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扎达县地理环境
【航拍中国】地理知识点笔记汇总 第三集 西藏
![【航拍中国】地理知识点笔记汇总 第三集 西藏](https://img.taocdn.com/s3/m/9c3480f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4.png)
【航拍中国】地理知识点笔记汇总第三
集西藏
西藏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位于中国西南边境的高原地带。
以
下是一些关于西藏的地理知识点汇总:
1. 地理位置:
- 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和缅甸接壤。
- 西藏的面积约为12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一个省
级行政区。
2. 地形地貌:
- 西藏地势高峻,拥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亚洲的水源涵
养地之一。
- 西藏还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和雪域高原等自然地形。
3. 气候:
- 西藏属于高原气候,气候多变,年平均气温较低。
- 冬季冰冷且干燥,夏季气温适中,但仍然较凉爽。
4. 自然资源:
- 西藏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库,拥有丰富的河流和湖泊,如雅鲁藏布江、纳木错等。
- 西藏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铜、钒、锂、铀等。
5. 旅游景点:
- 西藏拥有许多壮丽的自然风景和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
- 著名的旅游景点包括布达拉宫、珠穆朗玛峰、大昭寺等。
以上是关于西藏的一些地理知识点汇总。
西藏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其成为一个独具魅力的地方。
西藏西部札达县东北部帮果日一波库蛇绿岩带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西藏西部札达县东北部帮果日一波库蛇绿岩带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16c3a3b0b4c2e3f57276385.png)
3 . 河 北省 区域 地 质 矿 产 调 查 研 究 所 . 河 北 廊坊 0 6 5 0 0 0 )
提要 : 帮果 目一 波 库 蛇 绿 岩 带 位 于 雅 鲁 藏 布 江 缝 合 带 的最 西 段 。 由帮 果 日蛇 绿 岩 和波 库混 杂 岩 构 成 . 呈北西展布 , 长 1 2 8 k m, 宽5 - 1 0 k m。 帮 果 日蛇 绿 岩 由 方 辉橄 榄 岩 和二 辉 橄 榄 岩 构 成 , 岩石 由橄 榄 ; J  ̄ ( F o = 8 5 . 2  ̄ 8 8 . 0 , 平均 8 6 . 6 ) 、 顽 火 辉
E — ma l r : w x ] 1 8 6 1 @1 6 3 . c o m。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 3 6 5 7 ( 2 0 1 3 ) 0 6 — 1 7 4 9 — 1 3
中 图分 类 号 : P 5 8 8 . 1 2 5
雅 鲁藏 布 江缝合 带 是 中国境 内一 条 巨型蛇 绿岩 带, 大 致呈 北西 西 向 的“ s ” 形, 沿雅 鲁藏 布江 展 布 。 它 西 起 印度 河 上 游 , 过扎达 , 向东 经 普 兰 、 仲巴 、 达 吉 岭、 日喀则 、 泽当、 朗县 , 至雅 鲁藏 布 江大拐 弯处 向南 进 入 缅甸 . 在 中 国境 内长约 1 5 0 0 k m 该缝 合带 在 达 吉 岭 分 为 南 北 两支 【 】 : 北 亚 带 为 公 珠错 一 达 机翁 蛇 绿 岩 带 . 又称达 机翁一 萨嗄蛇绿 岩带i s ] : 南亚 带为 达 巴~休 古 嘎 布 蛇 绿 岩 带 口 或 普 兰一 象 泉 河 蛇 绿 岩
加德灌区工程初步设计
![加德灌区工程初步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2a3e61e7fd5360cba1adb77.png)
加德灌区工程初步设计1综合说明1.1绪言1.1.1地理位置札达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阿里地区西南部,象泉河流域,东临噶尔县、东南毗邻普兰县;西部和南部与印度接壤。
地理坐标北纬31°28′~31°29′,东经79°46′~79°48′,平均海拔4030m左右,全县总面积24601.59km2,人口0.71万人。
县城所在地距狮泉河镇夏季公路240km,冬季公路400km。
加德灌区工程位于札达县西北部香孜乡境内,热布加林河与香孜河交汇处的河谷地带,取水枢纽位置为东经79°30′39″,北纬31°46′41″。
灌区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呈带状分布,平均海拔4030m,距狮泉河镇310km,距札达县70km。
渠道右侧有一条乡村公路,交通较便利。
加德灌区水源系朗钦藏布一级支流的热布加林河,该河多年平均径流为Q=8.28m3/s,水量较为充沛。
本工程为一项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属自流灌区。
工程主要由取水枢纽,干渠及渠系建筑物组成。
1.1.2工程新建缘由1、取水枢纽老化严重2、引水干渠建设标准低,渠系利用系数低3、取水口布置不合理,不能充分利用水资源为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套灌溉设施,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扩大保灌面积,改善农牧民生活条件,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建设社会主义农村,合理开发利用区域性水资源。
