1(config-if)#no shutR1(config-if)#in e0/3R1(config-if)#ip add 172.16.138.1 255.255.255.0R1(config-if)#no shutR1(config-if)#router ospf 1R1(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 0.0.0.3 area 1R1(config-router)#exitR1(config)#router ripR1(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0.0R1(config-router)#exitR1(config)#do show ip ospf neighbor2192.168.2.251/28 R2上学习到的192.168.3.0的路由只能有一条Neighbor ID Pri State Dead Time Address Interface 192.168.2.251 1 FULL/DR 00:00:36 192.168.1.2 Ethernet0/0 R1(config)#do 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i - IS-IS, su - IS-IS summary,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172.16.0.0/24 is subnetted, 3 subnetsC 172.16.138.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3C 172.16.128.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1C 172.16.130.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2192.168.1.0/30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92.168.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0192.168.2.0/28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IA 192.168.2.240 [110/20] via 192.168.1.2, 00:01:33, Ethernet0/0192.168.3.0/24 is variably subnetted, 2 subnets, 2 masksO IA 192.168.3.0/25 [110/40] via 192.168.1.2, 00:01:09, Ethernet0/0O IA 192.168.3.248/30 [110/30] via 192.168.1.2, 00:01:23, Ethernet0/0R1(config)#router ospf 1R1(config-router)#redistribute rip subnets metric 30 metric-type 1R1(config-router)#exitR1(config)#router ripR1(config-router)#redistribute ospf 1 metric 2R1(config-router)#passive-interface e0/0R1(config-router)#exitR1(config)#do 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i - IS-IS, su - IS-IS summary,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172.16.0.0/24 is subnetted, 3 subnetsC 172.16.138.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3C 172.16.128.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1C 172.16.130.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210.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E1 10.1.1.0 [110/60] via 192.168.1.2, 00:01:38, Ethernet0/0 192.168.1.0/30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92.168.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0192.168.2.0/28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IA 192.168.2.240 [110/20] via 192.168.1.2, 00:03:35, Ethernet0/0 192.168.3.0/24 is variably subnetted, 2 subnets, 2 masksO IA 192.168.3.0/25 [110/40] via 192.168.1.2, 00:03:35, Ethernet0/0O IA 192.168.3.248/30 [110/30] via 192.168.1.2, 00:03:35, Ethernet0/0 R1(config)#do ping 10.1.1.1 source 172.16.130.1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10.1.1.1, timeout is 2 seconds:Packet sent with a source address of 172.16.130.1Success rate is 100 percent (5/5), round-trip min/avg/max = 96/172/300 ms R1(config)#router ospf 1R1(config-router)#area 1 nssaR1(config-router)#summary-address 172.16.128.0 255.255.240.0R1(config-router)#do 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i - IS-IS, su - IS-IS summary,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192.168.1.2 to network 0.0.0.0172.16.0.0/16 is variably subnetted, 4 subnets, 2 masksC 172.16.138.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3C 172.16.128.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1O 172.16.128.0/20 is a summary, 00:01:04, Null0C 172.16.130.0/24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2192.168.1.0/30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92.168.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0O*IA 0.0.0.0/0 [110/11] via 192.168.1.2, 00:02:55, Ethernet0/0注:只有在重发布以后才可运行NSSA,NSSA的配置必须是双向的路由二配置:Router(config)#host R2R2(config)#in e0/0R2(config-if)#ip add 192.168.1.2 255.255.255.252R2(config-if)#no shutR2(config-if)#in e0/1R2(config-if)#ip add 192.168.2.251 255.255.255.240R2(config-if)#no shutR2(config-if)#router ospf 1R2(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240 0.0.0.15 area 0R2(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 0.0.0.3 area 1R2(config-router)#exitR2(config)#do show ip ospf neighborNeighbor ID Pri State Dead Time Address Interface 192.168.3.249 1 FULL/DR 00:00:37 192.168.2.243 Ethernet0/1 192.168.1.1 1 FULL/BDR 00:00:31 192.168.1.1 Ethernet0/0 R2(config)#do 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i - IS-IS, su - IS-IS summary,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192.168.1.0/30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92.168.