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教案13篇
《地球自转》教案13篇《地球自转》教案1【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设悬导入法。
引用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设置疑问】“坐地日行八万里”,可是我们明明每天见到的事物、所在的地点都是一样的,是不是诗里写错了呢?其实我们每天坐在这里读书学习其实并非“不动”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共同来探究下我们究竟是怎么“运动”的。
环节二:新课教学【展示活动用具】地球仪【问题】(1)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地球仪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2)该地球仪是否是固定不动的?【教师活动】拨动地球仪中的地球使其转动【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回答(1)分别由底座、半弧形的外圈、一根固定轴及一个小地球组成;(2)其中的小地球是可以转动的。
【师生共同总结】其实生活中,我们的地球也并非固定不动的,它就像我们的地球仪一样是会转动的。
【教师活动】可是它究竟是怎样进行转动的呢?请两位同学上台分别旋转这个地球仪,观看两位同学是否出现错误。
【学生活动】实验,自主思考,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地球仪上的地球是围绕固定轴进行旋转的,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同样也有一根地轴,地球也无时无刻不在绕着地轴进行旋转运动,旋转时分为两个方向,而正确方向则是自西向东不断旋转。
【展示活动道具】手电筒及地球仪【实验活动】请两个同学上台,一个同学手持手电筒,打开手电筒照射小地球的一面,关闭后再次打开,另一个同学旋转地球仪中的小地球。
【问题】小地球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回答。
当有光源照射在地球上时,小地球仪被照射的一面变亮而另一面则为暗。
【教师总结】地球表面也有光源照射,就是太阳光。
同时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正是因为它不能被阳光穿透因此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被太阳照亮的半球为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为黑夜。
而区分白昼和黑夜的那一个圆圈所在的界限则是晨昏线。
【问题】(1)地球是不断旋转的,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2)地球的自转会对白昼和黑夜有什么影响?(3)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时间,比如纽约时间、北京时间、伦敦时间等,这又是为什么?(4)两个极点(北极点、南极点)是否产生“运动”?【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回答【师生共同总结】(1)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2)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且由于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因此太阳东升西落(3)地球上不同经线所经历的白天黑夜不同,因此出现了不同地区时间差异(4)两个极点进行旋转运动。
初中地理地球自转讲课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自转讲课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地方时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征。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地球仪。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地球自转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的概念。
2. 提问:地球自转是什么?它是怎样进行的?二、新课讲授(15分钟)1. 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征,如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等。
2.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地方时等。
3. 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自转的特点。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提问: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它是怎样进行的?2. 提问: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它们是如何产生的?3. 小组讨论:地球自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地球自转的概念、特征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 提问: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3. 拓展活动: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思考地球自转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地球仪和PPT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在课堂互动环节,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总结与拓展环节,通过总结和拓展活动,使学生对地球自转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观察和思考地球自转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注重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地球自转的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如引入实地观测、开展实验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球自转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注重知识点的深入讲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七年级地理教案 地球的运动9篇
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9篇地球的运动 1第二节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得出并记住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公转的轨道、方向和周期;通过观察讨论理解昼夜更替的原因;通过观察讨论知道地轴倾斜的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2.初步学会运用地球仪和太阳模型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明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运用地球公转轨道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
3.通过观察,初步了解许多地理现象都与有关,说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周期,公转的轨道。
教学难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投影仪、地球公转轨道仪、计算机。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哪条纬线?(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穿过地心的轴叫什么?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前几节课,我们从静态角度认识了地球。
事实上,地球如同宇宙中的所有物质一样,一刻不停地运动着。
你知道地球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观察和讨论,从动态龟度去认识地球。
【板书】第二节一、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首先向同学们介绍每组桌前放置的地球仪和有支座的小红球。
地球仪底座上有一运动开关。
地球仪的外面有一个黑白两色玻璃罩,白色的代表昼半球,是向着太阳的;黑色的代表夜半球,是背着太阳的。
比地球仪要小得多的小红球代表太阳,当然实际中的太阳要比地球大得多。
