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报告范例
性能测试报告样例
性能测试报告样例1.引言性能测试是一种用于评估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的测试方法。
本报告旨在对软件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并提供测试结果和性能优化建议。
2.测试目标本次性能测试的目标是评估系统在预定负载下的性能表现,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和资源利用率等指标。
3.测试环境系统配置:-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24-内存:16GB-硬盘:SSD-网络:千兆以太网测试工具:- 压力测试工具:JMeter- 监控工具:VisualVM4.测试场景本次测试使用了以下场景模拟真实用户行为:-场景1:模拟100个用户同时登录,并进行基本功能操作。
-场景2:模拟1000个用户同时访问一个热门页面。
-场景3:模拟500个用户同时上传文件,并监测系统的资源利用率。
5.测试结果5.1场景1场景1的测试结果如下:- 平均响应时间:500ms- 90%用户响应时间:700ms-吞吐量:100个请求/秒5.2场景2场景2的测试结果如下:- 平均响应时间:800ms- 90%用户响应时间:1000ms-吞吐量:1000个请求/秒5.3场景3场景3的测试结果如下:-平均响应时间:2s-90%用户响应时间:3s-吞吐量:500个请求/秒-CPU利用率:60%-内存利用率:70%-硬盘利用率:50%6.性能优化建议根据测试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性能优化建议:-针对场景1,可以考虑优化系统的登录逻辑,减少响应时间。
可以使用缓存技术、并发处理等方式提高性能。
-针对场景2,可以考虑增加服务器的处理能力,以减少响应时间,或者使用负载均衡技术分散请求。
-针对场景3,可以考虑优化文件上传的处理逻辑,以减少资源占用。
另外,可以增加服务器的存储容量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7.结论通过本次性能测试,我们对系统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并提供了性能优化的建议。
希望这些评估和建议能帮助系统提升性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同时也意识到性能测试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优化和监测系统的性能。
web系统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1. 总述1.1测试对象数据采集测试系统1.2测试目的确定系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系统的处理能力能达到2次请求/分钟)1.3测试环境1.4测试依据1.5参考资料1.6术语及缩写词●测试时间: 一轮测试从开始到结束所使用的时间●并发线程数: 测试时同时访问被测系统的线程数。
注意, 由于测试过程中, 每个线程都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请求, 与实际用户的使用有极大差别, 所以, 此数据不等同于实际使用时的并发用户数。
●每次时间间隔: 测试线程发出一个请求, 并得到被测系统的响应后, 间隔多少时间发出下一次请求。
●平均响应时间: 测试线程向被测系统发请求, 所有请求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
●处理能力: 在某一特定环境下, 系统处理请求的速度。
●cache影响系数: 测试数据未必如实际使用时分散, cache在测试过程中会比实际使用时发挥更大作用, 从而使测试出的最高处理能力偏高, 考虑到这个因素而引入的系数。
1.7用户习惯操作频率: 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估算出来的, 单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内, 使用此类功能的次数。
通常以一天内某段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来统计, 如果一天内没有哪段时间是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 则以一天的工作时间来统计。
1.8预期平均响应时间:由用户提出的, 希望系统在多长时间内响应。
注意, 这个值并不是某一次访问的时间, 而是一段时间多次访问后的平均值。
1.9最大并发用户数:在给定的预期平均响应时间下, 系统最多能支持多少个并发用户。
这个数据就是实际可以同时使用系统的用户数。
