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实证主义

合集下载

实证主义|现代西方哲学

实证主义|现代西方哲学

实证主义|现代西方哲学实证主义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要以实证自然科学的精神来改造和超越传统形而上学的流派。

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

创始人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孔德。

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德、穆勒和斯宾塞。

基本特征: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企图超越心物、主客、思有等二元对立来避免休谟的怀疑论倾向,强调运用实证科学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可能性。

它把处理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作为理论的中心问题,力图使哲学消融于科学之中。

在方法论上,他们接受19世纪以来的科学方法,反对与黑格尔主义相关的理性主义的辩证法。

在社会政治问题上,他们提倡科学、进步和改革,但不赞成革命。

20世纪盛行一时的逻辑实证主义是实证主义的发展。

1 孔德孔德的实证主义基本理论: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根据,以可观察和实验的事实及知识为内容,摒弃神学和思辨形而上学的抽象本质。

所谓实证,是指真实的、有用的、肯定的、精确的。

实证哲学是一种向人们提供人类智慧的“最高属性”的知识的哲学。

基本原则:除了观察到的以事实为依据的知识以外,没有任何真实的知识,我们只能获得关于现象的相对知识,不能获得关于现象背后实体或第一因的绝对知识。

思想发展三阶段论:人类的每一种主要观点,每一个知识部门,都先后经过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1.神学阶段(虚构阶段,用超自然的力量来解释万物的内在本性,寻求现象的根源和原因);2.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用抽象概念代替神力来解释一切,要求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的绝对知识,从而形成独断的哲学体系);3.科学阶段(实证阶段,摒弃前两种方式,只是借助于推理和观察,将研究和解释局限在现象世界的范围,立足于发现现象的实际关系和科学规律)。

社会学:孔德借用现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的概念和理论,以实证方法研究人类社会,试图从社会联系中把握社会的总体以及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现代西方哲学 哲学分支

现代西方哲学 哲学分支

现代西方哲学哲学分支现代西方哲学与古希腊罗马哲学在发展上有很大的不同,现代西方哲学形成于十七、十八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以实证主义和理性主义为基础。

而古希腊罗马的哲学则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泰勒斯等人的哲学思想为基础。

现代西方哲学形成于十七、十八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以实证主义和理性主义为基础。

现代西方哲学分两个分支: 1、分析哲学,由德国的康德、英国的罗素和美国的怀特海所创立,其中康德是先驱者。

他们否定传统的理性认识论,把认识归结为感觉和观念。

2、构成主义,又称结构主义,起源于法国。

由德国的狄尔泰、孔德、鲍桑葵和英国的列维一斯特劳斯创立。

2。

分析哲学这一流派的思想源泉来自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和《实证哲学教程新编》,以及罗素的《西方哲学史》。

他们试图建立一门新的哲学科学,这就是用“普通语言的逻辑分析”代替以往那种“形而上学的抽象概括”,他们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只能是客观世界的一般结构或原则,而不是事物的个别属性。

2。

分析哲学主要是研究各种具体知识,诸如名称、定义、命题、判断、推理等,并且认为它们是一般知识的最高阶段,也就是说只有通过逻辑的方法才能了解它们。

罗素提出四条划分哲学家等级的标准:一是看他的全部著作;二是看他对其他哲学家的评价;三是看他的治学态度;四是看他的友人和同时。

孔德认为,凡是哲学都必须借助科学的精神,都必须首先做好准备,接受现代科学知识的训练,在掌握科学方法的前提下进行研究。

3。

分析哲学之后的二十年间,先后出现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实用主义和不可知论、无神论和神学、进化论和宗教迷信、经验论和神秘主义、唯能论和独断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智和信仰、世界观和人生观、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等不同学派,共同构成一个错综复杂、千姿百态的纷繁的思想体系,从而形成了现代西方哲学史上著名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现代西方哲学笔记(精简版)

现代西方哲学笔记(精简版)

第一章实证主义第二节孔德的实证主义二、实证哲学的基本理论孔德实证主义认为,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根据,以可以观察和实验的事实及知识为内容,摒弃神学和思辨形而上学的绝对的、终极的,然而却无法证明的抽象本质。

一句话,就是以实证的知识来代替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思辨概念。

所谓实证指的是具有“实在”、“有用”、“确定”、“精确”、“肯定”、“相对”等意义的东西。

“真正的实证精神用对现象的不变的规律的研究来代替所谓原因(不管是近因还是第一因);一句话,用研究怎样来代替为何”。

三、思想发展三阶段论孔德用思想发展三阶段论来论证其实证哲学的基本思想。

他认为,人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三国阶段:神学阶段,又名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又名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又名实证阶段。

神学阶段寻找现象的根源,追究最后原因,不得不求助于超自然的力量――神来作解释;第二阶段以形而上学(超经验)的抽象概念代替超自然的神力来解释一切,要求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的绝对知识,并独断地把这些抽象概念当作绝对知识;实证阶段只借助于推理和观察,以发现现象之间的不变的先后关系和相似关系。

与神学阶段相适应的是神权政治和军事统治的社会秩序;与形而上学阶段相适应的是抽象的民主和平等原则支配的政治制度;与实证阶段相适应的是工业社会,其中经济生活成了人们注意的中心,科学家成了社会的支配者。

六、实证的政治和宗教孔德既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也反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认为社会应由掌握了实证知识的管理者阶级来领导,他们起着中世纪君主和贵族的作用。

