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双旗山浅成脉型金矿地质及其意义
浅谈双旗山金矿损失率和贫化率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2021年 12月下 世界有色金属163浅谈双旗山金矿损失率和贫化率的原因及控制措施韩文明*(福建省双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福建 德化 362500)摘 要:双旗山金矿开采至今已有25年多,矿山随着服务年限的延长,造成矿山资源保有储量存在一定的不足,目前采矿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矿体规模小,矿体连续性不强,品味分布变化较大,矿化不均匀,致使采矿难度加大,供矿品味难以持续稳定,损失率和贫化率是所有矿山衡量矿山生产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标准之一,而且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开采的服务年限,近两年,有色金属矿山经济效益较好,提高矿产资源利用,进一步降低损失率和贫化率是矿山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金属矿山;损失和贫化原因;措施中图分类号:TD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24-0163-3Cause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loss rate and dilution rate in Shuangqishan gold mineHAN Wen-ming*(Fujian Shuangqishan Mining Co., Ltd.,Dehua 362500,China)Abstract: Shuangqishan gold mine has been mined for more than 25 years. With the extension of service life, there are some deficiencies in the retained reserves of mine resources. At present, the biggest problems faced by mining are the small scale of ore body, the weak continuity of ore body, the great change of grade distribution and uneven mineralization, which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of mining and make the ore supply grade difficult to be sustainable and stable, Loss rate and dilution rate are one of the standards for all mines to measure the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level of mines, and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enterprises and the service life of mining. In recent two years, nonferrous metal mines have good economic benefits.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and further reducing the loss rate and dilution rate are the direction that mine engineering managers and technicians have been working hard.Keywords: metal mine; Causes of loss and dilution; measures收稿日期:2021-12作者简介:韩文明,男,生于1987年,汉族,安徽人,大专,采矿工程师,研究方向:金属矿开采技术。
闽中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_张志诚
文章编号:1001-1412(2000)04-0357-09闽中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张志诚(福建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福州350005)摘 要: 闽中地区德化、尤溪、永泰一带发现的金矿点构成福建金矿成矿金三角。
按成矿类型可划分为石英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多金属硫化物型和火山-次火山岩型金矿。
在分析金矿成矿地质背景、构造、地层及岩浆活动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找矿方向。
关键词: 闽中地区;金矿成矿特征;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 P 617;P 618.51 文献标识码: A近年来,在闽中金三角地区发现了大量的金矿床(点),主要有德化双旗山、邱村、安村、雷潭、淳湖、涌溪,尤溪官田、芹菜洋、水门、龙门场、溪坪,永泰岭头坪、敦头尾等矿区。
金矿主要产于岩浆岩体内或外围的构造带中,并受断裂构造和热液蚀变作用影响,形成类型不同、贫富各异的矿体。
1 区域地质背景本区位于南岭纬向构造的东延部分,NE 向闽东火山断拗带西部,周宁—华安断隆带中段,即彭园—东华断隆带。
NE 向政和—大埔、福安—南靖深断裂通过该区东西两侧,与NE 向古田—上杭,NEE 向长乐—永定和NE 向建宁—南日岛断裂带分别交汇于该区周边地带,组成以“构造窗”为特征的金矿成矿空间。
本区基底岩性为上元古界麻源群、震旦系下统迪口组和龙北溪组变质岩系,其周边为中生代沉积-火山岩系覆盖。
区内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尤以燕山期活动期次多,强度大,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图1)。
随着区域性构造运动的发生和变质作用的演化,使闽中地区形成了近EW 向、NE 向、NW 向、SN 向等断裂交汇形成的“构造结”和破碎蚀变构造带。
这些都为金的活化、迁移、富集,并在断裂等有利部位构成金矿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地层特征及其含金性收稿日期:2000-06-30; 修订日期:2000-10-16作者简介:张志诚(1963-),男,福建闽侯人,地质工程师,学士,从事金矿生产开发和地质管理工作。
福建双旗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区外围找矿潜力分析
级 )与北 西 向建 宁一 湄洲湾 深 大断 裂交 汇部 位 ③ 。矿 区处 在 寿 宁一华 安 断隆 带 中段 的次 级 构
造单元 葛 坑一 龙 门场北 东 向断 隆带 内 ,前 寒武 纪 变质 岩构 成基底 “ 天窗 ” ,该 区主要 出露 中一 晚元 古代 大岭 组变 质 岩是金 的矿源层 ,主要 产 出韧性 剪切 带型金 矿 ( 1 。 图 )
体 主 要 贮 存 于 中一 晚元 古 代 大 岭 组 变 质 岩 中 ,为 韧 性 剪 切 带 型 金 矿 床 。 通 过 研 究 矿 床 地 质 特 征 , 开 展 综 合 信 息 成 矿 规 律 及 预测 评 价 ,分 析 矿 区 及 其 外 围 找 矿 前 景 ,初 步 提 出该 区 下 步 找 矿 方 向
t 圆
z 因
, 园
s 目 国
, 圈
s 圊 圈 o t 圆
图 2 双 旗 山 金 矿 区地 质 略 图 ( 据福建省闽 西地质大队, 04 修编) 0
Fi . S e c e o i a a f t u ng ha o d d p s t g 2 k t h g ol g c lm p o he Sh a qi s n g l e o i 1 中一 元 古 代 大 岭 组 ;2 一 晚 - 岗 闪 长 岩 ;3 石 英 二 长 闪 长 岩 ;4 断 层 破 碎 带 ;5 韧 性 剪 切 带 ;6 背 斜 轴 ;7 向 一花 一 斜 轴 ;8 金 矿 体 ;9 地 质 界 线 ;1 一 断 层 及 编 号 ;1 一 矿 段 界线 一 一 O 1
