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国家精品课程指标体系.

附件2:
国家精品课程指标体系
目录
一、精品课程评估方案说明 (2)
二、评估指标内涵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OO四年九月
一、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说明
1.本评估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文件精神制定而成。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估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①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②在教学方法上要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关系,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估方案分为综合评估与特色评估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估占70%,特色评估占30%。
5.总分计算:M=∑K i M i,,其中K 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 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二、精品课程评估指标
[1]根据课程类型,在理论课程内容设计和实验课程内容设计中选择相应部分进行评价。
[2]实践教学含调研、实验、实习及其他实践教学活动。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
(征求意见稿)
一、精品课程评审说明 (2)
二、评审指标及内涵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三年七月二十一日
一、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说明
1.本评审指标体系依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文件精神制定而成。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3.本指标以鼓励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创新,促进教学现代化为指导思想,着重考虑了:①教学内容与体系方面的经典与现代、基础性与先进性的关系;②教学方法上,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评审两部分,分别用百分制记分。
总分为综合评审得分折算70%与特色评审得分折算30%后之和。
5.综合评审得分计算:M=∑K i M i,,其中K 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 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6.带*号的指标为核心指标,国家精品课程各核心指标得分均应在C以上(不含C)。
二、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

教学
方法
3-2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 教学方法
灵活运用案例分析、 分
与 教学 方法
的运用
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 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6
手段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
25 3-3
信息技术 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
分 教学
6
的应用 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
2、评审指标及内涵
一级 二级 指标 指标
主要 观测点
评审标准
评价等级 分值 A B C D E
1.0 0.8 0.6 0.4 0.2
一 1-1
课 课程 程 定位
设
置 1-2
课程 10 分 设计
性质与 作用
理念与 思路
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 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
教学任务。
五 5-1
校内 实 实训 践 条件 条 件 5-2
校外
10 实习 分 环境
设备与 环境
建设与 利用
实训基地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建设, 能够满 足课程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需要, 设备、 设施 6 利用率高。
与校内实训基地统筹规划,布点合理,功能明确, 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 能够满足 4 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
六
6-1 专家、督
校外专家、 行业企业专家、 校内督导及学生评价结
教
教学
导及学生 果优良。
5
学 评价
评价
效
果 6-2
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强, 实训、 实习产品能够体现应
2023年部级精品课评价指标

2023年部级精品课评价指标摘要:一、引言二、2023年部级精品课评价指标概述1.课程质量2.教学方法3.课程资源4.学生评价三、课程质量评价指标1.课程设计2.知识点覆盖3.课程更新四、教学方法评价指标1.教学手段2.互动性3.实践性五、课程资源评价指标1.教材资源2.在线资源3.实践资源六、学生评价指标1.学习效果2.学习满意度3.反馈与建议七、总结正文:一、引言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线上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提高线上教育的质量,我国制定了2023年部级精品课评价指标,旨在推动教育创新,提升课程品质。
二、2023年部级精品课评价指标概述2023年部级精品课评价指标分为四个方面:课程质量、教学方法、课程资源和学生评价。
通过这四个方面的评价,可以全面了解精品课程的优缺点,为提升课程质量提供依据。
三、课程质量评价指标课程质量是评价精品课的基础,包括课程设计、知识点覆盖和课程更新三个方面。
课程设计要求课程结构清晰,内容合理,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知识点覆盖要求课程内容全面,不遗漏重要知识点;课程更新要求课程内容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四、教学方法评价指标教学方法是课程质量的关键,包括教学手段、互动性和实践性三个方面。
教学手段要求多样化,包括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互动性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充分的交流,提高学习效果;实践性要求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五、课程资源评价指标课程资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材资源、在线资源和实践资源三个方面。
教材资源要求内容丰富、权威,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线资源要求丰富多样,包括问答、论坛、在线测试等多种形式;实践资源要求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六、学生评价指标学生评价是评价精品课的重要依据,包括学习效果、学习满意度、反馈与建议三个方面。
学习效果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课程中的知识点,并在实际应用中体现出较高的水平;学习满意度要求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较高,对课程有较高的评价;反馈与建议要求学生能够对课程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课程的持续改进。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08)》评估标准的内涵和《2008.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08)》评估标准的内涵和《2008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的各项要求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08)共有6项“一级指标”和15项“二级指标”以及“特色及政策支持”一级指标:一、课程设置(10分)二、教学内容(25分)三、教学方法与手段(25分)四、教学队伍(20分)五、实践条件(10分)六、教学效果(10分)以上综合评分100分占90%;特色(50分)及政策支持(50分),占10%。
每项二级指标指出主要观测点,并给出了评审标准和分值。
一、课程设置有2个二级指标(共10分):指标1-1 "课程定位" (4分)主要观测点:性质与作用评估标准: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且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
对应《申报表》:4-1 课程性质与作用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前后续课程内容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指标1-2 "课程设计" (6分)主要观测点:理念与思路评估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对应《申报表》:4-2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课程开发遵循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基于工作过程(或项目化)的课程设计,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活动设计目的,课时安排说明等。
二,教学内容指标2-1 "内容选取"(10分)主要观测点:针对性和适用性评估标准: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应《申报表》:5-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课程内容选取依据及特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教学内容。
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

