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锂电池安全因素
锂电池火灾事故风险有哪些
锂电池火灾事故风险有哪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锂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电池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电动车辆、储能设备等领域。
然而,与其带来的便利和高能量密度相比,锂电池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火灾事故。
本文将从锂电池火灾事故的成因、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锂电池火灾事故的成因1. 过度充放电:如果锂电池在充电时过度充电,或者在使用时过度放电,都有可能导致电池内部产生过多的热量,从而引发火灾。
2. 短路:由于外部因素或者电池内部结构问题,锂电池可能发生短路现象,短路会导致电池内部的电解液热化,从而引发火灾。
3. 过热:在使用过程中,锂电池内部的温度如果过高,也会导致电解液热化,增加发生火灾的风险。
4. 物理损伤:锂电池遭受外部碰撞或者挤压等物理损伤,有可能导致电解液泄漏或者内部结构受损,从而增加火灾风险。
综上所述,锂电池火灾事故的成因主要包括过度充放电、短路、过热和物理损伤等方面。
二、锂电池火灾事故的风险评估针对锂电池火灾事故的成因,我们可以对其风险进行评估,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一般来说,锂电池火灾的风险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电池类型:不同类型的锂电池具有不同的电化学特性和结构特点,其火灾风险也会不同。
例如,钴酸锂电池的安全性较差,火灾风险较高。
2. 使用环境:锂电池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其火灾风险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在高温环境下使用锂电池,其过热的风险会增加。
3. 充放电过程: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不同的充电方式和过程管理,都会对火灾风险产生影响。
4. 电池状态:电池的老化程度、使用寿命、损伤情况等因素,都会对其火灾风险产生影响。
5. 监控和管理:采取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措施,可以及时发现电池的异常情况,从而减少火灾风险。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电池类型、使用环境、充放电过程、电池状态和监控管理等因素,对锂电池火灾的风险进行评估,进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
锂离子电池安全机理及火灾事故处置对策
锂离子电池安全机理及火灾事故处置对策摘要:锂离子电池作为一个能量聚合体,电池内部高温短路形成热失控引发火灾,在处置中,不能从外部有效阻隔助燃物和可燃物,不能切断电池内部链式反应,火灾机理与其他类型火灾有着较大区别,对灭火救援提出新要求。
因此,研究锂离子电池安全机理及火灾事故处置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事故处置;热失控;火灾1.锂离子电池概述锂离子电池是近年来兴起的高性能二次电池,即为蓄电池,当电池的电量用到一定程度时,可以用规定的充电器充电以恢复电量,可反复充电、放电,实现多次使用,设备重量和体积小,使用寿命长,成为很多电子设备的储能电池。
锂离子电池是负极材料为锂元素,可以反复充电、放电,多次使用的二次电池的总称,而锂电池是以金属锂为负极材料,只能进行一次放电、不可以充电再利用的总称。
充电是通过外电源让电池的电压和容量得到升高,促使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过程。
放电则是电流经电池导流至外部电路,促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锂离子电池实质是由正、负极两种不同的锂离子嵌入化合物组合形成的一种锂离子浓差电池。
其正极使用能够接纳锂离子的位置和扩散路径的材料,目前使用较多的正极材料,如Lix Co02、LixNi02以及尖晶石结构的LixMn24。
负极材料主要使用锂碳层间化合物LixC,电解质主要是有机溶液,如锂盐。
当前使用较多的锂离子蓄电池主要由正极钴酸锂(Lix Co02)、焦炭及石墨组成的负极和有机电解液组成。
在充电状态下的锂离子电池,锂离子(Li+)从正极材料中脱嵌而出,正、负极两侧电解液出现浓度差,从高浓度侧(正极侧)通过隔膜达到低浓度侧(负极侧)并嵌入负极材料中。
负极处于富锂态,正极处于贫锂态,同时电子的补偿电荷从外电路供给碳负极,保证负极的电荷平衡。
放电则是从负极脱嵌的锂离子(Li+)嵌入正极,电子的补偿电荷从外电路流动形成电流,从而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锂离子电池火灾发生机制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广泛运用,市场需求逐步加大,由于锂离子电池处于相对封闭的小型空间内,电池内部正负极小分子的链式反应,使用安全隐患也随着上升,除了正常的充放电反应外,还存在许多潜在的放热副反应,其中电池热失控是引发锂离子电池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电池在热失控状态下,内部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速度远远高于散热速度,大量热能聚集在电池内,致使电池内部温度快速升高,最终引起电池燃烧或爆炸。
锂电池生产厂易忽视的安全问题及安全对策措施
锂电池生产厂易忽视的安全问题及安全对策措施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锂电池生产厂易忽视的安全问题主要危险因素及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近来,在工作中发现,我国锂电池生产企业对锂电池生产中的安全问题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①电池液的毒性认识不足,许多企业不知道电池液是有毒的;②对锂电池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认识不足。
下面介绍并分析锂电池生产、储存过程中的毒性危险和火灾、爆炸危险性。
1、中毒危险电池液中一般含有六氟磷酸锂以及作为溶剂使用的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
六氟磷酸锂是有毒物质,而上述碳酸酯类物质化学性质则比较稳定,没有被列入有毒物质类,但是可燃。
六氟磷酸锂是电池液中的重要成分,国内及一些国外出品的六氟磷酸锂没有说明其毒性,但据国际知名的sigma-aldrich(西格玛公司)制定的六氟磷酸锂《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CSDS),说明了其毒性。
六氟磷酸锂的性质简述如下:分子式:LiPF6;燃烧性:不燃(0);毒性:中等(2);剌激性:中等(2);化学活性:低(1);慢性影响:中等(2);TLV-TWA:m3(ACGIH)。
括号内的数字表示分级,从0到4共分5级。
TLV-TWA是美国卫生医师协会推荐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最高允许值。
六氟磷酸锂:白色粉末,吸湿性强,遇水易分解;进入体内可损害健康,多次接触可产生累积的毒性效应,呼吸道、眼、皮肤可受到损伤。
一些国内企业出品的六氟磷酸锂,产品说明中注明含氟化氢(也称为氢氟酸)≤10-4。
氟化氢为高毒物质,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损伤呼吸道、眼、皮肤,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吸收后可产生全身的毒作用。