矿成 矿地 质背 景 和深部 矿体 贮存 规律 的研 究 分析 ,认 为矿 区深部 及其 外 围仍有较 大 的找矿 潜
力。
1 成矿地质背景②
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浅析
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浅析眭照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球物理探矿队,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摘 要:金矿的形成是一个多种物质来源、非常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和成矿地质作用叠加的过程,但其仍然会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果我们对金矿的地质特点、成矿特征以及分布特点进行研究,就能探寻其成矿规律,从而辅助找矿工作。
本文简要的分析金矿形成的地质特征以及成矿规律,为金矿勘探工作做出一份参考。
关键词:成矿地质特整;成矿规律;金矿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05-0141-2A Brief Analysis of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Law of Gold DepositsGUI Zhao-peng(Geophysical Prospecting Team of Non-ferrou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Urumchi 830011,China)Abstract: The formation of gold deposits is a process of multiple material sources, very complicated geological tectonic evolution and superimposition of metallogenic geology,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rules to follow. If we study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old deposits, we can find out the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and assist the prospecting work.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s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gold deposit formation,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gold exploration.Keywords: metallogenic geology;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gold deposit1金矿的形成金矿成矿地质作用非常复杂,包括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变质热液成矿作用和外生(风化-沉积)成矿作用。
双旗山金矿三级矿量平衡的对策和建议
- 采场平均矿量,t ; Nc=Nq- 同时采准和切割的采场数,个。 (6)开拓矿量(Qk)。 Qk=Qc+Qh=58247.53+65940.6=124188.13t。以 上 计 算 得 出 的生产矿量保有量是按生产衔接的关系计算出的最低保有量, 根据 2018 年~ 2019 年两年动用的 40 个采场矿量的实际情况,采 场的矿量和采场的生产能力存在两个不均衡系数 : 采场矿量不均衡系数 :nk= 采场矿量最大值 / 采场矿量平 均数 =16751.9/9991=1.67 注 :选取采场的矿量具有代表性的 450m 中段 -7 线采场。 采场生产能力不均衡系数 na= 采场生产能力最大值 / 生产 能力加权平均数 =121/85=1.42。
2616.11
16898.02 2961.04
小计 3251.15 10191.75 9516.33
9151 3564.02 5190.83 13604.3 56365.04 15274.37 967.19 5927.73 388.95 1639.93 20393.03 10046.05 11024.61 4395.36 15800.43 12002.4 472.53 7346.22 41221.27 2001.45 13699.42 10378.51 13238.39 15976.14 16751.9 17539.74 1521.05 4687.14 7111.9 376.86 4027.74 2867.44 2325.10 6935.77 2616.11 16898.02 2961.04 399648.21
浅成低温热液贵金属矿床读书报告
浅成低温热液贵金属矿床读书报告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是世界上贵金属的主要来源,为全球提供超过8%的金、16%的银和部分铅锌。
浅成低温热液贵金属矿床基本含义是指形成于低温(200℃±,一般<300℃)、低压(10~50 MPa)、成矿深度浅(一般≤2km)、成矿流体w(NaCl eq)低(一般<5%),热液活动主要发生在火山-浅成岩体系统浅部的以产出Au、Ag 贵金属为主(伴生Cu、Pb、Zn、Te 等金属)的热液矿床。
目前,国际上采用的分类方法为Hendenquist 等(1994)提出的,主要依据矿床特征和成矿流体特点分为①高硫化型(简称HS),由酸性、氧化热流体形成;②低硫化型(简称LS),由近中性、还原热流体形成,但该分类体系具一定的地域性。
主要特征如下。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中热液矿的 相对酸碱性和稳定温度范围最近十几年,基于成矿理论发展及指导勘查找矿的实际需要,一种成矿条件和矿床特征介于高硫型( HS) 和低硫型(LS)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之间的类型———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Intermediate-sulfidation epithermal ,IS) 被划分出来。
相比而言,针对HS 型与LS 型金多金属矿床特征、流体演化、矿床成因及成矿机制等研究已经相当深入,而关于IS 型金多金属矿的研究则尚处于起步与逐渐成低硫化型( a) 与高硫化型( b) 金矿床蚀变组合分布的理想剖面及流体过程与蚀变分带关系示意形阶段。
普遍发育斑岩型Cu-Au-( Mo) 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世界著名三大成矿域( 滨太平洋成矿域、古亚洲洋成矿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 ,同样具有形成中硫型矿床的有利成矿条件。
中硫型金多金属矿床具有如下六大特征:(1) 发育富碳酸盐-贱金属硫化物成矿体系,碳酸盐矿物可见于各成矿阶段热液脉系中,尤其在热液晚阶段以碳酸盐矿物为主;贱金属硫化物主要为Cu、Pb、Zn、Fe 等的硫化物; ( 2) 发育中硫化态矿物组合,如贱金属硫化物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黝铜矿等;可少量发育明矾石和冰长石; ( 3) 含矿脉系中富硫化物( 总量大于5%) ,且在斑岩铜矿系统中较富黄铜矿;( 4) 普遍发育浅色贫铁闪锌矿( 有待进一步证实) ; ( 5) 普遍赋存在挤压岛弧背景下斑岩Cu-Au-Mo 矿的外围; ( 6) 空间上可与高硫型和低硫型金多金属矿床共存。
福建省金矿床成矿时代特点
测试方法 8* ’ %1 8* 法 包裹体 9: ’ ;* 等时线 9: ’ ;* 等时线
年龄 ( 67) !14 < % -/,5 % !125 /3 < -5 -. !2.5 ,! < 25 %/ !245 4/ < %5 43 ..-5 1- < %5 -! 2!! 2.4 !1, < ! 1- > 2. > !!!5 2 !!35 % 225 % !44 < % !..5 . < %5 1 !1! < -!1 < / !2% !13 !2% !13 !34
陈景和, 李子林5 紫金山铜金矿床成矿模式研究 ( 科研报告) , !11! 。
!2
第 $ 期. . . . . . . . . . . . . . . . 岳来群等: 福建省金矿床成矿时代特点. . . . . . . . . . . . . . . . . .
