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中国古代史1)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大纲详解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大纲详解一、中国古代史11 先秦时期111 夏商周的更替与政治制度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的内容与影响井田制的特点与瓦解11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及思想主张12 秦汉时期121 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的内容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的意义122 汉朝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郡国并行制与推恩令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影响董仲舒的新儒学1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31 政治局势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的局面少数民族内迁与民族融合132 经济重心的南移江南经济的开发均田制的推行14 隋唐时期141 隋朝的统一与制度创新科举制的创立大运河的开凿142 唐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三省六部制的完善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唐诗的繁荣15 宋元时期151 宋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二府三司制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的发展理学的兴起152 元朝的统治与民族关系行省制度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16 明清时期161 明朝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变革内阁制度的形成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162 清朝的政治统治与对外关系军机处的设立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二、中国近代史21 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的变化211 鸦片战争的背景与经过英国的工业革命与对外扩张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南京条约的内容与影响212 太平天国运动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22 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开端221 洋务运动的背景与主要内容内忧外患的局势创办近代工业、新式学堂、海军等222 洋务运动的作用与局限性23 戊戌变法与思想启蒙231 戊戌变法的背景与过程民族危机的加深维新派的主张与变法措施232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失败原因24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41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爆发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三民主义的提出武昌起义的经过242 中华民国的建立与《临时约法》民国初年的政治制度《临时约法》的内容与意义25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5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与主要内容北洋军阀的统治与尊孔复古逆流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礼教、旧道德252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共一大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三、中国现代史3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311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的背景、经过与意义中共一大、二大的主要内容312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战争的进程与成果3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321 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南昌起义的意义秋收起义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322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红军长征的原因与经过遵义会议的内容与意义33 抗日战争331 日本侵华与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332 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与国共第二次合作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及意义34 解放战争341 重庆谈判与内战爆发重庆谈判的背景与结果内战爆发的标志与初期形势342 战略决战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三大战役的经过与意义渡江战役与新中国的成立35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35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与经济建设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巩固土地改革、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352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与成就36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361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改革开放的启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与意义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6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四、世界古代史41 古代希腊文明411 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民主政治的特点与影响412 古希腊的哲学与文化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古希腊文学、艺术、科学的成就42 古代罗马文明421 罗马共和国与罗马帝国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罗马帝国的扩张与统治422 罗马法罗马法的发展历程罗马法的影响五、世界近代史51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511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与过程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危机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航海成就512 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对欧洲、美洲、非洲、亚洲的影响52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521 文艺复兴的兴起与发展文艺复兴的背景、核心思想、代表人物及作品522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主要内容马丁·路德、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5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53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与过程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革命的爆发、曲折发展与最终胜利532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权利法案》的内容与意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54 美国独立战争与共和制的确立541 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与经过英国的殖民统治与北美人民的反抗《独立宣言》的发表542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与特点1787 年宪法的内容与原则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55 工业革命551 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发展工业革命的背景与条件主要发明与成果552 