六氟磷酸锂分解后的产物是高毒性的,应引起注意。
韩国三星公司电解液包装桶上标签注明其应在30℃以下保存,在夏季,运输途中六氟磷酸锂易分解,对安全是个潜在的危险因素。
因此,无论是六氟磷酸锂本身,或者其分解产物以及其所含的杂质氟化氢都有中等以上的毒性,如果密闭的作业场所提供的新风不足或通风系统出现故障,有可能发生多人中毒的事故。
锂电电池隐患分析报告
锂电电池隐患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电动汽车等应用的不断普及,锂电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储能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例如锂电池的燃烧、爆炸等问题。
本文将对锂电电池的隐患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锂电电池的结构特点。
锂电池是一种以锂金属或者锂离子为活性物质的充放电储能设备,一般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组成。
其中,正极材料通常是由锂金属氧化物(如LiCoO2)制成,负极材料主要是石墨,而隔膜则用于隔离正负极,电解液则起到传导锂离子的作用。
由于锂电池的极高能量密度,一旦出现问题,其可能的危害也相当惊人。
首先,由于正负极材料中含有大量的锂金属氧化物,在不当的条件下会导致电池燃烧或爆炸。
这是因为锂金属氧化物的分解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当反应蔓延至整个电池内部时,将迅速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电池过热、燃烧或爆炸。
其次,在电池组装过程中,如果未能控制好正负极材料的充放电过程,会导致正负极材料之间的短路,也可能引发燃烧或爆炸。
锂电电池的安全问题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电池的设计及材料、电池的使用环境和外部因素的干扰。
在电池的设计及材料选择上,为了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充放电效率,一些制造商可能会选择高能量密度的材料,但这也会增加电池的安全风险。
另外,电池的使用环境也会对其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例如高温环境会加剧电池的老化速度,增加其发生故障的几率。
此外,外部因素的干扰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例如,电池在受到撞击、挤压等过程中可能会损坏,进而导致电池内部的短路情况发生。
针对锂电电池的隐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首先,在电池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电池的安全性能,选择更加稳定可靠的材料,并进行必要的安全测试与规范,确保产品质量。
其次,在电池的使用与维护过程中,用户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来正确使用电池,并定期进行检查与维护,确保电池的正常工作状态。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能源结构的逐步转型,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存储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航空航天、储能电站等多个领域。
然而,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范围的扩大,其安全性问题也日益凸显。
电池热失控、燃烧甚至爆炸等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还可能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和影响因素分析,对于保障其安全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研究现状,分析影响电池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包括电池材料、制造工艺、使用条件等,并探讨提高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有效方法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为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促进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与结构锂离子电池,作为现代电化学储能技术的核心,其基本原理和结构是理解其安全性和性能的关键。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移动实现能量存储和释放的二次电池。
其结构主要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四个部分组成。
正极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采用具有高嵌脱锂电位的材料,如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等。
正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
负极材料则通常采用具有低嵌脱锂电位的碳材料,如石墨、硅碳复合材料等。
负极的主要作用是储存和释放锂离子,其结构和性能对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隔膜位于正负极之间,是防止电池内部短路的关键组件。
隔膜通常由聚烯烃等多孔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离子通透性和机械强度。
电解液则是锂离子电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由有机溶剂和锂盐组成,其主要作用是传导锂离子,实现正负极之间的电荷转移。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移动,实现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
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脱嵌,穿过隔膜,嵌入负极;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脱嵌,穿过隔膜,嵌入正极。
探讨锂电池火灾爆炸原因分析与控制措施
探讨锂电池火灾爆炸原因分析与控制措施摘要:为进一步提升锂电池使用的安全性,最大程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文章以锂电池火灾爆炸作为研究对象,客观分析火灾爆炸诱发原因,并积极做好防控工作,稳步增强锂电池的安全性,逐步拓宽其使用领域,发挥锂电池在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锂电池;火灾爆炸;爆炸原因;控制措施引言根据FAA统计,历年锂电池火灾事故中,68%是由于内部或者外部短路造成,15%是由于充放电造成,7%由于设备意外启动造成,10%为其他原因造成。
1锂电池出现火灾爆炸事故的影响因素锂电池当中也分为正负极,并且正负极所含有的物质是不同的,其中锂化合物处在正极位置,是以锂离子的形态而存在的。
基于电解液能够嵌入炭层,在炭层中有很多微孔,在炭层中嵌入更多锂离子,电池充电量也就越高。
在电池放电过程中,潜在炭层当中的锂离子会透出,会变成电解液,而其又会重新回到正极位置。
