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探索活动《奇妙的声音》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声音》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声音》
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 学习声音的传播方式。
3. 认识不同声音的特点和应用。
4. 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分析和总结。
教学内容:
1. 声音的产生原理: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2. 声音的传播方式:空气是声音的传播介质,声音通过空气的振动传播。
3. 声音的特点和应用:音量、音调和音色。
4. 实验:利用各种物体产生声音,观察声音的传播和变化。
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不同的声音让学生猜测声音的来源,并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概念讲解:通过图片和简单的实验展示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方式。
3. 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利用不同的方式产生声音,并观
察声音的传播过程和变化。
4. 实验总结: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声音的特点和应用。
5. 拓展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探索新的声音产生方式,引导学生用科学的
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
6. 归纳总结:回顾课堂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和经验。
教学反思:
《奇妙的声音》这个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很有趣,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验的方式,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除了基本的声音概念,学生还能通过拓展活动探索新的声音产生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总结能力较弱,需要进一步加强。
此外,我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提问和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精品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探索乐园》第四章《奇妙的声音》,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点以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
2.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声音的特点,并学会用语言描述。
3. 培养幼儿对声音现象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过程,声音与振动的联系。
2.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特点以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鼓、锣、铃铛、气球、塑料杯、绳子、米粒等。
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音响,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引导幼儿关注声音。
(2)邀请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对声音的感受,如跳舞、拍手等。
2. 例题讲解:(1)教师演示声音产生的过程,如敲击鼓面、摇动铃铛等。
(2)讲解声音的传播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声音与振动的联系。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用不同的材料制作简易乐器,如鼓、锣等。
(2)组织幼儿进行“听声音猜物品”的游戏,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
(2)让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制作乐器的过程和感受。
5.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附近的音乐厅,了解不同乐器的发声原理。
(2)开展“家庭音乐会”,邀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展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声音》2. 板书内容:(1)声音的产生:振动(2)声音的传播:空气、介质(3)声音的特点:音调、响度、音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的电器,描述它们工作时产生的声音。
(2)用自己制作的乐器,演奏一首简单的歌曲。
2. 答案:(1)例:洗衣机工作时,发出嗡嗡的声音。
(2)例:幼儿可用自制的鼓、锣等乐器,演奏《小星星》。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特点等知识。
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课程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声音的来源及分类。
2.增强幼儿的听觉感知能力。
3.增进幼儿对世界各种声音的认识和了解。
4.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
1. 导入环节
老师与幼儿进行问答互动,让幼儿猜测声音的来源,让幼儿把声音分类,并询问幼儿们常接触到的声音。
2. 学习环节
2.1 观看视频
老师播放简短视频片段,声音包含自然环境、工作场所、生活场景等,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声音的分类。
2.2 听音辨识
老师让幼儿合作交流,听录制的声音并正确辨认声音源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并提供及时反馈。
2.3 表演环节
老师为幼儿准备各种物品,让幼儿在表演中模拟声音,如:用桶装水表演下雨声、用纱线搓轮换的声音等。
3. 结束环节
老师与幼儿进行反思,要求幼儿回顾当天的学习内容,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教学资源
1.视频片段:人生百味之声。
2.音频素材:不同环境下的声音。
3.模拟声音的道具:如铃铛、拍板、小号等。
教学反思
本次课堂的教学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反思与总结。
针对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亮点和不足点,同女士们进行了评估讨论和意见交流,分别对未完美匹配的环节及下一次课程设计做了调整,使得幼儿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加友善的和自信的参与学习,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和能力水平。
结束语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践,幼儿们在听觉感知、声音分类辨识、集体合作等方面得到了提升和巩固。
希望以后我们能够继续创造更加有趣、有效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拼搏,成长为人生的优秀代表!。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奇妙的声音》,教材对应章节为《发现声音的世界》。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不同声音的特点、生活中的声音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感知能力。