附件1: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10)1、评审说明(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评审的依据是《2010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课程教学录像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3)本评审指标采用百分制记分。
其中,一级指标一至六项占总分的9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总分的10%。
评价等级分为五档,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
23附件2:湖南省高职院校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汇总表4附件3:湖南省高职院校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联系人信息表学院(盖章)5附件4:全国2006~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分专业配额表(高职)6附件5: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管理办法(试行)为进一步做好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规范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确定联系人第一条教指委确定1名国家精品课程推荐申报联系人,具体负责精品课程推荐申报的行政联系、组织及材料报送等工作。
请将联系人个人信息报送教育部高教司(本科相关学科教指委报送高教司理工处,高职相关专业教指委报送高教司高职高专处,联系人信息如与上年相同无须再报),其相关信息将在“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上予以公布。
二、组织申报与评选第二条教指委推荐申报的课程必须是省级或校级精品课程,一经推荐,该课程不得另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国家精品课程。
第三条教指委应根据学科、专业类的特点,制定具有针7对性的评选标准和要求并向社会公布,优先鼓励不同种课程申报,优先推荐体现专业特色与教学改革方向的课程。
第四条教指委须以会议评审或通讯评审的形式遴选产生最终推荐课程,其中会议评审专家人数原则上不少于5人,通讯评审专家人数原则上应为所在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全体成员。
精品课程指标评分标准

10 1 1 1 4 1 1
4 1 1 1 2 1 1 3 25 25
4 8 8 4 1 1 1 1 1 2 2 1 1 1 2 2 1 1 1 2 2 2 1 1 1 1 1 3
2.教学内容 [25] 2.2 相关资料
课程大纲(企业参与制定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理/实] 教辅资料(企业参与编写教材、参考资料等) 课时授课计划
电子课件 试题库或试卷库 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参考示范院校建设方案) 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探索 3.1 教学模式改革 生产性实训管理制度 工学结合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技术操作规程 开展理实一体、体验式教学的研究情况 理实一体、体验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情况 3.2 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考核手册 实践能力培养 双证要求 3.教学方法与 技能活动 手段[25]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及应用情况 3.3 教学手段 网络考试平台建设及应用情况 专业模拟、仿真软件应用情况 网络课程教学情况 视音频资料收集、整理、运用情况 教学录像收集、整理、运用情况 3.4 网络资源 图书馆资料运用情况(有链接且相关内容丰富) 网上报告厅运用情况(有链接和相关内容) 课程负责人是否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教师以及教学考核和科研考核 4.1 课程负责人 情况 4.2 主讲教师 4.教学队伍 [20] 主讲教师的教学考核情况、学术荣誉、学术成绩以及双师素质情况
4
教学团队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专任教师的双师比例;双师结构(来自企 业一线兼职教师的比例) 教改立项课题情况 4.4 教学成果 教学成果及其获奖情况 对外服务(培训、咨询、生产、鉴定等)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由企业与学校共建,并能满足生产性实训或仿真实训的 需要,利用率高) 5.1 校内实训基地 对外师资培训 辐射效应 5.实践条件 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10]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筹规划,布点合理、功能明确, 5.2 校外实习基地 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程环境,使学生能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 业文化) 证明材料真实可信,评价优秀;有良好声誉 6.1 同行评价 证明材料真实可信,评价优秀;有良好声誉 6.2 督导评价 证明材料真实可信,评价优秀;有良好声誉 6.3 学生评价 6.教学效果 双证持证率 6.4 学生实践活动 [10] 竞赛获奖成果 评价 企业顶岗实习评价 讲课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善于设计情景,启迪学生思考、联想 6.5 录像资料 。实践教学设计合理,效果好 课程建设形成的特色 7.特色与创新 7.1 课程特色 [50] 课程建设的创新成果 7.2 课程创新 4.3 队伍结构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一、评审指标说明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审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①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
②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
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审占8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20%。
5.总分计算:M=∑K i M i,,其中K 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 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二、精品课程评审指标[1] 根据课程类型,在理论课程内容设计和实验课程内容设计中选择相应部分进行评价。
[2] 实践教学含社会调查、实验、实习及其他实践教学活动。
附件6: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高职高专,2007 )一、评审指标说明二、评审指标内涵二○○七年四月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教高[2003]1号)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精神制定。
高等学校国家课程评估指标