期成矿作用和印支期—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叠加成 矿作用, 此在浙江璜山金矿较为典型 [ !]。福建的肖 坂—双旗山地区金矿床虽然主成矿期属中生代, 但 是不排除在元古宙碰撞造山时期金矿的形成或初始 富集, 如肖 坂 金 矿 床 铅 同 位 素 模 式 年 龄 "#$ % &’( )*。除了上杭紫金山金铜矿床赋存于燕山期岩浆 岩之外, 福建其它金矿化集中区大多分布在前寒武 系发育区, 说明金矿成矿作用与前寒武系基底关系 密切。 +, -. 中生代成矿期 中生代是包括福建和华南地区在内中国东部的 金矿床最重要的成矿时期。陈毓川等
统计全国
""" 个岩金矿床中, !&/ 形成于中生代。福建地处 我国东南沿海, 形成于中生代或中生代岩浆热液叠 加改造的金矿床比例为 0(/ 甚至更高。中生代金 矿床的最大特点是与印支期—燕山期中酸性侵入 岩、 火山岩和次火山岩关系密切, 如肖坂、 紫金山、 丘 村、 何宝山等金矿床; 其次是热液对前中生代已形成 的金富集区进行了强烈的改造, 诸如肖坂金矿床等。 但是改造作用不及华南地区金矿床如金山、 璜山、 河 台、 漠滨、 沃溪等明显和强烈。 对直接产于印支期—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 火 山岩和次火山岩中的金矿床, 其成矿时代是比较确 定的, 不会有太大争议, 如紫金山金铜矿床, 是中生 代典型火山热液型金矿床, 金矿体赋存于燕山晚期 次火山岩中, 次火 山 岩、 斑 岩 同 位 素 年 龄 为 ’(- % ’++ )*, 金矿石石英包裹体 12 3 45 等时线年龄为 ’(( )*
福建黄金矿产资源情况
福建黄金矿产资源情况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面积12万多平方公里。
本省金矿地质工作起步晚,1985年才开始较正规的金矿找矿工作,金矿地质工作程l度和研究程度都比较低,目前是我国黄金资源和黄金产量比较少的省份之一O黄金资源现状截至1989年底全省共发现金矿床(点)100处,其中金矿床13处,包括岩金矿床8处(中型2处,小型6处),小型伴生金矿床4处,小型共生金矿床1处,分布于全省21个县(市)。
截至1989年底,全省累计探明金矿储量15.873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2.585吨),占全国累计探明储量的0.33%,居第26位。
全省保有储量为14.679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2.585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0.37%,居第26位,其中岩金保有储量7.85吨,伴生金保有储量6.354吨,共生金保有储量0.470吨。
已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1.120吨,未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13.559吨。
据目前正在勘查的6个矿床预测,可获金矿储量20吨左右,其中“八五”期间可新增金矿储量7吨。
黄金生产概况截至1989年底,全省只建1个小型岩金矿山,生产规模25吨/日,生产能力31公斤/年,占有储量0.470吨。
在建和“八五”期间拟建矿山3个,预计“八五”新增生产能力55公斤/年。
1989年全省黄金产量为0.742公斤,居全国第30位,矿产金产量O.656公斤,居全国第29位。
“八五”末期预计矿产金产量为44公斤。
金矿地质特征福建省各时代地层发育较全。
前震旦系及震旦系分布于闽北及闽西北地区。
古生界在闽中南及闽西一带最发育。
中生界多沿北北东方向呈带状断续分布,而其中火山岩系则主要分布于闽东及闽南沿海,约占全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新生界分布零星。
侵入岩遍布全省,约占全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多沿北东或北北东方向展布,呈岩基、岩株、岩瘤、岩脉产出。
岩石种类从超基性、基性、酸性、中性到碱性都有,为多期次侵入的产物,其中以燕山早期酸一中酸性的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最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
金矿成因
主要金矿类型的地质特征与矿床实例(2006-1-10)一、岩桨一热液金矿床本类金矿床分布于古地块周围断陷盆地的边缘,或两个构造单元之间的深断裂带附近。
滨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控制了本类型的矿床,如密山一清源深断裂,郯城一庐江深大断,裂浙闽沿海的丽水一海丰深断裂带等。
混合岩化一交代重熔、同熔型花岗岩类与含金建造变质岩系有着内在联系,所形成的含金花岗岩或偏碱性的花岗岩类小侵入体,岩株对岩浆期后热液金矿床有直接的控制作用,本类型金矿床可分3个亚类:(一)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成矿母岩为含金的重落型花岗石。
在燕山期,它们沿着深切基底的断裂构造侵入到不同时代的盖层中。
金矿化多沿台、槽分界断裂私隆起区的边缘断裂展布。
在隆起区以金矿化为主,伴有多金属矿化,在凹陷区以多金属矿化为主,而在过渡带则为金一多金属矿化。
在侵入体内为石英细脉浸染型金矿化,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带产于岩体的边缘或其顶部,而含金石英脉带赋存于接触带和围岩的构造裂隙中。
河北峪耳崖金矿床实例:燕山期花岗杂岩体居于矿区中心。
同位素年龄1.4亿年。
呈北东一南西向分布,岩体的长轴方向与区域构造线一致,长2 km,宽0.7km,平面上中间膨大两端狭小,呈一菱形状(图1一4)侵入于长城系高于庄组白云岩中,接触带局部有矽卡岩化现象。
侵入杂岩体主要由同源不同阶段侵入的似斑状斜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组成。
金矿化带主要分布于内接触带附近和岩体中,仅极少数分布于自云岩或岩枝边部的断裂构造中,白云岩中的矿体,一般距接触带50-100m。
成矿断裂主要有两组,一组走向北40o一80o东,倾向北西,倾角400-80o,贯穿全区,规模较大,破碎带发育,另一组走向为2900-280o倾向北东,倾角40o一60o,仅在若休内部发育,与第一组斜交,规模小。
已查明地表矿带有14条,深部盲矿带10余条,每一矿带由1一6条矿体组成。
大多数矿带平行于岩体长轴方向,呈平行脉状,雁行排列,地表规模较大,长几百米,厚度不足1 m,最厚5 -10M。
脉金矿床的地质特征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年论文题目脉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学生强龙刚指导老师王艳茹年级2010级专业资源勘查工程系别地理学系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6月论文提要在众多的金矿床类型中,石英脉型金矿床作为金矿赋存和产出的一种重要矿床类型,历来被地质工作者和找矿工作者所重视;因其产出年代古老并且在成因上与变质岩、花岗岩有密切关系;这类矿床产出形态多样,围岩复杂多变,矿物成分种类繁多,对于该矿床的成因和含金物质来源也说法不一。
本文参考了大量脉金矿床的地质资料,通过研究对比,总结出了脉金矿床的一般地质特征,主要包括:石英脉型金矿床的含金地质体及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征、矿石矿物组合特征、矿石微量元素组合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形成地质环境和成因,总结了该类金矿床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赋存特点等。
脉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强龙刚摘要:石英脉型金矿床是指含金地质体为(含钾长石)石英脉的一类金矿床,这类矿床多产于太古宙或下元古代古老变质岩系中,其中常有不同时代的花岗岩侵入,最重要的是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类。
