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讲义(苏教版)

合集下载

【精品】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精品】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归纳第一单元简易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例:x+50=150、2x=200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等式的性质:①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②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任然是等式。

4、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解方程60-4X=20,解4X=60-204X=40X=10检验: 把X=10代入原方程, 左边=60-4×10=20,右边=20,左边=右边,所以X=10是原方程的解。

方程左边=60-4×10=20=方程右边,所以X=10是方程的解。

6、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奇数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个数=中间数8、四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两个数或首尾两个数的和×个数÷2(高斯求和公式)9、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1、复式折线统计图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③分别描点、标数;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和知识重点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和知识重点

5、三角形 ( s:面积 a:底 面积 =底 ×高 ÷2 s=ah÷2
h:高)
三角形高 =面积 ×2÷底 三角形底 =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 ( s:面积 面积 =底 ×高 s=ah
a:底
h:高)
7、梯形 (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面积 =( 上底 +下底 ) ×高 ÷2 s=(a+b) ×h ÷2
3、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用 符号 ( , )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4、两个素数的积一定是合数。举例: 3×5=15, 15 是合数。
6、五个连续的自然数 (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 )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 然数 (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 )的和 ÷个数 =中间数
5 数的整除
整数 a 除以整数 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
a 能被 b 整除,或者说b 能整除 a 。
如果数 a 能被数 b( b ≠ 0)整除, a 就叫做 b 的倍数, b 就叫做 a 的约数(或 a 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
互依存的。
因为 35 能被 7 整除,所以 35 是 7 的倍数, 7 是 35 的约数。
例如把 28 分解质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例如
12 的
特殊关系的数 (两个都是合数, 一个是奇数, 一个是偶数, 但他们之间只有一个公因数 4 和 15、 10 和 21,最大公因数是 1,最小公倍数是它们的乘积。
1),比如 4 和 9、
一般关系的两个数, 求最大公因数用列举法或短除法, 求最小公倍数用大数翻倍法或短除法。 本 31 页内容 )

2021春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 期末复习 课件

2021春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   期末复习 课件

(1)根据上面的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小光和小芳5次拍皮球的成绩情况统计图

(2)这是一幅( 复式折线 )统计图。 (3)第( 4 )次两人拍皮球的个数同样多,是( 45 )个。小光
的最好成绩是( 5)个0 ,小芳的最好成绩是( 4)个5 ,两 人的最好成绩相差( )5个。 (4)(小光)的成绩越来越好,(小芳)的成绩不稳定。
1-130-15=12 答:还剩它的12没用。
八 整理与复习
第4课时 图形王国》圆
SJ 五年级下册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5
6
7
考点1
1.填空。
圆的特征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
(1)右图中圆的直径是( 4 )厘米,
长方形的长是( 6 )厘米,宽
是( 4 )厘米。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圆的对
八 整理与复习
第3课时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分数的 加减法
SJ 五年级下册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考点1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填空。
(1)1151的分数单位是(
1 ),它有( 11
16
)个这样的分数单
位,再加上( 6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2)( 12
)÷16=(
27 36
)=0.75=33÷(
这两个数分别是( 7 )和( 11)。 (2)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和是11,积是18。
这两个数分别是( 2 )和( 9 )。 (3)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差是15,积是34。
这两个数分别是( 17)和( 2 )。
考点2 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实际问题

1.简易方程-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知识点归纳 典例讲解 同步测试)(1)

1.简易方程-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知识点归纳 典例讲解 同步测试)(1)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1.简易方程【知识点归纳】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7、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

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①、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

