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秋兴八首其七》全诗注释赏析

合集下载

杜甫《秋兴八首》诗歌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诗歌赏析

杜甫《秋兴》诗歌赏析杜甫《秋兴八首》诗歌赏析《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

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

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的。

《秋兴》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

这组诗,前人评论较多,其中以王嗣奭《杜臆》的意见最为妥切。

他说:“秋兴八首,以第一首起兴,而后七首俱发中怀;或承上,或起下,或互相发,或遥相应,总是一篇文字……”可见八首诗,章法缜密严整,脉络分明,不宜拆开,亦不可颠倒。

从整体看,从诗人身在的夔州,联想到长安;由暮年飘零,羁旅江上,面对满目萧条景色而引起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叹;以对长安盛世胜事的追忆而归结到诗人现实的孤寂处境、今昔对比的哀愁。

这种忧思不能看作是杜甫一时一地的偶然触发,而是自经丧乱以来,他忧国伤时感情的集中表现。

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作为,其中曲折,诗人不忍明言,也不能尽言。

这就是他所以望长安,写长安,婉转低回,反复慨叹的道理。

为理解这组诗的结构,须对其内容先略作说明。

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这一首开门见山,抒情写景,波澜壮阔,感情强烈。

诗意落实在“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句上,下启第二、三首。

第二首写诗人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上应第一首。

最后两句,侧重写自己已近暮年,兵戈不息,卧病秋江的寂寞,以及身在剑南,心怀渭北,“每依北斗望京华”,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赏析
有人以为杜甫入蜀后,诗歌不再有前期那样大气磅礴、浓烈炽人的感情。其实,诗人在这时期并没消沉,只是生活处境不同,思想感情更复杂、更深沉了。而在艺术表现方面,经长期生活的锻炼和创作经验的积累,比起前期有进一步的提高或丰富,《秋兴》就是明证。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是非常寂寞、抑郁的。《秋兴》这组诗,融铸了夔州萧条的秋色,清凄的秋声,暮年多病的苦况,关心国家命运的深情,悲壮苍凉,意境深闳。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杜甫《秋兴八首(其七)》阅读训练及答案

杜甫《秋兴八首(其七)》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秋兴八首(其七)杜甫昆明池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②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③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④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注]①昆明池:汉武帝在长安仿昆明滇池而建,以习水战。

唐玄宗为攻打南诏,曾在昆明池演习水兵。

②传说长安昆明池水边有织女像,水中有石鲸雕刻。

③菰(gū):即茭白,一种草本植物。

秋天结实,状如米,故称菰米。

④关塞:指作者此时所在的夔州山川。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借“汉时功”“武帝旌旗”所表现的汉武帝练习水战时旌旗蔽天的宏大场面,颂扬昔日长安的盛况,表达诗人无限追忆。

B.颔联由回忆转向现实,描写月夜下、秋风中的昆明池畔,只剩下石像依旧伫立,与首联虚实结合,感慨昔日盛况不再。

C.颈联中,菰米漂浮如黑云一片,荷花经过露冷霜冻,花瓣坠落,露出莲蓬,表现出清秋的冷落凄凉,哀景哀情,点出秋兴主题。

D.诗歌尾联,作者以漂泊江湖的渔翁自比,在表情达意上与他在《旅夜书怀》中“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有异曲同工之妙。

16.有人认为,这首诗“以情注物”,即将诗人丰富的情感倾注在所选取的物象中。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一特点。

(6分)参考答案:15.B虚实结合错。

作者人在夔州,前三联写昆明池昔日的盛况和今日的荒凉冷落都是作者想象的,是虚写。

16.(1)将对秋日衰败之景的感慨倾注于“织女”“石鲸”“菰米”“莲房”之中。

池畔织女,徒负夜月;“石鲸”之像,风雨飘摇;菰米结实,任其漂荡;莲花飘坠,凋零萎褪。

虚写昆明池衰败景象,正合“秋兴”之题意。

(2)将对当今国势衰颓的悲叹倾注于“昆明池”中。

如今杜甫身在夔府,心在长安,由昆明池想到汉武之功,由武功之盛又想到当今残破衰败、动荡不安的形势,抚今追昔,伤时念乱。

(3)将对自身漂泊孤寂的慨叹倾注于“关塞”“鸟道”等物象中。

诗人以“关塞”泛指秦蜀之间的高城险塞,以“鸟道”指山路之险峻,以“江湖一渔翁”自谓,写出世路艰难、风雨飘摇之中孤寂无所底止的沉哀。

秋兴八首其七译文及注释

秋兴八首其七译文及注释

《秋兴八首其七》译文及注释
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看看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七》的译文和注释。

