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
五班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五班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图形的旋转》是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时,是在同学已经初步生疏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后,第一次教学旋转的方向和在方格纸上将简洁图形旋转90°。
本课的教学要使同学明确图形旋转的三个关键要素:一是旋转的中心,即围绕哪一个点旋转;二是旋转的方向,是按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三是旋转的角度。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第一步我让同学明确旋转的含义。
让同学伸出手臂,自己感受两种不同的旋转方式,使同学弄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同时,让同学起立后做一个旋转90°方向的小玩耍,使同学实际感受旋转的意义。
其次步再来探究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旋转后的三角形的外形、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第三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画一画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
一开头同学有点束手无策,经过提示同学明白了,只要找到与中心相关的几个关键边,把它们一次进行旋转,找到对应点,再连线,最终画上小弧和箭头就可以了。
让同学在想一想、猜一猜、说一说、画一画等布满童趣的情景中玩数学、学数学,亲身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
课上完后,虽然同学在画图形的旋转图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但自己觉得上得很“累”,特殊是引导同学的过程有点“累”。
课后我也具体地分析了一下缘由:就是缺少对旋转意义的深化争辩。
同学对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把握得比较好,也体会到了旋转后位置变了,外形和大小没有变,但课堂教学中并没有进行一步深化争辩,特殊是对图形旋转后的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相应地旋转了这一学问点,同学无论在直观上没有形象地感受,思维更没有得到提升,感觉到这节课同学对于旋转的理解比较浅显,作业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虽然本节课已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从课内大部分同学学习的状况来看,让同学更深化地理解旋转的意义是可行的,而且是很必要的。
五班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2旋转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
《图形的旋转》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图形的旋转》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图形的旋转》的教学反思1《图形的旋转》学生已经对平移进行了初步地学习,并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旋转的概念让学生用语言表达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让学生构建准确的概念又是必要的。
旋转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
从数学的意义上讲,旋转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图形的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
1、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伊始,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转风车”游戏开始让学生们说运动的方式,这一活动的设计,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呈现两幅钟面图通过“观察这些旋转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此环节的设计又使学生认识了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旋转,为之后的用语言描述打下基础。
2、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整个数学课堂留给学生较多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机会,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拓宽学生的空间,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概括、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处理,从生活实际入手,先完成表针由12到3的描述,再去描述书上的例题。
由于学生们知道三整时十时针和分针所形成的角度是90度,这样为例题中指针旋转30度、60度的认识减少难度,更有助于学生的认知。
动,从而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旋转的三要素:旋转的中心点、旋转的方向(可分为顺时针、逆时针两种)和旋转的角度描述物体的旋转,感悟不足。
1、学生在探索后的对旋转现象的叙述中,学生语言不够完整,教师应及时给与指导,并投入精力让学生语言叙述尽量完整。
在这一点上做的不够。
2、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90度之后的图形是本课的难点,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在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知到了找图形旋转角度的方法就是看图形中一条边旋转的角度。
并且在画图形旋转之前安排了将一条线段绕一点旋转,使学生们知道了画旋转90度后的先导和原有的画垂涎的方法一样,最然后再画图形的旋转,但是学生们画起来仍然很困难。
《图形的旋转》教案及教学反思六篇
《图形的旋转》教案及教学反思六篇★《图形的旋转》教案及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究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通过观测、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加强空间观念。
3.让同学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掌控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掌控旋转现象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老师用课件演示:(1)钟表的转动;(2)风车的转动。
提问:观测课件的演示,你看到了什么?同学在沟通汇报时可能会说出(1)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在转动;(2)钟表上的指针和风车都是围着一点转动;(3)钟表上的指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风车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
老师:像钟表上指针和风车都围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这种现象就是旋转。
(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变换)2.提问:旋转现象有几种状况?生回答后板书。
3.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旋转现象?同学自己举例说一说。
二、新课讲授出示课本第83页例题1的钟面。
(1)观测,描述旋转现象。
观测: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请同学们认真观测指针的旋转过程。
提问: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老师引导同学表达完整)观测: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
提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观测: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
