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货币的起源发展演变和货币的面值
纸币的特点
纸币具有制作成本低、易 于大批量生产等特点,逐 渐取代了铸币的地位。
电子货币的发展
电子货币的起源
电子货币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 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出
现。
电子货币的形态
电子货币主要以数字形式存在,可 以通过电子设备进行转移和支付。
电子货币的特点
电子货币具有方便快捷、安全性高 、可追溯等特点,逐渐成为现代社 会的主要支付方式之一。
详细描述
金属货币的出现是货币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金属具 有稀缺性、耐久性和易于加工等特点,使得其成为理想的货 币材料。金属货币的出现大大促进了交易的发展和经济的繁 荣。
02
货币的发展
铸币的诞生
01
02
03
铸币的起源
铸币最早起源于公元前7 世纪,由吕底亚国王克罗 伊斯发行,标志着货币的 诞生。
具有便捷、安全等优点。
货币的面值演变
最早的货币面值
电子货币面值
金属货币时期,货币的面值通常与其 实际价值相等,如金条的面值就是其 重量。
电子货币的面值通常以数字形式表示 ,可以非常精确地表示小额价值。
纸币面值的确定
随着纸币的出现,货币面值逐渐与金 属价值脱钩,由国家根据经济情况和 政策确定。
货币的职能演变
03
货币的演变
货币的种类演变
01
02
03
04
实物货币
最早的货币形式,如牲畜、布 帛、贝壳等,用于交换简单的
商品和服务。
金属货币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开始使用 金属如铜、铁、金、银等作为
货币,具有较高的价值。
纸币
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纸币逐 渐取代金属货币,成为现代社
第二章第二节_货币的起源和发展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
天然是金银
金银等贵金属原来也是普通的商品,只是随着 商品交换的发展,才自发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同时,贵金属还具有最适合充当货币材料的自 然属性:一是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和收 藏;二是不易变质和磨损,便于长期保存;三 是硬度小,质地均匀,便于分割和合并。因此, 马克思指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 然是金银。"
扩大价值形式的矛盾
商品的价值在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中,虽 然比在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中表现得较为 充分,但还存在着缺点和局限性:
各种商品的价值仍然没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 表现,因为每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都是 一个不同于任何别的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的无 穷无尽的系列,它们还没有一个一般的、为大 家所公认的等价形式。这个缺点表明,在总和 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中,商品的相对价值表现仍 然是不完全和不充分的。
金属块 每次都要称重、鉴别,极为不便
铸币 纸币 信用货币 电子货币
不同的形状、大小,标明重量,从足 值逐渐磨损为不足值。
本身无价值,只是作为货币符号代替 金属货币进行流通。不易大宗交易。
通过存款帐户由银行进行支付,不用 兑取现金。存款货币——信用维持。
电子自动转帐系统,纯粹观念性货币。
货币演变史
(1)在货币价值形式出现以前,贝壳、牛羊 等都充当过一般等价物。货币最初是采用金银 条块的形式,每次商品交易都需鉴定其成色和 分量,十分不便。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为了 交换的方便,逐渐产生了具有一定形状、重量、 成色和标明其价值的金属铸币(金币、银币和 铜币),货币的金属条块形式发展为铸币形式。 它一般由国家铸造,作为法定的货币在市场上 流通。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发展一、货币的起源1、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2、货币的产生经历了以下四个形式发展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所谓价值形式,是指用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示另一种商品的价值,就是价值表现形式,简称价值形式.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只绵羊=2把石斧二扩大的价值形式1只绵羊= 2把石斧50斤米20尺布黄金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绵羊的价值真正表现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但商品价值未能获得共同的、统一的表现形式.三一般价值形式在这个阶段,出现了一般等价物.所谓一般等价物,就是指从大量的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表现其他各种商品价值的材料.这种一般等价物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在欧洲,最早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绵羊.一般价值形式表现为:2把石斧=50斤米= 1只绵羊20尺布=0.5克黄金=虽然从等式来看,一般价值形式与扩大的价值形式相比,只是等式两边的移位,其实这是一个质的变化.它使物物直接交换变成了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一般等价物实际上是货币的雏形,它离货币只有一步之遥了.四货币形式一般等价物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期是不同的.例如,在欧洲,最早的一般等价物是绵羊,在我国,最早的一般等价物是贝壳.许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点:难以分割、价值不统一、不便于携带、难以保存等.人们要选择一种价值含量高、价值统一、便于分割、便于携带、便于保存的商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人们终于找到了这种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贵金属.贵金属有四个自然属性:一是具有同一性,贵金属质地均匀,重量相等;二是具有可分性:贵金属可以根据需要加以分割二不丧失价值;三是具有便利性,贵金属体积小,价值高,便于携带;四是具有永恒性,贵金属不变质,适宜保存,作为财富储藏.当人们选择贵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时,一般等价物就相对稳定了,货币也就产生了.二、货币的形态的发展货币作为一种人们能够普遍接受的支付工具,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从总体趋势上看,货币形态的演进经历了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从金属货币到信用货币的阶段.一、实物货币实物货币又称为商品货币.他是货币形态发展最原始的形式.实物货币有两个共同特点:1、具有货币和商品的双重性质.2、是足值货币,即作为商品用途的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在人类经济史上,很多种商品,都曾在不同时期内扮演过货币的角色.在我国古代,贝壳、蚌珠、皮革、猎器、布帛、农具、牲畜等都充当过交易媒介.二、金属货币充当货币的金属主要是金、银、铜,铁作为货币的情况较少,因为其价值较低,用于交易比较笨重,而且易锈蚀,不便保存.马克思说过:“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虽然金属货币有很多优点,但是它的流通仍然有很多问题:1、日常磨损十分严重,造成巨大浪费.2、不法之徒对铸币的刮削现象无法避免.3、大量货币的携带和运送仍十分麻烦.4、金银等贵金属全世界产量有限,且在各国之间分布不平衡,古常发生币材恐慌现象.因此人们在使用金属货币的时候,便开始了寻找其代用品的过程.这种代用品的通常形式便是纸币.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代用品后,货币制度便进入了纸币和金属货币并行流通的时期.这一时期可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即纸币可兑换阶段和纸币不可兑换阶段.纸币可兑换阶段又是代用货币阶段,纸币不兑换阶段又是信用货币阶段.三、信用货币20世纪30年代,由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相继爆发,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因为没有能力兑换金属货币,就成为不兑换的纸币了.因为其发行、流通均以信用作保证,故又称为信用货币.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是现金和存款.信用货币的特征:1、信用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2、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对公众的负债.3、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三、货币的定义1、一般等价物2、社会计算的工具和“选票”3、货币金属说4、货币名目说5、其他的几种观点第二节货币的职能一、货币职能的一般表述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身所固有的功能,它是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马克思按照货币职能产生、形成的历史顺序,先后阐述了货币的五个职能.一价值尺度职能1、含义:价值尺度是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他与其他所有商品一样都是人类劳动的结晶,具有相同的质即价值,因此,它可以作为衡量、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2、特点:(1)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一定要现实的货币.(2)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本身须具有价值.3、派生职能:货币在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时,又产生了两个派生职能:一是价格,二是价格标准.