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作用PPT课件
胶体化学第7章-2 固液界面的吸附作用
对稀溶液,Gibbs等温式可写作
c n RT c S
S :固体的比表面
将(1)式代入求导
Sc ( 0 m ) dn n s RT n dc
s 2
s 2
作不定积分
n RT ln n ln c ln a ( 0 m )S
s 2
s
set
n s RT 1 ( 0 m )S n
n ac
s 2
1
n
加而直线降低的关系导出的 关系式,只适用于中等覆盖度的化学吸附或物理 吸附。
1 =n / n ln Ac a s n2 k1 k2 ln c
s 2 s m
四、自电解质溶液中的吸附
1. 固体表面与介质在液体介质中带电
a.表面基团解离 b.吸附带电 c.非水介质中的带电... 为了保持荷电固体和介质的电中性,介质中的 与固体表面电荷符号相反的离子必将靠近表面 形成双电层(double layer)。
四、自电解质溶液中的吸附
2 双电层
Stern面
滑动面
- - 溶剂分子 - 反离子 - -
表面电势
φ0
Stern电势
φδ
ζ
+- + +- + +- + +- + +- + +-
-
紧密层(Stern层)
扩散层
例:AgNO3+过量KCl →AgCl(晶体)+K++Cl-+NO3-
①Cl-可在AgCl晶体上吸附成牢固的化学结合
b 结构影响 : 碳自水溶液中吸附量 在水中的溶解度
(2)溶剂影响
溶剂/溶质作用强烈,溶解度上升,吸附量降低 溶剂/吸附剂作用强烈,竞争吸附,吸附量降低
(3)吸附剂影响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22页PPT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பைடு நூலகம்——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作用
研究不足与展望
需要进一步研究多种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而实际应用中常常涉及到多种表面活性剂的共存和相互作 用。因此,未来研究需要深入探讨多种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竞争吸附、协同作用和相互影响。
表面活性剂吸附与界面流变学的关联
虽然我们已对表面活性剂吸附对界面性质的影响有了一定了解,但界面流变学行为与表面活性剂吸附之间的具体关系 仍不明确。未来研究应关注这一领域,以更好地理解界面流变性质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
选择了几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如阴离子 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
制备了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以便 观察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实验设备
实验步骤
采用了原子力显微镜(AFM)和表面张力仪 等设备,以测量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 吸附情况。
先对实验材料进行预处理,然后将表面活 性剂溶液与固体表面接触一定时间,最后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吸附热力学参数
通过热力学实验测定,包括表面张力、吸附量、吸附热等。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动力学
吸附速率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速度取决于扩散和反 应动力学过程。
动力学模型
描述吸附速率的数学模型,如扩散模型、反应模型等。
影响因素
包括表面活性剂的性质、溶液浓度、温度和界面结构 等。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模型
降低表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吸附后,可以 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有助于润湿、乳 化、发泡等过程。
增强分散稳定性
在固液分散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吸附 在固体颗粒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 颗粒聚集,提高分散稳定性。
提高固体表面的润湿性
