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 初步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新闻网2015年6月28日阿坝讯(旦真杨佳陈勇强)阿坝县阿坝画派唐卡绘画起源于公元300多年前,由县洛尔达乡洛尔达村卓格寺(觉囊派)僧人古.班智达.秋央多吉创建。而特果唐卡艺术传习基地是由阿坝画派第七代传承人特戈于2013年,在阿坝镇成立。

几年来,特果唐卡艺术传习基地共招收藏、汉等学徒70名。有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班,画师有4名,现有绘画学员39名。近年来,在特戈主持、编撰下,已经出版了内部绘画教材《西藏龙绘画》、《阿坝唐卡画作品集》,完成整理了教学版《阿坝唐卡绘画》等书。特果唐卡艺术传习基地为广大民众提供了其它就业渠道,为普通群众拓宽了收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阿坝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觉囊唐卡

艺术亮相

2015年04月30日 15:27:11

来源:四川新闻网综合

编辑:陈浩

2015博鳌亚洲论坛的主题是:“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在精彩纷呈的诸多论题中,29日的分论坛:“中道圆融,凝聚善愿的力量”,旨在从多元文化对话和沟通的角度,发掘人类共同的精神价值,从而真正迈向命运共同体。

来自中国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觉囊唐卡艺术展(觉囊第四十七代法主健阳乐住仁波切和唐卡传习基地师生们的作品),完美地诠释和践行了:“宗教在坚持自身价值观的同时,还负有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

“唐卡”(Thangka)是我国藏地独特的绘画艺术,在其上千年的传承历史中,吸收、融合了汉、藏、印度、尼泊尔等多重地域文化的艺术元素,发展成为极具雪域特色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在世界绘画艺术殿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唐卡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多个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觉囊画派”(JonangSchool)是传承千年的唐卡绘画流派,起源于佛陀时轮教法,形成于觉囊派僧侣的清净修行和信众对诸佛的虔诚供养。“觉囊唐卡”是在修行中绘画,在绘画中修行;僧绘唐卡,出自清净梵行,秉持菩提悲心。唐卡中既有殊胜法喜,也有庄严艺术。其艺术特点融合印、藏、汉绘画艺术精粹,又以线条绘制和色彩点染等特殊技法而取胜,是高雅审美艺趣和高超绘画技艺的圆满交融,其古朴隽永的艺术特色,被专家、学者援引孔子对《易经》的品评来概括,即“洁静精微”。

觉囊唐卡艺术从千载历史积淀中走来,依然饱含着修行者的那份自在、圆融和灵动–色彩的淡雅、构图的从容、线条的飘逸–都在讲述对心灵、对生命、对时空万象那份真诚地探寻,是借助画笔、色彩进行的修持,是佛法智慧与慈悲的相续。觉囊唐卡不仅是人类文化艺术殿堂里的一幅至精至美的画卷,它的背后更蕴藏着一座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的无上宝库。

为了传承觉囊唐卡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觉囊派当代传承法主健阳乐住仁波切,在阿坝州和壤塘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创办了觉囊唐卡艺术传习基地,将寺院的千年传承免费开放给当地的贫困青少年。在这里,绘画技艺的传授不是核心,对生命的启发、探索与求证才是最主要的功课,是善的相续,是美的品味,是真的探究,依真善美利己利他。如健阳乐住仁波切所说:“审美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领悟、了解的过程,你越了解宇宙人生,你越了解生命的本质,那么你就越有品味,越有审美的能力。”

“从根本上来讲,唐卡并不是在表达宗教的什么内容,他所表达的是我们生命本具的,善的本能或心性的庄严,它是生命境界的一种呈现”。健阳乐住(觉囊第四十七代法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阿坝州文广新局)

简介: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

历史起源:

唐卡的起源学术界观点不一,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1、唐卡是随佛教由印度传来的绘画形式。由意大利学者杜齐提出。他认为唐卡源于印度古老宗教布画“钵陀”,随佛教传入西藏。钵陀与汉地绘画不同主要在于画布,汉地绘画多为纸和绢,钵陀则以棉布为底,这与唐卡画布一致。此外,唐卡绘画中曼荼罗画为正方形画布、佛像画画布长宽比例为4:3,这都与钵陀相同。

2、由中国学者谢继胜提出,唐卡受中原绘画的影响产生。他在《唐卡的起源》一文中指出:“唐卡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并非来自印度,实际上他的发展演变过程从汉唐至宋元的中原汉地卷轴画的形成演变过程相一致,发源于蕃汉交往密切的敦煌,沿着佛教绘画的轨迹,由吐蕃旗幡画演变而成”。

3、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所著的《释迦牟尼·水晶宝镜》书中所载:法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一幅吉祥天母女神像,在蔡巴万户长时期,果竹西活佛看到了这幅女神像,将此作为装藏,放在神像里了。此为西藏学术界对于唐卡起源之说。

4、唐卡是由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布画继承发展而来。苯教僧侣实用便携布画以便传教布道,后被佛教所用。

绘画题材:

唐卡被人称为“藏文化百科全书”,其题材内容以宗教为主,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民间传说、世俗生活、建筑、医学、天文、历算等领域。

一般可分为,宗教类和非宗教类。

宗教类包括:曼荼罗画、本生、集树会、祖师像、生活传记、诸佛菩萨、本尊护法、空行、罗汉、生死轮回图、西方极乐世界等。

非宗教类包括:历史、传说故事、天文历算、藏医药学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宗教画——佛像,这种唐卡一般中心位置描绘主要人物,从画面上角开始,围绕主体,按顺时针方向与中心人物有关的人物、活动场所或故事布满一周。每幅唐卡画一般描绘了一个较完整的故事,画面的景物随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变化,不受历史、时间、空间的限制。画面人物也不受远近透视关系的影响,构图均衡、丰满、多变。

艺术流派:

唐卡最早是受尼泊尔风格的影响在公元7世纪左右,随着佛教的大量传入,西藏境内大兴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