当这个位置中的锂离子数量增加,那么其放电容量也就会升高,继而会对锂电池内外部安全产生不良影响,这里所讲的内部因素就是生产制作锂电池的材料、技术,还有锂电池本身的构造。
材料特性会影响电池过程以及人稳定性,制作工艺会出现微短路、电芯内短路以及技粉单来。
而外部因素包含充电、过温、外短路等在外界因素当中,温度会对锂电池的充电、放电性能产生影响,也就是电化学产生反应。
在温度逐渐降低的时候,反应情况也会不断降低,在电池电压保持不变的时候,放电随之降低,其功率也就会逐渐降低。
倘若锂电池的温度呈现上升状态,其功率也就会呈现上升态势。
温度会对电解液传送速度产生影响,温度的上升速度过快的话就会对其充电、放电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在温度超高的时候,会对电池的化学平衡产生不良影响。
锂电池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原因有很多,可是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电池出现高温与高压,与其会产热息息相关。
电池当中的产热因素非常多,其中锂电池热散失过速的话,反应速度也会随之增涨。
这时会导致两种情况产生,其一就是反应达到燃点温度爆发火灾,锂电池通常都被制作成封闭状态,如果封闭体系当中的温度过高,反应速度也会加快,反应物的气压快速上升,活性物分解,同电解液反应生成气体,如果再失去安全阀的保护,还会导致爆炸事故,会对使用者产生严重威胁。
锂电池生产厂易忽视的安全问题及安全对策措施
锂电池生产厂易忽视的安全问题及安全对策措施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锂电池生产厂易忽视的安全问题主要危险因素及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近来,在工作中发现,我国锂电池生产企业对锂电池生产中的安全问题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①电池液的毒性认识不足,许多企业不知道电池液是有毒的;②对锂电池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认识不足。
下而介绍并分析锂电池生产、储存过程中的毒性危险和火灾、爆炸危险性。
1、中毒危险电池液中一般含有六氟磷酸锂以及作为溶剂使用的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
六氟磷酸锂是有毒物质,而上述碳酸酯类物质化学性质则比较稳定,没有被列入有毒物质类,但是可燃。
六氟磷酸锂是电池液中的重要成分,国内及一些国外岀品的六氟磷酸锂没有说明其毒性,但据国际知名的sigma- aldrich(西格玛公司)制定的六氟磷酸锂《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CSDS),说明了其毒性。
六氟磷酸锂的性质简述如下:分子式:LiPF6;燃烧性:不燃(0);毒性:中等⑵;剌激性:中等⑵;化学活性:低(1);慢性影响:中等⑵;TLV-TWA:m3(ACGIH)o括号内的数字表示分级, 从0到4共分5级。
TLV-TWA是美国卫生医师协会推荐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最高允许值。
六氟磷酸锂:口色粉末,吸湿性强,遇水易分解;进入体内可损害健康,多次接触可产生累积的毒性效应,呼吸道、眼、皮肤可受到损伤。
一些国内企业出品的六氟磷酸锂,产品说明中注明含氟化氢(也称为氢氟酸)W10-4。
氟化氢为高毒物质,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损伤呼吸道、眼、皮肤,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吸收后可产生全身的毒作用。
六氟磷酸锂分解后的产物是高毒性的,应引起注意。
韩国三星公司电解液包装桶上标签注明其应在30°C以下保存,在夏季,运输途中六氟磷酸锂易分解,对安全是个潜在的危险因素。
因此,无论是六氟磷酸锂木身,或者其分解产物以及其所含的杂质氟化氢都有中等以上的毒性,如果密闭的作业场所提供的新风不足或通风系统出现故障,有可能发生多人中毒的事故。
电池性能的影响因素
电池性能的影响因素锂电池内部复杂的电化学过程,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这里先说结论。
锂电池容量的衰减来自于电极材料的损失和电解质的分解;而电池阻抗的增加来自于电荷传导过程中阻力的上升;电池结构的破坏则会导致容量损失。
锂电池寿命可以分为两种概念,一种是日历寿命,另一种是循环寿命。
锂电池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操作不当,事故等情况下造成电池寿命在短时间内快速衰减。
先从电池内部开始,讨论一些影响电池寿命的因素,再结合温度,电压,充放电深度,电流说明。
目前的锂电池,不论是三元,锰酸锂还是磷酸铁锂等各种正极材料,配备的负极基本都是石墨材质。
石墨材质的负极不能与电解质稳定相融,在两者刚接触的时候会形成一层固体电解质界面即SEI膜(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关于SEI的具体内容会在另一篇文章里呈现。
SEI膜上的空隙允许锂离子进出,又可以将电解液与石墨隔离开,同时,相对于电子导电,它又是绝缘体,不允许电子通过。
这种性质对于锂电池来说非常的好,SEI是维持锂电池稳定的重要结构之一。
在日历寿命以及循环寿命中,SEI并非静止,正常情况下SEI会慢慢增长厚度且有一定程度的破损,而破损的部分也会因为石墨与电解液的再次接触而形成新的SEI膜,在形成以及修复的过程中,需要消耗锂离子,但高质量的SEI膜也是锂电池长循环寿命的必备条件。
而电池由于外因(受力、湿度、温度场变化等)而变形时,在物体内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也就是应力作用,会使SEI的孔洞发生变形,使得离子通道不再通畅。
这些微观上的变化,使得电池对外表现出内阻增加,容量下降,充电能力变差等寿命衰退的现象。
析锂现象应该都听过,可以说是锂电池的第一大难题,目前对于这种现象的研究不是特别透彻,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多数人认可的原因是,由于负极嵌锂空间不足,锂离子迁移阻力过大,锂离子过快从正极脱出但无法等量嵌入负极等异常引起的无法嵌入负极的锂离子只能在负极表面得到电子,从而形成银白色的锂单质的现象。
锂电池安全隐患排查
锂电池安全隐患排查一、锂电池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锂电池是一种以锂元素为正极材料的电池,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化学反应,实现电子的流动,从而产生电能。
锂电池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正极一般由锂化合物、负极一般由碳材料、电解液一般由有机溶剂和锂盐组成,隔膜一般由聚合物材料组成。
在正常情况下,锂电池工作正常,但一旦发生异常情况,例如过充、过放、外界短路等,就可能会引发锂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失控,导致爆炸和火灾。
二、锂电池安全隐患的排查1. 外观检查首先要对锂电池进行外观检查,检查其外壳是否完整,有无凸起或凹陷,有无渗漏等情况。
外壳的完整性和无渗漏是锂电池安全的基本保障,一旦发现锂电池外壳损坏或渗漏,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专业处理。
2. 充电过程检查在锂电池充电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电池的工作状态,充电过程中电池正常发热是正常现象,但若发现电池过热或发生异常,应立即停止充电,并对电池进行检查和处理。
3. 放电过程检查在锂电池放电过程中,同样要注意观察电池的工作状态,放电过程中若发现电池异常发热或工作电压异常,也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检查。
