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量级别划分及计算
储量的分类和分级
储量的分类和分级矿井储量管理一、储量的分类和分级1.储量分类根据我国的能源政策和煤炭资源状况,按目前煤矿开采的技术经济条件,煤炭地质储量分为能利用储量(平衡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平衡表外储量)两类。
其中能利用储量中又分为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
工业储量包含可采储量和设计损失。
它们的关系可用下表3—7—1形式表述:表3—7—1生产矿井储量分类及其含义如下:⑴地质储量指生产矿井井田技术边界范围内,通过地质手段(如物探、钻探、巷探、地质调查)查明,符合煤炭储量计算标准要求的全部煤炭储量。
⑵能利用储量指煤层的厚度、质量符合当前煤矿开采经济技术条件的储量。
⑶暂不能利用储量指煤层厚度小、灰分高(或发热量低),或因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特别复杂等原因,目前开采有困难而暂不能利用的储量。
⑷工业储量是在能利用储量中,可以作为设计和投资依据的那部分储量。
⑸可采储量是指在工业储量中,可以采出来的那部分储量。
工业储量减去设计损失量,即为可采储量。
⑹远景储量指在能利用储量中,研究程度不足,只能作为地质勘探设计和矿区发展远景规划依据的那部分储量。
2.储量分级根据对煤层勘探和研究程度不同,并考虑设计、生产的需要,煤炭储量分为四级,即A级、B级、C级、D级。
A级和B级称为高级储量。
确定各级储量的条件:⑴A级储量指经过精查勘探,用钻孔或巷道在A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的储量。
它是煤矿编制生产计划的依据。
⑵B级储量指经过勘探,用钻孔或巷道在B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或者A级外推的储量。
它是煤矿建设时设计和投资的依据。
⑶C级储量指对煤层用足够的钻孔在C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或者B级外推的储量。
它也是煤矿建设设计和投资的依据。
⑷D级储量是根据地质调查、物探成果及有关地质资料推定,并有少量勘探工程揭露证实的储量。
它一般可作为地质勘探设计的依据,有时也可配合C级储量作为小型煤矿建设或一般矿井建设总体规划的依据。
3.储量类别和级别的关系能利用储量包括A、B、C、D等各级储量,即是A、B、C、D各级储量之和。
煤矿地质——储量级别和储量分类
煤炭储量是指蕴藏于地下具有一定工业价值和一定研究程度的煤炭数量。
它不仅包含着煤炭资源在地下的数量,而且还包含煤炭资源的质量(煤质),反映它的地质研究(勘查)程度和开采技术条件。
第一节储量级别和储量分类一、储量级别根据对煤炭资源勘探和研究的程度,煤炭储量分为四级:A级、B级、C级和D级。
A级储量:是经过精查勘探,用钻孔或巷道等在A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的储量,它是煤矿企业编制生产计划以及配合B级和C级储量作为煤矿建设设计和投资的依据。
B级储量:指经过详查勘探,用钻孔或巷道等在B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或A级外推的储量。
它配合A级、C级储量作为煤矿建设总体设计和投资的依据。
C级储量:是经过普查,用足够的钻孔在C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或B级外推的储量。
它配合A级、B级储量,也可作为煤矿建设设计和投资的依据。
D级储量:是经过找煤,利用地质调查、物探成果及有关地质资料推定,并有少量勘探工程揭露证实的储量。
它一般可作为地质勘探设计以及煤矿远景规划的依据,有时也可配合C 级储量作为小型煤矿建设设计的依据。
各级储量应具备的条件详见表11-1。
工业储量能利用储量设计损失量地质储量远景储量暂不能利用储量1.地质储量:是指井田技术边界范围内,通过地质勘探(物探、钻探、巷探)和地质调查查明,符合我国能源政策和标准的全部储量。
2.能利用储量:(又称平衡表内储量)是指煤质指标(如硫、磷、灰等)和经济技术指标(如煤层厚度,埋藏条件等)符合工业要求,在目前煤矿开采技术条件下可以开采和利用的储量,包括A、B、C、D各级储量。
3.暂不能利用储量:(又称平衡表外储量)是指煤质指标和经济技术指标暂不符合工业要求,在目前煤矿开采技术条件下暂不能开采和利用,或因水文地质条件等特别复杂,目前开采很困难的储量。
4.工业储量:在能利用储量中,可以做为设计和投资依据的那部分储量。
包括A+B+C级储量。
5.远景储量:指在能利用储量中,研究程度不足,只能做为地质勘探设计和矿区发展远景规划依据的那部分储量,仅包括D级储量。
储量和储量级别的划分
储量reserv es矿产储量(minera l reserv es)的简称。
泛指矿产的蕴藏量。
其表示方式有矿石储量(简称矿石量)、金属储量(简称金属量)或有用组分储量、有用矿物储量等,多数以质量(吨、千克、克拉)计,少数以体积(立方米)计。
它不扣除未来开采和加工时的贫化与损失。
储量是矿产地质工作的一项主要成果,也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进行矿山建设的重要依据。
中国1999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的储量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即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的当时,经过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和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
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中国对储量所下定义与以前的概念有较大变动,特别是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等,与以往有明显的变化,但与国际上的表述更为相近。
如与国际矿冶协会理事会(CMMI)的《矿产资源储量国际分类建议》、联合国《固体矿产储量/资源国际分类框架》的定义相似,但后两者将储量分为证实储量和概略储量两类。
[1](旧称可采储量或称开采储量)是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控制或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平均的内部收益率高于国家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
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根据矿产勘查阶段和可行性评价阶段的不同,储量又可分为3个类型:可采储量(111)、预可采储量(121)、预可采储量(122)。