因此,兴建加德灌区工程是当地政府和农牧民群众期盼已久,迫切希望的。
1.1.3勘测设计我院于2009年受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委托,承担了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加德农场引水灌溉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勘测设计任务,及时组建了“加德农场引水灌溉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勘测设计小组”,按期开展了勘测和规划设计工作。
根据工程建设任务,我所组织人员对灌区的灌溉控制面积进行了实勘调查和分划,并聘请阿里地区水文大队进行地形图测量和水文调查等工作,随即进入室内设计阶段,于2009年10月完成了加德灌区工程初设阶段的全部工作。
西藏札达土林国家地质公园简1
![西藏札达土林国家地质公园简1](https://img.taocdn.com/s3/m/c036447a8e9951e79b892754.png)
西藏札达土林国家地质公园简介国土资源部于2005年8月5日批准设立,位于札达县中部。
海拔3700至4200米,远看如林的地貌特征得名。
土林总面积2464平方千米,集中分布于象泉河中部流域的面积达457·12平方千米。
有古格、札达沟、托林、茅刺沟、玛朗五个主要景区。
约2·8亿年前青藏高原为海洋,后印度板块向北漂移,同欧亚板块相撞,受挤压发生断裂,高原隆升成陆地,海水退出。
喜马拉雅山区凸起,象泉河沿断裂带向西深切,其中部流域形成的河湖干枯,在雨水等对固结的沉积层节理裂隙剥蚀作用下,逐成今日之状、奇、美景观。
此外,托林寺、古塔群、古铁索桥、地质博物馆、古格王国遗址、达巴法王城堡遗址、齐旺蜂窝城遗址、东嘎三殿洞、羌孜(现称香孜)古堡古寺遗址、向巴甘丹仑布寺遗址等古址古迹遍布峰林沟谷中,成为游客和学者向往的热土。
托林景区原名托顶,位于象泉河南岸,由东向西有惹布岗山和人称“三大护法神”的陡峭土林群拱卫着札达县城。
主要景点有:托林寺、托林村旧址、古铁索桥、佛塔群、地质博物馆、地质公园。
札达景区指局玛曲沟,位于象泉河北岸。
在沟谷两岸千姿百态的土林群中有九大令传说。
九大令景点:杰布朽赤令(国王宝座洲)、尊木塔热令(王妃织锦洲)、接初泽萨令(爱子玩耍洲)、札拉索曲令(战神祭祀洲)、米桂普巴令(猿人穴居洲)、南热至令(神刀劈开洲)、果布果仓令(老鹰筑巢洲)、亚大玛大令(上下观赏洲)、局玛毕孜令(小肠子洲)。
茅刺沟(桑达龙)景区指桑达沟,位于象泉河北岸,沟两岸为连绵起伏的土林群,沟底沙棘林中潺潺溪水伴着鸟语花香。
++主要景点有:土林群、沙棘树林和桑达村遗址玛朗景区位于县城东南,从玛朗平坝高处俯瞰土林景观,鱼肚般的土林地貌尽收眼底。
极目远眺可见人们敬颂的东部录姆嘎纳、南部岗绵加姆、西部普尔琼、北部巴吾和申日五座神山。
还可见到东部的丁香色吉塘(丁香黄金坝子)和东坡玉朗塘(东坡绿松石坝子)、南部的嘎瓦坚塘(天柱坝子)、北部的香孜拉棱塘(香孜陵谷坝子)。
航拍中国西藏地理知识点总结
![航拍中国西藏地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9e928df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a4.png)
航拍中国西藏地理知识点总结高原气候主要特点:1.空气稀薄,气压低,空气含氧量少太阳辐射强;2.日照时间,长气温偏低,温差大;3.全年分为明显的干季和雨季;4.气候类型复杂,垂直变化大。
西藏主要地理信息:1.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有着“世界屋脊”之称。
地貌基本上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等六种类型,还有冰缘地貌、岩溶.地貌、风沙地貌、火山地貌等。
2.西藏境内河流密布,同时还是国际河流分布最多的一个中国省区,亚洲著名的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的上源都在这里。
3.西藏拥有独特的高原气候,西藏高原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
除呈现西北严寒干燥,东南温暖湿润的总趋向外,还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和明显的垂直气候带。
4.西藏地区人口以藏族为主体,其他民族还包括汉族、回族、门巴族等。
5.西藏农业历史悠久,西藏人民利用当地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培育了种类繁多的作物品种。
牦牛是西藏一般家庭主要交通工具,被称作“高原之舟”。
6.西藏名胜古迹众多,比较著名的有布达拉宫,大昭寺,扎什伦布寺等。
“高原之舟”——牦牛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草食性反刍家畜。
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
主要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
适应高寒生态条件,耐粗、耐劳,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能游渡江河激流,有“高原之舟”之称。
牦牛全身都是宝。
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
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
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
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
牦牛还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可作旅游者的前导。
历史趣谈古格神秘消失之谜 战争导致古格的灭亡?