通过固液界面吸附,表面活性剂能够 改变固体表面的润湿性,使其易于被 液体润湿。
3.5 固液界面(吸附作用)
4.自电解质溶液中的吸附
(1)、离子吸附与电双层 1) 离子吸附的原因 a、 体相中和固液界面上某组分的化学势不同, 从而发生离子的迁移和吸附; b、 固体表面的可离解基团由于介质pH的变化而 产生不同程度的离解而使表面带电。 (2)、双电层形成 由于固体表面带有电荷,因此溶液中的反离子必 将靠近表面而形成双电层。
双电层模型
双电层与 ζ 电势 (1)胶团结构 因为胶粒的大小介于 1~100nm 之间,故每一胶粒必然是 由许多分子或原子聚集而成的。我们往往将组成胶粒核心 部分的固态微粒称为胶核。例如用稀 AgNO3 溶液和 KI 溶 液制备 AgI 溶胶时,由反应生成的 AgI 微粒首先形成胶核。 胶核常具有晶体结构,它很容易从溶液中选择性地吸附某 种组成与之相似的离子而使胶核带电,因此,胶核实际上 应包括固体微粒表层的带电离子。
2.自浓溶液中的吸附
设溶液由1和2两种相互混溶的液体组成。其组 成可从纯的1变为纯的2,即任何一种组分的组成 变化范围均为0→1,浓度用x表示。 1)复合吸附等温线 吸附前 n0= n10+ n20 吸附平衡 n10 = n1b+m n1s n20 = n2b+m n2s 以x1和x2 表示溶液体相中1、2组分的摩尔分数
d为紧密层电势为吸附势能可见决定吸附能力大小的除静电作用外还有非静电作用也有离子在带电符号相同的固体表面上吸附的例子此时吸附主要是非电性力起作用如范得华引力2离子交换m1rm2m2rm1交换离子固体离子交换剂交换吸附的平衡常数k的大小反映了离子交换过程的趋势有时也用g的值来表示交换能力大小
2.4 固液界面—吸附作用
b x1 n1 b x2 n2 b b n1 x2 n2 x1
自浓溶液中的吸附
表面活性剂作用原理 PPT
聚氧乙烯型
HLB值=
皂化值不易得到的
离子型
HLB=∑(亲水基团HLB)+∑(亲油基团HLB)+7
混合型 HLB混合=∑(HLBi ×qi)
2.3.1.2 HLB与表面活性剂应用关系
亲油 | 亲水
HLB值 0 1 3 6 7 8 10 12 13 15 18 | |消泡| — | | 润湿剂 |—增溶剂——|
2.2 表面活性剂胶束
2.2.1 胶束的形成
胶束结构示意图
2.2.2 临界胶束浓度 CMC Critical Micell Concentration
表面活性剂在水中随着浓度增大,表面上聚集的活性剂分 子形成定向排列的紧密单分子层,多余的分子在体相内部 也三三两两的以憎水基互相靠拢,聚集在一起形成胶束, 这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
2.1 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
当任意两相接触时, 两相之间决非是一个没有厚 度的纯几何面,而是一个具有相当厚度的过渡区体,这种界面通常称为表面。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 这两个概念常常混用。 常见的界面有:气-液界面,气-固界面,液-液 界面,液-固界面,固-固界面。
表面活性剂的碳氢链长 碳氢链分支 极性基团的位置 碳氢链中其它取代基的影响 疏水链的性质 亲水基团的种类 温度 离子型 Krafft point 非离子型 浊点 cloud point
2.2.3 胶束的形状和大小
球 状
2.2.4 胶束的作用
乳化作用 泡沫作用 分散作用 增溶作用
催化作用
2.3 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气-液界面
气-固界面
液-液界面
液-固界面
固-固界面
表面活性剂ppt课件教学教程
Surfactant
去污作用(HLB值为13~16)
➢ 油酸钠和脂肪酸的钠盐、钾盐、十二烷基硫酸钠或烷基 磺酸钠等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
➢ 机理:包括对污物表面的润湿、分散、乳化或增溶、起 泡等多种过程。
➢ 溶液的性质如渗透压、界面
张力等都存在突变现象
胶态电解质溶液—十二烷 基硫酸钠的性质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表
摩
面 张
尔 电 导
力
率
浓度
庚基乙二醇十二烷基醚的 表面张力与浓度的关系
浓度
十二烷基磺酸钠水溶液 的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
Surfactant
2 亲水亲油平衡值 HLB
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 定义: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和亲油基团对水或油 的综合亲和力 HLB值范围 :O~40 非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LB值: HLB值的理论计算 HLB=∑(亲水基团HLB数)-∑(亲油基团HLB数)+7
