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统计学第三章习题

合集下载

统计学 第三章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统计学 第三章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3%1%2%5.1++453025453025++++统计学第三章出题优课后习题答案原多项选择第三题D 选项解释有误,现在已经重新更改。

一、单项选择题1. 某商场某月商品销售额为1200万元,月末商品库存额为400万元,这两个总量指标( )。

A. 是时期指标B. 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C. 是时点指标2. 国民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相差一个( )。

A. 出口与进口的差额B. 固定资产折旧C.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3. 有三批产品,废品率分别为1.5%、2%、1%,相应的废品数量为25件、30件、45件,则这三批产品平均废品率的计算式应为( )。

A. B.C. D.4. 下列各项中,超额完成计划的有( )。

A. 利润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B. 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C. 建筑预算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5. 某厂某种产品生产量1月刚好完成计划,2月超额完成2%,3月超额完成4%,则该厂该年一季度各月平均超额完成计划的计算方法是( )。

A. 2%+4%=6%B. (2%+4%)÷2=3%C. (2%+4%)÷3=2%453025%1%2%5.1++++3%1%2%5.1⨯⨯6. 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18件和15件。

若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但是甲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下降,则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 )。

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7. 当各个变量值的频数相等时,该变量的()。

A. 众数不存在B. 众数等于均值C. 众数等于中位数8. 如果你的业务是提供足球运动鞋的号码,那么哪一种平均指标对你更有用?( )A. 算术平均数B. 几何平均数9. 某年年末某地区城市和乡村平均每人居住面积分别为30.3和33.5平方米,标准差分别12.8和13.1平方米,则居住面积的差异程度( )。

A. 城市大B. 乡村大10. 下列数列的平均数都是50,在平均数附近散布程度最小的数列是( )。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一、思考题1.什么是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的对象是什么?P612.什么是统计分组,它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P633.简述编制变量数列的一般步骤。

P70-754.统计表分为哪几种?P785.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P686.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公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P667.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P658.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分组?其主要作用是什么?P63(2009.01)二、判断题1.统计整理只能对统计调查所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

(×)P61 【解析】统计整理分为两情况:一种是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另一种是对次级资料即已加工过的现成资料进行在整理。

2.对一个既定总体而言,合理的分组标志只有一个。

(×)P67【解析】复合分组就是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的分组。

3.在异距数列中,计算次数密度主要是为了消除组距因素对次数分布的影响。

(√ )P744.组中值是指各组上限和下限之中点数值,故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

(×)P72【解析】当组×)(2010.01)P71【解析】变量数列的分组可分为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只有在等距分组的情况下,组数等于全距除以组距。

6.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数和组距。

(×)(2009.10)P65【解析】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选择恰当的分组标志。

7.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P66 【解析】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确定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而是要通过数量上的变化来区分各组的不同类型和性质。

8.连续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离散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P72【解析】对于连续型变量,一般只能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对于离散型变量,如果变量值个数较多,并且变动幅度较大时,应该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对于变量值较少的离散型数据,一般编制单项式变量数列。

统计学第三章习题

统计学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综合指标一、单项选择题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

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2、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时最好用( )。

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中位数D、几何平均数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 )。

A、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D、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4、下面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出勤率B、合格率C、工资总额D、计划完成百分数5、全国的粮食产量与人口数之比是()。

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数量指标6、某年级全部学生中,男生占60%,女生占40%,这种指标属于( )。

A、比较相对数B、强度相对数C、结构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7、某企业的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4%,实际执行结果提高5%,则总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

A、5%-4%B、5%/4%C、105%/104%×100%D、104%/105%-100%8、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商品销售额B、商品购进额C、商品库存额D、商品流通费用额9、逐年减少的耕地面积和逐年增加的棉花产量,上述二指标( )。

A、均为时点指标B、均为时期指标C、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D、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10、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A、有名数B、实物单位和货币单位C、无名数D、无名数和有名数11、计算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时,分子和分母( )。

A、只能是绝对数B、只能是相对数C、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D、只能是平均数12、下列相对数中,用有名数形式表现的有( )。

A、结构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13、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 )。

A、结构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14、某市某年零售商业网密度=11790000人/10019个=108人/个该指标是( )。

统计学习题03

统计学习题03

第三章 数据的描述一、单项选择题1、平均数是对( )。

A 、总体单位数的平均B 、变量值的平均C 、标志的平均D 、变异的平均 答案:B2、权数的最根本作用体现在( )的变动上。

A 、数 B 、标志值C 、权数比重D 、标志值和次数 答案:C3、某单位职工的平均年龄为35岁,这是对( )的平均。

A 、变量 B 、变量值 C 、数量标志 D 、数量指标答案:B4、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实质权数是( )。