4. 环境检查锂电池的使用环境也很重要,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锂电池的安全性能,应尽量避免在极端温度下使用锂电池。
5. 过充和过放检查过充和过放是导致锂电池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特别注意对锂电池进行过充和过放的排查和防范。
6. 外界短路检查外界短路是导致锂电池失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注意对锂电池的使用环境和外界设备进行检查,避免出现短路情况。
7. 过载和过放检查过载和过放也是导致锂电池安全隐患的常见原因,因此要注意对电池的工作状态进行观察和检查,防止出现过载和过放情况。
8. 充电器和电池匹配检查充电器和电池的匹配性也很重要,不同型号的充电器和电池可能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因此要选择合适的充电器,并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
9. 锂电池寿命检查锂电池的寿命也是影响其安全性能的重要因素,使用寿命过长的锂电池在某些情况下会引发安全隐患,因此要定期更换锂电池。
锂电池运输事故原因
锂电池运输事故原因
锂电池运输事故的原因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锂电池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释放热量,如果电池内部存在缺陷或者错误使用,可能引发过热、短路、爆炸等安全问题。
2. 运输方式不当:如果在运输过程中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或使用不安全的运输工具,可能导致锂电池发生挤压、摩擦等外力作用,增加安全风险。
3. 锂电池损坏:在运输过程中,锂电池可能受到挤压、撞击或摔落等外部力量的影响,导致电池外壳破裂、内部结构变形等损坏,增加安全风险。
4. 电池短路:在运输过程中,如果锂电池的正负极接触,或者与其他金属物质接触,可能引发短路情况,导致热量积聚和安全问题。
5. 不安全的装载和包装:如果运输人员在装载和包装锂电池时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操作,比如将电池直接放入可燃物质内或混装其他危险品,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事故。
综上所述,锂电池运输事故的原因主要与锂电池本身的安全性、运输方式、电池损坏、短路以及装载和包装等方面有关。
为了减少运输事故的发生,需要加强对锂电池的运输管理和安全控制,并确保运输操作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
影响锂电池安全因素
影响锂电池安全因素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影响锂电池安全因素锂离子电池作为可靠的能源已经广泛应用于小型电源驱动设备,但由于热稳定性引起的安全问题,其使用在大型电池特别是用于电动汽车(EV)和混合动力汽车(HEV)的动力锂离子电池方面受到限制。
本文从锂离子电池材料和制作工艺两个方面分析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因素,并进一步分析锂离子电池组安全性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热稳定性;影响因素等[3]的研究证明:锂离子电池在滥用的条件下有可能达到使铝集流体熔化的高温(>700°C),从而导致电池出现冒烟、着火爆炸、乃至人员受伤等情况。
因此,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方面的研究,对扩大锂离子电池的商品化程度,保证使用过程中人员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从锂离子电池材料和制作工艺两个方面分析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因素,并进一步分析锂离子电池组安全性的关键问题。
1电池材料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影响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保护通常采用专门的充电电路来控制充电过程,防止电池过充放,并在电池上设置安全阀和热敏电阻[4]。
这些方法都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外部手段来达到对电池的安全保护,防止滥用造成的安全问题,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还要从电池材料本身的安全性能出发。
1.1负极材料的安全性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多采用碳材料为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锂在碳颗粒中嵌入和脱出,从而减少锂枝晶形成的可能,提高电池的安全性,但这并不表示碳负极没有安全性问题。
其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因素表现在下列儿个方面:(1)嵌锂负极与电解液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嵌锂状态下的碳负极将首先与电解液发生放热反应,且生成易燃气体。
因此,有机溶剂与碳负极不匹配可能使锂离子动力电池发生燃烧。
电解液与嵌入负极中的锂会发生如下反应[51:2Li+C3H403(EC)-*Li2C03+C3H6 (1)2Li+C4H603(PC)-*Li2C03+C3H6 (2)2Li+C3H4O3(DMC) -Li2C03+C3H6 (3)(2)负极中的粘结剂典型的负极包含质量分数为8%、12%的粘结剂,随着负极嵌锂程度的增加其与粘结剂反应的放热量也随之增加,通过XRD分析发现其反应的主要产物为LiF[3]。
影响锂电池安全因素
影响锂电池安全因素锂离子电池是目前非常流行的可充电电池,在许多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
然而,锂电池的安全性一直是广泛讨论的话题。
下面是影响锂电池安全因素的一些因素:1. 温度锂电池的正常工作温度为0℃至45℃,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对其安全性产生影响。
当锂电池处于高温环境中时,其内部化学反应会变得更加活跃,从而增加了发生热失控的风险。
此外,当锂电池被暴露在极端低温下时,其电化学反应速率会显著降低,如果电池受到外部冲击或压力,可能会导致内部损坏以及电池内部的热能释放。
2. 过充与过放过充和过放是导致电池热失控和爆炸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锂电池被充电过度时,其内部化学反应会异常激烈,从而导致电池温度升高,进而引发一系列化学反应,加速电池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的材料退化,会损坏硬件以及缩短电池的寿命。
过放电池也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包括短路、卸电过度和内部化学反应热能释放,这些问题都会导致电池的快速退化。
3. 机械损坏锂离子电池非常脆弱,容易受到物理损害,例如压扁、撞击、弯曲和穿透。
机械损坏会导致电池内部部件短路,从而引发热失控和爆炸的风险。
4. 生产质量锂电池的质量是关键因素之一,包括电池制造过程的质量、原料的质量以及电池的设计。
如果电池生产质量差,会导致电池内部物质反应不均匀,使电池无法稳定工作,进而增加热失控和爆炸风险。
5. 劣质充电器使用劣质的充电器充电可以导致电池内部电化学反应不稳定,从而增加内部反应以及热失控风险,甚至可能导致爆炸和火灾。
