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校场域权力关系运作及其后果分析基于福柯微观权力理论的视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春燕

我国学校场域权力关系运作及其后果分析

———基于福柯微观权力理论的视角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6)

【摘要】以福柯的视角,学校可以被看成一个各种权力关系运作的场域,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又是各种

权力关系运作的载体。通过对身体和空间的操纵、层级检查、规范化裁决、考试等手段,规训性权力渗透到学校场域的各个角落,体现在师生的日常互动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移植了现代社会工业化的管理模式,是现代工具理性的一种体现,造成教育与人关系的异化。

【关键词】权力;规训;学校场域

【中图分类号】G4

【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26[2013]01-0094-03

基金项目:大连市社科院课题项目“大连市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与对策研究”(2011DLSK06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于春燕(1976-),女(汉),烟台人,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讲师,社会学博士,研究方向:传播社会学、管理学。

福柯认为,现代权力的存在形态表现为一种复杂的“场力结

构”,归根结底是一种“关系性权力”,弥散于社会的各个角落,无论人们身处何时何地,都处于一个由现实规则所构成的权力系统之中,成为权力的产物。由于国家权力的介入和干预,以及各种利益关系和力量对比关系的存在,学校中形成了一个各种权力关系运作的权力场域。福柯关于微观权力的剖析为我们讨论学校教育中的权力运作开辟了崭新的空间和视角。

一、学校场域的基本权力关系状况

学校场域中的教育活动与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一样,包含着三个基本要素:主体、客体、联结主客体的中介。在学校场域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教师和学生属于教育活动的主体,而教学内容是认识的客体。教师和学生在认识和掌握教学内容时,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来完成,比如: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来开展教育活动,用什么样的规范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等等,这是学校所要做的工作。如果把观察学校教育活动的视角拓展到学校之外的系统,并对系统各层次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就会发现学校教育活动的关系网络,即国家与学校的关系、国家与教师的关系、国家与学生的关系、国家与教育内容的关系、学校与教师的关系、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学校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育内容的关系、学生与教育内容的关系。可以说,学校的所有教育活动都是在以上关系的综合作用下进行的。

在国家、学校、教师和学生四方利益主体中,国家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因为国家不仅拥有制定教育教学目标和学生入学、教师教学资格标准的权力,也是学校资格和物资来源的重

要保障。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都会为本国的教育制定尽可能全面的发展规划和相关的法规政策,这些对学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具有极强的约束力,可以说,教育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我们常说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同样也说政治、经济、文化也是社会的子系统,这种日常说法掩盖了教育与这些子系统之间关系的真相。[1]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等级式的精英主义的教育制度,对学生进行分类、优胜劣汰,有所区别地分配教育机会和资源,培养和选拔的是政治和经济技术精英,这样标准化的统一考试就成为分类甄选学生、分配位置和身份、分配教育利益的技术和手段,成为一种请君入瓮式的规训形式。

与此同时,国家将相应的教育的监督权、执行权等有所保留地委托给各级政府和学校。“在学校,不仅有国家权力的延伸,还有社会各个方面权力对学校的渗透和介入。作为国家制度的延伸,学校要承担国家未来人才培养的重任,首先要凸现国家的意志,要以国家的意识形态为依托,构建以官方话语为中轴的学校生活轨迹。官方话语顺理成章就成为各种力量和关系介入和渗透学校场域的‘敲门砖’,围绕着官方话语合法性获得的权力争斗自然成为学校权力网络的核心。”[2]学校在行使国家授予的权力时,其权力关系分解为两个向度:一是指向学生,二是指向教师。前者表现为学校制定一系列具体的规章制度直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后者表现为通过对教师的管理间接实施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上述各种权力关系运作的底盘。它不仅承载着教师与学生的权力关系,而且承载着国家与学校、国家与教师、国家与学生、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的权力关系。国家及学校以一种整体性的制度力量与教育主体发生联系,这种联系又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关系而起作用。师生交往不仅

改革与发展

REFORM AND DEVELOPMENT

94··

20126

20115

2013·1理论与改革

受制度性客观场域的制约,同时也是实现制度强制性权力的基本单元。教师和学生往往就是处于这种隐秘权力的“统治”下,面对话语宰制者的强势和被建构的现实身份,看似理所当然地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基于此,在以下论述中,将着重以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为突破口,管窥学校场域的权力作用机制。

二、学校场域日常互动中的权力运作分析

在福柯对权力机制的分析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他提出的规训性权力。福柯认为规训性权力机制最初主要存在于监狱、修道院中,后来逐步扩散到现代社会的各个角落,如学校、医院、工厂乃至整个社会网络。在他看来,规训性的权力机制不是借助于暴力、酷刑等手段使人服从,而是通过日常的规范化的纪律、检查、训练来达到支配、控制的目的,行使权力的功能,他在《规训与惩罚》中将学校与监狱、军营相提并论,认为学校对时间和空间的分配和严密的“筹划”活动已经成功地对学生实施控制,通过“监视”、“检查”、“规范化裁决”等手段,规训性权力无孔不入地渗透到学校的各个角落,广泛渗透于师生的日常互动当中。