1.10计算公式●成功率=成功次数÷(成功次数+失败次数)●处理能力=成功次数÷测试时间●最短平均响应时间=MIN(平均响应时间)●最高处理能力=MAX(处理能力)×(1-cache影响系数)2. 最大并发用户数=(最高处理能力-1÷(预期平均响应时间-最短平均响应时间+(1÷最高处理能力)))÷用户习惯操作频率, 此公式要注意各时间单位的不同和转换3. 测试方法3.1测试模型3.2测试过程简述3.3通过编写特定的测试流程, 使用多线程技术, 模拟多个浏览器持续一段时间并发访问被测系统, 记录系统相关的一系列信息, 计算出系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3.4需记录的数据测试时间平均响应时间成功次数失败次数web服务器CPU利用率(平均、最大)数据库服务器CPU利用率(平均、最大)4. 测试用例5. 测试结果5.1查看记录内容5.1.1 测试日期2006.03.125.1.2 数据测试时间5 (分钟)并发线程数每次时间间隔(秒)平均响应时间(秒)成功次数失败次数成功率处理能力(次/分)web服务器CPU占用率(%)数据库服务器CPU占用率(%)平均最大平均最大1 0 7.469 40 0 100.00% 8.00 34.45 47.15 60.16 80.671 0 7.909 36 0 100.00% 7.20 32.62 48.96 54.41 71.333 0 17.333 50 0 100.00% 10.00 43.37 53.65 87.73 98.673 0 16.805 52 0 100.00% 10.40 42.93 58.85 89.72 984 0 22.096 52 0 100.00% 10.40 43 54.92 93.25 99.344 0 22.187 52 0 100.00% 10.40 43.49 56.25 93.81 99.675 0 27.007 52 0 100.00% 10.40 43.64 58.03 96.56 99.34cache影响系数最短平均响应时间(秒)7.469最高处理能力(次/分)10.4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次/天)30预期平均响应时间(秒)10 13 15 20最大并发用户数50.74 81.45 94.22 113.945.1.3 说明不断增加并发线程数, 系统处理的成功次数并没有增加, 说明系统已经达到最大处理能力6. (虽然从cpu占用率上看, 系统的处理能力还能够达到更高的数值, 但由于测算出的处理能力已经远远超出2次/分钟的预期值, 所以, 不需要再继续测试更高的数值)7. 附件7.1excel格式的原始数据和计算结果。
数据库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数据库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介绍
此报告描述了我们对数据库的性能测试。
该测试旨在评估数据库在负载下的表现。
测试环境
我们使用了以下测试环境:
- 数据库:MySQL 8.0.21
- 操作系统:Windows 10
- CPU:Intel Core i5-8250U
- RAM:8GB
- 硬盘:256GB SSD
测试方法
我们使用了以下测试方法:
- 客户端:使用Python编写的自定义脚本。
- 查询:我们使用了一组具有不同类型的查询。
- 负载:我们使用了不同数量的并发用户模拟负载。
- 测试时间:我们每个测试运行时间为1小时。
测试结果
我们进行了多次实验,以下是我们的结果:
- 对于100个并发用户,数据库响应时间平均为5.6秒。
- 对于200个并发用户,数据库响应时间平均为12.4秒。
- 对于500个并发用户,数据库响应时间平均为30.3秒。
结论
在我们的测试环境下,MySQL 8.0.21 的表现与预期相符。
但是,在高负载情况下,响应时间增加明显。
因此,在未来,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优化数据库的响应时间。
推荐
我们建议:
-定期进行性能测试,以便在发现性能问题时及时采取措施。
- 在高负载情况下,使用MySQL Clustering或Sharding来分担负载。
总结
此报告提供了我们在测试MySQL 8.0.21数据库性能方面的一些结果及建议。
我们希望该报告能够协助阁下制定出相关的策略,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性能测试报告模版.(参考)
针对XXXX内存溢出问题性能测试报告(仅供内部使用)拟制: 日期:审核: 日期:审核: 日期:批准: 日期:修订记录目录1概述 (4)2测试目的 (4)3测试设计 (4)3.1对象分析 (4)3.2测试策略 (4)3.3测试模型 (4)3.3.1测试环境描述 (4)3.4详细测试方法 (5)3.4.1测试方法综述 (5)3.4.2并发用户计算及启动 (5)3.4.3监视统计数据 (5)3.4.4业务模型 (6)4测试结果 (7)4.1CPU使用情况 (7)4.2内存使用情况 (8)4.3页面分解 (9)5测试结论 (12)XXX(针对内存溢出问题)性能测试报告关键词:XXX系统性能测试事务响应时间测试报告摘要:本测试报告用于说明XXXX系统的内存溢出压力测试结果。
缩略语清单:XXXX:XXXX管理系统1概述本测试报告用于说明XXX系统中的内存溢出压力测试结果。
根据客户反馈的情况,XXX系统存在内存溢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做任意业务操作,会引发内存溢出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分析WEB服务器的配置,执行本次性能测试。
2测试目的本次测试是重点是重现XXXX系统的内存溢出问题。
根据客户的反馈信息,结合研发同事的建议,执行本次测试,目的在于重现XXXX的内存溢出问题,未涉及功能测试,以测试结果协助研发同事解决问题。
3测试设计3.1对象分析系统按照B/S(Browser/Server)模式设计。
用JSP实现前台,SQL SERVER 2000 做后台数据库。
Web服务器使用JBOSS 4.0.2 ,编译器使用JDK1.4.2版本,WEB服务器日志输出调整为ERROR级。
3.2测试策略本次测试分别模拟3个用户,虚拟5个IP,进行客户信息新增,客户列表读取,考核标准设置中的评价标准以及新增客户信息等操作,持续运行3个小时与4个小时。