矿产资源储量级别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资源总量:可开发的资源总量,包括二级边界品位;保有储量:可开发的工业品位的总量;基础储量:可开发的工业品位和一级边界品位;资源量:包括矿区外围附近的边界品位。
储量和储量级别的划分
储量reserves矿产储量(mineral reserves)的简称。
泛指矿产的蕴藏量。
其表示方式有矿石储量(简称矿石量)、金属储量(简称金属量)或有用组分储量、有用矿物储量等,多数以质量(吨、千克、克拉)计,少数以体积(立方米)计。
它不扣除未来开采和加工时的贫化与损失。
储量是矿产地质工作的一项主要成果,也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进行矿山建设的重要依据。
中国1999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的储量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即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的当时,经过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和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
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中国对储量所下定义与以前的概念有较大变动,特别是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等,与以往有明显的变化,但与国际上的表述更为相近。
如与国际矿冶协会理事会(CMMI)的《矿产资源储量国际分类建议》、联合国《固体矿产储量/资源国际分类框架》的定义相似,但后两者将储量分为证实储量和概略储量两类。
[1](旧称可采储量或称开采储量)是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控制或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平均的内部收益率高于国家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
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根据矿产勘查阶段和可行性评价阶段的不同,储量又可分为3个类型:可采储量(111)、预可采储量(121)、预可采储量(1 22)。
矿产资源储量级别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资源总量:可开发的资源总量,包括二级边界品位;保有储量:可开发的工业品位的总量;基础储量:可开发的工业品位和一级边界品位;资源量:包括矿区外围附近的边界品位。
储量级别划分及计算
储量级别、储量分类及计算一、储量级别 1、地质可靠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反映了矿产勘查阶段工作成果的不同精度,分为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和探明的四种。
(1)预测的: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
在有足够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2)推断的: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矿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
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多,矿体(点)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程度较低。
(3)控制的: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4)探明的: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2、可行性评价阶段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
(1)概略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
所采用的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埋藏深度等指标通常是我国矿山几十年来的经验数据,采矿成本是根据同类矿山生产估计的。
其目的是为了由此确定投资机会。
由于概略研究一般缺乏准确参数和评价所必需的详细资料,所估算的资源量只具内蕴经济意义。
(2)预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
其结果可以为该矿床是否进行勘探或为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进行着类研究,通常应有详查或勘探后采用参考工业指标求得的矿产资源/储量数,实验室规模的加工选冶试验资料,以及通过价目表或类似矿山开采对比所获数据估算的成本。
预可行性研究内容与可行性研究相同,但详细程度次之。
当投资者为选择拟建项目而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时,应选择适合当时市场价格的指标及个项参数,且论证项目尽可能齐全。
矿山企业地质储量的改算、重评分级标准
矿山企业地质储量的改算、重评分级标准L地质储量的改算对原地质报告提交的储量,以开采中段为单元进行分段改算。
2.地质储量的重评原则动用中段原地质报告提交的储量计算后,按现行矿床工业指标进行重评,未动用部分一般保留原地质报告提交的储量。
如上下中段开采(拓)矿体变动大,则应重新计算。
3.储量级别的划分:按探矿工程对矿体控制程序不同划分为A级、B级、C级、D级。
I)A级:岩金矿床很难获得A级地质储量。
为便于储量计算和管理,可把采矿量和备采矿量列为A级储量。
2)B级:段高20-30米。
穿脉间距25—50米网度控制的内边界线所圈定的储量。
3)C级:①段高50米,穿脉间距25米一50米,网度控制的内边界线所圈定的储量;②B级工程的外推部分的储量;③原地质报告提交的C级储量中未动用和未升级的矿块或矿体储量。
4)D级:①原地质报告提交的D级储量中未动用和床升级的矿块或矿体储量;②C级工程的外推部分的储量;③地质探矿探出的新矿体,但工程网度尚末到C级的储量。
产中段高30∙40米,缓倾斜时,生产中段高为沿倾斜40-60米;表中一HIB级网度为自定。
②钻探的倾斜一般指沿倾斜的实际距离。
4.储量类别的划分根据《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GB/13908〜2002,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三大类16种类型。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注:表中所用编码(111〜334)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1二经济的;2'仁边际经济的;3S二次边际经济的;3二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明的。