【出示投影1】观察讨论一:1.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若在南极上空俯视呢?2.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定它是静止的,地球表面向着太阳的一面和背着太阳的一面各有什么现象?而地球自转又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呢?学生观察、讨论。
【教师指导】使每个同学都亲自动手,学会操作、演示、使用,并得出结论。
【教师小结】(边演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3篇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1【教学目标】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教学重点】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其中季节变化又是难点;【课时安排】2~3个课时;【教学方法】演示法、谈话法、练习法、讲授法等;【教具】地球仪、手电筒各一个;flash课件;【情感价值】通过对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初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教材处理】从现象上看,地球运动方面的知识学生自小从生活中就有所了解。
但要求学生从理论上解释就不太容易,尤其是四季产生的原因。
因此,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积极探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请大家解一下原因。
学生争抢回答:地球一方面在自转,另一方面还在绕日公转。
【活动】1、用手电筒当作太阳,请两位学生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2、请同学们观察演示,并对地球自转、公转做简单的描述、评价、对比等。
二、地球的自转【设置问题】在学生演示活动结束后,教师设置以下问题:1、若地球不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学生:地球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
2、若地球是一个透明的球体会产生什么现象?学生:地球永远是白天。
以上问题学生通过自由合作、探究很快完成。
接着,教师提出如下问题: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在一定时间的探究活动结束后,学生仍不能用很清晰的语言准确地描述昼夜交替现象。
【演示】1、用红色的粉笔将地球仪的任一经线圈勾画出来;2、用手拨动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借手电筒的光束当太阳;3、让学生观察:当一红色经线正对太阳时是什么时间(正午),另一红色经线背向太阳时是什么时间(子夜);当这两条经线随地球仪不停转动时时间怎样变化(昼夜交替)?在演示后引导学生归纳描述: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就产生了昼夜交替。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是我们所居住的独特星球,它的运动方式包括自转和公转。
了解和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于初中七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本文,我们将详细介绍自转和公转的概念以及它们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1. 自转:地球的旋转运动地球自西向东旋转一圈需要24小时,这个运动被称为自转。
地轴是垂直穿过北极点和南极点的虚拟轴线,地球绕着这个轴线旋转。
由于自转造成了白天与黑夜、日出与日落的交替。
(a)白天与黑夜:当你站在地面上时,会看到太阳冉冉升起和渐渐下山。
这正是因为地球不断自转所引起的现象。
当你所处位置正好在太阳光照射范围内,你会经历白天;当你离开那个范围,就会进入黑夜。
(b)日出与日落:日出发生在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之际,在此之后日光会逐渐覆盖地球的各个部分。
日落则是太阳从地平线下降时,天空将逐渐变暗。
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因地点和季节而异,这是因为自转速度在不同纬度有所不同。
2. 公转:地球绕太阳运动地球除了自转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运动叫做公转。
地球绕着太阳进行公转,一次公转周期约为365天5小时48分钟46秒,我们通常称之为一年。
这个运动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a)季节交替:由于地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形而非圆形,使得离太阳更近(近日点)的时候极端温暖,远离太阳(远日点)时寒冷。
这就是造成四季交替的原因。
当北半球朝向太阳时,它会经历更多的光照和热量,这是北半球的夏天;而当南半球朝向太阳时,则是南半球的夏天。
(b)昼长夜短与昼短夜长: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不同纬度上白天和黑夜长度的差异。
在靠近北极或南极的地区,由于地球倾斜角度的影响,夏季白天会很长而晚上很短;在冬季则正好相反。
3.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意义认识和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全球气候变化都有深远的影响。
(a)时间计算:我们的日历是根据地球的公转周期来制定的。
了解自转和公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计算时间、安排生活和活动。
初中地理自转公转教案
初中地理自转公转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 能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3. 初步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
2. 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相互关系。
2. 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教学准备:1. 地球仪2. 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地球自转运动,提问:地球除了自转运动外,还有没有别的运动方式呢?2. 学生回答:公转运动。
二、地球的公转(15分钟)1. 讲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
2. 演示地球公转运动。
利用地球仪和自制多媒体课件,演示地球公转运动,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地球的自转(15分钟)1. 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的运动方式,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间差异等。
2. 演示地球自转运动。
利用地球仪和自制多媒体课件,演示地球自转运动,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填写表格: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比较。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比较:自转: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周期为一天,产生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间差异等地理现象。
公转: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动,周期为一年,产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理现象。
2. 讨论: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地球的自转教案初中
地球的自转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
2. 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地方时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地理思维。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的地理特征。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地球仪2. 实验材料(如蜡烛、乒乓球、铁丝等)3. 挂图或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设置疑问:毛主席诗中曾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可是我们明明每天见到的事物、所在的地点都是一样的,是不是诗句写错了呢?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1)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地球仪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2)该地球仪是否是固定不动的?教师活动:拨动地球仪中的地球使其转动。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回答。