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0192.168.2.0/28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92.168.2.24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1192.168.3.0/24 is variably subnetted, 2 subnets, 2 masksO IA 192.168.3.0/25 [110/30] via 192.168.2.243, 00:01:22, Ethernet0/1O IA 192.168.3.248/30 [110/20] via 192.168.2.243, 00:01:37, Ethernet0/1R2(config)#do 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i - IS-IS, su - IS-IS summary,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172.16.0.0/24 is subnetted, 3 subnetsO E1 172.16.138.0 [110/40] via 192.168.1.1, 00:01:48, Ethernet0/0O E1 172.16.128.0 [110/40] via 192.168.1.1, 00:01:48, Ethernet0/0O E1 172.16.130.0 [110/40] via 192.168.1.1, 00:01:48, Ethernet0/010.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E1 10.1.1.0 [110/50] via 192.168.2.243, 00:01:48, Ethernet0/1 192.168.1.0/30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92.168.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0192.168.2.0/28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92.168.2.24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1192.168.3.0/24 is variably subnetted, 2 subnets, 2 masksO IA 192.168.3.0/25 [110/30] via 192.168.2.243, 00:03:45, Ethernet0/1 O IA 192.168.3.248/30 [110/20] via 192.168.2.243, 00:03:45, Ethernet0/1 R2(config)#router ospf 1R2(config-router)#area 1 nssa no-summaryR2(config-router)#do 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i - IS-IS, su - IS-IS summary,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172.16.0.0/20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N1 172.16.128.0 [110/40] via 192.168.1.1, 00:01:09, Ethernet0/010.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E1 10.1.1.0 [110/50] via 192.168.2.243, 00:01:09, Ethernet0/1 192.168.1.0/30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92.168.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0192.168.2.0/28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92.168.2.24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1O IA 192.168.3.0/24 [110/20] via 192.168.2.243, 00:01:14, Ethernet0/1路由三配置:Router(config)#host R3R3(config)#in e0/1R3(config-if)#ip add 192.168.2.243 255.255.255.240R3(config-if)#no shutR3(config-if)#in e0/2R3(config-if)#ip add 192.168.3.249 255.255.255.252R3(config-if)#no shutR3(config-if)#router ospf 1R3(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3.248 0.0.0.3 area 2R3(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240 0.0.0.15 area 0R3(config-router)#do show ip ospf neighborNeighbor ID Pri State Dead Time Address Interface 192.168.2.251 1 FULL/DR 00:00:32 192.168.2.251 Ethernet0/1 192.168.3.250 1 FULL/BDR 00:00:36 192.168.3.250 Ethernet0/2 R3(config-router)#do 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i - IS-IS, su - IS-IS summary,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192.168.1.0/30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IA 192.168.1.0 [110/20] via 192.168.2.251, 00:01:31, Ethernet0/1192.168.2.0/28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92.168.2.24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1192.168.3.0/24 is variably subnetted, 2 subnets, 2 masksO 192.168.3.0/25 [110/20] via 192.168.3.250, 00:01:31, Ethernet0/2C 192.168.3.248/3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2R3(config-router)#do 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i - IS-IS, su - IS-IS summary,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172.16.0.0/24 is subnetted, 3 subnetsO E1 172.16.138.0 [110/50] via 192.168.2.251, 00:02:01, Ethernet0/1O E1 172.16.128.0 [110/50] via 192.168.2.251, 00:02:01, Ethernet0/1O E1 172.16.130.0 [110/50] via 192.168.2.251, 00:02:01, Ethernet0/110.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E1 10.1.1.0 [110/40] via 192.168.3.250, 00:02:01, Ethernet0/2192.168.1.0/30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IA 192.168.1.0 [110/20] via 192.168.2.251, 00:02:01, Ethernet0/1 192.168.2.0/28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92.168.2.24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1192.168.3.0/24 is variably subnetted, 2 subnets, 2 masksO 192.168.3.0/25 [110/20] via 192.168.3.250, 00:02:01, Ethernet0/2 C 192.168.3.248/3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2R3(config-router)#area 2 nssa no-summaryR3(config-router)#area 2 range 192.168.3.0 255.255.255.0R3(config-router)#do 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i - IS-IS, su - IS-IS summary,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172.16.0.0/20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E1 172.16.128.0 [110/50] via 192.168.2.251, 00:03:59, Ethernet0/110.