剂、乳化剂、分散剂和润湿剂、常与司盘配伍 。
CR
Surfactant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商品名:卖泽Myrij)
通式:R.COO.CH2(CH2OCH2)nCH2OH
聚 特点:较强水溶性、增溶剂、用作O/W型乳化
氧 乙
剂和栓剂的基质。
烯 常用:polyoxyl 40 stearate。
型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商品名:苄泽Brij)
剂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Surfactant
1•代离表子:硫表酸面化蓖活麻性油(剂土耳其红油);SDS 。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解读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方式
(1)离子交换吸附
固体表面的反离子被同电荷符号的表面活性剂离子取代而引起的吸附。
(2)离子配对吸附 固体表面未被反离子占据的部位与表面活性剂离子因电性作用而引 起的吸附。
(3)形成氢键引起的吸附 固体表面和表面活性剂的某些基团间形成氢键而引起的吸附。
(4)疏水作用引起的吸附 疏水作用引起的吸附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间相互作用以及逃离水 的趋势,使得表面活性剂达到一定浓度后会以相互缔合状态吸附。
a) 如果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的浓度达不到疏水缔合的浓度范围, 即只发生单体吸附,则吸附等温线为L型。
b) 如果表面活性剂的疏水效应强,在低浓度时就可疏水缔合,则单 体吸附和疏水效应在同一浓度区发生,吸附等温线也将是L型。
c) 如果表面活性剂与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较弱,或固体的表面吸附 位少,则第一阶段的单体吸附量少,吸附等温线第一平台几乎不出 现,则等温线呈S型。
(5)π电子极化引起的吸附 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富电子芳环与固体表面强正电子位之间的作用而引 起的吸附。 (6)色散力引起的吸附 固体与表面活性剂之间因范德华力引起的吸附。这类机制的吸附量 随表面活性剂分子量增加而增加。 (7)化学键力引起的吸附 如果被吸附物中含具有孤对电子的原子,例如N、O、P、S等, 它们可与某些金属原子形成共价键,即发生化学吸附。
(5)无机盐的影响
a ) 无机盐溶液中加入中性无机盐,会使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固 体上更易吸附,最大吸附量也会有所增加。这是因为:一方面 无机盐的存在压缩双电层,被吸附的表面活性剂离子间斥力减 小,可排列更紧密;另一方面是可以降低表面活性剂的CMC, 利于吸附进行。
b ) 阴、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后,吸附量比单个表面活性剂 明显增加。
第5章 水环境中的界面过程(吸附)2PPT课件
固液界面吸附的应用
液相物质的分离提纯 液相色谱 洗涤作用 矿物浮选 制备LB膜 ……
固-液吸附在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1):活性碳用于水和废水的处理
活性碳的吸附机理 活性碳吸附对废水处理的方式
(2): 粘土矿物吸附的应用
主要内容
1.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的吸附作用类型(表 面吸附、离子交换吸附、专属吸附) 2.吸附等温线类型 3.吸附作用的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MnO2胶体吸附金属离子符合 Langmuir公式,对于二价金属离子,饱和吸附 量相当接近,为0.100mol/mol(Mg2+)至 0.180mol/mol(Ba2+)。但对于Mn2+,饱和吸附 量为0.284mol/mol。
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吸附等温线和吸附/解吸平衡质量浓度
(3)专属吸附
指在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作用外,尚有加强 的憎水键和范德化力或氢键作用。该作用不但可 以使表面电荷改变符号,还可以使离子化合物吸 附在同号电荷的表面上。
这种吸附作用发生在胶体双电层的stern层中,被 吸附的金属离子进入Stern层后,不能被通常提取 交换性阳离子的提取剂提取,只能被亲和力更强 的金属离子取代,或是在强酸性条件下解吸。