3.3测试模型3.3.1测试环境描述1.测试环境需求1 系统环境标准配置:2.测试工具要求PC 1台,LOADRUNNER 8.0 性能测试工具。
性能测试报告
性能测试报告第一篇:性能测试报告待测服务器地址: 服务器软件:nginx/1.02.12端口:80一共测试了两次:并发级别:10完成请求:1000完成时间:67.009 seconds吞吐率:14.92/s 每秒相应14.92个请求用户平均请求等待时间:670.088 毫秒服务器平均请求等待时间 67.009 毫秒每个请求处理时间的分布情况,50%的处理时间在552ms内,66%的处理时间在594ms内。
Percentage of the requests served within a certain time(ms)50%55266%59475%64780%69290%87795%101898%350399%3596100%3930并发级别:100完成请求:10000完成时间:711.398 seconds吞吐率:14.06/s 每秒相应14.92个请求用户平均请求等待时间:7113.977 毫秒服务器平均请求等待时间 71.140 毫秒每个请求处理时间的分布情况,50%的处理时间在6011ms内,66%的处理时间在6454ms内。
Percentage of the requests served within a certain time(ms) 50%601166%645475%722080%756690%942295%1201798%2038299%28455100%33329第二篇:测试报告格式测试背景测试介绍软件模拟攻击测试1.测试物件需求2.测试拓扑3.测试准备4.测试记录1)Syn-flood测试2)ack-flood测试3)udp-flood测试4)icmp-flood测试5)带分片的syn-flood测试6)其他DDoS攻击测试4.测试总结IXIA协议分析仪测试1.测试物件需求2.测试拓扑3.测试准备4.测试记录该文章由(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1)Syn-flood测试2)Ack-flood测试3)udp-flood测试4)混合攻击测试4.测试总结第三篇:测试报告格式测试背景测试介绍软件模拟攻击测试1.测试物件需求2.测试拓扑3.测试准备4.测试记录1)Syn-flood测试2)ack-flood测试3)udp-flood测试4)icmp-flood测试5)带分片的syn-flood测试6)其他DDoS攻击测试4.测试总结IXIA协议分析仪测试1.测试物件需求2.测试拓扑3.测试准备4.测试记录该文章由()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1)Syn-flood测试2)Ack-flood测试3)udp-flood测试4)混合攻击测试4.测试总结第四篇:测试报告范本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任务编号/序号:工作名称:程序(ID):程序名称:编程员:测试完成日期:年月日软件测试工程师:测试完成日期:年月日1、安装:(1)程序运行环境已经正确设定2、程序代码检查:(1)程序单位首部有程序说明和修改备注(2)变量、过程、函数命令符合规则(3)程序中有足够的说明信息(4)修改注释符合要求(5)类库的使用符合要求3、画面及报表格式检查:(1)画面和报表格式符合规定需求(2)程序命名符合格式需求(3)画面和报表的字段位置和宽度与设计文档一致4、功能测试:(1)多画面之间切换正确(2)功能键、触发键、按钮、菜单、选择项功能正确(3)数据项关联及限制功能正确(4)设计文档规定的其它功能测试内容:5、正确性测试:(1)读/写/删除操作结果正确(2)各种组合条件之查询或报表正确(3)设计文档规定的其它操作测试内容:6、可靠性测试:(1)非法键容错测试(2)异常字符容错测试(3)程序负作用检查(4)残留文件检查7、效率测试:单用户(机型)多用户(终端数)(1)输入画面效率测试:延迟时间:(2)报表及查询效率测试:最小报表时间:最大报表时间:8、多用户测试:终端数:(1)随机测试:测试次数:(2)共享测试:(3)同步测试:9、其它测试:测试内容:测试备忘:性能测试报告模板软件测试1、测试项目概述与测试目的1.1项目概述本部分主要是针对即将进行压力测试的对象(接口、模块、进程或系统)进行概要的说明,让人明白该测试对象的主要功能与作用及相关背景。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性能测试报告项目管理中心
目录
一、系统说明 (3)
二、性能需求 (3)
三、测试场景 (3)
(一)单业务场景 (3)
(二)混合场景 (3)
四、测试环境 (4)
五、测试方案 (4)
六、场景结果与分析 (4)
七、测试结论 (4)
系统说明
【编写说明】简要介绍被测试系统情况二、性能需求
三、测试场景
四、测试环境
五、测试方案
【编写说明】描述性能测试的具体方案,例如逐步增加用户数进行相关场景测试。
六、场景结果与分析
七、测试结论
【编写说明】根据业务需求或者产品需求,结合性能场景测试结果,出具性能测试结论。
性能测试报告范例 - X项目AB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X项目AB系统性能测试报告项目编号:XXXXXX-ACP101项目名称:X项目编写:XXX编写日期:审核:XX审核日期:批准:批准日期:1.前言1.1.测试目标本次性能测试的目的:通过测试获取与主机、后台流程平台交互过程中终端服务器处理性能及资源消耗情况。
评估目前处理性能是否满足业务需求。
2.测试方法压力测试采用自动化测试来实现,使用业界主流的压力测试工具LoadRunner8.1及其方法论完成对被测系统进行测试和结果分析。