矿床主要呈含金石英脉产出,有的地区还伴有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本文综合论述了石英脉型金矿床的含金地质体及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征、矿石矿物组合特征、矿石微量元素组合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形成地质环境和成因,总结了该类金矿床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赋存特点等。
关键词:石英脉金矿床脉体地质特征一、石英脉型金矿床的地质含义石英脉型金矿床系指含金地质体主要为石英脉的一类金矿床。
有的含金石英脉中含有较多的钾长石等矿物,人们便称其为钾长石石英脉型金矿床。
石英脉型金矿床属典型脉状矿床,含金地质体的产出严格受断裂体系控制;产出围岩主要为太古宇变质岩系及显生宙花岗质杂岩,也有元古宇及显生宇浅变质岩系;含金脉体成分简单,主要为石英、以黄铁矿为主的硫化物和自然金,个别矿床中出现白钨矿、辉锑矿等;脉体内含金硫化物的含量不均匀,金的品位随载金硫化物等矿物的数量而异,变异性大,脉体内常分割为许多无矿地段。
福建邵武金坑金矿床黄铁矿特征及其对成矿的指示意义
研究共采集研究样 品 29 件, 其 中 28 件 来 自 矿 体 岩 心 样品,一件采自闪长玢岩脉。
利用 OPTEC BK-POLR 透反射偏光显微镜 对 样 品 制 成 的光片进行仔细观察与描述,完成矿物鉴定、矿石结构描 述、矿物嵌布特征描述,对特征现象观察拍照。
10
矿 业 工 程 第17卷 第1期
图 1 邵 武 金 坑 金 矿 床 区 域 地 质 略 图
×10-6~100×10-6。黄铁矿是金坑金矿床原 生 金 的 主 要 载 金矿物,在39个黄铁矿探 针 点 中,Au、Ag的 检 出 率 分 别 为66.67 % 和 48.72 %。w (Au) =30×10-6 -1250× 10-6 (均 值 474×10-6 ),w (Ag) =10×10-6 -460× 10-6 (均值190×10-6),达到了金矿床黄铁矿的标准 。 3.3 黄 铁 矿 晶 体 结 构
摘要: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邵武金坑金矿床内黄铁矿产出状态、化学特征和晶体结构特征进 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主要 以 浸 染 状、 脉 状 和 碎 裂 状 形 式 产 出, 具 亏 S 型 特 征, 普 遍 含 Co 和 Ni。 黄铁矿的主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形成深度浅,主要受中-低温岩浆热液作用的控制。黄铁矿晶胞参数特征 和 PDF 卡片上的值有一定差异,但矿物衍射峰与标准峰基本一致,表明在金坑金矿床中热液改 造 对 矿 物 的 晶形影响不大。综合研究表明,邵武金坑金矿床成因主要受浅成中-低温岩浆热液影响。
收 稿 日 期 :2018-10-23 作者简介:林木森 (1987-),男 (汉族),福建古田人,福州大学 紫金矿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地构造、矿床方面的研究。
中国金矿类型
中国金矿床类型矿床类型的划分,是矿床研究中的主要课题之一。
我国对金矿分类方法的研究,近年提出的论述较多,矿床分类的目的在于应用,便于有效地指导矿床勘查和评价。
故本书选择了以金矿容矿岩系与矿化体产出形式为基础的分类方案,将我国金矿床分为10类22个亚类(下表)。
(一)产于太古宙—古元古代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绿岩带)中的金矿(绿岩带型金矿)本类金矿系指赋存于变中基性火山岩系和部分沉积岩系中的金矿床。
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老地台区,如乌拉山—大青山、燕辽、清原—桦甸、小秦岭与胶东地区。
容矿岩系是一套中深变质的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原岩为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一般称为绿岩带)。
它是我国金矿床主要类型之一,极具经济意义,分布点多面广,储量与产量都很大。
已知该类金矿床(点)100多处,约占全国岩金矿床总数22%,储量约占岩金总储量29%,矿床平均规模约为5.5t/个。
据矿体产出形式,可将金矿分为二个亚类:①石英脉(包括石英-钾长石脉)型,如吉林夹皮沟、河北小营盘、河南小秦岭、内蒙古包头金矿;②复脉带(或片理化带),如河北金厂峪、浙江诸暨金矿床。
本类金矿主要地质特征是:1)金矿化主要赋存于太古宙古老基底隆起区,基底的地球化学场与金矿成矿作用关系十分密切。
大多数金矿分布于深大断裂系统中。
2)金矿化与古老中基性火山岩类变质而成的绿岩密切相关。
容矿层位在夹皮沟地区为鞍山群三道沟组、杨家店组、燕辽地区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迁西群上川组,乌拉山—大青山地区为乌拉山群、集宁群,小秦岭为太华群下部岩组,岩石变质较深,普遍遭受混合岩化作用。
3)该类金矿赋存区多有岩浆活动,矿床距中酸性侵入体一般0.5~5km,常见矿脉与岩脉伴生。
4)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其次为碳酸盐化、钠化、绿泥石化等。
5)矿化体主要呈脉状,矿脉延伸较大,且延伸大于延长。
6)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不等量的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脉石矿物为石英、绢云母、钠长石、绿泥石及碳酸盐类等。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类型特征及成因探析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类型特征及成因探析作者:胡波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第36期摘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对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分类、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服务于金矿床研究和金矿找矿行业。
关键词: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类型特征;成因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是指形成深度小于1km和温度低于200℃的一种金矿床。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其中相对规模较大的有秘鲁的anacocha金矿床、印尼的Kelian 金矿床、阿根廷的Veladero金矿床、西班牙的Rodalquilar 金矿床、我国的紫金山金矿等等。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研究重点和研究角度对该类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形成机理和赋存状态等进行了研究[1-2]。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笔者对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分类、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总结。
1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分类及特征文献表明,世界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矿域、地中海-喜马拉雅矿域和古亚洲矿域三个地区。