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倒数是货币购买力,又称货币价值,一般指货币对于一切物品与劳务的购买力.价格标准是指每一货币单位所内含的、用于测定一切商品价值的含金量.如过去中国的“两”,现在的“元”、“角”、“分”. 二流通手段职能1、含义: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G——M——G2、特点:(1)必须是现实的货币.(2)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因为在这里货币仅仅是交换手段,而不是交换的目的,其本身有无十足价值并不重要.3、作用: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解决了物物直接交换的局限性的矛盾,克服了交易双方在需求上不一致、在空间上不一致以及在时间上不一致的矛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4、货币流通规律:由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把商品交换分为卖和买两个独立的行为,这就孕育了商品买卖可能脱节的矛盾.当买入大于卖出,必然使一部分商品积压,严重时造成过剩危机.当买入小于卖出,又会加大物价上升的压力,容易引起通货膨胀.产生这两种结果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货币的数量不能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这种现象的发生,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流通量应当怎样确定这就需要我们研究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流通必须适应商品流通的规律.这一规律可以用公式来反映: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商品流通量/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从这一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商品流通是第一性的,货币流通是第二性的,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货币流通数量必须适应商品流通的规律.三储藏手段1、含义:商品生产者在出售商品取得货币后,如不随即购买,不把货币当作流通手段,而是把它当作财富来保存或当作价值来积累时,货币便执行储藏手段的职能.2、特点:必须是足值的、实在的、或在比较长的时间内稳定地代表一定的价值量.由此看来,货币能否作为价值的储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在储藏期内不损失其价值;二是在需要购买时能顺利地购买到所需商品.3、在调节货币流通中的作用:当流通规模扩大时,储藏的货币会进入流通;当货币需要量减少时,货币又会退出流通,进入储藏.这一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只有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才能形成.4、纸币的储藏手段职能: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内在的价值,也不能兑换金银,因此,它不具有典型意义上的储藏手段职能.在纸币币值稳定的前提下,货币所有者无论是手持沉淀货币,还是把它存入银行变成存款,都发挥了积累和储蓄手段的作用.四支付手段职能1、含义: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就执行着支付手段的职能.2、表现:如商品赊销、预付货款、清偿债务、银行信贷、财政收支、工薪租金、消费信用、缴纳税赋等.他们都是商品让渡与货币让渡相分离.3、特点:1货币让渡与商品让渡在时间上相分离.2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且可用价值符号来代替.4、支付手段与流通手段的关系:1联系: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与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一样,都是处于流通过程中的现实货币.所谓流通中的货币就是二者的总体.2区别:A、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与等价的商品同时处于交换过程的两极上;而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与等价的商品不在同时出现在交换过程的两极上,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单方面发生转移.B、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它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物;而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它不是商品交换的媒介物,而只是补充交换的一个独立环节.C、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是反映交换双方之间的买卖关系;而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不但反映了交换双方之间的买卖关系,而且也反映了他们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即信用关系.D、在货币作为流通手段职能时,商品生产者只有在出售商品得到货币后,才能购买原材料继续进行生产,其活动余地受到极大限制;而货币的支付手段可使他利用赊购的方式先得到原材料进行生产,待自己的商品出售后再支付欠款.显然,货币的支付手段克服了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要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局限性,推动了商品流通的进一步发展.五世界货币职能1、含义:当货币超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职能时就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2、特点:必须有十足价值,并且是自然形状,即金块或银块形状.3、作用:(1)在国际贸易上作为一般购买手段.(2)在国际收支上执行一般支付手段职能.(3)作为国际间财富的一般转移.会不会影响一国国内的货币量流入国和流出国4、纸币:纸币不能充当世界货币.现在的美元是国际支付手段和结算手段,称不上世界货币.二、信用货币条件下货币职能变化与发展三、西方货币银行学货币职能的表述1、交易媒介2、计算单位3、价值储藏第三节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建立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流通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铸造权分散,造成流通领域混乱.二是铸币的材料以贱金属为主.三是铸币的质量不断下降,重量减轻,成色下降.这种铸造权分散、铸币不断贬值的现象使当时的货币流通变得很不稳定,这种不稳定的货币流通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新兴的资产阶级便着手建立统一的、稳定的货币制度.取得政权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对货币制度提出了三个要求:首先,要求有统一的货币制度.其次,要求有稳定的货币流通.第三,要求货币流通具有较大的弹性.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为了有效地发挥货币的作用,就需要对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进行规范.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后,资产阶级政府通过立法将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确定下来,这就产生了货币制度.货币制度一般而言,构成要素有五个:一规定货币材料币材就是指规定一种货币用什么材料制成.他是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货币制度规定以何种金属铸造本位货币,就称之为什么本位币制度.如金本位制、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等.货币材料虽然是由国家规定的,但国家不能随心所欲地任意指定某种金属为货币材料,它是由客观经济发展的进程所决定的.在资本主义初期,商品经济还不发达,商品交易规模也不大,用白银作为货币材料已能满足流通的需要.而当商品经济发展了,商品交易规模扩大了以后,白银因其价值含量较低并且价值不够稳定而不再能适应流通需要了,此时黄金开始进入流通,成为本位币材料.到20世纪初,由于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易的规模已远远超过了黄金存量规模,如果再坚持用黄金作为货币材料,必然会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黄金不再流通,取而代之的是纸币制度.一般地说,发达国家的货币金属多为黄金,落后国家则为白银.二规定货币单位1、货币名称:目前世界上的货币名称有100多种,其中用元、镑、法郎作为货币名称的较多.据统计,用“元”作为货币名称的国家有52个,如人民币元、美元、日元等;用“镑”作货币单位的国家有12个,入英镑、苏丹镑等;“用法郎”作货币单位的国家有32个,如法国法郎、瑞士法郎、马里法郎等.2、货币单位及其划分:在确定货币名称的同时,还要确定货币单位,也就是价格标准.例如英国的本位币单位为“镑”,镑以下为“便士”、“先令”等,我国人民币的单位为“元”,元以下有“角”、“分”等.三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1、本位币和辅币本位币也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本位币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一致,为足值货币.在当代纸币本位制度下,纸币已经成为独立的本位币,由该国货币制度所确定,是流通中的价值符号.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辅币以贱金属铸造,其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为不足值货币.法律规定,辅币可按固定比例与本位币自由兑换.2、本位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1本位币可以在国家集中铸造的前提下自由铸造.这种自由铸造是指公民有权把货币金属送到国家造币厂铸成本位币,不受数量限制.造币厂代铸货币,不收或只收少量的铸造费.2规定本位币有磨损公差.