高等学校国家精品课程评估指标
(2005)
目录
一、精品课程评估方案说明 (2)
二、评估指标内涵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OO五年七月
一、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说明
1.本评估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文件精神制定而成。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估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①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②在教学方法上要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关系,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估方案分为综合评估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估占7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30%。
5.总分计算:M=∑K i M i,,其中K 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 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二、精品课程评估指标。
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

附件1: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10)1、评审说明(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评审的依据是《2010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课程教学录像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
(3)本评审指标采用百分制记分。
其中,一级指标一至六项占总分的9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总分的10%。
评价等级分为五档,系数分别为、、、、。
-1-2-3-4附件2:湖南省高职院校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汇总表-5附件3:湖南省高职院校2010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联系人信息表学院(盖章)-6全国2006~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分专业配额表(高职)-7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管理办法(试行)为进一步做好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规范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推荐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确定联系人第一条教指委确定1名国家精品课程推荐申报联系人,具体负责精品课程推荐申报的行政联系、组织及材料报送等工作。
请将联系人个人信息报送教育部高教司(本科相关学科教指委报送高教司理工处,高职相关专业教指委报送高教司高职高专处,联系人信息如与上年相同无须再报),其相关信息将在“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上予以公布。
二、组织申报与评选第二条教指委推荐申报的课程必须是省级或校级精品课程,一经推荐,该课程不得另从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国家精品课程。
第三条教指委应根据学科、专业类的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评选标准和要求并向社会公布,优先鼓励不同种课程申报,优先推荐体现专业特色与教学改革方向的课程。
第四条教指委须以会议评审或通讯评审的形式遴选产生最终推荐课程,其中会议评审专家人数原则上不少于5人,通讯评审专家人数原则上应为所在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全体成员。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
一、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说明
1.本评审指标体系依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文件精神制定而成。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示范性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3.本指标以鼓励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创新,促进教学现代化为指导思想,着重考虑了:①教学内容与体系方面的经典与现代、基础性与先进性的关系;②教学方法上,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评审两部分,分别用百分制记分。
总分为综合评审得分折算70%与特色评审得分折算30%后之和。
5.综合评审得分计算:M=∑K i M i,,其中K 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 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6.带*号的指标为核心指标,国家精品课程各核心指标得分均应在C以上(不含C)。
二、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08)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本科,2008)
1.评审指标说明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审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①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
②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
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审指标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政策支持及辐射共享两部分,采用百分制,其中综合评审占80%,特色、政策支持及辐射共享占20%。
(5)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2.评审指标及内涵
[1] 根据课程类型,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参照相应要求进行打分。
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docx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2007 )总分:100一、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说明1.本评估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 [2003]1 号)文件精神制定而成。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估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①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②在教学方法上要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关系,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估方案分为综合评估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估占7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30%。
总分计算: M=∑KiMi, ,其中 Ki 为评分等级系数, A、 B、 C、 D、 E 的系数分别为 1.0 、0.8 、 0.6 、 0.4 、 0.2 , Mi 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主要观测点评估标准分值( M )i1-1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与教课程负责人或主讲教师师德好,课程负责人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8 分师风范与主讲教师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教学团队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1-2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人结协作精神好;有合理的知识结教学队伍结构和年龄结构,并根据课程需要员配置与中青年教师培 4 分教学队伍构及整体素配备辅导教师;中青年教师的培养20 分质养计划科学合理,并取得实际效果。
1-3教学思想活跃,教学改革有创意;教研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取得教师教学改教师教研活动、教改成果了明显的成效,有省部级以上成8 分革与教学研和教学成果果;发表了高质量的教改教研论究文。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一、评审指标说明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
2.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资源和教材、一流教学管理和支持服务等特点和网络教育特色的示范性课程。
课程要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符合科学性、先进性的原则,教学组织适合于成人从业人员业余学习和终身学习,遵从网络教育规律,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学习支持服务到位,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辐射和共享的
作用。
3.本评审指标涉及教学理念与课程设计、教师队伍、教学内容与学习资源、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学习支持服务和教学效果等。
针对学生业余远程学习的特点,特别强调了教学过程组织和支持服务,强调了学习效果。
课程特色重点关注该课程是否体现了网络教育的特点,并通过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教学而使教学取得了切实的效果。
4.本评审指标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审占80%,特色及政策支持占20%。
前六项一级指标为综合评审部分。
5.总分计算:M=∑K i M i,其中K 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 i是各二级指标分值。
二、评审指标内涵。
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2007)
总分:100
一、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说明
1.本评估指标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文件精神制定而成。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估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①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②在教学方法上要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关系,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
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估方案分为综合评估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估占7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30%。
总分计算:M=∑KiMi,,其中K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指标项高职本科网络教育比较课程设置1.定位: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
2.设计:与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1.指导思想:远程教育规律、成人业余学习特点、自主学习需要、网上学习支持要求。
1.课程定位不同2.指导思想不同3.从教学理念到课程设置,完全不同教学队伍1.主讲教师:与企业联系并参与合作项目、教学和科研。
2.教学队伍:“双师“素质、企业经历、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
1.课程负责人:科研。
2.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1.主讲教师2.队伍结构:教学、设计、技术等人员,合理。
3.网络教学和课程建设经验、学术成果。
1.三者都要求教师有较好的教学成绩、科研成果、师德·2.而高职类更要求教师的企业经历3.网络教育则要求网络教学和课程建设经验4.另,网络教育队伍结构要求教学、设计、技术人员的合理配备。
教学内容1.内容:据企业需要和岗位要求选取。
2. 组织:据工作任何和过程整合序化内容,教、学、做相结合。
3.教材及资料:与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特色,课件·实训实习项目等资料丰富。
1. 内容:理论课,基础性、研究型、新成果引入;实验课,技术性、综合性、探索性,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组织: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开展实习实践内容:课程目标和应用性人才培养要求选取和开发学习资源、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多种评价方式。
呈现方式:符合成人学习者特征。
资源丰富。
2.界面、交互设计。
3.媒体形式与传播方式,立体化教材。
一`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说明