5.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61)一般要求①利用储量表(库),矿山调查表,参考地质勘察报告,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分类及编码对各级储量进行编码及分类。
②国家标准编码第1位表示经济意义,是经可行性研究得出的。
进行了可行性、预可行性研究的矿产储量,按国家标准直接套改。
储量表(库)中过去地质报告提交的矿产储量的经济意义,一般没有进行过可行性研究。
套改中用矿产储量的利用情况及未利用原因等信息来确定其经济意义。
储量级别储量分类及计算
储量级别、储量分类及计算一、储量级别1、地质可靠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反映了矿产勘查阶段工作成果的不同精度,分为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和探明的四种。
(1)预测的: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
在有足够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2)推断的: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矿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
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多,矿体(点)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程度较低。
(3)控制的: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4)探明的: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2、可行性评价阶段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
(1)概略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
所采用的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埋藏深度等指标通常是我国矿山几十年来的经验数据,采矿成本是根据同类矿山生产估计的。
其目的是为了由此确定投资机会。
由于概略研究一般缺乏准确参数和评价所必需的详细资料,所估算的资源量只具内蕴经济意义。
(2)预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
其结果可以为该矿床是否进行勘探或为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进行着类研究,通常应有详查或勘探后采用参考工业指标求得的矿产资源/储量数,实验室规模的加工选冶试验资料,以及通过价目表或类似矿山开采对比所获数据估算的成本。
预可行性研究内容与可行性研究相同,但详细程度次之。
当投资者为选择拟建项目而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时,应选择适合当时市场价格的指标及个项参数,且论证项目尽可能齐全。
储量的分类和分级
储量的分类和分级矿井储量管理一、储量的分类和分级1.储量分类根据我国的能源政策和煤炭资源状况,按目前煤矿开采的技术经济条件,煤炭地质储量分为能利用储量(平衡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平衡表外储量)两类。
其中能利用储量中又分为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
工业储量包含可采储量和设计损失。
它们的关系可用下表3—7—1形式表述:表3—7—1生产矿井储量分类及其含义如下:⑴地质储量指生产矿井井田技术边界范围内,通过地质手段(如物探、钻探、巷探、地质调查)查明,符合煤炭储量计算标准要求的全部煤炭储量。
⑵能利用储量指煤层的厚度、质量符合当前煤矿开采经济技术条件的储量。
⑶暂不能利用储量指煤层厚度小、灰分高(或发热量低),或因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特别复杂等原因,目前开采有困难而暂不能利用的储量。
⑷工业储量是在能利用储量中,可以作为设计和投资依据的那部分储量。
⑸可采储量是指在工业储量中,可以采出来的那部分储量。
工业储量减去设计损失量,即为可采储量。
⑹远景储量指在能利用储量中,研究程度不足,只能作为地质勘探设计和矿区发展远景规划依据的那部分储量。
2.储量分级根据对煤层勘探和研究程度不同,并考虑设计、生产的需要,煤炭储量分为四级,即A级、B级、C级、D级。
A级和B 级称为高级储量。
确定各级储量的条件:⑴A级储量指经过精查勘探,用钻孔或巷道在A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的储量。
它是煤矿编制生产计划的依据。
⑵B级储量指经过勘探,用钻孔或巷道在B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或者A级外推的储量。
它是煤矿建设时设计和投资的依据。
⑶C级储量指对煤层用足够的钻孔在C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或者B级外推的储量。
它也是煤矿建设设计和投资的依据。
⑷D级储量是根据地质调查、物探成果及有关地质资料推定,并有少量勘探工程揭露证实的储量。
它一般可作为地质勘探设计的依据,有时也可配合C级储量作为小型煤矿建设或一般矿井建设总体规划的依据。
3.储量类别和级别的关系能利用储量包括A、B、C、D等各级储量,即是A、B、C、D各级储量之和。
我国煤炭储量分类、分级和计算深度
我国煤炭储量分类、分级和计算深度
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1986年颁发的《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对煤炭储量分类、分级和最大计算深度作了明确规定,简要归纳介绍如下:
(1) 煤炭储量分类煤炭储量分为两类,第一类,能利用储量:指符合当前煤矿开采经济技术条件的储量;第二类,暂不能利用储量:由于煤层厚度小、灰分高(或发热量低),或水文地质条件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特别复杂等原因,因此目前开采有困难,暂不能利用储量。
(2) 煤炭储量分级按勘探和研究程度,将煤炭储量分为A、B、C、D四级,其中A级和B级称为高级储量。