这首诗是这样的:“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咱们先来看看译文。

大概的意思是说,昆明池的水啊,那是汉朝时候的功绩,汉武帝的旌旗仿佛还在眼前晃动。

织女的织机在夜里空自运转,石鲸的鳞甲在秋风中好像在摆动。

水波漂浮着菰米,像沉沉的乌云,秋露冷了莲花,花瓣坠落变成粉红。

关塞高远只有鸟能飞过的小道,江湖辽阔我就像一个渔翁。

注释呢,咱们也来了解一下。

“昆明池”是汉朝时候挖的一个大湖。

“武帝旌旗”说的是汉武帝操练水军的情景。

“织女机丝”就是指织女的织机。

“菰米”是一种植物的果实,可以吃。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有个小朋友叫明明,他一开始读这首诗的时候,觉得很难懂。

但是当他认真看了译文和注释,再加上老师的讲解,他慢慢就明白了诗里的意思。

比如说“波漂菰米沉云黑”这一句,明明一开始不明白菰米是什么,看了注释知道是一种果实,再结合译文,他就想象出水面上漂浮着菰米,像黑黑的云朵一样的画面。

“石鲸鳞甲动秋风”这句,明明通过注释知道石鲸是昆明池里的石雕,再想想译文里说的在秋风中好像在摆动,他就能在脑子里勾勒出那个场景。

同学们,了解了译文和注释,咱们就能更好地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想法啦。

希望大家以后读古诗的时候,也多看看译文和注释,这样就能读懂更多的古
诗,感受古诗的魅力哟!。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秋兴八首(其七)》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秋兴八首(其七)》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秋兴八首(其七)①杜甫昆明池②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③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注】①本诗为杜甫在夔州北望长安而作。

②昆明池:当年汉武帝为拓疆,训练水师而凿。

池中有石刻的织女、牛郎和鲸鱼像。

③菰米:一种草木植物,生浅水中,秋天结实,状如米,故称菰米,又名雕胡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由昆明池想到汉武之功,由汉武功之盛又想到当今国势,表达对当今国势的讴歌与赞美。

B.颔联写月夜下织女有机丝在杼,但一“虚”字表现出昆明池之寥落荒凉。

C.诗人远望长安却只见连天关塞,只有鸟道可通,与“西当太白有鸟道”异曲同工。

D.本诗把夔州与长安、汉帝与唐皇聚拢于一处,形成包举宇内、囊括千古的深邃境界。

16.本诗颈联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氓》中的女子为了摆脱内心的痛苦,对“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的“氓”说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心与男子在感情上一刀两断。

(2)《琵琶行》中,白居易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弹奏暂时停歇时给人带来的余音袅袅的深切感受,令读者如有所感。

(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为师者要重视“道”,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____________”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传道解惑,“____________”的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

