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 初步认识

合集下载

青海藏文化博物馆唐卡介绍

青海藏文化博物馆唐卡介绍

青海藏文化博物馆唐卡介绍青海藏文化博物馆是位于中国青海省西宁市的一座专门展示和保护藏族文化遗产的博物馆。

而唐卡则是该博物馆中最具代表性的藏族艺术品之一。

唐卡,又称"卡"、"宗卡",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是藏族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它是一种以丝绸或棉布为底,在上面绘制密集而细腻的图案和图像的绘画艺术。

唐卡是藏传佛教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宗教教育的重要工具。

因其图案丰富多样,色彩鲜艳明快,技法独特,因此备受藏族人民的喜爱和推崇。

青海藏文化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唐卡作品,展示了藏族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博物馆的唐卡展区,观众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唐卡作品,包括佛教神像、佛教故事、宗教仪式等。

这些唐卡作品都是由藏族艺术家们经过精心创作,用心描绘而成。

在欣赏唐卡作品时,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绘画技巧,更可以感受到藏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宗教信仰的力量。

唐卡作品中的佛教神像和故事情节都寓意着吉祥和祈福,给人以美好的寓意和正能量。

观众在欣赏唐卡作品时,不仅可以领略到艺术的美感,更能感受到宗教信仰对藏族人民生活的影响和改变。

除了观赏唐卡作品外,青海藏文化博物馆还举办了一系列与唐卡相关的展览和活动,如唐卡讲座、唐卡绘画工作坊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唐卡的历史、技法和意义,还可以让观众亲自参与到唐卡的制作过程中,亲身感受到藏族艺术的魅力。

青海藏文化博物馆的唐卡展览不仅向观众展示了藏族艺术的瑰宝,更让观众感受到了藏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唐卡作为一种宗教和艺术的结合体,不仅展示了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更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通过观赏唐卡作品,观众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藏族文化,增进对藏族人民的理解和尊重。

青海藏文化博物馆的唐卡展览为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藏族文化的窗口,让人们更好地欣赏和了解唐卡艺术的魅力。

在这里,观众可以领略到独特而丰富的藏族文化,感受到艺术与宗教的交融,进一步加深对藏族文化的认知和喜爱。

藏族百科全书——唐卡

藏族百科全书——唐卡

藏族百科全书——唐卡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进入西藏任何一座寺庙经堂,都可以见到很多精美的“唐卡”悬于经堂四周,令人目不暇接。

这些精美的宗教艺术品是何时产生的?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它所绘的内容有哪些?它的用途功能是什么?这是瞻仰唐卡艺术的人都想知道的问题,也是鉴赏唐卡应具备和了解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唐卡?唐卡是藏语的译音,有几种说法:一称“卷轴画”,是根据唐卡有画轴,也就是藏语所说的“唐薪”,它便于悬挂膜拜瞻仰,便于收藏携带的特点而言;二称“布画;三称平面绘画;还有一种说法是用彩缎装裱的宗教美术品。

根据它的特点和功能作用,“卷轴画”较为确切。

最初的唐卡起源于何时,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但从唐卡的形式和功能来看,它和藏民族祖先的游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崇尚佛教的雪域先民的游牧生活中除颂念六字真言外,还需要有一种随时可以供奉身、语、意的圣物来赞颂佛陀,瞻仰佛陀,唐卡这种宗教艺术形式自然是最理想的载体。

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

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

唐卡不仅仅便于收藏携带,更重要的是咫尺唐卡广阔无垠,能容三界诸佛为一堂,随时可以瞻仰、赞颂祈祷,保佑部落和家庭平安。

流传至今的藏族传统婚嫁迎娶仪式中迎亲队伍前面悬挂唐卡以求吉祥,望果节庆丰收转地边时前面唐卡引路感谢神灵保佑,在野外演出藏戏时悬挂唐东杰布唐卡于场中以示崇拜。

唐卡基本知识

唐卡基本知识

“在绘制上,唐卡有严格固定的程式,藏传佛教的寺庙中通常都有专攻此艺的喇嘛。

据说,一幅质量上乘的唐卡,从起草、绘画到制作完成,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

多数唐卡以棉麻布为底,将其绷制于木框,涂刷胶灰浆,打磨平滑后用精纯的天然矿物质颜料,以工笔重彩技法作画,线条选用价格昂贵的泥金勾勒,再经彩缎装裱,两端承轴,开光颂经如此,一幅既可挂、又可卷轴成束携于身边的唐卡才算制成。

最为难得的是,绘制唐卡的颜料传统上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耳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颜料,以此颜料绘制的唐卡经历数百上千年,画面仍金碧辉煌,灿烂如新。

唐卡通常约长1米,最大者数十米。

若按绘制内容,则大致可分显教类唐卡、密教类唐卡、印度唐卡、女神类唐卡等4种。

显教类唐卡主绘佛祖释迦牟尼、弥勒佛、十八罗汉等显宗佛像,在西藏诸寺庙皆可看到;密教类唐卡主绘形象怪异、凶猛无比的密宗佛像,其中不少为双身像;印度唐卡多表现佛像袒上身,身躯扭曲,腰细臀肥,画像以安祥和善为特色;藏传佛教多女神形象,故女神类唐卡专绘度母、吉祥天母、尊胜佛母等女神像。

如按绘制材质区别,唐卡则分布绘唐卡、刺绣唐卡、缂丝唐卡和堆绣唐卡等数类。

布绘唐卡在土布或麻布上绘画,因布料质地较粗,故用沥粉与动物胶做底,用卵石打磨光滑后,再以填色、勾勒、描金等方法绘成。

这种制作唐卡的传统方法沿用至今。

西藏寺院大多数唐卡属于布绘唐卡类;刺绣唐卡制作精细,为西藏重要佛寺所藏;缂丝唐卡是一种以丝织成的高级手工艺品,其花纹与刺绣大致相同,缂丝唐卡制作难度大,存世量少,多为我国江南丝绸之乡制作,是唐卡中的精品,艺术价值极高;堆绣唐卡是最具艺术风格的唐卡,用数百甚至数千块大小不等的绸缎堆绣出来,是一种将汉地艺术与西藏内容融为一体的艺术样式。

幼儿园藏式唐卡艺术解说

幼儿园藏式唐卡艺术解说

幼儿园藏式唐卡艺术解说幼儿园藏式唐卡艺术解说幼儿园是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注重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与审美能力。

而在幼儿园中,藏式唐卡艺术作为一种独特而富有教育意义的艺术形式,被广泛引入课程中。

那么,何为藏式唐卡艺术?其起源、特点和教育价值是什么?下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的解说。