上世纪80年代矿床学家依据矿石类型、矿石矿物、成矿机理、元素组成等因素将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分为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和碱性岩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等三个类别,这种划分是目前金矿床研究方面最为常用的划分方法。
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主要以脉型为主和网脉状为主,侵染状和交代状也有但较少见;该类型金矿床的结构多显示脉状、条带、胶状、角砾状等,矿石中夹杂的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银金矿、方铅矿、石英、碳酸盐类等,组合元素以金、银、锌、铅为主,铜、铯、汞等为辅;该低硫型金矿床成矿流体多以大气降水为主,同时含有挥发分硫和碳,酸碱度接近中性。
高硫型金矿床以侵染状和脉状矿石为主,网脉状也有但少见;结构构造表现为围岩胶带状、角砾状和脉状等、夹杂有各类铜矿、黄铁矿、自然金、重晶石、石腊石等,组合元素以铜、金、银、砷为主,以铅、汞、锡等为辅;成矿流体多以岩浆水为主,酸度较高。
金矿矿床类型(2)
金矿矿床类型(2)作者:h001发布时间:2008-2-1 14:02:37文章来源:矿业常识(五)产于碱性侵入岩中的金矿指产于碱性侵入岩体内部或近矿围岩裂隙中的金矿床。
矿化类型一般为石英脉-蚀变岩型。
这类金矿,1985年首先发现于河北东坪,之后在邻区后沟及滇西也发现类似的矿床,目前正在勘探,矿床规模较大。
本类金矿地质特征(以东坪金矿为例)简介如下:1)碱性侵入岩为金矿直接围岩。
岩体长33km,宽5.5~7.7km,面积215km2。
岩性复杂,主要由二长岩-石英二长岩系列、正长岩系列组成。
岩体时代为燕山期。
2)岩体受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矿化空间展布。
岩体的围岩为太古宇变质岩系。
3)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钾长石化、绢英岩化、碳酸盐化、重晶石化及绿泥石化等。
其中硅化、钾长石化、绢英岩化与金矿化关系最密切。
4)矿体呈脉状,已发现数条。
脉带长数百至千余米,矿体长数十到数百米,厚0.n~5m,延深数十至数百米。
呈边幕式排列产出。
5)矿体由石英单脉及其上下盘石英复脉,钾长石化带及矿化钾长石化二长岩、石英二长岩组成。
金品位以石英脉为中心,向钾长石化带、矿化围岩逐渐降低。
6)矿石组分复杂,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磁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碲铋矿、自然银等。
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绢云母等。
7) 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为碲金矿。
金矿物一般较粗,常见明金。
金成色为934‰~969‰。
成矿温度270~380℃。
(六)产于显生宙基性、超基性岩(包括蛇绿岩套)中的金矿指金的成矿作用与基性、超基性岩有一定关系,并赋存于基性、超基性岩中或构造接触破碎带内的金矿床(蛇绿岩套型金矿)。
这类金矿于70年代首先发现于云南墨江金厂,以后相继在新疆托里、青海小松树南沟、陕西煎茶岭、河北金家庄等地也发现类似金矿。
全国已知有23条蛇绿岩带,过去对其中的金矿调查研究不够。
根据容矿岩系产生特点划分为两个亚类:①产于基性、超基性岩体中的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如云南墨江金厂、冀北金家庄、陕西煎茶岭金矿床。
刍议金矿成矿规律、主要矿床类型及成矿地质特征
刍议金矿成矿规律、主要矿床类型及成矿地质特征摘要:金矿赋矿围岩为巨厚的新元古代浊流沉积的一套浅变质碎屑岩系。
区内目前发现的金矿床按矿体产出特征及其与构造的关系,有多种类型。
石英脉型金矿产于坑头背斜两翼的层间滑脱带内,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产于隐伏的逆冲断层中。
本研究将针对金矿的成矿规律、主要矿床类型以及成矿地质特征展开更为深入的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金矿;成矿规律;主要矿床类型;成矿地质特征引言:受诸多地质作用的影响,矿区上形成了以近东西向褶皱及纵横向脆、韧性断裂为主的一系列不同期次、不同规模的构造形迹,最典型的褶皱构造为羊山复向斜和旬阳复背斜。
其次为断裂构造,以脆性断裂为主,表现形式为北西向、近东西向顺层断裂,其中以北西-南东向转近东西向断裂规模最大。
区域顺层断裂均具有多期活动特征,早期具有东西向走滑、北盘东移、晚期为上盘向北西逆冲的逆断层。
其次为小型顺层掩卧褶皱,节理劈理发育。
其中以北西向节理最为发育,且延伸较大,为后期的成矿物质来源起到了迁移富集作用。
这些断裂决定了铅锌金矿的空间展布形态,金矿化受控于次级构造蚀变带。
1金矿成矿规律1.1物层来源促进金矿成矿在完成成矿地质结构的分析后,下述将采用测年法,进行金矿成矿规律的综合分析。
为了确保测年结果的准确性,在此次的研究中,选择某区域地质样本,进行Pb-U测年。
样品中大部分岩石均呈现棱角状,只有少部分的样品岩体呈现圆形、椭圆形与次圆状。
其中Ka长石含量为35.0%、斜长岩的含量为40.0%、石英石的含量为25.0%。
取样分析后发现,大部分地质结构碎屑的分选性与圆度相对较差,且样品中含有少量的胶结物质,对此种物质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构成胶结体的岩石为黑云母石,其中金属矿物质的含量相对较少,深度检测此部分物质的意义不大。
从表1中信息可知,区域内现有的矿产资源较多,在现有的资源中,含有金矿的主要矿物质为自然金,属于钛铁矿与黄铁矿的主要构成,因此,可直接分析钛铁矿与黄铁矿的赋存规律,便可以实现对金矿成矿规律的有效输出。
矿床类型的划分
矿床类型的划分, 是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需要, 历来倍受重视。
文中在述评陆相浅成热液金矿分类的基础上, 阐释了分类准则, 提出了分类方案, 说明了分类的意义。
1国内外浅成热液金矿分类述评本世纪70~80 年代, 金矿勘查最大的成就莫过于美国、加拿大、前苏联、日本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的世界级浅成热液金矿的发现。
从而再次唤起人们对研究和勘查浅成热液金矿的热情, 但其分类不适应这一需要, 本文予以探讨。
1. 1国外浅成热液金矿分类的研究现状与陆相火山/侵入岩有关的浅成热液金矿, 各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类。
比较有影响的是, 按矿石金与银比值的地球化学分类, 按蚀变岩组合的分类, 按主岩的分类等。
浅成热液金矿, 按矿石金/银比值将其分为金碲型、金型和金银型等三类[1, 2 ]。
这一地球化学分类抓住了矿床的工业品质, 提出了判别浅成热液金矿的标志; 纠正了通常认为随成矿深度变浅金矿物成色变低的“习惯看法”, 指出浅成脉型金矿含碲高时自然金类成色是很高的。
此外, 此分类所列出的伴生元素、金矿物成分、金矿物浸蚀结构、金矿物硒碲含量和共生矿物等, 对判别我国浅成脉型金矿有普遍指导意义。
但其对金矿产出的地壳类型、火山带型、火山建造和矿田构造特征等的论述, 与我国的有一定差异。
通过对16 个经充分论证的浅成热液金矿特征的详细研究, 将主要以第三纪火山岩为容矿岩石的浅成热液贵金属矿床和贱金属矿床分为两类——明矾石高岭石型(酸性硫酸盐型或称高硫型) 和冰长石绢云母型(低硫型)[3 ]。
从我国的矿例看, 明矾石高岭石或冰长石绢云母的蚀变矿物组合, 具有判别浅成热液金矿的重要功效。
我国不仅在浅成脉型金矿中发现了上述两类蚀变, 而且在浅成斑岩型金矿中也已发现②。
就矿体的主岩而言, 不仅仅是火山岩, 甚至变质岩为主岩的浅成脉型金矿中也发现了冰长石绢云母蚀变组合。
此外, 国外的矿床学专著在论及矿床分类时, 提出采用矿床类型分类法。
