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孟子两章练习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课后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课后练习题 附加答案

《孟子》二章课时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以顺为正.者(2)贫贱不能移.(3)空乏..其身(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5)出则无敌.国外患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往之女家B.行拂乱其所为C.曾益其所不能D.入则无法家拂士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妾妇之道.B.必先苦.其心志C.与民由.之D.生.于忧患4.翻译下列句子。

(1)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

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有删改)【注释】①诵:背诵。

②方:正在。

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

辍,停止,废止。

④喧:遗忘。

5.解释加点的词语。

(1)人恒.过,然后能改恒:________(2)其母引.刀裂其织引:________6.【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7.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课时训练答案1.(1)准则,标准(2)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3)财资缺乏(4)奋起,指有所作为(5)匹敌、相当2.B3.B4.(1)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2)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奋发)使人谋求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就会让人萎靡,导致死亡。

5.(1)常常(2)拿起6.【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7.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

这个故事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

《孟子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孟子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孟子〉两章》中考题集萃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8-21 题。

(共 10 分)(一)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 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越王句践①反国, 乃苦身焦思②, 置胆③于坐, 坐卧即仰胆, 饮食亦尝胆也。

曰: “女忘稽之耻邪?” (终灭吴)(节选自《史记》)注:①句践:即勾践。

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 494 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 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 473 年灭掉吴国。

②焦思:焦虑思 考。

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 分)(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

(2 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20.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2 分)21.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 乐业,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4 分)二、阅读《〈孟子〉二章》,完成 8-11 小题( 15 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 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 .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 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 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 战,战必胜矣。

(完整版)孟子二章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完整版)孟子二章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双休作业《孟子》二章(一)荣华不可以淫1.解说以下句中斜体词的意思。

①妾妇之道 ()②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③居天下之广居 ()④无违夫子( )2. 以下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女子之嫁也A. 悍吏之来吾乡( 《捕蛇者说》 )B.至之市而忘操之。

( 《郑人买履》 )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D.如令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鱼我所欲也》 )3. 用“/”标出下边句子的两处朗诵停留。

(2 分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4.解说一词多义的词语得(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得志,与民由之()戒( 3)往送之门,戒之曰()( 4)必敬必戒,无违夫子()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6.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邻近?7.孟子以为,大丈夫如何才能做到“荣华不可以淫,贫贱不可以移,威严不可以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8.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由?(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匮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可以。

人恒过,而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尔后作;征于色,发于声,尔后喻。

入则没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外国患者,国恒亡。

而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基础知识1 / 51 、加点字解说正确的一项()A委而去之( 放弃 )尔后喻(认识)..B固国(国家)空匮其身(资财缺少)..C举于市( 推选 )饿其体肤(饥饿)..D域民(限制)威天下(威慑)..2、 . 对下边语句中加点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举用,被选拔.B.曾益其所不可以曾:同“增”,增添。

.C.衡于虑,尔后作.作:发生D.出则无敌外国患者出:在外面,指外国。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孟子二章》练习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孟子二章》练习

《孟子二章》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公孙衍(:) 丈夫之冠()妾妇() 富贵不能淫()畎亩() 胶鬲()傅说() 百里奚()曾益() 法家拂士()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岂不诚大丈夫()(2)天下熄()(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4)父命之()(5)戒之()(6)女家()(7)以顺为正者()(8)与民由之()(9)发于畎亩()(10)空乏其身()(11)行拂乱其所为()(12)曾益()(13)衡于虑()(14)出则无敌国外患()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自7月7日以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已连续6天不断出现高温(35C以上)天气。

(删去“不断”)B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贾利民就投身于中国高铁的科研创新工作,见证了中国高铁发展及孕育的全过程。

(将“发展”和“孕育”对调)C.宋金时期,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在民间,三国人物和故事也是戏曲中普遍受到欢迎的题材之一。

(将“也”改为“都”)D •升学压力透过高中、初中、小学直抵幼儿园,一些上海的地区,小朋友为了升入理想中的小学,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进行应试训练。