孔德的上述政治观以他的道德和宗教观为基础,认为人的最高道德责任或道德生活的最高形态就是对人类的爱和为人类服务。

对个人来说,人类是最高的存在物,具有上帝的地位,应当对之服从和崇敬。

孔德把这种崇拜人类――作为爱的化身的道德实体――的宗教称为人道教。

总之,孔德用思想、情感与行动分别来说明哲学和科学、宗教和短短的、社会和政治,其中哲学是基础、政治是目的,而宗教和道德又将哲学和政治等统一起来。

现代西方哲学考试科目

现代西方哲学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现代西方哲学招生专业:外国哲学一、名词解释(任选4个,每个5分)1、实证主义2、唯意愿(意志)主义3、【詹姆士讲的】纯粹经验4、摹状词5、加谬的"荒谬"6、柏格森的两种时间二、问题论述(任选4题,每题20分)1、穆勒关于个人与权力机构的关系的观点。

2、尼采《悲剧的诞生》的基本思路与叔本华思想的关系。

3、试析传统逻辑与数理逻辑所包含的不同方法论倾向。

4、詹姆士的意识流学说与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的关系。

5、试析海德格尔的时间观;以及它与康德的时间观的关系。

6、简述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论题与自由的关系。

7、试析梅洛·庞蒂的知觉观。

考试科目:西方哲学招生专业:哲学(硕博连读)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亚里士多德的"实体"2、莱布尼茨的"单子"3、恩培多克勒的"爱"与"恨"4、胡塞尔的"终止判断(epoche,又译为"悬置")"5、柏拉图的"分有说"二、叙述下列哲学命题的基本内容(每题10分,共50分)1、萨特:存在先于本质2、斯宾诺莎:神是唯一的实体3、维特根斯坦:哲学是一场反对用语言来蛊惑我们理智的战斗4、黑格尔:哲学史上每一个体系,都是哲学本身的一个环节5、康德:要把人当作目的看待,决不要把人当作手段使用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为什么库萨的尼古拉说,"哲学是一种有学问的无知",而霍布斯却认为,哲学是推理的知识?你自己认为什么是哲学,你为什么要学习哲学?2、详述并评论海德格尔关于此在的哲学思想。

考试科目:综合考试招生专业:哲学(硕博连读)一、填空(每空格1分,共60分)1、MAP∧MAS→( )2、SEP换位可推出();换质可推出();换质位可推出()3、"所有的中国人都不是欧洲人"根据反对关系可推出();根据差等关系可推出();根据矛盾关系可推出()4、"设A真,由A推出B,已知B是荒谬的,由此可知A也是荒谬的"这是()方法5、林黛玉喜欢贾宝玉,所以,贾宝玉()林黛玉6、罗素于20世纪20年代曾来华讲学,其"五大演讲"分别是《》、《》、《》、《》、《》7、梁漱溟在其《》一书中提出了"文化是民族生活的样法"的思想8、在1923年的中国思想界曾爆发过一场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

西方现代两大思潮

西方现代两大思潮

学科:西方哲学史姓名:付俊年级:数学系二班学号: 20091041220授课教师:李渝昆题目: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西方流行的各种哲学派别,是近代西方哲学的继续。

现代西方流行的哲学流派虽形形色色,但大致分属科学主义(实证主义)与人本主义(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

现代西方的科学主义哲学思潮渊源于近代英国的经验主义,强调归纳、实证、逻辑、实用,关注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

科学主义哲学思潮开始出现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第一代是孔德的实证主义;流行于十九世纪下半期和二十世纪初的马赫主义是孔德实证主义的后裔,是现代科学主义哲学思潮的第二代;实用主义与实证主义有理论联系,而逻辑实证主义则是马赫主义的直接后裔,是实证主义的第三代;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一度代替逻辑实证主义而兴起的是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逐渐衰落,代之而兴的是库恩、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等人的历史主义或科学哲学的历史学派。

现代西方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则渊源于欧洲大陆的唯理主义,强调演绎、普遍、绝对、直觉、关注人的存在意义。

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发端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流行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第一代是叔本华、尼采的意志主义;第二代是狄尔泰、柏格森等人的生命哲学;与非理性主义的人本主义思潮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哲学流派是胡塞尔的现象学;第三代是海德格尔、萨特尔的存在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

在当今西方流行的人本主义的哲学流派中,比较特殊的是新托马斯主义和人格主义。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西方还出现了一种反人本主义的哲学流派--结构主义。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与上述两大思潮密切相联系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现代西方各种哲学流派与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相“结合”的产物。

19世纪中期(黑格尔逝世)前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西方哲学经历了一段可谓冷落、凋零,甚至动摇和混乱的岁月。

现代西方哲学课件:实证主义1.孔德、穆勒

现代西方哲学课件:实证主义1.孔德、穆勒

(一)孔德的实证主义(6)
❖ 3、实证主义宗教观 ❖ 人道教信仰的对象是“人类”,是“过去、现
在、将来的人类”,是一个人类的“大我”。 人道教提倡崇拜人类,崇拜人类生活于其上的 地球,崇拜“万物之灵”。
(二)约翰·穆勒的实证主义 (1)
❖ 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是孔德的实证 主义哲学的后继者。他把实证主义思想最早从欧洲大 陆传播到英国,并与英国经验主义传统相结合。在哲 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论自由》(1859)。
第四章 实证主义 (1)
❖ (一)孔德的实证主义(1)
❖ 孔德生平:Auguste Comte (1798-1857)是法 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是实证主义哲 学的创始人,也是现代西方社会学的始祖。孔 德 的 主 要 著 作 有 : 《 实 证 哲 学 教 程 》 ( 18301842)、《实证主义概论》(1848)、《实证 政治体系》(1851-1854)等。他的理论是一个 复杂的体系,除哲学外还包括社会学理论和宗 教理论。
(一)孔德的实证主义(5)
❖ 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们的道德和智力。 ❖ 每个人都有利己的心理,这是人的本性。同时他又断
言由于人的社会性,每个人都有利他的本性。 ❖ 社会要发展,就要以利他之心克制利己之心。 ❖ 家庭是利己心和利他心的一致与和谐 。 ❖ 构成家庭的力量是爱,构成社会的力量是合作。 ❖ “爱(Love)、秩序(Order)和进步(Progress)”
约翰·穆勒的实证主义 (5)
❖ 判断一个人行为的善恶:看效果,不应看动机。
约翰·穆勒的实证主义 (4)
❖ 个人对快乐的追求固然是善,但是它必须以不 违背“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前提