(3) 储量计算的最大深度对拟建大型(年产煤能力120万t以上)和中型(年产煤能力45万t至90万t)矿井的井田,一般不超过垂深1 000m;只适于建小型井(年产煤能力30万t及以下)的地区,一般不超过垂深600m;老矿区的深部,一般不超过垂直深1 200m。
A级储量通过较密集的勘探工程控制,对煤层、煤质、煤类、构造及岩浆岩等地质条件作了详细研究所计算的储量。
B级储量通过系统的勘探工程控制,对煤层、煤质、煤类、构造和岩浆岩等地质条件作了较详细研究所计算的储量,或者由A级储量块段根据规定外推的储量。
C级储量通过一定的勘探工程控制,对煤层、煤质、煤类和构造等地质条件作了一定研究所计算的储量,或者由B级储量块段根据规定外推的储量。
D级储量通过地质填图配合稀疏勘探工程控制,对煤层、煤质、煤类和构造等地质条件作了初步了解所计算的储量。
油气储量分类标准与计算规范
新标准分类框图见图1,讨论中提出过方案见图2
将原地量分为: 1.探明 2.控制 3.预测 4.潜在 5.推测
保留了中国原储量分 类特色。
将可采量分为: 1.探明、2.控制、3. 预测、4.潜在、5.推 测; 经济、次经济; 已开发、未开发; 剩余经济。
体现了与国际惯例的一 致性。
总原地资源量
地质储量
未发现原地 资源量
探明 地质储量
控制 地质储量
预测 地质储量
潜在原地资 源量
推测原地资 源量
探明技术 可采储量
控制技术 可采储量
预测技术 可采储量
潜在可采 资源量
推测可采 资源量
探明经济 可采储量
探明次经济 可采储量
控制经济 可采储量
控制次经济 可采储量
探明已开发经 济可采储量
探明未开发经 济可采储量
3可能
市场 储量
4. 资源/储量分类
地质可靠程度
国内 新分类
探明
经济
次 经济
控制
经济
次 经济
预测 内蕴
技证 术实
P1
P2
P3
可
P4
P5 +
行可
P6
性行
4. 资源/储量分类
国际惯例分类
地质可靠程度
证实
概算
可能
证实
P1
经 济开
概算
P2 P3
采 可
可能
靠
程
证实
P4
次度
P5
经
概算
P6
济
可能
4. 资源/储量分类
➢ 1 区域普查阶段 ➢ 2 圈闭预探阶段 ➢ 3 油气藏评价阶段 ➢ 4 产能建设阶段 ➢ 5 油气生产阶段
储量级别
1、可采储量(111):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是指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开采、选冶、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
计算的可采储量及可行性评价结果,可信度高。
2、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它所达到的勘查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1所述,与其唯一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3、预可采储量(121):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是指在已达到勘探阶段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但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当时开采是经济的。
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4、预可采储量(122):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是指在已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基本上圈定了矿体三维形态,能够较有把握地确定矿体连续性的地段,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提供了矿石加工选冶性能条件试验的成果。
对于工艺流程成熟的易选矿石,也可利用同类型矿产的试验成果。
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是经济的,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5、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它所达到的勘查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3所述,与其唯一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6、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它所达到的勘查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 3.4.1.3所述,与其唯一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资源储量类型及级别
资源储量类型及级别资源储量是指地球上存在并能够以经济、技术和环境可行的方法开采和利用的自然资源的总量。
资源储量的分类对于资源勘探与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将介绍资源储量的类型及其级别。
一、能源储量能源储量是指用于供应能量的资源的总量,包括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水能等)。
1.1 化石能源化石能源是指地质时期生物遗体和有机质经过煤化、成石等过程形成的矿物质,其中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依据探明储量和探明开采率,化石能源储量可分为可采储量和潜在储量。
可采储量是指已探明的并可经济开采的化石能源储量,潜在储量是指尚未探明或未达到经济可开采条件的化石能源储量。
1.2 核能核能储量是指地球上可利用的核燃料资源,主要包括铀、钍等。
核能储量的分类常根据探明储量和开采条件进行划分,具体分为已探明储量、潜在储量和未探明储量。
1.3 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在人类寿命尺度上持续产生的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能等。
可再生能源储量的评估主要基于能源来源的可再生潜力、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
二、矿产资源储量矿产资源储量是指地球上供人类利用的矿产资源的总量,主要包括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固体燃料矿产。
2.1 金属矿产金属矿产是指含有金属元素的矿石或矿体,包括常见金属(铁、铜、铝、锌等)和稀有金属(铅、锡、镍、钨等)。
金属矿产储量的评估基于探明储量、产量、品位等指标,按照其探明储量和可采储量的多少可分为大型矿床、中型矿床和小型矿床。
2.2 非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是指不含金属元素或仅含微量金属元素的矿石或矿体,主要包括建筑材料、化肥原料、工业原料等。