为了保证本位币的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一致,防止磨损过大而实际价值减少的货币充斥流通领域,国家规定当本位币流通一段时间以后允许磨损的最大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公民可以持币去向政府换取新的铸币.例如,英国在1870年规定1镑金币的标准重量是格令,磨损后的铸币重量不得低于格令.3、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1规定辅币限制铸造,即公民不能自由地请求政府代铸辅币,辅币的铸造权完全由政府控制.这样作可以保证辅币铸造收入归国家所有,也可以保证辅币与本位币的固定比例不被破坏.2规定辅币可以与本位币自由兑换.四准备金制度这一制度就是国家规定把贵金属集中到国库和中央银行.在纸币制度下,其主要作用是作为世界货币的准备金.三、货币制度的演变在货币制度发展史上曾存在四种不同的货币制度,依次为银单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单本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纸币制度.一银单本位制银单本位制是以白银为货币金属,以银币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他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实施时间最长的一种货币制度.在这种货币制度下,白银可以流通,黄金不是货币金属,不进入流通.优点:银单本位制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不很发达的社会需要.但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交易规模不断扩大,这时,银单本位制的缺点便显露出来了.缺点:1、白银价值不稳定.由于白银储藏量相对丰富,白银的开采技术提高较快,使得白银的产量较多,导致白银价值不断下降.而作为一种货币金属,只有当其价值能保持相对稳定,才适合于作货币材料,才能保证货币价值的稳定性.2、白银价值相对较低,为商品交易带来许多不便.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价值含量更高、更稳定、携带更方便的货币.到20世纪初,除了中国、印度、墨西哥等少数国家仍实现银单本位制外,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放弃了这种货币制度.二金银复本位制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在商品交易中,对金银两种贵金属的需求都增加了,白银主要用于小额交易,黄金则用于大宗交易,这样就形成了白银与黄金都作为主币流通的局面,客观上产生了建立金银复本位制的要求.16——18世纪,欧洲国家纷纷建立金银复本位制度.1、含义:在金银复本位制下,法律规定金、银两种贵金属都是铸造本位币的材料,可以自由输出、输入,金币和银币可同时流通,都可以自由铸造,都具有无限清偿能力.2、形态:1平行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即金币和银币是按照他们所含的金银实际价值进行流通的.这种货币制度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商品具有金币和银币表示的双重价格,金银市场比价波动必然引起商品双重价格比例波动,给商品交易带来很多麻烦.2双本位制为了克服平行本位制的问题和困难,国家便以法律规定金币和银币之间的固定比价,即金币和银币是按法定比价进行流通和交换的.例如,法国曾规定1金法郎=银法郎.这样作虽然可以避免双本位制带来的弊病,但这种做法又违背了价值规律.当金银的法定比价与市场比价不一致时,就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由于这一现象是由16世纪英国财政大臣托马斯.格雷欣发现并提出的,所有又将这样现象称为“格雷欣法则”.“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也称良币必然被人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也称劣币反而充斥市场.例如:当国家规定1金币=15银币的法定比价,而市场价为1金币=16银币15金币=240银币按市场价240银币=16金币按法定价16金币-15金币=1金币人们会将多得的金币收藏、熔化或输出国外.如此循环往复,必然使流通中的金币越来越少,银币则充斥市场.这一规律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在同一时期内只能流通一种货币.如果同时使用两种货币,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3跛行本位制为了解决“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资本主义国家又采用跛行本位制,即金、银币都是本位币,但国家规定金币能自由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并规定银币不具有无限清偿能力,金币和银币按法定比价交换.这种货币制度中的银币实际上已成了辅币.这种跛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向金单本位制的过渡形式.三金单本位制由于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阻碍作用,甚至导致货币制度事实上的倒退,为了保证货币制度的稳定性,更好地发挥货币制度对商品经济的促进作用,英国率先实现金单本位制度.19世纪的英国经济力量强大,1816年英国颁布法令,宣布实现金单本位制.1900年,美国也宣布黄金为唯一的本位币金属.至此,资本主义国家差不多都实现了金单本位制.中国、印度等国仍实现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取消了.金单本位制可以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式.1、金币本位制1金币本位制的特征:第一,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而其他金属货币包括银币则限制铸造.第二,金币可以自由流通,价值符号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第三,黄金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地输出,输入.2利弊分析:利:由于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所以在实行金币本位制的100多年时间里,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弊:到了20世纪,由于商品经济规模日益扩大,而黄金存量有限,各国拥有的黄金也不均衡,大多数国家因黄金短缺而使价值符号无法兑现,这样,实行金本位的黄金基础被削弱了.为了维持金本位的黄金准备要求,许多国家限制黄金输出,并开始发行无法兑现的货币符号,从而使金币本位制度难以维持下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许多国家放弃了金币本位制,战后只有美国恢复了金币本位制,其他国家则开始实行没有金币流通的变相的金本位制度.2、金块本位制1、含义: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是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度.2特点:第一,废除了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流通的规定.第二,银行券代替金币流通.第三,规定了银行券的含金量,银行券可以兑换金块,但这种兑换的起点都很高.例如,法国1928年规定用银行券兑换黄金的起点是21500法郎.这么高的兑换起点,等于剥夺了绝大多数人兑换的权利.3意义:节省了黄金使用量,暂时缓解了黄金短缺与商品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3、金汇兑本位制1含义: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在这种货币制度下,规定银行券不能直接兑换为黄金,银行券只能与外汇兑换,然后用外汇在外国兑换黄金.2实质:实质上是一种附庸的货币制度,在对外贸易和财政金融上必然受到与其相联系的国家的控制,一般为殖民地所采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意大利、中国、波兰等实行这种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的国际货币会议上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全球范围的金汇兑本位制.这一体系规定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制度.直到1973年,由于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金汇兑本位制才正式停止.为了能进一步摆脱黄金对商品经济的束缚,各国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以后实行了不兑现的纸币制度.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纸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指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1、其基本特点是:1、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一般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清偿的能力.2、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也不能兑换黄金,货币发行一般不以金银为保证,。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一、货币起源于商品货币原来就是一种商品,它是在长期的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目发地从千百万种商品里分离出来的。
要了解货币的起源,就应从认识商品开始。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这有两层意思:①商品是经过人类劳动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任何没有经过人类劳动而由自然界为我们提供的诸如空气、水、阳光等都不是商品,只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氧气、太阳能、自来水等才是商品。
②商品一定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那种只是为自己消费所生产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例如:农民生产的粮食,用为自己消费的部分就不是商品,用于出售的部分才是商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