工业革命的影响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结构、国际格局的影响56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56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与条件《共产党宣言》的发表562 巴黎公社巴黎公社的成立与措施巴黎公社的失败与意义六、世界现代史61 第一次世界大战611 一战的背景与爆发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萨拉热窝事件与一战的爆发612 一战的进程与结果三条战线的作战情况一战的影响62 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621 十月革命的背景与过程俄国社会的矛盾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62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与影响63 第二次世界大战631 二战的爆发与扩大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慕尼黑阴谋、德国突袭波兰、珍珠港事件632 二战的转折与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与二战的结束633 二战的影响64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641 美苏冷战冷战的背景与表现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与华约642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发展欧洲一体化、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终结65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651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战后繁荣、危机与调整、新经济时代652 战后西欧与日本的经济发展西欧的联合与发展日本经济的崛起66 第三次科技革命661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主要领域与成就662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对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国际经济格局的影响以上是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的大纲详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高考历史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发展,从文化传承到科技创新。
掌握以下必背知识点,将有助于同学们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中国古代史1、先秦时期(1)夏商周的更替: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2)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政治上,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渐瓦解;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秦汉时期(1)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2)汉武帝的统治:政治上,推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盐铁官营,加强对经济的控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政治局势:政权更迭频繁,长期分裂对峙。
(2)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内迁,与汉族相互交流、融合。
(3)经济重心南移: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4、隋唐时期(1)隋朝的统一和制度创新:隋文帝统一全国,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2)唐朝的繁荣: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5、宋元时期(1)宋朝的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二府三司制。
(2)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市坊界限被打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6、明清时期(1)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宣扬了国威;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1)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新高考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
新高考历史全部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1. 世界古代史1)古代社会的形成2)古代东方社会3)古代地中海社会4)古代印度河流域社会5)古代中国社会2. 中国古代史1)夏、商、周三代2)春秋战国3)秦朝和秦汉4)魏晋南北朝5)隋唐五代6)宋元明清3. 世界古代史名著1)《古代史》2)《昭示》3)《史记》4)《史记》5)《史记》二、近现代史1. 近现代中国史1)洋务运动2)戊戌变法3)辛亥革命4)第一次国共合作5)南方政权6)北伐战争7)抗日战争8)解放区的建立9)解放战争10)新中国的成立2. 世界近现代史1)英国革命2)美国独立战争3)法国大革命4)法国大革命5)俄国十月革命6)第一次世界大战7)第一次世界大战8)第二次世界大战9)亚非拉国家的独立10)国际关系3. 近现代史名著1)《近代史》2)《近代史》3)《近代史》4)《近代史》5)《近代史》6)《近代史》三、现代史1. 中国现代史1)中国共产党成立2)第一次国共合作3)抗日战争4)第二次国共合作5)解放战争6)新中国的成立2. 世界现代史1)第二次世界大战2)亚非拉国家的独立3)国际关系4)冷战5)发展中国家的独立与发展3. 现代史名著1)《现代史》2)《现代史》3)《现代史》4)《现代史》5)《现代史》四、近代史1、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至1918年的真人世界大战,是史学家评价为“联合国刚立的战争”。
1)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剥削扩张的必然结果,是由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竞争引发。
2)战争过程:从1914年7月28日到1918年11月27日a.西方战线:法国、英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b.东部战线:塞尔维亚、奥匈帝国、俄国、土耳其3)结果:反映了资本主义内部的矛盾和世界资本主义的矛盾。
巩固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4)世界影响:瓦解了帝国主义世界,世界重国态,开辟了社会主义举国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实力。
五、当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
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1.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朝代的兴衰2. 诸子百家3.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农家、名家、纵横家等思想流派4. 大禹治水、尧舜禹5. 青铜器文化6. 周公制礼、九家制度7.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列国时代的外交政策8. 法家思想和秦始皇的统一战国六国9. 汉初政治制度、汉武帝时期的改革10. 汉朝的丝绸之路和汉帝国的疆域拓展11. 汉唐的科举制度和科举文化12. 汉唐的农田灌溉和农业生产13. 唐朝的外交政策和外国使者14. 唐代的经济繁荣和封建特色15. 唐宋交替的原因和特点二、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1. 明清社会经济2. 明清科技文化3. 清初历次政治改革和反清复明运动4.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5. 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6. 辛亥革命和中国民主革命的力量7.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8. 四·一二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9.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战争10. 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革建设12. 文革和改革开放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14. 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15. 中国的世界地位和影响三、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1. 古代近东的文明2. 希腊罗马的文化、哲学、政治和军事3.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和教会权力4. 巴黎公社和社会主义运动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6. 十月革命和苏联的历史7. 威玛共和国和纳粹党的兴起8. 意大利法西斯和墨索里尼的统治9. 