(1)分别由底座、半弧形的外圈、一根固定轴及一个小地球组成;(2)其中的小地球是可以转动的。
师生共同总结:其实生活中,我们的地球也并非固定不动的,它就像我们的地球仪一样是会转动的。
2.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教师活动: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和周期(一天)。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验证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3.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昼夜交替:地球自转导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
(2)地方时:地球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如东早西晚。
三、课堂实验1. 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教师活动:准备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演示。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过程,理解昼夜交替的现象。
2. 地方时的实验:教师活动:设置实验情景,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时间差异。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理解地方时的概念。
四、课堂小结1. 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
2.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地方时等。
五、作业布置1. 绘制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的示意图。
2.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昼夜交替和地方时的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实验和课堂小结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产生的现象以及其实际应用。
地理初中七年级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地理初中七年级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引言: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也是我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基础。
了解地球的运动方式对于地理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要素,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运动自转是指地球围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如下:1. 自转轴和赤道地球的自转是围绕着自转轴进行的,自转轴两端与地球表面相交形成两个极点。
自转轴在地球上被赋予了一个特殊的名称,即北极和南极。
而与自转轴相垂直的平面称为自转面,自转面与地球的赤道相交形成一个线段,被称为地球的赤道。
2. 自转速度和时间地球自转的速度是有规律的,平均每小时约1670公里。
这也就是说,地球每小时自转一周。
由于地球自转速度恒定,所以地球自转所需的时间也是固定的,即24小时。
因此,我们通常将一个自转周期称为一天。
3. 区分昼夜和时间的变化地球的自转运动给我们带来了昼夜的变化。
昼夜是地球自转和太阳光照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
当地球的某一地区正向着太阳的一面,正处于白天;而当地球的某一地区背离太阳的一面,正处于黑夜。
而在两个极点附近的地区,则经常性地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极昼指的是在一年的某个时间段内,地区整天都处于白天;极夜指的是在一年的某个时间段内,地区整天都处于黑夜。
二、地球的公转运动公转是指地球围绕着太阳运动的轨道运动。
地球的公转运动有以下几个关键点:1. 公转轨道和平面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称为地球的公转轨道。
公转轨道是一个基本上近似于椭圆形的形状,被称为椭圆轨道。
与公转轨道相对应的平面被称为公转面。
2. 公转周期和平均距离地球的公转周期是365.25天。
也就是说,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大约是365天零6小时。
每个公转周期的长度是相对固定的,它被称为一年。
此外,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约1.496亿公里,这个数值被称为天文单位。
3. 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地球的公转运动对于我们了解季节的变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1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同学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时间;明白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2、培育同学的试验力量〔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试验〕、推理力量和想像力量〔依据日月星辰的视运动推想地球的运动〕。
3、通过熟悉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同学体会到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课前预备:1、分组试验材料——蜡烛,用乒乓球、铁丝制成的小地球仪〔在北半球处粘一个小纸人〕。
2、挂图或投影仪——地球的自转〔标示地轴、自转方向、阳光及昼夜〕,地球的公转。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提问:〔1〕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2〕在一天的不同时刻,南天的星座〔例如猎户座〕在天空中是怎样移动的?北天的星座呢?〔3〕伴随太阳的东升西落,发生了什么现象?〔4〕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2、你认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学习新课:1、指导同学熟悉地球的自转〔1〕讲解并描述:关于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有的同学认为是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有的则认为是地球自己转动形成的,这是两种不同的看法。
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以前,人们凭肉眼直接观看,始终以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时由于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
后来,人们通过细致的观看和深化思索,熟悉到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运动形成的。
谈话:明明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未联想一些熟识的现象:①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会怎样?〔向后移动〕②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怎样知道船是否在行驶?怎样知道船在向哪个方向行驶?假如看船上的物体能发觉吗?为什么?〔3〕讲解:当我们伴同车、船一起运动的时候。
会看到车、船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同时,通过观看车、船以外的景物的运动状况,可以推断我们乘坐的车船的运动状况。