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N1 10.1.1.0 [110/50] via 192.168.3.250, 00:03:59, Ethernet0/2 192.168.1.0/30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IA 192.168.1.0 [110/20] via 192.168.2.251, 00:03:59, Ethernet0/1 192.168.2.0/28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92.168.2.24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1192.168.3.0/24 is variably subnetted, 3 subnets, 3 masksO 192.168.3.0/25 [110/20] via 192.168.3.250, 00:03:59, Ethernet0/2 O 192.168.3.0/24 is a summary, 00:03:59, Null0C 192.168.3.248/3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2路由四配置:Router(config)#host R4R4(config)#in e0/2R4(config-if)#ip add 192.168.3.250 255.255.255.252R4(config-if)#no shutR4(config-if)#in e0/1R4(config-if)#ip add 192.168.3.1 255.255.255.128R4(config-if)#no shutR4(config-if)#in e0/0R4(config-if)#ip add 10.1.1.1 255.255.255.0R4(config-if)#no shutR4(config-if)#router ospf 1R4(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3.248 0.0.0.3 area 2R4(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3.0 0.0.0.127 area 2R4(config-router)#exitR4(config)#router ripR4(config-router)#network 10.0.0.0R4(config-router)#exitR4(config)#do show ip ospf neighborNeighbor ID Pri State Dead Time Address Interface 192.168.3.249 1 FULL/BDR 00:00:36 192.168.3.249 Ethernet0/2 R4(config)#do 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i - IS-IS, su - IS-IS summary,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10.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0.1.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0192.168.1.0/30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IA 192.168.1.0 [110/30] via 192.168.3.249, 00:01:36, Ethernet0/2192.168.2.0/28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IA 192.168.2.240 [110/20] via 192.168.3.249, 00:01:36, Ethernet0/2 192.168.3.0/24 is variably subnetted, 2 subnets, 2 masksC 192.168.3.0/25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1C 192.168.3.248/3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2R4(config)#router ospf 1R4(config-router)#redistribute rip subnets metric 30 metric-type 1R4(config-router)#exitR4(config)#router ripR4(config-router)#redistribute ospf 1 metric 2R4(config-router)#passive-interface e0/2R4(config-router)#exitR4(config)#do 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i - IS-IS, su - IS-IS summary,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172.16.0.0/24 is subnetted, 3 subnetsO E1 172.16.138.0 [110/60] via 192.168.3.249, 00:01:19, Ethernet0/2O E1 172.16.128.0 [110/60] via 192.168.3.249, 00:01:19, Ethernet0/2O E1 172.16.130.0 [110/60] via 192.168.3.249, 00:01:19, Ethernet0/210.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0.1.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0192.168.1.0/30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IA 192.168.1.0 [110/30] via 192.168.3.249, 00:01:19, Ethernet0/2 192.168.2.0/28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IA 192.168.2.240 [110/20] via 192.168.3.249, 00:01:19, Ethernet0/2 192.168.3.0/24 is variably subnetted, 2 subnets, 2 masksC 192.168.3.0/25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1C 192.168.3.248/3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2R4(config)#do ping 172.16.138.1 source 10.1.1.1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172.16.138.1, timeout is 2 seconds: Packet sent with a source address of 10.1.1.1Success rate is 100 percent (5/5), round-trip min/avg/max = 96/168/260 ms R4(config)#router ospf 1R4(config-router)#area 2 nssa no-summaryR4(config-router)#do show ip route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i - IS-IS, su - IS-IS summary,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192.168.3.249 to network 0.0.0.010.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0.1.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0192.168.3.0/24 is variably subnetted, 2 subnets, 2 masksC 192.168.3.0/25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1C 192.168.3.248/30 is directly connected, Ethernet0/2O*IA 0.0.0.0/0 [110/11] via 192.168.3.249, 00:05:56, Ethernet0/2R4(config-router)#do ping 172.16.130.1 source 10.1.1.1Type escape sequence to abort.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172.16.130.1, timeout is 2 seconds:Packet sent with a source address of 10.1.1.1Success rate is 100 percent (5/5), round-trip min/avg/max = 100/193/312 ms实验步骤总结:R1 1、OSPF ,RIP 2、查看邻接关系3、重发布4、完全NSSA5、地址汇总R2 1、OSPF 2、查看邻接关系3、完全NSSAR3 1、OSPF 2、查看邻接关系3、完全NSSA 4、地址汇总R4 1、OSPF ,RIP 2、查看邻接关系3、重发布4、完全NSSA。