同桌相互说一说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提问:假如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2)老师:依据我们刚才描述的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晰,应当从哪些方面去说明?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晰,不仅要说清晰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晰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四、课堂练习完成课本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3题。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日这节课的学习活动,我们知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晰,不仅要说清晰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晰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图形的旋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的第一课时。
那么,《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应该怎样写?下面给大家分享《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欢迎借鉴!《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图形的旋转》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也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一个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会将一个简单的图形在方格纸上向一个方向平移几格,本课是将学生的视角引入到旋转的实质,不仅要初步理解旋转的含义和三要素,还要认识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观察对比、自主探究、想象操作、合作讨论、归纳概括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创设了春游的情境,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让学生说出图中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再让学生举一些旋转的例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的兴趣。
2.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在认识旋转三要素这一环节,我用多媒体动画播放简单图形的旋转运动,通过两个相同的图形不同的旋转运动,让学生认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角度,通过动画演示和对比,进而让学生用手比划,模拟,有效用多媒体制作的运动过程能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旋转的三要素。
3.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进行旋转性质的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历让学生动手转一转、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理解旋转运动中的变和不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参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平台。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黄成耿一、对比分类,感知旋转含义提起“旋转”一课,学生脑海中会立刻闪现出:转椅,风车、摩天轮在悠闲地转动。
在第一学段的教材中提供的也正是这样一些实例。
但是因为这些实例的局限性,影响概念的科学构建。
我通过前测发现学生能够对于生活中的360度的旋转现象比较容易判断,但是通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不满360度的旋转认为不是旋转现象,分析其原因,由于在第一学段学习时,教材提供的具体实例都是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作整圆周运动,这样给部分学生造成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有转一圈才是旋转,即旋转就是转圈。
因此,我在导入阶段,让学生将一些平移和旋转现象分类,学生分成两类,一部分是平移,另一部分是旋转,在学生初步感知后,我再揭示课题,在练习中设计像车杆、荡秋千这类的运动,让学生辨析,明白这些运动也属于旋转,让学生加深对旋转的理解。
在学生理解旋转的含义后,再让学生观察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动手旋转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理解旋转要素“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是课改中的一个新理念。
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
于是,我用动作的准确性(用手势比划、肢体演示)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
让学生在比划演示中感知旋转的运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在教学图形旋转性质的时候,我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旋转三角尺,让学生在旋转三角尺的过程中,边操作边观察,让学生理解在旋转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发生变化。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旋转,我利用了白板软件中自选图形的旋转功能进行旋转的演示,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旋转的三要素和旋转的性质。
学生在活动化的情景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对平移、旋转现象有了深刻的理解。
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写写帮推荐)
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写写帮推荐)第一篇: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写写帮推荐)案例名称: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讲课教师:王彦伟(北京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中学高级教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图形旋转变换所创造的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度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设计◆认识旋转要素1.呈现生活实例,引出研究问题(1)出示动态挂钟,请同学判断挂钟中哪些物体在做旋转运动。
问题:看一看挂钟上哪些物体在运动?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描述一下它们在做怎样运动?引导:大家都认可钟面上的指针在旋转,但是钟摆到底是在平移还是旋转意见不统一。
这是我们今天要弄明白的一个问题。
(2)师生举例,温故引新①学生举例。
问题: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初步学习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能举几个例子吗?②教师举例。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动态)王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课件)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说说它是怎么旋转的?问题: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认为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旋转?出示课题:看来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图形的旋转,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图形旋转到底有哪些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调研,教师从学生的问题入手,选取学生熟悉的但又有争议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现象的素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讨:“钟摆的运动方式属于平移还是旋转?”