非金属矿产储量的评估一般基于探明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其储量等级按照附属矿床规模和资源品位可以分为大、中、小型矿床。
2.3 固体燃料矿产固体燃料矿产是指可供能源利用的固体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煤层气等。
固体燃料矿产储量的评估按照开采条件和探明储量的多少可分为可采储量、潜在储量和前景储量等级。
矿区矿产资源储量级别划分标准
矿区矿产资源储量级别划分标准矿区矿产资源是指地质构造体中自然存在、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自然物质,它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之一。
为了方便资源开发和利用,矿区矿产资源储量级别划分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矿区矿产资源的储量级别划分标准主要是根据矿床分布、地质构造、资源品位等多个因素综合考虑的。
矿区矿产资源储量级别主要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和区级。
1. 国家级:具有巨大的规模、高品位、重要的地位和战略意义,资源的储量量和质量均在全国居于优势地位。
这类资源往往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性资源,非常重要。
2. 省级:矿床规模相对较大,品位较高,储量量较多,对当地地方经济发展有较大的支撑作用,对于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来说,省级级别的矿产资源储量也很可观。
3. 市级:矿床规模较为适中,品位和储量量相对较少,但是在当地经济发展中依然发挥巨大作用。
比如一些具有独特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的城市,其市级矿产资源储量也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4. 县级:矿床规模相对较小,品位和储量量很少,但这些矿藏对于当地县级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它们往往是一些地方特色经济的重要支撑。
5. 区级:矿床规模小,品位和储量也比较低,但是对于一些僻静地方的经济发展却很重要,这些资源往往被用来发展当地的矿产加工产业。
总的来看,矿区矿产资源储量级别划分标准,是为了更加合理地引导资源开发和利用。
不同级别的资源可能对不同的地区和行业具有不同的经济效益,因此当地政府和企业应在制定资源规划时,根据实际的开发情况及效益,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源的分级及开发利用计划。
同时,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也需要加强环保意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矿产储量等级及划分
矿产储量等级,矿产储量分类标准
矿产储量即矿产资源蕴藏的数量。
指矿物含量达到边界品位以上的、集中蕴藏的矿产数量。
由地质部门勘探,经政府有关权威部门审核批准,并予确认。
是衡量其工业价值大小的主要指标之一。
它直接影响采矿工业和有关加工工业的技术路线、工艺流程、生产规模和空间布局。
因地质勘探工作的程度和精度的不同,所提供的矿产资源储量也有相应的等级划分。
目前,世界各国尚无统一的矿产储量分级标准,欧美国家多采用三级制,如美、加等国划分为“证实”、“近似”、“可能”储量三级。
前苏联采用A1、A2、B、C1、C2五级制。
我国根据1959年4月地质部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所制定的《矿产储量分级暂行规范》规定,将矿产储量划分为四类五级。
第一类,开采储量,为A1级,是用开采巷道或用钻孔配合开采巷道所圈定的储量,它可作编制企业生产计划的依据。
第二类,设计储量,包括A2、B、C级。
A2级为经过详细勘探,用坑道、钻孔圈定的储量或钻探网所控制的储量,可作设计和基建投资的依据。
B级储量计算同A2级,或者由A2级向外推算储量,作用同A2级。
C1级是用地表工程或试钻深部矿层所求设的储量,也可用A2、B级向外推算求得,作用同A2级。
第三类,远景储量,为C2级。
是根据地质测量资料或地球物理勘探所确定分布边界内的储量,可作进一步勘探设计之用,也可配合C1级作小矿设计用。
第四类,地质储量,为根据区域地质测量、矿产分布规律进行预测的储量,只作为矿产普查设计用,不作探明储量级别。
储量分级管理
储量分级管理
储量分级管理是指对油气资源进行分类和管理,以便更好地评估其潜力、规划开发和制定战略。
这种管理方法通常用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以确定油气田的储量和价值,支持决策制定和资源管理。
储量分级管理一般根据勘探和开发的数据和评估结果,将油气资源划分为不同的储量类别。
具体的储量类别和定义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常见的分类:
1. 探明储量(Proven Reserves):指在现有地质、地球物理和工程数据的支持下,有很高的置信水平可以开发和生产的油气储量。
这些储量在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已经证实,有较高的开发成功率。
2. 可能储量(Probable Reserves):指在现有数据的支持下,有一定的置信水平可以开发和生产的油气储量。
这些储量的开发成功率可能较低,但在现有证据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可行性。
3. 可探明储量(Possible Reserves):指在现有数据的支持下,存在一定的可能性可以开发和生产的油气储量。
这些储量的开发成功率较低,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但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4. 未探明储量(Unproven Reserves):指可能存在但尚未被勘探或评估的油气储量。
这些储量的存在基于地质、地球物理和经验依据,但尚未得到充分证实。
储量分级管理有助于公司和政府机构对油气资源进行有效
的管理和决策。
它可以提供关于资源储量和潜力的信息,帮助规划开发策略、评估投资回报、制定生产计划,并为油气储量的报告和披露提供依据。
然而,储量的评估和分类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技术、经济、环境等,因此需要谨慎进行并不断更新和验证。
最新储量和储量级别的划分
储量和储量级别的划分储量reserves矿产储量(mineral reserves)的简称。
泛指矿产的蕴藏量。
其表示方式有矿石储量(简称矿石量)、金属储量(简称金属量)或有用组分储量、有用矿物储量等,多数以质量(吨、千克、克拉)计,少数以体积(立方米)计。