首先,藏式唐卡艺术是藏族传统绘画艺术的一种形式,起源于中国西藏地区并流传至今。

唐卡字面意为“卷轴”,这种绘画形式以绢布、纸或皮革为基材,采用鲜艳的颜料进行绘制,形成了鲜明的视觉效果。

唐卡作品通常以宗教主题为主,如佛陀形象、佛教故事和神圣的佛法图案等,作品中融入了佛教哲学和宗教信仰。

其次,藏式唐卡艺术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首先,色彩鲜明且富有层次感,通过运用鲜艳的颜料和细腻的笔触表现出细腻的肌理和丰富的光影效果。

其次,构图严谨而富有装饰性,常采用对称、集中和平衡的布局方式,使整个作品呈现出和谐而美好的感觉。

再次,细腻的线条和精细的绘画技巧彰显了艺术家的造诣,使作品充满了神秘、高雅和灵性的气息。

那么,为何选择在幼儿园中引入藏式唐卡艺术呢?这是因为这种艺术形式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一方面,藏式唐卡艺术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包容心态。

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和欣赏唐卡艺术,幼儿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培养对美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此外,唐卡艺术作品中蕴含的佛教思想和哲学也可以启发幼儿的心灵成长,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精神追求。

在幼儿园中,如何有效地引入藏式唐卡艺术呢?首先,可以通过讲解和展示藏式唐卡艺术的历史、起源和特点来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准备一些真实的唐卡艺术作品供幼儿欣赏,告诉他们这些作品中的故事和象征意义。

同时,可以邀请专业的艺术家来幼儿园进行讲座或示范,让幼儿亲身感受绘画的乐趣和魅力。

其次,可以开设一些与唐卡艺术相关的创作活动,让幼儿亲自尝试绘制唐卡图案。

藏文化博物馆唐卡介绍

藏文化博物馆唐卡介绍

藏文化博物馆唐卡介绍藏文化博物馆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是一座专门收藏、展示和研究藏族文化的博物馆。

其中的藏文化博物馆唐卡展厅收藏了大量精美的唐卡,成为藏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唐卡,又称“藏画”,是藏族民间艺术的瑰宝。

它以绘画形式展现了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历史故事和文化传统。

唐卡绘画通常采用彩绘技法,绘制在绸缎或绢布上,通过绘画艺术的形式表现了藏族人民对宇宙和生命的理解和追求。

藏文化博物馆唐卡展厅内陈列的唐卡作品种类繁多,内容涵盖了佛教、历史传说、宗教仪式等多个领域。

这些唐卡作品以其精湛的绘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艺术爱好者的关注。

在唐卡展厅中,我们可以看到佛教故事中的佛陀形象、传奇英雄的壮丽场景以及各种神秘的宗教仪式。

这些唐卡作品通过细腻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生动地描绘了人物形象和背景环境,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享受。

唐卡作为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一种绘画艺术形式,更是藏族人民对宇宙和生命的理解和追求的体现。

通过观赏唐卡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了解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藏文化博物馆唐卡展厅除了常设展览外,还定期举办各类唐卡艺术展览和学术研讨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和艺术家前来参观和交流。

这些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了解藏族文化的机会,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

藏文化博物馆唐卡展厅也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藏族唐卡艺术。

博物馆设立了专门的保护修复工作室,对收藏的唐卡进行保护和修复,并举办相关培训班,传授唐卡绘画的技艺和知识,培养更多的唐卡艺术人才。

藏文化博物馆唐卡展厅是一座珍藏着丰富的藏族文化遗产的宝库。

通过观赏唐卡作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感受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同时,博物馆也通过各类展览和活动,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推动了藏族唐卡艺术的保护和传承。

让我们一起走进藏文化博物馆唐卡展厅,领略这一独特的艺术之美。

对唐卡的形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对唐卡的形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对唐卡的形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唐卡作为一种传统的绘画艺术形式,广泛流传于中国的西藏地区以及周边地区。

它以其特有的绘画技法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喜爱。

唐卡寓意着西藏人民的信仰和文化传承。

它是西藏佛教和图腾崇拜的重要表达方式,起源可以追溯至13世纪。

制作唐卡的传统工艺技法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和传承,成为了西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唐卡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个环节,包括素描、上色、壁画、金银箔贴等。

以精细的线条勾勒、细致的细节刻画和丰富的色彩运用为特点,唐卡呈现出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它的制作过程严格遵循传统的规定,对材料的选择、画家的技艺和工具的使用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唐卡的内容主题包括佛教故事、宗教仪式、西藏历史、民俗风情等。

这些内容在唐卡的绘画中得到了细致入微的表现,使得唐卡作品呈现出一种神秘、崇高和宗教性的氛围。

无论是在寺庙还是在家庭,唐卡都扮演着一种重要的装饰和信仰方式的角色。

总的来说,唐卡是西藏文化中一种独特而美丽的艺术形式。

它不仅展示了绘画艺术的精湛技巧,更承载了西藏人民的信仰和文化传承。

通过唐卡,我们能够感受到西藏深厚的宗教氛围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珍贵的艺术遗产。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从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介绍本文的主题和写作目标。

首先,我们会简要概述唐卡的基本概念和背景,介绍唐卡在文化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详细阐述文章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最后,我们会明确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唐卡的形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艺术形式。

正文部分将重点介绍唐卡的起源和历史以及其制作工艺和特点。

在2.1节中,我们会梳理唐卡的起源和历史演变,探索其在藏传佛教中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我们将介绍唐卡的起源背景、制作材料、传统工艺等方面的内容,并对不同时期唐卡的特点进行概述。

唐卡基础入门教案

唐卡基础入门教案

唐卡基础入门教案教案标题:唐卡基础入门教案教案目标:1. 介绍唐卡的起源、历史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唐卡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唐卡图片和实物。

3.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纸张、颜料、画笔等。

4. 学生绘画作品展示区域。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唐卡图片和实物,引起学生对唐卡的兴趣。

2.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唐卡的了解程度和他们对绘画的兴趣。

知识讲解:1. 介绍唐卡的起源和历史,包括它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和用途。

2. 解释唐卡的特点,如色彩鲜艳、细节丰富、寓意深刻等。

3. 展示不同类型的唐卡,如宗教题材、历史题材等,让学生了解唐卡的多样性。

示范演示:1. 展示一幅简单的唐卡图案,解释其构图和绘画技巧。

2. 演示如何使用绘画工具和颜料进行绘画,强调细节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提问并解答他们的疑惑。