这是因为劣质充电器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可能不稳定或过高,在充电过程中没有正确地监测和控制电池的电压和电流,导致电池的过充或过放。
综上所述,锂电池的安全性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包括生产质量、机械损坏、使用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充电和放电的控制等因素,目前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更多的研究以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
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及解决方法
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及解决方法在新能源汽车进展过程中,除价格高、续驶里程短和充换电基础设施不足外,动力安全性是消费者和专业人士关注的重点。
这个问题也影响到了动力电池比能量的提升。
“进展防短路、防过充、防热失控、防燃烧及不燃性电解液是应对动力电池安全性的关键。
”武汉大学艾新平教授在上海举办的第1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展高峰论坛上强调。
锂离子动力电池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制艾新平分析指出,锂离子动力电池除了正常的充放电反应外,还存在很多潜在的放热副反应。
当电池温度或充电电压过高时,很简单引发这些放热副反应。
重要的过热副反应包括:1.SEI膜在温度高于130℃时分解,使电解液在暴露的高活性碳负极表面大量还原分解放热,导致电池温度上升。
这是引发电池热失控的根本原因。
2.充电态正极的热分解放热,及进一步由活性氧引发的电解液分解,加剧了电池内部的热量积累,促进了热失控。
3.电解质的热分解导致电解液分解放热,加快了电池温升。
4.粘结剂与高活性负极的反应。
LixC6与PVDF反应的起始温度约为240℃,峰值290℃,反应热为1500J/g。
重要的过充副反应为,有机电解液氧化分解,产生有机小分子气体,导致电池内压增大,温度上升。
当放热副反应的产热速率高于动力电池的散热速率时,电池内压及温度急剧上升,进入无法掌控的自加温状态,即热失控,导致电池燃烧。
电池越厚,容量越大,散热越慢,产热量越大,越简单引发安全问题。
锂离子动力电池不安全行为的引发因素重要包括下述3种情况引起的短路:①隔膜表面导电粉尘、正负极错位、极片毛刺和电解液分布不均等工艺因素;②材料中金属杂质;③低温充电、大电流充电、负极性能衰减过快导致负极表面析锂,振动或碰撞等应用过程。
此外,还有大电流充电导致的局部过充,极片涂层、电液分布不均引起局部过充,正极性能衰减过快等过充因素。
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技术的进展电池安全设计制造、PTC限流装置、压力安全阀、热封闭隔膜及提高电池材料的热稳定性等常规方法,有其局限性,只能在肯定程度上降低电池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概率。
锂电池安全性能及改进措施
锂电池安全性能及改进措施1. 引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锂电池成为现代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能源来源。
然而,伴随着锂电池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锂电池的安全性能出发,探讨锂电池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针对这些隐患的改进措施。
2. 锂电池的安全性能锂电池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汽车等领域,其优点在于轻巧、容量大。
然而,锂电池的安全性能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2.1. 短路引发火灾风险当锂电池内部短路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导致温度升高并引发火灾。
这是由于锂电池内部使用的电解液往往具有可燃性,一旦发生短路,电解液会燃烧并释放出气体,使火势更加剧烈。
2.2. 过充和过放会导致爆炸当锂电池被过充或过放时,会产生不稳定的化学反应,导致电池内部爆炸。
过充和过放会引起锂电池内部电压不稳定,从而破坏电池结构,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和有害气体。
2.3. 温度过高导致安全性下降锂电池在高温环境下,其安全性能会显著下降。
当锂电池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会导致电池内部结构破坏,甚至引发火灾、爆炸等严重后果。
3. 改进措施针对锂电池存在的安全隐患,科学家和工程师们一直致力于改进锂电池的安全性能。
以下是几个改进措施的介绍:3.1. 薄膜隔离层的使用为了防止短路引发火灾风险,科学家们提出了使用薄膜隔离层的方法。
这种薄膜可以有效地将锂离子与电解液分离,减少电池内部的短路可能性。
同时,这种隔离层还可以抑制锂电极表面的固体电解质界面形成,从而减少电池内部的反应和火灾风险。
3.2. 采用高温电解液为了提高锂电池的抗高温能力,科学家们开始研究使用高温电解液。
高温电解液具有更高的沸点和更低的挥发性,可以在高温下保持相对稳定的性能。
这种电解液可以使锂电池在高温环境下更加安全地工作。
3.3. 硅基负极的应用为了解决过充和过放导致爆炸的问题,科学家们引入了硅基负极。
硅基负极具有更高的比容量和更低的静电压差,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测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测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常明飞;侯月朋;郅晓科;赵新新;梁广川【摘要】实验研究了电芯结构和电池外壳材质两种因素对电池安全性能的影响.对三种锂离子电池进行外短路、针刺、过充电三种安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材质为铝塑复合膜的叠片电芯结构软包电池由于铝塑复合膜自身的特性使其在针刺和外短路两项测试中表现出优异的安全性能.而18650型钢壳电池由于自身具有安全阀的保护作用使其在过充测试中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能.研究表明,电芯结构和电池外壳材质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有显著的影响.【期刊名称】《电源技术》【年(卷),期】2018(042)009【总页数】3页(P1307-1309)【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外短路;针刺;过充电;安全性能【作者】常明飞;侯月朋;郅晓科;赵新新;梁广川【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保材料研究所,天津300130;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保材料研究所,天津300130;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保材料研究所,天津300130;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保材料研究所,天津300130;河北工业大学能源与环保材料研究所,天津300130;河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与信息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30;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省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12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大、比功率高、电压平台高、自放电小、循环寿命长、环境污染小和无记忆效应等优点。