三层交换实验报告

三层交换实验报告

三层交换实验报告三层交换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搭建一个三层交换网络,探究其在数据传输中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通过实验,我们将深入了解三层交换的工作原理、配置方法以及网络性能的提升。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所使用的设备包括三层交换机、路由器和PC机。

三层交换机采用了Cisco的Catalyst系列,路由器采用了Cisco的ISR系列。

PC机作为终端设备,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

三、实验过程1. 配置三层交换机首先,我们需要在三层交换机上进行基本配置。

通过命令行界面,我们可以设置交换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这样,交换机就能够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2. 配置路由器接下来,我们需要在路由器上进行配置。

通过命令行界面,我们可以设置路由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此外,我们还需要配置路由表,以便路由器能够正确地转发数据包。

3. 连接设备在完成配置后,我们需要将三层交换机、路由器和PC机进行连接。

通过使用网线将它们连接起来,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局域网。

在局域网中,三层交换机负责交换数据包,路由器负责转发数据包,PC机作为终端设备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4. 测试网络性能在搭建好网络之后,我们可以进行性能测试。

通过发送大量的数据包,我们可以测试网络的吞吐量和延迟。

三层交换机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根据目的IP地址来转发数据包,从而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

而传统的二层交换机只能根据MAC 地址来转发数据包,效率较低。

四、实验结果经过测试,我们发现三层交换机在数据传输中的确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能够更快地转发数据包,从而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

此外,三层交换机还支持更多的网络协议,可以满足更多的应用需求。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三层交换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

三层交换机在现代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和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将三层交换机应用于大型企业网络、数据中心等场景,以满足高速、大容量的数据传输需求。

交换机基本配置和实验

交换机基本配置和实验

第三章交换机基本配置和实验交换机主要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以帧(Frame)作为数据转发的基本单位。

交换机是计算机网络中必备的设备。

随着硬件技术的发展,交换机的价格越来越便宜,再加上它的工作性能远远好于集线器,逐渐把集线器淘汰出了人们的视线。

实验一交换机基本连接以及通信该实验网络拓扑如图3-1:图3-1 交换机基本连接拓扑图拓扑编址:PC1:192.168.0.1/24PC2:192.168.0.2/24PC3:192.168.0.3/24PC4:192.168.0.4/24连接完成后,打开虚拟交换机软件,不用配置。

实验二在同一交换机划分不同网段在实验一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做第二个实验,网络拓扑不变,改变一下主机的IP地址。

拓扑编址:PC1:192.168.0.1/24PC2:192.168.0.2/24PC3:192.168.1.3/24PC4:192.168.1.4/24那么显然,PC1和PC2是可以Ping通的,PC3和PC4也是可以Ping通的,但是不同网段之间是不能Ping通的。

以上两个实验的实验目的都是让同学们通过实验,掌握Dynamips GUI软件的使用并了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实验三基于端口划分Vlan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是一种管理技术,它把局域网内各个设备人为的从逻辑上进行分割,从而方便了管理。

Vlan扩大了交换机的应用和管理功能,成为交换机最重要的功能之一!Vlan的划分方法有很多种,大概可以分为:基于端口划分,基于MAC地址划分,基于网络层协议划分,根据IP组播划分,按策略划分,按用户定义、非用户授权划分。

该实验网络拓扑如图3-2:图3-2 基于端口划分Vlan拓扑图拓扑编址:PC1:192.168.0.1/24PC2:192.168.0.2/24PC3:192.168.0.3/24PC4:192.168.0.4/24基于端口划分Vlan就是把某些端口划分到一个Vlan,另一些端口划分到另一个Vlan。

交换机vlan配置实验

交换机vlan配置实验

实验三交换机基本配置一、实验目的1、掌握交换机在网络中的作用及交换机设备的选型。

2、掌握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3、掌握windows下超级终端的配置方法。

4、掌握Cisco2950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了解各配置命令的作用。

二、实验属性验证性试验。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器材Cisco 2950交换机、具备Windows操作系统的PC机、直通双绞线、交叉双绞线、Cisco 配置线缆。

四、实验要求1、预习报告中需解决以下问题:熟练掌握Cisco2950交换机基本配置命令以及各命令的作用。

2、试验中正确使用仪器设备,独立操作。

3、试验后按规定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五、实验原理Cisco交换机提供了几种配置模式(或称之为配置视图),各配置模式下所能使用的配置命令各不相同,这几种配置模式如下:普通用户模式:开机直接进入普通用户模式,在该模式下我们只能查询交换机的一些基础信息,如版本号(show version)。

提示信息:switch>特权用户模式:在普通用户模式下输入enable 命令即可进入特权用户模式,在该模式下我们可以查看交换机的配置信息和调试信息等等。

提示信息:switch#全局配置模式:在特权用户模式下输入configure terminal 命令即可进入全局配置模式,在该模式下主要完成全局参数的配置。

提示信息:switch(config)#接口配置模式:在全局配置模式下输入interface interface-list 即可进入接口配置模式,在该模式下主要完成接口参数的配置。

提示信息:switch(config-if)#VLAN 配置模式:在全局配置模式下输入vlan database 即可进入VLAN 配置模式下该配置模式下可以完成VLAN 的一些相关配置。

switch(vlan)#注意:在使用命令行进行配置的时候,不可能完全记住所有的命令格式和参数,思科交换机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功能,在任何模式下均可以使用“?”来查看命令的格式或参数,具体用法如下。

交换机配置和应用

交换机配置和应用

实验三 交换机配置和应用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交换机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结构2、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升级3、掌握交换机的端口配置4、掌握VLAN 的划分二、背景知识:1、交换机的工作原理2、网络基础知识3、TCP/IP 协议三、实验设备和环境:1、实验设备:华为交换路由器AR18-22-24、PC 机、网络跳线2、实验环境:图3-1本实验使用4台PC 机和2台交换机,在交换机上划出两个VLAN ,同一个VLAN 内的PC 可以互通,不同VLAN 间的PC 不能互通。