现代西方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定义:泛指19世纪中期以来再西方各国产生和流传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近代西方哲学的成就和缺陷:实现了认识论转向,建立了一个理性的时代。

但是对理性的倡导由于走向极端,变成了对理性的迷信;并且由于忽视了主客、心物的关系,不同程度地陷入二元论,从而导致了与理性精神相悖的独断论或怀疑论。

现代西方哲学的形成和对近代西方哲学的超越:越出理性,转向非理性的直觉;不再建立无所不包的体系助学;抛弃二元分立倾向;“人”的回归。

一、实证主义孔德【法】(1798-1857)哲学应当以市政自然科学为根据,以可以观察和实验的事实及知识谓内容,摒弃神学和四边形而上学所研究的那些所谓绝对的、中级的,然而却无法证明的冲向本质。

一句话,就是以实证的知识来代替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思辨概念。

人类精神(思想)发展三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科学(实证)阶段人类的每一么那只是都先后经过了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即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科学阶段。

在神学阶段人们企图追求绝对知识,但无法实现,于是只能借助神来解释;形而上学阶段,人们用抽象的概念解释一切,把抽象概念当作绝对知识;在科学阶段,人们承认不能获得绝对知识,只是借助推理观察,发现现象之间的关系。

二、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叔本华【波兰】(1788-1860)生存意志(意志本体论)叔本华认为人的本质是意志,进而用类比法推出世界的本质也是意志。

意志的基本特点是求生存,故而可以称作生存意志。

生存意志包括两方面:求生存和求生命(繁衍后代)。

克尔凯郭尔【丹麦】(1813-1855)以孤独的非理性的悲观的个人存在取代客观物质和理性意识的存在当作全部哲学的出发点。

人生三境界(三阶段)审美阶段→伦理阶段→宗教阶段人生道路就是走向上帝的道路。

人在通向上帝的道路上可能经历三个认识自己的存在的阶段:审美阶段:这一阶段人的生活为感性冲动所支配,沉溺于感性的想了,生活混乱、堕落,最终由于空虚和痛苦走向第二阶段,即伦理阶段;伦理阶段:这一阶段人地生活为理性所支配,克制自己的情欲,讲个人所欲与社会义务结合起来,遵守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准则和义务。

《现代西方哲学》第二章 实证主义

《现代西方哲学》第二章   实证主义

密尔指出,幸福构成功利主义的行 为对错标准,但幸福并不是行动者 自己的幸福,而是一切相关的人的 幸福。密尔反对对功利主义作利己 主义的解释。密尔认为,幸福是道 德生活的核心,是人类行为的最可 求的目的。
三、功利主义与自由
他认为指导我们的道德思维的不仅有 幸福,还有义务感——人类的良知。 在以自我发展为核心的前提下,自由 是人的根本权利。他反对极权国家。
密尔建立了经验科学的基本原则。
我们说明世界的方式:说明一个事实就是确定一个规律并把该事实置于
规律之下。各类事件都有可发现的规律。
2016
2017
密尔否认一个假说说明了事实就是真的,也不承2认018 先天概念。 几何和算术命题的必然性是思想的必然性而不是事 2019 物的本体论结构的必
然性。
快乐是按质而不是按量来分高下的。 快乐或幸福是不能计算的。
思考题
他将命题视为描述世 界的工具,由主词、 谓词及系词构成,表 达肯定或否定关系。 名词被区分为单名与 通名。
他强调语言旨在陈 述世界事实,逻辑 词构建命题结构, 非逻辑词则构成命 题内容。
他进一步指出,所 有必然性均为语言 层面,源于语言约 定。
二、知识与方法
所有的放大型推理都是归纳推理,这样的推理达不到必然的确实性。 所有的推理都是心理事实,我们的知识是相对于我们的意识的。
三、社会学 与新宗教
孔德的社会学有两个分支,一个叫做社会 静力学,一个叫做社会动力学,这是因为 社会存在有两种构成:一种是静力学构成, 如家庭、私有财产、语言、宗教等稳定的 社会成分。
孔德的实证政治学的目的不是建立一个富 裕的社会,他所追求的是道德秩序。 实证宗教要求每个人都“为别人而生活”。 在新宗教中,孔德用爱的原则来取代神学 和形而上学的教条。

1实证主义

1实证主义

第一章实证主义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一个声称以实证科学作为哲学基础的哲学流派,也是现代西方哲学中所谓科学主义哲学思潮中最早的流派,19世纪30年代最早出现于法国,40年代出现于英国,实证主义第一代代表主要是法国哲学家孔德、英国哲学家密尔和斯宾塞。

第二代叫马赫主义,代表人物是奥地利哲学家马赫和德国哲学家阿芬那留斯。

一、孔德生平和著作孔德(Auguste Comte,1798——1857)是实证主义创始人。

他生于法国蒙特彼利尔一个倾向保皇党、笃信天主教的税务官家庭,他的母亲比他父亲大12岁。

1807-14年(9-16岁)讀中学,14岁时宣布不再信奉天主教并在政治上由保皇派立场转向同情共和派,改采自由及革命的思想。

1814-16年(16-18岁) 就读于巴黎综合技术学校,受到了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指教,就在这时,他已形成了社会要由杰出科学家来领导的信念。