![历史趣谈古格神秘消失之谜 战争导致古格的灭亡?](https://img.taocdn.com/s3/m/53aee547be23482fb4da4c96.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古格神秘消失之谜战争导致古格的灭亡?导语:古格王朝不同于西藏其他任何时代的任何王国,在这里不是政教合一的体制,他们采用的竟然是政教分离的形式,在考古学家眼中,这是十分奇怪的古格王朝不同于西藏其他任何时代的任何王国,在这里不是政教合一的体制,他们采用的竟然是政教分离的形式,在考古学家眼中,这是十分奇怪的。
在古格,国王是一切权力的中心,皇权是至高无尚的,神圣至高的国王在这里维持了700多年,但是这里毕竟与佛教的圣地印度有着过于亲密的接触。
长期以来,这里的人民始终对佛教有着虔诚的信仰。
在这种情况下,古格内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古格王和他的弟弟(当时的古格佛教领袖)明争暗斗,都想要增强自己的实力。
后来,葡萄牙传教士的到来,使这种矛盾达到顶峰。
17世纪,西班牙的传教士来到了印度的果阿,又从果阿来到位于西藏阿里的古格王国。
他们首先说服了王后改信天主教,接着又说服国王改变信仰,古格王为了加强统治,决意利用外来宗教打击佛教的势力。
1633年,古格的僧侣们发动了叛乱,古格王的弟弟勾结了与古格同宗的拉达克王室,利用拉达克的军队攻打古格都城,企图推翻古格王朝,于是一场残酷的攻坚战就在这里打响了。
而建在一座山上的古格王宫是西藏防守能力最强的建筑。
战斗持续了很长时间之后,拉达克开始驱赶古格的老百姓在古格的半山腰修建一座石楼,他们的想法是等这座建筑和山顶一样高的时候,就可以最终拿下古格了。
现在我们在古格的半山腰可以看到这座石楼的遗址,但这座石楼并没有修完,仅仅修筑了十几米高,古格王朝就在此时灭亡了,难道是拉达克人找到了新的攻占古格的方法了吗?传说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
在拉达克军队的驱使下,古格的百姓不得不日以继夜地修筑石楼,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古格王朝神秘莫测 一夜之间凭空消失
![历史趣谈古格王朝神秘莫测 一夜之间凭空消失](https://img.taocdn.com/s3/m/879fc952fe4733687e21aa98.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古格王朝神秘莫测一夜之间凭空消失
导语:古格王朝遗址古格王朝位于青藏高原最西端的札达象泉河(藏语为朗钦藏布)流域为其统治中心,地域辽阔。
其都城札不让位于现札达县城西18公里
古格王朝遗址
古格王朝位于青藏高原最西端的札达象泉河(藏语为朗钦藏布)流域为其统治中心,地域辽阔。
其都城札不让位于现札达县城西18公里的象泉河南岸。
经测量,札不让北面的香孜、香巴、东嘎、皮央遗址,西面的多香,南面的达巴、玛那、曲龙遗址等,都具有相当的规模。
除了这些由于今天仍然作为村庄或行政区所在地而有幸被标明在地图上的据点外,古格王国境内还有大量的遗迹散布在荒原大漠之中,断壁残垣、坍毁的洞穴、倾圮的佛塔难以数计。
古格王国的王族,是吐蕃赞普(即汉语中的“王”)的嫡系后裔。
所以古格王国历史的源头,必须追溯到吐蕃王朝的晚期。
公元9世纪,强盛一时的吐蕃王朝逐渐衰落,统治者内部的僧侣集团和世俗贵族集团的矛盾急剧激化。
公元823年,俗官郎达玛发动政变上台成为吐蕃末代赞普,郎达玛死后,他的两位王子及其王孙混战了半个世纪,结果次妃一派的王孙吉德尼玛衮战败后逃往阿里,阿里原有的地方势力布让土王扎西赞将女儿嫁给他并立他为王,后在吉德尼玛衮的晚年,将领域分封给3个儿子,长子贝吉衮占据芒域,后来发展成为拉达克王国;次子扎西衮占据布让,后来被并入古格;幼子德祖衮占据象雄,即古格王国,这位最年幼的王子,成为古格王国的开国元首。
古格王朝的消逝至今仍是个谜,战争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综观札达县的地理环境,现在的象泉河决不是当年的象泉河,沙漠化程
生活常识分享。
神人窟居土林深处皮央·东嘎
![神人窟居土林深处皮央·东嘎](https://img.taocdn.com/s3/m/8d65029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f.png)
行走神人窟居土林深处皮央•东嘎THE FIELDWORK SURVEY OF PHYI DBANG/DUNG DKAR IN ZANDA COUNTY范霄鹏张文(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北京100044)出西藏阿里的札达县城,越过象泉河谷沿县道705向北,行40km至诗瓦,转向东越沟壑鑽坡而上,行10km至沟壑谷地中隆起的土林山体,皮央石窟伫立于山巅之上。
皮央和东嘎遗址以及村落,东西向仅相距3.5km,于土林之中连绵构成整体,其高踞的形态与河湖相沉积地貌浑然一体。
地区环境西藏自治区西部的阿里地区札达县,地处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发源于冈底斯山脉主峰冈仁波齐的象泉河,向西南方奔流横贯全境。
札达土林是县域内规模最大且最为独特的自然环境,为大湖湖盆和大河河床经漫长的流水侵蚀所形成的“土林”地貌。
札达县域内高低错落、千姿百态的土林,随着地壳剧烈抬升后水位退缩,河湖盆底沉积的地层逐渐出露,经过数百万年时间的风雨侵蚀,形成了面积达数百平方公里状如斧劈刀砍的地形形态。
干旱寒冷的气候环境中,高原湖河盆面地表植被稀疏,受冰山融水以及季节性水流的切割而形成纵横交错的沟壑,并在沟壑谷地形成溪流和微气候环境。
象泉河从春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中间穿流而出,顺应札达县北高南低的地势,汇集起土林之间的十多条大小河流,贯流县域后向南流经印度而注入印度洋。
临近河流的阶地以及沟壑的谷地,因水汽资源条件相对较好,有青棵和牧草生长,而成为适宜人群聚居生活的地点。
皮央和东嘎所在的地点,处在札达土林深处的沟壑旁。