地理课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理课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以自身轴线为中心,围绕该轴线进行的旋转运动。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影响,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地球上的昼夜变化和地球的时区划分。
1. 自转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自转是指地球绕其自身地轴向旋转的运动。
地球绕地轴从西向东旋转,一次自转需要大约24小时。
这个运动导致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星空的变化。
2. 自转的原理地球的自转是由地球的旋转构造和自转动力引起的。
自转动力主要由地球内部的密度差异和地球形状不规则性所产生。
3. 自转带来的影响地球自转带来了昼夜的变化和地球的时区划分。
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不同地区的时间不同,因此需要进行时区的划分。
此外,地球自转也导致了地球上的惯性离心力和科里奥利力,对大气环流、水流、风向以及天气等产生重要影响。
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轨道运动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影响,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地球的季节变化和地球的年份划分。
1. 公转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运动。
地球的公转周期为约365.25天,被称为一年。
这个运动导致了地球上的四季变化和温度的差异。
2. 公转的原理地球的公转是由地球绕太阳的引力和角动量守恒所决定的。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引力使得地球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而角动量守恒则使得地球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动量。
3. 公转带来的影响地球的公转带来了季节的变化和年份的划分。
地球公转使得地球不同地区的温度和阳光照射量不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循环。
此外,地球的公转也导致了闰年的存在,以弥补公转周期与平年的差异。
三、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设计1. 教学方法本节课既要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又要让学生理解其影响和运用。
因此,可以采用讲授、示范、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动力。
2. 教学内容的设计(1)通过举例子和演示来引发学生对自转和公转的认识,并让他们能够区分两者的不同。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8篇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8篇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1一、背景与意义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反映地理学和社会发展的。
初中地理自转教案
初中地理自转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3. 能够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地球仪。
2. 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地球自转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的概念。
2. 提问:地球自转是什么?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是什么?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意义。
2. 讲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地方时等,并通过地球仪演示这些现象。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理解地球自转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利用PPT展示地球自转的实例,如日出日落、时差等,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2.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例,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进行解释。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强调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个现象。
2. 完成PPT上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和实例的展示,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地球自转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究地球自转的奥秘。
初中地理地球的自转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的自转教案下面是我为大家预备以下的学校地理地球的自转教案,盼望对你们有所关心,学校地理地球的自转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理解黄赤交角的成因及其重要性,把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3.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力量。
4.培育同学喜爱科学和勇于探究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建议关于地球的公转的教学建议关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老师可向同学介绍开普勒三定律,由此引入地球公转内容的讲授。
在课堂教学中,除利用课本中《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和表1.2《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进行讲解外,老师还可以利用本期的图片素材,或者自己制作动画进行演示,将地球公转运动中近、远日点(到达时间和日地距离),公转方向,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特点,公转周期等学问点直观地展现出来。
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是一个重点内容。
老师可引导同学读《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示意图》(数据库中媒体素材有相应的动画),分析得出地球公转的两个重要特点:①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保持66°34ˊ的交角;②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
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教学建议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也可以通过动画),让同学从赤道和南、北极投影的角度,观看地球的自转运动。
特殊是在南、北极投影图上,要训练同学识别地球的自转方向。
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的教学建议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其结果就是形成黄赤交角。
在教学中,老师要使同学搞清地轴、赤道平面、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三者之间的角度关系,利用《黄赤交角示意图》进行讲解,形成同学的空间概念。
这部分学问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关于地球自转周期的教学建议同学对于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学习,是本节的难点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利用《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讲解地球自转周期,也可以通过与同学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向同学演示他们的区分。
初中地球自转优秀教案