③、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

④、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⑤、解方程。

⑥、检验。

⑦、答。

【典例讲解】例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44厘米,它的一边长是a厘米,则与该边相邻的边长是()厘米.A.44﹣a B.(44﹣a)÷2C.44÷2﹣a【分析】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周长是44厘米,则相邻的两边之和是44÷2=22cm,它的一边长是a厘米,则与该边相邻的边长是(22﹣a)cm,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44÷2﹣a=(22﹣a)cm答:与该边相邻的边长是(22﹣a)cm.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关键是弄清题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再进一步解答.例2.如果a=3,那么a2+6等于15.【分析】把a=3,代入a2+6即可求出它的值.【解答】解:a=3时,a2+6=3×3+6=15答:如果a=3,那么a2+6等于15.故答案为:15.【点评】此题考查了用字母表示数以及求值的方法,关键是弄清题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再进一步解答.例3.因为2+2=2×2,所以x+x=x×x.×(判断对错)【分析】当x=3时,x+x=6,x×x=9,二者不相等,直接判断即可.【解答】解:当x=3时,x+x≠x×x,所以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关键是弄清题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再进一步解答.例4.解方程.4x+7=23﹣4x2(2x﹣5)=14【分析】(1)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4x,把方程化为8x+7=23,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7,然后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8求解;(2)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2,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5,然后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2求解.【解答】解:(1)4x+7=23﹣4x4x+7+4x=23﹣4x+4x8x+7=238x+7﹣7=23﹣78x=168x÷8=16÷8x=2(2)2(2x﹣5)=142(2x﹣5)÷2=14÷22x﹣5=72x﹣5+5=7+52x=122x÷2=12÷2x=6【点评】本题考查解方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例5.读唐代古诗.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若唐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a米,诗中的三千尺相当于现在的3000a米.(2)如果唐代的千尺约为现在的307米,那么a约代表多少?【分析】(1)若唐代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a米,诗中的三千尺相当于现在的3000×a=3000a米;(2)唐代的千尺约为现在的307米,则一尺相当于307÷1000=0.307米,即a约代表0.307米.【解答】解:(1)3000×a=3000a(米)答:诗中的三千尺相当于现在的3000a米.(2)307÷1000=0.307(米)答:a约代表0.307米.故答案为:3000a.【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题中数据的关系,再灵活选用乘法或除法解答.【同步测试】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可以看出在解方程时运用了()A.商不变的规律B.等式的性质C.乘数=积÷另一个乘数2.笑笑打算从273里连续减去13,要计算减去多少次后结果还是13.下列方程错误的是()A.273﹣13x=13B.13x=273﹣13C.13x=273D.13x+13=2733.一位同学在计算a+235时,把235当做23.5,那么()A.和增加10倍B.和减少10倍C.和减少了235﹣23.54.5x﹣3错写成5(x﹣3),结果比原来()A.多12B.少12C.多35.与a2表示的意义一样的是()A.a×a B.a+a C.2a D.a+26.根据方程3 x﹣6=18的解,得到5x﹣6=()A.4B.8C.14D.347.五(1)班有学生48名,男生有(48﹣m)名,这里的m表示()A.男生人数B.女生人数C.全班人数D.男生和女生相差的人数8.当()时,a的倒数大于a.A.a>1B.a=1C.0<a<19.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a,个位上的数字是b,这个两位数是()A.a+b B.10a+b C.a+10b10.下面的式子中,()是方程.A.3x﹣2B.0.8x+2>5C.﹣x=二.填空题(共8小题)11.a×5×b用简便方法写成,m×m×1用简便方法写成.12.每千克苹果是m元,妈妈买了8千克,付给售货员30元,应找回元.13.笑笑家一年水电支出a元,平均每月水电支出元.14.粮库有m吨大米,每小时运走n吨,4.5小时后还剩吨.15.丁丁今年12岁,妈妈今年36岁,妈妈比丁丁大岁.如果用A表示丁丁的年龄,用表示妈妈的年龄比较合适.16.一辆小汽车每小时行x千米,一列火车的速度比它的3倍多16千米,这列火车每小时行千米;如果x=58,火车的速度是千米/时.17.如果x+4=7,那么3x+12=.18.京张高速铁路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重要交通保障设施之一,全长174km,其中北京境内长akm,剩余都在河北境内.如果高铁以每小时350km的速度行驶,高铁在河北境内需要开小时.三.判断题(共5小题)19.x=16是方程x×6﹣4=32的解.(判断对错)20.x=6.8是方程x﹣1.2=8的解.(判断对错)21.a2表示两个a相乘,当a=2时,a2=2a.(判断对错)22.a+1和a﹣1可以分别表示和自然数a(a≠0)相邻的两个自然数.(判断对错)23.如果2a=3b(a、b不等于0),那么a<b.(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1小题)24.解方程.2x÷3=96x+18=488﹣4x=4五.应用题(共7小题)25.为了庆祝国庆节,学校手工社团计划做360面小彩旗.(1)如果每天做x面,3天后还剩下多少面小彩旗没有做?(2)当x=85时,用上面的式子求还剩下多少面小彩旗没有做.26.学校买来m个足球,单价是40元/个;又买来n个篮球,单价是25元/个.(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学校买这些球一共花了多少元?(2)当m=5,n=3时,学校买这些球一共花了多少元?27.利民蔬菜公司用来a车蔬菜,每车装5吨,供应给菜场45吨.(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剩下的吨数.(2)当a=14时,求剩下多少吨蔬菜.28.小军步行去游乐场,上坡用了6分钟,平均每分钟走a米;下坡用了5分钟,平均每分钟走b米.当a =40,b=50时,小军一共走了多少米?29.如图,一张长方形纸长16厘米,宽m厘米.用这张纸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1)用式子表示剩下部分的面积.(2)当m=10时,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0.幸福小学四、五年级同学星期天参加义务劳动,四年级去了a人、五年级去的人数是四年级的1.2倍.先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四、五年级一共去的人数,再计算,当a=80时,四、五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31.一辆大客车和一辆小轿车从甲地同时出发,沿同一条公路开往乙地.大客车每小时行驶x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驶120千米.2.5小时后,小轿车到达乙地,大客车没有到达.(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时大客车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2)当x=80时,大客车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4求解.【解答】解:4y=20004y÷4=2000÷4y=500解方程时运用了等式的性质;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即等式两边同加上、同减去、同乘上或同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相等.同时注意“=”上下要对齐..2.【分析】设笑笑要连续减去x次,连续减去x次13是13x,根据从273里减去13x次后结果还是13,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设笑笑要连续减去x次,可列方程,273﹣13x=13,13x=273﹣13,13x+13=273所以方程错误的是13x=273;故选:C.【点评】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列出方程解答即可.3.【分析】把235当作23.5来加就是少加了235﹣23.5=211.5,就是和减少了211.5,据此选择.【解答】解:一位同学在计算a+235时,把235当做23.5,那么和减少了(235﹣23.5);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把235当作23.5来加就是少加了(235﹣23.5).4.【分析】根据题意知道,用5(x﹣3)减去5x﹣3,得出的数大于0说明结果比原来大,得出的数小于0说明结果比原来小.【解答】解:5(x﹣3)﹣(5x﹣3)=5x﹣15﹣5x+3=﹣12答:把5x﹣3错写成5(x﹣3),结果比原来少12,故选:B.【点评】注意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时,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合要改变.5.【分析】根据乘法的意义可知:a2=a×a,而B项a+a=2a,C项2a也等于a+a,D项a+2是字母与数字相加,没有其它的表达形式,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分析可知,与a2表示的意义一样的是a×a;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用字母表示数,解答此题应注意乘法的意义的灵活应用.6.【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先求出方程3x﹣6=18的解,然后再代入5x﹣6进行求值.【解答】解:3x﹣6=183x﹣6+6=18+63x=243x÷3=24÷3x=8把x=8代入5x﹣6可得:5×8﹣6=40﹣6=34故选:D.【点评】本题关键是根据等式的性质,先求出方程的解,然后再代入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解答.7.【分析】因为班级里所有学生人数包括男生和女生,则男生人数=全班人数﹣女生人数=48﹣m,所以m表示女生人数.【解答】解:因为男生人数=全班人数﹣女生人数=48﹣m,所以m表示女生人数.故选:B.【点评】解题关键是明确:男生人数=全班人数﹣女生人数,据此可知字母表示的意义.8.【分析】当一个数大于0且小于1时,它的倒数大于这个数;当一个数大于1时,这个数的倒数一定小于这个数;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分析得出:当0<a<1时,a的倒数大于a.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9.【分析】用十位上的数字乘10,加上个位上的数字,即可表示出这个两位数.【解答】解:因为十位数字为a,个位数字为b,所以这个两位数可以表示为10a+b.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用字母表示数,以及两位数的表示方法.两位数字的表示方法:十位数字×10+个位数字.10.【分析】方程是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所以方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含有未知数;②等式.由此进行选择.【解答】解:A、只是含有未知数的式子,不是等式,不是方程;B、只是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不是等式,不是方程;C、既含有未知数又是等式,具备了方程的条件,因此是方程;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方程的辨识:只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才是方程.二.填空题(共8小题)11.【分析】用字母表示数时,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中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或用“•”(点)表示.字母和数字相乘时,省略乘号,并把数字放到字母前;“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a×5×b用简便方法写成5ab,m×m×1用简便方法写成m2.故答案为:5ab,m2.【点评】此题考查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关键是弄清题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再进一步解答.12.【分析】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妈妈买了8千克,苹果的总价是8×m=8m元,付给售货员30元,应找回(30﹣8m)元.【解答】解:30﹣8×m=(30﹣8m)元答:应找回(30﹣8m)元.故答案为:(30﹣8m).【点评】此题考查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关键是弄清题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再进一步解答.13.【分析】求平均每个月水电支出多少元,根据:总价÷数量=单价,由此带入解答即可.【解答】解:笑笑家一年水电支出a元,平均每月水电支出(a÷12)元.故答案为:(a÷12).【点评】明确总价、数量和单价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分析】每小时运走的吨数(n吨)乘运的时间(4.5小时)就是运走的吨数,用总吨数(m吨)减去运走的吨数就剩下的吨数.【解答】解:m﹣n×4.5=m﹣4.5n(吨)答:粮库有m吨大米,每小时运走n吨,4.5小时后还剩m﹣4.5n吨.故答案为:m﹣4.5n.【点评】此题是使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15.【分析】先用妈妈的年龄减去丁丁的年龄等于妈妈比丁丁大的岁数;然后用丁丁的年龄加上妈妈比丁丁大的岁数即可求出妈妈的年龄.【解答】解:6﹣12=24(岁),妈妈比丁丁大24岁;如果用A表示丁丁的年龄,用(A+24)表示妈妈的年龄比较合适.故答案为:24,(A+24).【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把未知的数用字母正确的表示出来,再结合所求的问题,即可得出答案.16.【分析】根据火车的速度比小汽车的3倍多16千米,所以火车每小时行的路程为:3×小汽车每小时行的路程+16;再把x=58代入算式解答即可.