皮央遗址及村落的东南面紧临由北向西南的溪流冲沟,东嘎遗址及村落的南面紧临由东向西的冲沟,这条东西向的冲沟也将皮央与东嘎两村连成一片。
皮央和东嘎遗址及村落所在的微观地理环境相同,均为临近溪流冲沟,土地相对肥沃平坦且规模较大,适宜青棵等农作物生长,也是牧草和树木生长相对繁茂的地点。
这种水汽资源、土地资源和植物资源等自然禀赋相对好的地点,是干旱严酷的土林环境中难得适宜人群聚居的场所。
西藏色林措简介
![西藏色林措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03c5a84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1a.png)
西藏色林措简介色林措,位于西藏自治区札达县普兰乡普兰村,是中国境内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也是班公湖的主要水源之一。
色林措面积约为3.5平方公里,湖泊呈椭圆形,周围被大片的草原和雪山环绕,景色壮丽。
色林措是班公湖水系下游的一个湖泊,湖泊的水源主要来自于班公湖的融水和雨水。
班公湖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其面积达到约4,400平方公里。
班公湖的水源主要来自于雪山融水和降雨,形成了丰富的水资源。
色林措的湖水清澈见底,湖泊周围是一片广袤的草原,草原上生长着各种野花和草木,给人一种如画般的美丽景色。
在湖畔的草地上,常常可以看到牦牛和藏羚羊在悠闲地吃草。
湖水边有一些牧民的帐篷,他们在这里放牧,过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
色林措周围还有一些雪山,其中最著名的是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海拔达到了8844.43米。
珠穆朗玛峰是登山运动爱好者的圣地,每年都吸引着无数登山者前来挑战自己。
从色林措望去,可以清晰地看到珠穆朗玛峰的壮丽景色,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感觉。
色林措的湖水蓝得让人难以置信,湖水是由班公湖的融水和雨水组成的,因此湖水非常清澈。
在阳光的照耀下,湖水呈现出不同的蓝色,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
湖泊的周围有一些小岛,岛上长满了各种野花和草木,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
除了湖泊和草原,色林措还有一些特色的景点,比如色林措寺和色林措瀑布。
色林措寺是一座藏传佛教寺庙,建于17世纪,是当地居民信仰的中心。
寺庙的建筑风格独特,寺内供奉着佛祖和菩萨的塑像,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朝拜。
色林措瀑布是一道高约30米的瀑布,水势汹涌,声如雷鸣,给人一种壮观的感觉。
色林措是一个天然的旅游胜地,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游客可以乘坐游船在湖上游览,欣赏湖水的美丽和周围的雪山草原。
游客还可以在湖畔露营,体验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
此外,色林措还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湖水的蓝色和周围的美景都是拍照的绝佳素材。
色林措是中国境内一处美丽而宁静的湖泊,拥有清澈的湖水、广袤的草原和壮丽的雪山,给人一种如画般的美景。
西藏札达旅游景点
![西藏札达旅游景点](https://img.taocdn.com/s3/m/b234937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0b.png)
西藏札达旅游景点
1. 扎达土林:位于札达县西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山一极植被区,植物分布多样化。
2. 扎达卡龙寺:寺庙建于公元10世纪,是西藏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
3. 扎达雪山:位于札达县境内,是西藏最美的雪山之一,海拔超过5000米。
4. 扎达松赞林寺:该寺庙于公元11世纪建立,被誉为“藏传佛教的祖庭”。
5. 扎达沟谷:沟谷两侧是峰峦叠嶂的雪山,沟内有原始的森林和草甸,是观赏自然风光的好去处。
6. 扎达古城:这座古城现已废弃,但仍然可以看到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包括城墙、宫殿、城门等。
7. 扎达姆拉湖:是西藏境内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被誉为“藏北明珠”。
8. 扎达马鬃山:位于扎达县东北部,山势峭拔、峰峦叠翠、景色秀美,被誉为“雪域六十绝顶之一”。
9. 扎达巴松布寺:这座寺庙耸立在布达拉宫的正西方,是西藏最重要的佛教圣地之一。
10. 扎达昌珠寺:建于公元10世纪,是藏传佛教黄教世系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西藏黄教文化之宝”。
阿里札达县寺院木构件用材树种鉴定研究
![阿里札达县寺院木构件用材树种鉴定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c2428a2daef5ef7bb0d3c0d.png)
阿里札达县寺院木构件用材树种鉴定研究作者:李俊来源:《农家科技》2017年第09期摘要:对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托林寺、玛那寺、卡孜现存木构件取样进行了树种鉴定。
结果表明这些木构件有2类木材,包括松属软木松类、冷杉属的一种。
结合微观特征与产地等推断出该木材应为软木松中的乔松种与西藏冷杉种。
乔松与西藏冷杉具有建筑良材的特质,且产地吉隆、尼泊尔、印度又临近阿里地区,成为阿里地区使用的木材之一。