商品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这种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使用价值。
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从而满足人们一的不同需要。
所谓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体内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一种社会属性,只有通过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才能间接地表现出来。
例如,一张兽皮交换两把石斧,这两把石斧的使用价值就表现出一张兽皮的价值。
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够相互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人类劳动的产品,都耗费了一定的脑力和体力,因而都具有价值。
各种商品在质上相同,量上就可以比较。
一张兽皮和两把石斧的生产花费了同样多的劳动,具有同样多的价值,因此能够互相交换。
在交换中,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兽皮)和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石斧)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称为交换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一种商品的价值量大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劳动时间多少决定的。
这种劳动时间是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生产者耗费的私人劳动时间。
一种商品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反之价值就越小。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既互相统一又互相矛盾。
统一的一面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彼此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货币历史知识点总结
货币历史知识点总结货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价值媒介,是一种便于交换的工具,是一种衡量价值的尺度。
货币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社会的发展,货币逐渐变得多样化,不同国家和地区使用不同的货币形式,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化内涵。
1. 货币的起源货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最早的货币形式是物物交换,即直接用商品交换商品。
随着社会的进步,商品交换逐渐演变为铸币交易,即以金银为价值媒介进行交换。
古代各国的货币各不相同,比如古埃及的金属货币、古代中国的青铜货币、古希腊的银币等,这些都是货币发展的里程碑。
2. 货币的演变在货币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货币经历了从金属货币到纸币的演变。
在古代,金银货币是主要的价值媒介,但由于金银贵重且易于贬值,逐渐被纸币所取代。
纸币的出现为货币的流通提供了更方便的手段,同时也给货币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如通胀、信用风险等问题。
3. 货币的功能货币的功能主要包括价值尺度、价值媒介、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作为价值尺度,货币可以用来衡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作为价值媒介,货币可以用来进行交换和支付;作为流通手段,货币可以促进商品和劳务的流通;作为贮藏手段,货币可以用来存储财富。
4. 货币的制度在货币的发展历史中,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各自的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包括发行机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等方面,它们对货币的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货币制度的建立需要考虑国家经济的实际情况,确立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同时保持货币的稳定和公信力。
5. 货币的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货币在国际间的流通也变得日益频繁。
一些主要货币,如美元、欧元、日元等,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的主要结算货币,它们被称为“硬通货”。
国际货币化的发展使得国际间的交易变得更加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如汇率波动、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
6. 货币的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货币、电子货币等新型货币形式不断涌现,这些新型货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货币的发展路径。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3
货币起源的主要思想
马克思认为,货币是商品交易中商 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价值形式。
价值形式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 展,货币经历了四个阶段的长期演变:
简单价值形式 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等价物 货币形式
4
货币发展 1.商品货币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 是金银。 ——马克思
5
货币发展 2.代用货币
知识点1: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货币的含义
货币是商品劳务交易的媒介物,是支付及 债务偿还的便利工具,从它的产生角度看是能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
货币起源的主要思想
➢ 先王铸币
货币是圣王先贤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创造出来的。
➢ 自然产生
维 币 司之 马行 迁, 以 通 农 商 。
——
➢ 创造发明 ➢ 便于交换 ➢ 保存财富
6
货币发展 3.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强制流通的,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 挥货币职能的货币,是货币的现代形态。
7
货币发展 4.信用货币支付的电子化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认为,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 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如 互联网上执行支付的“储值”或“预付支付机制”。
8
货币发展 5.数字货币
9
谢谢聆听ThankFra bibliotekYou
货币起源与发展历程
货币起源与发展历程货币起源于人类社会的贸易交换活动,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人类最早的交换行为是以实物交换为主,即物物交换。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交换活动逐渐复杂起来,实物交换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不方便携带、易损耗、难以衡量价值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类社会逐渐发展出了货币作为交换媒介。
货币最早的形式是实物货币,即以某种具有实际价值的物品作为货币。
古代人们使用的实物货币包括贝壳、石斧、兽牙等。
这些实物货币在交换中具有普遍接受和实际使用的价值。
古代货币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了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的出现,标志着货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金属货币以稀有金属为基础,如黄金、银等。
金属货币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好处,它具有坚固耐久、易于分割和衡量价值等特点,方便了交换活动的进行。
古代的金属货币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由于金属的重量和体积较大,不便携带,交换活动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于是,人们开始尝试使用纸币作为交换媒介。
纸币的出现,为交换活动提供了更便利的方式。
它可以轻松携带,易于分割,更加方便流通。
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宋朝时期,被称为“交子”或“飞钞”。
纸币的使用在世界各地逐渐普及,成为最主要的货币形式。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子货币的出现成为了货币发展的新趋势。
电子货币是指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的货币,如信用卡、支付宝等。
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得交易更加快捷、安全,并且减少了实物货币和纸币的使用。
货币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演变的产物,不断适应着社会和经济的需要。
货币的发展让交换活动更加便利,促进了物质的流动和社会的进步。
然而,在货币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货币的产生与发行需要政府的信用背书和金融机构的支持,因此容易受到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