【解答】解:因为汽车每小时行x千米,火车的速度比小汽车的3倍多16千米,所以火车每小时行(3x+16)千米;当x=58时3x+16=3×58+16=174+16=190(千米/时)答:这列火车每小时行(3x+16)千米;如果x=58,火车的速度是190千米/时.故答案为:(3x+16),190.【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字母表示数以及含字母式子的求值,做这类用字母表示数的题目时,解题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把未知的数用字母正确的表示出来,然后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17.【分析】首先把3x+12化成3(x+4),然后把x+4=7代入3(x+4),求出算式的值是多少即可.【解答】解:因为x+4=7,所以3x+12=3(x+4)=3×7=21故答案为:2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所求的算式灵活变形.18.【分析】由题意可知,京张高速铁路全长174km,其中北京境内长akm,剩余都在河北境内.河北境内的高铁长度(174﹣a)千米,然后再运用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174﹣a)÷350(小时)答:高铁在河北境内需要开(174﹣a)÷350小时.故答案为:(174﹣a)÷350.【点评】此题考查用字母表示数,关键是把给出的字母当做已知数,再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列式.三.判断题(共5小题)19.【分析】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4,再同时除以6求解,再判断即可解答.【解答】解:x×6﹣4=32x×6﹣4+4=32+4x×6=36x×6÷6=36÷6x=6所以x=16是方程x×6﹣4=32的解,计算错误;故答案为:×.【点评】解方程时要注意:(1)方程能化简先化简,(2)等号要对齐.20.【分析】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1.2求解,再进行判断解答.【解答】解:x﹣1.2=8x﹣1.2+1.2=8+1.2x=9.2所以x=6.8是方程x﹣1.2=8的解,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即等式两边同加上或同减去、同乘上或同除以一个数(0除外),两边仍相等,同时注意“=”上下要对齐.21.【分析】根据题意,当a=2时,把a=2分别代入a2与2a,求出值再比较解答.【解答】解:当a=2时;a2=2×2=4;2a=2×2=4;所以a2=2a.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用字母表示数,把a表示的数代入即可得出结论.22.【分析】根据自然数的排列规律,相邻的自然数相差1,与自然数a(a≠0)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a+1和a﹣1.【解答】解:与自然数a(a≠0)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a+1和a﹣1;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自然数的意义,掌握自然数的排列规律.明确:相邻的自然数相差1.23.【分析】由题意知2a=3b(a、b不等于0),要比较a、b两数的大小,可比较另外两个数的大小,根据“积一定的情况下,一个因数小则另一个因数就大”,据此判断.【解答】解:如果2a=3b(a、b不等于0),因为2<3,所以a>b,因此如果2a=3b(a、b不等于0),那么a<b,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要明确:积(0除外)一定的情况下,一个因数小则另一个因数就大.四.计算题(共1小题)24.【分析】(1)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的两边同时乘上3,然后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2求解;(2)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18,然后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6求解;(3)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4x,把方程化为4+4x=8,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4,然后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4求解.【解答】解:(1)2x÷3=92x÷3×3=9×32x=272x÷2=27÷2x=13.5(2)6x+18=486x+18﹣18=48﹣186x=306x÷6=30÷6x=5(3)8﹣4x=48﹣4x+4x=4+4x4+4x=84+4x﹣4=8﹣44x=44x÷4=4÷4x=1【点评】本题考查解方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五.应用题(共7小题)25.【分析】(1)用每天做的面数乘3,求出已经做的面数,再与总面数作差即可;(2把x=85,代入上面(1)中的代数式解答即可.【解答】解:(1)360﹣x×3=360﹣3x(面)答:如果每天做x面,3天后还剩下(360﹣3x)面小彩旗没有做.(2)当x=85时,360﹣3x=360﹣3×85=360﹣255=105(面)答:还剩下105面小彩旗没有做.【点评】做这类用字母表示数的题目时,解题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26.【分析】(1)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分别求出买足球、篮球的钱数,再把二者相加.(2)把(1)中用含有字母m、n的表示买这两种球一共要付的钱数的式子中的m、n用5、6代换,计算即可.【解答】解:(1)m×40+25×n=40m+25n(元)答:学校买这两种球一共要付的钱数是(40m+25n)元.(2)当m=5,n=3时,40m+25n=40×5+25×3=200+75=275(元)答:一共要付275元.【点评】此题主要是使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会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注意: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因数写在字母因数的前面,并省略乘号.27.【分析】(1)用每车的质量乘辆数求出求出总吨数,再减去45吨就是剩下的吨数.(2)当a=14时,把它代入问题(1)的式子求出求剩下多少吨蔬菜即可.【解答】解:(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剩下的吨数是:(5a﹣45)吨.(2)当a=14时,5a﹣45=5×14﹣45=25(吨)答:剩下25吨蔬菜.【点评】在数学中,我们常常用字母来表示一个数,然后通过四则运算求解出那个字母所表示的数.含字母的式子求值的方法:把字母表示的数值代入式子,进而求出式子的数值.28.【分析】用每分钟走的路程×时间分别计算出上下坡走的路程,再相加就是小军一共走的路程,再将将数值代入算式计算即可.【解答】解:a×6+b×5=6a+5b(米)当a=40,b=50时,6a+5b=6×40+5×50=240+250=490(米)答:小军一共走了490米.【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的运用以及含字母式子的求值.29.【分析】(1)在这张长方形纸上剪下的最大正方形的边长等于这张长方形纸的宽m厘米,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b”求出原长方形的面积,再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2”求出剪去的最大正方形的面积,二者相减即可.(2)当m=10时,把(1)求出含有字母b的表示剩下部分面积的式子,经过计算即可求出剩下部分的面积.剩下部分还是一个长方形,长为原来的宽m厘米,宽为(16﹣m)厘米,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 =ab”即可求得剩下部分的面积.也可用【解答】解:(1)16×m﹣m2=16m﹣m2(平方厘米)(2)当m=10时16m﹣m2=16×10﹣102=160﹣100=60(平方厘米)答:剩下部分的面积是60平方厘米.【点评】此题主要是使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会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30.【分析】先用四年级的人数乘上1.2求出五年级的人数,再把四五年级的人数相加;再把a=80代入计算即可求解.【解答】解:a+a×1.2=2.2a(人)当a=80时,2.2a=2.2×80=176答:四、五年级一共去的人数是2.2a人,当a=80时,四、五年级一共去了176人.【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理解倍数关系: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31.【分析】(1)根据“小轿车每小时行驶120千米,2.5小时后到达乙地”,可知从甲地到乙地的总路程是120×2.5千米,根据“大客车每小时行驶x千米,行驶了2.5小时”,可知大客车一共行驶了2.5x 千米,据此用甲地到乙地的总路程减去大客车2.5小时行驶的2.5x千米,就是这时大客车离乙地还有的千米数;(2)把x=80代入含字母的式子,计算即可求得大客车离乙地还有的千米数.【解答】解:(1)120×2.5﹣x×2.5=300﹣2.5x(千米)答:这时大客车离乙地还有(300﹣2.5x)千米.(2)当x=80时300﹣2.5x=300﹣2.5×80=300﹣200=100(千米)答:大客车离乙地还有100千米.【点评】此题考查用字母表示数,关键是把给出的字母当做已知数,再根据基本的数量关系列式;也考查了含字母的式子求值的方法.。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7章_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7章_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7章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填空题1. 一根绳子,第一次剪去一半,第二次剪去4米,最后剩下2米.原来绳长________米.2. 老妇提篮卖蛋.第一次卖了全部的一半又半个,第二次卖了余下的一半又半个,第三次卖了第二次余下的一半又半个,第四次卖了第三次余下的一半又半个.这时,全部鸡蛋都卖完了.老妇篮中原有鸡蛋________个.二、选择题一辆拖拉机耕一块地,第一天耕了这块地的还多2亩,第二天耕了剩下的少1亩,这时还剩38亩没耕,这块地共有()亩.A.114B.40C.36D.76抽屉里有若干个玻璃杯,小军每次拿出其中的一半再放回一个,这样一共拿了2012次,抽屉里还有2个玻璃球.原来抽屉里有()个玻璃球.A.2B.12C.22D.324张扑克牌排成一排,先将第1张和第2张交换位置,再将最后一张移到最前面,翻开后是4、7、8、2.原来的4张牌按顺序是()A.2、4、7、8B.4、2、7、8C.8、7、2、4D.7、2、8、4池塘里的睡莲每天以2倍的速度增长,经过8天就可以长满整个池塘,第()天长满半个池塘.A.4B.7C.5D.6三、填空题一个数加上7,再乘以7,又减去7,最后除以7,结果还是7,这个数是________.四、选择题在方框里填入适当的数.[3.6+(13.3−8.8)×▫]÷0.36=50( )A.3.2B.32C.320将一根长x米的绳子一半再一半的减去,剪了两次后剩下的正好是3米,这根绳子原来是()米.A.6B.12C.24D.48小娟用自己存的钱的一半买了一本小说,后来妈妈又给她5元,她又用其中的一半多0.4元买了字典,结果还剩7.2元,那么小娟原来存了()元钱.A.20.4B.24C.19D.21五、填空题小强看一本卡通书,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又5页,第二天看了余下的一半又12页,还有8页没看,问这本卡通书共有________页.一个九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7,百位上的数字是2,任意相邻的三个数字的和都是18.这个九位数是(________).一条彩带,第一次用去一半,第二次又用去剩下的一半,还剩下128米,这条彩带原来长(________)米。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应用广角》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应用广角》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4.折线统计图的应用。 (1)你收集到哪些折线统计图?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吗? 选择呈现学生收集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说说各是统计的什么内容, 从图上知道了什么,能看出哪些信息,并引导分析数据。 说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和变化情况,能帮助我们了解数据 变化过程,有时可以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判断数据的发展趋势。
让学生了解题意,交流从题里了解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出示统计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上看出了哪些信息,怎样看出的。 学生独立解题,指名板演。 检查解题过程和结果。
板块三、综合应用 1.交流用方程解答的问题。 交流:你收集了哪些用方程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把你的问题和大家 交流,看看怎样解答。学生交流,教师根据交流情况选择2~3道比较 典型的问题呈现。 提问:你能列方程解决这几道问题吗?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提问:你带来的圆形面的什么物体?请你把你的圆形物体介绍给大 家看一看,并且说说做成圆形有什么好处。 结合具体的物体,根据学生可理解的水平适当小结把相关物体做成 圆形的好处,比如,运动平稳,周长相等面积最大,便于操作等。
(2)你收集到日常生活里的哪些问题是关于圆的数学问题?把你收集 的问题和大家交流。 学生交流,选择周长计算和面积计算的问题各一道呈现。 引导:我们从大家收集的圆的问题中选择了这两题,请你用学到的 知识独立解答。
让学生说出每题的等量关系,并说说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检查解答过程,强调要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注意列方程和解 方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醒学生注意。
2.圆的知识应用。 (1)引导:想一想,我们在哪些地方见到过面是圆形的物体?请你能 举出一些例子。 你知道这些物体的面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吗?用你找到的具体物体 说一说。 (根据学生举出的例子,以学生根据圆的知识能理解的作适当解释)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回顾(提纲+练习)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回顾(提纲+练习)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回顾(提纲+练习) 第一单元方程1、左右两边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通俗的说就是含有“=”号的式子就是等式。