关键词:札达县;木构件;树种;乔松;西藏冷杉作为藏传佛教后弘期上部路弘法的发源地,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现留存有较多的佛寺。
其中托林寺、玛朗寺、卡孜强巴拉康内现存较多的木雕遗迹。
现从托林寺迦萨殿内堆积的木构3件、达巴乡玛朗寺强巴拉康木构1件、波林村卡孜组木构3件在后部或底部或侧边取块状样品(图一),通过使用切片机、正置荧光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等设备对6件样品进行检测,以确认木材的树种类属。
一、树种检测托林寺3件样品、玛朗寺强巴拉康木构1件样品的检测内容与结果一致(图二,1-4)。
宏观特征:针叶材,木材黄褐色。
木材有光泽,生长轮明显,早材至晚材急变,晚材带窄。
轴向薄壁组织放大镜下不见。
微观特征:早材管胞横切面为圆形、方形及多边形,具轴向树脂道。
轴向薄壁组织不见。
木射线单列,高1-13细胞,射线细胞椭圆形,常含树脂,纺锤形射线具径向树脂道。
交叉场纹孔为窗格型。
检测结果为该木材为松科松属的软木松类(Pinus sp.)的一种。
波林村卡孜组木构件中3件样品的检测内容与结果一致(图二,5-7)。
宏观特征:针叶材,浅黄褐色。
木材有光泽,生长轮明显,早材至晚材渐变。
轴向薄壁组织放大镜下不见。
微观特征:早材管胞横切面为方形及多边形。
轴向薄壁组织不见。
木射线单列,高主为1-36,射线细胞椭圆及圆形。
交叉场纹孔为杉木型。
”检测结果为该木材为松科冷杉属的冷杉类(Abies sp.)的一种。
二、树种确认由于树种名称的检测结果仅到类,尚需进一步确认其种(Species)。
浅谈“藏青2000”号青稞新品良种推广种植栽培技术
![浅谈“藏青2000”号青稞新品良种推广种植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3127caf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18.png)
青稞是札达县主要粮食品种之一,是西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粮食。
但是青稞在种植的期间容易积累病毒,病毒会导致青稞品种出现退化,最终会影响青稞的质量和产量。
为此,文章结合“藏青2000”为研究切入点,结合札达县地区实际情况,就“藏青2000”号青稞新品良种推广种植栽培技术应用问题进行探究,旨在能够有效提升青稞产业结构种植效果。
青稞是西藏的主要粮食作物,农牧民粮食消耗的60%是青稞,青稞产量占到西藏粮食总产量的55%左右。
此外,青稞也是西藏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其中,“藏青2000”是西藏地区在2019年培育的一个重要青稞品种,具有产量高、产草多、抗耐寒、抗倒伏和籽粒白等优点,深受农牧民群众的欢迎。
札达县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在高海拔4200m以下的农田也可以种植青稞。
符合“藏青2000”种植条件要求。
经过培育,该地区的青稞种植面积达到了4000多亩,其中“藏青2000”号种植面积为2000多亩。
为了能够提升“藏青2000”号的产量,文章结合札达县气候条件,就“藏青2000”号青稞新品良种推广种植栽培技术的应用问题进行探究。
一、札达县气候条件札达县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低海拔的条件等各方面符合播种“藏青2000”,位于西藏西部,象泉河流域,为西藏自治区边境线之一。
属于半农半牧县,全县6乡1镇,58个作业组,全县耕地面积13403.94亩,农作物播种面积6300亩,种植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马铃薯等品种。
近几年,“藏青2000”号作为青稞粮种在札达县范围内推广,农牧民种植“藏青2000”号主要分布于托林镇、达巴乡、萨让乡、底雅乡、鲁松杰乡5个乡镇。
以春青稞种植为主。
“藏青2000”号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平均产量达到520斤/亩左右。
二、“藏青2000”基本情况概述1、品种选育的过程“藏青2000”是西藏农牧科学院在1994年通过的一种复合杂交青稞品种,是喜玛拉19号和昆仑164杂交。
古格王朝遗址 一个少有人知的最接近上苍的国度(西藏西部阿里的札达县)
![古格王朝遗址 一个少有人知的最接近上苍的国度(西藏西部阿里的札达县)](https://img.taocdn.com/s3/m/ff812c5777232f60ddcca1ea.png)
一个少有人知的最接近上苍的国度音乐天上的西藏古格王朝遗址,在阿里的札达县,海拔3889米,离开国道100多公里。
公元10世纪,由吐蕃王室后裔逃到此处后所建,宫殿和城堡建在一座300米高山上,在此雄踞700年,传承了16个国王。
据说繁盛时有六、七千人住在那里,管辖古格人有十万之众,弘扬佛教,抵御外敌,成为西藏地区历史上重要的一页。
17世纪曾经辉煌的古格王朝一夜覆灭. 那宫殿和城堡也成了废墟。
这次西藏之旅, 我们特地去参观了这个古格王朝的遗址。
阿里地区的崇山峻岭这个遗址当今连“上帝之眼”也难以识别,这就是为什么古格王朝灭亡几百年后一直没有被人发现。
最早是1912年,英国人麦克活斯·扬从印度沿象泉河溯水而上,来到这里对这座古城遗址进行了考察。
此后便有探险家、旅行者和摄影家等源源不断地来探奇访幽。
自此远在西藏阿里无人区的古格遗址才成为西藏旅游的热点,1961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地之一。
古格王朝遗址在札达县. 离开219国道只有100多公里, 因为都是山路,虽然还刚修整过, 铺了柏油, 也要开大半天才能到达。
远处的雪山、近处的古格王朝遗址和通向遗址的柏油路.像一幅画。
终于来到古格王朝遗址山林、石林你见过,你听说过土林吗?而古格王朝遗址就是包围在这层层土林之中,要不是入口处突兀的工作人员休息室,也就湮没在黄土土林中了。
举世无双的扎达土林让人震撼不已,有千年历史的古格王朝,就建立在神奇的土林之上。