实践练习: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幅唐卡图案进行绘画。

2. 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不同的部分,如背景、人物、细节等。

3. 鼓励学生合作、分享和交流,共同完成一幅唐卡作品。

评价与总结: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并改进不足之处。

3.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唐卡的重要性和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收获。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唐卡展览或艺术博物馆,进一步了解唐卡的艺术价值和发展。

2. 组织学生参加唐卡绘画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教案撰写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同时,教案中应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评价与总结等要素,以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唐卡是什么

唐卡是什么

唐卡是什么?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其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堪称藏民族的百科全书。

认识唐卡唐卡(Thang- k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Thang”表示广袤无边的空间,“ka”指的是空白被填补,合起来指的是卷轴画。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

品种与质地唐卡的品种和质地丰富多彩,除常见的彩绘唐卡与印刷唐卡外,还有刺绣、织锦(堆绣)、缂丝、贴花及珍珠唐卡等。

唐卡多绘画或刺绣在布、绸或纸上,然后以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

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

涉及佛教的唐卡画成装裱后,一般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

内容与制作唐卡的内容繁多,多为藏传佛教中的各位上师,各教派的本尊,不同变相的佛和千姿百态的菩萨,以及藏族社会的历史、天文地理、藏医藏药、历史人物和吉祥图案等,也有反映藏民族风情的画面。

唐卡的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画法主要以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

其制作工艺包括绘画、刺绣、贴花、织锦、缂丝、堆绣等艺术技巧。

除绘制极为复杂外,唐卡的用料也极其考究,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原料手工研制而成,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

唐卡是藏族最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具有浓郁的藏传佛教、藏民族韵味,经常作为信徒的修行工具而被顶礼膜拜。

同时,其色彩艳丽,金碧辉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近年来为很多艺术爱好者所收藏。

唐卡既是赏心悦目的艺术品,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又是佛教、苯教信徒修行的重要辅助工具。

修行者把唐卡悬挂于家庭佛堂和寺院、庙宇的墙壁或柱梁上,并以画中的圣像作为修行中观想和膜拜的对象。

随着汉藏两地的文化发展和交流,唐卡的艺术价值也渐渐被人们所认知。

唐卡(藏族绘画)—搜狗百科

唐卡(藏族绘画)—搜狗百科

唐卡(藏族绘画)—搜狗百科唐卡唐卡类似于藏族地区的卷轴画,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

画面上覆有薄丝绢及双条彩带。

涉及佛教的唐卡画成装裱后,一般还要请喇嘛念经加持,并在背面盖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

也有极少量的缂丝、刺绣和珍珠唐卡。

唐卡的绘制极为复杂,用料极其考究,颜料全为天然矿植物原料,色泽艳丽,经久不退,具有浓郁的雪域风格。

唐卡在内容上多为西藏宗教、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西藏的文明、历史和发展,寄托着藏族人民对佛祖的无可比拟的情感和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

唐卡品种多种多样,除彩绘唐卡与印刷唐卡外,还有刺绣、织锦(堆绣)、缂丝、贴花及珍珠唐卡等。

刺绣唐卡是用各色丝线绣成,凡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亭台、楼阁等均可刺绣。

织锦唐卡是以缎纹为地,用数色之丝为纬,间错提花而织造,粘贴在织物上,故又称“堆绣”。

贴花唐卡是用各色彩缎,剪裁成各种人物和图形,粘贴在织物上。

缂丝唐卡是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用各色纬线仅于强烈的装饰性。

有的还在五彩缤纷的花纹上,把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金彩辉映,格外地显得灿烂夺目。

缂丝是中国特有的把绘画移植于丝织品上的特种工艺品。

这些织物唐卡,质地紧密而厚实、构图严谨、花纹精致、色彩绚丽。

西藏的织物唐卡多是内陆特制的,其中尤以明代永乐、成化年间传到西藏的为多,后来西藏本地也能生产刺绣和贴花一类的织物唐卡了。

印刷唐卡有两种,一种是满幅套色印刷后装裱的,还有一种是先把画好的图像刻成雕板,用墨印于薄绢或细布上,然后着色装裱而成。

这种唐卡,笔画纤细,刀法遒劲,设色多为墨染其外,朱画其内,层次分明,别具一格。

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视之如雕镂之象,风貌典雅,富有立体装饰效果。

市面上所售的多是印刷唐卡与绘制唐卡。

绘制唐卡一般在布面和纸面上绘制,而更高级的有珍珠唐卡、彩绘、刺绣、织锦、缂丝、提花、贴花和宝石缀制等约十余种。

民俗学之唐卡课件[1]

民俗学之唐卡课件[1]

唐卡的民俗学功能
1.维系功能 2.历史功能 3.教化功能 4.审美功能
唐卡的民俗学功能
之维系功能
在藏族游牧部族在逐水恋草而居的时候 ,唐卡挂 在帐篷里、挂在树枝上,都会让漂泊藏人的心有 所依托让他们可以感受到一种温暖。
唐卡的民俗学功能
之历史功能
形象化的书写了西藏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
唐卡的民俗学功能
之教化功能
唐卡中有一类被称作“曼唐”的唐卡,就像今天人们
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观图,使人们对自身生物性的了解 有直观的、直接的感性认识,教化他们对自身的了解。
唐卡的民俗学功能
之审美功能
唐卡的发展前景
随着西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开放旅游城市,迎来 了四面八方宾客,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唐卡, 了解唐卡,并喜欢唐卡。唐卡作为一种古老的艺 术传承,正焕发着新的活力。
雪域丹青—唐卡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 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
雪域丹青—唐卡
目录
• 唐卡的渊源与简介 • 唐卡现状与特点 • 民俗学的功能 • 唐卡的发展前景 • 小结
唐卡的渊源与简介
据《大昭寺志》记载: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一次神示 后,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白拉姆》像,由文成公主 亲手装帧。这就是藏民族的第一幅唐卡。
唐卡艺术唐卡艺术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 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类似于汉族地区的卷轴 画,多画于布或纸上,然后用绸缎缝制装裱,上 端横轴有细绳便于悬挂,下轴两端饰有精美轴头。
唐的现状与特点
上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唐卡艺术也发展出了很多 的流派,比如“门唐”、“杰居毕画派”、“曼堆派” 当然随着岁月的变迁,也有一些唐卡流派逐渐消 失。不过近年来,随着开放和国内外的游客越来 越多以及政府的扶持,宣传,保护,唐卡艺术 又迎来了它新的发展机缘。