15.A “表达对当今国势的讴歌与赞美”错误。

本诗抚今追昔,借汉武帝时代的强盛感伤当今国运的衰颓。

16.①个人飘零辗转的凄苦。

“漂”字,不仅写出菰米在水中漂浮,也暗示了诗人飘零辗转的凄苦。

②对国家乱离情状的忧虑。

秋兴八首赏析

秋兴八首赏析

、【秋兴八首(其四)】
•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 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 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 19.闻道:听说。杜甫因离开京城日久,于朝廷政局的变化,不便 直言,故云“闻道”。似弈棋:是说长安政局像下棋一样反复变 化,局势不明。 • 20.百年:指代一生。此二句是杜甫感叹自身所经历的时局变化, 像下棋一样反复无定,令人伤悲。 • 21.第宅:府第、住宅。新主:新的主人。 • 22.异昔时:指与旧日不同。此二句感慨今昔盛衰之种种变化,悲 叹自己去京之后,朝官又换一拨。
秋兴八首赏析
《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四川 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 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
• 1.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 【秋兴八首(其一)】 故以玉喻之。凋伤:使草木凋 落衰败。 • 玉露凋伤枫树林, •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 巫山巫峡气萧森。 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 萧瑟阴森。 塞上风云接地阴。 • 3.兼天涌:波浪滔天。 丛菊两开他日泪, • 4.塞上:指巫山。接地阴:风 孤舟一系故园心。 云盖地。“接地”又作“匝 寒衣处处催刀尺, 地”。 白帝城高急暮砧.
• 5.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 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 “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他日: 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 6.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 7.催刀尺:指赶裁冬衣。“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 8.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 与夔门隔岸相对。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砧:捣衣石。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 捣衣石。
• 颔联感慨世道的变迁,时局的动荡,着重内 忧,国运今非昔比,老一辈文武官员都换成 新主。尾联写在这国家残破、秋江清冷、身 世凄苦、暮年潦倒的情况下,昔日在长安的 生活常常呈现在怀想之中。

杜甫《秋兴》全八首通译与赏析

杜甫《秋兴》全八首通译与赏析

杜甫《秋兴》全八首通译与赏析(共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杜甫《秋兴》八首通译与赏析1、【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巫山、巫峡一带萧瑟、阴森的秋景,以此来衬托情思。

颔联写江上波浪很大,关塞上的风云连接大地,周围一片阴晦。

这两句所写的自然现象,是社会动荡不安,自感没有出路的象征。

颈联句意是:菊花已两度开放(即已是两年),花上凝聚着自己回忆过去岁月的眼泪,一只孤独的小船紧系着我回乡的心。

这两个句子表达了滞留的悲苦及对故乡的思念感情。

尾联联说人们都动刀动尺赶制寒衣,傍晚,高高的白帝城传出阵阵捣衣声,诗人以此表现岁月催人的感慨。

全诗真实地表述了滞留异地的悲伤。

2、【秋兴八首(其二)】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译文】孤城夔府落日西垂的时辰,我常常依凭北斗星思恋遥远的京城。

在巫峡听到猿猴的哀鸣让我也不由得泣下沾襟,未能像汉朝张骞乘着八月的木槎随严武如期还,因病我没能去装饰着画墙,供奉着香炉的尚书省供职,笳的悲鸣经过矮墙隐隐传白帝城。

过了许久,请君看!藤萝上面的月光已经延伸映照至洲前的芦荻花。

秋兴八首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秋兴八首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秋兴八首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秋兴八首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秋兴八首原文翻译及赏析1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翻译」听说长安的政坛就像一盘未下完的棋局,彼争此夺。

反复不定,反思国家和个人所经历的动乱与流亡,有说不尽的悲哀。

世道的变迁,时局的动荡,国运今非昔比,王侯们的家宅更换主人,无奈宦官当道,贤臣良相更成泡影。

中央的典章、文物、制度都已废弃,在政治上我已经是一个被遗忘的人了。

回纥内侵,关山号角雷动、兵戈挥舞;吐蕃入寇,传递情报的战马正急速奔驰。

在这国家残破、秋江清冷、身世凄苦、暮年潦倒的情况下,昔日在长安的生活常常呈现在怀想之中。

「写作背景」《秋兴八首》是唐代诗人秋杜甫于唐大历元年(766)秋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

因此写下这组诗。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至广德元年(763)始告结束,而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难以复兴了。

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

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赏析」《秋兴八首》是唐代诗人杜甫七言律诗的代表作,全诗感物伤怀,借深秋衰惨冷寂之景抒写人之暮年,知交零落,漂泊无依,空怀抱负的悲凉心境,表达了深切的身世之悲、离乱之苦和故园之思。

