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上文言文比较阅读中考题集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①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②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予·贵义》【注】①今:若,如果。

②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故患.有所不辟也(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3)是贵.义于其身也(4)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万事莫贵于义也。

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万事莫贵于义”,甲文则用“_________________”论证“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4.你认为两文中的“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我们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九年级上古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上古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上古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一、阅读以下文言文选段,回答相关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公守邠州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②数人营理葬具者。

公亟③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④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

公怃然⑤,即彻⑥宴席,厚赒给⑦之,使毕其事。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选自《范仲淹罢宴》) 【注】①邠(bīn)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

②缞绖(cuī dié):丧服,这里指穿着丧服。

③亟(jí):急迫地。

④赗(fènɡ)敛:下葬入殓的衣服。

⑤怃(wǔ)然:形容失望的样子。

⑥彻:同“撤”,撤去。

⑦赒(zhōu)给:救济。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是进亦忧(3)先天下之忧而忧 (4) 乃寓居士人卒于邠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微斯人,吾谁与归?(2)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3.【甲】文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

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4分)4.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2分)答案:1.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2)是进亦忧(这,这样)(3)先天下之忧而忧(在……之前)(4) 乃寓居士人卒于邠(死;去世)2. (1)译文: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2)译文:在座的人都感叹不已,有的人甚至流下眼泪。

3. (1)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

(1分)(2)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国忧民)。

(1分)(3)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了文章主旨。

九年级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复习(附答案)

九年级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复习(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复习一、《鱼我所欲也》(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

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选自《说苑》)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避.也患避②纵子有赐.,不我骄.也赐骄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3.〔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的高贵品质。

(4 分)4.请你从〔甲〕〔乙〕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 3 分)二、《邹忌讽齐王纳谏》(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景公①好弋②,使烛邹③主鸟,而亡之。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九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项练习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乙】马援①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后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②?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④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⑤?”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4.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陈涉世家》比较阅读三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甲】秦王怫然怒,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一、[2024·长春阶段测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乙】今年子月月望,长安重雪终日,玉花①搅空,舞下散地,予与友生喜之。

因自所居南行百许步,登崇冈,上青龙寺门。

门高出绝寰埃②,宜写目放抱③。

今之日尽得雪境,惟长安多高,我不与并。

日既夕,为寺僧道深所留,遂引入堂中。

初夜有皓影入室,室中人咸谓雪光射来,复开门偶立,见沍云④驳尽,太虚真气如帐碧玉。

有月一轮,其大如盘,色如银,凝照东方,辗碧玉上征,不见辙迹。

予喜方雪而望舒复至,乃与友生出大门恣视。

(节选自舒元舆《长安雪下望月记》,有删改)【注释】①玉花:指白玉一样的雪花。

②出绝寰埃:超越凡尘。

③写目放抱:放眼远眺使心胸开阔。

④沍云:寒云。

1.【甲】文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

2. 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日更定矣”中的“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白”是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C.“莫说相公痴”中的“相公”是丈夫的意思。

D.“月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13.【乙】文中有关长安雪景和月色的描写很有特点,试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

4.【甲】【乙】两文都展现了文人的高雅情趣,请概括两位作者的雅趣。

二、[2024·长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试题: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试题: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文言文对比阅读-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期中专项复习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复习范围:九年级上册一、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凡八百里,始得灵璧张氏之园于汴之阳①。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馀浸②,以为陂池③;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④。

蒲苇莲芡⑤,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⑥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容。

(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注释]①灵璧:今安徽省灵璧县。

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

汴之阳:汴水的北面。

②馀浸:支流。

③陂(bēi)池塘,池沼。

④岩阜:假山。

⑤芡(qiàn):水生植物,俗称鸡头莲。

⑥富:丰饶的物产。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山行六七里(3)云归而岩穴暝(4)果蔬可以饱邻里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酔翁亭也。

(2)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阳修,字永叔,号酔翁,晚号易安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九年级】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试题(附答案)一.【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乙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 选贤与(“与”通“举”,选拔)能 (2)货恶(憎恶)其弃于地也(3) 故(所以)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2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3.[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点拨:对比阅读找共同点。

“大同社会”与“世外桃源”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是不存在的,都是一种理想的社会。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13分)《论语》十则(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管子·治国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以①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③,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注释】①奚以:凭什么、为什么。