唐卡导游词

唐卡导游词

唐卡导游词
唐卡是一种源于西藏的宗教画,通常以丝织物或纸张为基材,用金、银、珍珠、玛瑙等珍贵的材料描绘而成。

唐卡的主题通常与佛教有关,包括佛像、菩萨像、罗汉像、护法神像等,也有一些唐卡表现历史人物、神话故事或社会生活。

下面是一段简短的导游词,介绍唐卡及其文化意义:
欢迎各位来到西藏,今天我将带大家领略一下西藏的瑰宝——唐卡。

唐卡,意为“空中的房子”,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

它们用金、银、珍珠、玛瑙等珍贵的材料描绘而成,主题通常与佛教有关。

在西藏,唐卡被视为神圣的物品,是藏传佛教信徒修行的重要工具。

它们不仅被用来装饰寺庙和居所,还被用来供奉给寺庙和信徒。

唐卡的绘制需要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每一张唐卡都是独一无二的。

唐卡的绘画风格独特,色彩鲜艳,画面生动。

在绘制过程中,画家需要遵循严格的宗教规定和绘画技巧,以确保唐卡的绘制质量和宗教意义。

除了绘画技巧外,唐卡还需要传达一些宗教信息,如佛像的造型、姿态、手印等,这些都反映了藏传佛教的独特魅力。

在西藏旅行时,你可以在许多寺庙和博物馆里看到精美的唐卡。

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你对藏族文化感兴趣,不妨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神奇的唐卡,感受它们所传达的深厚宗教情感和文化内涵。

希望我的介绍能让你对唐卡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接下来的旅程中,愿唐卡带给你更多的启示和感动。

西藏唐卡 解读 -回复

西藏唐卡 解读 -回复

西藏唐卡解读-回复【西藏唐卡解读】唐卡,是西藏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被誉为“活佛”。

它以宗教题材为主题,采用传统的绘画技法,栩栩如生地描绘佛教神话故事、佛像和宗教场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步一步解读西藏唐卡的意义、制作过程和艺术特点。

一、唐卡的意义1. 宗教信仰西藏是佛教的重要圣地,唐卡作为佛教艺术的一种形式,是喇嘛们进行信仰活动的重要物件。

它是佛教修行者用来打坐、念经和冥想的辅助工具,可帮助修行者集中精神、感受宇宙的无限之美。

2. 教育工具唐卡中绘制的佛教故事和宗教场景,是喇嘛们向信众传递佛教教义的重要工具。

通过观看唐卡,信众可以深入了解佛教的智慧和教导,从而提高修行者的信仰素养。

3. 精神寄托对于信众来说,唐卡可以成为他们追求心灵抚慰和灵性满足的依托。

它们常常被悬挂在家庭的寺庙或神龛上,寓意着祝福、庇佑和吉祥。

信众们相信通过接触和观看唐卡,可以得到佛陀的加持和保佑。

二、唐卡的制作过程1. 准备工作制作唐卡的第一步是准备绘画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主要材料包括棉布或绸缎、矿物颜料和纯金箔。

工具包括绘画笔、绘图纸、绘图架和刻绘刀等。

2. 轮廓绘制在一块白色绘图纸上,画家首先用黑色墨水勾勒出佛像或宗教场景的轮廓线。

这一步骤非常重要,因为它将决定整个作品的形状和比例。

3. 上色画家将选用的颜料与适量的水混合,开始上色。

唐卡上色的特点是使用鲜艳而丰富的色彩,以突出主题的神圣和庄严。

画家需仔细刻画每个元素的细节,如服饰、装饰品和面部表情等。

4. 镶嵌金箔在涂上颜料后,画家会在观看着觉得合适的地方镶嵌上纯金箔。

金箔的使用不仅为作品增添了奢华和璀璨,更体现了佛像的神性和光明。

5. 完善细节对于唐卡的制作来说,细节至关重要。

画家会用细笔再次描绘细微的线条和装饰,以及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和不足之处,确保整个作品的完美和完整。

6. 烟熏处理最后一步是对唐卡进行烟熏处理。

这一步骤不仅能让作品增添些许古朴和沧桑之感,更有利于保护作品,使其更加耐久和持久。

藏族唐卡解读

藏族唐卡解读

藏族唐卡解读
唐卡是藏族传统绘画艺术的一种形式,它通常是在布上绘制的卷轴画,表达了宗教、哲学和文化的主题。

唐卡画通常包含着深刻的宗教寓意,是藏传佛教中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唐卡画中的主题和符号的一般解读:
1.佛陀与菩萨:唐卡画经常描绘佛陀以及各类菩萨,这些神圣的
形象代表着慈悲、智慧和博爱。

他们的身姿、手势和服饰通常
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2.曼荼罗:唐卡中可能描绘曼荼罗,这是一个代表宇宙的符号,
用于展示宇宙结构和灵性层次。

3.神圣的符号:包括各种佛法的神圣符号,如八吉祥、无始无终
的结、法轮、莲花等。

这些符号有助于传达佛教的教义和哲学
概念。

4.生死轮回:画面中可能呈现生死轮回的图像,强调生命的无常
性和轮回的循环。

5.师徒关系:描绘大师和弟子的关系,传承佛法和知识的过程。

6.祈愿文:在唐卡中可能包含大量的经文、咒语和祈愿文,这些
文本具有祈福、净化和保护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唐卡的解读可能因具体的主题、画家的风格以及时期而有所不同。

对于深入了解唐卡画的意义,最好的方式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或者向了解藏传佛教文化的人士寻求解释。

西藏唐卡 解读

西藏唐卡 解读

西藏唐卡解读
西藏唐卡是一种源自藏族文化的传统绘画艺术形式,唐卡(藏语音译)意为“卷轴画”。

它承载着藏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尤其是藏传佛教的丰富内涵。

以下是关于西藏唐卡的解读:
1. 内容:唐卡绘画题材广泛,包括佛教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事件、医学知识、自然景观等。

其中,佛教题材占据重要地位,如释迦牟尼佛、菩萨、护法神等。

2. 风格:西藏唐卡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点,画面色彩鲜艳、线条流畅、造型独特。

绘画技法主要有线条勾勒、平涂、渲染等,表现出强烈的立体感和装饰性。

3. 画师:唐卡绘画多为藏族僧侣和艺术家完成,他们的绘画技能往往受到寺庙和师承关系的传承。

画师们遵循严格的绘画规范和技法,绘制出一幅幅生动逼真的唐卡作品。

4. 寓意:西藏唐卡通常寓意着宗教信仰、吉祥如意、和谐共处等美好愿景。

它们被视为一种神圣的艺术品,承载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期望。

5. 收藏价值:西藏唐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年代久远、画工精湛、题材稀有的唐卡作品尤为珍贵。