2.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制造声音,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关注,提高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制造不同声音的方法,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感知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音响、话筒、小鼓、铃铛、尺子、橡皮筋等。
幼儿准备:空瓶子、沙子、小石子、吸管、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音响,让幼儿闭眼聆听,猜一猜是什么声音。
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关注到声音的存在,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声音的产生:教师演示小鼓、铃铛等发出声音的过程,让幼儿观察并讲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让幼儿分组,一个幼儿拿着话筒说话,其他幼儿把耳朵贴在话筒上,感受声音的传播。
(3)不同声音的特点:教师用不同材料制造声音,让幼儿分辨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空瓶子、沙子、小石子等制造不同声音。
(2)分组进行“声音接龙”游戏,让幼儿模仿教师制造的声音。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振动3. 不同声音的特点:音调、响度、音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三种声音,描述它们的特点。
答案示例:汽车的喇叭声、鸟儿的叫声、流水的声音。
汽车喇叭声很响,鸟儿叫声清脆,流水声音轻柔。
2. 作业题目:用家里的小物品制造三种不同声音。
答案示例:用筷子敲击碗制造清脆的声音;用纸张摩擦制造沙沙声;用橡皮筋弹奏制造弦乐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针对不同幼儿的接受程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 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3. 声音与音乐的关系4. 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基本特性,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3. 激发幼儿探索声音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基本特性及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音调、响度、音色的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话筒、钢琴、音叉、鼓、沙锤等。
2. 学具:小鼓、铃铛、沙锤、纸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敲击不同的物体,让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声音。
(2)讨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有哪些特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用钢琴演奏简单的旋律,让幼儿分辨音调的高低。
(2)教师调节音响的响度,让幼儿感受声音的大小。
(3)教师展示不同乐器的演奏,让幼儿区分音色。
3.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学具,尝试模仿教师的演奏。
(2)让幼儿用纸杯传声,体验声音的传播。
(2)讨论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基本特性:音调、响度、音色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 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记录下来,并描述这些声音的特点。
答案示例:(1)声音名称:汽车的喇叭声声音特点:响亮、尖锐(2)声音名称:流水的声音声音特点:轻柔、连绵2. 作业要求:字迹工整,描述准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声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对声音特性的掌握情况,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关注声音,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
拓展延伸:1. 组织一次“声音秀”活动,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声音才艺。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五单元《声音的世界》中的第二章《奇妙的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以及生活中的声音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知道声音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 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探索未知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和特性。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话筒、气球、小鼓、尺子、橡皮筋、卡片等。
2. 学具:每组一份音响、话筒、气球、小鼓、尺子、橡皮筋、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不同场景的声音,让幼儿猜测声音来源,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声音。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1)声音的产生:教师演示拍打气球、敲击小鼓,让幼儿观察气球和小鼓振动产生声音的现象。
(2)声音的传播:通过话筒传递声音,让幼儿了解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3)声音的特性:教师用不同频率的音调、响度演示,让幼儿感受音调、响度的变化。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题:小华在教室里说话,为什么同学们能听到他的声音?答案:因为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同学们的耳朵接收到声音信号。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声音,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同伴。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幼儿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对声音的观察和探究,引导他们发现更多声音的奥秘。
同时,可以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声音变变变”,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感受声音的奇妙。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精选13篇)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精选13篇)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篇1设计意图:声音无所不在,无所不有。
对大班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对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却又是陌生的,另一方面,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声音也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喜欢故意大声尖叫。
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我设计了这节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声音的奇妙,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了解噪音和乐音,懂得在生活中避免噪音,感受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活动目标:1.发现声音产生的原因,知道不同物体振动后发出的声音不同。