)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注:(判断题)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方程(?)] 3、(背诵)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4、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用途:解方程5、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解方程时常用的关系式:加法: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乘法: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3个、5个或7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它们的和=中间的数×3、5或7。

中间的数=连续数的和÷3、5或7 (个数为奇数)比如:1、2、3、4、5 1+2+3+4+5=15 即:3×5=15 15÷5=3 又比如:6÷3=2 1、2、3 35÷5=7 3、5、7、9、11 7、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A、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B、理清题目的等量关系。

C、设未知数,一般是把所求的数用X表示。

D、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E、解方程F、检验G、作答。

第一单元相应练习题1、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填序号) ①3+x=12 ②3.6+x ③ 4+17.5=21.5 ④48+x��63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判断】 3、等式都是方程,方程都是等式。

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05讲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①无答案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05讲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①无答案苏教版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知识点1:分数的意义】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3、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最大的分数单位是21 4、举例说明一个分数的意义:73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73吨表示把1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例1 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 ) ( ) ( ) ( ) 例2 判断1、一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41。

( ) 2、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75。

( ) 3、自然数1和单位“1”相同。

( )4、有一个质量为5千克的西瓜,把它平均切成8块,每块的质量是85。

( ) 5、甲看了一本书的41,乙看了一本书的41。

他们看的页数同样多。

( )6、把4片面包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54。

( ) 7、小亮买书用去所带钱数61,小明买同一本书用去所带钱数的71。

小亮带的钱多。

( ) 8、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全书的101,第二天看了剩下的101,第二天看的页数多。

( ) 例3 填空 1、83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

2、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就是( ),这里的单位“1”表示的是( )。

3、在生活垃圾中,废纸约占35。

35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4、海洋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100,71100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

5、1根木料长3米,平均截成7段,每段长( )( )米。

6、一项工程计划10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 ),7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 )。