西班牙内战和弗朗哥的政权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11. 联合国的成立和冷战的背景12. 全球化和国际关系13. 欧洲一体化和欧盟的发展14. 美苏冷战和平竞争的特点15. 中东问题和国际反恐合作以上就是对高考历史知识点的总结,虽然知识点众多,但只要掌握了每一个知识点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和影响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就能够很好地应对历史考试。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夏、商、周三代的兴亡及其特点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3. 秦统一六国和秦朝的建立4. 汉朝的六个时期及其特点5.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6. 隋朝与唐朝的建立及其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7. 宋朝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特点8. 辽金夏的兴起与覆灭9. 元朝的建立与统治10. 明朝的兴起、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特点11. 清朝的建立、封建专制统治、对外侵略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任务12.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政治运动(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13.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二、世界史知识点1. 远古史时期的人类起源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主要内容2. 古代文明(如伊尼干、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罗马等)的兴衰及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贡献3.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与教士统治4. 地理大发现及其对于欧洲历史的影响5. 文艺复兴与科学技术革命6. 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7. 英法工业革命及工业化的全球扩散8. 近代帝国主义的兴起与扩张(包括殖民体系的建立与扩张)9.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现和影响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现和影响11. 冷战与两极格局12. 当代世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三、中国近代史知识点1. 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2. 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3. 戊戌变法及其失败4. 辛亥革命及其意义5. 中华民国政府的建立与北洋政权的统治6. 五四运动及其影响7. 北伐战争及国共合作8.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政权建设9. 抗日战争的爆发、长期战争与人民抗战胜利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及新中国的成立四、世界现代史知识点1. 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建设2. 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革命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战后国际秩序重建4.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5.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现与战后秩序的形成6. 冷战与两极格局7. 美国的对外扩张与全球跨国公司的兴起8. 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运动与发展道路9. 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与发展受阻的原因10. 当代世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进展五、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的关系1. 近代中国的开放与世界的联系2.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的相互影响3. 世界历史对中国近代史的启示4. 中国近代史对世界现代史的启示以上是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对您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高考总复习历史必背的知识点大全
高考总复习历史必背的知识点大全高考总复习历史必背的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史1、历代赋税制特征、演变原因及作用2、水利建设及作用3、历代休养生息政策对国家兴盛、民众生活的关系4、城市发展的趋势、特点;15---16世纪中西方城市发展的差异5、清康乾盛世的原因、本质及与西方发展的差异6、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民族间的相互取长补短二、中国近代现代史1、近代国人对待西方文化态度的逐渐变化,西方文化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近代前期(1919年前)中国追赶世界现代化潮流的两次机遇、成就及经验教训。
(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外和好”时期,辛亥革命后的民主共和时期)。
3、19世纪中日现代化道路二阶段、背景、措施、结果比较。
4、几次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发展、社会变革的影响。
5、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巨变中,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运动或措施的背景、内容、意义。
6、对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经济、外交建设的客观分析、评价。
(经济建设为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7、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
8、新中国外交的不断成熟,(国家利益是根本出发点,现在是独立自主、灵活务实的和平外交。
9、亚洲(尤其是新加坡、南朝鲜)经济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0、城市经济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
11、对传统文化的扬弃、继承创新;对世界文化的理解、宽容、尊重、合理吸收。
12、用眼光审视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三、世界近代现代史1、科技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全方位影响(促进生产力、经济发展,生产关系调整,阶级、阶层、上层建筑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重心转移,国家地位变化,国际关系格局调整,世界体系构建,东方从属西方;促进城市化,生活方式变化,思想观念变化;同时,也带来人口膨胀,治安混乱,道德沦丧,资源破坏,环境污染,贫富差别,城乡差别,南北差距扩大等问题)2、19世纪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及其原因3、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在独立前,必须先反殖反帝,取得民族独立,解决现代化的政治前提,独立后,现代化建设有成就,土耳其较典型,但各国各地很不均衡,都有许多制约因素,如国内的专制统治,经济基础差,国民素质低,经济政策、结构不合理等,国际有不平等的经济政治秩序等。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高考历史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是一门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科,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些高考历史必背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史部分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国家政权,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
西周则推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对周天子履行义务;宗法制则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保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在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古代农业的发展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并逐渐推广。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此外,还需了解古代的土地制度,如井田制、均田制等。