1.身体上

身体具有可塑性,将“生物性权利”与“规训性技术”紧密相连,通过行使规训性的“生命管理”,可以达到对人长久的强制和自动的驯服。学校不断发展的严密的规训技术和手段,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身体,并通过改变学生的行为表现出来。实际上,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中充满了对学生身体的规训,比如:学校规定了学生一系列的标准姿势,像“端坐”、“起立”、“举手”等等,在课堂中,教师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这些规定的姿势来做,就像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试那样,不符合标准的行为就被视为“异端”。上课坐姿不端、随便讲话、做小动作在课堂上是不被允许的。实际上,“端坐”和“不做小动作”等等只是表面现象,与教学效果没有必然的联系,许多教师之所以重视这些条条框框,是因为不符合标准的不严肃不认真行为,是对学校制度的挑衅,因而有必要加强管理,直到学生能够遵守规范、正视制度和教师的权威为止。

2.空间上

规训的实施离不开对空间的操纵。在现代学校里,空间的管理原则是确保安全和高效,使每一个学生时时刻刻都处于教师的监控之下,从而保证学校生活的正常秩序和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最典型的就是教室。教室规定出了一个相对封闭的教学空间,在教室中,处于正前方的是讲台,高高在上,学生的座位一般按照插秧式布局,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未经教师许可不能随意调换。教师一旦站在讲台上,就被赋予了一种权力,成为国家意志的代表者和传递者,他可以明察、监督对面学生的一切动作和表现。这样的空间布局隐性地剥夺了学生种种交流的自由,他们紧紧封闭在讲台的下面,以一种朝圣者的姿态听从教师的传授和管理,在无形中受到束缚和压制。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座位的安排也“别有用心”。通常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被安排在令人瞩目的位置,表现出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因为这样的学生是会为班级争光为教师增誉的,在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师还会用满意的眼神与他们交流,对他们进行鼓励;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是另一番情况,被发配到教室的角落自生自灭,或者在明显的第一排,在老师的眼皮底下接受老师最严格的监督。

3.层级监查

学校的规训活动既有赖于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的检查,也有赖于学校职能部门乃至班级委员会对学生的约束和评价,体现的是一种逐级管理的机制。学生的日常监控来自于班主任委任的一批班干部:班长统管全局,副班长辅佐班长,其下是各委员,如:学习委员、劳动委员、生活委员等,负责相应的职责,再往下是各课程的课代表及小组长,他们与“基层群众”接触最多,一些像收作业、打扫卫生之类的事情都由他们监督去做。这样的层级结构使普通学生“上课搞小动作”、“随便离开座位”“在走廊大声喧哗”等行为统统记录在案,并有相应的处罚。学生在自己的班级之外也没有脱离管制。班级上面还有年级干部,他们经常在年级所属的楼层里走来走去,检查各班卫生做得怎么样、自习情况是否正常等,年级干部以上还有校干部,他们一般由高年级的学生担任,往往带着红色袖章穿巡在整个教学楼和校园里,监督检查各年级各班的纪律、卫生等。其次,学校中的监督还来自于一些物理手段的运用,如:教室里的监视器、窥视口等,使学生知道自己处于被监督的关系之中,但又难以确知自己是否正在被窥视,因而在心理和精神上被控制,在这种目光的压力下,“一切行动听指挥,否则要遭遇惩罚”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可见,监督己经渗透到了学校场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时时刻刻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检查,正如福柯所说:“每个人都被镶嵌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任何微小的活动都受到监视,任何情况都被记录下来。”[3]

4.规范化裁决

学校里,都制定有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违纪处罚条例,其基本内容涵盖学习、纪律、社会公德、生活习惯、个人安全与卫生等方方面面,体现了学校对学生无可匹敌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学校和教师会按照这些条例和规范来要求和评价学生,尤其会以此为依据对学生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根据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情节和后果,偶犯还是屡犯,本人对错误的认识和态度,给予写检查、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等相应的处分,并把这些处理和裁决与个人的行为记录(比如操行得分、学生档案等)联系在一起。在很多学校,其管理部门简单地以学习好、纪律好作为评价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的主要标准,而教师也简单地以学习成绩优秀、规矩听话作为评价好学生的主要标准。

5.考试

考试是学校规训方式最精髓的体现。现在我国学校已经变成一个不断考试的机构,考试也逐渐主导着学校的运作。尽管一段时间以来,素质教育被喊得声势浩大,但考试在学校中的地位依然根深蒂固,分数和升学率仍然是学校教育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在绝大部分的中小学里,各种考试如: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升学考、会考、模拟考、中考、高考等等,令人眼花缭乱。考试宰制着教学,教学变成规训。通过考试,学校对学生进行着经常性的监视,同时,用考试分数和各种合格率来考察每一位学生,把他们归类到一个从高分到低分、从好到坏的等级序列中,按照这种等级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思想行为进行评判和奖惩。在考试中学生已经不由自主地变成了‘个案’,既成为知识的客体,又成为控制的客体。[4]周密的监督检查和繁重的考试,造成了青少年沉重的学业负担和精神压力,抑制了他们个性及潜能的健康发展。

9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