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电动车、军事、空间技术等相关领域[1]。
然而,锂离子电池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
比如锂离子电池在滥用条件下(如过充电、过放电、短路、挤压、针刺、高温等)可能会发生着火、爆炸等危险[2-3]。
近年来,有关锂离子电池安全事故事件不断发生,从而给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锂电池安全性能仍旧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单从锂电池本身来说,它是能量的载体,本身就存在着不安全因素,不同的电化学体系,不同的容量,生产工艺上的差异,以及使用方法是否规范等都会对电池的安全性能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4]。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03
定期进行电池安全检查,排 除安全隐患
02
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异 常情况
04
提高电池管理系统的智能化 水平,实现自动安全控制
谢谢
安全防护措施
1
电池管理系统(BMS):实时监控电池状态,防止过充、过放、过热等异常情况
2
热管理系统(TMS):控制电池温度,防止高温导致电池热失控
3
安全阀:释放电池内部压力,防止爆炸
4
绝缘材料:防止电池短路,提高电池安全性能
5
电池外壳:保护电池内部结构,防止外部冲击破坏电池
6
安全认证:通过国际安全认证,确保电池安全性能达标
02
改进电解液配方: 选择具有高稳定 性、低易燃性的 电解液配方,如 添加阻燃剂、抗 氧化剂等
03
优化电池结构: 采用具有高安全 性能的电池结构, 如叠层式、卷绕 式等
04
提高生产工艺: 采用自动化、智 能化的生产工艺, 提高生产效率和 电池质量
加强安全监测
01
实时监测电池温度、电压、 电流等参数
力等参数控制对电池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03
电池设计:电池结构、电极布局、电解液
注入量等设计对电池安全性有重要影响
04
质量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电池
安全性有重要影响,如杂质、缺陷等
使用环境
01
温度:高温或低温 都可能影响电池的
安全性
02
湿度:过高的湿度 可能导致电池短路
或腐蚀
03
压力:过大的压力 可能导致电池变形
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 性的因素
电池材料
正极材料:影 响电池的容量 和循环寿命
01
04
隔膜:影响电 池的安全性和 充放电效率
锂电池运输火灾事故原因
锂电池运输火灾事故原因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锂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移动设备和电动车辆中。
然而,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特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近年来,锂电池运输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些火灾事故不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危害,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因此,对于锂电池运输火灾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加强对锂电池运输安全的管理和监管,提高运输安全意识,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一、锂电池特性及运输环境锂电池是一种典型的高能量密度电池,其内部含有锂金属或锂化合物,辅以有机电解质。
由于其高能量密度和轻量化的特点,使得锂电池成为移动设备和电动车辆的理想能源来源。
然而,锂电池也存在一些特殊的危险性,如易燃性、化学反应性和热失控等。
在运输过程中,锂电池容易受到碰撞、挤压和高温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短路、过热甚至起火爆炸。
除此之外,锂电池的运输环境也是导致火灾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现代物流运输手段的快速发展,快递、货运和航空运输等方式成为了锂电池大规模运输的主要途径。
然而,这些运输方式本身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振动、高温、湿度和压力等因素可能对锂电池产生不利影响,使得其发生火灾事故的风险增大。
二、运输安全管理对于锂电池的运输安全管理,既需要从技术上进行控制,又需要从管理上进行规范。
首先,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包装设计和标识要求,提高锂电池的运输安全性,防止其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外部环境的损害。
其次,要加强对锂电池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运输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锂电池在运输过程中得到有效的监控和保护。
在航空运输方面,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国际空运协会(IATA)已经对锂电池的运输规定进行了细化,明确了锂电池的分类、包装要求和分运方式。
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出台了具体的锂电池运输法规和标准,如欧盟的ADR法规、美国的49CFR法规和中国的民航局相关规定等。
锂电池火灾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一气贯长空与传统锂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以可嵌锂碳材料取代了传统的金属锂作为负极,同时由于锂离子电池中可燃材料与氧化剂共同存在,在过充、短路、高温、撞击等状况下可能会发生热失控行为,瞬间放出大量的热量,引起火灾甚至爆炸事故发生。
因此解决燃烧和爆炸带来的安全问题是电池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亟待突破的瓶顶。
根据FAA统计,历年锂电池火灾事故中,68%是由于内部或者外部短路造成,15%是由于充放电造成,7%由于设备意外启动造成,10%为其他原因造成。
针对锂电池火灾事故产生的原因,本文将从锂电池的起火基本机理、火灾防控对策进行分析,并对锂离子电池火灾事故的预防与处置措施提出相应对策,为扑救锂电池火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影响锂电池火灾的因素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和隔膜组成,主要依靠Li+在两个电极之间的充放电往返嵌入和脱嵌工作。
电池一般采用含有锂元素的材料作为正极材料,但有些材料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差,在过充、撞击、短路过程中很容易引发火灾及爆炸事故。