1816年,因该校重新被保皇派控制,孔德被开除出校,但仍然留在巴黎学习,阅读了不少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历史著作,并曾一度担任家庭数学教师。

1817(19岁)年他成了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秘书,做了七年。

这时他的实证主义思想已开始形成,他在1822年写的《为了重新组织社会所必需的科学研究的计划》中就已勾画出了实证主义思想的轮廓,有些思想显然深受圣西门影响。

但两人在政治上和理论思想上又存在着严重分歧,后来终于决裂。

离开圣西门后孔德长期没有找到固定薪金的工作。

1818年(20岁) 和有夫之妇宝琳(Pauline)戀爱,并且可能育有一女露易丝(Louise)。

1825年 (27岁) 和Caroline Massin (马菘)结婚。

后來其妻數度離去。

他自认这次婚姻是「基于慈悲所作的判断」、「此生唯一的败笔」。

妻子首度離去。

孔德因而精神崩溃,住进療养院治療。

八个月后出院,但是并未痊愈。

曾跳塞纳河自殺未遂。

后來绝口不提此事,也不愿意和他的救命恩人見面。

1842年 (44岁) 和其妻子马菘终于离婚。

新编现代西方哲学(精)

新编现代西方哲学(精)

目录
• • • • • • • • 第十八章 当代西方科学哲学 第一节 波普尔的朴素否证论 第二节 拉卡托斯的精致否证主义 第三节 历史主义学派的兴起 第四节 费耶阿本德的多元方法论和相对主义 第五节 劳丹与历史主义尾声 第六节 科学实在论 第七节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
目录
• • • • • • • • • • • • • 第十九章 现代西方宗教哲学 第一节 现代西方宗教哲学概况 第二节 马利坦与新托马斯主义 第三节 鲍恩与美国人格主义 第四节 穆尼埃与法国人格主义 第五节 蒂利希与新正统主义神学 第十二章 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趋势与后现代主义 第一节 当前西方哲学发展的主要倾向 第二节 当代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及其基本倾向 第三节 利奥塔对“后现代状况”的描述 第四节 罗蒂的新实用主义与后现代文化 第五节 当代后现代主义对现代西方哲学的继承和超越 第六节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哲学的走向
新编现代西方哲学
• 刘放桐等 编著
• •
复旦大学哲学系 2004年12月30日
目录
• • • • • • • 序言 绪论 第一章 实证主义 第一节 实证主义概况 第二节 孔德的实证主义 第三节 穆勒的归纳主义 第四节 斯宾塞的综合哲学
目录
• • • • • • • • • • • 第二章非理想主义和唯意志主义 第一节 非理想主义和唯意志主义概况 第二节 叔本华的生活意志论 第三节 克尔凯郭尔的非理想主义 第四节 尼采的权力意志论 第三章 新康德主义 第一节 新康德主义概况 第二节 早期新康德主义者朗格的哲学 第三节 柯亨和马堡学派 第四节 文德尔班和弗莱堡学派 第五节 新康德主义的伦理学社会主义
目录
• • • • • • • 第十五章 弗洛伊德主义 第一节 弗洛伊德主义概况 第二节 弗洛伊德早期的两大“发现” 第三节 两大“发现”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广泛应用 第四节 阿德勒和荣格对弗洛伊德理论的改造和发展 第五节 新弗洛伊德主义 第六节 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现代西方哲学的分类

现代西方哲学的分类

现代西方哲学的分类按阶段分成四个阶段:19世纪后期,本世纪初到二次大战前,二次大战后,70年代后。

优点:反应社会环境对哲学的影响。

19世纪后期黑格尔哲学面临崩溃,自然科学的挑战以及这一时期哲学家对哲学传统的批评,使哲学面临深刻的危样,于是才有二十世纪初的“哲学革命”,产生出两大新的哲学运动:现象学和分析哲学。

但这两大哲学都未实现革命的目的,陷入了理论危机。

后来的发展阶段中,这些哲学走出纯理论、纯思辩,走向社会,面向生活的语言,对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展开抨击。

70年代以后的新流派沿续着对传统的批判,但走向了跨文化的批评,而非反文化的批评。

把西方哲学分成四个阶段,有利对各个时期的思想特征和时代背景作出合理性的解释,不利于解释一些始终在起作用的哲学思潮在各个阶段的连续性。

比如,在第二个阶段的现象学在第三阶段发展为存在主义,而在第四阶段表现为解释学;在第二阶段的逻辑分析哲学与第三阶段的日常语言哲学有一脉相承的关系,还与第一阶段的实用主义相结合,形成了有美国特色的经验逻辑哲学。

按本质特征分:唯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以及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

优点:突出了现代哲学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关系。

一般说来,唯科学主义自认为与自然科学是同盟军,而人本主义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唯科学主义是以科学理性为标准的一种特殊的理性主义,而现代人本主义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非理性或反理性的倾向。

但这只是一种大致的划分,任何一种本质都来自笼统的概括,都不足以囊括一切现像。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现代英美哲学是唯理性主义的,欧陆哲学是人本主义的。

事实上,现代英美哲学只有逻辑实证主义才是唯理性主义的,日常语言分析哲学是自觉抵制唯科学主义的;即使在英美哲学里,也有非理性的因素。

另一方面,欧陆哲学也有反人本主义的立场。

并且,很多欧陆哲学在唯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之间也并没有采取“非此即彼”的立场,而是试图解释适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统一原则。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内容摘要:现代欧洲哲学的发展得益于现代欧洲社会的发展,现代欧洲社会学科林立、各具特色,哲学也经历了更新换代的变化。