2.能分辨乐音和噪音,知道噪音的危害。
活动重点:知道物体通过振动产生声音,不同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难点:知道噪音的危害,在生活中避免发出噪音。
活动准备:1.幼儿操作用具:碰铃、铃鼓、三角铁、玻璃瓶、纸、塑料袋、纸盒、橡皮筋、米粒。
2.教师操作用具:鼓、各种声音的录音,三个装水的玻璃杯子。
活动过程:一.游戏:“杯子会唱歌”,引起幼儿兴趣。
二.探索不同的声音。
1.引导幼儿尝试让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的方法,如拍手、跺脚等。
2.引导幼儿让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并感知不同物体振动后发出的声音不同。
三.小实验《米宝宝跳舞》,探索声音产生的原因。
1.幼儿将米粒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观察发生的现象。
2.讨论米宝宝会跳舞的原因。
3.再次进行实验,把一只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感受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
小结:各种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所引起的,敲鼓时听到鼓声,同时能摸到鼓面的振动;人能讲话时由于喉咙声带的振动。
四.帮助幼儿认识乐音和噪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那种声音好听?优美好听,听起来很舒服的声音被人们称为乐音;刺耳、难听、杂乱的声音让人听了心烦,称为噪音。
2.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是乐音,哪些是噪音。
3.说说噪音对我们身体的危害?听到难听的噪音是我们应该怎样做?4.幼儿结合自身生活说说怎样才能避免发出噪音?五.教师总结:小朋友知道了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优质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优质教案《奇妙声音》含反思《奇妙声音》教学方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涉及教材第三章节《有趣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产生、声音传播、不同物体声音特点以及声音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声音产生和传播,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2. 培养幼儿对声音敏感度,能够分辨不同物体声音特点。
3. 激发幼儿对声音兴趣,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声音敏感度和分辨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鼓、铃铛、塑料瓶、气球、米粒、尺子等。
2. 学具:彩色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敲击鼓、摇铃铛,让幼儿闭上眼睛,分辨不同声音。
(2)讨论:声音是从哪里来?声音是如何传播?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音响,讲解声音产生原理。
(2)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气球、米粒在振动时产生声音。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自主探索不同物体声音特点。
(2)小组讨论:你们发现哪些有趣声音?(1)每组派代表分享实验成果。
5. 创意活动(10分钟)(1)让幼儿用画纸、彩色笔制作一张“声音海报”。
(2)展示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声音产生:物体振动2. 声音传播:空气、固体、液体3. 声音特点:高低、强弱、长短4. 声音应用:音乐、通讯、警示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回家后,观察家里有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声音,记录下来。
(2)用画笔描绘出你最喜欢声音。
2. 答案:(1)记录物体声音特点。
(2)描绘最喜欢声音画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解声音产生、传播和特点。
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兴趣。
《奇妙的声音》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13篇)
《奇妙的声音》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13篇)《奇妙的声音》幼儿园篇1一、教材分析:生活中各种声音无处不在,到处充满着各种各样奇妙的声音:比如拿个勺子敲敲会发出当当的声音,用铃鼓碰碰会发出哗啦啦的声音。
大班孩子们喜欢这些声音,乐意表现这些声音,他们有了辩听、探索各种各样声音的能力,本次学习活动“奇妙的声音”就是想在幼儿的原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给孩子们有个提升,使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更主动地探索自然中各种奇妙的声音,激发幼儿探索的能力。
活动的重点:引导幼儿了解声音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东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能辨别生活中常见物体发出的声音。
活动的难点:让幼儿感知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知道是由物体相互碰撞震动而产生。
二、教学目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声音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东西发出不同的声音。
2、感知声音是由物体相互碰撞震动而产生的,丰富幼儿对声音的感性认识。
3、对生活中各种现象有探索兴趣。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因此我做了以下准备:1、各种声音的录音带。
(铃鼓的声音、翻书的声音、筷子的声音、小碗的声音等等)2、提供了多种物品,让幼儿探索。
如:打击乐器、书、纸、积木、小鼓、小棍、筷子、碗等。
三、教学方法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采取观察指导法是比较合适的,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在幼儿寻求声音的操作活动中,运用观察指导法,对他们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困难予以帮助指导,完成活动目标。
操作法:这是此次活动中,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方法。
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
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身边的科学》,主要涉及第三章第一节《奇妙的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类别以及声音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类别,知道声音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 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对声音现象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声音的传播和类别。
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与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音响、鼓、铃铛、卡片、实验器材等。
学生准备: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播放不同的声音,如鸟叫声、水流声、鼓声等,让幼儿闭上眼睛,猜测声音的来源。
(2)讨论声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引导幼儿关注声音的重要性。
2. 新知识讲解(1)声音的产生:教师演示击鼓、摇铃铛等实验,让幼儿观察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声音需要通过介质传播。