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为基调,其间穿插着轻快欢乐的抒情。

每一首都以独特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作者的思想情绪。

《秋兴八首·其四》(即本诗)是组诗的前后过渡,“故国平居有所思”一句挑出以下四首。

「后人评诗」《后村诗话》:公诗叙乱离,多百韵,或五十韵,或三十韵,惟此篇最简而切也。

赏析杜甫的《秋兴八首》

赏析杜甫的《秋兴八首》

赏析杜甫的《秋兴⼋⾸》赏析杜甫的《秋兴⼋⾸》(2009-05-30 08:54:00)转载▼标签:夏京春⽼师⼤学语⽂分类:⼤学语⽂作品赏析杜甫⽂化赏析杜甫的《秋兴⼋⾸》其⼀ ⽟露凋伤枫树林1,巫⼭巫峡⽓萧森2。

江间波浪兼天涌3,塞上风去接地阴4。

丛菊两开他⽇泪5,孤⾈⼀系故园⼼6。

寒⾐处处催⼑尺7,⽩帝城⾼急暮砧8。

【注释】1. ⽟露:指霜。

2. 巫⼭巫峡:这两处均在今四川省巫⼭县。

萧森:萧瑟阴森。

此时已⾄深秋,所以峡中显得幽深⽽阴暗。

3. 江间:指巫峡。

兼:连。

兼天涌:波浪滔天。

4. 塞上:即巫⼭。

接地阴:风云笼罩,尤其阴暗。

5. 两开:两次开放。

杜甫于永泰元年(765年)夏离开成都,秋居云安,次年秋⼜停留在夔州,从乘船离开成都到现在已经过了两个秋天,所以说“丛菊两开”。

他⽇:往⽇。

6. ⼀系:长系。

故园⼼:指思念长安的⼼情。

7. ⼑尺:指作⾐裳的⼯具。

8. ⽩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

砧:捣⾐⽯。

其⼆ 夔府孤城落⽇斜1,每依北⽃望京华2。

听猿实下三声泪3,奉使虚随⼋⽉槎4。

画省⾹炉违伏枕5,⼭楼粉堞隐悲笳6。

请看⽯上藤萝⽉7,已映洲前芦荻花。

【注释】1. 夔府:即夔州。

唐太宗贞观⼗四年(640)夔州曾设都督府,所以也称夔府。

2. 京华:京城,指长安。

3. 听猿句:即“听猿三声实下泪”的倒⽂。

《⽔经注·江⽔》:“故渔者歌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 奉使:指杜甫以检校尚书⼯部员外郎的朝官⾝份作严武的参谋。

虚随:严武永泰元年(765)死于成都,杜甫“归秦”的梦想落空,所以说虚随。

槎(chá):⽊筏。

⼋⽉槎:实为“博望槎”,因张骞封博望侯。

5. 画省:古尚书省⽤胡粉涂壁,画古贤⼈像,故称“画省”。

杜甫任的⼯部员外郎是尚书省的郎官。

违伏枕:因伏枕卧病⽽远离朝廷。

6. ⼭楼:指夔府。

粉堞(dié):城上涂⽩⾊的矮墙。

隐悲笳:悲笳之声城楼之间隐约可闻。

207唐诗解读——杜甫之《秋兴八首》(其七)

207唐诗解读——杜甫之《秋兴八首》(其七)

207唐诗解读——杜甫之《秋兴⼋⾸》(其七)昆明池⽔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机丝虚夜⽉,⽯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沉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渔翁。

注:昆明池:汉武帝防南⽅外族,仿云南昆明滇池在长安凿池练海军,名⽬昆明池。

武帝旌旗:昆明池是练海军的,故说武帝旌旗。

织⼥:与下句的⽯鲸都是皆明池上的雕像。

菰⽶:俗名茭⾃,秋天开花结实如⽶。

鸟道:喻⼭⾼路绝,只有鸟才能飞到,这⾥指到四川的路。

李⽩有诗:“西当太⽩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解读:这⾸诗仍是在羁旅中回忆长安,专就昆明池来写,实则是借汉喻唐,这是唐代诗⼈惯⽤⼿法,内容从盛到衰,今昔对⽐,感慨系之。