其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义在现代欧洲哲学中既有分歧,又有相容。

本文通过浅略的解读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浅陋的提出几点对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认识。

关键词:科学主义、人文主义、解读、认识。

现代欧洲哲学最基本的两个特征是:提出反形而上学的口号和明确非理性的主题,而且这也是欧洲哲学从近代想现代转变的两个根本标志。

现代欧洲哲学有很多流派。

按本质特征分,现代西方哲学可分为唯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阵营1。

科学主义又叫做实证主义,一般包括三个哲学流派:实证主义、经验批判主义、逻辑实证主义。

人本主义一般包括意志主义、生命哲学、存在主义三个流派2。

一、科学主义科学主义,也称唯科学主义,英文是“scientism”。

是一种以科学理性为标准的一种特殊的理性主义,主张以自然科学技术为整个哲学的基础,并确信它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哲学观点。

盛行于现代西方。

它把自然科学奉为哲学的标准,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和研究成果简单地推论到社会生活中来。

如美国新实在论者要求哲学家效仿科学家;美国哲学家W•奎因则说,认识论就是生物学对自身的运用。

科学主义在尊重科学经验与事实的名义下,推行不可知论和主观经验主义的基本特征在一定条件下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同时,也造成了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蔓延以及丧失终极关怀。

1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页。

2陈志坚:《哲学简史(欧洲卷)》,北京,线装书局,2006年,第249页。

科学主义(scientism)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就已出现。

德国哲学家狄尔泰在十九世纪末主张人文学的研究方法与科学方法不同:人文学应该“主观”,与科学的“客观”相对,并批评那种试图将科学方法应用于人文学(指法律、艺术、历史和宗教)研究的思想为科学主义。

现代西方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引言现代西方哲学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和复杂性的思想体系之一。

它涵盖了众多重要的哲学家和学派,探讨了各种关于人类存在、道德和认识的问题。

本文将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主要思想派别以及对当代世界的影响进行探讨。

历史背景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启蒙运动,当时哲学开始从神学和传统权威中解放出来,追求理性、自由和平等。

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了“启蒙的标志是人类从未成年状态解脱出来”的理念,成为现代哲学的理论基础。

主要思想派别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20世纪初的一种哲学运动,强调只有经验可以用以确认或否定陈述的哲学观点。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只有语言的形式和意义才有意义,而存在主义则认为只有个体的存在和真实经验才有意义。

分析哲学20世纪初期,分析哲学兴起于英国和维也纳学派,致力于通过分析语言和概念来解决哲学难题。

逻辑实证主义和哲学家和牛津学派都属于分析哲学的范畴。

反理性主义反理性主义是20世纪中叶的一种哲学运动,挑战了传统哲学中理性和逻辑的地位。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提出了去中心化的思想,认为现代哲学需要摆脱中心和边缘的二元对立。

影响力现代西方哲学对当代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在认知科学、社会学、文化研究、人类学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哲学家们对现代技术、全球化、政治权力和人类自由等议题的探讨,促使人们对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结论现代西方哲学是一门复杂而深刻的思想体系,它在20世纪塑造了当代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基础。

从实证主义到现象学,从逻辑实证主义到存在主义,各种思想派别都在探索和解决人类生活中最为基础的哲学问题。

它们的思考和贡献不仅拓展了人类认知的边界,也为当代社会和政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现代西方哲学评析 总结

现代西方哲学评析 总结

• 2、现代西方哲学家大都企图排除作为近代 认识论基础的二元分立倾向。 • 3、对传统,特别是近代哲学中所表现出来 的理性万能和理性独断的倾向进行了公开 的挑战。 • 4、对近代哲学关于人和人道主义理论的超 越。
五、现代西方哲学的特点
• 1、拒斥与重建形而上学。
• 拒斥形而上学对于摆脱传统哲学的思辨性 和独断性,促进哲学和科学领域内的思想 解放的确起过一定积极的作用。然而,更 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许多现代西方哲学 家和哲学派别相继陷入相对主义和虚无主 义的困境,他们越来越发现如果继续简单 拒斥“形而上学”,他们的理论以及社会 道德规范就会失去必要的支撑点。
• 这四种思潮的划分是相对的。从西方哲学的演 变过程来看,确是派系庞杂,理论形式千姿百 态,而且,不同流派之间的界限并非十分鲜明, 常常相互交织。
二、 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折
• 三次重大的转折:从古希腊哲学转向中世 纪哲学;从中世纪转向近代西方哲学;从 近代西方哲学转向现代西方哲学。
• 理性(或反思)的时代。 • 从“文艺复兴”到黑格尔这一近代欧洲哲学的人 文精神突出地表现为理想主义精神,上帝的万 能被代之以理性的万能。哲学家们大都自觉地 把作为认识主体的人与作为其对象的(客体) 的世界区分开来,即把心灵和肉体、精神和物 质、思维和存在区分开来,并由此来探讨主体 如何认识和作用于客体、客体如何作用和呈现 于主体。哲学基本问题非常明确地表现为主客、 灵肉、心物、思有关系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个 问题的基本途径是理性反思,因此,这个由认 识论转向所开辟的哲学的新时代被称为理性 (或反思)的时代。
• 3、重视方法论研究。
• 哲学的功能在于为各门科学提供方法论,起着 科学警察的作用。正如罗素所说:“逻辑实证 主义这类哲学,严格说来,没有哲学,仅有方 法论。”哲学的任务就是逻辑分析,目的在于 使思想在逻辑上明晰。