它不扣除未来开采和加工时的贫化与损失。
储量是矿产地质工作的一项主要成果,也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进行矿山建设的重要依据。
中国1999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的储量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即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的当时,经过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和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
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中国对储量所下定义与以前的概念有较大变动,特别是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等,与以往有明显的变化,但与国际上的表述更为相近。
如与国际矿冶协会理事会(CMMI)的《矿产资源储量国际分类建议》、联合国《固体矿产储量/资源国际分类框架》的定义相似,但后两者将储量分为证实储量和概略储量两类。
[1](旧称可采储量或称开采储量)是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控制或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平均的内部收益率高于国家或行业的基准收益率。
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根据矿产勘查阶段和可行性评价阶段的不同,储量又可分为3个类型:可采储量(111)、预可采储量(121)、预可采储量(122)。
矿产资源储量级别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资源总量:可开发的资源总量,包括二级边界品位;保有储量:可开发的工业品位的总量;基础储量:可开发的工业品位和一级边界品位;资源量:包括矿区外围附近的边界品位。
8储量
(5)矿场不稳定试井法 是利用探井,进行矿场不稳定试井,在保持产量稳定 的条件下,连续测量井底流动压力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以确பைடு நூலகம்油、气井控制的油气藏的地质储量。该法对于 渗透性、连通性差的油气藏效果不好,计算结果一般 偏低。 (6)水驱特征曲线法 是在油藏投入开发含水率达到 50 %以后,利用油藏 的累积产水量和累积产油量在半对数坐标上存在明显 的直线关系外推到含水率为98 %时求油藏可采储量的 方法。用该法求得的储量只反映油藏当前控制的可采 储量。
1)、综述
• 分析储集特征,找出有意义的产层; • 计算反映地层特征的地质参数、评价储层的储渗性 能、含油性及可动量; • 分析Swb,揭示油气层特征和含油饱和度界限的变化, 特别注意低阻油气层; • 综合多种信息进行判断分析,弄清油水关系; • 评价油气层的丰度和可能的生产能力,预测产水。
3、油藏综合评价标准 4、油藏综合评价成果(分层系、分断块)
2、储量计算方法
(1)类比法 适用于钻井前未探明的地区。它是根据已经枯竭,或 者接近于枯竭的油、气藏,计算出在1公顷面积上 1 米 油、气层厚度中的油、气储量的平均值。将此平均值 外推到和这一面积在地质上相类似的邻近面积或新油、 气藏。 (2)容积法 是计算油、气藏地质储量的主要方法,应用最广泛。 容积法适用于不同勘探开发阶段、不同的圈闭类型、 不同的储集类型和驱动方式。计算结果的可靠程度取 决于资料的数量和质量。对于大、中型构造砂岩储集 层油、气藏,计算精度较高,而对于复杂类型油、气 藏,则准确性较低。
2)含油性评价
储集层的含油性是指岩层孔隙中是否含油气以及油气含量 大小。通过定量计算饱和度参数来评价储集层的含油性。
3)、产能评价
• • • • • • 油层:产出有工业价值的原油,不产水或含水小于10%; 气层:产出有工业价值的天然气,不产水或含小于10%; 油水同层:油水同出,含10%~90%; 含油水层:含水大于90%,或见油花; 水层:完全产水,有时也把含油水层归入水层; 干层:不论产什么,因产量极低,而被认为无生产能力。
常见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
常见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一、铁矿储量分类、分级和级别条件<一>、储量分类根据我国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并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将铁矿储量分为两类:(1)能利用(表内)储量:是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的储量。
(2)暂不能利用(表外)储量:是由于有益组份或矿物含量低,矿体厚度薄,矿山开采技术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或对这种矿石加工技术方法尚未解决,不符合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工业上暂不利用而将来可能利用的储量。
<二>、储量分级和级别条件在全矿区勘探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对矿体不同部位的控制程度,将铁矿储量分为A、B、C、D四级。
各级储量的工业用途和条件如下:A级—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依据的储量,由生产部门探求。
其条件是:(1)准确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2)对于影响开采的断层、褶皱、破碎带已准确控制。
对于夹石和破坏矿体的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及分布情况,已经确定;(3)对于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完全确定。
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圈出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
B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又是地质勘探阶段探求的高级储量,并可起到验证C级储量的作用,一般分布在矿体的浅部—矿山初期开采地段。
其条件是在C级储量的基础上:(1)详细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2)在B级范围内对破坏和影响矿体较大的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产状已详细控制。
