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洪涝灾害规律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期(总第160期)2006年5月No.2(TotalN0.160)

May.2006

1006-8139(2006)02-78-03

晋城市洪涝灾害规律研究

闫顺喜

(晋城市水利局,晋城048000)

摘要:文中从晋城市的气候地形地貌、暴雨洪水、防洪工程等方面分析了洪涝灾害产生的

的规律,并对本区内每种类型的洪涝灾害产生的条件、特性进行了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结

合本地实际和防洪救灾的实践,提出了防御洪涝灾害必须在加强防洪工程体系建设的基础

上,加强防洪非工程体系建设的防洪减灾工作体系,达到人与洪水的和谐共处。

关键词:暴雨洪水;洪涝灾害;规律研究

中图分类号:X43文献标识码:B

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太行、太岳、中条山之间,是三晋大地走向千里中原的重要门户。全市总面积9490km2,其中土石山区8044km2,占总面积的84.8%,丘陵区1336km2,占14.1%。辖6个县(市、区),123个乡镇、办事处,2432个行政村,总人口2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3万人。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长夏短,雨热同季,季风强盛,春季干燥多风,十年九旱,夏季炎热多雨、旱涝交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42.7mm,时空分布不均,降水多集中在汛期,占年降水量的69.7%,洪涝灾害频繁,给晋城市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1洪涝灾害产生的成因和特点

1.1气候成因和特点

晋城市属典型的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多受强大的冷高压控制,多风少雪、气候干冷;夏季受大陆热低压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部边缘影响,多雨高温,雨量多集中在汛期,且雨量场次少,量级悬殊。特别是夏季由于受水气输送途径、地形条件及高空与地面热交潜错综等多种机理的影响,山区易形成局部小气候,造成暴风骤雨。台风、大气候条件往往造成全流域型洪灾,山区地形条件和小气候则多造成局部山洪和泥石流。

由于地势、地形和地貌的差异较大,各地的年降水量一般为624.6mm ̄680.8mm。东西部山区多达700mm ̄800mm,中部的盆地区和部分丘陵区为少雨区,年降水量不足600mm,其余低山区和丘陵区年降水量在600mm ̄700mm之间。

本区年降水量不仅地区分布不均,而且年际降水变化较大。如市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33.6mm,年平均相对变率为20%,即年降水量一般在506.9mm ̄760.3mm之间变化。遇特殊年份差异更大,如1956年的降水量为1010.4mm,而1965年只有295.9mm。年内分布也极不均匀,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42.7mm,一年中降水量多集中在汛期,汛期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9.7%,洪水暴涨暴落,河川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0%以上。1.2地形地貌特点

晋城市位于山西高原东南部,地貌形态以中山和中低山为主,其次为低山和丘陵区,并有部分山间盆地、山间宽谷及高中山区。其中土石山区为8044km2,占全市总面积的84.8%,黄土丘陵阶地区1336km2,占全市总面积的14.1%,山间盆地及宽谷110km2,占1.1%。

晋城市在平面上呈一卵圆形,地势是东、西高,中间低,起伏较大,东有太行山脉,西有中条、太岳两条山脉,沁河、丹河纵贯其间。最高点为西边舜王平,海拨2322m,最低点为沁河、丹河下游河谷,海拨不足300m,相对高差2000余m,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拨在800m以上。

晋城市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有二等级河流一条(沁河),三等级河流一条(丹河),四等级河流29条,五等级河流90条。

1.3暴雨洪水特点

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地形条件,使暴雨和洪水具有突发性、局部性和随机性。所谓突发性是指暴雨来势猛,强度大,坡面产流快,河道汇流时间短,洪水过程短,洪水暴涨暴落,往往一两个小时洪水就过去了。所谓局部性是指地形、地貌差异较大,小气候多,主要雨量集中在暴雨中心,易在局部地区形成大的洪灾。所谓随机性是指洪灾的发生既无固定的时间,又无固定的地点,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发生洪灾的可能。这样的暴雨洪水特点,预见期短,可抢险性极小,甚至无法实施抢险。

1.4防洪工程特点

晋城市防洪工程的特点是:数量多、规模小、标准低、抗洪能力差。截止目前全市有水库102座,其中中型水库4座,小一型水库34座、小二型水库64座,均为“大跃进”和农业学大寨运动的产物,有30%病险水库,有70%不达部颁标准,这些水库的大坝、泄洪道、放水闸三大部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隐患,特别是小水库、小塘坝既无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又无通讯设备。全市有42座小水库无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98座水库无通讯设施,42座水库不通电,32座水

山西水利科技

SHANXIHYDROTECHNICS・78・

第2期(总第160期)2006年5月No.2(TotalN0.160)

May.2006

库交通道路不畅,1996年汛期就有28座水库同时出现严重险情,给下游造成重大威胁。建成防洪坝443.3km,多数是群众自筹资金修建的,工程布局分散,多属防洪墙坝,不具备整体防洪效果,防洪标准较低,一遇大水就有冲毁的可能,给当地群众造成很大威胁,给防汛抗灾造成了很大难度。1.5洪灾的类型和特点