4、古代商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和大商人。
隋唐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柜坊和飞钱。
宋朝时,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如商帮的兴起。
5、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仁”和“礼”。
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荀子则主张礼法并施。
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强调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明清之际,出现了批判继承传统儒学的思想家,如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他们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中国近代史部分1、鸦片战争1840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高考历史考生必背的知识归纳
高考历史考生必背的知识归纳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1历史考点总结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
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7.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8.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9.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为管理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10.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1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1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18.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19.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清代时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20.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
宋代时,在边境设置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
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
2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高考历史中 国古代史重点梳理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重点梳理中国古代史是高考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远古时期到明清的漫长岁月。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些重点内容。
一、先秦时期(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朝开启了“家天下”的局面,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而周朝则推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通过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起了等级森严的统治秩序;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巩固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这一时期,政治上,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渐瓦解;经济上,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理念和人生哲学。
二、秦汉时期(一)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他推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汉朝的政治与经济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削弱了诸侯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上,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政治格局的变化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但也在民族融合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四、隋唐时期(一)隋朝的统一与制度创新隋朝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再次实现统一。
隋文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和人才选拔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唐朝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使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唐朝的对外交流频繁,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五、宋元时期(一)宋朝的政治与经济宋朝加强了中央集权,通过分化事权、重文轻武等措施,巩固了统治。
上海高考——高考中国古代史(一)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一、原始农耕出现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生产方式:栽培谷物和驯养牲畜,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生活方式:聚族定居,形成农耕聚落中国特点:南稻北粟,还有黍稷大豆意义:1.提供了可以持续生产的食物来源;2.生产活动趋于安定,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农耕聚落,典型遗址:陕西临潼姜寨遗址;3.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神话传说中的起源:内容:炎黄传说。
炎帝(神农氏)开发了华夏的原始农业,是农耕文化的创始人。
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
意义:是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反映先民创世的大致历程;反映华夏族的形成和发展起源特点:满天星斗、八方雄起,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
神话传说的史料价值①神话: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有限,往往借助想像去解释周围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这样就产生了神话。
而传说中许多人和事件,往往也附以神话的色彩。
②传说:依口耳相传所描述的远古历史时代,在文字记载出现之前,历史靠世世代代的讲述而流传。
这些内容后被文字记录下来,成为文献中的古史传说。
中国古代文献里有丰富的古史传说内容,从中可以了解中国原始时代大概的社会面貌和发展变化。
③上古的神话、传说不是真实的历史,但从中都可以折射出早期历史的影子,从中可以探索出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些风貌,也可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佐证。
三、历史材料:实物资料:遗址、遗物和化石等;文献资料:图画、文献等。
历史的载体及价值1、口碑传说:神话、民间故事、民风民俗,方言俚语等2、实物:化石、遗址、遗迹和遗物3、文献:图像(抽象为地图)、雕塑、照片、影音(录音和录像)和文字记载(包括新闻、文学艺术、史家的论述等)等。
1、口碑传说:神话、民间故事、民风民俗,方言俚语等a) 口述史的重要性与危险性并存;重要性是指口述者亲历过历史,危险性是指口述者的记忆、知识程度、个人情感等都会影响到史料的真实性。
新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新高考历史复习资料一、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开端,包括了夏、商、周三个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时期出现了甲骨文,周朝则实行分封制。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兴起。
2.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汉朝继承秦制,推行儒学,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开疆拓土,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各民族政权并立,社会动荡不安。
这一时期,佛教传入中国,道教兴起,文化艺术繁荣。
4. 隋唐五代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朝实行科举制,选拔人才,对外开疆拓土,与周边国家保持友好往来。
5. 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