6. 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

6. 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思潮
19世纪中期(黑格尔逝世)前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西方哲学经历了一段可谓冷落、凋零,甚至动摇和混乱的岁月。这一时期正是现代西方哲学开始形成的时期。随着黑格尔的逝世,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哲学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一个是马克思哲学的产生和传播,一个是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出现。
现代西方哲是19世纪中期以来流行于西方社会的各种哲学派系的一个总称。他们思想各异,流派纷呈。从思想倾向上来看,可分为两股思潮:一个是人本主义思潮,另一个是科学主义思潮(又称实证主义思潮)。实证主义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孔德,他认为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根据,以可以观察和实验的事实及知识为内容,摒弃神学和思辨形而上学所研究的那些所谓绝对的、终极的,然而却无法证明的抽象本质,也就是用实证的知识来代替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思辩概念。他宣称实证哲学及一切实证科学的任务,就是要“精确的发现”自然规律。这在一定程度上承认自然规律的存在,承认人的思想必须服从外部世界的规律,具有合理因素,甚至与唯物主义相近。但是,孔德的自然规律不是指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内部规律性、必然性、本质,而是指现象之间的外部联系。他认为科学只能叙述事实,而不能说明事实,科学只问是什么,而不问为什么,这些问题我们无法解决。
奥瑟?叔本华(1788—1860年),是最早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派思辨形而上学进行全面批判,并明确提出要从根本上改变西方哲学发展方向的德国哲学家。他出生于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一个银行家的家庭,1813年毕业于耶拿大学,以《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的论文获哲学博士学位,在这篇论文中他就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意志主义思想。1820年后在柏林任讲师,他偏偏选择了与黑格尔授课时间相同的时间开课,以示向黑格尔的权威地位挑战。但他根本不能动摇黑格尔的统治地位,据说只有三个学生选他的课。在柏林大学任教的24个学期,但开课的时间还不足一学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1848年革命以前的德国,资本主义的矛盾尚未明显暴露,以批判理性,宣传悲观主义为特征的叔本华哲学显然不合时益,他只好自我解嘲的宣称他的著作不是为当代人,而是为后人写的,他相信他的哲学受人欢迎的时代很快就会到来,事实恰好如此,1848年革命以后,叔本华对传统理性主义的批判逐渐的被人们接受了,并受到极大的欢迎。1858年叔本华70寿辰时,许多人都来颂扬,称他为“伟大的哲学家”。

现代西方哲学的26个流派

现代西方哲学的26个流派

现代西方哲学的26个流派现代西方哲学中存在着众多流派,每个流派都代表着特定的哲学思想方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现代西方哲学流派:1.分析哲学(Analytic Philosophy):强调语言和逻辑分析,注重逻辑分析和语言哲学。

2.实证主义(Empiricism):认为知识来自经验,强调观察和实验。

3.理性主义(Rationalism):认为人类理性和思维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关键。

4.实在主义(Realism):坚信外部世界存在独立于人类思维之外的真实实在。

5.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关注人的存在本身,自由意志和选择的重要性。

6.现象学(Phenomenology):研究和描述人的经验和感知的本质。

7.实用主义(Pragmatism):强调实用性和行动的重要性,关注解决问题和实际效果。

8.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对现代主义的怀疑和挑战,强调文化多元性和相对主义。

9.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关注结构和系统,强调系统对个体的影响。

10.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vism):认为现实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强调文化和社会对个体和知识的影响。

11.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关注文字和符号的复杂性,挑战二元对立。

12.逻辑实证主义(Logical Positivism):强调科学方法,以逻辑和科学为基础解释世界。

13.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探索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本质。

14.现代主义(Modernism):对传统观念和形式进行挑战和重新构想。

15.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研究心灵、意识和心智的本质。

16.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lism):对结构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强调权力和语言的关系。

17.实在性主义(Objectivism):强调客观事实和理性,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

现代哲学中的实证主义思想

现代哲学中的实证主义思想

现代哲学中的实证主义思想实证主义是哲学中的一种基本观点,它认为唯有经验所给出的事实才是真实的。

在实证主义者看来,人类只有透过经验所提供的感官资料,才能对世界作出正确的认识。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现代哲学中的实证主义思想,从其起源到现代的应用,对于实证主义的强调和挑战进行深度分析。

实证主义的起源实证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种哲学流派,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地利哲学家波赫和德国哲学家约翰·洛克。

波赫强调,科学只能在与经验相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获得真正的认识。

他认为任何不基于真实经验的论断都是毫无意义的。

洛克则通过对经验的分析,揭示了许多观念在现实中的本质。

实证主义者的信条是,“言之有据,据之可查”。

他们认为,知识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应该基于实验和观察的验证。

因此,实证主义者主张要将哲学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通过严谨的科学方法获取正确的答案。

实证主义的主要特征实证主义以探寻事实为基础,它的建构主要基于以下几个要素:1.观察实证主义者强调,只有透过观察才能处理问题。

在现实中,所有问题都应该通过观察所感知的事实来解决。

观察是实证主义的重要支持。

2.实验实验是实证主义者的另一大支持。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某一理论是否正确。

只有经过严谨的实验验证,才能断定一个理论是否可靠。

3.可量化实证主义者的另一个基本承认是,所有现象的量化和测量都是可以实现的,而这些就是科学的要素。

实证主义的挑战然而,实证主义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这主要因为现实世界非常复杂,很多事情并不轻易被量化和测量。