山东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
一、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说明
1.为保证我校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提升课程竞争力,本评审指标体系依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并参考《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制定而成。
2.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特色鲜明,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较强的辐射推广作用。
3.本指标以鼓励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创新,促进教学现代化为指导思想,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评审指标和评审内容,尽可能涵盖精品课程的建设内容。
4.对精品课程评审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审以百分制记分,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评审两部分,分别用百分制记分,总分为综合评审得分折算70%与特色评审得分折算30%后之和。
5.综合评审得分计算:M=∑K i M i,,其中K i为评价级别系数,A、B、C、D分别为1.0、0.75、0.5、0.25,M i是各评审项目的权重分值。
6.带*号的指标为核心指标,得分均应在C以上(不含C)。
二、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试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本科,2007)
目录
一、评审指标说明
二、评审指标内涵
二○○七年三月
一、评审指标说明
1.本评审指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制定。
2.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
3.精品课程的评审要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引导教师创新,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①在内容体系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
②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
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本方案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
评审方案分为综合评审与特色及政策支持两部分,采用百分制记分,其中综合评审占80%,特色及政策支持项占20%。
5.总分计算:M=∑K i M i,,其中K i为评分等级系数,A、B、C、D、E的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M 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
二、精品课程评审指标
[1] 根据课程类型,在理论课程内容设计和实验课程内容设计中选择相应部分
进行评价。
[2] 实践教学含社会调查、实验、实习及其他实践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