昆明池⽔是汉武帝时开凿⽽成,本意是想在此训练⽔军,诗⼈开头说昆明池是汉时凿的,以喻唐朝象汉⼀样的强⼤繁荣,诗⼈⼗分幢憬这⼀过去了的繁华,似乎武帝的功业,昨⽇的繁荣还在眼前⼀样。

因昆明池是练习海军的,故⽤上“旌旗”⼀词。

诗⼈在此将汉武帝⽐作唐⽞宗,不过他曾有诗云:“⽆复云台仗,虚修⽔战船”,可知⽞宗皇帝也曾在昆明池中置战船,可这都于事⽆补,并没有阻⽌战乱的发⽣。

“织⼥机丝虚夜⽉,⽯鲸鳞甲动秋风。

”诗⼈笔锋⼀转,过去繁华的地⽅,现在冷落荒凉了,夜⽉之下,只有⽯雕的织⼥还在织布机上牵着虚张声势的机丝,实际描写了安史之乱给⽣产造成的破坏,在“千村万落⽣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的情况下,那有织布的娇料。

昆明池⾥还刻有⽯鲸,秋风吹来,⽔波拂动好象鳞甲在张翕⼀样,暗中点化“羌⽺坟⾸,三星在膏”的诗句。

颈联写池中的花卉⽣物,菰⽶熟落了,却没⼈去收,让它沉腐在池⾥,风吹⽔动把沉滓泛起来象乌云⼀样,莲⼦成熟了也没⼈管,莲⼦掉了,只剩下粉红⾊的莲房,在冷露中垂头丧⽓。

荒凉的⽓氛烘托够了之后,把诗意更推进⼀层。

尊严不可侵犯的“⾄尊”天⼦,现在更惨,仓皇逃难,⾛向那道路艰险,只有飞鸟才能通过的四川,不知现在情况如何。

说也可怜,堂堂天⼦竟然落到⽆家可归的地步,就像浪荡江湖的渔翁⼀样。

杜甫《秋兴八首》全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全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全赏析《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年)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时写下来的以想望长安、感慨国事为主题的七言律诗,它是杜集中七律的代表作。

这八首律诗是组诗。

它从夔州的秋天景物说起,抒写了诗人想望长安往事的种种心情。

第一首为全诗的领起。

它的开头四句是因秋发兴。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这与宋玉《九辩》所说的“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相比,发兴相同,而境界、气势和感情的深沉郁勃远远过之。

接着写诗人留滞峡中的凄紧情况。

“丛菊两开他日泪”,杜甫寓夔州,已两见菊花开矣。

“孤舟一系故园心”句,就隐约地说出对长安的想望。

第二首虽然仍旧是写自己居夔境况和夔州景色,而第二句的“每依北斗望京华”已明白地指出了感情结聚点。

这也可以说是为整组诗点出了主题。

第三首的“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因望京华引起了诗人对身世遭遇的回忆和伤叹。

诗人想望长安,当然首先要回忆起往年疏救房琯这一件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事。

肃宗至德元年(756),宰相房琯以陈陶斜败绩贬官。

杜甫时任左拾遗,抗疏论不应以小过罢相,因言词激切,触忤肃宗,下三司推问,幸得宰相张镐替他辩解,方得免罪。

诗人在这次政治斗争中所遭受的打击,在他的生命史上留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伤痕。

他在诗里把匡衡、刘向来和自己作比。

匡衡,汉元帝时,数上疏论议政治得失。

刘向,亦汉代人,成帝(刘骜)时,讲论五经于石渠。

诗人自谓和匡衡一样,抗言政治之得失,但遭际不如——“功名薄”;如果象刘向一样的讲经,也不减于他,但与自己“致君尧舜上”的用世之心又相违。

第四首直接转入长安,是这组诗的大转捩。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等句,表明了对“安史之乱”后局势的无限感慨。