(3)声音的类别:展示不同声音的卡片,让幼儿分辨并分类。
3. 例题讲解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在户外听到鸟叫声,而在室内听不到?”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模仿不同的声音,并请其他幼儿猜测。
(2)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传播。
(2)讨论声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激发幼儿对声音的探索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振动2. 声音的传播:介质3. 声音的类别:自然声音、人工声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声音请幼儿和家长一起,记录下生活中听到的声音,并分类。
答案示例:自然声音:鸟叫声、水流声、风吹树叶声等。
人工声音:汽车喇叭声、电话铃声、电视声音等。
2.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类别。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声音》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声音》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声音,了解声音是由震动产生的。
2.能够描述声音的特点和性质。
3.通过实验,了解声音传播的方式。
4.能够对声音进行分类和归纳。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小铃铛、木棒、纸板、橡皮球。
2.实验场地:教室。
3.教学材料:课件、科普读物。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通过播放一段动物,车辆等常见声音的音频,让孩子们认识声音的来源,并引导学生对声音的特点进行简单的讨论,比如声音的大小、高低、长短等等。
实验探究1.通过手摇小铃铛,使用手掌等实验木棒敲打纸板,让学生通过听声音和直观的操作方式,了解声音是由机械的震动所产生的,便于学生理解后续的实验内容。
2.向学生介绍实验器材橡皮球,并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拍打力度,内部空气产生震动,并能够产生发出声音的效果,让学生在掌握声音来源和机械振动产生声音的基础上了解震动空气也能产生声音的过程。
3.将小铃铛、木棒、纸板、橡皮球四种物品进行分类,并让学生分类讨论,加深对声音的分类和归纳意识。
4.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渐感受到声音的实际传播效果,引导他们探究声音的传播方式,比如声音的传播方式、传播速度、声音的减弱等,以此来激励学生去思考并掌握有关声音传播的基础知识。
思考与反思1.通过此次学习,让学生了解了声音是由震动所产生的,能够描述声音的特点和性质,有助于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2.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讨论和分类材料,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3.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首先听声音,了解声音的来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
4.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增添课堂活力。
教学总结在本次教学中,通过手摇小铃铛、敲打纸板、拍打橡皮球等一系列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感性体验中逐渐理解声音的本质和传播的基本规律。
通过课堂互动、交流、分类等一系列教学手段,展现了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扎实探究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孩子认得不同的声音,并学习识别它们。
2.激发孩子们的制造思维和表达本领,让孩子们能够制造出本身的奇妙声音。
3.加强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倾听本领,培育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故事书《父亲和我》(出版社:京东方),《声音的神秘》(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2.cd机3. magnets4.扩音器5.记录笔6.筷子、调羹等制造声音的材料7.录音设备8.相机三、教学步骤:1.启蒙环节(10分钟):老师首先带领孩子赏识一些“声音”。
让孩子们静下心,倾听四周的声音。
然后老师播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声音,例如开车声,门铃声等等,让孩子们猜想声音来源,认得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2.预习环节(10分钟):老师向孩子们介绍故事《父亲和我》,并让孩子们看书。
故事中的父亲和孩子玩了一个有趣味味的游戏——用离子绕制造不同的声音。
孩子们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学到制造声音的方法。
然后,老师让孩子们用筷子、调羹等家用材料制造出一些新奇的声音。
3.活动环节(30分钟):现在是让孩子们大显身手的时间了!老师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个孩子构成。
首先,让孩子们进行一些热身运动,例如做一些按摩、揉面等等。
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更放松、更有精神把制造出来的声音发挥到极致。
接下来,老师向孩子们呈现一些制造声音的方式,例如用杯子打击地面、拿调羹敲打玩具等等。
然后,老师告知孩子们,他们有15分钟的时间去制造出属于本身的声音。
每个小组可以准备两分钟表演时间。
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扩音器和录音设备,孩子们可以把制造的声音扩大出去,并把本身的表演录制下来,留作纪念。
4.评价环节(15分钟):在评价环节中,老师可以让孩子们一步步回忆刚才的活动,告知孩子们无论是本身还是别人所制造出来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美妙的。
呼吁孩子们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声音,学会倾听、感受。
同时,老师也可以让孩子们分析本身的表现,提出改进看法,并予以成绩评定。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声音》
《奇妙的声音》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来源,知道不同的物体振动会产生不同的声音。
2.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孩子们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声音的来源,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的产生。
2.教学难点: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及不同物体振动产生不同声音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教具:音叉、鼓、钢尺、玻璃杯、绳子、水、盐等。
2.学具:每组一个实验材料包(包含音叉、鼓、钢尺、玻璃杯等)。
3.课件:声音的传播动画、实验操作视频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不同声音的音频,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听到了哪些声音。
(二)探究声音的来源1.教师展示音叉,让学生观察音叉的形状和材质。
2.教师用音叉敲击桌面,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
(三)实验探究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2.实验一:用鼓和钢尺敲击,让学生感受鼓面和钢尺振动产生的声音。
3.实验二:将钢尺插入水中,让学生观察水花四溅的现象,感受声音的产生。
4.实验三:用玻璃杯和盐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盐在振动过程中产生的声音。