A 、各单位占总单位数的比重 B 、各组的次数 C 、各组的标志值 D 、各组的频数答案:A5、集中趋势的主要测度值是( )。

A 、算术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几何平均数答案:A6、某副食品公司所属的三个商店,2004年计划规定销售额分别为500万元,600万元,800万元,执行的结果分别为104%,105%,105%,则该公司三个商店平均完成计划的计算方法为( )。

A 、32*1051*%104+B 、 800600500800*%105600*%105500*%104++++C 、%105800%105600%104500800600500++++D 、%105*%105*%1043答案:B7.在常用的 平均数中,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

A 、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B 、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C 、算术平均数和众数D 、众数和中位数答案:D8、在有组距数列计算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

A、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B、组中值能取整数C、各组变量值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D、各组必须是封闭组答案:C9、标志变异指标与平均数代表性之间存在()。

A、正比关系B、反比关系C、恒等关系D、倒数关系答案:B10、在掌握了各组单位成本和各组产量资料时,计算平均单位成本所使用的方法应是()。

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中位数答案:A11、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

统计学第三章(统计资料的整理与展示)

统计学第三章(统计资料的整理与展示)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一、单项选择题:1.将统计总体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组后,其结果是()。

A.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B.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C.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2.在组距数列中,当全距确定时,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A.组距越大,组数越小B.组距越大,组数越大C.组距越小,组数越小D.组距与组数的关系不确定3.连续型量在确定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

A.间断B.重叠C.相等D.不等4.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合计数应该为()。

A.大于1B.等于1C.小于1D.不等于15.在异距数列中,要准确反映其分布状况,必须采用()。

A.向上累计B.向下累计C.频数D.频率密度6.计算向上累计次数或频数时,其计数表达的意义是()。

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或频数B.上限以上的累计次数或频数C.下限以下的累计次数或频数D.上限以上的累计次数或频数7.在统计表中,说明统计表名称的词语是()。

A.主词B.宾词C.总标题D.横行标题8.次数分布的特征是:两头小,中间大。

即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多,靠近两边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

这种次数分布是()。

A.正态分布B.U形分布C.正J形分布D.反J形分布9.类似于直方图,与直方图比较,其构造更容易,且能显示变量的实际值,从而不会因数据分组将具体的数值信息丢失,这种图是()。

A.折线图B.曲线图C.茎叶图D.帕拉图10.填写统计表时,当某一位置不应该有数字,应用的符号是()。

A.0B.×C.…D.–二、多项选择题:1.在统计数据整理之前,要对统计数据进行审核。

审核的主要内容是()。

A.数据的准确性B.数据的及时性C.数据的系统性D.数据的完整性E.数据的客观性2.统计分组的作用是()。

A.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B.刻画总体具有的特征C.揭示社会经济现象的内部构成D.反映总体单位的分布情况E.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3.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是()。

统计学习题三

统计学习题三

第三章综合指标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按照计划,产量同上年比较必须增长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了10%,产量实际增长率为:A、40%B、60%C、20%D、17%2、受极端值影响最大的平均指标是: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中位数Me3、成数方差的取值范围为:A、0 ~ 1B、0 ~ 0.5C、0 ~ 0.25D、任意正数4、当总体分布对称时:A、sk等于0B、 k等于0C、s等于0D、var等于05、下列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现金回笼率B、货币流通速度C、货币流通量D、存款平均余额6、下列指标属于时期指标的是:A、货币流通量B、存款余额C、商品库存量D、货币投放总额7、某银行办事处9月份的存款余额为8月份的105%,这个指标是:A、比较相对指标B、动态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D、计划完成相对指标8、计划规定,产量应比上年增长2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试确定同上年比较,产量实际增长率为:A、10%B、30%C、8%D、12%9、所有变量值都扩大1倍后再加上2,则方差:A、不变B、扩大2倍C、缩小至1/2D、扩大4倍10、市场上苹果价格早晚不同,早晚各买一斤的平均价格和早晚各买一元的平均价格:A、两者相等B、前者高于后者C、前者低于后者D、无法判断11、某企业工人平均月工资为1440元,月收入少于1 280元的占一半,估计多数人的工资为()元。