四、实验内容:1、Console 口配置交换机。

2、Telnet 远程配置交换机。

3、华为交换机的配置视图。

4、华为交换机常用配置命令。

5、华为交换机配置FTP 服务。

6、VLAN 的划分和配置。

AR18-22-24AR18-22-24五、实验步骤:1、Console口配置交换机用Console口对交换机进行配置是最常见的配置方法,用于PC机直联交换机对交换机进行配置,对第一次配置的交换机时必须采用这种方法。

具体配置方法如下:(1)使用交换机自带的标准Console线缆的水晶头一端插在交换机的Console口上,另一端的9针接口插在连接PC机的COM口上。

(2)在PC机上配置超级终端,即打开Windows程序中的【附件】=>【通讯】=>【超级终端】,如图3-2所示:图3-2(3)设置超级终端参数,建立连接名称,如图3-3所示:图3-3(4)设置COM1或COM2的属性,点击【还原为默认值】按钮即可完成设置,如图3-4所示:图3-4(5)设置完毕后,若已经启动交换机,按Enter键即可进入交换机的用户视图,如图3-5所示:图3-5若还没有启动交换机,则打开交换机电源将会看到交换机的整个启动过程,启动完成后,同样进入用户视图,如图3-6所示:图3-6现在我们就可以开始通过Console口对交换机进行配置。

2、Telnet远程配置交换机如果交换机配置了IP地址,我们就可以在本地通过直连交换机以太网口或者通过远程访问登录到交换机进行配置,即使用Telnet方式登录交换机。

三层交换机路由功能配置实验总结

三层交换机路由功能配置实验总结

三层交换机路由功能配置实验总结三层交换机作为一种网络交换设备,除了基本的交换功能外,还具备了路由功能。

在网络中,路由功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

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三层交换机实现路由功能,并进行实验总结。

一、实验环境本次实验环境如下:1. 三台计算机,分别连接在三个不同的子网中,IP地址分别为:- 192.168.1.2/24- 192.168.2.2/24- 192.168.3.2/242. 三层交换机,具备路由功能,连接以上三个子网。

二、实验步骤1. 配置三层交换机的接口IP地址三层交换机需要为每个接口分配IP地址,以便能够在不同的子网之间进行路由转发。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需要为三个接口分别配置IP 地址:- 接口 VLAN 1:192.168.1.1/24- 接口 VLAN 2:192.168.2.1/24- 接口 VLAN 3:192.168.3.1/24可以通过以下命令进行配置:```interface vlan 1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no shutdowninterface vlan 2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no shutdowninterface vlan 3ip address 192.168.3.1 255.255.255.0no shutdown```2. 配置路由为了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通信,需要在三层交换机中配置路由。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需要将两个子网之间的路由添加到路由表中。

假设需要从192.168.1.0/24子网中的计算机访问192.168.3.0/24子网中的计算机,需要将192.168.3.0/24子网的路由添加到路由表中。

可以通过以下命令进行配置:```ip route 192.168.3.0 255.255.255.0 192.168.2.2```其中,192.168.3.0 255.255.255.0表示需要访问的目标子网,192.168.2.2表示下一跳路由器的IP地址。

实验三 S2016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实验三 S2016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实验三交换机VLAN配置Vlan简介: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技术。

IEEE于1999年颁布了用以标准化VLAN实现方案的IEEE 802.1Q协议标准草案。

VLAN技术允许网络管理者将一个物理的LAN逻辑地划分成不同的广播域(或称虚拟LAN,即VLAN),每一个VLAN都包含一组有着相同需求的计算机,由于VLAN是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所以同一个VLAN内的各个计算机无须被放置在同一个物理空间里,即这些计算机不一定属于同一个物理LAN网段。

VLAN的优势在于VLAN内部的广播和单播流量不会被转发到其它VLAN中,从而有助于控制网络流量、减少设备投资、简化网络管理、提高网络安全性。

实验目的:目的一:1.熟悉S2016的配置界面;2.掌握交换机的两种配置方法;3.熟悉配置交换机的基本操作;4.掌握配置交换机的常用功能;实验环境:实验环境一主要设备:S2016交换机、PC机两台;配置环境参数:交换机端口E0/1、E0/2属于VLAN2,E0/3、E0/4属于VLAN3PCA IP:192.168.1.1 255.255.255.0PCB IP:192.168.1.2 255.255.255.0组网需求:把交换机端口E0/1、E0/2加入到VLAN2 ,E0/3、E0/4加入到VLAN3实验步骤:串口管理用串口对交换机进行配置是对交换机进行配置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用串口配置交换机时需要用专用配置电缆连接交换机的串口(console)和主机的串口(com),教室中交换机的串口连接到主机的串口1或串口2。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连接串口配置线缆,如果已经连接,请确认连接的主机串口是com1还是com2;2.创建超级终端会话,点击windows的开始程序附件通讯超级终端;3.选择通信串口(com1或com2);4.配置串口工作参数;具体配置界面如下:完成上述配置之后,如果交换机已经启动,回车即可建立与交换机的通信。