学生有明显的争议,以此产生认知冲突,引发探究的欲望。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通用6篇)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通用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图形的旋转》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也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一个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会将一个简单的图形在方格纸上向一个方向平移几格,本课是将学生的视角引入到旋转的实质,不仅要初步理解旋转的含义和三要素,还要认识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观察对比、自主探究、想象操作、合作讨论、归纳概括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创设了春游的情境,展示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让学生说出图中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再让学生举一些旋转的例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的兴趣。
2、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
在认识旋转三要素这一环节,我用多媒体动画播放简单图形的旋转运动,通过两个相同的图形不同的旋转运动,让学生认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角度,通过动画演示和对比,进而让学生用手比划,模拟,有效用多媒体制作的运动过程能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旋转的三要素。
3、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进行旋转性质的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历让学生动手转一转、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理解旋转运动中的变和不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参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平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旋转》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旋转》教学反思图形的运动(三)旋转教学反思:希贤小学邱建萍本节教学内容是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变换----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活动,使学生理解旋转的三要素,体验由简单图形通过旋转运动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灌输数学素养,引领学生用数学的视角去认识世界。
一、学法:实例-----观察—操作—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让自主参与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二、核心价值:进一步认识图形旋转的含义,感悟特性及性质,会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抓住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三、选取典型事例,让学社个感知旋转现象。
然后通过多种学习活动认识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教学中注意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描述的等多种活动认识旋转变换。
如,先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独立思考如何准确地描述指针从“12”到“1”的旋转过程。
再通过交流,使学生弄清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明确要想表述清楚指针的旋转,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想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
四、小组活动,感悟旋转性质。
教师指导学生探索三角尺在方格纸上的旋转,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感知旋转前后图形,旋转中心的位置不变,三角尺的变都绕O点逆时针旋转了900,还要让学生知道旋转后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并且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发现,每个顶点旋转前后到点O的距离没有变。
五、欣赏并体验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引用,体验其丰富的文化价值。
学习图形的运动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眼光看到现实世界,能在生活中发现并欣赏旋转运动的应用,并运用旋转运动的知识分析有关的现象,进一步体验数学的文化价值。
六、存在不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规范好学生的操作,所以出现一下的问题:1、我的教学思路打不开,比较保守。
2、我的教学PPT制作技术还有待提高。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图形的旋转”在二年级学生已经对平移进行了系统地学习,并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旋转的概念让学生用语言表达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让学生构建准确的概念又是必要的。
旋转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
从数学的意义上讲,旋转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图形的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
1、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开始,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俄罗斯方块”游戏开始让学生们说运动的方式,这一活动的设计,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呈现钟表两次旋转通过“观察这些旋转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此环节的设计又使学生概括出三要素,为之后的用语言描述打下基础。
2、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整个数学课堂留给学生较多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机会,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拓宽学生的空间,引导学生开展想象,观察、操作、交流、验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抓住旋转三要素明确图形旋转的特征。
不足:1、学生在探索后对旋转现象的叙述中,学生语言不够完整,教师应及时给与指导和鼓励,并投入精力让学生语言叙述尽量完整。
在这一点上做的不够。
2、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太过单一。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我意识到今后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1.教学观念还要不断更新,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充实自己头脑,指导新课程教学实践。
3.努力学习,提高个人的自身素质。
4.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
《图形的旋转》课后教学反思一、立足学段衔接,有效使用教材本节课我注重整体把握课标的学段要求及教材的结构体系,一方面注重关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将原有知识、经验作为学习新知的推动,另一方面注重把握旋转性质的目标要求的“度”。
从单元目标中合理分割课时目标,将教学重点定位在对图形旋转特征和性质的理解感悟以及自主探究画出旋转后图形的方法上。
再探究画出图形旋转后图形时要求学生先利用手中的三角形学具在方格纸上转动,摆出三角形旋转90°后的位置,观察旋转后图形有哪些变化,总结规律和方法。