A、960B、1200C、1360D、160012、某企业工资总额比去年减少2%,而平均工资上升5%,则人数减少:A、3%B、10%C、75%D、6.7%二、多项选择题1、某变量取值2、3、2、5、2、8、6,则下列数值中是该变量的平均指标的是:A、3B、5C、2D、6E、42、某社区有人口20万人,商场50个,该社区的商场密度是:A 、0.4个/万人 B、2.5个/万人 C、0.4万人/个D、2万人/个E、1.5个/万人3、已知某变量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中的两个是42、50,根据pearson规则,另外一个指标的数值可能是:A、44.67B、66C、54D、38E、264、某种商品的年末库存量是:A、时期指标B、价值指标C、实物指标D、时点指标E、离散指标5、时点数列的指标值:A、由连续调查而得B、由一次性调查而得C、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成正比D、直接相加没有意义E、反应现象在某时刻上的总量6、实物指标的计量单位有:A、自然单位B、度量衡单位C、货币单位D、复合单位E、标准单位7、平均指标包括: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E、中位数8、下列指标中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有:A、大专院校招生录取比率B、农、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C、人均国民收入D、本期平均工资与上期平均工资的对比的百分数E、专业技术人员在总人数中所占比重9、下列属于平均指标的有:A、人均粮食产量B、人均口粮C、人均国民收入D、粮食亩产量E、人均住房面积10、下列指标中,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有:A、计划完成相对数B、比较相对数C、比例相对数D、动态相对数E、结构相对数11、指出下列指标中的强度相对指标:A、按人口分摊的国民收入B、按人口分摊的粮食产量C、产值增长率D、职工平均工资E、人口出生率三、判断题1、根据组距数列计算的平均数,只是一个近似值。

统计学第三章,统计分组

统计学第三章,统计分组

第三章:统计分组一、单项选择题1。

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

A.必须是重叠的B.必须是间断的C。

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D.必须取整数2。

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 ).A.60-——70分这一组B。

70-——80分这一组C。

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D。

作为上限的那一组3.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B )。

A。

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分析分组 D.结构分组4。

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A ).A。

重叠B。

相近 C.不等D。

间断5。

在等距数列中,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 C ).A.正比B.等比C。

反比D。

不成比例6.有12名工人分别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4、3、4、4、2、2、4,按以上资料编制变量数列,应采用(A ).A。

单项式分组B。

等距分组C。

不等距分组D。

以上几种分组均可7.分配数列有两个组成要素,它们是( C )。

A. 一个是单位数,另一个是指标数B. 一个是指标数,另一个是分配次数C。

一个是分组,另一个是次数 D.一个是总体总量,另一个是标志总量8.对职工的生活水平状况进行分组研究,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应当用(C )A. 职工月工资总额的多少B。

职工人均月收入额的多少C。

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月收入额的多少D。

职工的人均月岗位津贴及奖金的多少9。

下面那一条不是统计分组的作用(D )A。

划分类型B。

反映总体内部结构C。

研究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D.反映现象的变动趋势12。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A )。

A.正确选择分组标志B。

正确确定组限与组数C。

正确划分分组界限D。

正确选择分组数列的类型13。

分组标志一经选定( B )。

A。

就掩盖了总体在此标志下的性质差异B。

就突出了总体在此标志下的性质差异C。

就突出了总体在其他标志下的性质差异 D. 就使总体内部的差异消失了14。

第三章 统计学习题

第三章 统计学习题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1)一、填空题2、动态相对指标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基本形式。

3、某现象的某一指标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上的指标值对比的结果是_______,在同一空间不同时间上的指标值对比的结果是_______。

4、同质总体中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的结果是_______,各部分数值相互对比的结果是_______。

7、相对指标一般都采用______的形式来表现,有些特殊的相对数,则采用_______的形式来表现。

9、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分母一般可以互换,因而有_______和_______之分。

10、长期计划执行结果的检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

11、计算和应用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时,当计划任务是按最低限额规定时,则计划完成百分数以_______100%为好,当计划任务是按最高限额规定时,则计划完成百分数以_______100%为好。

12、结构相对数的取值介于_______之间,各组结构相对数的和恒等于_______。

15、比例相对数是一种_______性比例,而比较相对数则是一种_______性比例。

二、单选题3、某厂劳动生产率计划比上年提高8%,实际仅提高4%,则其计划完成百分数为()。

A.4% B.50% C.96.30% D.103.85%4、某厂某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计划规定比去年降低5%,实际降低了7%,则其计划完成百分数为():、A.97.9% B.140.0% C.102.2% D.71.4%5、联合国粮农组织依据恩格尔系数的高低,提出的富裕标准是恩格尔系数为()。