压力测试工具LoadRunner通过使用虚拟用户模拟真实用户的操作,发起交易,完成对被测系统的加压,监控并记录被测系统的交易响应能力,各服务器的资源使用情况,获取交易响应时间、吞吐率等各项性能指标,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系统的性能瓶颈,评估系统的整体性能。
压力测试的测试方法主要包括:在被测系统中录制压力测试中使用的交易脚本,形成可以多次重复并发运行的测试脚本,由LoadRunner的控制台调度这些脚本,并发地执行交易,从而模拟真实生产系统的压力,形成对被测系统的加压,并监控和记录被测系统在这样的压力状况下表现出来的各项特征,例如:交易响应时间变化趋势、吞吐率变化趋势和系统资源(CPU)利用率的变化趋势等,获取被测系统在大压力情况下的各项性能指标。
2.1.测试准备(1)开发测试交易,交易首先进行圈存,然后发任务给流程平台(2)使用grinder交易执行过程作为测试交易的脚本(3)使用下列测试数据(帐号)进行维护。
测试时随机获取不同行所的账号进行测试。
压力测试账号(4)准备一台台式机作为调试测试脚本、发起测试的客户端。
配置:CPU intel core 2duo cpu(2.93GHz);2GB Memory;os windows xp sp3.IP为10.2.45.92(5)安装被测试交易到被测试的ABS终端服务器上。
2.2.被测试系统的系统配置系统名称Ip地址os CPU Memory(GB)Network(M)应用程序参数ABS10.2.39.13AIX5.364bit POWER52.3*241000Java:1.4.2(64bit)SR9mem:ms256;mx1536Log:errorGateway10.2.39.14AIX5.364bit POWER52.3*241000Java:1.4.2(64bit)SR9mem:ms256;mx1280Log:error2.3.资源监控本次压力测试监控的资源是操作系统AIX资源。
1.系统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数据库服务器在1.7%,
运行时间为1分31秒。
2.1s
2.2s
选择单位
2.7s
2.8s
2.8s
所有单据查询
3.9s
应用服务器(10.51.102.1)CPU资源占用平均在15.8%,
应用服务器(10.51.102.2)CPU资源占用平均在11.7%
应用服务器(10.51.102.2)CPU资源占用平均在19.2%
数据库服务器在17.2%,
运行时间为1分43秒。
7.0s
7.4s
穿透查询
47s
应用服务器(10.51.102.1)CPU资源占用平均在25.5%,
应用服务器(10.51.102.2)CPU资源占用平均在26.5%
数据库服务器在40%,
XXXXXXXXX项目
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XXXXXX项目小组
XXXX年X月
1.总体测试结论3
1.1测试说明3
1.2计划安排3
1.3测试结果3
1.4结果比较7
2.测试概述8
2.1测试人员及角色8
2.2测试环境8
2.3网络环境9
2.4其他说明9
2.5测试用例10
2.5.1用例总表10
2.5.2用例场景10
数据库服务器在27.2%,
运行时间为47秒。
4.3s
4.6s
在线稽核
选择项目
1.5s
应用服务器(10.51.102.1)CPU资源占用平均在25.1%,
应用服务器(10.51.102.2)CPU资源占用平均在33.2%
数据库服务器在27.2%,
运行时间为47秒。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XXXX性能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报告修改记录XXXX质量管理体系第II页保密等级:内控性能测试报告""目>1引言 (1)1.1目标与范围 (1)1.1.1测^试目标 (1)1.1.2测试范围 (1)1.2参考资料 (1)1.3术语说明 (1)2测试设计 (2)2.1测试指标 (2)2.2测试交易 (2)3测试环境 (3)3.1软硬件环境 (3)3.1.1部署结构图 (3)3.1.2配置清单 (3)3.1.2.1Tomcat 集群 (3)3.1.2.2MyCat 集群 (3)3.1.2.3Redis 集群 (4)3.1.2.4Galera 集群 (4)3.2网络环境 (4)3.3基础数据环境 (4)3.3.1数据准备 (4)3.3.2测试脚本准备 (4)4测试执行情况 (5)4.1测试场景 (5)4.2问题记录 (5)5测试结果与分析 (5)5.1基准测试 (5)5.1.1测试结果 (5)5.1.2结果分析 (5)5.2目标及容量测试 (5)5.2.1单交易负载测试结果 (5)5.2.2系统资源监控简要结果 (6)5.2.3单交易负载测试结果分析 (6)5.2.4混合测试结果 (6)5.2.5混合测试结果分析 (7)5.3异常测试 (7)5.3.1测试结果 (7)6性能测试结论 (7)7建议 (8)附录 (8)第IV页保密等级:内控1引言1.1目标与范围1.1.1测试目标该文档的目的主要有:>明确测试范围、测试对象;>明确测试目标;>明确测试环境需求,包括:测试需要的软、硬件环境等;>确定测试方法,人员构成和计划。
1.1.2测试范围略1.2参考资料1.32测试设计2.1测试指标1、系统响应时间<1s2、最大并发数无限制3、TPS无限制4、批处理时间<10m5、系统具备横向扩展能力1.3测试交易略3测试环境3.1软硬件环境3.1.1部署结构图Redis集群图31性能测试部署结构图3.1.2配置清单3.1.2.1 Tomcat 集群3.1.2.2 MyCat 集群配置项描述硬件2核CPU、4G内存、100G硬盘IP地址及端口操作系统及补丁应用软件数量配置项描述硬件2核CPU、4G内存、100G硬盘IP地址及端口操作系统及补丁XXXX质量管理体系保密等级:内控3.1.2.3Redis 集群3.1.2.4Galera 集群3.2网络环境百兆局域网环境。