以下数首都是对长安往事的想望,抒发对国事的今昔之感。

一提到长安,不能不使诗人想到大唐宫殿以及昆明池、曲江和渼陂诸名胜。

特别是曲江,它给予诗人的印象极其深刻难忘。

秋兴八首其七诗歌鉴赏

秋兴八首其七诗歌鉴赏

秋兴八首其七诗歌鉴赏1. 诗歌概述《秋兴八首其七》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写的是秋天的景象,情感丰富,描绘了秋天的萧瑟与诗人的忧愁。

杜甫在这首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他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切。

咱们来一起来品味一下这首诗,看看杜甫是怎么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自己的心情的。

2. 诗歌内容分析2.1 诗句分析诗的开头几句就把秋天的萧条展现得淋漓尽致。

“银烛秋光冷画屏”,这句用词非常贴切,把秋天的寒冷气息描绘出来了。

银烛映照的秋光,让人感到一阵丝丝寒意。

画屏上反射出的光,冷冷清清的,像是秋天的一个小小的影像。

用“银烛”这个词,把秋夜的寒冷和孤寂表现得非常形象。

可以想象一下,那时候一个人在寂静的夜晚,外面风吹树叶沙沙响,烛光映照在画屏上,感受到的就是一种冷冷清清的气氛。

接着,“轻罗小扇扑流萤”,这句描写得特别生动。

那种轻罗的小扇子轻轻地扇动,扑打那些飞舞的流萤,画面很美,也很有秋天的味道。

流萤的光点在黑夜中闪烁,像是小小的星星,给人一种宁静又略显孤独的感觉。

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秋天的景象,还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2.2 意境与情感诗中还有一句很打动人的话:“天涯地角有穷时,愁绪不能胜欢娱。

”这句说的是无论天涯海角,悲愁总是难以摆脱,快乐也难以掩盖这些忧愁。

这里的“天涯地角”,强调了诗人离家万里,感到无尽的寂寞和忧伤。

诗人觉得,无论在哪里,愁苦的心情都无法被欢乐的时刻所替代。

可以看出,杜甫在诗中表现出了对人生、对国家的深切关怀。

3. 诗歌背景与创作背景3.1 杜甫的生平与创作背景杜甫生活在唐代的安史之乱时期,这段历史动荡不安,社会局势也很不稳定。

作为一名诗人,杜甫不仅关心个人的生活,还时刻关注国家的兴衰。

诗中的忧伤,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担忧。

在这种背景下,他的诗歌总是带有深刻的社会意识和浓厚的人文关怀。

3.2 秋天的象征意义秋天,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被用来象征萧条和忧愁。

古诗鉴赏:杜甫《秋兴八首 其七》

古诗鉴赏:杜甫《秋兴八首 其七》

古诗鉴赏:杜甫《秋兴八首·其七》其七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古诗译文:遥想汉武帝曾在昆明池上练习水兵,一面面战旗迎风击鼓。