A.30%以下B.30%—40%C.40%—50%D.50%—59%7、总体各部分结构相对数的和应()。

A.等于100% B.小于100% C.大于100% D.小于或等于100%10、将相对指标与总量指标结合应用,通常是计算()。

A.平均增长水平B.平均发展速度C.平均增长速度D.增长1%的绝对值11、反映总体各部分之间数量联系程度和比例关系协调平衡状况的综合指标是()。

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附答案)

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合适的统计量是( D )。

A.极差B.平均差C.标准差D.离散系数2.如果峰度系数k>3,表明该组数据是(A )。

A.尖峰分布B.扁平分布C.左偏分布D.右偏分布3.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有1200名学生,法学院有800名学生,医学院有320名学生,理学院有200名学生。

上面的描述中,众数是( B )。

B.经济管理学院D.理学院4.某班共有25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68,73,66,76,86,74,61,89,65,90,69,67,76,62,81,63,68,81,70,73,60,87,75,64,56,该班考试分数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分别是(A)。

和和和和5.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A )。

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中位数>平均数>众数C.众数>中位数>平均数D.众数>平均数>中位数6.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是( B )。

A.方差B.极差C.标准差D.变异系数7.在离散程度的测度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A )。

A.极差B.方差C.标准差D.平均差8.在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不能直接比较它们的标准差,因为两组数据的( D )。

A.标准差不同B.方差不同C.数据个数不同D.计量单位不同9.总量指标按其反应的内容不同,可分为(C )。

A.总体指标和个体指标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识总量指标D.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标识单位指标10.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是( C )。

A.计划完成成都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D.比例相对指标年全国男性人口数为66556万人,2002年全国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为亿元,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亿元,2003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亿元。

统计学第三章___课后习题

统计学第三章___课后习题

1.略2 .某技术小组有12人,他们的性别和职称如下,现要产生一名幸运者。

试求这位幸运者分别是以下几种可能的概率:(1)女性;(2)工程师;(3)女工程师,(4)女性或工程师。

并说明几个计算结果之间有何关系?解:设A=女性,B=工程师,AB=女工程师,A+B=女性或工程师(1)P(A)=4/12=1/3(2)P(B)=4/12=1/3(3)P(AB)=2/12=1/6(4)P(A+B)=P(A)+P(B)-P(AB)=1/3+1/3-1/6=1/23.向两个相邻的军火库发射一枚导弹,如果命中第一个和第二个军火库的概率分别是0.06、0.09,而且只要命中其中任何一个军火库都会引起另一个军火库的爆炸。

试求炸毁这两个军火库的概率有多大。

解:本题考查互斥事件的概率,是一个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看清楚军火库只要一个爆炸就可以,所以知军火库爆炸是几个事件的和事件.P(A)=0.06+0.09=0.154.某项飞碟射击比赛规定一个碟靶有两次命中机会(即允许在第一次脱靶后进行第二次射击)。

某射击选手第一发命中的可能性是80%,第二发命中的可能性为50%。

求该选手两发都脱靶的概率。

解:设A=第1发命中。

B=命中碟靶。

求命中概率是一个全概率的计算问题。

再利用对立事件的概率即可求得脱靶的概率。

ABPPAPP=PBBA()(A|))()()(|=0.8×1+0.2×0.5=0.9脱靶的概率=1-0.9=0.1或(解法二):P(脱靶)=P(第1次脱靶)×P(第2次脱靶)=0.2×0.5=0.15. 已知某产品的合格率是98%,现有一检查系统,它能以0.98的概率准确的判断出合格品,而对不合格品进行检查时,有0.05的可能性判断错误,该检查系统产生错判的概率是多少?解:考虑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将合格品判断错误,概率为98%*(1-0.98)=0.0196另一种情况就是将不合格品判断错误,概率为(1-98%)*0.05=0.001所以该检查系统产生错判的概率是0.0196+0.001=0.02066. 有一男女比例为51:49的人群,一直男人中5%是色盲,女人中0.25%是色盲,现随机抽中了一个色盲者,求这个人恰好是男性的概率?7. 消费者协会经过调查发现,某品牌空调器有重要缺陷的产品数出现的概率分布如下:根据这些数值,分别计算:(1)有2到5个(包括2个与5个在内)空调器出现重要缺陷的可能性。