①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①犯禁:触犯禁令。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三里之.城夫环而攻之.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凡治国.之道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必先富民.D.民富则.安乡重家入则.无法家拂士2.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标出停顿。

(每个句子限断两处)(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4.下面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主要论述了战争的重要性,是借政治谈战争。

孟子认为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B.甲文从全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天下顺之。

C.乙文中管子认识到民众的重要性,认为富民对治理国家有着巨大的作用。

D.乙文一方面讲“民富”,另一方面讲“民贫”,从这两方面作了鲜明的对比后进行总结:要治理好国家,则要先富民。

语文版九年级上文言文比较阅读中考题集

语文版九年级上文言文比较阅读中考题集

九上文言文比较阅读一、(2008 年漳州市中考题)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第9 一13 题。

【甲】《庄于·秋水》【乙】黄帝将见大隗(1)乎具茨(2)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3)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4)。

黄帝又问。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5)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1)大隗(wěi ) 传说中的神名。

(2)具茨:山名(3)涂:同“途”,路。

(4)辞:谢绝。

(5)奚:何,什么。

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秋水时.至(2)河伯始旋.其面目(3)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4)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1)河伯始旋其.面目(2)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B、(1)望洋向若.而叹曰(2)若.知具茨之山乎C、(1)河伯欣然.自喜(2)曰:“然.。

”D、(1)于是.焉(2)是.进亦忧,退亦忧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弋汉语。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2)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12、从甲文、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身上的共同点。

13 .请说说黄帝的做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二、2008年黄冈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甲】《愚公移山》(节选)《列子》北山愚公者,……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小儿不畏虎有妇人昼日臵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卒去。

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③…意‟估计16.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惩山北之塞()(2)固不可彻()(3)甚矣,汝之不惠()(4)虎亦寻卒去()17.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九上语文专题训练(九)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九上语文专题训练(九)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解析] 附【乙】文参考译文: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
人理解,也安然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然自得。”宋勾践问:“怎样 才能做到安然自得呢?”孟子说:“尊崇德,喜欢义,就可以安然自得。 因此,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道。穷困时不失掉义,所 以能自得其乐;得志时不背离道,因此百姓不会失望。古代的人,得 志时,恩惠遍及百姓;不得志时,修养品德以显于世。(一个人)在 穷困时,就要独自修养好自身;在得志时,就要(努力)让天下人得 到好处。”
上册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九)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时间:50分钟 分值:6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21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 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 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3分)
A. 拥毳衣炉火
拥:裹、围 B. 上下一白
C. 从武林门而西 西:向西走 D. 才一举头
[解析] B项,一:全。
一:数量词 才:刚刚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3分)
例: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A. 择其善者而从之
B.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 出淤泥而不染
D.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解析] 例句和A项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B、C、D项,都是连词,
表转折,却。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3分) A. 【甲】文巧妙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雪后西湖的阔大境界和万籁无声 的寂静气氛。 B. 【甲】文中两个赏雪人见到志趣相投的作者,惊喜劝酒,作者被迫 喝下三大杯酒。 C. 【乙】文的“则心已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一个初游西湖者遥 见塔影凌空,便心驰神往的急切心情。 D. 【乙】文写景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春天西湖的神韵 之美,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 B项,作者尽力喝下三大杯酒,并不是被迫的。

中考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不同”。A项“胜”的意思分别为“胜利”“优美”。B项“
于”都为介词,意思分别为“对”“比”。C项第一个“之”为
助词,相当于“的”,第二个“之”为指示代词,代指“兽相食
”这件事。
答案:D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4.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强调的 是国君要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乙文强调的是 国君不要施行恶政(要施行仁政)。(2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 题,首先要整体阅读,把握文意,然后筛选、提炼有 用的信息。甲文通过纳谏前后的对比,说明了国君要 善于纳谏。乙文则通过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说明了 施行仁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沿溯阻绝往来而不绝者 B.其间千二百里又何间焉 C.方其远出海门今齐地方千里 D.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 答案:A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真是趣味无穷。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 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 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 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 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 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 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⑤ 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 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一、阅读甲乙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一]【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

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

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注]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的泛称。