[成矿,金矿,地质]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
经过对福建德化金矿的地质研究检测,该矿床属于斑岩矿床构造,在福建东西部属于火岩区地质首例发现,该矿产的勘测发现将对金矿相关研究产生重要意义及思路指引。因此在开发过程中需要金矿所属地相关部门以资源为依据,加大研究创新的力度,实现技术以及理念认知的创新,稳固金矿勘测开采的现有资源,为我国矿产资源、地质环境构造影响等提供保障与研究
4 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生活消费增长以及经济增长的需求,金矿的勘测开采技术必然需要相应的创新提高,在传统的采金基础之上,结合当地实际地质、成矿因素分析,探索出创新型利于生产发展的开采方案,同时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的开发理念,为社会经济产出贡献更多的效益,金矿矿产资源对该地域的地理环境也会形成相应影响,造成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加重、植被退化、生物种群减少等现象,相关安全可持续生产的政策颁布,可以相应地减少大肆开采的局面,对稳定当地环境形势以及提高绿色覆盖率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为人类生活生产创建有益的环境。
2 金矿地质特征
影响金矿形成的地质因素有很多,大多都与地域环境有密切关联,由于产出矿脉受到地层岩性的制约影响,与NE断裂层方向保持一致,并且在平行面呈上沿串珠型的持续分布形式。地域之间的差异是常年累月的地质作用积累的结果,大部分矿脉的机构错综复杂,在各地层间穿插分布,而在硅化带中产出的矿体,大致呈喇叭状的分布。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
摘要:金作为稀缺贵金属被赋予了很高的经济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金矿资源的勘探开采也随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分布在川陕甘三角地带的卡琳型矿产,同时金矿的勘探开采技术对我国黄金市场有着重要影响,针对金矿的地质特征以及成矿规律进行探讨分析有助于提高我国整体金矿开发水平。
从矿石特征的角度分析,金矿可分为热液石英岩、硅化粉砂岩、硅化泥岩和硅化角砾岩等,各种成分的岩石随机分布,散乱无规律,没有明确的区分界限,因此金矿的地质特征也变得多样性、复杂性。而与之对应的金矿地质结构相对简单,呈轴线斜向分布,具有向东延伸分布的结构特点,在与轴线相近的地域会出现低角度的矿产逆断层。矿产形态可分为断裂型以及层控型两种,断裂型大部分在接近矿产轴线的逆断层中产出,而其形态特征与断层的大同小异,可大致分为透镜、似板两种形态,在矿脉产出时,会时常出现分支复合现象,而分支复合与断裂断层有着密切关系,随着断裂层消失,该现象也将会销声匿迹。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类型特征及成因探析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类型特征及成因探析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对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分类、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服务于金矿床研究和金矿找矿行业。
标签:浅成低温热液金矿;类型特征;成因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是指形成深度小于1km和温度低于200℃的一种金矿床。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其中相对规模较大的有秘鲁的anacocha金矿床、印尼的Kelian金矿床、阿根廷的Veladero金矿床、西班牙的Rodalquilar 金矿床、我国的紫金山金矿等等。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研究重点和研究角度对该类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形成机理和赋存状态等进行了研究[1-2]。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笔者对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分类、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总结。
1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分类及特征文献表明,世界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矿域、地中海-喜马拉雅矿域和古亚洲矿域三个地区。
上世纪80年代矿床学家依据矿石类型、矿石矿物、成矿机理、元素组成等因素将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分为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和碱性岩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等三个类别,这种划分是目前金矿床研究方面最为常用的划分方法。
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主要以脉型为主和网脉状为主,侵染状和交代状也有但较少见;该类型金矿床的结构多显示脉状、条带、胶状、角砾状等,矿石中夹杂的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银金矿、方铅矿、石英、碳酸盐类等,组合元素以金、银、锌、铅为主,铜、铯、汞等为辅;该低硫型金矿床成矿流体多以大气降水为主,同时含有挥发分硫和碳,酸碱度接近中性。
高硫型金矿床以侵染状和脉状矿石为主,网脉状也有但少见;结构构造表现为围岩胶带状、角砾状和脉状等、夹杂有各类铜矿、黄铁矿、自然金、重晶石、石腊石等,组合元素以铜、金、银、砷为主,以铅、汞、锡等为辅;成矿流体多以岩浆水为主,酸度较高。
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又可根据成矿深度、围岩蚀变、矿物组合等分为小类,尽管形成的机理有所不同,但在成矿中遵循连续的系列,因此可在一个较大规模的金矿床范围内发现几种不同类别的小规模矿床。
金矿床类型特征及资源评价
▪ 矿体主要受与侵入体有关的脆性构造控制,矿石以浸染状、 细脉状构造为主,少量角砾状。
▪ 矿石中金属矿物包括早期的斑铜矿-磁铁矿,中期黄铜矿-黄 铁矿,晚期黄铁矿-赤铁矿,黄铁矿-硫砷铜矿,或黄铁矿-斑 铜矿。
▪ 金主要以自然金和银金矿形式赋存。典型矿床如美国的宾汉 姆(Bingham,以前也译为宾厄姆,Au 933t)和印尼的格 拉斯堡(Grasberg)富金斑岩型铜矿(Au1599t)。
▪ 金矿物大多包含于黄铁矿或黄铜矿中,呈包 含金产出,金矿物主要为银金矿。这类金矿 床大多是多次岩浆热液充填或交代而成。
山东招远玲珑金矿床
矿区大面积出露斑状花岗岩,
其中有花岗片麻岩的Leabharlann 虏体脉岩—矿区及外围常普遍发
育各类岩脉,且与矿化具有
密切的时间、空间及成因联
系
矿体类型—石英脉型,矿脉
主要为裂隙充填而成,交代
❖ 金属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含金黄铁矿、含金黄铜 矿、磁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等
❖ 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石方解石和白云石
4.3斑岩型金矿
▪ 斑岩型金矿床发育于大陆和岛弧造山带中,主要形成于新生 代和中生代。
▪ 控矿岩浆岩主要为中酸性钙碱性和富钾钙碱性斑状侵入体。 ▪ 围岩蚀变同早期核部的钾化,岩体末端的似千枚岩化,晚期
作用轻微,含金石英脉有五
六十条,走向北东,矿脉规
模大小不一,最长的超过
2000 m,厚度变化大,10cm 到10 m不等.