7.解决问题的策略-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

7.解决问题的策略-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7.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点归纳】1、割补法2、倒推法3、找规律【典例讲解】例1.池塘里有一块浮萍,每天长一倍,如果二十天长满池塘,那么()天长到池塘的四分之一?A.4B.5C.18D.10【分析】此题用逆推的方法解答,浮萍的面积每天长大一倍,20天浮萍长满整个池塘,所以19天长满半个池塘,18天就可以长满池塘的.【解答】解:20﹣1﹣1=18(天)答:经过18天浮萍可长满池塘的.故选:C.【点评】做这道题,要理解浮萍的面积每天长一倍,长满的前一天就是一半,再往前推一天就可以长满池塘的.例2.甲、乙、丙三人共有图书195本,甲拿15本给乙,乙拿20本给丙,丙拿30本给甲,则此时甲、乙、丙手中的图书一样多,那么原来甲有70本图书.【分析】根据题意,利用逆推法:因为最后三人图书一样多,所以每人图书本数为:195÷3=85(本);这是丙给甲30本后的,给之前应为:甲:85﹣30=55(本),乙:85本,丙:85+30=115(本);乙拿20本给丙前:甲:55本;乙:85+20=105(本),丙:115﹣20=95(本);甲拿15本给乙前:甲:55+15=70(本),乙:105﹣15=90(本),丙:95本.据此解答.(也可根据变化,只计算甲的本数.)【解答】解:195÷3=85(本)丙给甲30本后前:甲:85﹣30=55(本)乙:85本丙:85+30=115(本)乙拿20本给丙前:甲:55本乙:85+20=105(本)丙:115﹣20=95(本)甲拿15本给乙前:甲:55+15=70(本)乙:105﹣15=90(本)丙:95本答:原来甲有70本.故答案为:7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逆推法解决问题,关键根据题意求出给书之前各自的数量.例3.(□﹣30)×4+50=150,□里填55.√(判断对错)【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都减去50,再除以4,最后再加上30即可求出□里填的数,再和55比较即可.【解答】解:(150﹣50)÷4+30=100÷4+30=25+30=55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最后得到的数量,从后向前进行推理,根据加减乘除的逆运算思维进行解答.例4.有一袋大米,第一次取出全部的一半多1.5kg,第二次取出余下大米的一半少2kg,最后袋中的大米还剩20kg,这袋大米原来重多少千克?【分析】根据题意,利用逆推法,第二次取出余下大米的一半少2kg,最后剩20千克大米,则第二次取之前为:(20﹣2)×2=36(千克);第一次取出全部的一半多1.5kg,则第一次取之前为:(36+1.5)×2=75(千克).【解答】解:[(20﹣2)×2+1.5]×2=[18×2+1.5]×2=[36+1.5]×2=37.5×3=75(千克)答:这袋大米原来重75千克.【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逆推原理,关键根据取之后的质量求取之前的质量.例5.四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100人,如果从一班分10名学生到二班,这时两个班的人数就相等,两班原来各有多少名学生?【分析】因为总人数不变,先用“100÷2”求出后来两个班的人数,然后加上10即一班的人数;减去10即二班的人数;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100÷2=50(人),一班:50+10=60(人);二班:50﹣10=40(人);答:一班有学生60人,二班有学生40人.【点评】抓住两个班总人数不变,求出后来两个班的人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同步测试】一.选择题(共9小题)1.池塘里某种水草生长极快,当天的水草数量是它前一天的2倍,又知10天长满池塘,则()天长了池塘.A.4B.6C.8D.92.(□﹣4)×8=64,在□里应填()A.12B.8C.63.小丁丁想了一个数,把这个数除以6再减去3后得数是5,小丁丁想的这个数是()A.12B.48C.15D.244.池塘里的睡莲每天以2倍的速度增长,经过8天就可以长满整个池塘,第()天长满半个池塘.A.4B.7C.5D.65.一个数加上7,乘以7,减去7,再除以7,结果还是7,这个数是()A.7B.8C.9D.16.()乘21,再除以21,结果还是21.A.21B.42C.637.在方框里填入适当的数.[3.6+(13.3﹣8.8)×□]÷0.36=50()A.3.2B.32C.3208.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14.7()[(1.6+1.9)×0.4]=10.5A.+B.﹣C.×D.÷9.小利从家带来鸡蛋,第一天吃了全部的一半又半个,第二天吃了余下的一半又半个,第三天再吃余下的一半又半个,恰好吃完.小利从家带了()个鸡蛋.A.10B.7C.13D.9二.填空题(共8小题)10.一个数加上8得到一个和,用和乘8得到一个积,用积减去8得到一个差,最后用这个差除以8,结果还是8,那么这个数是.11.有一篮鸡蛋,第一次取出全部的一半还多1个;第二次取出余下的一半少3个,这时篮子里还剩下20个鸡蛋.篮子里原有鸡蛋个.12.一位同学使用计算器算题,最后一步应加上11,但他却除以11了,因此得到的错误结果是10,正确的答案应该是.13.一本故事书,小明第一天看了全书的一半,第二天看了剩下的一半,还有48页没看.这本书共有页.14.一袋大米,第一天吃去它的一半少2千克,第二天吃去剩下的一半多2千克,还剩下10千克,这袋大米原有千克.15.陈小明买一支钢笔用去所带钱的一半,买一本笔记本又用去2元,这时还剩18元,陈小明原来带了元.16.某人去银行取款,第一次取了存款的一半多50元,第二次取了余下的一半多100元.这时他的存折上还剩1250元.他原有存款元.17.一筐苹果,把它们三等分后还剩2个苹果,取出其中两份,将它们三等分后还剩2个;然后再取出其中两份,又将这两份三等分后还剩2个,则这筐苹果至少有个.三.判断题(共4小题)18.一个数加上2,减去3,乘以4,除以5,等于24,那么这个数是31..(判断对错)19.一条毛毛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8天能长到40厘米,长到10厘米时是第6天.(判断对错)20.一个池塘种有睡莲,睡莲每天成倍生长,已知30天能长满全池,15 天能长满半池.(判断对错)21.小兰在计算24除一个数时,把被除数十位上的“8“看成“3“,结果得到的商是267,余数是22,正确的商应是270.(判断对错)四.应用题(共9小题)22.王奶奶上街卖一篮鸡蛋,第一天卖了一半还多1个,第二天卖了剩下的一半还多1个,第三天卖了剩下的一半还多1个,篮子里剩下5个鸡蛋,王奶奶的篮子里原来有多少个鸡蛋?23.小明看一本课外书,每天都比前一天多看5页.第四天看了50页.小明第一天看了多少页?24.明明看一本漫画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一半,第二天看了剩下页数的一半还多10页,第三天看了10页,这时还剩5页.明明看的这本漫画书一共有多少页?25.一个数的4倍除以24,再加上20,再减去3.5等于18,求这个数是多少?26.甲、乙、丙三人共有270元,如果甲借给乙15.6元,又借给丙25.5元以后,三人的钱就一样多,甲、乙、丙三人原来各有多少钱?27.妈妈买来一些水果糖,小华吃掉一半后又多吃了两粒,第二天也是这样吃了剩下的一半再多吃两粒,第三天又吃了剩下的一半再多吃两粒,第四天打开糖盒时,里面只有4粒了,妈妈究竟买了多少粒水果糖?28.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各有纸花若干朵.如果甲按乙现有的纸花个数给乙,再按丙现有的纸花个数给丙之后,乙也按甲、丙现有的纸花个数分别给甲、丙,最后丙也按同样的方法给了甲和乙纸花,这时他们三人都有72朵纸花.原来三人各有多少朵纸花?29.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一半多6米,第二天修了余下的一半少20米,第三天修了30米,最后还剩14米没修.这条路长多少米?30.小明有一些糖果,拿出糖果的一半又2颗分给小东,拿出剩余的一半又3颗给小张,还剩下4颗,问小明原来一共有多少颗糖果?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1.【分析】此题采用逆推法解答.当天的水草数量是它前一天的2倍,又知道10天长满池塘,那么9天长到池塘的,则8天长到池塘的,据此解答.【解答】解:因为当天的水草数量是它前一天的2倍,且10天长满池塘,那么9天长到池塘的,则8天长到池塘的,故选:C.【点评】此题如果按常规来做,会很麻烦,也不易推出答案,因此一改常规,从后先前推算,很容易得出结果.2.【分析】(□﹣4)×8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乘法,运用逆推的方法,先用64除以8求出(□﹣4)的差是多少,再加上4即可求出□的数.【解答】解:64÷8+4=8+4=12□里面应填12.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先找出计算顺序,然后根据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加减法的互逆关系逆推求解.3.【分析】从结果出发,最后算的是减法,求出被减数是5+3=8,8是商,求被除数为8×6,得出结果,由此顺序列出综合算式计算即可.【解答】解:(5+3)×6=8×6=48答:小丁丁想的这个数是48.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注意利用逆推的方法求得结论.4.【分析】此题用逆推的方法解答,睡莲的面积每天以2倍的速度增长,8天睡莲面积=7天睡莲面积×2,8天长满整个池塘,所以7天长满半个池塘.【解答】解:因为睡莲面积每天以2倍的速度增长,从半个池塘到长满整个池塘,仅需1天的时间,所以这些睡莲长满半个池塘需要:8﹣1=7(天);故选:B.【点评】做这道题,要理解睡莲的面积每天长一倍,长满的前一天就是一半.5.【分析】从后向前来推算,①“除以7,结果还是7”,则前一个数是7×7=49;②“减去7等于49”,则前一个数是49+7=56;③“乘以7等于56”,则前一个数是56÷7=8;④“加上7,等于8”,则原来的数是8﹣7=1.【解答】解:(7×7+7)÷7﹣7=8﹣7=1;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逆推的思想,即从后向前一步步推出.6.【分析】从结果往前推算,先用结果21乘21,求出除以21之前的数是多少,再除以21,即可求出原来的数是多少.【解答】解:21×21÷21=441÷21=21所以是:21乘21,再除以21,结果还是21.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根据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从结果向前推算即可.7.【分析】[3.6+(13.3﹣8.8)×□]÷0.36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乘法,然后算中括号里面的加法,最后算括号外的除法,根据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以及乘除法的互逆关系,逆着运算的顺序,从结果向前推算进行求解.【解答】解:[3.6+(13.3﹣8.8)×□]÷0.36=50所以[3.6+(13.3﹣8.8)×□]=0.36×50=18因为:3.6+(13.3﹣8.8)×□=18即3.6+4.5×□=18所以:4.5×□=18﹣3.6=14.4因为4.5×□=14.4所以:□=14.4÷4.5=3.2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也可以把选项中的数字分别代入算式,然后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出结果,找出结果是50的即可求解.8.【分析】先把中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得:[(1.6+1.9)×0.4]=1.4,因为1.4×10.5=14.7,据此即可填空;【解答】解:[(1.6+1.9)×0.4]=1.4,因为1.4×10.5=14.7,所以14.7÷[(1.6+1.9)×0.4]=10.5;故选:D.