(“应试”改为“考试”)4•根据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人活于世上总要有些信仰,为了心中的道义,有人像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人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文学常识填空。

这两篇短文选自《 ___________ 》,孟子,名_________ , _________ 派代表人物之一,战国时期____________ 。

6.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居天下之广居(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7.填空(1 )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孟子二章》练习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孟子二章》练习

《孟子二章》练习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公孙衍(:) 丈夫之冠()妾妇() 富贵不能淫()畎亩() 胶鬲()傅说() 百里奚()曾益() 法家拂士()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岂不诚大丈夫()(2)天下熄()(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4)父命之()(5)戒之()(6)女家()(7)以顺为正者()(8)与民由之()(9)发于畎亩()(10)空乏其身()(11)行拂乱其所为()(12)曾益()(13)衡于虑()(14)出则无敌国外患()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自7月7日以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已连续6天不断出现高温(35C以上)天气。

(删去“不断”)B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贾利民就投身于中国高铁的科研创新工作,见证了中国高铁发展及孕育的全过程。

(将“发展”和“孕育”对调)C.宋金时期,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在民间,三国人物和故事也是戏曲中普遍受到欢迎的题材之一。

(将“也”改为“都”)D •升学压力透过高中、初中、小学直抵幼儿园,一些上海的地区,小朋友为了升入理想中的小学,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进行应试训练。

(“应试”改为“考试”)4•根据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人活于世上总要有些信仰,为了心中的道义,有人像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人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文学常识填空。

这两篇短文选自《 ___________ 》,孟子,名_________ , _________ 派代表人物之一,战国时期____________ 。

6.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居天下之广居(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7.填空(1 )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孟子》两章练习题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孟子》两章练习题

\一.划分朗读节奏。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二、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委.而去.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多助之至..( .)( )...亲戚畔...之()()天下顺.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管夷吾举于士.(.).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空乏..其所为()..其身()行拂乱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三、翻译下列句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四、阅读答题: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作者运用了、等论证方法,得出结论。

2.“得道者”的意思是;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

3.用文中语句填空。

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得出的结论是“”5.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6.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孟子两章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孟子两章练习题含答案

一、2004年泰安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加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乙]郑之鄙人学为盖。

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

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

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

欲学为兵,则老矣。

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

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

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

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入则无法家拂士拂:_____________②郑之鄙人学为盖鄙:_______________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答:甲文的主要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问的主要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04年贵阳实验区1.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

(2分)①故_____________ 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1《孟子》二章 习题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1《孟子》二章 习题

第六单元21 ?孟子?二章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畎.亩(quǎn) 傅说.(yuè) 丈夫之冠.〔guàn〕胶鬲.(gé) 拂.士(bì) 拂.乱(fú)2.解释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

〔1〕父命.之(教诲、训诲)〔2〕与民由.之(遵循)〔3〕威武不能屈.〔使屈服〕〔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5〕人恒.过,然后能改(常常)〔6〕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指有所作为〕〔7〕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在国内)3.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及其意思。

〔1〕往之女家(“女〞,同“汝〞,你)〔2〕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3〕困于心衡于虑(“衡〞,同“横〞,堵塞、不顺)〔4〕入那么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 )例句:女子之嫁也A. 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B.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C. 往之.女家 (?富贵不能淫?)D. 与民由之.(?富贵不能淫?)〔解析:例句中的“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A.与例句同;B.助词,的;C.音节助词,不译;D.代词,文中指正道。

〕5.填空。

〔1〕孟子,名轲,战国〔朝代〕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2〕?富贵不能淫?一文的中心论点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谈“死于安乐〞这一内容的句子是“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提醒一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故事大盘点】孟子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

初二语文上册八年级《孟子》二章 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二语文上册八年级《孟子》二章  练习题 附加答案

《孟子》二章练习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

1.下列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B.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C.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D.孙叔敖举于海(由于)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能否删除?请结合上下文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开头连用六个事例,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D 点拨:D项中“于”是“从”的意思。

