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导论
1、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
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2、组织行为:指各类社会组织的成员在组织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及目的:
内容:(1)个体心理与行为
(2)群体心理与行为
(3)组织心理与行为
(4)领导行为
目的:1、揭示不同个体心理活动特点与规律及其个体行为和绩效之间的内存关系,提高对于个体行为的管理能力,为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依据。
2、使管理者提高人际管理水平,增强群体凝聚力有效实现组织目标。
3、这一部分的研究是管理者提高人际管理水平,强化团队建设,增强群体凝聚力,
有效实现组织目标,通过这一部分研把握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变革和发展对组
织成员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提高组织管理效率,实现组织目标。
4、通过这部分研究掌握领导行为理论和方法,提高领导者的素质与领导行为绩效,
有效实现组织目标。
4、组织行为学的特征:
(1)综合性:综合运用心理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在管理实践中研究组织成员的心理与行为规律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2)层次性:组织行为学作为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其内容区分为相互联系的四个层次,即个体、群体、组织、领导,只有在相对区别的基础上有机结合
四个层次的内容,才能完善把握科学内容。
(3)双重性:这是组织行为学最突出的特点即该学科既具有一般规律性或称自然属性有具有特殊规律性或称社会属性,是二者的辩证统一。
(4)实用性:学习组织行为学是为了联系组织管理实践,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心理和行为,从而高效实现组织目标。
5、组织行为学历史分期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理论:
(1)理论探索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将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作为管理研究对,
象萌发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基础,这一时期的标志是古典管理理论
和工业心理学,代表人物是泰罗、法约尔、韦伯和芝斯特伯哥。
(2)初创期:20世纪20—30年代,其标志是霍桑试验和人际关系学说创立,由此组
织行为学获得了理论和实证基础,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
奥。
(3)形成期:20世纪40—60年代,其标志是行为科学的形成和组织学的确立。
(4)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发展体现在研究范围扩大至各类社会组织,研究
方向综合化,研究方法多样化,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论是阿基雷斯和
麦格雷戈的人力资源论,卢瑟斯等人的权变理论以及组织文化与组
织过程理论。
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1、行为:是指人在社会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切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泛指人的外
观的动作、运动、反映,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外部显露。
2、需要: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必需的对象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即个体对某种目标的渴求
或欲望。
3、目标:是个体行为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满足个体需要的目的物和引发动机的外部条
件。
4、激励: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就是利用某种有效手段和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
的过程。是通过对组织成员动机的激发、强化,改造、改进员工行为,为实现组
织目标服务。
5、动机:原意引起动作。心理学上把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
需要的欲望、愿望、信念等心理因素叫动机。
6、价值观:指个体对于客观对象事物的意义属性的评价和看法,是个体基本的信念和判断。。
7、社会知觉:就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就是社会对象的知觉。它是知觉主体的一种特
殊的社会意识,影响着主体的心理活动,调节着主体的社会行为。
8、态度: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内在心理和行为倾向。
9、个性:指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区别于他人
的个体心理特点的总和。
10、气质:是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人天生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
特征。
11、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
12、能力: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品质,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
征。
13、人格:是影响个体行为的心理特征,是个体所有反应以及与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
14、兴趣:是人积极认识客观事物的心理倾向。
15、意志:就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克服各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
理过程。
16、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人对一定事物的态度体验。
17、组织承诺:就是指一种束缚力,它是个体约束到与保持组织成员身份相关的行动上。
18、个体行为规律:
三个假定:(1)人的行为一定是有起因的
(2)人的行为一定是受到刺激的
(3)人的行为一定是受到某种目的的
规律的表述:客观环境刺激个体产生需要,需要引发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指向目标。当某个目标没有完成,该某种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时,个体的动机、
行为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进行。当某个目标完成,该种需要得到充分满足
时,个体会在客观环境的作用下产生新的需要,动机、行为也会随之转变
,个体行为就是不间断的循环过程。
19、西方人性假设理论的基本内容:
(1)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和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出发点,人的行为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根据经济人假设,管理人员的职责和管理方式应当是: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任务方面;应用职权发号施令,是对方服从;强调严密的组织,制定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如工作定额、技术规程;在激励约束制度上,主要用金钱报酬调动人的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慢工者采取严厉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