玲珑大开头复合脉矿体剖面图
1-矿脉;2-煌斑岩;3-闪长玢岩;4混合花岗岩;5-坑道;6-钻孔
山东招远玲珑金矿床
围岩蚀变:硅化、绢云母化、绢英岩化、黄铁绢 英岩化、钾化、碳酸盐化、和绿泥石化等 矿物组合
金矿的成因
(一)产于太古宙—古元古代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绿岩带)中的金矿(绿岩带型金矿)本类金矿系指赋存于变中基性火山岩系和部分沉积岩系中的金矿床。
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老地台区,如乌拉山—大青山、燕辽、清原—桦甸、小秦岭与胶东地区。
容矿岩系是一套中深变质的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原岩为变中基性火山-沉积杂岩(一般称为绿岩带)。
它是我国金矿床主要类型之一,极具经济意义,分布点多面广,储量与产量都很大。
已知该类金矿床(点)100多处,约占全国岩金矿床总数22%,储量约占岩金总储量29%,矿床平均规模约为5.5t/个。
据矿体产出形式,可将金矿分为二个亚类:①石英脉(包括石英-钾长石脉)型,如吉林夹皮沟、河北小营盘、河南小秦岭、内蒙古包头金矿;②复脉带(或片理化带),如河北金厂峪、浙江诸暨金矿床。
本类金矿主要地质特征是:1)金矿化主要赋存于太古宙古老基底隆起区,基底的地球化学场与金矿成矿作用关系十分密切。
大多数金矿分布于深大断裂系统中。
2)金矿化与古老中基性火山岩类变质而成的绿岩密切相关。
容矿层位在夹皮沟地区为鞍山群三道沟组、杨家店组、燕辽地区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迁西群上川组,乌拉山—大青山地区为乌拉山群、集宁群,小秦岭为太华群下部岩组,岩石变质较深,普遍遭受混合岩化作用。
3)该类金矿赋存区多有岩浆活动,矿床距中酸性侵入体一般0.5~5km,常见矿脉与岩脉伴生。
4)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其次为碳酸盐化、钠化、绿泥石化等。
5)矿化体主要呈脉状,矿脉延伸较大,且延伸大于延长。
6)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不等量的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脉石矿物为石英、绢云母、钠长石、绿泥石及碳酸盐类等。
7)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其次是碲金矿、银金矿。
金主要赋存于黄铁矿中。
(二)产于元古宙变碎屑岩、泥质岩、碳酸盐岩中的金矿泛指与元古宙变碎屑岩、千枚岩、板岩及片岩类有空间关系的金矿床,主要分布在江南古陆,辽东、内蒙古白云、阿尔泰及广东云开等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双旗山浅成脉型金矿地质及其意义①刘连登② 陈国华 刘允良 (长春科技大学,130026) 许锦雄 谢文清 宋开族(福建省双旗山金矿,362500)摘 要 福建省双旗山金矿,主要由13、14、21和22号等金矿脉组成。
尽管为一小型金矿床,但目前其黄金产量仅次于福建省紫金山铜金矿,而居全省第二位。
双旗山金矿的成矿地质环境和矿床本质特征,表明其为形成于晚白垩世的浅成脉型金矿,是福建省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有良好的找矿前景,而双旗山金矿为典型代表。
关键词 浅成脉型金矿 成矿环境 矿床本质特征 福建双旗山浅成脉型金矿是我国第二重要金矿类型[1]。
本文以成矿地质环境和矿床本质特征,阐释双旗山金矿是典型的浅成脉型金矿。
笔者深信,这两大要素是认识矿床和指导科学找矿的基础。
现有资料分析表明,浅成脉型金矿是福建省最值得重视的金矿类型。
1 成矿地质环境矿床是地壳的组成部分,也是地壳变革的产物和重要地质事件。
成矿地质环境,从宏观上控制了矿床的分布和特征,认识矿床需从认识其成矿地质环境开始。
甚至可以这样认为,矿床地质和成因上的一些似是而非的“争议”,成矿地质环境缺乏趋同的认识是重要原因之一。
111 闽东中生代火山-侵入岩浆活动旋回双旗山金矿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大陆边缘活动带,后者属环太平洋成矿带的西域。
印支运动后,东南大陆成为统一的陆块。
中生代构造2岩浆活动在整个大陆广泛发育,但不同地域火山2侵入活动的时间、规模、强度、方式和组成等存在明显差异。
谢家莹等[2]将政和—大浦断裂以东地区称闽东南区(A 2区),双旗山金矿产于该区。
A 2区由4个火山2侵入岩浆活动旋回组成,但在图1的范围内仅见第 旋回的下段长林组和上段的南园组。
第 、 和 旋回的火山岩层均未见,但见有志留纪和三叠纪的侵入岩,晚侏罗世的侵入岩及次火山侵入岩,早白垩世侵入岩和早、晚白垩世的酸性、中性和基性脉岩(含它们的次火山脉岩)。
研究表明,区内已知金矿床(点)无例外的与脉岩(含次火山脉岩)时空相随。
已知有官田、双旗山、肖坂、上村、前洋、花形仑、仙公寨、杨梅、雷潭、安15第 1 期福 建 地 质 Geo logy of Fu jian ①②刘连登,男,1937年生,教授,矿床学专业。
1998年10月19日收稿图1 福建双旗山金矿地质简图(据福建省区域地质调查队资料修编)F ig 11 Sketch geolog ica l map of the gold deposit i n the Shuangq ishan FuJ i an Prov i nce 1—麻源群变质岩(早前寒武纪晚期);2—晚古生代—中生代梨山组地层;3—中生代第 火山旋回(晚侏罗世长林组、南园组);4—志留纪侵入岩(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5—三叠纪石英二长岩;6—晚侏罗世侵入岩;7—晚侏罗世次火山侵入岩;8—早白垩世侵入岩;9—酸性次火山脉岩(流纹岩脉、流纹斑岩脉、花岗斑岩脉);10—中性脉岩(闪长岩脉、石英闪长岩脉、闪长玢岩脉);11—基性岩脉(辉绿岩脉、辉绿玢岩脉、未分脉岩);12—石英脉;13—断裂构造;14—金矿床(点)村、牛车坪、淳湖和岭头坪等矿床(点),均位于脉岩集中产出区。
112 火山-侵入岩浆活动区的构造对中国东南大陆中生代火山2侵入岩浆活动的构造环境,目前有两种认识:活动大陆边缘安第斯型俯冲带,大陆内裂陷或大陆内张陷构造带。
据火山岩覆盖在华夏亚板块和下扬子亚板块之上,现今东海海域地质物探资料证实为东南大陆的延伸,不存在中生代俯冲带,属大陆边缘的板内环境的张陷构造带。
这与我国浅成脉型金矿形成于拉张地球动力学环境中是一致的。
福建省白垩纪火山活动明显受基底深断裂构造控制,主体分布在崇安—宁德、建宁—莆田和武平—云霄这3条北西向基底深断裂构造带内,仅部分火山2侵入岩受北东—北东东向断25福 建 地 质 Geo logy of Fu jian 第 18 卷裂构造控制[3]。
图1所示的范围位于建宁—莆田白垩纪北西向火山2侵入岩带的东南段,其远离晚白垩世火山洼地,但广泛分布的与浅成脉型金矿时空相随的酸性和中性次火山脉岩主体形成于这一时期。