宋朝实行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文化繁荣。
元朝实行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对外扩张。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对外交往有限。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对外交往受限。
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农民起义爆发,试图挽救民族危亡。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统治,军阀割据,国家分裂。
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统一了大部分国土。
抗日战争爆发,国共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3.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土地改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陷入混乱。
改革开放后,实行市场经济,经济快速发展,国家逐渐走向繁荣。
三、世界史1. 古代文明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等。
这些文明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中世纪中世纪时期,欧洲处于封建社会,教会统治,文化停滞。
十字军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成人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题
成人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题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专题一、政治(一)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秦朝开始确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政治、经济、文化)2.汉武帝的大一统3.唐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三省六部制、科举制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集中军权、行政、司法和财权;科举制发展5.元朝的行省制度6.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从中央到地方、明律、特务统治、八股取士3.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4.“永嘉之乱”:311年,匈奴贵族与羯族联军攻陷洛阳,俘虏西晋怀帝5.隋末农民战争:翟让、李密领导瓦岗军6.唐朝后期:安史之乱*唐末农民战争(黄巢)*首次提出平均思想7.北宋灭亡:“靖康之变”1127年8.明初“靖难之役”;明末农民起义(王二、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9.清康熙年间,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藩之乱”(六) 疆域1.秦朝的疆域:2.唐朝的疆域:3.清朝的疆域:7.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文字狱(二) 政治制度1. 禅让制(原始社会)*2.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启“家天下”)3. 分封制:(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4. 秦朝:郡县制度5. 两汉时期政治制度(“汉承秦制”)⑴刺史制度:(监察制度)西汉武帝始自东汉止“刺史”“州牧”⑵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武帝“推恩令”“附益之法”⑶察举制(选官制度)自上而下推举人才;东汉形成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6. 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科举P75、府兵、募兵)(三) 改革及变法1.春秋战国时期:⑴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⑵鲁国“初税亩”⑶魏国李悝楚国吴起和商鞅变法(秦国)2.北周武帝的改革,后灭北齐,统一黄河流域3.北魏孝文帝改革*P57(背景及影响)4.五代后周周世宗改革增强了后周的实力,为后来结束割据局面奠定基础5.“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四) 中国古代“治世”1.西汉时期:“文景之治”*2.东汉时期:“光武中兴”*3.唐朝:“贞观之治”P70:“开元之治”(五) 动乱及起义1.“国人暴动”:-841年(西周平民和奴隶的反抗,周厉王逃跑)2.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楚问九鼎、卧薪尝胆、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重要知识点整理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二、分裂与统一1、分裂的原因⑴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占主导地位)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政治腐败)⑶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激化矛盾)⑷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统一的原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原因:⑴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从思想上看,中华民族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要求,经儒家发展为“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
⑶民族融合使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加强。
⑷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少数民族向往中原。
(被征服)3、评价:⑴分裂是历史发展的支流,处于短暂的、次要的地位。
①从时间看,封建社会分裂时间不超过几百年。
②从朝代看,重要的朝代都是统一的王朝,影响巨大、深远。
③从分裂时期看,分裂孕育着统一,出现局部统一。
⑵对分裂与统一要具体分析,尤其是国家分裂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对分裂简单地加以否定。
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处于主要地位。
要充分肯定国家统一的历史进步作用。
三、治乱兴衰、产生治世的原因⑴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在长期战乱、分裂,新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一般都能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和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而调整统治政策,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采取修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治世。
⑵统一的局面下,政局稳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开元盛世)⑶在社会出现严重危机之后,经改革调整而出现中兴局面。
(光武中兴)⑷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交往。
(贞观之治) ⑸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出现乱世的原因⑴统治黑暗、腐朽。
如皇帝不理政事,重用奸臣、宦官等人,造成外戚或宦官专权的现象。
(汉、唐、明)⑵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高考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