【参考译文】【乙】范仲淹担任将领时,号令明确,爱护士兵。

羌人各部有来归降的,都能推心置腹地接纳他们,并不疑心,所以金人不敢轻易侵犯边境。

王举正怯懦不能担任大事,谏官欧阳修等人便进言说范仲淹有当宰相的才能,请求罢免王举正任用范仲淹,于是让范仲淹改任参知政事。

范仲淹说:“执政大臣能因为谏官的几句话就得到吗?”(他)坚决推托不接受任命,表示愿意与韩琦一同出京去巡视边疆。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2)或.异二者之为或:(3)先.天下之忧而忧先:(4)仲淹为.将为:(5)固辞.不拜辞:【答案】(1)探求(2)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3)在……之前(4)担任(5)推脱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何时而乐耶?(2)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答案】(1)如此,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2)执政大臣能因为谏官的几句话就得到吗?3.【甲】文中,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具体表现是“”;【乙】文中,范仲淹面对欧阳修的举荐,其态度是“”。

(用原文语句填空)【答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4.范仲淹一生都在践行【甲】文中的政治理想,【乙】文中的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乙]
荀崧①小女灌,幼有奇节。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千人,逾城②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督厉③将士,且战且前,及入鲁阳山获免④。自诣⑤石览乞师;又为⑥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节选自《晋书·列女·荀灌》,有删改)
【乙文】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①,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②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明史·张溥传》)
【注①皲: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②斋:书房或学舍。
1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甲]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D.乙文庄周以比喻的方式阐明拒绝的理由,其实庄周的志趣是回归自然,逍遥自得。
10.《逍遥游》塑造了积极进取的鲲鹏的形象,这是否与道家思想矛盾?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的理解。
【甲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C.《口技》中对犬吠,妇人欠伸,夫呓语,儿啼,夫醒,大儿醒且絮絮不止一系列细节的描写,使听众如临其境。

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题共10篇(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题共10篇(含答案解析)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此次整理共计文言文对比阅读10篇,分别是《岳阳楼记》《三峡》《孟子》《曹刿论战》《河中石兽》《桃花源记》《鱼我所欲也》《小石潭记》《醉翁亭记》《马说》)(一)《岳阳楼记》甲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乙文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①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②无所不快;而况乎灌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③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节选) 注释:①会计:是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

②蓬户瓮牖:蓬户,用蓬草编门;瓮牖,用破瓮做窗。

③乌:哪里。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B.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如果没有C.穷耳目之胜以自适.适:到、往D.窃.会计之余功窃:偷得,这里指“利用”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重修岳阳楼乃.不知有汉B.览物之.情无丝竹之.乱耳C.不以.谪为患弗敢专也,必以.分人D.而.况乎灌长江之清流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作者开篇即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肯定了好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期间的政绩。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期中复习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训练-期中复习

九(上)期中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7 分)【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②之阳,其占③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注】①扶风、②岐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境内。

③占:占卜。

有年:指丰收。

④乙卯:古代用于支纪日。

这里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

⑤忭(biàn):高兴,快乐。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 分)(1)醉翁之意.不在酒()(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3)志.喜也()(4)甲子又雨.()2.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而/ 凿池其南引流/ 种树以为休息之所B、而凿池其南/ 引流种树/ 以为休息之所C、而凿池/ 其南引流种树/ 以为休息之所D、而凿池其南/ 引流种树以/ 为休息之所3.翻译下面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总复习——九上文言文比较阅读一、(2008 年漳州市中考题)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第9 一13 题。

【甲】《庄于·秋水》【乙】黄帝将见大隗(1)乎具茨(2)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3)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4)。

黄帝又问。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5)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1)大隗(wěi ) 传说中的神名。

(2)具茨:山名(3)涂:同“途”,路。

(4)辞:谢绝。

(5)奚:何,什么。

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秋水时.至(2)河伯始旋.其面目(3)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4)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1)河伯始旋其.面目(2)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B、(1)望洋向若.而叹曰(2)若.知具茨之山乎C、(1)河伯欣然.自喜(2)曰:“然.。

”D、(1)于是.焉(2)是.进亦忧,退亦忧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弋汉语。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2)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12、从甲文、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身上的共同点。

13 .请说说黄帝的做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二、2008年黄冈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甲】《愚公移山》(节选)《列子》北山愚公者,……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小儿不畏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卒去。

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

③〔意〕估计16.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惩山北之塞()(2)固不可彻()(3)甚矣,汝之不惠()(4)虎亦寻卒去()17.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18.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内分别打“∨”或“Ⅹ”(2分)A、甲文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对移山持否定态度。

()B、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映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令人称赞。