《计算机网络》实验三 交换机基本配置 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三 交换机基本配置 实验报告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21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22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23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24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1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2
五、实际步骤
建立超级连接
建立CONSOLE连接
进入特权命令状态
进入全局状态模式
设置交换机的名字为SWITCH_2
进入接口设置状态,设置接口参数
(1)进入接口设置状态
(2)设置交换机的duplex方式
退出配置状态,在特权命令状态,验证端口工作状态
检查4台机的通信状态
设置switch2为端口VTP的server
Enter enable secret:
% No defaulting allowed
Enter enable secret:
% No defaulting allowed
Enter enable secret: switch>
The enable password is used when you do not specify an
Would you like to enable as a cluster command switch? [yes/no]: n
The following configuration command script was created:
hostname Switch
enable secret 5 $1$Aj2X$oQ4NIEhr7TX023s32vivd1

实验三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配置(华为)

实验三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配置(华为)

实验三路由器基本配置华为Quidway系列路由器VRP1.7版本及其后续版本支持用户本地或远程配置,因些,搭建配置环境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通过Console口搭建配置环境;●通过Telnet搭建配置环境;●通过AUX口拨号搭建配置环境;●通过哑终端搭建配置环境。

一、通过Console口配置路由器1、实验内容:通过Console口配置Quidway R系列中低端路由器2、实验目的:掌握Console口方式配置路由器3、实验环境:PC机一部Console 线缆根(RS232串口接PC机的COM口,水晶头一端插在路由器Console口上)4、实验步骤:第一步:将RJ45的一端插入到路由器的Console口中,另外一端为9针的串口接口和一个25针的串口接口,接在计算机合适的串口上如下图图1 物理连接第二步:在微机上运行终端仿真程序如Windows 9X 的Hyperterm(超级终端)等,建立新连接,选择实际连接时使用的微机上的RS-232 串口,设置终端通信参数为9600 波特、8 位数据位、1 位停止位、无校验、无流控,并选择终端仿真类型为VT100,如下图(Windows 9X 下的“超级终端”设置界面)。

图2 建立超级终端图3选择实际连接使用的微机串口图4 设置端口参数图5 选择终端仿真类型二搭建本地或远程的Telnet 连接配置环境1、实验内容:通过Telnet方式配置Quidway R系列中低端路由器2、实验目的:掌握Telnet方式配置路由器3、实验环境:在实际应用中,如果用户被授权可以Telnet到某路由器,并存在有用户终端到该路由器的路由,用户则可以通过Telnet方式对路由器进行配置。

配置终端(PC机)使用标准以太网线通过交换机和路由器相连。

要求Telnet之前,路由器的以太网口已经配置了IP地址,并能正常工作。

IP地址的配置在接口视图下执行ip address 命令。

[Quidway-Ethernet0] ip address 10.0.0.1 255.0.0.0然后将PC的IP地址修改成10.0.0.X/8即可进行Telnet配置连接了。

交换机基本配置实验报告总结

交换机基本配置实验报告总结

交换机基本配置实验报告总结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掌握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包括端口配置、VLAN配置、STP协议配置等。

二、实验环境1. 三台交换机:Switch1、Switch2、Switch32. 两台电脑:PC1、PC23. 网线若干三、实验过程及结果1. 端口配置首先,我们需要将三台交换机的端口进行基本配置。

具体步骤如下:(1)进入Switch1的命令行界面,输入以下命令:interface range fastEthernet 0/1-24switchport mode access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exit(2)同样地,进入Switch2和Switch3的命令行界面,输入以上命令。

经过上述操作,我们已将三台交换机的所有端口都设置为access模式,并加入了VLAN10。

2. VLAN配置接着,我们需要对三台交换机进行VLAN的配置。

具体步骤如下:(1)进入Switch1的命令行界面,输入以下命令:vlan 20exit(2)同样地,进入Switch2和Switch3的命令行界面,输入以上命令。

经过上述操作,我们已在三台交换机中添加了一个新的VLAN20。

3. STP协议配置最后,在完成了端口和VLAN的基本配置后,我们需要对STP协议进行配置。

具体步骤如下:(1)进入Switch1的命令行界面,输入以下命令:spanning-tree mode rapid-pvstexit(2)同样地,进入Switch2和Switch3的命令行界面,输入以上命令。