【点评】先求出中括号里的得数,然后根据三个数的大小,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即可.9.【分析】根据最后篮内的鸡蛋个数是0,那第二天吃完后余下的鸡蛋的个数是0.5×2,第一天吃完后余下的鸡蛋的个数是(1+0.5)×2=3,同样道理可以求出原有鸡蛋的个数.【解答】解:0.5×2=1(个)(1+0.5)×2=3(个)(3+0.5)×2=7(个)答:小利从家带了7个鸡蛋.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运用逆推的方法,求出每次吃完后余下的鸡蛋的个数,由此即可得出答案.二.填空题(共8小题)10.【分析】从后向前来推算,①“除以8,结果还是8”,则前一个数是8×8=64,;②“减去8等于64”,则前一个数是64+8=72;③“乘以8等于72”,则前一个数是72÷8=9;④“加上8,等于9”,则原来的数是9﹣8=1.【解答】解:(8×8+8)÷8﹣8=72÷8﹣8=1答:这个数是1.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考查了逆推的思想,即从后向前一步步推出.11.【分析】根据逆推原理,第二次取之前有(20﹣3)×2=34(个),第一次取前有:(34+1)×2=70(个),即原来有70个鸡蛋.【解答】解:[(20﹣3)×2+1]×2=[17×2+1]×2=35×2=70(个)答:篮子里原有鸡蛋70个.故答案为:70.【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运用逆推的方法,求出每次卖蛋后余下的鸡蛋的个数,由此即可得出答案.12.【分析】利用逆推方法,一个数除以11得10,这个数为:10×11=110,正确结果应该加11,所以结果应为:110+11=121.【解答】解:10×11+11=110+11=121答:正确答案为:121.故答案为:12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用逆推法解决问题,关键根据题意找对方法.13.【分析】从后向前逆推,第二天没看前有48×2=96(页);同理第一天没看前,即原来有96×2=192(页);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48×2=96(页)96×2=192(页)答:这本书共有192页.故答案为:192.【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最后得到的数量,从后向前进行推理,根据加减乘除的逆运算思维进行解答.14.【分析】从后向前逆推,第二天没吃前有(10+2)×2=24(千克);同理第一天没吃前,即原来有(24﹣2)×2=44(千克);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10+2)×2=12×2=24(千克)(24﹣2)×2=22×2=44(千克)答:这袋大米原有44千克.故答案为:44.【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最后得到的数量,从后向前进行推理,根据加减乘除的逆运算思维进行解答.15.【分析】陈小明用自己所带钱的一半买一支钢笔,则剩下的一半即是一本笔记本2元加上最后剩下的18元,所以陈小明原来带的钱数为(18+2)×2=40元.【解答】解:(18+2)×2=20×2=40(元);答:陈小明原来带了40元.故答案为:40.【点评】明确买一本笔记本用去的2元加上最后剩下的18元即是陈小明所带钱的一半是完成本题的关键.16.【分析】最后剩下的1250元是第二次取完剩下的钱数,于是可以求出第一次取完剩下的钱数,即:(1250+100)÷=2700(元);那么他原有存款(2700+50)÷.【解答】解:[(1250+100)÷+50]÷,=[2700+50]÷,=5500(元);答:他原有存款5500元.故答案为:5500.【点评】此题用倒推思想,从结果出发,向前一步步推算即可.17.【分析】根据题意,如果增加4个苹果,那么第一次恰好三等分,而且每份比原来多2个苹果.第二次,第三次也是如此.第三次分成的每一份比原来多2个苹果,又由于第二次分成的两份苹果,总数是偶数,所以第三次分成的每一份,苹果数都是偶数,因此,第三次分成的每一份至少是4个苹果.第二次分成的每一份至少是:4×3÷2=6(个),第一次分成的每一份至少是:6×3÷2=9(个),从而这筐苹果至少是:9×3﹣4=23(个).据此解得.【解答】解:如果增加4个苹果,那么第一次恰好三等分,而且每份比原来多2个苹果.第二次,第三次也是如此.第三次分成的每一份比原来多2个苹果,又由于第二次分成的两份苹果,总数是偶数,所以第三次分成的每一份,苹果数都是偶数.因此,第三次分成的每一份至少是4个苹果.第二次分成的每一份至少是4×3÷2=6(个),第一次分成的每一份至少是6×3÷2=9(个),从而这筐苹果至少是9×3﹣4=23(个)答:至少有23个.故答案为:23.【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最后得到的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得出结果.三.判断题(共4小题)18.【分析】此题应从后向前推算,除以5等于24,在没有除以5以前是24×5=120.乘4以后是120,那么在没有乘4之前是120÷4=30.减去3以后是30,在减去3之前是30+3=33.加上2是33,在没加2之前是33﹣2=31,解决问题.【解答】解:24×5÷4+3﹣2=30+3﹣2=31;答:这个数是31.故答案为:√.【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最后得到的数量,从后向前进行推算,根据加减乘除的逆运算思维进行解答.19.【分析】根据题意知道,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成成虫,每天长大一倍,8天能长到40厘米,逆推知道7天就长到20厘米,6天就长到10厘米,由此得出答案.【解答】解:第8天能长到40厘米,第7天能长到:40÷2=20(厘米)第6天能长到:20÷2=10(厘米)所以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运用逆推的方法,不难得出答案.20.【分析】用逆推的方法解答,睡莲的面积每天长大一倍,30天睡莲面积=29天睡莲面积×2,30天长满整个池塘,所以29天长满半个池塘,由此判断.【解答】解:因为睡莲面积每天增大1倍,从半个池塘到长满整个池塘,仅需1天的时间,所以这些睡莲长满半个池塘需要:30﹣1=29(天);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做这道题,要理解睡莲的面积每天长一倍,长满的前一天就是一半.21.【分析】由题意可知:除数是24,商是267,余数是22,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求出此时的被除数,然后把这个被除数的十位上的3改为8,再根据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求出正确的商,然后与270比较.【解答】解:267×24+22=6408+22=6430正确的被除数是64806480÷24=270正确的商是270,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解决本题先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求出看错后的被除数,再根据除法的计算方法求解.四.应用题(共9小题)22.【分析】根据题意,运用逆推原理,三天后篮子里的鸡蛋剩5个,则第三天卖之前是:(5+1)×2=12(个);同理第二天卖之前为:(12+1)×2=26(个),则原来有:(26+1)×2=54(个).【解答】解:{[(5+1)×2+1]×2+1}×2={[6×2+1]×2+1}×2=(13×2+1)×2=27×2=54(个)答:王奶奶的篮子里原来有54个鸡蛋.【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运用逆推的方法,求出每次卖蛋后余下的鸡蛋的个数,由此即可得出答案.23.【分析】根据题意,利用逆推原理,第四天看了50页,则第三天看了50﹣5=45(页),第二天看了45﹣5=40(页),第一天看了40﹣5=35(页).【解答】解:50﹣5﹣5﹣5=35(页)答:小明第一天看了35页.【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逆推问题,关键根据题意,从第四天开始,向前推,直到推出第一天所看页数.24.【分析】本题运用逆推法,第三天看了10页后,剩5页,没看之前是:5+10=15(页);第二天看了剩下页数的一半还多10页,剩15页,没看之前是:(15+10)×2=50(页);第一天看了全书的一半后剩50页,没看之前是:50×2=100(页).【解答】解:(5+10+10)×2×2=25×2×2=100(页)答:明明看的这本漫画书一共有100页.【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最后得到的数量,从后向前进行推算,根据加减乘除的逆运算思维进行解答.25.【分析】从后向前逆推,18加上3.5求出前一步计算的和,然后再减去20求出前一步计算的商,然后再乘24求出前一步计算的的积,最后再除以4即可.【解答】解:(18+3.5﹣20)×24÷4=1.5×6=9答:这个数是9.【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最后得到的数量,从后向前进行推理,根据加减乘除的逆运算思维进行解答.26.【分析】最终三人的钱就一样多,此时每个人都是270÷3=90(元),然后分别用现在的钱数加上借走的,减去借来的钱数就是原来的钱数.【解答】解:270÷3=90(元)甲:90+25.5+15.6=131.1(元)丙:90﹣25.5=64.5(元)乙:90﹣15.6=74.4(元)答:甲有131.1元,丙有64.5元,乙有74.4元.【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最后得到的数量,从后向前进行推理,根据加减乘除的逆运算思维进行解答.27.【分析】第四天只有4粒;第三天前有(4+2)×2=12(粒);第二天前有(12+2)×2=28(粒);第一天前有(28+2)×2=60(粒);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4+2)×2=12(粒)(12+2)×2=28(粒)(28+2)×2=60(粒)答:妈妈究竟买了60粒水果糖.【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最后得到的数量,从后向前进行推理,根据加减乘除的逆运算思维进行解答.28.【分析】从结果“这时他们三人都有72朵纸花”出发,逐步向前一步一步推理,【解答】解:设甲乙丙原来有x,y,z朵(1)甲给乙丙后:甲:x﹣y﹣z乙:2y丙:2z(2)乙给甲丙后:甲:2(x﹣y﹣z)乙:2y﹣(x﹣y﹣z)﹣2z=3y﹣x﹣z丙:4z(3)丙给甲乙后:甲:4(x﹣y﹣z)乙:2(3y﹣x﹣z)丙:4z﹣2(x﹣y﹣z)﹣2(3y﹣x﹣z)=2z﹣y所以4(x﹣y﹣z)=24 (a)2(3y﹣x﹣z)=24 (b)2z﹣y=24 (c)解由abc组成的方程组得:x=81;y=42;z=3即,原来甲有81朵,乙有42朵,丙有33朵.【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最后得到的数量,从后向前进行推理,根据加减乘除的逆运算思维进行解答.29.【分析】要求这条路长多少米,通过题意可知,如果第二天正好修了余下的一半,则剩下30+14﹣20=24米,用24×2则算出余下的长度;又因为第一天修了全长的一半多6米,如果第一天正好修了全长的一半时,则剩下(24×2+6)米;这样得出剩下的长度的2倍即全长;由此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30+14﹣20)×2=24×2=48(米)(48+6)×2=108(米)答:这条路长108米.【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最后得到的数量,从后向前进行推理,根据加减乘除的逆运算思维进行解答.30.【分析】没给小张之前有(3+4)×2=14(颗),同理,没给小东之前有(2+14)×2=32(颗),即原来有32颗.【解答】解:(3+4)×2=14(颗)(2+14)×2=32(颗)答:小明原来一共有32颗糖果.【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抓住最后得到的数量,从后向前进行推理,根据加减乘除的逆运算思维进行解答.。