同时,唯有出自内心的知识,才能使人拥有真正的智慧。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1第一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1、公元前2070年建立2、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3、政治制度的特点: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公共权力——国家机器,一般指历法、行政、司法等国家和社会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二、商代1、公元前16--年建立2、主要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3、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权特点):①以商部族为中心的内外服联盟②弥漫着神权色彩(与文化上甲骨文相联系)③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具体内容:要求了解)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三、西周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2、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政治)、宗法制(家族血缘)、礼乐制度(维护分封、宗法制度的工具)(1)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内容:①将土地和人民授予同姓亲族、姻亲功臣、殷商降族和古国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周王室②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权威,承担义务(与商代相比,臣属关系更加明确)③层层分封作用:①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的等级序列,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2)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大宗小宗制、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在宗法制度下,由嫡长子传宗继统,这个系统被称为大宗;小宗:嫡长子的同母弟或者是庶母兄弟是小宗。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最大特点)②双重关系(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实质: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作用:①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 贵族不仅世袭土地和人口,而且还世袭职务和待遇)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历史高考的知识点
历史高考的知识点历史是一门文化科目,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同时也能够培养我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
在高考中,历史也是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之一,下面将介绍历史高考的知识点。
1. 中国古代史- 夏商周时期- 夏朝的建立和夏商周三代的关系- 商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 周朝的分封制度和国家统一- 秦汉时期- 秦朝的统一战争和中央集权制度-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 隋唐时期- 隋朝的政治改革和大运河的建设-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繁荣- 宋元明清时期- 北宋的政治制度和科举制度- 元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交流-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海外航海活动-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闭关锁国政策2. 世界史- 古代文明- 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尼罗河文化- 古印度文明的伊迪亚和弯曲河流域- 古希腊城邦的斯巴达和雅典- 古罗马帝国的扩张和法制建设- 中世纪欧洲- 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封建国家的演变- 教会的影响和十字军东征- 近现代历史- 文艺复兴对欧洲的影响- 近代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签署《凡尔赛条约》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联合国的建立3. 当代史-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 苏联和美国的对立和争霸- 冷战期间的核武器竞赛和区域冲突- 亚洲国家的发展-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崛起- 日本的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 朝鲜半岛的分裂和对峙局势- 世界经济与文化交流- 全球化的影响和跨国公司的崛起-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的发展以上是历史高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在高考中更好地应对历史科目的考试。
同时,历史的学习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增强我们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祝愿大家在历史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新高考历史高三知识点归纳
新高考历史高三知识点归纳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西周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夏商西周的建立与衰落。
2. 春秋战国时期:五霸、百家争鸣,各国争霸,战争和变法,儒、道、墨、法等学派的兴起。
3. 秦汉时期:统一中国,秦始皇的法治改革,秦朝的覆灭,汉朝的疆域扩展,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丝绸之路的开启。
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分裂与统一,王朝更迭的历史,五胡乱华,玄学的兴起。
5. 隋唐时期:隋朝的统一,唐朝的盛世,科举制度的建立,盛唐文化的兴盛,唐朝的衰落和安史之乱。
6. 宋元时期:宋朝的政治与经济,北宋与南宋的分裂,科技与文化的繁荣,辽金南宋的战争,元朝的建立和统治。
二、中国近代史1. 清末民国时期:清朝的衰落与各种改革运动,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建立。
2.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八年抗战的艰苦岁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战争的胜利。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初期建设,人民公社运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
三、世界近现代史1.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2. 欧洲殖民主义与世界大战: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重组:冷战时期的美苏对抗,东西德的统一,苏联的解体,新兴国家的崛起。
4. 现代国际关系与全球化:国际关系的多极化,全球化与经济一体化的推进,重大国际问题的处理。
以上是新高考历史高三知识点的简要归纳,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请根据具体题目要求,对相关知识进行更详细的学习与整理。
祝你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国古代历史必修一 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一、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56年)夏代(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传说中的仓颉创造了汉字。
- 夏朝的政治制度多为封建制度,夏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
- 夏朝发展了礼乐文化,被后世誉为“夏礼”,夏代音乐的代表作有《大夏之邦》和《仪凤集》。
商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分为早商、中商和晚商三期。
- 商朝的政治制度是奴隶制度,最著名的商朝君主是商汤和商纣王。
- 商朝经济以农业为主,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周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 西周的政治制度是封建制度,周文王和周武王是西周著名的君主。
- 东周的政权衰落,春秋时期开始了诸侯争霸的时代。
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代,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转折点。
-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诸侯争霸的时期,史称“春秋五霸”。
-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的时期,各种思想家和学派相继兴起。
三、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206年):-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王朝,秦始皇是秦朝的开国皇帝。
- 秦朝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全面推行中央集权体制。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统一中央集权的王朝,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
-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和文化繁荣时期。
- 著名的西汉文化代表有汉乐府和汉赋,东汉时期兴起了儒家经学和。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局面,魏、蜀、吴三国相争。
高三历史:高考核心知识点解读(中国古代史)素材 旧人教版