二、基于学生需求,选取恰当素材本节课我是基于学生的问题,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
学生在二年级的学习中已通过生活中的旋转实例初步感知了旋转现象,对图形旋转的认知并非“空白”,教师通过前测,准确地了解到部分学生存在着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整圆周运动才是旋转的认识偏差,捕捉到学生的问题。
小学阶段关于图形变换的教学,定位在积累感性体验,形成初步认识,如果选取例子不够典型或者具有局限性,就容易屏蔽概念本质,有时还可能产生歧义,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表象。
为此,我有意识地选取了道闸、钟摆等旋转角度不是360°的实例作为教材的补充,使实例的选择更具典型性、全面性,有效地助推了学生对概念本质的把握,纠正了认识的偏差。
从学生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才能确定教学的着力点,教学才具有实效性。
三、多种活动结合,发展空间观念图形的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
本节课中,我精心设计了多种探究活动,将观察想象、模拟操作、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多种学习活动有机结合,帮助学生认识旋转要素,感悟旋转性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这种先想象再操作的方法,不但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了学生动态感知图形变换的能力,而且当操作的结果与自己的想象对接成功后,能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有驾驭数学知识的能力,从而体验到想象带来的学习快感。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精选10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是《课标》新增加的一个知识点,三年级学生只是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并初步接触了将一个简单的图形向一个方向平移一次)。
本课是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第三种图形变换——旋转,意在通过欣赏、探索、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单图形变成复杂图案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继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基础。
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接受起来又绝非易事。
开课伊始,通过欣赏漂亮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形成了知识的表象,为新课教学做了良好铺垫。
教学中,先利用钟表(线的旋转)探索旋转的三要素,再上升到图形的旋转(面的旋转),学生知识的建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自然的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始终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投入学习活动,学得高效、学得深入,学得兴奋。
教学中教师在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与点拔,注重引领学生认识和体会数学内在的美感。
如“旋转点”、“基本形”等数学语言所体现的简约美;再如,旋转变换带给学生的奇妙感觉,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推力,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欲望;练习图形的旋转过程,既让学生演示了顺时针旋转,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逆时针旋转等不同方法得到的图案,培养学生的思维广阔性。
总之,“图形旋转”的教学,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直观教学为主,逐步从形象思维向空间想像过渡,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的作用,注意教学的层次性,使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感悟不足:1.学生在探索后的叙述中,语言不够完整,教师应及时给与指导,并投入精力让学生语言叙述尽量完整。
其实,课堂上必要的时候,教师的引导是必须的。
2.课堂容量比较大,图案设计没有如期完成,最后留为课外作业。
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五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图形的旋转》是在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全等变换,隐含着重要的变换思想,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运动变化观点的好素材。
本节课的设计本着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力求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观察、比较、操作等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性学习。
同时,我还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大胆地引导学生在探索、验证、交流中学习数学。
这一设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感觉成功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我首先以有趣的`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着播放了一组学生熟悉的有关旋转的画面,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入课题,最后让学生列举身边有关旋转的例子,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点,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2.过程凸现,紧扣重点旋转概念的形成过程及旋转性质的得到过程是本节的重点,所以本节突出概念形成过程和性质探究过程的教学。
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例子,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本质,引领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然后提出应该注意问题,帮助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再引导学生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并及时反馈。
同时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从运动的、变化的角度看问题,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合作交流,激发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能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并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本节课的教学片段中,我设计的一系列问题串给予小组这样一个争辩活动,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辩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023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5篇
2023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5篇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最基本的三种变换,一个图形不改变它的形状和大小,从一个位置变换到另一个位置,不外乎经过这三种变换。
这三种变换只要教会学生每一种变换的要素即可。
平移的要素要有三个:1.基本图形——是什么图形发生了平移?2.方向:向什么方向发生了平移;3.距离:平移了多远?旋转的要素要有四个:1.基本图形——是什么图形发生了旋转?2.旋转中心——是绕哪个点旋转的;3.方向:向什么方向发生了旋转,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4.角度:旋转了多大的角度?(一般旋转90度和180度)如下图中的图形是绕点O,顺时针依次旋转了90度。
轴对称的要素要有二个:1.基本图形——是以什么图形为基本图形进行变换?2.对称轴——以哪条线为对称轴作变换?无论平移还是旋转运动,我们关注的是其运动过程,也就是说要看这个图形是经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变换到另一个位置的。