此外,货币的价值也容易受到通胀和通货紧缩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货币的管理和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货币的起源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一、货币起源于商品货币原来就是一种商品,它是在长期的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目发地从千百万种商品里分离出来的。
要了解货币的起源,就应从认识商品开始。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这有两层意思:①商品是经过人类劳动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任何没有经过人类劳动而由自然界为我们提供的诸如空气、水、阳光等都不是商品,只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氧气、太阳能、自来水等才是商品。
②商品一定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那种只是为自己消费所生产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
例如:农民生产的粮食,用为自己消费的部分就不是商品,用于出售的部分才是商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
商品是一种物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这种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使用价值。
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从而满足人们一的不同需要。
所谓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体内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一种社会属性,只有通过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才能间接地表现出来。
例如,一张兽皮交换两把石斧,这两把石斧的使用价值就表现出一张兽皮的价值。
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之所以能够相互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人类劳动的产品,都耗费了一定的脑力和体力,因而都具有价值。
各种商品在质上相同,量上就可以比较。
一张兽皮和两把石斧的生产花费了同样多的劳动,具有同样多的价值,因此能够互相交换。
在交换中,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兽皮)和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石斧)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称为交换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一种商品的价值量大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劳动时间多少决定的。
这种劳动时间是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生产者耗费的私人劳动时间。
一种商品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反之价值就越小。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既互相统一又互相矛盾。
统一的一面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互为条件、相互依存、彼此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货币的起源和发展
货币的起源和发展货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在人类最初的时期,物物交换是常见的交易形式。
交换是一种基本的社会活动,人们用手中拥有的物品互换,满足彼此的需求。
但是物物交换存在一些问题。
如果双方都不需要对方所拥有的物品,交换就无法进行。
交易也可能因为物品数量、价值、是否易分割等难以协商的问题失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使用一些媒介物来进行交换。
舍莫斯钱是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之一。
这种钱是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发明的。
舍莫斯钱通常由贝壳制成,形状有点像螺旋形,适合链式使用。
舍莫斯钱用来进行交换,它不但具有价值,还方便携带,易于记忆和识别。
从此之后,货币发展得越来越复杂。
金属钱币是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首次出现的。
当时,铁和银的价值很高,因此把它们铸成钱币。
钱币具有质量重、易于携带、易于分割、易于计数的优点,它以它的规范、重量和纯度作为价格衡量标准。
而在人类进入商业发展的阶段,发行纸币也变得十分重要,开始使用时,纸币以与对应的金属一定比例的价值进行发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纸币逐渐成为了具有直接价值的钞票,引起了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经济波动等问题。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支付成为了一种广泛使用的支付方式。
移动支付、二维码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支付方式层出不穷。
这些支付方式已经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支付方式,使支付变得更加便利和即时。
虽然货币的形式不断变化,但是它的基本价值始终如一。
它是一种行为和在交易过程中协助交换的中介物,它可以代表价值,用于买卖商品和服务,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货币也成为了贫富分配、政策调控、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总之,货币的出现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它解决了物物交换和交易的痛点。
货币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不仅方便了人民群众的资产积累和付款能力,也为选民承诺、政府财政、金融行业监管等方面创造了更多新机会。
货币的起源发展演变和货币的面值
货币的起源发展演变和货币的面值货币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一定阶段后产生的交换媒介。
货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原始社会。
在原始社会,人们以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商品交换,即直接以物品交换物品。
然而,这种交换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物品的不可分割性、交换的不方便性和价值的不易确定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逐渐发展出了货币。
货币的起初形态可以是各种东西,如贝壳、动物皮毛、石头等。
这些物品具备一定的稀缺性和通用性,被人们广泛接受作为交换媒介。
这种最早的货币被称为商品货币,因为它本质上还是一种物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商品货币逐渐演变为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以更高的稀缺性和通用性成为更为理想的交换媒介。
最早的金属货币是铁器,但由于铁的容易腐蚀,不便携带等问题,金属货币逐渐转向稀有金属,如铜、银和金等。
这些金属货币具备更高的价值、更易计量和携带的特点,成为各国流通的通用货币。
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在形态上又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纸币。
最早的纸币可以追溯到中国宋朝的时期,其目的是为了方便大规模交易和储蓄。
纸币在凭借国家的信用担保下成为一种新的货币形式,并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使用。
随着纸币的普及,货币的转移和储蓄变得更加方便,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货币的演变过程中,货币的面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面值是指货币所代表的价值。
历史上,货币的面值起初是根据货币所代表的金属的价值来确定的。
例如,金币的面值是与其所含的金属价值相等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值的制定逐渐与货币的实际价值分离开来。
在纸币时代,面值通常由政府或央行来决定,根据经济状况、通货膨胀和国际汇率等因素来设定。
现代货币系统中,货币的面值通常有固定的单位和数量。
面值的单位通常是一种国家货币的小数形式,如人民币中的角、分和美元中的美分等。
面值的数量则决定了货币的价值大小,如人民币的50元、100元和美元的1美元、10美元等。
面值的数量通常通过纸币的大小、颜色和图像等来区分,以方便人们辨识和使用。
货币的起源、发展、演变与未来(含第一套人民币至第五套人民币)
( 一)人 类 社会 在 地球 上 已有 百 万余 年 的历史 , 货币只不过是几千年以前才出现的事情。 (二)从历史资料的记载中可以看到,货币的出现, 是与交换联系在一起的。
二、古代货币起源
(一)中国古代的“先王制币说”认为货币是先王 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供后人使用的。
货币的形式及其演变
• 币材
涵义:币材是指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 特点:价值较高;易于分割;易于保存;易于携带。 货币材料的演变:货币材料的演变是以实物开始,发 展到金属货币,再发展到货币商品的代表——纸币 和信用货币形式。
币材的历史及其分析
历史上的币材:贝、龟(甲骨,西周)、铅(五代、 楚)珠玉、金(商、西汉)、白金(银锡合金,西 汉)、白鹿皮(西汉)、银(明清)、铜(西周 后)、铁(南唐、宋)、谷帛(曹魏)、盐(唐四 川)、丝麻(唐关中)、绫罗绢(唐) 币材的选择条件:价值高、易分割、易保存、易携 带、技术条件、资源条件、交易规模、外来影响 .