高考历史核心知识点解读·中国古代史专题一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时期1.西周的制度分封制和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重要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l〕井田制:①含义: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内容: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诸侯要向周王交纳一定的贡赋,由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
那时耕地阡陌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
③瓦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2〕分封制:①含义: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
②内容: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的后裔,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以巩固边疆、捍卫王室。
诸侯要服从周王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周王作战。
周初分封的重要诸侯有鲁、齐、燕、卫、晋、宋等。
③意义:分封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3〕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①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其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
②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③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2.春秋争霸战争的实质和影响〔1〕实质:春秋争霸是奴隶主集团之间的兼并战争。
目的是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控制,是为了满足奴隶主贵族扩X和掠夺的私欲。
战争双方都是非正义性的。
所以说“春秋无义战〞。
〔2〕消极后果:战争连年不断,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
〔3〕积极作用:一是加速了奴隶制度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形成。
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大国争霸的结果更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也为社会的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化和新制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二是加快了国家统一的步伐。
在大国争霸中,各大国兼并小国,开拓了疆土,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
三是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考点一、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一、夏朝的建立:(1) 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开始,我国进入了奴隶社会,禹是夏朝的建立者。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朝统治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
定都阳城。
(2) 夏朝是我国历史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原因):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镇压奴隶和平民的反抗,夏朝统治者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机器(武装、官职、监狱、刑法)。
夏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奴隶主依靠国家政权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
更多(3)夏朝的灭亡:夏桀的暴政,约公元前1600年,被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汤灭亡。
二、商朝的兴衰:1、商朝的建立:商汤灭夏以后建立了商朝,以亳为都城。
2、盘庚迁都:商朝前期,屡次迁都(原因是政局动乱),商朝中期,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从此稳定下来,因此商朝又称为殷朝。
3、残酷的商朝奴隶制度:“人牲”和“殉葬”:4、商朝的灭亡:商纣王的残暴统治。
三、西周的政治和经济:1、武王伐纣性质:奴隶主贵族领导的推翻暴君的战争。
过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发动了讨伐商纣的战争,牧野之战,商纣武装阵前倒戈,商朝灭亡。
周朝把都城建在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
取胜原因:(1)商纣王的残暴统治 (2)周部落的强盛。
四、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1、国人暴动——(1)时间:公元前841年。
(2)爆发的原因:周厉王的暴政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反抗。
(3)经过:镐京的平民和奴隶举起武器攻进王宫,赶跑周厉王,政权暂由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历史上称为共和。
2、西周的灭亡——(1)原因:国人暴动沉重打击了西周奴隶制王朝。
西周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王室衰微,诸侯经常不来朝贡。
(2)西周的灭亡: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迫迁都洛邑,历史上称为东周。
五、西周的井田制和分封制:1、井田制——(1)性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2)内容:周朝一切土地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但臣下只有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要交纳一定的贡赋。
这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耕地阡陌纵横,像井字形状,因此称为井田。
这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奴隶主利用井田制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这就是产品分配形式。
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2)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是: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和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3)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
(4)周朝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
(5)作用:巩固了统治,发展了疆域。
考点二、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
这一时期,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不断融合。
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一、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1、春秋诸侯争霸——①原因:生产力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不再朝觐和纳贡。
②目的:各诸侯国。
③性质:为取得更多的。
④代表事件:齐桓公称霸(城濮之战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国大败楚国,晋文公称霸中原)“晋楚争霸”、“吴越争霸”。
2、战国兼并战争——①性质:由争夺土地和人民的争霸战争到封建兼并战争以后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
②“战国七雄”的政治格局形成:三家分晋(前403年)、田氏代齐。
③代表事件:桂陵之战又称“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齐国大败魏国。
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大败赵国,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战役。
二、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除中原的华夏族外,四周还生活着其他民族,北方有匈奴、东胡,西方有戎,南方有越等,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
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考点三、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1、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1)农业:①生产力水平:战国时铁农具普遍使用,进入“铁器时代”、生产力显著提高。
②技术:牛耕的推广,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③水利灌溉:桔槔普遍用来灌溉农田。