在购买西藏唐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识别真伪:市场上存在不少假冒伪劣的唐卡作品,购买时需谨慎。

可以向专业人士请教,了解唐卡的鉴定方法。

2. 选择知名画师:知名画师的唐卡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3. 考虑题材和画工:选择市场认知度较高、画工精细的唐卡作品。

4. 了解背景知识:了解唐卡的历史、文化、宗教等背景知识,有助于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唐卡艺术。

5. 寻找正规渠道:在正规的艺术品市场、画廊或藏传佛教寺庙购买唐卡,以确保作品的真实性和质量。

藏族唐卡解读

藏族唐卡解读

藏族唐卡解读藏族唐卡是一种藏传佛教艺术作品,以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绘画形式展现佛教教义和宇宙观。

它是藏族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宗教、哲学和艺术内涵。

本文将从藏族唐卡的历史起源、制作工艺以及常见题材等方面进行解读。

藏族唐卡起源于公元7世纪的西藏,起初是为了传播佛教而制作的。

唐卡一词来源于西藏语“唐卡”(thangka),意为“卷轴”。

传统上,藏族唐卡是由专业的艺人手工制作的,需要经过细致的准备、备背布、绘画和装饰等工序。

在制作过程中,艺人们会依据佛经和传统绘画规范来创作,运用细腻的颜料和精湛的技巧,使得唐卡作品具有鲜艳明亮的颜色和细致精美的线条。

藏族唐卡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首先是准备工作。

艺人们会选择合适的画布,通常是用高品质亚麻布经过多道工序染色而成。

然后在布料上熨平,以便于涂抹颜料和绘画。

接下来是备背布的过程,即将背布维持在画布的背面,以增加唐卡的稳定性和延长保存时间。

绘画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艺人们先用铅笔在画布上勾勒出轮廓和比例,然后逐步上色,最后再用金箔、亮片等装饰。

绘画的题材通常包括佛陀、菩萨、护法神以及佛教故事等。

不同的主题要求绘画中的人物或物象具有特定的表情、手势和姿势,绘画技巧需要严格遵守规范。

藏族唐卡的题材丰富多样,代表了佛教文化的各个方面。

其中,佛陀和各类菩萨是最常见的题材之一。

佛陀通常被描绘为庄严肃穆的样子,他们的手势和姿势代表着不同的佛教教义和观念。

菩萨是佛陀的助手,具有慈悲和智慧的特质,经常以青年男女形象出现。

此外,护法神也是唐卡中重要的题材之一,他们是保护佛教教义和修行者的神祗,通常被描绘为威猛凶狠的形象。

除了这些主题外,唐卡还描绘了佛教故事、传记和历史事件等。

藏族唐卡作为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形式,不仅具有宗教意义,还承载着丰富的哲学和艺术内涵。

唐卡的绘画技巧精湛,色彩鲜艳明亮,线条流畅细致,形象生动逼真。

通过绘画中复杂多变的图像和符号,唐卡揭示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和宇宙观,引导人们向内心探索和修行。

带你见识一下什么叫“唐卡”!

带你见识一下什么叫“唐卡”!

带你见识一下什么叫“唐卡”!明清时期,朝廷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和管理,采取敕封西藏佛教各派首领的办法,这种办法极其有效,对西藏社会的安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十分有利。

这也就促使了当时的唐卡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个时期的唐卡,一是数量明显增多,二是在四大画派的基础上,又发展出更多的绘画流派。

唐卡(大部分唐卡都是经过装藏与开光的,尤其是传统的西藏唐卡、热贡唐卡和藏传佛教唐卡)切勿放在卧室、洗手间与厨房。

这是信仰,也是能量的守护,我们应心存敬畏之意。

现存最早的唐卡是11世纪西藏佛教后弘期初期的画作,不过15世纪前的存世品数量较少,存世数量最多的是17、18世纪的作品。

传统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

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

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即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

唐卡的品种和质地多种多样,但多数是在布面和纸面上绘制的。

另外也有刺绣、织锦、缂丝和贴花等织物唐卡,有的还在五彩续纷的花纹上,将珠玉宝石用金丝缀于其间,珠联璧合。

唐卡绘画艺术是西藏文化的葩,千余年来影响深远。

唐卡,藏语原意为“平坦、宽广”之意,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

它是藏传佛教中特有的一种绘画,是藏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藏传佛教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唐卡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区域文化特征,被认为是认识西藏人的百科全书。

最珍贵的要数珍珠唐卡和金汁唐卡。

珍珠唐卡是将珍珠串起来缝制在布上,组成造型优美的佛像;金汁唐卡分黑墨底色金汁勾绘(也称黑唐卡)、金汁底色朱砂勾绘(也称金唐卡)和朱砂底色金汁勾绘(也称红唐卡)三种。

这些唐卡珠联壁合,金彩辉映,十分华丽。

唐卡基本知识之唐卡的分类

唐卡基本知识之唐卡的分类
一两年,而正宗的唐卡却是用矿物色甚至是纯金 粉或宝石粉调色,可以收藏数十、数百年而不褪 色,其增值潜力当然不同。
相关
上传相关
0
0c25f5ca 易博亚洲
太大,也不能随便把它挂出来,实际上只是在一 些特殊的场合才使用这种唐卡,将“国固”大唐 卡挂在寺庙的外墙上,或者挂在专门为挂“国固” 唐卡而修建的晒佛台上。布达拉宫一幅最大的 “国固”唐卡,高 55.80 米,宽 46.81 米。这幅 唐卡是在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由摄政桑结嘉措 主持制作的。唐卡描绘的无量光佛。
国唐(丝绢唐卡)
根据丝绢材料的不同,“国唐”也有以下五 种:
(1)绣像“国唐”:这是一种用各种不同的 丝线经手工刺绣而成的唐卡。
当他遇到他,他们在船上尽情的演奏音乐,音乐已经不再是他的工作和爱好了
(2)丝面“国唐”:制作这种唐卡是将各色 的丝绢切成各种形状的布块,然后再用针将拼成 画面的各色布块缝接起来。
唐,既可以以纯金、纯银、珊瑚、珍珠、绿松石 作为主要颜料,也可以是赭石、朱砂、铅粉或黄 德粉这些普通颜料。而金唐,可以是黄金,也可 以是金色矿物颜料。上的差距自然会很大,有些 唐卡甚至是画在皮革上的,那你就要鉴别皮质 了,牛皮还是羊皮,一层皮还是二层皮等等。要 价过高的唐卡尤其要格外小心些,从材质到画工
唐卡最常见的尺幅是条幅形,底边留有很大 的空白,尺寸一般是长 75 厘米,宽 50 厘米,除 条幅形唐卡外,还可以看到横幅形唐卡:这种唐 卡大幅的长 1.10 米,条宽约 3.5 米。根据制作 唐卡所用材料,可以将唐卡分为两大类。一类用 丝绢制成的唐卡叫做“国唐”,另一种用颜料绘 制的唐卡叫“止唐”。
制作版印“国唐”相同。唯一的区别是,“国唐” 印在丝绢做成的画布上,而“止唐”则印在棉布 做成的画布上。