它在中性表面甚至在与吸附离子带相同电荷符号 的表面也能进行吸附作用。
氧化物表面吸附的配合模式
重金属离子在水合金属氧化物颗粒表面发生配位 化合过程,可用下式表示:
n≡AOH + Men+=== (≡AO)n → Me + n H+
式中≡代表微粒表面,A代表微粒表面 的铁、铝、硅或锰,Men+为重金属离子, 箭头代表配位键。
例:高岭石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的研究
表面活性剂基本理论—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的吸附
25
H2O/气
30
H2O/气
25
H2O/气
25
H2
38
3.68
3.6
46
5.0
2.7
61
2.12
2.7
62
2.10
2.6
63
2.07
3.0
55
2.98
2.75
60
2.94
2.85
58
2.57
2.58
64
3.70
2.74
61
5.32
C12H25(OC2H4)4OH C12H25(OC2H4)5OH C12H25(OC2H4)7OH C12H25(OC2H4)7OH C12H25(OC2H4)7OH C12H25(OC2H4)8OH C13H27(OC2H4)8OH C14H29(OC2H4)8OH C15H31(OC2H4)8OH n-C16H33(OC2H4)6OH n-C12H25N(CH3)2O n-C12H25CH(COO-)N+(CH3)3 C10H21N+(CH3)2CH2COOC12H25N+(CH3)2CH2COOC14H29N+(CH3)2CH2COOC16H33N+(CH3)2CH2COOC12H25CH (NC5H5)+COO-**
(2)表面热力学电位ψ0和stern电位ψs
所谓表面热力学电位ψ0即固体表面至溶液本体相的电位差。当系统以及温度和压力 确定之后,ψ0便是一个确定的热力学量。而其外侧stern面至溶液本体相的电位差为 stern电位ψs,ψs不仅与ψ0有关,还与stern层的特性吸附有关。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
H3+N-R-COOH+OH-
H++H2N-R-COOH+OH-
第五节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
第五节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一、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吸附的机理在浓度不大的水溶液中,一般认为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的吸附是以单个表面活性剂的离子或分子进行的。
吸附可能以下述一些方式进行。
(一)离子交换吸附吸附于固体表面的反离子被同电性的表面活性剂的离子取代。
(二)离子对吸附表面活性剂离子吸附于具有相反电荷的、未被离子所占据的固体表面位置上。
(三)氢键形成吸附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与固体表面极性基团形成氢键而吸附。
(四)π电子极化吸附吸附质分子中含有富于电子的芳香核时,与吸附剂表面的强正电性位置相互吸引而发生吸附。
(五)London引力(色散力)吸附吸附作用随吸附质分子增大而增加,而且在任何场合皆发生。
所有吸附类型中皆存在,可作为其它吸附的补充。
此种吸附机理可以说明表面活性剂离子在离子交换吸附中取代同电性无机离子的原因。
(六)憎水作用吸附表面活性剂亲油基在水介质中易于相互联结形成“憎水链”,具有逃离水的趋势,当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有可能与吸附在表面的其它表面活性剂分子聚集而吸附,或以聚集状态吸附于表面。
二、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吸附等温线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等温线有以下三种:(一)Langmuir 型吸附等温线例如表面活性剂C16H33N(CH3)3Br在炭黑上的吸附,如图9-12。
平衡浓度/m mol/L图9-12 C16H33N(CH3)3Br在炭黑上的吸附可用Langmuir公式表示:(9-12)式中,n 2S ——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吸附量;n m S——表面单分子饱和吸附量;a ——常数;C ——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
将(9-12)式直线化得: (9-13) 或将(9-12)式变为:(9-14) 根据(9-13)式以1/n 2S 对1/C 作图,直线斜率=a/n m S ,截距=1/n m S ,可求得n m S 和a 值。