遥望最接近上苍的古格王朝的遗址近看才能发现这不是一座土山神秘的古格王朝300年前一夜之间在历史上消失,这些土林,应该都是见证者!国务院1961年3月4日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遗址入口前看遗址古格王国遗址海拔3889米,占地约18万平方米,从山麓到山顶高300余米,房屋建筑、佛塔和洞窟密布全山,达600余座,曾是一座庞大的古建筑群。
古格王国的遗址建筑分上、中、下三层,顶端为王宫、中层是僧侣、达官贵族,最底层的洞穴是奴隶。
西藏札达县之秘境探寻隐匿在雪山深处的美景
![西藏札达县之秘境探寻隐匿在雪山深处的美景](https://img.taocdn.com/s3/m/aa275ad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f.png)
西藏札达县之秘境探寻隐匿在雪山深处的美景西藏札达县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被壮丽的雪山环绕的地方。
这个县隐藏了许多迷人的秘境,等待着探险家和旅行者的探寻。
在这片雪山深处,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一、神秘的札达县札达县位于西藏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中,是一个宗教文化兼具的地方,也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圣地。
这里依山傍水,气候宜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藏族文化构成了札达县的特色。
这里几乎没有受到过人工破坏,保留着原始的风貌,因此吸引了众多的自然爱好者和摄影师前来探寻。
二、壮美的雪山札达县被群山环抱,这些雄伟的雪山峻岭令人瞩目。
其中最著名的是卓奥友峰和色季拉山峰。
卓奥友峰是札达县最高的山峰,海拔高达8000多米,被誉为“雪山之王”。
登上卓奥友峰,可以俯瞰整个札达县的美景,尽收眼底。
三、神奇的冰川与湖泊札达县还拥有丰富的冰川与湖泊资源,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札达冰川和色季拉湖。
札达冰川位于卓奥友峰的东南面,冰川冰川雄伟壮观,一望无际。
而色季拉湖则因其碧蓝的湖水和周围雪山的映衬而闻名于世。
在这片纯净的土地上,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
四、迷人的峡谷和风景除了雪山、冰川和湖泊,札达县还有着许多迷人的峡谷和风景。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其中最壮观的景点之一,它被誉为“世界上最深的峡谷”。
峡谷两侧的陡峭峰壁和悬崖峭壁,令人叹为观止。
此外,札达县还有着独特的高山草甸和原始森林,生态环境十分优美,给人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五、文化和民俗风情札达县不仅有着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民俗风情。
这里的藏族人民保留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你可以参观他们的村庄,了解他们的生活和传统艺术。
此外,札达县还有着众多的佛教寺庙和古迹,如格萨尔王庙和昂钦寺,这些寺庙都承载着深厚的宗教意义。
六、探险与旅游对于喜欢探险和旅游的人来说,札达县是一个绝佳的目的地。
你可以进行徒步旅行,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还可以尝试攀岩、登山、探险等极限运动,领略不一样的体验。
中国地理: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篇)
![中国地理: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篇)](https://img.taocdn.com/s3/m/6b82fb5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9.png)
中国地理: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篇)西藏自治区地图中国地理: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篇)阿里地区,别名“羊同”、“纳里”、“俄力斯”,位于中国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西部的羌塘高原,与那曲市、日喀则市相连,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接;与尼泊尔、印度、克什米尔接壤。
总面积34.5万平方公里,人口12万左右。
下辖7个县:普兰县、札达县、噶尔县、日土县、革吉县、改则县、措勤县。
地区行政公署驻噶尔县狮泉河镇文化路6号。
阿里地区地貌有高山、沟谷、土林、冰蚀、冲积扇、冰碛和火山等类型,历史上把冰雪围绕的“普兰”、岩石围绕的“古格”、湖泊围绕的“玛宇”总称为“阿里三围”。
该地区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之屋脊”、“世界第三极”、“生命之禁区”。
阿里地区还被称为“千山之巅,万川之源”,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等。
有大小河流80多条,主要有狮泉河(印度河)、象泉河(萨特累季河)、马泉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孔雀河(恒河)。
主要湖泊有扎日南木错、班公湖、拉昂错等。
阿里地区属二类风区,大风频率高达8级以上,年大风天数在149天左右,气候寒冷干燥;降水量极少且季节性强;昼夜温差大,“晚穿棉袄,午穿纱”;冬季漫长而又严寒。
阿里高原野生动物有野牛、野驴、黄羊、长角羊、野牦牛、水鹰、白水鸭、天鹅、水鸽、黑颈鹤等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矿产有盐、硼、铝、芒硝、铬、银、金等。