性能检测报告
性能检测报告一、引言。
本报告旨在对产品性能进行全面的检测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产品的性能表现,并为产品的优化和改进提供参考。
二、测试环境。
本次性能检测所采用的测试环境为,操作系统为Windows 10,处理器为Intel Core i7,内存为8GB,硬盘为256GB SSD。
测试过程中未运行其他大型软件,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测试内容。
1. 启动速度测试,测试产品从启动到完全加载所需的时间。
2. 响应速度测试,测试产品在不同操作下的响应速度,包括打开、关闭、切换页面等。
3. 资源占用测试,测试产品在运行过程中占用的内存和CPU资源。
4. 稳定性测试,测试产品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是否出现卡顿、闪退等现象。
5. 兼容性测试,测试产品在不同操作系统、不同设备上的兼容性表现。
四、测试结果。
1. 启动速度,经测试,产品从启动到完全加载所需的时间为3秒,表现良好。
2. 响应速度,产品在各项操作下的响应速度均在1秒以内,用户体验良好。
3. 资源占用,产品在运行过程中,平均占用内存为150MB,CPU占用率在10%左右,资源占用较低。
4. 稳定性,长时间运行测试显示,产品稳定性良好,未出现卡顿、闪退等现象。
5. 兼容性,产品在Windows、iOS、Android等不同操作系统上均能正常运行,兼容性良好。
五、性能分析。
根据以上测试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产品在启动速度、响应速度、资源占用、稳定性和兼容性方面表现良好,用户体验较为流畅。
但仍需注意的是,在后续的产品优化中,可以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性能,以满足用户对于速度和稳定性的更高要求。
六、改进建议。
1. 进一步优化启动速度,缩短产品启动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2. 加强资源管理,进一步降低内存和CPU的占用,提高产品的运行效率。
3. 持续进行稳定性测试,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稳定性问题,确保产品的稳定运行。
4. 加强兼容性测试,确保产品在不同设备和操作系统上的兼容性,提升产品的适用范围。
性能测试报告
性能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报告(一)一、测试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自身的系统性能。
本次测试是针对某企业的在线售票系统进行的性能测试,目的是评估系统在高并发情况下的稳定性和性能,发现潜在的问题和瓶颈,以便提供优化建议,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二、测试目标1. 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在高并发、极端情况下,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行,是否会出现崩溃、错误等异常情况。
2. 测试系统的负载容量:测试系统在不同并发量下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确定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载量。
3. 发现系统的性能瓶颈:测试中发现可能出现的瓶颈,提供优化建议,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测试环境1. 测试对象:某企业的在线售票系统,系统版本为 1.0。
2. 测试工具:LoadRunner,使用Web(HTML/HTTP)协议进行测试。
3. 测试环境:服务器:4核8G,Windows Server 2012 R2数据库:Mysql 5.6,配置为Master-Slave架构应用服务器:Tomcat 7四、测试方案1. 使用LoadRunner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采用分布式测试架构,包含1台Controller和4台Load Generator。
2. 设置不同的虚拟用户数量、测试持续时间和负载,模拟多种用户场景,包括登录、浏览商品、查询订单、购买等操作。
3. 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CPU 负载等指标。
五、测试结果1. 响应时间:在1000个虚拟用户并发测试中,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为2.5秒,最大响应时间为8秒。
2. 吞吐量:在1000个虚拟用户并发测试中,系统的吞吐量为250 TPS。
3. CPU负载:在高负载情况下,系统的CPU负载峰值为70%,整体稳定性良好。
六、测试结论1. 系统能够良好地处理高并发情况下的用户请求,响应时间较短、吞吐量较高。
2. 系统的整体性能稳定,没有出现重大问题或异常情况。
系统性能报告范文