实证主义也遭到了以下挑战:1.语学问题基于统计或实验结果的结果并不能解释“红色”或“美丽”这些概念。

这样的结果是不能被用数学或统计学解释的。

2.科学革命的本质实证主义者认为科学是一种对象性、客观性以及自我修正性的系统方法,但是巨大的科学革命迫使一些哲学家重考这一观点。

3.自然语言自然语言是人们交流的主要方式,但自然语言并没有统一和精确的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证主义本章概述实证主义沿着经验主义哲学的思想路线,将自然科学的方法移入哲学和社会学,反对传统的思辨形而上学,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对以后的西方哲学发展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章主要介绍实证主义的概况和其主要代表人物的生平和思想理论。

一、形而上学的困境与实证主义的形成实证主义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要以实证自然科学的精神来改造和超越传统形而上学的流派。

它是在西方近代哲学陷入危机以及随之在西方哲学界兴起的对它的批判浪潮中形成的。

19世纪30年代最早出现于法国。

主要代表有孔德、穆勒和斯宾塞。

19世纪中期,随着集近代理性主义大成的黑格尔派哲学的解体,盛极一时的近代德国古典哲学走向终结。

休谟之后英国哲学的发展大体上走的是对传统形而上学持怀疑态度的休谟路线。

法国18世纪大革命后,原来被理想化的理性的社会和国家在许多方面越来越暴露出它们的种种欺骗性,原来被视若神圣的理性观念也显示出它们的种种虚幻性。

就其基本思想路线说,实证主义可以说是对传统形而上学提出怀疑的休谟经验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但又根据新的形势对休谟等人的理论作了修改和补充。

他们仍然把经验当作全部哲学的基础,否定认识(现象)经验以外的实在(物质或精神)的可能性,明确提出要抛弃对世界的基础、本质等本体论问题的研究。

他们要求超越心物、主客、思有等二元对立,强调人类知识的力量,强调运用实证科学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可能性。

在方法论上,他们接受19世纪以来的科学方法,反对与黑格尔主义相关的理性主义的辩证法。

在社会政治问题上,他们提倡科学、进步和改革,但不赞成革命。

二、实证主义的流传19世纪中期和下半期,在法、英两国就已出现了一批实证主义的信奉者。

在法国,较著名的实证主义追随者有拉菲特、李特列、丹纳、芮南等人。

其中丹纳的《艺术哲学》在现代西方美学史上有较大影响,芮南以《耶稣传》称著。

在英国,19世纪下半期与穆勒和斯宾塞的实证主义接近的哲学家主要有培恩、西季威克,以传播孔德的实证主义为己任的哲学家主要有康格累沃、布累杰斯等人。

实证主义在其他西方国家都有相当广泛的流传。

实证主义不仅是19世纪的哲学流派,在以后的西方哲学发展中仍然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由于它最早强调哲学应当以自然科学为榜样,因而被认为开创了西方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

后来在西方各国流行很广的马赫主义、逻辑实证主义以及当代西方的某些科学哲学流派是实证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新康德主义、实用主义等流派与实证主义在一些基本观点上也极为接近。

孔德的实证主义一、孔德的生平活动孔德(Auguste Comte 1798-1857)是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实证主义在法国的最大代表。

1814-816年就读于巴黎综合技术学校。

1817-1824年担任著名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秘书。

这时他的实证主义思想已开始形成,他在《为了重新组织社会所必需的科学研究的计划》(1822)中就已勾画出了实证主义思想的轮廓。

1826年起他设堂讲授实证哲学。

1833年起他回到巴黎综合技术学校任数学教师。

由于他认为建立实证哲学体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故在人生不顺的情况下仍不懈地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宣传。

孔德最主要的著作是六卷本的《实证哲学教程》(1830-1842),此外重要的还有《论实证哲学的精神》(1844)、《实证主义概论》(1848)、《实证政治体系》(1851-1854)、《实证宗教教义问答》(1853)。

他早期较为推崇科学,对宗教持批判态度;晚期则企图建立作为实证宗教的的人道教。

但他的基本观点未变。

二、实证哲学的基本理论孔德实证主义认为,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根据,以可以观察和实验的事实及知识为内容,摒弃神学和思辨形而上学的绝对的、终极的,然而却无法证明的抽象本质。

一句话,就是以实证的知识来代替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思辨概念。

所谓实证指的是具有“实在”、“有用”、“确定”、“精确”、“肯定”、“相对”等意义的东西。

“真正的实证精神用对现象的不变的规律的研究来代替所谓原因(不管是近因还是第一因);一句话,用研究“怎样”来代替“为何”。

三、思想发展三阶段论孔德用思想发展三阶段论来论证其实证哲学的基本思想。

他认为,人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又名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又名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又名实证阶段。

神学阶段寻找现象的根源,追究最后原因,不得不求助于超自然的力量――神来作解释;第二阶段以形而上学(超经验)的抽象概念代替超自然的神力来解释一切,要求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的绝对知识,并独断地把这些抽象概念当作绝对知识;实证阶段只借助于推理和观察,以发现现象之间的不变的先后关系和相似关系。

与神学阶段相适应的是神权政治和军事统治的社会秩序;与形而上学阶段相适应的是抽象的民主和平等原则支配的政治制度;与实证阶段相适应的是工业社会,其中经济生活成了人们注意的中心,科学家成了社会的支配者。

四、科学分类和科学方法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中把科学依次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理学)、社会学(社会物理学)六类。