统计学第三章习题答案

统计学第三章习题答案

7:30
4
8:00
4
8:30
7
9:00
2
总计
20
(2)
第三章
7
第三章
7、 (1)、
(2)
8
第三章
8、 (1)
(2)
(3)
9
第三章
9、 (1)
接收 29 39 49 59 69 79 89
合计
(2)
频率% 10 16 12 16 20 12 4 100
累积 % 10.00 26.00 38.00 64.00 84.00 96.00 100.00 -
多少,其宽度(表示类别)则是固定的;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
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频率,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因此其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
其次,由于分组数据具有连续性,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而条形图则是分开
排列。最后,条形图主要用于展示分类数据,而直方图则主要用于展示数值型数据。
Stem width: 10.00
Each leaf:
1 case(s)
5、
(1) VAR00003 Stem-and-Leaf Plot
Frequency Stem & Leaf
1.00 2.00 1.00 2.00 2.00
11 . 6 12 . 02 12 . 8 13 . 04 13 . 56
Frequency Stem & Leaf
2.00 6.00 8.00 11.00 9.00 7.00 4.00 2.00 1.00
6. 7. 8. 9. 10 . 11 . 12 . 13 . 14 .
89 233566 01123456 12224556788 002466678 2355899 4678 24 1

统计学习题第三章

统计学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统计数据整理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A、正确选择不同特征的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B、确定组距C、选择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D、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2、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B、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C、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3、统计分组的主要问题是()A、划分各组组限B、确定组数C、选择分组标志D、确定分组形式4、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必须()A、重叠B、相近C、不等D、间断5、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6、次数分布中的次数是指()A、划分各组数量标志B、分组的组数C、分布在各组的总体单位数D、标志变异个数7、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A、成正比B、成反比C、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D、没有比例关系8、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B、510C、500D、4909、组距、组限、组中值之间关系是()。

A、组中值=(上限+下限)÷2B、组距=(上限-下限)÷2C、组中值=(上限+下限)×2D、组限=组中值÷210、将统计表分为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是()。

A、从构成形式上看B、从内容上看C、从作用上看D、从性质上看11、指出下列哪种分组是按品质标志分组()A、企业按职工人数多少分组B、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C、企业按资金拥有量分组D、企业按设备拥有量分组12、采用不等距分组编制变量数列是因为()A、现象是均匀变动的B、现象变动是不均匀的C、在标志值中没有极端值D、在标志值中有极端值13、按连续变量分组,第一组45~55,第二组55~65,第三组65~75,第四组75以上。

统计学习题第三章

统计学习题第三章

第三章课后补充练习一、判断题1.总量指标是指能概括所有事物总量的一个综合指标()2.总量指标不仅反映现象在具体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而且也表现为总量之间的差额()3.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一般有实物单位、标准实物单位和复合单位()4.相对指标的数值一般表现为无名数,也有表现为有名数()5.强度相对数与算术平均数的主要区别在于“强度”与“算术”不一样()6.结构相对数中的“结构”是指总体内部的构成状况()7.某银行年末贷款余额为时点指标,储蓄余额为时期指标()8.某企业产品单位成本计划比上年降低4%,实际降低5%,则实际完成程度为1%。

()9.算术(调和)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量的比值。

()10.比较相对指标与比例相对指标没有实质区别。

()11.某厂计划工业总产值完成250万元,实际于11月10日即达到国家计划,到年末完成300万元。

则工业总产值计划完成度百分数为120%,提前50天完成任务。

()12.某厂规定产品成本计划降低5%,实际降低10%,则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为5%。

()13.以下都属于平均指标:A 平均工资;B 平均单位成本;C 平均亩产量。

()14.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则平均数的代表性就越高。

()15.若平均数为820,标准差系数等于0.2,其方差等于164.()16.比较平均数不同的两个总体的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应采用变异指标。

()18.计算相对指标时,分子、分母属于同一总体的有:A 计划完成度相对指标;B 结构相对指标;C 比较相对指标;D 动态相对指标20.甲乙两个公司的平均工资分别为1200元、1400元;工资的标准差分别为220,240元。

则乙公司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更大。

()21.简单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特例。

()22.加权平均数的实质在于比重权数。

()23.计划完成度相对指标,可以用总量指标计算,也可以用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计算。

()24.用比重权数计算的加权算术平均数可明确地显示出权数的实质。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一、思考题1.什么是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的对象是什么?P612.什么是统计分组,它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P633.简述编制变量数列的一般步骤。