2.教师播放声音传播的动画,让学生了解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五)拓展活动1.学生分组设计一个声音实验,展示给全班同学。
2.教师评选最佳实验设计,并给予奖励。
五、教学反思1.实验设计:实验内容丰富,但部分实验操作较为复杂,需要教师提前做好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
2.学生参与: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课后加强辅导。
3.教学评价:评价方式多样,但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
4.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声音的来源和传播,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于声音的产生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本节课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需在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材《奇妙的声音》。
详细内容涉及第一章“声音的产生”,第二节“探索声音的奥秘”。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等。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索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特点。
3.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和观察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原理、不同物体声音特点的认识。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探索与实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话筒、气球、橡皮筋、小鼓、铃铛、塑料瓶、水、米粒等。
2. 学具:每组一套音响、话筒、气球、橡皮筋、小鼓、铃铛、塑料瓶、水、米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播放不同物体的声音,请幼儿闭上眼睛猜一猜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
2. 例题讲解:(1)教师展示音响,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通过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分组实验,让幼儿探索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特点。
3. 随堂练习:请幼儿用学具进行实验,观察并描述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 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各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体,记录它们发出的声音特点。
2. 答案:请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察到的声音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点。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继续探索声音的奥秘,例如:观察不同液体倒入容器时声音的变化等。
同时,可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奇妙的声音音乐会”,让幼儿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声音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例题讲解中的实验环节;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幼儿园大班《奇妙的声音》教案精选
幼儿园大班《奇妙的声音》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选自幼儿园科学教材第三册第四章第二节。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听辨,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探索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听辨,探索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点。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以及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点。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扬声器、各种乐器、生活物品(如塑料杯、木棒等)、录音机、音响设备。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塑料杯、一把木棒,以及记录声音的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播放一首欢快的歌曲,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探究声音的产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扬声器,让学生用手摸扬声器,感受声音的振动。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扬声器振动时能发出声音,从而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 探究声音的传播:教师让学生围成一个圈,用扬声器播放声音,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传播。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从而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
4. 探索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点: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选用教具中的乐器和生活物品,进行自由探索,发现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点。
学生通过实践,发现不同乐器和生活物品发出的声音不同,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 实践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声音接力”游戏,学生分组进行比赛,通过传递声音,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声音的传播:空气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点:欢快、柔和、尖锐等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家庭中的声音,记录下来,并试着分析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振动产生的。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声音》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声音》教学目标1.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识别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并了解不同声音的来源。
3.通过游戏和实验,感受声音的特性和传播方式。
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及其来源。
2.难点:声音的传播方式及特性。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听到哪些声音?2.拿出一个铃铛,敲响并观察学生的反应。
体验环节1.教师请学生手拍,让学生感受手掌发出的声音。
2.教师拍手,让学生听到拍手产生的声音,并请学生模仿。
3.教师播放不同声音的录音,让学生听到声音并猜测声音的来源。
如:–风声–鸟叫声–人说话声–汽车鸣笛声实验环节1.教师拿出一支喇叭,把手伸进去摇动,让学生观察和听到声音的变化。