同理根据(9-14)式以C/n 2S 对C 作图可求出n m S 和a 值。
第五章固液界面-课件
第五章固液界面-课件5.1润湿作用(4学时)5.1.1润湿过程5.1.2接触角与润湿方程5.1.3接触角的测量5.1.4影响接触角的因素5.1.5表面活性剂对润湿的影响5.2固液界面的吸附作用(4学时)5.2.1固液界面吸附的特点5.2.2自浓溶液中的吸附5.2.3自稀溶液中的吸附5.2.4自电解质溶液中的吸附5.3大分子的吸附(1学时)5.3.1吸附等温式5.3.2生物大分子和聚合物的吸附5.4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1学时)5.1润湿作用5.1.1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润湿作用润湿(wetting)是指在固体表面上一种液体取代另一种与之不相混溶的流体的过程。
润湿过程可分为三类:沾湿(adheion)浸湿(immerion)铺展(preading)(1)沾湿:液体与固体由不接触到接触,变液气界面和固气界面为固液界面的过程Wa=γlg+γg-γlWa:粘附功>0自发(2)浸湿:固体浸入液体的过程。
(洗衣时泡衣服)固气界面为固液界面替代。
-G=γg-γl=WtWt:浸润功>0自发(3)铺展:以固液界面取代固气界面同时,液体表面扩展的过程。
铺展系数S=γg-(γlg+γl)≥0时自发小结:(1)无论哪一种润湿都是界面现象,其过程实质都是界面性质及界面能量的变化(2)对比三者发生的条件沾湿:Wa=γlg+γg-γl≥0浸湿:γg-γl≥0铺展:S=γg-(γlg+γl)≥0(3)固气和固液界面能对体系的三种润湿作用的贡献是一致的。
5.1.2接触角与润湿方程将液体滴于固体表面上,液体或铺展或覆盖于表面,或形成一液滴停于其上,此时在三相交界处,自固液界面经液体内部到气液界面的夹角就叫做接触角。
Yang方程:γg-γl=γlgcoθWa=γlg(coθ+1)≥0θ≤180沾湿A=Wt=γlgcoθ≥0θ≤90浸湿S=γlg(coθ-1)=0θ=0铺展习惯上将θ=90°定义润湿与否标准5.1.3接触角的测量(一)角度测量法(量角法)(1)切线法(2)斜板法γSLγLGθγSG(3)光点反射法(二)长度测量法(1)小滴法(2)大滴法(液饼法)(3)垂片法皆是通过与相关长度测量计算得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进入到固体内部,否则就称为吸收。如镍-氢电 池中储氢材料对氢气的吸收等,而非简单的吸附。 ➢ 物理吸附: 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以范德华力相互 作用而发生的吸附。
化学吸附: 吸附剂与吸附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 成化学键的吸附。
位错和熔结点等,放大看,都是不平坦的粗糙表面。
8
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
➢ 4.1.1 固体表面特点 ➢ 2. 低表面能固体和高表面能固体 ➢ 高表面能固体: ➢ 人为规定表面能大于100mJ/m2的固体。主要为无机固
体和金属。 ➢ 低表面能固体: ➢ 表面能小于100mJ/m2的固体,主要指聚合物和固态有
6
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
➢ 4.1.1 固体表面特点 ➢ 1. 固体的表面能 ➢ 固体可能存在各向异性,形成不同单位晶面 (或解理面)
做的功可不相等。 ➢ ②固体原子的流动性极小,形成新固体表面时表面上的原
子仍处于原体相中的位置,是热力学不平衡态。 ➢ ③固体表面区域内,在不改变原子数目的条件下,通过压
➢ 4.1.1 固体表面特点 ➢ 3. 固体表面的电性质 ➢ 电势决定离子:使固体表面带电的特定离子。 ➢ 等电点(IEP):电动电势为零时,电势决定离子浓度的负
对数称为等电点。 ➢ 电势决定离子为H+和OH-时,pH>IEP时,表面带负电,
pH< IEP时,表面带正电。
14
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
缩和伸长原子间距离可以改变固体表面积的大小。显然, 此时表面能不是将内部原子拉到表面做的可逆功。 ➢ ④固体表面的不规则性、不完整性和不均匀性使得在不同 区域、不同位置的表面原子微环境有差异,受到周围原子 的作用力也不同,故使表面能不同。
7
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
➢ 4.1.1 固体表面特点 ➢ 1. 固体的表面能 ➢ 固体表面通常不是理想的晶面,而是有台阶、裂隙、沟槽、
4
概述
物理化学P369 5
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