P70-754.统计表分为哪几种?P785.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P686.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公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P667.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P658.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分组?其主要作用是什么?P63(2009.01)二、判断题1.统计整理只能对统计调查所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

(×)P61【解析】统计整理分为两情况:一种是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另一种是对次级资料即已加工过的现成资料进行在整理。

2.对一个既定总体而言,合理的分组标志只有一个。

(×)P67【解析】复合分组就是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的分组。

3.在异距数列中,计算次数密度主要是为了消除组距因素对次数分布的影响。

(√)P74 4.组中值是指各组上限和下限之中点数值,故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

(×)P72【解析】当组内标志值分布均匀时,组中值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平均水平),当组内标志值分布不均匀时,组中值不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平均水平)。

5.在变量数列中,组数等于全距除以组距。

(×)(2010.01)P71【解析】变量数列的分组可分为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只有在等距分组的情况下,组数等于全距除以组距。

6.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数和组距。

(×)(2009.10)P65【解析】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选择恰当的分组标志。

7.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P66【解析】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确定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而是要通过数量上的变化来区分各组的不同类型和性质。

8.连续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离散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统计学第三章习题

统计学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习题一.判断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2 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3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4 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限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5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率总和等于1 或100%。

6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7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8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1 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D、编制统计表2 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必须是重叠的B、必须是间断的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D、必须取整数3 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4 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A、60---70分这一组B、70---80分这一组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5 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分析分组D、结构分组6 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A、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B、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C、组数的多少不同D、组距的大小不同答案7有20 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 2,5,4,4,3,4,3,4,4,2,2,4, 3,4,6,3,4,5,2,4。

如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A.单项式分组B.等距分组C.不等距分组D.以上几种分组均可以9 次数分配数列是()A.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B.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C.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D.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10 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整理的中心工作是()A.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 B.编制统计表C.统计汇总问题 D.汇总资料的再审核2.统计汇总要求资料具有()A.及时性 B.正确性C.全面性 D.系统性3.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 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4.若数量标志的取值有限,且是为数不多的等差数值,宜编制()A.等距式分布数列 B.单项式分布数列C.开口式数列 D.异距式数列5.组距式分布数列多适用于()A.随机变量 B.确定型变量C.连续型变量 D.离散型变量6.向上累计次数表示截止到某一组为止()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 B.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C.各组分布的次数 D.各组分布的频率7.次数分布有朝数量大的一边偏尾,曲线高峰偏向数量小的方向,该分布曲线属于()A.正态分布曲线 B.J型分布曲线C.右偏分布曲线 D.左偏分布曲线8.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临组的组限一般要()A.交叉 B.不等C.重叠 D.间断二、多项选择题1.统计整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A.统计分组 B.逻辑检查C.数据录入 D.统计汇总E.制表打印2.影响组距数列分布的要素有()A.组类 B.组限C.组距 D.组中值E.组数据3.常见的频率分布类型主要有()A.钟型分布 B.χ型分布C.U型分布 D.J型分布E.F型分布4.根据分组标志不同,分组数列可以分为()A.组距数列 B.品质数列C.单项数列 D.变量数列E.开口数列5.下列变量一般是钟型分布的有()A.粮食平均产量的分布 B.零件公差的分布C.大学生身高的分布 D.商品市场价格的分布E.学生成绩的分布6.下列变量呈J型分布的有()A.投资额按利润率的分布 B.60岁以上人口按年龄分组的分布C.经济学中的供给曲线 D.不同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分布E.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三、填空题1.分布在各组的_______叫次数(频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一、单选题1. 如果所掌握到的只是各单位的标志值(变量值),这时计算算术平均数()。

A 应用简单算术平均数B应用加权算术平均数C用哪一种方法无法判断D这种资料不能计算算术平均数2. 加权算术平均数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A 只受各组变量值大小的影响B只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C同时受以上两种因素的影响D无法做出判断3. 权数本身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决定于()。

A 权数所在组标志值的大小B权数绝对数值的大小C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D总体单位数的多少4. 标志值的次数多少,对于算术平均数的影响有权衡轻重的作用。

若把标志值的次数都缩小为原来的十分之一,则算术平均数的值为()。

A 也缩小为原来的十分之一B保持不变C扩大为原来的十倍D无法判断5. 如果被平均的每一个标志值都增加5个单位,则算术平均数的数值()。

A 也增加5个单位B只有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增加5个单位C减少5个单位D保持不变6. 设某企业在基期老职工占60%,而在报告期准备招收一批青年工人,估计新职工所占的比重将比原来增加20%。