阿里地区地图阿里地区的主要景点有:普兰县冈仁波齐神山、普兰县神山圣湖景区、札达县古格王国遗址、札达县托林寺、扎达土林国家地质公园、札达县皮央东嘎石窟遗址、噶尔县穹窿银城(古象雄王国都城)、噶尔县扎达布日寺、噶尔县古如江寺、噶尔县扎西岗寺、措勤县扎日南木错、日土县班公湖(含鸟岛)、普兰县科迦寺、噶尔县加木红柳湿地公园,以及噶尔县郭拉则松峰、噶尔县纳查山、噶尔县蓝天宾馆、噶尔县那木如村、噶尔县嘎尔藏布、噶尔县夏格巴林寺、噶尔县温泉湖温泉、日土县扎普琼仓水晶洞、日土岩画、日土县界山达坂、日土县玛嘎尔草场、日土宗遗址、日土县伦珠曲丁寺、日土县桂仓衰多吉修行洞、日土民俗村、日土县曼东错(斯潘古尔湖)、日土县布显岩画、日土县邦达错、日土县冈底斯山、日土县鲁玛江东错、日土县下曲龙岩画、日土县鲁日朗卡岩画、日土县阿垄沟岩画、日土县郭扎错、日土县伦珠曲典寺、普兰县玛旁雍错、普兰“国际市场”、普兰县纳木那尼峰(圣母之山、神女峰)、普兰县鬼湖拉昂错、普兰县古格王朝遗址、普兰县尼泊尔大厦、普兰县塔尔钦村、普兰县即乌寺(极物寺)等、普兰县卓玛拉山口、普兰古城、普兰县马攸木拉山口、普兰县巴嘎乡、普兰县公珠错、札达县曲龙遗址、札达县麦龙沟遗址、札达县母亲河象泉河、札达县古格故都遗址干尸洞、札达县象泉河谷、札达县香孜乡、札达县桑丹达吉寺、措勤县夏岗江雪山、措勤县阿里江扎寺等、措勤县茶妞温泉、措勤县噶荣温泉、措勤县麦卡温泉、措勤县夏康坚峰、措勤县齐格错、措勤县杰萨错、措勤县达瓦错、革吉县狮泉河、革吉县扎西曲林寺等、革吉县扎仓茶卡盐湖、革吉县昂龙岗日峰、革吉县阿里盐湖、革吉县阿里暗夜公园、革吉县阿里窑洞、改则县扎江寺、改则县麻米湖、改则县查多岗日峰、改则县查波错和查那错、改则县拜惹布错和昂拉仁错、改则县鲁玛扎错和美玛错、改则县阿毛藏布(狐狸江)等。
西藏阿里札达县帕尔嘎尔布石窟遗址
![西藏阿里札达县帕尔嘎尔布石窟遗址](https://img.taocdn.com/s3/m/8ccdee47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3.png)
作者: 霍巍[1];李永宪[2];哈比布[3];次列塔尔沁[4];张长虹[4];姚军[4];扎西顿珠[4];陈英
[4]
作者机构: [1]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2]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3]西藏阿里地区文化广播电视局;[4]西藏自治区文物局
出版物刊名: 文物
页码: 42-59页
主题词: 西藏;阿里札达县;地理位置;帕尔嘎尔布石窟;石窟壁画;历史文化
摘要:西藏西部阿里地区札达县境内的象泉河流域,历史上曾为古格王国统治的中心区域。
近年来在这一流域开展的考古调查工作中,相继发现了一批佛教石窟遗迹。
其中帕尔嘎尔布石窟遗址的调查发现,在西藏西部早期佛教艺术遗存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学术意。
写葡萄沟的作文范文
![写葡萄沟的作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93db9d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72.png)
葡萄沟,位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的札达县境内,是一座受自然环境限制而难以到达的峡谷。
这里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和历史传承,让世人为之驻足。
而写葡萄沟,更是一种情感、一种认知和审美体验的展现。
一、引入作为全球知名的旅游景点,葡萄沟引来了数不尽的游客。
这里有原生态的天路、奇特的风景、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热情好客的藏民族人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葡萄沟的风土人情正是这里自然环境的独特体现。
二、葡萄沟地貌葡萄沟是一个属于喜马拉雅山脉最西端的山地峡谷,最高海拔达到了5500多米。
这里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干山脉,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几乎没有人类活动的影子。
沟内峡流盘旋曲折,水质清澈见底,山水相间,天然景观独特而壮观。
这里千姿百态的火山岩石,构造错综复杂,刻画出了一个生命的奇妙景象。
三、葡萄沟的民族文化在葡萄沟的山山水水之间,藏民族在世界色彩斑斓的社会大楼中自成一派。
敬祖崇神、仁义礼智信堪称每一个藏族人的基本价值观念,人们信守着自身的传统信仰和文化传统,在这个原生态的世界里,用最自然的方式生存着。
这些教义和文化在藏字、塔土文等书籍中留传千年,展现出它的鲜活生命力和深刻思考力。
四、葡萄沟的历史荣光历经多次战争、灾难、自然变迁,葡萄沟深深扎根于西藏的大地,成为若干个时期的重要历史遗迹。
多个历史时期,都曾在这里留下深刻印象。
这里不仅有天然的壮观山水,更融合了多种文化的嬗变,在不同时期展现着属于它自己的力量。
五、吸引人的葡萄沟伟大的文化、历史、气候、地理环境、自然景观,使得葡萄沟成为独一无二的旅游胜地。
在这里,游客不仅能欣赏到原生态环境下的自然美景和太阳升起的日出,还能深入了解藏民族的文化、文明和习俗。
无论是抵达这里的路途漫长,还是风景奇特,葡萄沟都值得前往,是一个让人流连而不忍离开的地方。
六、结尾葡萄沟是人类追求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典范,它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和自然力量。
这种自然和人文素质给了我们对于命运的启示和深刻理解,一座山水之间蕴藏着历史、文化传承和生命奇迹的景点,在我们身边等着我们去探寻。
西藏札达县夏浦沟的放射虫硅质岩和岛弧火山岩:新特提斯洋内俯冲体系的记录?