唐卡知识

唐卡知识

本文主要通过对西藏唐卡历史流传的梳理,剖析各个时期唐卡的艺术特色、风格流派、代表人物及杰出作品来形象的论述唐卡的传承与发展的论题,只有深入的了解唐卡的发展历程才能更好的保护这一珍贵的传统文化。

在各个唐卡绘画流派中,影响较大的有三大画派:勉唐、钦则及噶赤画派。

关键词:宗教风格流派保护正文序论:唐卡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艺术,一直深藏于神秘的青藏高原,难得一见,作为一种宗教艺术,它与藏传佛教的兴衰紧密相连。

通过了解唐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可以了解藏传佛教及至整个藏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活动及思想方式,以反省我们自身的文化建设工作。

本论:一.唐卡的起源唐卡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即卷轴画。

具体是指一种用颜料和其他工艺材料将各种图案绘制在锦缎,布帛,纸面上的卷轴画。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最具特色的表现形式之一,常用于宣传宗教教义和装饰寺庙佛堂以及信徒积累善业,功德。

其画面内容多为藏传佛教各位上师,各种教派的本尊,不同法相的佛和千姿百态的菩萨,以及藏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和吉祥图案等。

唐卡的材质多种多样,除了以布,绢料和纸料为底进行彩绘,还有许多刺绣,织锦,缂丝甚至珍珠唐卡。

唐卡画面生动,色彩艳丽,具有鲜明的地域民族特色,浓郁的宗教色彩,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宝。

据五世达赖所著《释迦摩尼佛像记.水晶宝镜》记载,颂赞干布曾在一次神示后用自己的鼻血绘制愤怒相得吉祥天母,这是第一幅唐卡。

作为科学考证,这些传说恐怕不足为凭。

学术界普遍认为唐卡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藏族先民创作的壁画。

但真正意义上的唐卡,画芯和装裱都离不开棉、麻、丝、帛这些农业文明的成果。

所以唐卡的起源应是在公元7世纪土蕃王松赞干布从雅砻迁都逻些(拉萨)之后。

在这之后,西藏藏族地区,才真正进入农业文明时期。

从唐卡的形式和功能来看,它与藏民族祖先的游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崇尚佛教的雪域先民的游牧生活中需要一种便于悬挂,携带,易于收藏的圣物来瞻仰,赞颂,祈祷和保佑部族家庭平安,唐卡这种宗教艺术形式无疑是最理想的载体。

【推荐下载】浅谈唐卡的主要特点

【推荐下载】浅谈唐卡的主要特点

浅谈唐卡的主要特点唐卡的主要特点,两者间又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影响着他们今后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发展之路。

 一、绪论 宗教艺术的特点是这种艺术不但具备宗教色彩而且具备了一定的审美价值,是有浓郁的精神内涵的艺术形式。

 唐卡(Thang-ga)是藏传佛教中特有的宗教艺术的极为重要的表现形式。

其是流行于藏区的一种宗教卷轴画,通常绘于麻棉、帛、丝等材料上,是可以移动携带的神像。

唐卡自产生之日起就被广泛用于寺院悬挂,密修观想,佛事活动,百姓婚丧嫁娶。

①经历了近千年时间的洗礼,唐卡题材向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除了有佛、本尊、祖师、护法等神像外,还延伸出了画传、民俗说唱图、天文历算、藏医用的唐卡挂图等,可以说唐卡真可谓是西藏文化的百科全书。

 纵观历史悠悠长河,笔者认为7世纪,随着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将汉地文化及佛教带入藏开始,唐卡也随之兴起。

只是在当时唐卡处于萌芽状态,受外来元素影响颇多,本土绘画尚不成熟,唐卡的概念也相对模糊,但这一时期是致关重要不容忽视的。

11世纪到13世纪唐卡的形式日趋明朗,13世纪末到15世纪是唐卡的鼎盛时期,15世纪中叶到17世纪涌现出众多流派,流派之争甚是激烈,经过不断的斗争,17世纪中叶最终确立了唐卡的标准式样并沿用自今。

 唐卡作为藏传佛教的宗教艺术中的重要代表,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二、多元文化的影响及自身的吸收 佛教在西藏发展的历史分两个历史阶段,藏文史籍一般称前弘期和后弘期。

7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约2百年为前弘期,这一时期,佛教在吐蕃还是一种外来宗教,它在与当地原有的苯教不断的斗争中发展起来。

②]印度、克什米尔、尼泊尔、中原汉地等均对唐卡绘画风格的发生发展到最后成型都有着重要影响。

 实际上,唐卡从未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在严格的教规和造像度量的制约下,师徒之间一代又一代传诵着唐卡绘制的奥义,并不断遵守古老的制像法则。

在这传播过程当中,只是新的外来文化与本民族特质不断互相交合,在这种潜在运动中,绘画风格缓慢又不间断地在改变着。

关于唐卡的特点,你知道哪些呢?让我带您认识一下

关于唐卡的特点,你知道哪些呢?让我带您认识一下

关于唐卡的特点,你知道哪些呢?让我带您认识一下绘制诸佛神明的唐卡画师们,在这方寸之间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和时间。

对于他们来说,这是直抵灵魂的修行。

人物类唐卡的主题大多是德行高尚的上师和佛祖、佛母、菩萨等等,并且按照等级有序排列,其中还有一部分乾隆帝"文殊菩萨"的唐卡画像。

除了人物之外,还有叙事功能的唐卡作品,绘制的是佛经故事、历史事件和神话传说等等。

唐卡一般分“国唐”和“止塘”,“国唐”是用丝绢面料制成,”止唐“是用颜料在布料上绘制。

唐卡的题材包罗万象,有宗教画,传记画,历史画,风俗画等等,但最常见的还是宗教画——佛像,一般中心位置是主要人物,从画面上角开始,围绕一周。

唐卡,是“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引自《西藏唐卡》),被誉为藏民族的“百科全书”。