()C、甲乙两文均运用了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世不多,天真可爱。

()19.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

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2分)答:三、2009年山东省淄博市阅读甲乙两个有关“人物对话”的文言文段(甲)扁鹊见蔡桓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桓侯遂死。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①立有间②臣是以无请也③达于汉阴④箕畚运于渤海之尾9、翻译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子。

(2分)甲:乙:10、(1)甲文刻画了蔡桓公什么样的形象?(1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分)答:(2)乙文刻画人物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答:四、2005年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4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

[乙]自吾氏三世居是乡,……以尽吾齿.。

1.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2分)彻:齿: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是进亦忧退.亦忧B.谨食.之,时而献焉食.之不能尽其材C.若.毒之乎皆若.空游无所依D.殚其地之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3分)(1)俶尔远逝译文:(2)斗折蛇行译文:(3)犯寒暑译文:4.填空、简答。

(6分)(1)以上两篇文章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

(2分)(2)甲文段运用的写法,写潭中游鱼的形态;乙文段运用的手法,使和形成强烈反差。

(4分)六、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2007呼和浩特市)(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加:(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3)不以物喜以:( )(4)是进亦忧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向为身死者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微斯人,吾谁与归?3、《鱼我所欲也》选自《》一书,此书与《》、《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4、(甲)文中的“本心”是指(),“古仁人之心”在乙文中的具体表现是()。

甲乙两段都运用了()表现手法。

七、.2008年河南省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

(共10分)(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廪丘:地名。

②养:供养之地。

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孔子,名丘。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是亦不可以已乎?(2)此之谓失其本心。

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19.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

(2分)八大庆市(09黑龙江省)【甲】(韩愈《马说》)【乙】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鞍甲而不息不汉,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揣,殆欲毙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纯之材也。

”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

②介:备上鞍甲。

③褫(chǐ):脱去,卸下。

④秣:喂食。

9.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执策而临之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人不知而不愠(《论语》)C.初不甚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D.帝称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10.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骈死于槽枥之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 策之不以其道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C. 驽纯之材也怅恨久之(《陈涉世家》)D. 此其寡取易盈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1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译文:⑵比行百里始奋迅。

译文:1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2分)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13.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

(3分)九上文言文比较阅读答案一、参考答案:9 、(1)按时 (2)穷尽,尽 (3)拜见,拜访 (4)正好,恰好10 、D11、 (1)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

(或听到道理很多了,就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

)(2)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呢?(或治理天下,和牧马又有什么不同呢?)12.贻笑大方(或望洋兴叹)、害群之马。

共同点:他们都通过过自身的经历,发现自己的不足。

(或:他们都善于反思。

13.示例:黄帝的做法让我们明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要妄自尊大,要虑心向他人请教,要时常自我反省,自我完善。

二.16、(1)苦于(2)通(3)通“慧”,聪明(4)不久(4分,每对一个得1分)17、(1)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分)(2)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2分)18、A×B×C√ D√(2分,每个0.5分)19、提示:人生有时会面对如大山般的艰难险阻甚至或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镇定自若,勇敢无畏,就能克服困难,战胜灾难。

(能就一篇文章谈感想即可得满分)(2分)三.8、(1)有一会儿(2)不问,不再说话(3)汉水南岸(4)用箕畚运9、(1)扁鹊远远地看到蔡醒公就转身跑了(2)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10、(1)“讳疾忌医”的人(掩饰错误,顽固坚持、不愿改正错误的人);要点: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2)要点:正视困难,战胜困难四、答案:(13分)1.彻:笔直照射齿:年龄2.B3.(1)忽然游到远处去了(2)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3)冒着严寒酷暑4.(1) 唐柳宗元(2)动静结合对比、衬托“赋敛之毒”异蛇之毒五、答案:15.(4分)(1)茍且。

(2)假如,假使。

(3)厌恶。

(4)史册。

(各占1分)16.(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

(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

(每句2分。

意思对即可)17.(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2)山河破碎/风飘絮(各占1分)18.(5分) (中心句子各占2分,共同追求占1分)六、(1)( 好处) (2)(停止) (3)(因为) (4)(居庙堂之高)2、1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做这种事2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3、《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一书,此书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4、(甲)文中的“本心”是指(本性),“古仁人之心”在乙中的具体表现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甲乙两段都运用了(议论)表现手法。

七、答案:16.(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2)感激(1分)17.(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