他认为,每一门科学都有其特殊的研究程序和方法,但各门科学在方法论上又是统一的。

人们都必须观察事实和现象,并通过形成定律来协调事实和现象、为此,必须采取假设、演绎和检证等方法。

孔德强调各门科学都必须从整体观点来看待所研究的事实和现象,认为人们越是从整体上认识事物就越能较完整地认识事物。

五、社会学孔德把按照实证主义原则建立起来的关于社会现象的理论称为社会学,其任务是研究和发现社会现象的“不变规律”。

社会学是最后出现的学科,也是最重要的学科,因为第一,实证哲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按照实证主义原则将各个科学部门统一起来,而只有建立了社会学,才能实现这种统一;第二,实证哲学还有实现社会重组的实践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关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知识,后者正是由社会学来提供的。

孔德把社会学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孔德把人性当作社会的基础。

认为决定社会的起源和性质的,是作为人性的体现的人的情感意志,也即人的本能。

人的本能有个人本能和社会本能之分,个人本能表现为利己心,社会本能表现为利他心,前者起决定性的作用,但个人本能使人趋向保守,社会本能使人具有改革精神,因此应当使二者得到调和。

六、实证的政治和宗教孔德既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也反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认为社会应由掌握了实证知识的管理者阶级来领导,他们起着中世纪君主和贵族的作用。

孔德的上述政治观以他的道德和宗教观为基础,认为人的最高道德责任或道德生活的最高形态就是对人类的爱和为人类服务。

对个人来说,人类是最高的存在物,具有上帝的地位,应当对之服从和崇敬。

孔德把这种崇拜人类――作为爱的化身的道德实体――的宗教称为人道教。

总之,孔德用思想、情感与行动分别来说明哲学和科学、宗教和短短的、社会和政治,其中哲学是基础、政治是目的,而宗教和道德又将哲学和政治等统一起来。

他的实证主义从反对宗教神学和思辨形而上学开始,最后又回复到人道教这种独特的宗教。

穆勒的归纳主义一、穆勒的生平活动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是英国实证主义的最早代表,19世纪英国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

他没有进过正规学校,在其父詹姆•穆勒的指导和熏陶下自学成才。

穆勒在哲学、政治、经济、宗教、道德等方面都有著述,其主要哲学著作有:《逻辑体系》(1843)、《论自由》(1859)、《功利主义》(1861)、《汉密尔顿爵士哲学研究》(1865)、《孔德和实证主义》(1865)、《论宗教》(1874)等。

二、对物质和精神的解释穆勒反对从一般概念出发的认识论,强调包括物理科学和道德科学在内的一切人类知识均起源于经验,认为借经验直观所认知的真理是一切其他真理所由以出发的根本前提。

哲学应当成为研究经验事实和科学方法的理论。

他提出了两个假设:1,假定心灵(自我、精神)是存在的,它能够形成关于存在的东西以及一切可能的东西的概念;2,关于心里联想的规律是可靠的。

他认为根据这两个假定,就可以得出关于外部世界存在的信念。

他把物质定义为“感觉的恒久可能性”,感觉与物质的区别不过是现实的、具体的感觉与必将可能发生的感觉(感觉的恒久可能性)之间的区别。

人的心灵无非就是人的某种固定的、恒久的、在各种情况下都将产生的精神状态,换言之,就是感受(精神状态)的恒久可能性。

三、逻辑体系穆勒认为,哲学应当成为以经验为基础的一切科学的普遍的方法论,其任务是从主体的经验中去寻找相对稳定和有秩序的东西,即经验之间的因果关系,而这也正是逻辑的任务。

穆勒要求他的逻辑方法成为一切科学的方法。

穆勒把传统的经验归纳法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穆勒指出:由三段论所推出的结论不是新知识,而是已包含在其前提中的知识;并且作为三段论的大前提的全称命题并不具有普遍和必然的意义,更无先天性和自明性,而不过是众多特称命题的汇集。

因此,三段论的推理并不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而是由特殊到特殊的、经验范围内的类比推理。

在他看来,类比是归纳的一种形式,演绎法从属于经验归纳法,演绎的任务无非是对归纳所得出的命题作出解释。

穆勒认为简单枚举的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都不能推动知识和科学的进步,他把制定科学的归纳法当作自己的使命。

他认为科学归纳法的基本特征即在于它能通过已知而推断出未知,也就是由考察某个(或某些)事物具有某种属性而推论出该类所有事物均具有这种特性。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假定各类事物均有齐一性,也就是同一类事物和现象有共同的、一般的规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因果律;其次,归纳推理的目标也正是发现这一齐一性。

因此,假定和发现自然的齐一性就成了归纳推理的基本原则。

归纳科学的前提是假定每一事件均按因果律发生,它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科学实验,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归纳法就是发现因果联系的方法。

穆勒对因果联系的理解仍然是沿袭了休谟的心里联想主义,把因果联系看做是现象之间的前后相继。

至于数学的真理,他认为与因果律没有联系。

穆勒提出了著名的归纳四法,即求同法(契合法)、求异法(差异法)、剩余法、共变法,再加上求同求异并用就成了归纳五法。

归纳五法是西方逻辑思想、特别是归纳逻辑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斯宾塞的综合哲学一、斯宾塞的生平活动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 1820-1903)是19世纪下半期英国实证主义的最大代表。

他少年时因病未能上学,除了最初从作为中学教师的父亲那里获得某些指导之外,他基本上靠自学成才。

由于他的思想体现了当时欧洲思想的脉搏,加上他知识广博,他在世时即已获得世界声誉,但他个人则过着孤僻、独身的生活,与人往来不多,也没有接受教授职务和皇家学会会员等的荣誉称号。

他的主要著作有,《社会静力学》(1851);“综合哲学”十卷,即《第一原理》(1862),《生物学原理》(2卷,1864-1867),《心理学原理》(2卷,1870-1872),《社会学原理》(3卷,1876-1896),《伦理学原理》(2卷,1879-18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