假定老职工和新职工的工资水平不变,则全厂职工的总平均工资将如何变化()。

A 提高B降低C不变D无法判断7. 设有8个工人生产某种产品,他们的日产量(件)按顺序排列是:4、6、6、8、9、12、14、15,则日产量的中位数是()。

A 4.5B 8和9 C 8.5 D没有中位数8.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 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三者相等()。

A 只有钟形分布B只有U形分布C钟形分布或U形分布D只有对称的钟形分布9. 当变量右偏分布时,有()。

A Mo<Me<XB Mo>Me>XC Mo≤Me≤XD Mo≥Me≥X10.A 各组工资水平的变动B各组人数的增加C各组人数结构的变动D职工收入的下降11. 总体的离散程度越大,说明()。

A 平均数的数值越大B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C平均数的数值越小D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12. 平均差的基本含义可表述为()。

A 各数量标志值离差的平均数B各数量标志值离差的平均数C各数量标志对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的绝对值D各数量标志对其算术平均数的平均离差13. 设篮球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为198厘米,一年级小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00厘米。

篮球运动员组的身高平均差为2.6厘米,小学生组的身高平均差为1.8厘米。

根据该资料判断()。

A 篮球运动员组身高较均匀B小学生组的身高较均匀C两组的身高不能比较D无法比较14. 在计算方差时,如果所有的标志值均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则方差()。

A 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B保持不变C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D难以作出判断15. 平均数为30,标准差为15,则各标志值对常数50的标准差为()。

A 625 B 25 C 675 D 41516. 根据平均指标的确定方法和依据资料不同主要有五种,其中()。

A 中位数和算术平均数是位置平均数B众数和调和平均数是位置平均数C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是位置平均数D中位数和众数是位置平均数17. 当只有总体标志总量和各标志值,而缺少总体单位资料时,计算平均数应采用()。

A 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B简单算术平均数公式C调和平均数公式D几何平均数公式18. 标准差指标数值越小,则反映变量值()。

A 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低B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C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D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低19. 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有一定的假定性,即()。

A 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B 变量值在本组内的分布是均匀的C 组中值能取整数D 各组必须是封闭组20. 已知某市场某种蔬菜早市、午市、晚市的每公斤价格,在早市、午市、晚市的销售额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计算平均价格可采取的平均数形式是()。

A 简单算术平均数B 加权算术平均数C 简单调和平均数D 加权调和平均数21. 若各个标志值都扩大2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3,则平均数()。

A 扩大2倍B 减少到1/3C 不变D 不能预期平均值的变化22. 假定各个标志值都减去20个单位,那么平均值就会()。

A 减少20B 减少到1/20C 不变D 不能预期平均值的变化23. 如果变量值中有一项为零,则不能计算()。

A 算术平均数B 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C 众数D 中位数24. 计算标准差时,如果从每个变量值中都减去任意数a,计算结果与原标准差相较()。

A 变大B 变小C 不变D 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25. 标准差与平均差的区别主要在于()。

A 意义不同B 计算结果不同C 计算条件不同D 对离差的数学处理方式不同26. 不同总体间的标准差不能进行简单对比,这是因为()。

A 平均数不一致B 离散程度不一致C 总体单位不一致D 离差平方和不一致27. 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

A 平均数小,代表性大B 平均数大,代表性大C 两个平均数代表性相同D 无法加以判断28. 如果两个数列是以不同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的,则比较其离差的计量方法是()。

A 极差B 标准差C 平均差D 标准差系数29. 如果偏度值a小于零,峰度值β小于0,可判断次数分布曲线为()。

A 左偏分布,呈尖顶峰度B 右偏分布,呈尖顶峰度C 左偏分布,呈平顶峰度D 右偏分布,呈平顶峰度30. 由相对数或平均数计算平均数时()。

A 应该采用算术平均数B应该采用调和平均数C采用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都可以D采用算术平均数还是采用调和平均数应根据实际所掌握的资料而定31. 根据分组资料或分配数列计算标准差时,可采用下面的哪个公式较恰当()。

A()nxx2-∑B()ffxx∑-∑2Cffxx∑-∑D()ffxx∑-∑232.A 500元B 400元C 550元D无法计算其全距33. 分配数列各组的标志值不变,若每组的次数均增加20%,则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数值()。

A 相应地增加20% B数值不变化C反而减少20% D无法判断34. 平均指标是指同类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