系统性能报告范文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系统的性能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以便了解系统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
通过对系统的性能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我们可以全面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和用户体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方案,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用户满意度。
二、评估指标本次性能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1.响应时间:包括系统启动时间、页面加载时间等。
2.并发性能:系统在不同并发请求下的处理能力。
3.吞吐量:系统每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请求数量。
4.可靠性: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包括故障处理能力和恢复能力。
三、测试环境本次性能评估采用了以下测试环境:1. 硬件环境:服务器配置为一台Xeon E5主机,内存为16GB,硬盘容量为1TB。
2.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为Windows Server 2024,Web服务器为Apache Tomcat 8.5,数据库为MySQL 8.0。
四、测试方法本次性能评估采用了以下测试方法:1.压力测试:通过模拟多用户的并发请求对系统进行测试,以评估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2.负载测试:通过增加系统的吞吐量,以测试系统能够处理的最大请求数量。
3.可靠性测试:通过模拟故障和异常情况,以测试系统的容错能力和恢复能力。
五、评估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性能测试,我们得出了以下评估结果:1.响应时间在正常负载下平均为2秒,但在高负载情况下,响应时间会明显增加,平均增加至5秒以上。
2.并发性能较好,在100个并发请求下,系统的响应时间仍然可以保持在3秒以内。
但在500个并发请求下,响应时间就会明显增加,并且随着并发请求数量的增加,系统的响应时间呈指数级增加。
3.系统吞吐量较大,在正常负载下可以处理1000个请求/秒,并且在增加负载时,系统的吞吐量也能够增加。
4.系统的可靠性较好,在故障情况下能够快速恢复,并且具备良好的容错能力。
六、改进方案基于以上评估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方案以提高系统的性能:1.优化系统代码和数据库查询语句,减少系统响应时间和数据库负载。
性能测试报告范例.doc
测试目的:考虑到各地区的川户数量和单据量的增加会给服务器造成的压力不可估计,为确保TMS系统顺利在各地区推广上线,决定对TMS系统进行性能测试,重点为监控服务器在并发操作是的资源使用情况和请求响应时间。
测试内容测试工具主要测试工具力:LoadRunnerll 辅助软件:截阉工其、Word测试结果及分析5个川户同时生成派车单的测试结果如下: Transaction Summary (事务摘嬰)Analysis Summaryperiod :2015/11/515:15-2015/11/515:16Scenario Name: ScenariolResults in Session: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res\res.lrr Duration:47 seconds,Statistics SummaryMaximum Runninq Vusers! Total Throuqhput (bytes):®Average Throuqhput (bytes/second): ® Total Hits:® Average Hits per Second:® 54,203,153 87,566 330 6,875View HTTP Responses SummaryTransaction Summary1>3ns3ctions: Total Passed: 20 Total Failed: 0 Total Stopped: 0Service Level Agreement Legend: PassQ Fail ® No Data从上而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该脚本运行47秒,当5个用同吋点击生成派车单吋,系统的 响应吋间为41.45秒,因为没有设置持续运行吋间,所以这里我们取的响应吋间为90percent -time,且运行的事物已经全部通过You can define SLA data using the SLA confiquration wizard点击生成派车单的响舰间Averaqe Response TimeTransaction Name SLA Status Minimum Average Maximum Std. DeviationPercent Pass Fail StopAction Transaction vuser end Transaction vuser init Transaction总击主成派家单10.967 27.035 42.473 10.879 0 0 10,0110 0 26,0630 0 41.450 010.847事务概论图,该图表示木次场景共5个事务(每个用户点击一次生成派车单为1个事务), 且5个事务均己pass,绿色表色pass,如出现红色则表示产生errorTransaction Summaryuolio<Q0ue j 1—COIJOVuolp(QWUGJh-lpca)IJQ)wn>系统资源Vi °E 6d "S« D>' I B E B吻喇<米从上图可以看到服务器的CPU平均值为14.419% ,离最人参考值90%相差其远;且趋势基本成一直线状,表示服务器响应较为稳定,5个用户操作5个900托运单的单据对服务器并没有产生过大的压力。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报告(通用模板)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报告(通用模板)