晋城市发生的洪灾类型主要有全流域型洪灾,局部山洪洪灾,泥石流山体滑坡塌方为主的洪灾和人为的原因造成的洪灾。

全流域型的洪灾在晋城市近500年来共发生了8次,分别发生于1482、1895、1916、1936、1943、1971、1982、1996年,全流域型洪灾主要是由台风和大的气候条件形成的,它的特点是成灾面积大,对当地的经济和人民生活影响大,对防洪工程要求较高,发生频率小,可预见性大。如建国以来的82.8特大洪灾,使我们记忆犹新。1982年7月29至8月4日,7日降水量为411.8mm,沁水县县河洪峰流量达2860m3/s,沁河干流洪峰流量达4420m3/s,沁水、阳城两县部分城建设施被冲毁,倒塌房屋1.2万间,造成危房3.4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48亿元。这次洪灾受灾范围之广,灾情之重,居山西建国以来首位。

局部山洪洪灾,是我市发生频率最高的洪灾,几乎年年发生,甚至一年发生多次。它主要是由小气候形成的,其特点是成灾面积小,受害程度大,发生频率大,预见性小。如1989年6月18日18时、19日17时,高平市永录乡等6个乡镇两次遭受暴雨袭击,8月1、4、8、21、23日都有部分乡镇遭受暴雨袭击,这一年全市共遭受10余次局部暴雨洪水袭击,农作物受灾面积8200hm2,倒塌房屋162间。局部山洪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

泥石流、山体滑坡塌方为主的洪灾是由暴雨或山洪导致溜山滑坡体的灾害。这种事件时有发生,严重的泥石流发生较少。它的特点是发生频率小,受灾程度严重、甚至是毁灭性灾害。1996年7月31日,阳城县东冶镇郎山洞凹庄,山洪暴发,造成山体滑坡,形成泥石流,冲毁163间民房,死亡10人,伤8人,22户村民的财物全部冲走。

人为原因造成的洪灾,主要是河道设障严重,人为束窄河道,洪水不能畅泄造成的洪灾。它的特点是受灾地一般地处繁华地段或人口集中地区,成灾后受灾严重,影响较大。人为原因造成的洪灾在本市时有发生,如1998年7月21日8:00至8:30,泽州县周村镇降雨90mm,由于晋阳高速公路修建改变了河道走势,河道设障严重,给该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00余万元。

2防御对策

防御洪涝灾害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通过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通过工程措施不可能完全消除洪灾,同时也是不经济的。人类既要控制洪水改造自然,又必须主动适应洪水,协调人与洪水的关系,为此在防洪减灾方面必须从以建设防洪工程体系为主的战略转变为:在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加强非工程的防洪减灾工作体系建设,达到人与洪水的和谐共处。

2.1防洪工程体系建设

防洪工程体系的建设就是以枢纽工程为核心,堤防工程为基础,河道清淤、清障疏竣为保障的工程体系建设。为此我们作了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积极完善防洪规划,加快流域防洪控制性工程建设。沁河是晋城市唯一一条二等级河流,至今尚无流域控制性工程,根据沁河流域规划和晋城市防洪规划,在沁水县规划有一座以防洪为主的大型水库,1998年初即成立了张峰水库筹建处,负责该项工程的前期立项报批工作,到2000年底,该工程已列入山西省和水利部“十五”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不久可望投入建设。该工程的建成不仅可以缓解晋城市水资源紧缺的矛盾,而且可以使水库下游的防洪标准由不到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

第二,加强水利工程的维护和管理,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水库是防洪工程的主体,几十年来为保障全市防洪安全立下汗马功劳。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维护和管理,出现了许多病险水库,为了进一步完善防洪工程体系,提高防洪能力,依据《防洪法》、《水利产业政策》的有关规定,进行了职责划分,市里负责中型水库和部分重点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其它小型水库由所在县(市、区)分级负责,并要求把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投资列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对于缺乏管理机构和人员的水库,各县(市、区)通过小水改制等措施,为小水库建立了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工程的维护和管理有了极大的改善。

第三,加快以堤防工程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晋城市的洪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排洪不畅造成的。针对这一情况,每年冬春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都把河道堤防建设、河道清淤、清障作为当年农建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来抓,保证了行洪畅通和防洪安全。

2.2非工程体系建设

工程设施是防治洪灾的主要手段,但由于经济的原因,工程防御总是有一定标准和限度的,无法根除洪灾,必须在工程措施的基础上加强非工程措施建设,利用较少的投入把洪灾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为此具体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首先,加强了对防洪知识和《防洪法》的宣传。每年汛前都要通过电视台、电台、报纸、宣传车、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水法》、《防洪法》和防洪知识,使广大群众知道洪水、洪灾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规律,了解《防洪法》,人人都有参加防洪救灾的义务,从而提高全民的水患意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防灾减灾。

其次,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制。市里成立了以市长为总指挥,市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防汛指挥部,并严格落实了各级各部门的防汛领导行政首长责任制,市直各行业各部门防汛指挥成员防汛责任制,指挥成员分县(市、区)包片和主汛期值班制度,对重点水库、城镇、河段等防洪重点对象严格落实行政和技术负责人责任制度,并通过新闻

闫顺喜:晋城市洪涝灾害规律研究

・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