发动货币战争的条件
• 事实上,要想发动货币战争,也必须具备一些客观 条件。比如一是要有在整个世界经济体系中占相当 比例的经济体,同时想压低本国货币汇率;二是让 本国货币贬值的国家的经济实力足够强大。而这种 情况,一般只在全球经济出现萧条或衰退时才会出 现。
思考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或 家族是?
LOREM IPSUM DOLOR
调查心得:
不能乱花钱,要养成省吃俭用的好习惯,珍惜父母的血汗钱!
P20
我们作为小学生,应该怎样用钱?
我们应该养成省吃俭用、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珍惜父母来之不易挣来的血汗钱,把平时父
母给的零花钱以及每年的压岁钱进行一个系
货币的知识点总结
货币的知识点总结一、货币的起源和发展货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货币形式是商品货币,即用具有实际价值的商品作为交换媒介,如盐、稻谷、贝壳等。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发现使用商品货币存在一些不便,于是逐渐发展出金属货币,如铜钱、银币、金币等。
随着经济的扩大和发展,金属货币逐渐被纸币所取代,成为当今世界上主要的货币形式。
二、货币的功能货币具有三大功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1. 价值尺度:货币可以作为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尺度,帮助人们计量和比较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2. 流通手段:货币具有广泛的流通性,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3. 支付手段:货币可以用来支付债务和购买商品和服务,方便人们的经济活动。
三、货币的种类世界上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货币,主要可以分为实物货币和纸币两大类。
1. 实物货币:实物货币是由具有实际价值的实物作为货币使用的,如金属货币、贝壳货币等。
2. 纸币:纸币是由国家政府发行的具有一定面值的纸质货币,是现代社会最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
另外,还有电子货币、数字货币等新兴货币形式的出现,为人们的经济活动带来更多选择。
四、货币的发行和管理货币的发行和管理一般由国家的中央银行负责。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的供应量和货币的价值,以维护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货币的价值货币的价值是货币的一项重要属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即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1. 内在价值:实物货币具有一定的内在价值,如金属货币的金属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因此能够保值。
2. 外在价值:纸币和电子货币等虚拟货币并没有实际的内在价值,其价值完全依赖于人们对其信任和接受程度,因此易受到通货膨胀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六、货币的失控货币的失控是指货币超发导致通货膨胀和国民经济的混乱,是一种严重的经济问题。
货币超发会导致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困难。
因此,货币的发行必须受到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课件第01讲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货币种类:金币、银币、铜币等 货币铸造:由政府或私人铸造质量参差不齐 货币流通:在欧洲、中东等地区广泛流通 货币管理:政府对货币铸造和流通进行监管防止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
现代货币制度的特点:信用货币、 纸币、电子货币等
现代货币制度的影响:对经济、金 融、贸易等方面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衡量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确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反映商品和服务的供需关 系
影响商品和服务的流通和 交易
货币作为交换媒 介实现商品交换
货币作为价值尺 度衡量商品价值
货币作为支付手 段用于支付债务 和租金等
货币作为贮藏手 段用于保存财富 和保值增值
货币作为贮藏手 段可以方便地保 存和转移财富
货币的贮藏手段 功能使得人们可 以将财富储存起 来以备不时之需
电子货币的类型:电子货币可以分为 两类一类是电子现金如PyPl、支付宝 等另一类是电子支付系统如信用卡、 借记卡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电子货币的发展:电子货币的出现可 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 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电子货币逐渐 成为主流。
电子货币的优势:电子货币具有方 便、快捷、安全等特点可以大大提 高交易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
影响:促进了贸易 和商业的发展推动 了社会的进步
纸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 国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
纸币的出现是为了解决金属货 币携带不便的问题
纸币最初是由政府发行的具有 法定货币的地位
纸币的发展经历了从纸质到电 子化的过程现在电子支付已经 成为主流
电子货币的定义:电子货币是一种 通过电子方式存储和传输的货币形 式通常用于在线交易和支付。
去中心化:数字货币将实 现去中心化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交易效率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过程中分离出来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自然结果。
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原始公社之间出现了最初的实物交换。
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换逐渐变成经常的行为。
但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常会出现商品转让的困难,必然要求有一个一般等价物作为交换的媒介。
当一般等价物逐渐固定在特定种类的商品上时,它就定型化为货币。
货币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等数次转变。
货币的“祖先”脱胎于一般的商品。
某些一般的商品由于其特殊的性能,适合用做交易媒介,于是就摇身一变成了商品家族的新贵——货币。
比如贝壳,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它曾经是叱咤风云的“钱”。
除了贝壳,还有龟壳、布帛、可可豆、鲸鱼牙,甚至玉米等,都曾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时代充当过货币。
后来,取代实物货币的是金属,比如金、银、铜、铁等,它们都曾长时间扮演过货币的角色。
在金属货币之后诞生了纸币,也就是所谓的信用货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
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
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中国最古老的金属货币是铜铸币。
一是“布”,是铲形农具的缩影。
二是“刀”,是刀的缩影。
三是铜贝,是在南方楚国流通,通常称之为“蚁鼻钱”。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到了汉武帝时期,中央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
信用货币以纸币为主要表现形式。
中国在10世纪末的北宋年间,已有大量用纸印制的货币——“交子”成为经济生活中重要的流通和支付手段。
元代则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纸钞流通的制度,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忽必烈在位时发行的“中统元宝钞”。
货币制度的发展历程
货币制度的发展历程货币制度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货币的起源、货币的进化以及现代货币制度的形成三个方面,来探讨货币制度的发展历程。
一、货币的起源货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开始形成交换活动的时候。
在最初的交换过程中,人们主要采用物物交换的方式,即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进行直接的交换。