1. 测试目的
该文档的目的是记录软件系统的性能测试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软件系统的性能优化提供参考和指导。
2. 测试环境
- 软件系统版本:v1.0.0
- 操作系统版本:Windows 10
- CPU:Intel Core i7-8700 3.20GHz
- 内存:16GB
3. 测试内容
本次性能测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资源占用情况测试
2. 响应时间测试
3. 并发性测试
4. 吞吐量测试
4. 测试结果
4.1 资源占用情况测试
在运行软件系统时,其资源占用情况如下所示:
4.2 响应时间测试
对于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测试,测试结果如下所示:
4.3 并发性测试
在模拟100个用户同时访问软件系统时,测试结果如下所示:
4.4 吞吐量测试
在60秒内模拟100个用户对系统进行请求时,测试结果如下所示:
5. 测试结论
根据以上测试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在运行软件系统时,其资源占用情况较为稳定,未出现占用率过高的情况。
2. 对于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较长,需要进一步优化。
3. 在并发情况下,系统响应较慢,需要进一步优化。
4. 吞吐量测试结果较为理想。
6. 总结
通过本次性能测试,我们发现软件系统在资源占用情况和吞吐量方面表现良好,但在响应时间和并发情况下存在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优化。
希望本次测试结果可以为系统性能优化提供参考和指导。
性能测试报告范例+
性能测试报告版本<1.0>1.概述1.1.背景Customer子系统是PSS系统内部存储旅客数据的唯一数据源;向全渠道,所有接触点提供高效旅客档案管理,旅客价值计算服务,支持航空公司基于旅客价值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旅客服务;Customer子系统是航空公司专属系统。
本次对CA集群进行性能测试和高可用性测试。
1.2.测试目的1、验证Customer集群所能支持的最大性能容量2、验证Customer集群的运行稳定性3、验证Customer集群的高可用性和traveldata数据库解决方案的高可用性2.测试准备2.1.系统架构图 1 逻辑架构图图2 物理架构图2.2.软硬件环境2.2.1.硬件及底层软件配置表 2 硬件及底层软件配置表2.2.2.应用及中间件配置表3 应用及中间件配置表2.3.测试脚本准备表 4 脚本描述表2.4.时间人员安排表5 时间人员安排表3.测试执行3.1.容量测试3.1.1.场景1:Customer容量测试a)案例描述表6 场景描述b)结果描述图2 总事务TPS随vu变化曲线图图3 响应时间随vu变化曲线图图4 integration服务器CPU变化曲线图(10.6.154.172)图5 server应用服务器CPU变化曲线图(10.6.154.175)图6 数据库服务器CPU变化曲线图(10.6.184.208)表7 性能指标统计及资源使用情况场景1开始后,Customer事务TPS随vu数增加而同步增加。
场景运行至6分04秒时,共启动了85个vu,TPS增加至2550个/秒,平均响应时间增加至45毫秒。
此时3台integration 服务器的CPU利用率平均值14.9%,3台server服务器的CPU利用率平均值为22.6%,数据库主节点的CPU利用率为18.7%。
此后再增加vu,TPS不再有明显增长,响应时间继续增加,可以判断6分04秒左右时,系统呈现性能拐点态势。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_2
XXXX硬件性能测试报告版本号例:3010硬件平台性能测试报告v1.0文档命名:LinkTrust_SPEC_ALL_002_CN_004_RD_ZHANGZY_090312_I文档编号:2401002004I目录产品型号.软件版本号性能测试报告版本号 (1)性能测试报告 v1.0目录 (2)目录 (2)一、测试目的 (3)二、测试人员和测试时间 (3)三、测试环境描述 (3)●被测设备描述: (3)●测试仪描述: (3)四、测试项目 (4)五、测试结果 (4)1. 网卡型号/其他硬件变化吞吐量 (4)2.网卡型号/其他硬件变化延迟 (4)3.网卡型号/其他硬件变化最大并发TCP连接数 (5)4.网卡型号/其他硬件变化最大TCP连接建立速率 (5)5.网卡型号/其他硬件变化HTTP-A V处理能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最大吞吐量 (5)六、数据分析 (6)附录: (7)一、测试目的该项测试的目的是评估该产品(包括软硬件描述)的基础性能指标测试项目包括八个基础测试项:吞吐量、延迟、最大并发TCP连接数、最大TCP连接建立速率、HTTP-A V处理能力和最大吞吐量,测试涵盖该设备的所有类型的网卡。