![西藏札达县夏浦沟的放射虫硅质岩和岛弧火山岩:新特提斯洋内俯冲体系的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45cc283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2.png)
西藏札达县夏浦沟的放射虫硅质岩和岛弧火山岩:新特提斯洋内俯冲体系的记录?的报告,800字
本文旨在报告西藏札达县夏浦沟的放射虫硅质岩和岛弧火山岩:新特提斯洋内俯冲体系的记录。
札达县位于西藏纳木错湖以南、金沙江以北的中部,其地下资源丰富,矿产极其丰富,夏浦沟便是一处典型的岩石地质学实验地。
在夏浦沟,我们发现了两种岩石,放射虫硅质岩和岛弧火山岩,这两种岩石与新特提斯洋内俯冲体系有关。
放射虫硅质岩是常见的深海高温型火山岩,主要组成成分为硅质,另外还含有夹杂物,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组成。
该岩石的水平形态密度为2.6至3.7 g/cm3,证明放射虫硅质岩的形成极为深入膨胀,可以推断出,其构成火山喷发所需的高温和高压条件已经存在。
而经过充分的扩张,使得该岩层温度大大降低,造成该岩石形成放射虫状的结构。
岛弧火山岩是夏浦沟中另一种典型的岩性。
在尺寸上,岛弧火山岩大多都不会超过10 cm,硅质岩晶体也较小,直径大多在
2-4 mm,主要组成矿物有玄武岩、斜长石、钙长石和钙灰岩等。
岛弧火山岩的结构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包括花岗岩、安山岩和角闪岩。
这种火山岩与新特提斯洋内俯冲体系有关,因为岛弧火山岩可以用来证明新特提斯洋内俯冲作用的存在,以及不同新特提斯洋洋脊之间的岩性互变。
综上所述,西藏札达县夏浦沟的放射虫硅质岩和岛弧火山岩:新特提斯洋内俯冲体系的记录,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新特提斯洋内俯冲体系的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它揭示了该体系的岩性变化,
以及新特提斯洋洋脊的演化情况,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新特提斯洋内部俯冲体系的演化规律,从而更好地控制和利用这一体系中的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札达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象泉河流域,为该区边境县之一。
总面积24601.59平方千米。
总人口1万人(2003年),县府驻托林镇。
除少数汉族、回族外均为藏族。
县政府驻托林,海拔3700米,距拉萨1760公里。
为该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札达,藏语意为“下游有草的地方”。
原为扎布让宗和达巴宗属地。
1956年10月两宗合并,设立札达宗办事处。
1960年5月建立札达县,人口1万,是全国人口最少的县,属阿里地区管辖至今。
境内著名的古格王朝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耕地面积11万亩,森林面积37万亩,草场面积3190万亩。
辖6个区,15个乡,60个村民委员会。
札达县地处西藏自治区西部,西接印度喜玛偕尔邦,南邻印度旁遮普邦,北为克什米尔地区,北、东北是日土、噶尔县,东连普兰县。
县驻地托顶村位于阿里地区行署驻地狮泉河镇南115公里。
地势南低北高,高差1500米。
阿伊拉日居山亦称“阿依拉山”,意为“奶奶山脉”。
在阿里札达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东部。
为札达县与噶尔县的界山。
西接拉达克山,主峰海拔6495米。
终年积雪,有冰川。
山麓为天然牧场,牧有牦牛及藏绵羊。
境内有大小河流14条,其中阿里地区的第二条大河象泉河横穿县境。
象泉河在冈底斯山脉主峰岗仁布钦西北坡,有一泉口,形状如大象卷水,人们把从这里流出的河称为象泉河。
象泉河(藏语中称为“朗钦藏布”),源于岗仁布钦峰西侧,位于岗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是流入巴基斯坦的印度河的一条源河,也是是印度苏特里日河的源头,面积22760平方公里。
进入札达,便会看到象泉河环绕着两岸土林。
象泉河从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中间向西北方流去,经过阿里的扎达县,流过印度国境,注入印度洋。
气候
属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干燥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