2.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点拨:本题运用【文言语句翻译法】。

抓住重点词“征”“发”“喻”,翻译要完整流畅。

3.不能删除。

这句话前面的内容都是从造就人才的角度论述的,而这句话是从治理国家的角度论述的,这样由个人到国家,能使论述更全面、更严密;这句话前面的内容是正面论证,而这句话是反面论证,如果删去这句话,就不能够充分地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

4.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论证更充分。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认为高中之前,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

那就是把语文的知识点细化,各个击破。

中考语文的考点分析下来可以看到有几块:一、字词部分(包括成语)大概是6分左右。

《《孟子》》两章练习题及答案

《《孟子》》两章练习题及答案

《《孟子》》两章练习题及答案《《孟子》》两章练习题及答案(一)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举于海,百里溪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第一段的“举”意思是( ) A.举出事例B.行为举动C.被选拔D.发动起义2.横线上的“故”字意思是( ) A.由此看来B.所以C.这样看来D.原来3.横线上句子的“是人”指( ) A.能担负重任,有所作为的人B.任何人C.作者D.第一段列举的6个人4.解释加点词:4分⑴苦:⑵过⑶虑⑷喻⑸衡5.翻译句子:4分⑴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⑵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⑶入则无法家拂士6.上文选自,全文论证了和的问题。

3分7.下面加点的词意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发于(在)畎亩之中B.百里溪举于市(城市)C.故天将大任于是(这样)人也D.行拂乱(使....错乱)其所为8.作者在上文第一段列举的事例意在说明( )A.古代任人唯贤,并不重出身、地位B.卑贱的人最多智慧C.经受磨难的人,才能接大任9.“天”使接受大任者经受磨难,目的是( )A.动性忍性,曾益其所不能B.苦其心志,劳其筋骨C.饿其体肤,空乏其身10.“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正确解释是( )A.所以当他动了心抑制情感,就能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东西。

B.以此让心情激动忍让,就能渐渐增长知识C.用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11.加点的词不是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 A.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苦其心志 C.劳其筋骨12.“大任”指什么 ?13.“是人”要经历哪些磨炼?答:14.通过这些磨炼,带来的好处是什么?答:15.用自己的话概括人经常遭遇哪些困境?答:16.经过遭遇困境后,得到的好处是什么?(用文中三个字回答)答:17.学过这篇文章以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答:(二)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课后练习题(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课后练习题(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课后练习题(带答案解析)夯基达标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丈夫之冠.(guàn)也,父命之。

B.公孙衍.(yá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C.所以动心忍性,曾.(céng)益其所不能。

D.入则无法家拂.(fú)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B.父命.之(教导,训诲)C.以顺为正.者(正确)D.一怒而诸侯惧.(害怕)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戒.之曰必敬必戒.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志C.居天下之.广居妾妇之.道也D.管夷吾举于士.入则无法家拂士.4.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贵/不能淫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必先/苦其心志D.一怒/而/诸侯惧5.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他们为了自己伟大的理想,有些人家可以不要, ,有些人生命可以抛弃,有些人真正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地步。

A.有些人妻儿可以不要B.有些人官可以不当C.有些人官可以不做D.有些人财产能够抛弃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必先苦.其心志( )(3)人恒过.( )(4)而后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初中语文课文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题

初中语文课文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题

初中语文课文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题初中语文课文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练习题(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两章》)[乙]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选自《论语》)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分)①兵革非不尖利也兵()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③足兵兵()④民信之矣信()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3分)答:4.你认为[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分)答:二、阅读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孟子二章练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孟子二章练习

21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1.给加点字注音。

公孙衍.(yǎn) 丈夫之冠.(ɡuàn) 淫.(yín)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岂不诚.大丈夫哉诚:真正;确实(2)安居而天下熄.熄:停息(3)父命.之命:教导、训诲(4)以顺为正.者正:准则;标准(5)与民由.之由:遵循(6)独行其道.道:道路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往之女家“女”同“汝”;你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例句:女子之.嫁也A.丈夫之.冠也B.往送之.门C.往之.女家 D.与民由之.(解析:例句中的“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A.与例句同;B.动词;到;C.音节助词;不译;D.代词;文中指正道。