然而,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和需求的多样化,物物交换存在着许多不便之处。
于是,人们开始寻求一种公认的媒介来促进交易。
最早的货币形式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比如贝壳、动物皮毛、石块等被用作交换媒介。
这些物品具备了易于携带、易于保存和被广泛接受的特点,成为了最初的货币形式。
同时,这也标志着货币的进化过程的开始。
二、货币的进化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也推动了货币形式的进一步进化。
在货币的进化过程中,金属的使用逐渐取代了最初的原始货币形式。
最早被广泛使用的金属货币是铜和银。
铜器的重量成为一种衡量价格和价值的标准,而银则作为更高的价值储备形式开始流通。
不同金属材质以及其相对稀有的性质,为其在交易中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
这种金属货币的使用形式在各个古代文明中普遍存在。
然而,金属货币的使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金属货币的重量和纯度需要进行检验,增加了交易的成本和不便性;另一方面,金属货币容易遭受削减、重铸等行为,造成通货膨胀等问题。
因此,人们开始采用纸币等可代替金属货币的形式,进一步推动了货币制度的进一步演变。
三、现代货币制度的形成现代货币制度是在金融体系的支持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19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和国际贸易的扩展,货币的功能逐渐多元化,并与金融活动、信用交易紧密联系起来。
现代货币制度包括了中央银行的成立、法定货币的建立以及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等方面。
与此同时,电子支付、虚拟货币等新兴支付方式的出现,也对现代货币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央银行的设立为货币的发行和监管提供了重要的机制。
简述货币的发展史
简述货币的发展史一、货币的起源货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起源于原始社会的交换活动。
原始社会的人们通过物物交换来满足生活所需,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出现,这种简单的交换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于是,货币作为一种新型交换媒介应运而生。
二、古代货币1.古代中国货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
在古代中国,最早使用的货币形式是贝壳、布帛等物品。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铜钱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汉朝时期,铜钱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普及,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流传至今的传统货币形式。
2.古罗马货币古罗马时期使用过多种不同形式的货币,包括铜钱、金银质硬币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由居鲁士大帝所铸造的金质奥勒松硬币。
3.古印度货币古印度时期也使用了不同种类的货币,最著名的是由印度皇帝阿育王所铸造的铜钱和金质硬币。
三、中世纪货币1.欧洲中世纪货币在欧洲中世纪时期,由于各地货币形式不一,交易不便,于是开始出现了各种形式的交换票据。
同时,各国政府也开始大量发行银行券和纸币以方便贸易活动。
2.中国宋代货币宋代时期,中国货币经历了从铜钱到纸钞的转变。
宋代时期流通的主要货币有铜钱、布票、官银、私银等。
四、近代货币1.欧洲近代货币近现代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发行金融券和纸币,并逐渐建立起现代化的金融体系。
同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国政府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度。
2.中国近代货币中国在清朝晚期和民国时期也经历了从传统铜钱到现代化纸钞的过渡。
民国时期曾发行过多种面值不等的人民法币,其中最著名的是元大洋。
五、现代货币1.金本位制度20世纪初,各国政府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度。
这种制度以黄金为基础,规定货币的价值与黄金的价值相等。
这种制度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了数十年,直到1971年美国宣布废除金本位制度。
2.电子货币随着互联网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货币开始逐渐兴起。
电子货币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支付和结算的一种新型货币形式。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许多国家开始使用电子货币。
第二讲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公元前6世纪时,许多希腊城邦都铸造钱币,在吕底亚,冶 金学家们已经掌握了分离金与银的技术。克雷伊斯国王创立了 一种复本位货币制度。包括一个银斯达代尔(斯达代尔是重量单 位,相当于10.89克)和一个金斯达代尔,重8.17克。1金斯达代 尔可换取10枚银斯达代尔。于是,黄金与白银这此种金属的比 值便固定在13.33与1之比(这个比例后来略有演变,或金的价值 提高,或银的价值提高)。
第二讲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铸币收益税 上面这种方法更具有吸引力的另一面是:行政机关从铸
币中将可获利颇丰,只须它赋予钱币的面值高于钱币本身含 金属量的价值便可。“如果国王(或政府)的权威能够让含 银量为8便士的硬币交换10便士白银,那么为什么就不可以将 硬币的含银量降到6便士或2便士,甚至一点白银也不要,干 脆用一张纸来代替呢?”显然,我们今天就是这样,纸币和 内在价值很少,甚至没有什么内在价值的劣质金属货币在交 易中为人们所普通接受。
第二讲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3. 货币产生的历史
既然我们谈历史,就来从头说起。货币是随着交换的 出现而产生的,最初进入交换的是剩余产品,而归属不明 确交换就无法进行,这一切的前提是人们拥有剩余产品以 及对财产的所有权。先是属于部落的公共剩余产品,然后 才是属于个人的剩余产品。
公元前9000年左右,人类历史从旧石器时代转向新石 器时代,从狩猎和采集经济转向种植和畜牧经济,这种划 时代的转变,就是农业革命。原始的农业由采集经济发展 而来。人们在长期采集活动中通过观察,逐渐掌握了植物 的性能和生长规律,并掌握了栽培方法,从而产生了原始 农业。原始的畜牧业由狩猎经济发展而来。早在中石器时 代,人类就开始驯养犬,但是直到新石器时代,人类才开 始驯养捕捉到的动物,从而产生了原始畜牧业。农耕和畜 牧的产生,是人类自学会用火以来又一次最伟大的经济革 命,它标志着人类从蒙昧时代转入野蛮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货币形式的发展
从一般的意义来讲,从货币产生大致纸币经历了三个发展 阶段,相应地,货币先后采取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阶段:非贵金属货币形式。在货币形成初期,牲畜、皮 毛、布、粮食、贝壳等非贵金属都曾固定地充当过一般等 价物,当这些非贵金属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不再是一 般物品,而是货币。
பைடு நூலகம்第一阶段:简单的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是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 的或偶然的表现在与他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第二阶段:扩大的或总和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是一种商品 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实际上是许多个简单 价值形式的总和或简单价值形式的扩大。
第三阶段:一般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是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 地表现在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种商品上。
但就金属而言,固然每一次交易时可以先行解析过秤,不过 这种做法未免过于复杂,为了使人们不至于裹足不前,同时也为 了鼓励人们使用钱币结算,政府当局殷勤劝说,告知民众,尽管 放心大胆地使用,政府当局也根据约定价值接收钱币作为支付工 具.即使该钱币的实际价值低于面值也不妨事。达到这项目的的 最佳办法当然是采用公共行政机关铸造的硬币作为钱币。
第二讲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
一、货币是什么或什么是货币?