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变换中的要素,一是要借助于操作将思考与操作结合起来,如:多让学生思考,操作并记录学习过程,然后汇报交流总结经验。
在操作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按照“想一想、做一做、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在想一想”的过程进行研究,在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进行随堂观察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最后听学生自己小结的时候,注意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时的完整性,及时纠正错误的说法。
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二要借助于方格纸进行操作和学习。
方格纸呈现了平行和垂直的网络线,即可以看出变换的方向,又可以看出变换的角度和距离,直观方便,便于学生理解图中的各种关系。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2《图形的旋转》是在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全等变换,隐含着重要的变换思想,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树立运动变化观点的好素材。
本节课的设计本着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旋转》教学反思优秀9篇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旋转》教学反思优秀9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旋转》教学反思篇一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学习:一、从“静态→ 动态〞,即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
这不仅是对几何体形成过程的学习,同时让学生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也是开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二、从“整体识别→ 局部刻画特征〞,鼓励学生在以前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根底上,研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同时,对圆柱和圆锥的侧面的认识,使学生对面的认识从平面过渡到曲面,这是认识上的再一次上升。
三、从观察圆柱、圆锥实物到认识它们画在平面上的“图〞。
表达的是“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关注“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知识。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课堂上呈现了几个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进行观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到“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
首先设计了一个利用自行车车轮转动体会“点的运动形成线〞的活动,即在自行车后轮辐条上系上彩带,观察彩带随车轮转动的情况,发现彩带转动后形成了圆。
然后又呈现了三幅情境图,让学生结合这些生活现象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第一幅图是“很多小的风筝在天空中连成一条线〞,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点的运动形成线〞;第二幅图是“雨刷运动时的情况〞,引导学生感受“线的运动形成面〞;第三幅图是“转门〞,引导学生感受“面的旋转形成体〞。
在结合具体情境感受的根底上,又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通过快速旋转小旗,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时,准备了必要的操作材料,引导全体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的根底上进行交流,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还把点、线、面的运动过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想象的根底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
另外,对于教材中通过旋转形成的几何体中出现的球和圆台,让学生在“面旋转成体〞的过程中增加体验,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想象认识这两种几何体。
课堂上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球只要求学生认识,不要求掌握特征;圆台不知名称,只要学生能连线,知道是由哪个平面图形旋转形成的就可以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提要:课中,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演示功能,力求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观察、比较、操作、分析、推理、交流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图形的旋转”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中第2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轴对称、平移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内容不多,但感觉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它又有一定的难度,怎么让学生能按照题目的要求去画出准确的图形,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但教材只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两个旋转的实例——钟表与风车,同时教材又是静止的、平面的。
为了克服教材的局限性和单一性,课始,我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学生欣赏几组经过旋转的情景图,如在多媒体上呈现飞机螺旋桨旋转、摩天轮旋转、开关门窗等动态现象,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旋转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用手势比画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的画面,并说说它们的运动现象,是怎样转动的,让学生真实感知旋转现象,给学生更为直观,更为生动的体验,从而形成表象,引出课题。
课中,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演示功能,力求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开展观察、比较、操作、分析、推理、交流、反馈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新知。
如:让学生了解图形的旋转要具备些什么条件,即基本图形、旋转的中心点、、旋转的方向、旋转的角度;让学生了解什么叫顺时针和逆时针,规范数学上习惯用语及用手势比划顺时针和逆时针;让学生学会看图判断旋转的角度等基本知识点。
在判断旋转角度是多少的教学中,我选择先让学生猜旋转角,然后一起来利于来尝试,探讨出确定角度的最佳方法,即看基本图形的多少。
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下结论的学习过程,也让学生的尝试的过程中,欣赏了不同的旋转角度所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奇妙和数学的美,学生很是开心。
2023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通用15篇
2023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通用15篇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1图形的旋转是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而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发生变化。
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图形旋转的方法,教材为学生安排了两个层次的活动:实物操作和画图。