该带西北段的沙县—建宁一带有零星的白垩世火山2侵入岩产出,何宝山等浅成脉型金矿与这一时期的次火山脉岩时空相随[4]。
遥感影像解译显示:基底麻源组变质岩至少经历了两期变形,早期为北西向褶曲变形,晚期为北东向褶曲变形。
双旗山金矿的局部地段有与北西向褶曲变形相伴有韧性剪切带,其后又历经北西向动力变质的构造片岩带的叠加。
尽管双旗山矿床范围构造极为复杂,但主体是北东向构造和北西向构造,而且早期和晚期的北东向构造均穿切了北西向构造,表现为北东向分布的脉岩穿切了北西向构造带,北西向展布的13号金矿脉又穿切了北东向展布的脉岩,成矿后的北东向构造又穿切了北西向13号金矿脉。
2 矿床本质特征一类(组)矿床与另一类矿床相差别的地质特征,称矿床本质特征。
其是受成矿地质环境和成矿条件制约的,是与成矿作用密切有关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矿床本质特征是认识矿床类型的基础,对科学找矿也有重要指导意义。
211 矿脉与矿体地质金矿脉是金的线性异常带,其由韵律状产出的矿体与矿化地段相间组成。
金矿脉由其背景值圈定,而其中的金矿体据工业品位圈定。
金矿脉中完全“充满”金矿体的甚少,往往是金矿体在金矿脉中分段产出和分段重现。
据13号矿脉的原生晕分析结果,经计算求得13号金矿脉的金背景值为54×10-9,据此圈定金矿脉,并以3g t 为边界品位,在矿脉中圈定金矿体。
总体说,以106勘探线为界,南北两侧的矿脉组成轴向北西展布的褶曲状,反映基底变质岩的北西向褶皱构造对矿脉的宏观控制作用。
在662m 、622m 和587m 3个中段的矿脉中共圈定44个金矿体。
矿体主体呈北西向在矿脉中分段产出,并显示具“多层状”的产出特征(见后述)。
矿体的规模较小,单个矿体的长度变化在9~88m ,单个矿体控制的延深变化在5~83m ,其深 长比值变化于015~213。
可见,矿体规模较小,而且在矿脉中分段产出和分段再现。
212 金矿石特征矿石是组成矿体的基本单位,矿石的成分与其成因及成生条件有关。
“勘探报告”和“研究报告”中均指出,金矿物为自然金,而且是高成色的自然金(852~982)。
矿石的金银比变化在13∶1~117∶1,且含碲较高。
矿石的上述特征,与康斯坦丁诺夫划分的金2碲型浅成热液脉型金矿相同[5]。
富矿石中磁铁矿较多,在细粒黄铁矿2磁铁矿2自然金2石英组合的矿石中,矿山分析室测得金品位3800g t 。
重晶石2石英脉中含明金甚多,其局部地段的细粒黄铁矿和黄铜矿中偶见星散状的方铅矿(622m 中段106线4采场约638m 标高)。
其中重晶石与脉石英呈交织镶嵌状,反映它们是共生产物。
需要指出的是,前洋矿床也见有类似的重晶石2石英脉。
存在含金矿物的重晶石2石英脉,可能是德化县境内浅成脉型矿床的一个较普遍的矿石组成特征,尽管在我国此类金矿床中较罕见。
脉石英的红外谱学研究表明,脉石英包裹体中几乎不含O H ,CO 2对称结构与一般的不35第 2 期刘连登等:福建省双旗山浅成脉型金矿地质及其意义45福 建 地 质 Geo logy of Fu jian第 18 卷同,多了一个反对称振动波,原因待查。
H2O CO2的相对光密度与金品位相关性不明显,但向矿体尾部其有增大趋势。
前人认为,13号金矿脉的原生矿石可分为两类:含金硫化物2条带状破碎蚀变岩型(为主),金黄铁矿石英脉型(为次)。
本文认为,单脉型(金硫化物石英型——习称石英脉型)为主,网脉型矿石(习称蚀变岩型)为次。
笔者在实测3个中段地质图时发现:“金硫化物石英脉型”矿石决定了矿体的品位和规模;网脉型矿石位于前者的周边,任何一个采场中均存在单脉型矿石,而仅有“网脉型”矿石组成的矿体在采场中不存在。
初始意义上的石英脉型金矿是指,金矿体产于石英脉中,脉石英是载金矿物,肉眼在石英脉中几乎看不到含金属硫化物,相当于俄国学者所述的贫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
双旗山金矿的石英脉型矿石,是早阶段形成的石英脉经构造变动后,其上叠加了金2黄铁矿和金2多金属硫化物而形成的,后两个成矿阶段也可叠加在石英形态变化处(由薄脉变成厚脉处),或其走向变化处。
总之,单脉型金矿相对于石英脉而言,金硫化物是后生的,载金矿物主要为金属硫化物,与初始意义上的石英脉型金矿迥然不同。
为强调这种差别,本文称其为单脉型矿石,当然也便于与网脉型相对应。
当后阶段金2黄铁矿、金2多金属硫化物在进入石英脉的同时,又进入其毗邻处的构造片岩或碎裂状构造片岩中,则形成网脉状矿石。
考虑单脉型矿体的围岩也有蚀变,也为了同国际接轨因此称网脉型,而不用习称的蚀变岩型。
矿石是据边界品位圈定的,由于单脉型矿石的品位往往很高,其贫化之后可使网脉型矿石范围变大。
甚至可以说,本矿床相当一部分网脉型矿石是由于贫化单脉型矿石才成为矿石的。
因此,本矿床由单脉型2网脉型矿石组成的,而且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
更确切地说,没有单脉型矿石,网脉型矿石甚少。
13号金矿脉的石英脉,规模较小,形态膨缩明显,而且往往呈“多层状”相间产出,反映控制石英脉的构造片岩的特殊性。
其次,存在重晶石2石英脉和角砾状石英脉也为其特殊之处。
第三,众多的石英细脉(宽度在1c m左右)顺构造片岩的片理贯入,而构成的条带状石英脉带,这在其他矿床中很少见到。
由于存在斜切构造片岩片理的石英大脉,其两侧可分出沿构造片岩的片理贯入的顺层石英细脉,因此“条带状石英脉”是后生成因,不应将其与变质岩合称为“条带状混合岩”。
尽管条带状石英脉中往往不具工业矿体,但往往昭示在其毗邻处有含工业矿体的规模较大的石英脉。
业已查明,13号金矿体的矿体由单脉型(主)和网脉型(次)矿石组成;21号和22号金矿脉的矿体由单脉型矿石组成。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控矿构造的性质不同和金矿化强度不同,而非不同成矿作用的产物。
矿石的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金与银(018293——相关系数,下同)、铋(013835)、锑(013451)、砷(013434)和钴(012017)是正相关。
此外,矿石中富含钡(重晶石)和镍(硫镍矿和进入黄铁矿晶格),而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浅成热液脉型金矿。
213 围岩蚀变13号金矿脉的近矿围岩蚀变相对较简单,与21号和22号金矿脉相比,其范围较宽。
自矿体至围岩的蚀变分带为,矿体—黄铁绢英岩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绢云母碳酸盐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
局部地段的黄铁绢英岩中,见网脉型矿石。
总体说,黄铁绢英岩化和硅化指示临近金矿体。
碳酸盐化和绿泥石化广泛发育,是否为青盘岩化的一个岩相待定。
早阶段的面型碳酸盐化波及范围较大,晚阶段的脉状碳酸盐化不只一次。
绿泥石化与碳酸盐化密切伴生,绿泥石既有与碳酸盐共生的,也有晚于碳酸盐化的绿泥石“交代”(?)或穿切碳酸盐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