1.货币: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 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二、货币的起源
1.马克思关于货币起源的论述——价值形式的发展
货币是商品的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结果,是商品内在矛盾运 动的必然产物。与商品交换的发展相适应,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 了四个阶段。
铸币的产生人类在新石器时代的后期天然开始利用天然金属, 如铜、金、陨铁,冶金技术的提高使得金属货币的流通得 以扩大。而且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剩余劳 动产品的交换更加频繁。交易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这也使得交易媒介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道:“然而,不论在任何国家, 由于种种不可抗拒的理由,人们似乎都终于决定使用金属而不使 用其他货物作为媒介。金属不易磨损。那与任何其他货物比较, 都无愧色。而且,它不仅具有很大的耐久性,它还能任意分割, 而全无损失,分割了也可再熔成原形。这性质却为一切其他有耐 久性商品所没有。金属的这一特性,使金属成为商业流通上适宜 的媒介。例如,假设除了牲畜,就没有别种物品可以换盐,想购 买食盐的人,一次所购价值,势必相当于整头牛或整头羊,他所 购买的价值,不能低于这个限度,因为他用以购买食盐的物品, 不能分割,分割了,就不能复原。如果他想购买更多的食盐,亦 只有依同一理由,以牛或羊二三头,购入两倍或三倍多的分量。 反之,假如他用以交易的物品,不是牲畜,而是金属,他的问题 就容易解决了,他可只按照他目前的需要,分割相当分量的金属, 来购买价值相当的物品。”
农业、畜牧业的出现,不仅使人类第一次摆脱了对自 然产物的依赖,而且带动了科学技术和知识领域等其他各 个方面的发展。例如,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出现后,在科学 技术方面,人类发明了历法、数学、医学、动物学和植物 学,发明了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陶器、纺织、舟车; 在社会关系和结构方面,出现了氏族的繁荣,产生了社会 分工和交换,部落和农村结合为国家和城市等。最初的交 换是部落之间的交换,随着剩余产品归属于个人,交换就 成了单个人之间的交换。交换进一步强化了财产权,加快 了氏族社会的瓦解。公社的产品越是采取商品的形式,就 是说,产品中为生产者自己消费的部分越小。
第二阶段:贵金属货币形式。由于黄金、白银本身所具有 的特殊自然属性,使它们最适合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从 而使它们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获得了代表货币的独占权。
第三阶段:纸币形式。纸币是用于代替铸币的货币形式。
3. 货币产生的历史
既然我们谈历史,就来从头说起。货币是随着交换的 出现而产生的,最初进入交换的是剩余产品,而归属不明 确交换就无法进行,这一切的前提是人们拥有剩余产品以 及对财产的所有权。先是属于部落的公共剩余产品,然后 才是属于个人的剩余产品。
铸币收益税
上面这种方法更具有吸引力的另一面是:行政机关从铸 币中将可获利颇丰,只须它赋予钱币的面值高于钱币本身含 金属量的价值便可。“如果国王(或政府)的权威能够让含 银量为8便士的硬币交换10便士白银,那么为什么就不可以将 硬币的含银量降到6便士或2便士,甚至一点白银也不要,干 脆用一张纸来代替呢?”显然,我们今天就是这样,纸币和 内在价值很少,甚至没有什么内在价值的劣质金属货币在交 易中为人们所普通接受。
公元前9000年左右,人类历史从旧石器时代转向新石 器时代,从狩猎和采集经济转向种植和畜牧经济,这种划 时代的转变,就是农业革命。原始的农业由采集经济发展 而来。人们在长期采集活动中通过观察,逐渐掌握了植物 的性能和生长规律,并掌握了栽培方法,从而产生了原始 农业。原始的畜牧业由狩猎经济发展而来。早在中石器时 代,人类就开始驯养犬,但是直到新石器时代,人类才开 始驯养捕捉到的动物,从而产生了原始畜牧业。农耕和畜 牧的产生,是人类自学会用火以来又一次最伟大的经济革 命,它标志着人类从蒙昧时代转入野蛮时代。
4. 货币材质变化的历史
最初的实物货币人类最初的交换是一种剩余产品间的物物交 换,虽然是一种价值的让渡但是人们往往看重的是交换价 值,即物品的有用性,而不一定是等值的。在交换的过程 中人们逐渐的把价值衡量集中在某种物品上,从而就分离 出某种被大家公认的商品成为一般等价物,如马克思在资 本论分析的“麻布”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例子。当然这种充 当一般等价物的物品因时间、地点的不通而各异。
农业革命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产权制度的产生。史 前人类把劳动与自然资源结合起来得以谋生,自然资源不 论是狩猎的动物还是采集的植物,开始都是作为公有财产 而被占用的。这种类型的产权意味着所有人都能自由使用 这些资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产力的提高,资源变得越 来越稀缺起来。为了保证资源利用的效率,也是为了保证 人类自身的存续,必须建立排他性产权,而交换进一步强 化了财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