著名水利工程:“春秋:芍陂(楚);战国:都江堰(秦)、郑国渠(秦)。
(2)手工业:①冶铸业:铸铁柔化技术,早欧洲二千年以上;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的珍品;金银错技术和雕铸艺术的发展,使青铜器皿更为精致美观。
②制漆业:战国的夹纻技术;③煮盐业及酿酒业发达(春秋战国时,人们已能用曲造酒,是我国古代酿造技术的重要发明)。
④《考工记》:战国时手工业专著(齐国官营),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
不但在我国工程技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3)商业、城市和交通:①中原市场商品繁多;②都城大多成为商业中心,如临淄、邯郸、大梁、郢。
2、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改革和变法(1)春秋时期的改革——齐:管仲“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鲁国:“初税亩”(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由国家按照田亩的实有数目收税)。
实质: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2)战国时期的改革——①魏:李悝变法;②楚:吴起变法;(3)秦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变法。
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中,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政治改革。
A、变法的历史背景:(战国时期封建制的确立)B、变法的主要内容:“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和军功,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燔诗书而明法令”;统一度量衡;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废分封,建立县制。
C、目的:建立封建地主阶级专政。
D、历史作用:经过变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国的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此后,秦国逐渐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嬴政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但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也有消极影响。
考点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战国经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战国,文化异常繁荣。
哲学思想流派纷呈,百家争鸣,社会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文学艺术,百花竞艳。
科学技术也有很大发展,取得不少世界领先的成就。
二、思想(1) 道家:①老子(春秋):A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学说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
B著有《道德经》一书,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对立的东西是互相转化的。
②庄子(战国):A发展了老子的唯心主义哲学,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
他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
(2) 儒家:①孔子(春秋):A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他对“仁”有许多解释,如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B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
在政治上他主张逐步改良,认为历史是不断演进的。
C但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D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
“有教无类”思想推动了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E编订和整理儒家“五经”,——《诗经》、《尚书》、《礼》、《易》和《春秋》,保存了古代文化。
他的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
②孟子(战国):A提出“仁政”和“民贵君轻”思想。
B他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
C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D,主张“性本善”论,在封建社会里,被统治者尊为“亚圣”。
③荀子(战国):自然界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造福人类。
(3) 墨家:墨子(战国),主张“兼爱”、“非攻”和“尚贤”,代表平民利益。
(4) 法家:韩非子(战国),①认为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主张不遵循古法,不墨守成规,要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②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法治的对象是广大臣民,除国君以外,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的约束;这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具有进步意义。
③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种主张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
三、文学:①诗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
内容分为“风、雅、颂”。
《诗经》对后世文学有重要影响,它的人文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在世界文学史上永放光芒。
②屈原: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代表作《离骚》。
③诸子散文:孟子:以辩论见长,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庄子:文字优美,想象丰富,代表作《秋水》、《逍遥游》。
韩非子:善用寓言比喻现实,《五蠹》。
四、艺术——⑴绘画:春秋时期绘画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四川成都出土的战国青铜器“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壶身上的“水陆攻战图”,说明青铜器的装饰已由以前的图案发展为完整的画像。
⑵音乐: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整套青铜编钟,是我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瑰宝,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音乐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五、科技:①天文地理:前613年,做了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的记录;历法已形成固定的系统,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②物理:《墨经》: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
“光学八条”,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物理学的重大成就。
③医学:扁鹊“脉学之宗”、“四诊法”是我国中医传统的诊病法。
第二单元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考点一、秦朝的统治一、秦的统一和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秦的统一⑴、统一的条件: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民族之间、地域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长期的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民渴望统一;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实力超过了其他国家,具备了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
嬴政掌权后,广泛搜罗任用外来人才,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
⑵、过程:灭六国;统一越族地区;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为了解决军粮运输困难,开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连接起来;击匈奴,取得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形成中国历史上幅员空前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⑶、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