初中地球自转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地球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方向的理解。
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解释。
教学准备:1. 地球仪或地球模型。
2. 图片或视频资料。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地球的自转现象。
2.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自转方向。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2. 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 阐述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即24小时。
三、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15分钟)1. 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使得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
2. 时间差异:地球不同地区经历昼夜的时间不同,导致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
四、实例分析(10分钟)1. 分析地球自转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如作息时间、旅行等。
2. 讨论地球自转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如航海、探险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2. 强调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绘制地球自转示意图,标注自转方向和周期。
2. 收集有关地球自转在人类历史中的应用实例,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和实例等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注重知识点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在作业布置方面,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特征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中心轴线旋转的运动,而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行的两个基本运动,也是地理学中重要的概念。
1. 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自身中心轴线从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地球向赤道两侧略为鼓起,形成了地球的赤道膨胀和极圈压缩现象。
地球每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称为地球的自转周期,通常约为24小时。
地球的自转不仅使得地球上的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也影响了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文现象。
自转带来了昼夜交替,使得地球上的生物有规律的活动时间。
同时,地球的自转还导致了离心力的存在,形成了地球的地理现象,如大陆风系、赤道气候等。
2. 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样,围绕太阳进行公转运动,形成了太阳系。
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年。
地球的公转轨道并不是圆形,而是近似一个椭圆,其离心率约为0.0167。
地球的公转轨道对地球上的季节变化起着重要影响。
由于地球轨道离心率的存在,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也有所不同,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在公转过程中,地球的南北半球交替接受到太阳直射的区域发生变化,从而引起了季节的交替。
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和生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天文、地理到气候,都受到自转和公转的影响。
1. 影响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地球的自转给地球带来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当地球的某一部分转到太阳照射的区域时,就是白昼;而当这一部分转到太阳没有照射的区域时,就是黑夜。
昼夜交替对生物活动、气温和植物生长都有很大的影响。
2. 形成地球上的风系和气候地球的自转对大气运动起着重要作用,形成了地球上的风系。
由于地球赤道部分转速较快,高纬度部分转速较慢,造成了大气的流动,形成了赤道气候和温带气候。
初中地球的自转教案
初中地球的自转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
2. 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3. 掌握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的定义和方向。
2.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现象。
教学准备:1. 地球自转的课件或视频。
2. 地球仪。
3. 手电筒。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吗?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地球自转的定义: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运动。
2. 讲解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 讲解地球自转的周期:一天,即24小时。
三、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5分钟)1. 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称为白昼,未被照亮的一半称为黑夜。
地球自转使得白昼和黑夜不断交替。
2. 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经线所经历的白天和黑夜的时间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
四、实例分析(10分钟)1. 以纽约、北京和伦敦为例,解释它们之间的时间差异。
2. 分析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如作息时间、交通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和周期。
2. 总结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的思维导图。
2. 举例说明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动画、讲解和实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产生的现象,如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踊跃,对地球自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时间差异的教学中,部分学生理解较为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解释。
下一节课,可以结合地球公转的教学,进一步巩固地球自转的知识。
地理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理教案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和过程;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3.能够说明夏、冬季的成因。
教学重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和过程。
教学难点: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准备:图片、地球仪、模型等。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10分钟)通过放映图片或地球仪向学生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1.你们知道地球是怎样旋转的吗?2.地球是如何绕着太阳公转的?请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回答问题。
Step 2:概念解释(15分钟)1.解释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南北极之间的一条假想线)旋转一周的运动。