A 复杂的总体数量的总和水平B可比的总体数量的相对水平C总体内各单位数量差异抽象化的代表水平D总体内各单位数量差异程度的相对水平35. 算术平均数的分子和分母是()。

A 两个有联系的而性质不同的总体总量B分子是总体单位总量,分母是总体标志总量C分子是总体标志总量,分母是另一总体单位总量D是同一总体的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36. 根据单项式分组数列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和直接利用该数列的未分组资料计算简单算术平均数是()。

A 一致的B不一致的C某些情况下一致D多数情况下不一致37. 已知某公司所属企业的资金利润率和占用资金额,计算该公式的平均资金利润率应采用()。

A 简单算术平均数 B 加权算术平均数 C 加权调和平均数 D 几何平均数 38. 在计算平均差时,所以采用离差的绝对值(x x -),这是因为( )。

A()∑≤-0x x B ()∑≥-0x x C ()∑≠-0x x D ()∑=-0x x39. 平均差(A.D )的取值范围是( )。

A 0.=D A B 0.≤D A C 0.≥D A D 1.0≤≤D A 40. 标准差(σ)的取值范围是( )。

A 0=σ B 0≤σ C 0≥σ D 10≤≤σ41. 1990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讨论了男性和女性MBA 毕业生起薪的差别。

文章称,从前20名商学院毕业的女性MBA 的平均起薪是54749美元,中位数是47543美元,标准差是10250美元。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判断,女性MBA 起薪的分布形状是( )。

A 尖峰,对称 B 右偏 C 左偏 D 均匀 42. 1990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讨论了男性和女性MBA 毕业生起薪的差别。

文章称,从前20名商学院毕业的女性MBA 的平均起薪是54749美元,中位数是47543美元,标准差是10250美元。

对样本中位数可作如下解释( )。

A 大多数女性MBA 的起薪是47543美元 B 最常见到的起薪是47543美元 C 样本起薪的平均值为47543美元 D 有一半女性的起薪高于47543美元 43. 1990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讨论了男性和女性MBA 毕业生起薪的差别。

文章称,从前20名商学院毕业的女性MBA 的平均起薪是54749美元,中位数是47543美元,标准差是10250美元。

对样本标准差可作如下解释( )。

A 最高起薪与最低起薪之差是10250美元 B 大多数的起薪在44499~64999美元之间 C 大多数的起薪在37293~57793美元之间 D 大多数的起薪在23999~85499美元之间 44. 大学生每学期花在教科书上的费用平均为280元,标准差为40元。

如果已知学生在教科书上的花费是尖峰对称分布,则在教科书上的花费在160~320元之间的学生占( )。

A 大约95% B 大约97.35% C 大约81.5% D 大约83.85% 45. 在某公司进行的计算机水平测试中,新员工的平均得分是80分,标准差是5分,中位数是86分,则新员工得分的分布形状是( )。

A 对称的 B 左偏的 C 右偏的 D 无法确定 46. 对在某个高速路段行驶过的120辆汽车的车速进行测量后发现,平均车速是85公里/小时,标准差是4公里/小时,下列可以看作是异常值的车速是( )。

A 78公里/小时 B 82公里/小时 C 91公里/小时 D 98公里/小时 47. 某组数据的四分之一分位数是45,中位数是85,四分之三分位数是105,则该组数据的分布是( )。

A 右偏的 B 对称的 C左偏的 D 上述全不对48. 某组数据的四分之一分位数是45,中位数是65,四分之三分位数是85,则该组数据的分布是( )。

A 右偏的 B 对称的 C左偏的 D 上述全不对 49. 如果数据的分布是左偏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均值在中位数的右侧 B 均值等于中位数C分布的“尾部”在图形的右边D均值在众位数的左侧50. 除了()之外,下列都是中位数的特征。

A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的大小数值的平均B中位数是数据集中趋势的一种度量C中位数的位置由公式(n+1)/2确定,其中n是数据个数D中位数等于第二个四分位数51. 权数对均值的影响实质上取决于()。

A 各组权数的绝对值大小B各组权数是否相等C各组变量值的大小D各组权数的比重52. 某城市对1000户居民的一项调查显示,人均收入在2000~3000元的家庭占24%,在3000~4000元的家庭占26%,在4000~5000元的家庭占29%,在5000~6000元的家庭占10%,在6000~7000元的家庭占7%,在7000元以上的家庭占4%。

从此数据中可以判断,中位数()均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