借助实物操作,学生能比较好的体会旋转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某些边的关系,进而能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但是,一旦脱离了操作,很多学生要把其中的一条或几条边的位置画错,还有一些后进生对此显得束手无策。
在备课前后,我们几位教师都对教材进行了认真分析,发现对于一些图形的边,尤其是没有从固定点出发的线段,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跟不上。
因此,我们认为教材设定的画旋转后的图这一要求实在有些难为学生。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2图形的旋转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最近几年来的教学充分的印证了这一点。
难在那里?首先是旋转方向弄不清。
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单纯的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并不困难,但是一到图形的时候,就会迷惑不解了。
第二是图形旋转后会是什么样子,学生心中不明确。
所以画的时候,就非常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困难,今年的教学我采取了分散难点教学的方法。
璧合我们知道,线段的旋转是平面图形旋转的基础,平面图形的旋转完全可以看作是与旋转中心相连的线段的旋转,因为平面是由线段组成的,旋转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基于这样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我先让学生来观察钟表上的指针的旋转方向,边观察边自我演示,并让学生试着描述指针旋转前后的位置变化和旋转角度。
在这里,旋转角度是原来指针的位置和旋转后指针的位置之间的夹角,需要学生前后一致的对应观察。
学生描述时要将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说清楚。
再让学生来观察一根铅笔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现象,去发现旋转的过程中铅笔的形状和大小没有改变,只是铅笔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由此初步的感知旋转的特征。
接下来,由铅笔的旋转过渡到线段的旋转,引导学生尝试画出线段旋转后的图形。
学生一开始不明白,我就提醒学生把线段看作铅笔,铅笔会如何旋转呢,这样学生茅塞顿开,多数能够轻松画出了。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总结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总结篇一:《图形的旋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的第一课时。
在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出某一物体的运动现象是“平移还是旋转”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并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知识点,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个渗透,是后续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图形变换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看起来编排的比较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没有一定的空间观念还是比较困难的。
尤其是要画出旋转 90度后的图形,有些孩子想象不出根本无从下手。
在课堂上怎样把这个知识点讲的更加简单通俗,学生易于理解一点。
课前我认真看了教师用书,对教材还是进行了适当的处理,从课堂效果看,实现了教学目标。
反思教学过程,有如下几点成功之处:因为这一教学内容安排在第一单元,上课选择了四年级学生,因此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教材的呈现是通过钟面指针的旋转得出旋转的三要素,在探究“图形的旋转” 的性质和特征时,直接呈现了组合图形的旋转。
根据学情,本课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的改进,按照由线段旋转---------单个的简单图形旋转------ 组合图形的旋转线索来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从观察“指针从12到1”开始,如何描述指针的旋转呢?在交流中弄清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含义,明确要想表达清楚指针的旋转,一定要说清“绕哪个点旋转”、“是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
在认识图形旋转的性质和特征时,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即“单个三角形的旋转” 和“风车的旋转”。
“单个三角形的旋转”是由线段旋转到组合图形旋转的一个坡度,为学生的学习降低难度,也为后面画一个简单图形的旋转做好铺垫,突破画图这一难点。
小学数学对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培养非常重要,不但是发展学生空间想象的基础,也是为学生今后系统的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
德化县第二实验小学黄成耿
一、对比分类,感知旋转含义
提起“旋转”一课,学生脑海中会立刻闪现出:转椅,风车、摩天轮在悠闲地转动。
在第一学段的教材中提供的也正是这样一些实例。
但是因为这些实例的局限性,影响概念的科学构建。
我通过前测发现学生能够对于生活中的360度的旋转现象比较容易判断,但是通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不满360度的旋转认为不是旋转现象,分析其原因,由于在第一学段学习时,教材提供的具体实例都是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作整圆周运动,这样给部分学生造成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有转一圈才是旋转,即旋转就是转圈。
因此,我在导入阶段,让学生将一些平移和旋转现象分类,学生分成两类,一部分是平移,另一部分是旋转,在学生初步感知后,我再揭示课题,在练习中设计像车杆、荡秋千这类的运动,让学生辨析,明白这些运动也属于旋转,让学生加深对旋转的理解。
在学生理解旋转的含义后,再让学生观察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对动手旋转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理解旋转要素
“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是课改中的一个新理念。
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
于是,我用动作的准确性(用手势比划、肢体演示)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
让学生在比划演示中感知旋转的运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在教学图形旋转性质的时候,我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旋转三角尺,让学生在旋转三角尺的过程中,边操作边观察,让学生理解在旋转过程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发生变化。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旋转,我利用了白板软件中自选图形的旋转功能进行旋转的演示,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旋转的三要素和旋转的性质。
学生在活动化的情景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和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对平移、旋转现象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辨析深化,理解旋转特征
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手、亲自体验和
独立思考。
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因此,在探究旋转特征时候,我让学生先阅读题目要求,再理解题目的意思,让学生先思考,旋转后图形在哪里,旋转前后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旋转后三角形的每条边旋转了多少度,旋转后每条边上的点旋转了多少度。
学生通过积极探究,发现图形学转后,图形的位置变了,图形的中心点不变,图形旋转后每条边分别旋转了90度,边上的每个点也分别旋转了90度。
最后学生总结,旋转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不变,只是位置改变了。
学生在操作中探究,在辨析中挖掘出旋转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