池中石刻的织女辜负了美好的夜色,只有那巨大的鲸鱼还会在雷雨天与秋风共舞。

波浪中的菰米丛犹如黑云聚拢,莲子结蓬,红花坠陨。

多想像飞鸟一般自由滑翔于秦中的天空,现实却困我在冷江上无言垂钓。

【古诗赏析】第七首抒写对昆明池的怀想。

既展现当年唐朝国力昌盛、景物壮丽、物产富饶的历史画面,又慨叹往事不堪回首,长安远离,心事茫然。

昆明池在长安西南,汉武帝为了操练一支水军,仿照云南滇池而凿,楼船高十余丈,旗帜飘扬,甚为壮观,玄宗亦曾置船于此。

起二句从自古带到本朝。

“织女”二句想象今日昆明池水的风光,写昆明池的贵重文物。

池内有牵牛、织女两个石人,象征其隔天上银河相对,如今没有人来欣赏他们的风姿、讲述他们的故事,他们空对月夜,辜负清秋月色。

池中又有石刻的鲸鱼,鳞甲俨然,形象逼真,在这萧瑟的秋风中似乎跃然欲动。

然而这些珍贵的文物,在这清冷的月夜,谁去理会?昔盛今衰之情尽在其中。

昆明池中本有丰饶物产,至今菰米漂在水上,菰影沉入水中,远望若云。

莲蓬在寒露中坠落着红粉。

既是对昔日昆明池絢丽秋景的回顾,也是作者对今日昆明池风光的想象,有着无限怀念眷顾之深情。

末联在对昆明池进行过壮思飞动、充满豪情的回忆和想象之后,思绪有回到冷落的现实中来,倾诉从夔州遥望万里之外的昆明池,一直望到天尽头,形盛之地离得那么遥远,关塞极天,回不去,也看不见了,诗人流落他乡,像一个渔翁在江湖飘泊。

诗思回旋到身在夔州、遥忆京华这一凝聚点上。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杜甫秋兴八首·其七全诗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杜甫秋兴八首·其七全诗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杜甫秋兴八首·其七全诗时间:2019-02-17 20:53:00 来源:古诗文网作者:未知点击: 122 次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翻译」遥想汉武帝曾在昆明池上练习水兵,一面面战旗迎风击鼓。

池中石刻的织女辜负了美好的夜色,只有那巨大的鲸鱼还会在雷雨天与秋风共舞。

波浪中的菰米丛犹如黑云聚拢,莲子结蓬,红花坠陨。

多想像飞鸟一般自由滑翔于秦中的天空,现实却困我在冷江上无言垂钓。

「赏析」《秋兴八首》是唐代诗人杜甫七言律诗的代表作,全诗感物伤怀,借深秋衰惨冷寂之景抒写人之暮年,知交零落,漂泊无依,空怀抱负的悲凉心境,表达了深切的身世之悲、离乱之苦和故园之思。

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以忧念国家兴衰的爱国思想为主题,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暮年多病、身世飘零,特别是关切祖国安危的沉重心情为基调,其间穿插着轻快欢乐的抒情。

每一首都以独特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作者的思想情绪。

首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城《秋兴八首·其七》(即本诗)忆及长安的昆明池,展示唐朝当年国力昌盛、景物壮丽和物产富饶的盛景。

「后人评诗」《石林诗话》:禅宗论云间有三种语:……其三,为“函盖乾坤句”,谓泯然皆契,无间可伺,其深浅以是为序。

余尝戏谓学子言,老杜诗亦有此三种语,但先后不同。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为函盖乾坤句。

……《升庵诗话》:隋任希古《昆明池应制》诗:“回眺牵牛渚,激赏镂金川”,便见太平宴乐气象。

今一变云:“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读之,则荒烟野草之悲,见于言外矣。

《西京杂记》:“太液池中有雕菰,紫箨绿节,凫雏雁子,唼喋其间。

”……便见人物游嬉,官沼富贵。

今一变云:“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读之,则菰米不收而任其沉,莲房不采而任其坠,则兵戈乱离之状俱见矣。

2021年《秋兴八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1年《秋兴八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Kneeling to finish the path you choose.简单易用轻享办公(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秋兴八首》原文及翻译赏析《秋兴八首》原文及翻译赏析1秋兴八首唐代: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译文及注释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

萧森:萧瑟阴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兼天涌:波浪滔天。

兼天:连天。

塞上:指巫山。

接地阴:风云盖地。

秋兴其七赏析

秋兴其七赏析

秋兴其七赏析嘿,咱们来聊聊杜甫的《秋兴·其七》。

这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斑斓又带着点忧伤的画卷,可有意思啦。

诗里一开始写“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你看,这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汉武帝那时候的昆明池边。