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圆》期末备考讲义单元闯关(思维导图+知识点精讲+优选题训练)(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单元《圆》期末备考讲义单元闯关(思维导图+知识点精讲+优选题训练)(苏教版)

期末备考—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优选题单元复习讲义第六单元《圆》1、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以前所学的图形如长方形、梯形等都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2、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先两脚叉开,再固定针尖,最后旋转成圆。

画圆时要注意:针尖必须固定在一点,不可移动;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4、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

(d=2r,r=d÷2)5、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对称轴就是直径。

6、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所以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扇形是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

扇形的大小是由圆心角决定的。

(半圆与直径的组合也是扇形)7、正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边长=直径画法:(1)画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8、长方形里最大的圆:两者联系:宽=直径画法:(1)画出长方形的两条对角线;(2)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以边长为直径画圆。

9、同一个圆内的所有线段中,圆的直径是最长的。

10、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路程就是车轮的周长。

每分前进米数(速度)=车轮的周长×转数11、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用字母π(读pài)表示。

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π=3.141592653……我们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

π>3.141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C=πd或C = 2πr13、求圆的半径或直径的方法:d=C÷πr =C÷π÷2= C÷2π14、半圆的周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加一条直径。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中未知数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7、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

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①、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

③、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

④、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⑤、解方程。

⑥、检验。

⑦、答。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9.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反映物体的变化趋势情况。

作图时要注意描点、写数据、连线。

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10、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大的因数等于这个数最小的倍数。

11、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12、2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2、4、6、8;5的倍数特征:末尾是0或5;3的倍数特征: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13、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作质数(素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作合数。

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

14、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两个数的公因数也是有限的。

15、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五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无答案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五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无答案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学员编号:年级:五课时数: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学科教师:授课目标分数行程类应用题分数工程类应用题授课难点列方程教学重点:解方程行程问题中有三个既基本又重要的概念,这三个概念就是:路程、速度和时间。

如果用字母S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就有三个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即S=VT速度=路程÷时间,即V=S/T时间=路程÷速度,即T=S/V在路程、速度和时间三个量中,已知两个量就可以求第三个量。

在这一讲中,我们将要研究的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总路程=速度和×时间速度和=总路程÷相遇时间例1:东西两地间有一条公路长217.5千米,甲车以每小时25千米的速度从东到西地,1.5小时后,乙车从西地出发,再经过3小时两车还相距15千米。

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要求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关键要知道乙车已经行了多少路程和行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解:(1)甲车一共行多少小时?1.5+3=4.5(小时)(2)甲车一共行多少千米路程?25×4.5=112.5(千米)(3)乙车一共行多少千米路程?217.5-112.5=105(千米)(4)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05-15)÷3=30(千米)答:乙车每小时行30千米。

例2:兄妹二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到学校去,家与学校相距1400米。

哥哥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00米,妹妹每分钟走80米。

哥哥刚到学校就立即返回来在途中与妹妹相遇。

从出发到相遇,妹妹走了几分钟?相遇处离学校有多少米?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哥与妹妹相遇时他们所走的路程的和相当于从家到学校距离的2倍。

因此本题可以转化为“哥哥妹妹相距2800米,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哥哥每分钟行200米,妹妹每分钟行80米,经过几分钟相遇?”的问题,解答就容易了。

五年级数学下册与复习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与复习教案苏教版

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整理与复习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千以内数的认识、整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百分数的认识。

2. 数的运算:整数的加减乘除法、小数的加减乘除法、分数的加减乘除法、百分数的加减乘除法。

3. 几何图形:平面几何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立体几何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

4. 量的计量: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

5. 统计与概率:统计图的认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概率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本册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数的运算、几何图形、量的计量等方面的综合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 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3. 探究发现:通过实际操作、举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五、教学安排1. 数的认识:安排2课时,巩固万以内数、千以内数、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认识。

2. 数的运算:安排4课时,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

3. 几何图形:安排2课时,巩固平面几何图形和立体几何图形的特征及计算。

4. 量的计量:安排2课时,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

5. 统计与概率:安排2课时,巩固统计图的认识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以及概率的认识。

六、教学内容1. 方程与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简易方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分数知识点讲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无答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讲义-分数知识点讲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无答案)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教师用一.知识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指知道比较量和标准量,求比较量是标准量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

比较量一般为前者,标准量为后者,标准量通常看为“1”例如: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几分之几?分析:把红彩带的长看作单位“1”,,红彩带是“标准量”,平均分成了4份黄彩带和红彩带进行比较,黄彩带是“比较量”,它的长度相当于红彩带的一份。

1黄彩带的长是红彩带的4二.方法与技巧问题: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方法:用一个数(前者比较量)除以另一个数(后者标准量)公式:比较量÷标准量=几分之几一个数÷另一个数=几分之几注意理清谁是标准量,谁是比较量。

例题示范例:三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如下表。

现在我们将三个小组的人数进行比较:(一)以文艺小组人数为标准量。

1、英语小组人数是文艺小组的几分之几?解答:英语小组是比较量,文艺小组是标准量比较量÷标准量=几分之几550÷40=42、体育小组的人数是文艺小组的几倍?解答:体育小组是比较量,文艺小组是标准量比较量÷标准量=几分之几80÷40=2(二)以体育小组为标准量。

1、英语小组的人数是体育小组的几分之几?解答:英语小组是比较量,体育小组是标准量比较量÷标准量=几分之几550÷80=82、文艺小组的人数是体育小组的几分之几?解答:英语小组是比较量,体育小组是标准量比较量÷标准量=几分之几440÷80=8通过上面的举例可以看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都是先选定一个标准量,用比较量去和它比。

此类题目中比较量为前者,标准量为后者。

方法都是:比较量÷标准量=几分之几。

三.例题讲解例1 红旗小学有学生1600人,育才小学有学生850人。

红旗小学的人数是育才小学的几倍?育才小学是红旗小学的几分之几?分析求“红旗小学的人数是育才小学的几倍”,以育才小学人数为标准量,红旗小学的人数为比较量,倍数=比较量÷标准量=红旗小学人数÷育才小学人数。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简易方程单元复习课件知识讲解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简易方程单元复习课件知识讲解
0.6x=4.2
解: x=4.2 ÷ 0.6
x= 7
看谁解得快
解方程: 5x – 2 = 8 .
解:方程 两边同时加上 2 , 得
5x – 2 + 2 = 8 + 2
即 5x
= 10
两边同除以5 得: x = 2.
简缩格式: 5x – 2 = 8 5x = 8 + 2
有什么规律可循?
‫ ڿ‬解题后的思考 5x – 2 + 2 = 8 + 2
能否写成: 5x
=8+2
9x - 7 = 29 3x + 4 = -13
8x + 5 = 85 10x—3=9
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
12本
(1)科技书
5本
文艺书
?本 ?本 (2)科技书
7本
文艺书 23本
列方程解应用题
3.小白兔的家是三角形的, 面积是200平方厘米,底是25 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如图:求大象的家中AB边上的高(单位:米)
4
X
A
5
2.5 B
综合练习 (1)五年级同学去参加植树活动,共植树180 棵。男同学有20人,女同学有30人,每人植树 多少棵?
(2)五年级同学去参加植树活动,女同学比男 同学多植树60棵。男同学有20人,每人植树3棵, 女同学有30人,每人植树多少棵?
1、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1、判断:
(1)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 )
(2)a2 = 2a
( ×)
(3)x=9是方程4x+6=42的解。 (√ )
(4)1.5x-x=0.5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归纳及复习要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归纳及复习要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归纳及复习要点一、知识点梳理归纳第一单元:简易方程1、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作等式。

如:20+30=50a+20=30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如:X+Y=40,30+b=50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如:20+30=50是等式,但不是方程,它不含有未知数。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是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5、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

如x=30是20+x=50的解,不能说30是20+x=50的解。

6、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解方程步骤:(1)写解;(2)=上下对齐;(3)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4)注意:解完方程,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把求得的解代入原方程,看等号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7、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3倍。

五个连续的自然数(或连续的奇数,连续的偶数)的和,等于中间的一个数的5倍。

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①审题并弄懂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②理清题目的数量关系,找准等量关系式。

③设未知数,一般是把问题中的量用X表示。

④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⑤解方程。

⑥检验。

(把方程结果代入原题检验)⑦写答句。

注意书写应规范:设句中要有单位名称,求得的x的值的后面不写单位名称。

9、找等量关系的方法:①根据条件想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②根据计算公式确定等量关系。

③稍复杂的条件可以画出线段图找等量关系。

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1、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直接表示增减变化的速度,而且便于这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2、作复式折线统计图步骤:①写标题和统计时间;②注明图例(实线和虚线表示);③分别描点、标数;④实线和虚线的区分(画线用直尺)。

注意:先画表示实线的统计图,再画虚线统计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程一、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定义的关键在于“相等”二字,判断的依据在于所给式子有无等号。