)5.翻译下列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实现志向了;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惑乱他的心;贫贱不能动摇他的节;威武不能屈服他的志。

这才叫作大丈夫。

6.填空。

(1)孟子;名轲;战国(朝代)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

(2)《富贵不能淫》一文的中心论点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阅读课文;完成题目。

7.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8.公孙衍、张仪为什么不能称为“大丈夫”?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所以他们不能称为“大丈夫”。

9.请简要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二章练习及答案校对版

孟子二章练习及答案校对版

文言文练习姓名成绩(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衡于虑,,征于色,,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

1.按原文填空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后喻.A.B.征于.色不言而喻.国恒亡.出则无故国外患.者C.D.亡.羊补牢患.得患失3.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衡于虑B.行拂乱其所为C.曾益其所不能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4.翻译下面句子。

(1)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根据文意填空(1)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

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

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

其结果才能,(受磨练的益处)。

(2)第三段讲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即: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写人心理状态的变化,。

写人面部表情的变化。

(3)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

从反面提示国家灭亡的原因:。

(4)孟子对治理国家提出的论断是:。

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6.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的条件是什么?(二)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二章 练习 2022年部编版语文八上附答案

《孟子》二章  练习 2022年部编版语文八上附答案

21 <....练习..>.二章...孟子阅读...... ....答复以下问题....> ,.... ,.死于安乐..<.生于忧患1..以下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法家... ".弼〞..)... ,.辅佐..拂〞同...拂.士.( "B...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在国外C..必先.....)....(.使……痛苦...苦.其心志D..孙叔敖举..)......于.海.(.由于2..征于色... ...... ,.发于声... ,.而后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文........... ?.请结合上下.................. ,.国恒亡〞一句能否删除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开头连用六个事例..... ?............ ,.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参考答案....1... D....点拨:D.项中..... . ... ".于〞是... ".从〞的意思2...表现在脸色上...... ,.才能被人们了解....... . ....... ,.流露在言谈中点拨:...此题运用【文言语句翻译法】.. ".喻〞....... .... ,.翻译要完整流畅.. ".发〞............. ..抓住重点词..... ".征〞3..不能删除..................... ,.而这句话是从治理国.........|...... ..这句话前面的内容都是从造就人才的角度论述的家的角度论述的............................|.家. ,.能使论述更全面、更严密;这句话前面的内容是....... ,.这样由个人到国正面论证....... ,.就不能够充分地论证本文的中.............|.心.......... ,.如果删去这句话.... ,.而这句话是反面论证论点.. . .4..引出并论证........ ,.使论证.... ,.增强了文章的气势.......〞.的观点;运用排比........ ,.同类并举...... ".生于忧患更充分... ..4.孙权劝学....01..积累运用....1...请给下面的字注音..........卿.(.).涉.(.).孰.(.).遂.(.) .岂.(.).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掌事..当涂...卿今(2).....(.)....蒙.辞.以军中多务(3)...但当..(.)...涉猎(4)..耳.(.)....见.往事(5)....(.)....自.以为..大有所益(7).....(.)....及.鲁肃过寻阳(6)...(.)....蒙.乃.始就学(8)...即.更.刮目相待....(.).(9)...(.)...之晚净...大兄何...见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蒙辞以军中多务译文:...(2)....?.....,.孰假设孤...卿言多务译文:...(3)......!......,.非复吴下阿蒙...卿今者才略译文:...4...以下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蒙辞......./.以军中多务B...卿./.今当涂掌事..../.不学.....,.不可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1).........(.)....比喻人学识尚浅(2).........(.)....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6...对加点词的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卿.今当涂掌事.............)........(.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B...孤.常读书.....)