每轴唐卡画一般描绘一个完整的故事,内容多以佛像和经变故事为主。

唐卡能够创造中国拍卖纪录绝非偶然。

当代唐卡中,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海热贡唐卡的每一幅手绘唐卡都是经过画师净手、打坐、心经默诵、用矿物质颜料和杜鹃啼血(画师唾液)来制作完成的。

此次唐卡展上的一副四米长卷《三主佛》,是昂重才让老师用时整整七年完成的,而另一幅3.6米长卷《释迦摩尼与十八罗汉》昂重才让老师用时五年完成。

每一幅唐卡所呈现出的不仅仅是一幅精美的画卷,更是包含着深奥的佛教故事和道理。

唐卡是一种用金、银以及天然矿物质颜料在织物上、皮革或纸上进行描绘而成的工艺品,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由于唐卡的绘制工艺复杂、用料讲究、色彩艳丽,一直被看作是藏族宗教文化艺术的一朵奇葩。

此外,唐卡内容还涉及藏族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被誉为“藏民族的百科全书”。

相对来讲,老唐卡跟现代人所画的唐卡有很大程度上的区别。

当时这幅老唐卡处在一个挂满唐卡的房间里就非常突出,临出门还想着回头去看它。

好的唐卡给人留有余地,可以一遍遍地欣赏,每次给人的感觉都会不一样,这才是真正好的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新闻网2015年6月28日阿坝讯(旦真杨佳陈勇强)阿坝县阿坝画派唐卡绘画起源于公元300多年前,由县洛尔达乡洛尔达村卓格寺(觉囊派)僧人古.班智达.秋央多吉创建。

而特果唐卡艺术传习基地是由阿坝画派第七代传承人特戈于2013年,在阿坝镇成立。

几年来,特果唐卡艺术传习基地共招收藏、汉等学徒70名。

有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班,画师有4名,现有绘画学员39名。

近年来,在特戈主持、编撰下,已经出版了内部绘画教材《西藏龙绘画》、《阿坝唐卡画作品集》,完成整理了教学版《阿坝唐卡绘画》等书。

特果唐卡艺术传习基地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其它就业渠道,为普通群众拓宽了收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阿坝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觉囊唐卡艺术亮相2015年04月30日 15:27:11来源:四川新闻网综合编辑:陈浩2015博鳌亚洲论坛的主题是:“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

在精彩纷呈的诸多论题中,29日的分论坛:“中道圆融,凝聚善愿的力量”,旨在从多元文化对话和沟通的角度,发掘人类共同的精神价值,从而真正迈向命运共同体。

来自中国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觉囊唐卡艺术展(觉囊第四十七代法主健阳乐住仁波切和唐卡传习基地师生们的作品),完美地诠释和践行了:“宗教在坚持自身价值观的同时,还负有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

“唐卡”(Thangka)是我国藏地独特的绘画艺术,在其上千年的传承历史中,吸收、融合了汉、藏、印度、尼泊尔等多重地域文化的艺术元素,发展成为极具雪域特色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在世界绘画艺术殿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唐卡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多个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觉囊画派”(JonangSchool)是传承千年的唐卡绘画流派,起源于佛陀时轮教法,形成于觉囊派僧侣的清净修行和信众对诸佛的虔诚供养。

“觉囊唐卡”是在修行中绘画,在绘画中修行;僧绘唐卡,出自清净梵行,秉持菩提悲心。

唐卡中既有殊胜法喜,也有庄严艺术。

其艺术特点融合印、藏、汉绘画艺术精粹,又以线条绘制和色彩点染等特殊技法而取胜,是高雅审美艺趣和高超绘画技艺的圆满交融,其古朴隽永的艺术特色,被专家、学者援引孔子对《易经》的品评来概括,即“洁静精微”。

觉囊唐卡艺术从千载历史积淀中走来,依然饱含着修行者的那份自在、圆融和灵动–色彩的淡雅、构图的从容、线条的飘逸–都在讲述对心灵、对生命、对时空万象那份真诚地探寻,是借助画笔、色彩进行的修持,是佛法智慧与慈悲的相续。

觉囊唐卡不仅是人类文化艺术殿堂里的一幅至精至美的画卷,它的背后更蕴藏着一座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的无上宝库。

为了传承觉囊唐卡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觉囊派当代传承法主健阳乐住仁波切,在阿坝州和壤塘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创办了觉囊唐卡艺术传习基地,将寺院的千年传承免费开放给当地的贫困青少年。

在这里,绘画技艺的传授不是核心,对生命的启发、探索与求证才是最主要的功课,是善的相续,是美的品味,是真的探究,依真善美利己利他。

如健阳乐住仁波切所说:“审美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领悟、了解的过程,你越了解宇宙人生,你越了解生命的本质,那么你就越有品味,越有审美的能力。

”“从根本上来讲,唐卡并不是在表达宗教的什么内容,他所表达的是我们生命本具的,善的本能或心性的庄严,它是生命境界的一种呈现”。

健阳乐住(觉囊第四十七代法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阿坝州文广新局)简介: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

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

历史起源:唐卡的起源学术界观点不一,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1、唐卡是随佛教由印度传来的绘画形式。

由意大利学者杜齐提出。

他认为唐卡源于印度古老宗教布画“钵陀”,随佛教传入西藏。

钵陀与汉地绘画不同主要在于画布,汉地绘画多为纸和绢,钵陀则以棉布为底,这与唐卡画布一致。

此外,唐卡绘画中曼荼罗画为正方形画布、佛像画画布长宽比例为4:3,这都与钵陀相同。

2、由中国学者谢继胜提出,唐卡受中原绘画的影响产生。

他在《唐卡的起源》一文中指出:“唐卡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并非来自印度,实际上他的发展演变过程从汉唐至宋元的中原汉地卷轴画的形成演变过程相一致,发源于蕃汉交往密切的敦煌,沿着佛教绘画的轨迹,由吐蕃旗幡画演变而成”。

3、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所著的《释迦牟尼·水晶宝镜》书中所载:法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一幅吉祥天母女神像,在蔡巴万户长时期,果竹西活佛看到了这幅女神像,将此作为装藏,放在神像里了。