比如:2>1就不是等式;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2是等式)二、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组成方程的两个条件:1.所给式子是等式;2.式子中含有未知数)三、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等式的性质是解方程的依据,重点在于同时性)四、关于等式的性质2中数不等于0的原因:我们学习等式的性质最终还是为了解方程,求未知数的值,所以如果同时乘以0,那么任何等式都会变为0=0,不管是解方程还是研究,就没有意义了,至于为何不能除以0,很简单,因为除数不能为0。

五、解方程: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从写解开始一直到求出未知数为止)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解方程 x-28=32x-28+28=32+28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28,使等号左边只剩一个xx=60 方程得解解方程 14x=26614x÷14=266÷14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14x=19六、解方程过程中遇到的几大类型:①x-2.5=3.6 ②x+6.7=17.5 ③1.7x=5.1④12.6-x=4.8 ⑤x÷3.4=2.7 ⑥6÷x=1.5(掌握这几种方程的解法,对于加深理解等式的性质至关重要,同时它也间接的考察了小数的乘除法。

)七、列方程解应用题:读懂题意,找出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设未知数,从而列出方程,求未知数的值。

(关键在于找等量关系,通常的题目只会出现一个等量关系,这种情况易于解决;如果一个题目出现两个等量关系,那么就会出现两个未知量,那么其中一个等量关系是用来表示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的,简单的说就是用等量关系中的一个未知量表示另外一个未知量,最后再用第二个等量关系列方程。

)确定位置1.确定位置时,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2.数对(x,y)第1个数表示第几列(x),第2个数表示第几行(y),写数对时,是先写列数,再写行数。

3.从地球仪上看,连接北极和南极两点的是经线,垂直于经线的线圈是纬线,经线和纬线,分别按一定的顺序编排表示“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都用度(°)、分(′)、秒(″)表示。

4.将某个点向左右平移几格,只是列(x)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左减,向右加,行(y)上的数字不变。

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8,3),列6+2=8;将点(6,3)的位置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4,3),列6-2=4。

5.将某个点向上下平移几格,只是行(y)上的数字发生加减变化,向上减,向下加,列(x)上的数字不变。

举例:将点(6,3)的位置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5),行3+2=5;将点(6,3)的位置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的位置是(6,1),列3-2=1。

例:根据题意列方程解答。

比x少17.2的数是22.8解析:“……是……”类型的句子说明了一个相等的关系,在本题中,比x少17.2的数可以用x-17.2来表示,因此可得出一个方程,解这个方程就可以算出要求得数字。

x-17.2=22.8x-17.2+17.2=22.8+17.2x =40所以x是40有关方程的常见题型:1.看图列方程。

= = =2.下面的式子中不是方程的有()A、X=0B、3m=nC、X+1.9>2.53.哪一个x的值能使方程10x = 0.1的左右两边相等?A.x = 10B.x = 0.1C.x = 0.014.如果4X-28=12,那么4X的值是()。

A、3B、40C、105.列算式或方程解答:(1)从10里减去58与34的和,差是多少?(2)57比一个数的2倍少27,这个数是多少?6.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却不一定是方程。

………………………………()7.我国参加28届奥运会的男运动员138人,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的2倍少7人。

男、女运动员一共多少人?8.世界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大约是0.65公顷,相当于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的5倍。

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大约是多少公顷?(列方程解答)一、我会填。

1.含有()的()是方程。

例如()。

2.李晓红去年重25千克,今年比去年重x千克,今年重()千克。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x厘米,高是底的2倍,那么高是()厘米。

4.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这是()的性质。

5. 根据“原有x本书,借出56本,还剩60本”可以用以下方程表示数量关系:()或()6.三个连续自然数中,中间一个数是a,最小的一个数是(),最大的一个数是(),这三个数的和是()。

7.解方程X÷6=18,可以这样进行X÷6○□=18○□,X=()。

8.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

二、我是小法官。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2.方程都是等式。

()3.等式两边都加上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4. x÷3=60两边都乘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5.等式的性质对方程同样适用。

()6. 3.6减去x的差是1.3,列方程是3.6-x=1.3。

()三、精挑细选。

1.下面式子中,()是方程。

A、75-x >23B、16÷x=0.8C、21+13=342.方程x÷3=60的解是()。

A、x=20B、x=57C、x=1803.解方程x-25=60时,方程两边应都()。

A、加25B、减25C、乘25四、计算部分1.根据等式的性质在○里填运算符号,在□里填数。

X-35=60 X+17=57解:X-35+35=60○□解:X+17-17=57○□X=□X=□X÷7=105 0.9X=6.3解:X÷7×7=105○□解:0.9X÷0.9=6.3○□X=□X=□2.解方程。

7.6+X=34.5 X-780=315 4.5X=9 X+74=1024.看图列方程并解答。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8.8平方米长方形面积是4.32平方米0.8米X米X米正方形周长3.2米一本书有182页已看X页还剩78页五、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果园里有65棵桃树,比苹果树多20棵。

苹果树有多少棵?()的棵数+20=()的棵数2.王老师买笔记本和钢笔一共花了30.5元,其中笔记本用去12元。

买钢笔花了多少钱?3.一个宇航员在地球上的体重是90千克,是他在月球上体重的6倍。

他在月球上的体重是多少千克?4.一艘轮船从甲港开往乙港,4小时到达终点,已知两港之间的水路长128千米,这艘轮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5.幼儿园李老师买6盒水彩笔共花87元。

平均每盒水彩笔多少元?公倍数与公因数一、公倍数:2×4=8,8既是2的倍数,也是4的倍数,那么就称8是2和4的公倍数。

2和4的公倍数不止一个,还有4、12、16、20……,其中最小的那个叫做2和4的最小公倍数。

(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二、公因数:2既是8的因数,也是12的因数,那么就称2是8和12的公因数。

8和12的公因数不止一个,还有1、4,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做8和12的最大公因数。

(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例如:求24和36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24的因数:1、2、3、4、6、12、2436的因数: 1、2、3、4、6、9、12、18、3624和36的公因数:1、2、3、4、6、12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12三、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求法:1.用大数除以小数,若能整除,最小公倍数就是大的那个,最大公因数就是小的那个。

2.若不能整除,再看两数是否互质,若互质,最小公倍数是两数相乘,最大公因数是1。

3.若不互质,运用短除法计算。

2 ∣24 36 将两个数同时除以相同的质因数,所得结果2 |12 18 对齐写在相应的数字下面,直到不能分解为止3 |6 9 最大公因数:2×2×3=122 3 最小公倍数:2×2×3×2×3=72四、性质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2的倍数的特征是:位上的数是2、4、6、8或0。

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的数是5或0。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的数只能是0;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素数(或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即3个或3个以上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合数。

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因为它只有一个因数。

三个连续的自然数的和都是3的倍数,三个连续奇数或偶数的和也是3的倍数。

五、关于如何判断两数是否互质的方法:(1)两个不相同质数一定是互质数。

例如,2与7、13与19。

(2)一个质数如果不能整除另一个合数,这两个数为互质数。

例如,3与10、5与26。

(3)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它和任何一个自然数在一起都是互质数。

如1和9908。

(4)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

如15与16。

(5)相邻的两个奇数是互质数。

如49与51。

(6)大数是质数的两个数是互质数。

如97与88。

(7)小数是质数,大数不是小数的倍数的两个数是互质数。

如7和16。

(8)2和任何奇数是互质数。

如2和87。

六、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是素数:用试除法判断一个自然数a是不是质数时,用各个质数从小到大依次去除a,如果到某一个质数正好整除,这个a就可以断定不是质数;如果不能整除,当不完全商又小于这个质数时,就不必再继续试除,可以断定a必然是质数。

、公倍数:2×4=8,8既是2的倍数,也是4的倍数,那么就称8是2和一、填空(共20分)1.最小的素数是(),最小的合数是()。

2. 18的因数有(),24的因数有(),它们的公因数有()。

3. 在1~20的自然数中,既不是素数又不是合数的数有(),既是素数又是偶数的有()。

4. 自然数按因数个数的多少可以分成()、()和()。

5. 1082至少加上()是3的倍数,至少减去()才是5的倍数。

6.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13,这个数的最小倍数是()。

7. 两个自然数a、b的最大公因数是1,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8.如果A=2×2×3,B=2×3×3,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9.一个数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还有因数7。

这个数最小是()。

10.一个数既是30的因数、又是45的因数,最大的是()。

11. 用0、1、2三个数字排成的所有三位数中,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数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