➢ 4.1.1 固体表面特点 ➢ 1. 固体的表面能 ➢ 液体的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是从力学和热力学
角度出发对同一种表面现象的两种说法,应用相 应单位时它们在数值上也相等。 ➢ 固体与液体不同,虽仍可定义形成单位固体新表 面外力做的可逆功为固体的表面自由能(常简称 表面能),但不可笼统地将固体表面能与表面张 力等同起来。 ➢ 固体的表面能具有平均值的意义。
面而使表面带电。如AgCl易吸附Ag+或Cl-。
面特点 ➢ 3. 固体表面的电性质 ➢ (3)晶格取代 ➢ 固体晶格中某一离子被另一不同价数的离子取代
而使其带电,如Si4+被Al3+或Mg2+、Ca2+取代。
13
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
➢ 固体界面发生吸附现象,根本的原因是因为界面能有自动 减小的本能。
➢ 当纯液体与固体表面接触时,由于固体表面分子(或原子、 离子)对液体分子作用力大于液体分子间的作用力,液体 分子将向固液界面富集,同时降低固液界面能。
2
概述
➢ 与气液界面和液液界吸附不同,测定固液界面张 力(实际应为固体表面能)非常困难,没有进行基 于界面张力的吸附理论研究。
➢ 4.1.1 固体表面特点 ➢ 4. 固体表面自由焓的计算 ➢ (1)应变速率法 ➢ (2)溶解热法 ➢ (3)外推法 ➢ (4)估算法
15
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
➢ 4.1.2 稀溶液吸附 ➢ 1. 吸附等温线 ➢ (1)相关定义 ➢ 在一定温度时吸附量与浓度之间的平衡关系曲线
就是吸附等温线。 ➢ 吸附量是单位量吸附剂吸附的吸附物的量。 ➢ 通常,吸附物的量以g或mol单位,吸附剂的量
使其带负电 ➢ 活性炭表面的一些含氧基团在水中也可电离,在
中性介质中通常带负电
11
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
➢ 4.1.1 固体表面特点 ➢ 3. 固体表面的电性质 ➢ (2)选择性吸附 ➢ 有些固体优先自水吸附H+或OH-而使其带正电或
负电。 ➢ 不溶性盐总是优先组成不溶物离子吸附于固体表
➢ 固体与界面活性剂相接触时,根据固体与界面活 性剂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着各样类型的吸附,大致 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 固液界面的吸附多以吸附等温线为基础进行研究。 ➢ 固液界面吸附量测量容易。测定由于吸附而引起
的溶液浓度的变化即可以在一定温度下测定吸附 量。
3
概述
➢ 吸附剂: 具有吸附能力的固体物质。 ➢ 吸附质: 被吸附的物质。 ➢ 在研究表面活件剂在固液界面吸附时通常把表面
石蜡
25.5
聚乙烯
35.5
固体
表面能 /(mJ/m2)
聚对苯二甲 43 酸乙酯
石英
325
氧化锡
440
铂
1840
10
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
➢ 4.1.1 固体表面特点 ➢ 3. 固体表面的电性质 ➢ 固体与液体接触后可因多种原因而使固体表面带
有某种电荷,原因如下: ➢ (1)电离作用 ➢ 硅胶在弱酸性和碱性电解质中,表面硅酸电离而
则以g或m2表面积来表示。 ➢ 随着所用单位的不问,吸附量可以表示为
mol/m2,mol/cm2,g/g,mol/g等。 16
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
➢ 4.1.2 稀溶液吸附 ➢ 1. 吸附等温线 ➢ (2)类型 ➢ Giles(非Gibbs)总结了大量稀溶液吸附的结果,
机物。 ➢ 固体表面能至今没有精确、通用的测定方法,现报道的一
些方法都是相对子一定条件和体系所选择的,对同一固体 用不同方法所得结果可相差很大。
9
4.1 固体自稀溶液中吸附的特点
➢ 4.1.1 固体表面特点 ➢ 2. 低表面能固体和高表面能固体
固体
表面能 /(mJ/m2)
聚六氟丙烯 18
聚四氟乙烯 19.5
第4章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 的吸附作用
1
概述
➢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应用十分广泛,如纺织、 印染、食品、皮革、造纸、农药、医药、石油、采矿、金 属加工、感光材料、肥料、饲料等 工业部门及日常生活 中都有重要应用。
➢ 在这些实际应用中主要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两亲性 特点,在固液界面形成有一定取向和结构吸附层,以改变 固体表面的润湿性质、分散性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