除了正极材料外,负极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传统碳负极材料易在电解液中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膜,引起初始容量的不可逆损失,降低首次充放电的效率,其次,由于碳负极的电位接近金属锂的电位,当电池过充时,碳负极表面易析出金属锂,从而可能形成锂枝晶,引起短路。
锂电池发生火灾事故机理如图1所示。
图1锂离子电池火灾事故形成机理因此有必要从过充、短路(锂枝晶、外界撞击、隔膜缺陷)等方面进行研究锂离子电池火灾产生的机理,了解锂离子的过充行为以及由此引发热失控的影响因素。
1 过充对锂离子电池的影响研究者对锂离子电池内部组成原理与热反应机理进行了大量过充电的实验研究,王宏伟等研究了锂离子动力电池在不同温度下过充过放的特征变化,发现环境温度越高,过充危险性越大,电池达到的温度就越高,达到最高温度的时间就越短。
段冀渊等研究了充电循环对电池过充情况的影响,发现循环次数越多,电池爆炸的时间节点越早,这是因为电池经过多次充放电后,不可逆的充放电过程会给电池的内部结构造成微小缺陷,这种缺陷在大倍率过充情况下会凸显现出来,对电池的安全性能造成不利影响。
影响锂电池安全因素
影响锂电池安全因素引言锂电池作为目前最常用的电池类型之一,在移动设备、电动车辆、储能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其内部化学反应的特殊性质和高能量密度的特点,锂电池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影响锂电池安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影响锂电池安全的因素1. 内部原因1.1 电解液选择锂电池电解液通常由有机溶剂和锂盐组成。
不当的电解液选择可能导致电池过充、过放、短路等安全问题。
一些不稳定的有机溶剂可能引发热分解,产生可燃性气体,增加火灾风险。
1.2 正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常见的有锂铁磷酸、锂钴酸等,而负极材料则主要以碳材料为主。
由于不同材料的特性差异,若正负极材料选择不当、质量不合格,可能出现电池容量衰减、内阻升高、电池热失控等问题,影响电池安全性能。
1.3 电池的内部结构电池内部结构的设计和制造水平也会对电池的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正极、负极材料之间的隔膜选择不当,可能导致正负极短路,引发火灾和爆炸。
2. 外部环境因素2.1 温度温度是影响锂电池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高温下,电解液的蒸发加剧,内阻增大,导致电池自发放电速度加快,增加了起火爆炸的风险。
同时,高温还会引发材料的热分解,产生可燃性气体,并使电池内部结构受损,对安全性带来威胁。
2.2 湿度湿度过高或者有水分进入电池内部,可能引发电池电路短路,进而引发火灾。
2.3 震动与振动震动和振动对锂电池的安全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强烈的震动和振动可能导致正负极材料接触不良,增加内阻,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3. 人为因素3.1 使用不当锂电池的使用不当是导致安全事故的常见原因之一。
例如,将电池暴露在高温环境下,错误连接正负极,使用不合格的充电器等。
3.2 人为损坏人为损坏也可能导致锂电池的安全性受到影响。
例如,电池外壳被刺穿,导致电解液泄漏、短路等。
解决方案为了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能,降低安全隐患,以下是一些解决方案的建议:•优化电解液选择,使用稳定性较好的有机溶剂,确保电解液在正常工作条件下不会发生热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M-ZD-22393 影响锂电池安全因素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影响锂电池安全因素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锂离子电池作为可靠的能源已经广泛应用于小型电源驱动设备,但由于热稳定性引起的安全问题,其使用在大型电池特别是用于电动汽车(EV)和混合动力汽车(HEV)的动力锂离子电池方面受到限制。
本文从锂离子电池材料和制作工艺两个方面分析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因素,并进一步分析锂离子电池组安全性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热稳定性;影响因素安全性能是锂离子电池,特别是锂离子动力电池所关心的焦点问题。
锂离子电池与金属锂二次电池相比,在安全性能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许多隐患。
特别是用于电动汽车(EV)和混合动力汽车(HEV)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其充放电电流大,散热条件差,导致电池内部温度升高[1,2]。
根据P.H.Biensan 等[3]的研究证明:锂离子电池在滥用的条件下有可能达到使铝集流体熔化的高温(>700℃),从而导致电池出现冒烟、着火爆炸、乃至人员受伤等情况。
因此,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方面的研究,对扩大锂离子电池的商品化程度,保证使用过程中人员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从锂离子电池材料和制作工艺两个方面分析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因素,并进一步分析锂离子电池组安全性的关键问题。
1 电池材料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影响对锂离子电池的安全保护通常采用专门的充电电路来控制充电过程,防止电池过充放,并在电池上设置安全阀和热敏电阻[4]。
这些方法都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外部手段来达到对电池的安全保护,防止滥用造成的安全问题,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还要从电池材料本身的安全性能出发。
1.1 负极材料的安全性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多采用碳材料为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锂在碳颗粒中嵌入和脱出,从而减少锂枝晶形成的可能,提高电池的安全性,但这并不表示碳负极没有安全性问题。
其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因素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 嵌锂负极与电解液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嵌锂状态下的碳负极将首先与电解液发生放热反应,且生成易燃气体。
因此,有机溶剂与碳负极不匹配可能使锂离子动力电池发生燃烧。
电解液与嵌入负极中的锂会发生如下反应[5]:2Li+C3H4O3(EC)→Li2CO3+C3H6 (1)2Li+C4H6O3(PC)→Li2CO3+C3H6 (2)2Li+ C3H4O3 (DMC)→Li2CO3+C3H6 (3)(2) 负极中的粘结剂典型的负极包含质量分数为8%~12%的粘结剂,随着负极嵌锂程度的增加其与粘结剂反应的放热量也随之增加,通过XRD 分析发现其反应的主要产物为LiF[3]。
Maleki H 等[6]报道了LixC6 与PVDF 的反应热为1.32×103 J/g,反应开始时的温度200 ℃,在287℃时达到最大值。
(3) 负极颗粒尺寸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尺寸过小会导致负极电阻过大,颗粒过大在充放电过程中膨胀收缩严重,导致负极失效。