2.教师拿出一根木棍,轻轻敲打桌面,并让学生观察声音的传播方式。
3.教师拿出几个不同形状、大小的鼓,让学生手拍,感受不同形状、大小的鼓会产生出不同的声音。
总结环节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1.声音是由什么产生的?2.能否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及其来源?3.手拍、敲桌子和敲鼓会产生出什么样的声音?4.声音能传播吗?怎么传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主题是《奇妙的声音》,通过手拍、声音录音、敲打不同形状、大小的鼓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特性和传播方式。
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对声音的形成和传播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具体操作上还可以有所改进:1.实验教具环节可以更多样化一些,比如可以带上音叉、各种小玩具等,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感受声音的产生。
2.学生认知程度不同,有的学生对声音还存在困惑,可以增加声音传播的示意图、相关的声音实验视频让学生模拟等,更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理解声音相关概念。
总之,科学教学具有很强的难度、个性化,需要在不断实践中不断完善。
教师需要持续探寻和发展自己的教学方法,创造更多更具创意的科学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愉悦、充盈、成就感满满。
幼儿园大班《奇妙的声音》教案(精选17篇)
幼儿园大班《奇妙的声音》教案(精选17篇)幼儿园大班《奇妙的声音》篇1活动名称:奇妙的声音活动目标:1、指导耳朵能辨别声音,了解保护耳朵的方法2、喜欢听好听的声音3、了解声音与人的关系,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各种声音的录音、各种乐器、药盒、皮筋、酸奶瓶、豆、玉米等活动过程:一、感知区分各种声音教师:“左一片,右一片,隔着山头看不见。
”猜一猜,这是什么?(幼儿猜出是耳朵)耳朵有什么用呢?幼儿:“耳朵能听见声音。
”“没有耳朵,什么声音也听不见”教师:听一听,这是些什么声音?(唱歌、电话、下雨、鸡鸣、咳嗽、拍手等声音)除了这些声音,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如果世界上什么声音都没有,会怎么样?(幼儿“如果没有声音,说话只能比划”“汽车没有声音,会把人撞死的”“上课没有声音怎么听课呀?”“没有声音,乐器也不响了。
”)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x人们生活离不开声音,但有时候也需要安静教师:(请幼儿玩乐器,每人一件,自由敲打,相互交换)你用什么办法让乐器发出了声音?教师小结:许多东西都可以发出声音,不同的东西发出不同的'声音。
二、体验声音的组成教师:(请幼儿停止一切活动)嘘!怎么没有声音了?一会有声一会又没声,这是怎么回事?声音是怎样来的?请大家来试一试,请伸出你的手,轻轻地把手放到喉咙上,我们一起来说儿歌“洗手”刚刚说儿歌的时候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教师小结:不论什么东西,震动了才能发出声音,不动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声音,都是耳朵帮助我们听到的,那小朋友说一说怎样保护耳朵?(不随便挖耳朵,声音大时要张开嘴或捂上耳朵,不要把东西放进耳朵里)三、小制作看,老师给你们带来许多东西,请小朋友做一个琴和沙锤,让我们一起用自己制作的小乐器来演奏歌曲吧!四、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在院子里、路上、家里听一听还有什么声音。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
《奇妙的声音》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
《奇妙的声音》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奇妙的声音》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探索·发现》第四章“奇妙的声音世界”。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探索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感受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和探究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知道声音是通过振动传播的。
2. 培养幼儿对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的感知能力,能区分不同的声音。
3. 激发幼儿对声音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表达等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的区分。
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话筒、小鼓、木鱼、铃铛、尺子、塑料瓶、气球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通过模仿不同物体的声音,让幼儿猜测是哪个物体发出的声音。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声音的产生:教师演示音响、话筒等,让幼儿观察并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用小鼓、木鱼、铃铛等演示声音的传播,让幼儿知道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3)声音的特点: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声音,让幼儿感知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尺子、塑料瓶、气球等制作简易乐器,并尝试发出不同的声音。
(2)组织幼儿进行“声音接龙”游戏,提高幼儿对声音的感知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2. 声音的传播:空气3. 声音的特点:高低、长短、强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乐器,并模仿其声音。
2. 答案:幼儿作品,教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乐器店,了解各种乐器的声音特点,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选择与准备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4.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有效性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这是理解声音本质的基础。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及教学反思[五篇范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及教学反思[五篇范文]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及教学反思《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含反思!设计意图:“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自然界,声音无所不在,无所不有。
对大班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是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却又是陌生的。
另一方面,随着幼儿的增长声音越来越大,有的幼儿甚至大声尖叫。
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及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好听,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我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发展幼儿的听辨能力,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说话习惯,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活动难点: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准备:1、乐器铃鼓、三角铁、木鱼、小鼓、圆舞板等每人一件,琴一架,大鼓一面。