经过上述操作,我们已将三台交换机的STP协议设置为rapid-pvst模式。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我们掌握了端口配置、VLAN配置和STP协议配置等基本方法,并且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这些方法的理解。

同时,我们还发现,在网络中使用VLAN 可以更好地管理网络资源,并且在多个交换机之间使用STP协议可以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实验三:交换机的配置及VLAN

计算机网络实验三:交换机的配置及VLAN

实验三交换机的配置及VLAN背景资料:一、Cisco CLI的命令模式1. 用户执行模式Switch>2. 特权执行模式Switch#3. 全局配置模式Switch(config)#4. 特定配置模式Switch(config-if/vlan/…)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Switch>enable (进入特权执行模式)Switch#configure terminal(进入全局配置模式)Switch(config)#hostname 提示符名称(配置交换机名称,例如SW)Switch(config)#enable secret ****** (配置交换机特权模式的密文密码)Switch(config)#enable pssword ******(配置交换机特权模式的明文密码)Switch(config[-if/…])#exit (逐级退出,特定配置模式->全局配置模式->特权执行模式->用户执行模式)Switch(config)#end (直接退到特权模式)****#^Z (退到特权执行模式)--More--表示还有内容显示,此时,空格:翻页显示;回车:按行显示。

三、创建和删除VLAN1. 生成vlan 10和vlan 20Switch>enableSwitch#configure terminalSwitch(config)#vlan 10Switch(config-vlan)#name test10Switch(config-vlan)#endSwitch#configure terminalSwitch(config)#vlan 20Switch(config-vlan)#name test20Switch(config-vlan)#endSwitch#show vlan2. 删除vlan 10和vlan 20Switch>enSwitch#conf tSwitch(config)#no vlan 10Switch(config)#endSwitch#conf tSwitch(config)#no vlan 20Switch(config)#endSwitch#show vlan brief四、在VLAN中添加和删除端口1.把交换机F0/1端口分配到VLAN 10中Switch>enSwitch#conf tSwitch(config)#interface f0/1Switch(config-if)#swichport mode access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10Switch(config-if)endSwitch#show interface f0/1 switchport2.把交换机F0/1端口从VLAN 10中删除Swtich>enSwitch#conf tSwitch(config)#interface f0/1Switch(config-if)#no 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Switch(config-if)#endSwitch#show vlan brief一、实验任务掌握划分交换机VLAN的基本方法。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实验报告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实验报告

项目一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一、实验目的1.交换机基本配置。

包-括视图的转换,用户视图、系统视图、用户界面视图等。

2.交换机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

二、实验内容1.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1)包括用户视图、系统视图、用户界面视图的切换等。

常用的三种用户界面为Conslole 用户界面、AUX用户界面、VTY用户界面。

(2)切换视图涉及的命令有system-view,user-interface vty,(3)创建/删除VLAN并进入VLAN视图。

需要用到命令vlan{vlan-id1 [to vlan-id2 ] |all},undo vlan{vlan-id1 [to vlan-id2 ] |all}。

当你需要解除上个命令的作用,可以在该命令前加undo。

2.交换机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

(1)以交换机的访问方式来说,通过Telnet、Web、SNMP方式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都属于带内管理,通过Console口进行管理的方式属于带外管理。

(2)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口本地登录时登录交换机的最基本的方式。

Console口登录方式的认证方式有None、Password、Scheme三种,在不同的认证方式下,需要配置不同Console口登录方式的属性。

(3)通过Telnet进行登录。

这种方式需要设置登录用户的认证方式设置用户登录后可以访问的命令级别等。

3.配置交换机(1)更改交换机的名字(2)给交换机配置ip地址(3)创建用户并设置登录密码(4)设置用户权限三、实验原理1.交换机的命令行提供了多种视图,这些视图即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可以通过相应的命令在视图间进行切换。

2.带内管理是指管理控制信息与数据业务信息通过同一信道传送。

Telnet、Web、SNMP方式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都属于带内管理。

在带外管理模式中,网络的管理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业务信息在不同的信道传送。

通过Console口进行管理的方式属于带外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实验指导)
一、实验目的
了解交换机网络硬件设备,初步掌握交换机的常用配置。

二、实验工具
交换机,路由器,PC,Packet Tracer软件等。

三、实验要求
熟悉Cisco IOS命令,理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通过Packet Tracer软件能对交换机进行仿真配置,完成Vlan。

可根据情况进一步完成VTP,STP等配置并测试。

实验环境
四、实验内容
4.1交换机基础知识
1.交换机与计算机的基本连接方法
法一将交换机所带连接电缆RJ-45接头插入Console口,电缆的另一端通过
RJ45-DB25(或RJ45-DB9)接入计算机的串口,接好交换机电源,打开交换机后面板上的电源开关,实现交换机冷启动,通过超级终端配置交换机。