我就想象啊,那昆明池可大了,水波荡漾,阳光照在水面上,闪闪发光呢。

汉武帝的大军在池边操练,那些旌旗随风飘扬,那场面得有多壮观啊!就像我们看那种古代的大场面电影一样,气势恢宏。

我有一次去看一个古装剧的拍摄现场,那些道具旗帜摆起来,就有那么点感觉,不过肯定比不上诗里描绘的真实场景啦。

接着“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这两句写得妙啊。

想象一下,在寂静的夜晚,月光洒在昆明池边的织女石像上,石像就像在默默地纺织,可那只是个石像,没有真正的机丝在动,这种空寂感一下就出来了。

还有那石鲸,在秋风里,仿佛它的鳞片都在随着秋风摆动,好像要活过来似的。

我记得我去一个公园里看到过一个石头雕刻的鱼,在微风中,看着它的时候,就会想象它要是能动起来会是什么样,就像杜甫写的石鲸一样,有一种奇妙的动感。

后面“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这画面可真美又有点凄凉。

那菰米在水波里漂着,多了去了,就像一片黑色的云沉在水里。

莲花在寒冷的露水侵袭下,粉红色的花瓣纷纷掉落。

我有一回在一个小池塘边,看到秋天的荷叶枯萎,荷花凋零,那场景和诗里写的差不多,感觉秋天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把这些美丽的花儿都弄残了,让人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最后“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就像杜甫把目光从昆明池拉远,看到那高高的关塞,只有鸟儿能飞过的狭窄通道,再看看自己,就像一个孤独的渔翁在这茫茫江湖之中。

这首诗啊,从回忆汉武帝时的辉煌,到眼前秋天昆明池的冷清凄美,最后回到自己的孤独,就像带着我们走了一趟情感之旅,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变迁和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越读越有味道,就像一杯老酒,后劲十足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秋兴八首其七》全诗注释赏析
秋兴八首其七杜甫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注释:
[1]昆明池:遗址在今西安市西南斗门镇一带,汉武帝所建。

《汉书·武帝纪》载元狩三年(前120)在长安仿昆明滇池而凿昆明池,以习水战。

[2]武帝:汉武帝,亦代指唐玄宗。

唐玄宗为攻打南诏,曾在昆明池演习水兵。

旌旗:指楼船上的军旗。

《汉书·食货志(下)》:“乃大修昆明池,列馆环之,治楼船,高十余丈,旗帜加其上,甚壮。


[3]织女:指汉代昆明池西岸的织女石像,俗称石婆。

《三辅黄图》卷四引《关辅古语》曰:“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河。

”在今斗门镇东南的北常家庄附近有一小庙,俗称石婆庙。

中有石雕像一尊,高约190厘米,即汉代的昆明池的织女像。

机丝:织机及机上之丝。

虚夜月:空对着一天明月。

[4]石鲸:指昆明池中的石刻鲸鱼。

《三辅黄图》卷四引《三辅故事》曰:“池中有豫章台及石鲸,刻石为鲸鱼,长三丈,每至雷雨。

常鸣吼。

鬣尾皆动。

”汉代石鲸今尚在,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5]菰(gū):即茭白,一种草本植物,生浅水中,叶似芦苇,根茎可食。

秋天结实,皮黑褐色,状如米,故称菰米,又名雕胡米。

此句是说菰米漂浮在昆明池面,菰影倒映在水中,望过去黑压压一片,像乌云一样浓密。

[6]莲房:即莲蓬。

坠粉红:指秋季莲蓬成熟,花瓣片片坠落。

中二联刻画昆明池晚秋荒凉萧瑟之景。

[7]关塞:此指夔州山川。

极天:指极高。

唯鸟道:形容道路高峻险要,只有飞鸟可通。

此句指从夔州北望长安,所见惟有崇山峻岭,恨身无双翼,不能飞越。

[8]江湖满地:指漂泊江湖,苦无归宿。

渔翁:杜甫自比。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①菰米:菰,茭白。

菰米,菰之实,一名雕胡米,古以为六谷之一。

②沉云黑:谓菰米之多,如云之黑。

③坠粉红:莲初结子,花蒂褪落,谓之坠粉红。

诗写于夔州,这两句是想象安史之乱后昆明池(喻长安)的荒凉景象——湖面上飘浮着很多菰米,如黑云一片,任其沉落;凄清的秋夜,水上的荷花也渐次凋落,莲房上凝聚着颗颗闪光的冷露,无人采摘。

一派冷落凄凉的景象呈现在人们面前。

赏析:
本篇写长安城昆明池盛衰变化,自伤漂泊江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