2.解释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旋转的运动。
地球绕太阳一周约耗时365天。
Step 3:地球自转(20分钟)1.介绍地球自转的过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从太阳的方向看,地球是顺时针旋转的。
2.利用地球仪进行实际演示,向学生解释地球自转的效果。
通过旋转地球仪,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地球的自转带来的白昼和黑夜的交替。
Step 4:地球公转(20分钟)1.介绍地球公转的过程: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位于椭圆的一焦点上。
地球绕着太阳公转的轨道称为地球的轨道。
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球不仅绕着太阳转动,还保持自转的状态。
2.利用地球仪进行实际演示,向学生解释地球公转的效果。
通过围绕太阳的运动,学生可以了解地球公转导致的四季变化。
Step 5:夏季和冬季的成因(20分钟)1.解释夏季和冬季的成因:夏季的阳光直射地面,而冬季的阳光则以较大角度照射地面。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北半球和南半球的不同,向他们解释夏季和冬季的成因。
北半球的夏季在北半球斜射的太阳光较集中,而冬季则在南半球斜射的太阳光较集中。
Step 6:小结与练习(15分钟)1.总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过程和影响。
2.让学生回答一些与地球自转和公转相关的问题,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初中地球自转逐字稿教案
教案:初中地球自转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3. 理解地球自转对现象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2.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3. 地球自转对现象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 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的区别。
教学准备:1. 地球仪;2. 地球自转示意图;3.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地球的运动;2. 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向学生讲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2. 通过地球自转示意图,向学生展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3. 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对现象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向学生展示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2. 引导学生分析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和影响;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地球自转的概念和特点,绘制一幅地球自转示意图;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撰写一篇关于地球自转对现象的影响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球仪、示意图和PPT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向学生介绍了地球自转的概念、特点和影响。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对地球自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此外,在案例分析环节,可以增加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自转
七年级地理教案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初看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知识。
但其中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及时差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高考试题中涉及此基础知识的比例也很大,这些问题都需要从这里得到解决,所以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直观性,帮助学生彻底解决此基础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特点。
2.利用灯泡或手电当太阳,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有什么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初步学会利用简易工具换算时间。
【课程标准要求】
●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教学用具】
师:地球仪、三球仪、灯泡、简单的课件,时区分布表格(课前发给学生);生:彩色不干胶条、手电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观察总结,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
一、合格地球人的考查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
2.小时侯你认为是天转还是地转?现在呢?
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转的吗?
4.你知道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人有何影响吗?
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问题,并引入两个专题(怎么转和影响)的教学。
1.学生都能回答出来。
2.是天动还是地动,这还是个问题呢,可以激发学生讲科学家哥白尼“地心说”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努力。
3.那么,地球是怎么转的呢?
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运动
第一步:请3个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注意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具有代表性,观察后就明朗了)
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仪上贴一彩色不干胶条,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出结论。
总结: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屏幕给出三幅地图:a.面向赤道;b.面向北极;c.面向南极,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化演示为图示,增强实战能力)并告诉学生:记住极地地球自转方向将是以后解决以极地为中心的习题的关键!
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周期):一天,也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活动二:利用手电或灯泡,观察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选择几个城市,分别贴上不同颜色不干胶条:如北京、开罗、纽约等,看他们随着地球自转运动经历昼夜的先后顺序有什么规律。
说明:这里强调几个时间点:日出(晨)、中午、黄昏、子夜。
学生总结:
1.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体,在太阳的照射下,面向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即昼;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即夜。
2.由于地球不断地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上某地依次经历了晨、午、昏、夜的昼夜交替现象。
3.不同的地点经历的时间不同,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处在不同的晨、午、昏、夜等时间,东边地点比西边地点要先看到日出。
教师补充演示:利用书上问和图进行解说。
练一练:给昼夜平面图,让学生判断不同地点的时间,实现从立体地球仪向平面地图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