仿真终端配置如下:
①启动Windows;
②双击“程序”—“附件”—“通讯”—“超级终端”;
③在连接端口下拉框中选择实际连接的COM口;
④端口属性选择:波特率:9600 数据位:8
停止位:1 奇偶校验:无
法二:在Packet Tracer中添加一台电脑和一台交换机,用串行线将电脑与交换机的console口相连,启动电脑模拟软件的终端,通信设置同上
2.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模式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模式如图1所示。

①用户模式
只允许用户访问有限量的基本监视命令。

用户执行模式是在从CLI 登录到Cisco 交换机后所进入的默认模式。

在switch>提示符下键入enable,交换机进入特权命令模式。

switch>enable
enable Disable/exit
图1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模式
②特权模式
特权模式的提示符为“#”,允许用户访问所有设备命令,如用于配置和管理的命令,特权执行模式可采用口令加以保护,使得只有获得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设备。

在switch#特权模式下输入disable ,出现提示符switch>,此时交换机回到用户模式。

switch#disable
switch>
③全局设置模式
在switch#提示符下键入configure terminal ,出现提示符switch(config)#,此时交换机处于全局设置模式,可以设置交换机的全局参数。

switch(config)#
在全局设置模式下输入end 或按快捷键ctrl+z ,交换机回到特权命令模式。

switch(config)#end(或^z)
switch#
④接口设置模式:
configure terminal end/exit exit 相应命令 end/ctrl+z
要从全局配置模式下进入接口配置模式,应输入interface接口类型插槽号/端口号命令。

提示符将更改为switch(config-if)#。

要退出接口配置模式,使用exit命令。

提示符恢复为switch (config)#,要退出全局配置模式,可以再次使用exit 命令。

提示符切换为#,回到特权执行模式。

进入交换机快速以太网接口fastethernet0/1,输入的命令是: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switch(config-if)#
3.上下文帮助
Cisco命令行界面提供了两种类型的帮助:
词语帮助:如果记不起完整命令,只记得开头几个字符,则可以按顺序先输入这几个字符,然后再输入一个问号“?”。

注意,问号前面不要加入空格。

以输入字符开头的一系列命令将随即显示。

例如,特权模式下输入d?将返回以d字符序列开头的所有命令的列表。

Switch#d?
debug delete dir disable disconnect
命令语法帮助:如果不熟悉在CLI的当前上下文中可以使用哪些命令,或者不知道要使给定命令完整需要哪些参数或可以使用哪些参数,则可以输入“?”命令。

当仅输入“?”时,将显示可在当前上下文中使用的所有命令的列表。

如果在特定命令后面输入“?”命令,则会显示命令参数。

如果显示<cr>,则表示命令不需要任何其它参数即可执行。

注意,此帮助需要在问号前面加入空格,以防止CLI 执行词语帮助,而不是命令语法帮助。

例如,输入enable ? 将获得enable命令所支持的命令选项的列表。

Switch#enable ?
<0-15> Enable level
<cr>
当输入了不正确的命令时,控制台错误消息有助于确定问题。

表4.2中提供了示例错误消息、这些消息的含义,以及当这些消息显示时如何获得帮助。

表4.2 错误示例
示例错误消息含义获取帮助
switch#con
% Ambiguous command:"con" 未输入足够的字符,设备
无法识别命令。

重新输入命令,后跟问号?,
命令和问号之间不要有空
格。

switch#show
% Incomplete command. 未输入此命令所需要的
所有关键字或值。

重新输入命令,后跟问号?,
命令和问号之间要有空格。

Switch(config)#interface 0/1
^
% Invalid input detected at '^' marker. 输入的命令不正确。

脱字
符“^”标出了错误点。

输入问号?以显示所有可用
的命令或参数。

4. 访问命令历史记录
如果要在交换机上配置很多接口,使用Cisco IOS命令历史记录缓冲区可以节省重复输入命令的时间。

Cisco CLI 提供已输入命令的历史记录。

这种功能称为命令历史记录,它对于重复调用较长或较复杂的命令或输入项特别有用。

默认情况下,命令历史记录功能启用,系统会在其历史记录缓冲区中记录最近输入的10条命令。

可以使用show history命令来查看最新输入的执行命令。

使用光标的上下键可以访问某个模式最近使用到的命令。

4.2配置交换机
1.网络拓扑图:
图2 交换机实验拓扑图
2.填加设置VLAN,如下:
上面的pc0,pc1,pc4,pc5等都属于Vlan2,
下面的pc2, pc3, pc6,pc7等都属于Vlan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