目前,主要的解决方法是将大颗粒和小颗粒按一定比例混合,从而达到降低电极阻抗、增大容量的同时提高循环性能的目的。
Zhang Z[7]用DSC 方法研究表明,负极锂含量越大,与电解液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
(4) 负极表面SEI 膜的质量良好的SEI 膜可以降低锂离子电池的不可逆容量,改善循环性能,增加嵌锂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隐患。
目前研究表明,经过表面氧化、还原或掺杂的碳材料以及使用球形或纤维状的碳材料都有助于SEI 膜质量的提高[8-11]。
1.2 正极材料目前,常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有LiCoO2、LiNiO2、LiMn2O4、LiN1-xCoxO2、LiFePO4 和LiCo1/3Ni1/3Mn1/3O2[12-14]。
研究表明LiMn2O4 和LiFePO4的安全性能较好。
正极材料的安全性主要包括热稳定性和过充安全性。
在氧化状态,正极活性物质发生放热分解,并放出氧气,氧与电解液发生放热反应,或者正极活性物质直接与电解液发生反应。
表1 列出几种正极活性物质与电解质发生放热反应的温度和分解温度[15]。
从表中可以看出,LiMn2O4 的热稳定性最好,放热峰位置高于其它3 种活性物质。
很多研究人员针对安全性对不同的正极活性物质进行了研究。
其中J. R. Dahn[16]用TGA分析了LiCoO2、LiNiO2 和LiMn2O4 在受热过程中氧的释放量,研究结果表明LiMn2O4 氧释放量最小,被认为是最安全的正极活性物质。
H. J. Kweon 等[17]研究了表面包覆Al2O3、MgO 的LiCoO2 在充电时的热稳定性,该方法极大改进了电池的充放电速率,具有很好的安全特性。
LeisingR A 等[18]研究了电池在滥用条件下的反应行为,认为当电池以0.5 C 或以上倍率过充时电池会破裂,证明正极是热源。
钟盛文等[19]对用LiCo1/3Ni1/3Mn1/3O2、钴酸锂、锰酸锂的安全性能进行比较,对电池进行热稳定性、过充、短路、穿钉等安全性测试。
结果表明,LiCo1/3Ni1/3Mn1/3O2 的最高安全温度为165 ℃,最低爆炸温度175 ℃,其热稳定性高于钴酸锂低于锰酸锂;LiCo1/3Ni1/3Mn1/3O2 可以通过3 C、4.8 V 过充测试,钴酸锂能通过1 C、4.8 V 过充测试,锰酸锂能通过3 C、10 V 过充测试;3 种材料均通过短路测试,表面温度为120~123 ℃;3 种材料均通过穿钉测试,表面温度为104,109 ℃。
1.3 电解液电解液包括有机溶剂和无机导电剂,由于有机溶剂易燃,其本身就是影响电池安全性的主要原因。
锂离子电池所用正极材料一般都是高电势的嵌锂化合物,如LiCoO2 工作电压高达4.5 V,因此要求电解液具有足够的耐氧化稳定性。
在电解液中使用熔点低、沸点高、分解电压高的有机溶剂,是提高锂离子电池表1 正极活性物质与电解质反应放热峰和分解温度[15]Table 1 Exothermic and decomposed temperature ofcathode materials with electrolyteCathode materials Exothermictemperature/℃Decomposedtemperature/℃LiCoO2 250 230LiNiO2 200 220LiMn2O4 300 290LiNi(1-x)CoxO2 260~310 250~230安全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20]。
不同组分电解液的分解电压不同,例如:EC/DEC(1:1):4.25 V,EC/DMC(1:1):5.1 V,PC/DEC(1:1):4.35 V。
此外,溶剂中的含水量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溶剂的纯度直接影响其氧化电位,从而进一步影响电解液的稳定性。
水在电池的首次充放电过程中会与导电剂LiPF6 发生反应,生成HF;而水和HF 又会和SEI 膜的主要成分ROCO2Li 和Li2CO3 反应,从而破坏SEI 膜的稳定性,降低电池的安全性能[21]。
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和循环过程中负极材料石墨与电解液作用形成SEI 膜的性能有很大关系,良好的SEI 膜能降低锂离子电池的不可逆容量,改善循环性能,增加嵌锂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隐患。
而SEI 膜的组成中50%来自于导电剂中阴离子的分解,因此导电剂的选择对电池的安全性能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导电剂主要有LiPF6、LiClO4、LiBF4、LiAsF6 等。
表2 列出几种常用导电剂的优缺点[22,23]。
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多采用LiPF6 为导电剂,但是从表2 可以看出,LiPF6 也存在着安全隐患,所以目前急需寻找一种安全性能更好的导电剂代替LiPF6。
Li(C4F9SO2)和(CF3SO2)N 是目前认为比较好的有机阴离子导电剂[24],其具有较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和较高的电导率,且在较高的电位下不腐蚀铝集流体。
电解液添加剂是目前公认的提高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有效手段,通过添加不同的添加剂,可以起到改善SEI 膜性能,保护正极活性物质,稳定LiPF6,提高过充安全性以及阻燃等作用[25]。
表3 列出几种常见添加剂。
1.4 隔膜隔膜在电池中主要有两个作用:其一是隔离正负极防止短路;其二是作为安全装置智能的切断电流。
作为动力锂离子电池的隔膜除了具备一般锂离子电池的特性外,还要求有高的孔隙率(>45%),高安全性表2 常见导电剂的优缺点[22,23]和高的热稳定性。
隔膜的安全性和热稳定性是由隔膜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主要取决于其遮断温度和破裂温度两个值。
隔膜的遮断温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多孔结构的隔膜发生熔化导致微孔结构关闭,内阻迅速增加而阻断电流通过时的温度。
遮断温度过低,即隔膜关闭的起点太低,会影响电池性能的正常发挥;遮断温度过高,则不能及时抑制电池迅速产热的危险。
隔膜的破裂温度高于遮断温度,此时膜发生破坏、熔化,导致正负极直接接触。
从电池安全性角度考虑,膜的遮断温度应该有一个较宽的范围,此时隔膜不会破坏。
因此选择合适的隔膜材料,确定合适的遮断温度和破裂温度是电池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
用于动力锂离子电池的隔膜材料主要有单层的PE 和PP 膜及复合的PP-PE-PP 膜,它们的遮断温度和破裂温度列于表4。
PP-PE-PP 复合膜利用低熔点的PE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起到闭孔的作用,而PP 又能保持隔膜的形状和机械强度防止正负极接触,其安全性比只用单层膜要好。
复合多层隔膜已经成为目前研究开发的热点[26]。
2 制造工艺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制造工艺可分为圆柱式和叠片式,表4 隔膜材料遮断温度、膜破裂温度[27]Table 4 Shut down temperature and melting pointofpolyolefin membraneMembranes Shut down temperature/℃Melting point/℃PE 130~133 139PP 156~163 162PP-PE-PP 134~135 165无论是什么结构的锂离子电池,电极制造、电池装配等制造过程都会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