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情况已基本确定;(3)对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详细确定。
在需要分采和地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应圈出主要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
C级—是矿山建设设计依据的储量。
其条件是:(1)基本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空间位置;(2)对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和产状已基本控制。
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规律已大致了解;(3)基本确定矿石工业类型和品级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量级别、储量分类及计算一、储量级别 1、地质可靠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反映了矿产勘查阶段工作成果的不同精度,分为预测的、推断的、控制的和探明的四种。
(1)预测的: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
在有足够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2)推断的: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矿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也包括那些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
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多,矿体(点)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程度较低。
(3)控制的: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4)探明的: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经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2、可行性评价阶段可行性评价分为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三个阶段。
(1)概略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
所采用的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埋藏深度等指标通常是我国矿山几十年来的经验数据,采矿成本是根据同类矿山生产估计的。
其目的是为了由此确定投资机会。
由于概略研究一般缺乏准确参数和评价所必需的详细资料,所估算的资源量只具内蕴经济意义。
(2)预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
其结果可以为该矿床是否进行勘探或为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进行着类研究,通常应有详查或勘探后采用参考工业指标求得的矿产资源/储量数,实验室规模的加工选冶试验资料,以及通过价目表或类似矿山开采对比所获数据估算的成本。
预可行性研究内容与可行性研究相同,但详细程度次之。
当投资者为选择拟建项目而进行预可行性研究时,应选择适合当时市场价格的指标及个项参数,且论证项目尽可能齐全。
(3)可行性研究: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详细评价,其结果可以详细评价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可靠性,可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所采用的成本数据精度高,通常依据勘探所获的储量数及相应的加上选冶性能试验结果,其成本和设备报价所需各项参数是当时的市场价格,并充分考虑了地质、工程、环境、法律和政府的经济决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3、经济意义经济意义指对地质可靠程度不同的查明矿产资源,经过不同阶段的可行性评价,按照评价出当时经济上的合理性,可以划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内蕴经济的。
(1)经济的: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计算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它条件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或在政府补贴和(或)其他扶持措施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
(2)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于盈亏边界,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条件下可变成经济的。
(3)次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降低后方能变为经济的。
(4)内蕴经济的:仅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未做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
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无法区分其是经济的、边际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
经济意义未定的:仅指预查后未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潜在矿产资源,无法确定其经济意义。
4、储量级别依据对煤层勘探和研究程度的不同,以及设计、生产部门的需要,又可将煤炭储量分为四级,即A级、B级、C级、D级。
A级和B级储量称为高级储量,C级和D级储量称为低级储量。
(1)A级储量:是指经过地质勘探,用钻孔或巷道在A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范围内圈定的储量,它是煤矿建设和投资依据。
(2)B级储量:是指经过地质勘探,用钻孔或巷道在B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或A级外推的储量。
外推的距离不能超过控制A级储量的基本线距的1/2。