各种瓶子盒子、植物种子、石子、橡皮筋若干。
自制乐器一件。
2、录有悦音和噪音的磁带,“大自然的声音”的磁带各一盘;录音机一台。
3、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4、请家长在家引导幼儿注意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例如钟声,电铃声、喇叭声等。
活动过程:一、寻找声音1、通过游戏激发对声音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了好多的小演员来给小朋友表演节目。
(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配班教师报幕:“现在演出开始,首先是歌曲《闪烁的小星星》。
小演员很害羞要在屏风后面演唱,我们猜一猜他是谁好不好?”(教师在屏风后边用乐器演奏。
)提问:小朋友谁在为我们唱歌?(幼儿回答乐器在唱歌)你是怎么知道的?(听到的声音......)我们来看一看小乐器是怎样来唱歌的。
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奇妙的声音》
大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奇妙的声音》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涉及第三章《声音的世界》中的第2节《奇妙的声音》。
详细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征(音调、音量、音色)、生活中常见声音的认知及分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并能进行简单分类。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及合作的能力,提高幼儿对声音现象的探究兴趣。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幼儿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
难点:声音特征的认知,尤其是音调、音量、音色的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鼓、锣、铃铛、音叉、气球、塑料杯、绳子、尺子、沙子等。
学具:每组一套音响、鼓、锣、铃铛、音叉、气球、塑料杯、绳子、尺子、沙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如流水声、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等,让幼儿闭眼倾听并猜一猜这些声音是什么。
通过这个环节,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声音的产生:教师演示敲鼓、摇铃铛等,让幼儿观察、感受声音的产生。
(2)声音的传播:用绳子将两个塑料杯连接起来,让幼儿在其中一个杯子里说话,另一个杯子里的幼儿听到声音,了解声音的传播。
(3)声音的特征:演示音叉敲击不同高度的物体,让幼儿感受音调的变化;用不同力度的敲击鼓,让幼儿感受音量的变化;用不同材质的物体发出声音,让幼儿感受音色的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
(2)让幼儿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常见的声音进行分类。
六、板书设计1.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征2. 声音分类:自然界声音:流水声、鸟叫声等人为声音:说话声、汽车喇叭声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一天中听到的声音,尝试对它们进行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探索活动《奇妙的声音》
内容及幼儿分析:
《纲要》中指出:“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声音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对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又是其妙的。
《奇妙的声音》就是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声音现象作为原形,预设产生的一则案例。
学前期的幼儿年龄较小,思考问题比较浅、直观,但是这个时期的幼儿已经具备了听辨生活中一些声音的能力,如钟声、电铃声、喇叭声等。
活动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感知声音、探索声音的产生、听辨声音。
这三个环节根据大班幼儿的好奇、好问、好探究的年龄特点,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能在轻轻松松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
特此,我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
本案例贴近幼儿生活,取材于幼儿生活。
活动从生活中有趣的声音入手,目的在于使幼儿了解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来,声音都是由振动而产生的。
在探索中,幼儿体会到世界上不是所有的声音都是悦耳动听的。
在活动中,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幼儿在活动中才是真正的主人。
为此我特制定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探索活动,感知振动产生声音的的现象,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
声音,激发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2、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探索的结果。
3、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听觉分辨能力。
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让孩子体会振动产生声音是本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活动准备:
1、每组桌面上分别放置小鼓、三角铁、木鱼、小铃、圆舞板、铃鼓等各种乐器以及瓶盖等。
2、和幼儿一起收集纸盒、纸杯、线、牛皮筋、牛奶瓶等物品。
3、《奇妙的声音》课件。
活动过程与方法:
活动一:感知声音
(一)游戏猜声音
教师使用材料,小鼓、木鱼、筷子敲击小碗等,让幼儿判断出是什么声音。
(二)通过摆弄桌面上的乐器让幼儿了解触发器发出的声音的方法。
在幼儿自由玩乐器的操作中得知有敲、摇、碰、晃、拍、弹等方法。
活动二:探索声音
(一)通过操作,让幼儿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物体振动时会产生声音,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
1、实验:将瓶盖放在小鼓上,边做实验边让幼儿理解物体因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2、幼儿自由地再次玩乐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物体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二)鼓励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三)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在我们敲、摇、吹、拍等后也会发出响声。
活动三:听辨声音
(一)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二)教师小结:有好听的声音,有不好听的声音。
不好听的声音对我们的危害很大,可以破坏我们的听力。
从中教育幼儿在玩游戏活动中说悄悄话,用好听的声音说话和唱歌,而不要大声喊叫,避免产生噪音。
活动四:
通过以上活动自制声音的玩具,指导幼儿利用收集的物品来自制玩具,如纸盒琴、纸电话、矿泉水瓶等。
活动延伸:
听赏大自然的声音,引发幼儿探索的愿望。
活动小节:
此次活动的内容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索声音的一节科学活动,活动中主要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
通过这次的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