二、测试人员和测试时间●测试人员:●测试时间:三、测试环境描述●被测设备描述:●测试仪描述:测试仪型号:Avalanche2500;Reflector2500;IXIA1600或IXIA400T测试软件版本:Avalanche7.5.0.41452;IxScriptMate5.20_SP3四、测试项目1.网卡型号/其他硬件变化吞吐量2.网卡型号/其他硬件变化延迟3.网卡型号/其他硬件变化最大并发TCP连接数4.网卡型号/其他硬件变化最大TCP连接建立速率5.网卡型号/其他硬件变化HTTP-A V处理能力6.最大吞吐量7.最大吞吐量稳定时长五、测试结果1.网卡型号/其他硬件变化吞吐量●被测设备配置:插入配置文件●测试仪配置:测试流方向、测试端口配置、测试时长、测试次数、其他特殊配置2.网卡型号/其他硬件变化延迟●被测设备配置:插入配置文件●测试仪配置:测试流方向、测试端口配置、延迟类型、测试时长、测试次数、其他特殊配置3.网卡型号/其他硬件变化最大并发TCP连接数●被测设备配置:插入配置文件●测试仪配置:客户端地址数量、服务器地址数量、页面大小、HTTP类型、其他特殊配置4.网卡型号/其他硬件变化最大TCP连接建立速率●被测设备配置:插入配置文件●测试仪配置:客户端地址数量、服务器地址数量、页面大小、HTTP类型、其他特殊配置5.最大吞吐量●被测设备配置:端口数量、端口配置、策略配置、其他特殊配置●测试仪配置:测试流方向、测试类型、测试端口配置、测试时长、测试次数、其他特殊配置6.最大吞吐稳定时长●被测设备配置:端口数量、端口配置、策略配置、其他特殊配置●测试仪配置:测试流方向、测试类型、测试端口配置、测试时长、测试次数、其他特殊配置该项测试最大时长为48小时。
性能测试报告案例
5.3系统稳定性测试
在系统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WebLogic的JVM可用内存逐渐减少,下图是在WebLogic监控台所监控到的情况:
为了验证确认此现象,进行了4500用户6个小时的测试,当测试执行到1小时左右,WebLogic JVM基本已无内存可用,如下图所示:
被占用内存无法释放,导致被测系统在长时间运行后响应时间明显上升,处理能力明显下降,如下图所示:
分析:
用户在登录时,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session,并占用部分内存,而这个session的过期时间设置为2小时,按照用户习惯分析,当用户使用直接关闭IE窗口退出系统的方式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试目的:
考虑到各地区的用户数量和单据量的增加会给服务器造成的压力不可估计,为确保TMS系统顺利在各地区推广上线,决定对TMS系统进行性能测试,重点为监控服务器在并发操作是的资源使用情况和请求响应时间。
测试内容
测试工具
主要测试工具为:LoadRunner11
辅助软件:截图工具、Word
测试结果及分析
5个用户同时生成派车单的测试结果如下:
Transaction Summary(事务摘要)
从上面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该脚本运行47秒,当5个用户同时点击生成派车单时,系统的响应时间为41.45秒,因为没有设置持续运行时间,所以这里我们取的响应时间为90percent –time,且运行的事物已经全部通过
事务概论图,该图表示本次场景共5个事务(每个用户点击一次生成派车单为1个事务),且5个事务均已pass,绿色表色pass,如出现红色则表示产生error
从上图可以看到服务器的CPU平均值为14.419% ,离最大参考值90%相差甚远;且趋势基本成一直线状,表示服务器响应较为稳定,5个用户操作5个900托运单的单据对服务器并没有产生过大的压力。
“Hits per Second(每秒点击数)”反映了客户端每秒钟向服务器端提交的请求数量,这里服务器每秒响应9,771次请求;如果客户端发出的请求数量越多,与之相对的“Average Throughput (吞吐量)”也应该越大。
图中可以看出,两种图形的曲线都正常并且几乎重合,说明服务器能及时的接受客户端的请求,并能够返回结果。
按照上述策略,我们得出的最终测试结果为:
生成派车单:
1个用户,300个托运单点击生成派车单,响应时间7.34秒
5个用户,900个托运单点击生成派车单,响应时间41.45秒
单据匹配:
单用户1000箱,20000个商品,上传匹配时间8秒
五个用户2500箱,40000个商品,同时上传匹配耗时2分25秒
自由派车:
单条线路917个托运单下载,响应时间1分40秒
上述结果是在公司内网,测试环境上进行的测试,可能与实际会有偏差
同时本次压测过程发现了3个bug
BUG#25680 【测试环境-1.0.5】五个用户,每个用户同时上传500个单据时,系统报异常(提示用户请求取消当前操作) --待修复
BUG#25519【1.0.5】RF装车界面,当待装车明细过大(超过20000箱)时,点击明细按钮会导致RF崩溃,且明细数量也不正确!--已发版待验证
BUG#25545 【测试环境-1.0.4】PC创建派车计划,多个用户同时选择同条线路,可以选到同样的托运单并审核成功。
--待修复
结论
本次性能测试得出的结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用户数量和数据量也比较切进现场实际情况,所得的各项响应时间在用户可接受的范围,因此本次性能测试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