B级储量是煤矿建设和投资的依据。
(3)C级储量:是指对煤层用足够的钻孔在C级储量所要求的线距内圈定或B级外推的储量。
外推距离不能超过B级基本线距的1/2。
C级储量也是煤矿建设和投资的依据。
(4)D级储量:是指根据地质调查、物探成果及有关地质资料推断,并结合少量勘探工程证实的储量。
它一般可作为地质勘探设计的依据,有时也可配合C级储量作为小型煤矿建设总体规划的依据。
圈定各级储量的钻探工程基本线距,根据勘探区的构造类别和煤层类别,有以下明确规定:表1:按构造类别钻探工程基本线距表构造复杂程度可能满足各级储量对构造控制要求的基本线距/m A级 B级 C级第一类简单第二类中等第三类复杂750~1000 375~5001500~2000 750~1000 250~3753000~4000 1500~2000 250~500表2:按煤层型别钻探工程基本线距表煤层稳定程度可能满足各级储量对构造控制要求的基本线距/m A级 B级 C级第一型稳定第二型较稳定 750~1000 375~500 1500~2000 750~10003000~4000 1500~2000 第三型不稳定250500 2501000 250~500二、储量分类矿产资源经过矿产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性评价所获不同的经济意义,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依据。
据此,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16种类型。
1、储量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实际可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储量有以下三种类型:(1)可采储量(111):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是指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成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
计算的可采储量及可行性评价结果,可信度高。
(2)预可采储量(121):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是指在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成果,但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当时开采是经济的。
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3)预可采储量(122):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是指在已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基本上圈定了矿体三维形态,能够较有把握地确定矿体连续性的地段,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提供了矿石加工选冶性能条件试验的成果。
对于工艺流程成熟的易选矿石,也可利用同类型矿产的试验成果。
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是经济的,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2、基础储量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
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基础储量有以下六种类型:(1)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它所达到的勘查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可采储量(111)所述,与其唯一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2)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它所达到的勘查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预可采储量(121)所述,与其唯一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3)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它所达到的勘查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预可采储量(122)所述,与其唯一的差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4)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是指在达到勘探阶段工程的地段,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圈定了矿体的二维形态,肯定了矿体连续性,有相应的加工选冶试验成果。
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只有当技术、经济等条件改善后才可变成经济的。
这部分基础储量可以是覆盖全勘探区的,也可以是勘探区中的一部分,在可采储量周围或在其间分布。
计算的基础储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5)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是指在达到勘探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肯定了矿体连续性,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
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待将来技术经济条件改善后可变成经济的。
其分布特征同2M11,计算的基础储量的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6)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是指在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的地段,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确定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待将来技术经济条件改善后可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