...|.王侯的自称...,.自以为大有所益.........(.古时C...非复吴下......)....... ".阿.〞.,.有亲昵的意味....阿蒙....(.阿蒙指吕蒙.....,.在名字前面加D...大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长兄..何见事之晚乎7...班里举行了.......,.以下是课本剧的一个片段................,.请根据你对....>.课本剧表演活动.....<.孙权劝学课文的理解填空.........金碧辉煌的大殿里..........孙权坐在龙椅上......)........ ,...(.填写人物神态孙权:..)...(.设计独白....)....(.自言..自语吕蒙:.........?...).大.|.王. ,.不知您找微臣有何事...(.从门外大步进入大殿......... ,.跪下孙权:爱卿..... ,.今天孤找你是想劝你读书...........!.吕蒙:主公您有所不知.....?........... ,.我哪有空啊孙权:你事务有我多吗............. ,.觉得挺有收获..........?.我常常看书吕蒙:.....)....(.不住地点头(.设计人物语言......).8...学完...... ".好读书...〞.为主题.......班决定开展以...·读好书....级.|(6)....>.一文后...,.某校七年..<.孙权劝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请你参与(1)......................,.拟写一那么宣传标语...请你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2)..|...........,.并至...下面是某同学在学校贴吧上发的帖子................,.请你跟帖......(.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少用一个例子加以阐述...)...........,.60..字左右某同学的帖子:........... ,.那么有儒雅.......〞. ,.宋濂遍观群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养气之气;苏轼饱读诗书................. ,.那么有豪放之气....... ,.气足那么文华.........故多读那么气足你的帖子:.....(3)...............妈...(.要求:用上一.................,.请你写几句话劝说妈...假设你的妈妈平时反对你阅读课外书籍句读书名言...字.)......,.不超过...10002..课内精读....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以下题目..............9...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治经...,.当.)....(.为:成..为.博士邪B...蒙辞以军中多....).......务.(.务:事务C...见.往事耳....)....(.见:了解D...但.当涉猎....,.却.)....(.但:然而10....请翻译下面的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译文:...(2)............,.与蒙论议...及鲁肃过寻阳译文:...(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译文:...11....用原文答复.......(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2).....................?....说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12....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03..拓展阅读....【甲】初... ".....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常读书.... ,.自以...... ..卿言多务..........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孰假设孤为大有所益.... ".卿今者才略.... ,.大惊曰:....... ,.非复.....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 ,.与蒙论议吴下阿蒙........ !.〞肃遂拜蒙母......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 !.〞蒙曰: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乙】盖汝好学.... ........②. ,.千里从师........ ,.讲明义理....... ,.在家足可读书作文....①. ,.不待远离膝下汝既不能如此... ,.不......③.于俗务..... ,.恐汝在家汩...... ,.已无可望之理...... ..然今遣汝者...... ,.即是自不好学得专意..... ,.能奋....... ..汝假设到彼...... ,.故令汝一行..... ,.不欲昼夜督责...... ..及无朋友闻见... ..又父子之间然勇为..... ..只与在家一般.. ,.那么徒劳费...... ,.他..... ,.一味勤谨... ,.力改故习.... ,.那么吾犹可望...... ..不然日归来... ?.念之........⑤.故旧耶.. !.念......④.人物... ,.又只是手段.. ,.不知汝将何面目....... ..归见父母亲戚乡党之. ! "..... ,.千万努力..夙兴夜寐... !.〞在此一行.... ....⑥.尔所生.... ,.无忝(.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注释】..........③.汩:搅............②.膝下:这里指父母........、.探究名理的学问....①.义理:指讲求经义乱.,.扰乱............⑤.乡党:家乡的人.........⑥............,.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④.手段:原指不正当的手段无忝:不要辱没.........忝.,.辱. ..13....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1)....(.)....蒙辞..以.军中多务(2)..(.)....及鲁肃...过.寻阳(3)...然今..(.)...遣.汝者(4)..故.习.(.)....力改14....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译文:...(2)..............,.讲明义理...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译文:...15....【甲】文中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理由是什么..................................?.【乙】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的原因是什么......?.16....从写作目的看.....?.....,.又有何不同................?.从写法看......,.【甲】【乙】两文有着怎样的共同点。