此为西藏学术界对于唐卡起源之说。

4、唐卡是由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布画继承发展而来。

苯教僧侣实用便携布画以便传教布道,后被佛教所用。

绘画题材:唐卡被人称为“藏文化百科全书”,其题材内容以宗教为主,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间传说、世俗生活、建筑、医学、天文、历算等领域。

一般可分为,宗教类和非宗教类。

宗教类包括:曼荼罗画、本生、集树会、祖师像、生活传记、诸佛菩萨、本尊护法、空行、罗汉、生死轮回图、西方极乐世界等。

非宗教类包括:历史、传说故事、天文历算、藏医药学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宗教画——佛像,这种唐卡一般中心位置描绘主要人物,从画面上角开始,围绕主体,按顺时针方向与中心人物有关的人物、活动场所或故事布满一周。

每幅唐卡画一般描绘了一个较完整的故事,画面的景物随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变化,不受历史、时间、空间的限制。

画面人物也不受远近透视关系的影响,构图均衡、丰满、多变。

艺术流派:唐卡最早是受尼泊尔风格的影响在公元7世纪左右,随着佛教的大量传入,西藏境内大兴建寺修庙之风,当时寺庙内的壁画、塑像等都由尼泊尔和中国的画家、雕塑家所塑绘,自此之后到15世纪之前的由尼泊尔和藏族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后人一并称之为尼泊尔画派。

之后有在宗喀巴时期的齐岗画派;15世纪兴起的勉唐画派和钦则画派;16世纪兴起的噶玛嘎孜画派等。

主要分类:1、按内容:佛像唐卡、传记唐卡、历史唐卡、神话传说唐卡、教理唐卡、天文唐卡、历算唐卡、藏医药唐卡等。

2、按大小:巨幅唐卡、普通唐卡、小幅唐卡。

3、按材质:(1)刺绣唐卡。

用各色丝线绣成,这种唐卡坚韧耐用,不易毁坏。

(2)缂丝唐卡。

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用各色纬线在图案需要编织处,用经线交织而成,雕石镂木等具有立体效果。

(3)织锦唐卡。

质地多为缎,纬线由各色丝线组成,顺而间错提花织造,形成所需图案、形象、景物。

(4)堆绣,也称贴花唐卡。

先将各色彩缎剪成图形(人物、鸟兽、树木、楼阁、花草等),粘贴在唐卡底料上。

(5)绘画唐卡。

多是先绘画于纸、布、牛皮、羊皮等上,而后做成唐卡。

它的基本绘画形式与壁画无二。

后期的绘画唐卡有所发展,有的刻成印板印刷,则可成为“印刷唐卡”了。

(6)珍珠唐卡。

珍珠唐卡是唐卡画中的特殊品种,数量极少。

西藏山南昌珠寺的度母珍珠唐卡,由上万颗珍珠宝、艺术石串成,造型舒展雅致,十分昂贵。

而手绘唐卡又分为:彩唐(白底,用各种色彩绘制)、金唐(金色背景)、银唐(银色背景)、红唐(红色背景)、黑唐(黑色背景)。

色彩来源:唐卡画师是把唐卡绘画需要的所有颜料分为九类:土、石、水、火、木、草、花、骨和宝石。

属于土的颜料有:白土、南碱、金刚土、红土。

属石类的颜料有:银矿石、黄铜矿石、云母、青金石、铜绿石、朱砂、玳瑁石、赭石等。

属于水类的颜料有:黄丹、桑珠热、蓝靛、铁青靛等。

属于火类的颜料有:墨、砒石、雄黄等。

属于木类的颜料有:红树、金树、桦树、硬树、紫梗等。

属于草类的颜料有:力士草、鸡爪黄连、狼毒草、苋菜等。

属于花类的颜料有:野菊花、桦树花、报春花等。

属于骨类的颜料有:蛤、海螺、龙骨等。

属于宝石类的颜料有:黄金、白银、天珠、珊瑚、绿松石等[15] 。

这些纯天然的颜料从色相上也可分类:白色类:白土、南碱、金刚土、海螺、云母等。

黄色类:砒石、雄黄、力士草、鸡爪黄连、金树、野菊花、桦树皮等红色类:朱砂、苋菜、红土等。

蓝色类:青金石、蓝靛类、硬树等。

绿色类:铜锈、铜绿石、孔雀石等。

黑色类:锅烟子、煤矿石等。

紫色类:桑珠热、玳瑁石、赭石、紫树等。

所有颜料又从物质属性分为矿物颜料和植物颜料。

矿物颜料常用的有:仁布白土(白)、朱砂(红)、青金石(石青)、孔雀石(石绿)、雄黄/雌黄(黄)、黄丹(橙)。

植物颜料常用有花青色、胭脂色等,植物颜料的制作工艺相比于矿物颜料要简单。

首先采集花木或树皮,清洗后浸泡或熬煮,得到不同颜色的汁水后,蒸发制成颜色丸即可。

绘制流程:1、选布:画布一般是浅色画布,不要太厚太硬,画布太厚太硬容易使颜料剥落和皱裂。

最合适的画布是织工细密的纯白府绸或棉布,没有图案的白丝绸做画布也非常合适。

有的唐卡尺幅很大,只能把几块画布用非常细密的针脚缝合在一起,缝好的两块布的接缝不能有碍于唐卡画面的完整。

2、固定画布固定画布:沿画布的四边把它缝在一个细木画框上(画框的四条框都是用和普通铅笔粗细差不多的树枝制成),把细木画框上的画布绷紧,再用结实绳子把细木画框牢牢地绑在大画架“唐卓”上面,按“之”字形的绳路式样把细木画框的四个边同大画架的四个边绑在一起。

3、勾草图上胶和打磨:首先在画布上涂上薄薄一层胶水作为“底色”,然后晾干。

涂淡胶的目的是防止画布吸附,渗入颜料;防止颜料在画布上“变花”,使颜料涂上面布对不会失掉本色。

此后,再薄涂一层有石灰的浆糊。

等第二层涂料干后把画布铺到木板或桌面之类的平坦地方,用一块玻璃或贝壳、圆石等光滑的东西反复摩擦画布面,一直到画布的布纹看不见时为止。

4、矫正画布:正其经纬。

5、打线:画出主要的定位线。

其中有边线、中心垂直线、两条对角线和其他任何需要标出的轮廓线。

6、勾草图:用炭笔画出佛像的素描草图“白画”之后,再用墨勾成墨线(墨线草图即线描草图称“黑画”)。

7、上色上色:根据画面描绘的水泊、岩石、山丘、云雾等景物的不同,在不同的景物上涂上相应的颜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