《孟子》二章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孟子》二章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孟子》二章同步练习题与答案《孟子》二章一、基础测试题。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死亦我所wù ,所wù 有甚于死者。

(2)一d?n 食,一豆gēng 。

(3)cù 尔而与之,乞人不xiè 也。

2、根据原文填空。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国恒亡。

(5)然后知,。

二、能力测试题。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故患有所不辟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3)呼尔而与之(4)万钟于我何加焉(5)傅说举于版筑之间(6)必将苦其心志(7)征于色,发于声(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于”字用法和其它三项不相同的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征于色C. 死于安乐D.衡于虑3、结合语境,解释多义词。

A.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对子骂父,则是无礼()B.征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C.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4、加点词不用“使……”(使动用法)这一结构形式来解释的一项是()。

A.苦其心志B.劳其筋骨 C.动心忍性 D.生于忧患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_____通_____()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_通_____()C.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通_____()6、翻译句子。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三、课内问答题。

1、古人说“艰难困苦,至汝于成”,还说“多难兴才”,请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内容和观点、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这些话的理解。

2、默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句子。

四、拓展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八年级语文下册 《孟子》两章练习鲁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孟子》两章练习鲁教版

《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环:围而:表转折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指示代词。

这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护城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放弃限制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之:动词,到极点通“叛”,背叛归顺,服从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凭要么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不是不高啊,护城河不是不深啊,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多啊,但是,守城一方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君子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能胜利。

一、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名轲,字子舆,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

《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二、1、孟子主张:仁政。

2、本文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孟子》两章习题精选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孟子》两章习题精选

《孟子》两章习题精选美文中漫步,品咂心灵的鸡汤……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积累中运用,构建知识的殿堂……1.给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米粟()山溪()畎()亩拂()乱管夷()吾寡()助筋()骨拂()士2.解释加黑的词语。

(1)七里之郭郭:(2)环而攻之环:(3)多助之至至:(4)人恒过恒:(5)天下顺之顺: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孟子〉两章》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名______。

品读中探究,体味语言的蕴藉……(一)课内精读(2020年贵阳省实验区初中升学考试试卷)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解释语段中加黑的词。

(1)故:(2)是:6.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

7.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

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

(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8.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

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后,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

(相关链接材料)有些错误没机会改正日前,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

出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次错误,而他惟一一次错误,却让他不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终生的遗憾!”人们常说“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交学费”“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这些话不能说不对,但有些错误是致命的,瞬间发生,没有纠正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孟子两章练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步练习
、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名。

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是一部记录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

南宋朱熹将《孟子》、、、并称为“四书”。

、解释一词多义:
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2、得道.者多助()3、伐无道.,诛暴秦()
固: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池: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池.非不深也()
国: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解释加点词:
、环.而攻之而.不胜()()2、夫.环而攻之()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4、兵革
..非不坚利也()
、委.而去.之()()6、域.民不以.封疆之界()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寡.助之至,亲戚
..畔.之()()()
、翻译下面句子: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回答问题:
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地非不高也,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 ,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

、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一)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二)
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
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稽
之耻邪?”(终灭吴)
(节选自《史记》)
:①句践:即勾践。

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

②焦虑思考。

③胆:即胆囊,胆汁极苦。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
2)人恒.过然后能改恒: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

(2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分)
.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
识。

(4分)
《孟子两章》同步训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

、注音: 畎.亩()傅说.()胶鬲.()法家拂.士()
、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入则无法家拂士困于心衡于虑曾益其所不能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所以
..动心忍.性()()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空乏
..其身()舜发.于畎亩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百里奚举于市
..()()苦.其心志()人恒.过()
、翻译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国恒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安能辨我是.雄雌 D.国.恒亡则有去国.怀乡
、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
、开篇列举的六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试具体比较分析。

、孟子在选文第①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

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一句名言?
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从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

其中,思想上要,行为上要。

生活上要
、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

.《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什么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