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精】
2024年度-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2024年度-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d75c7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f5.png)
经费资源保障
将生物安全经费纳入 实验室预算,确保生 物安全工作的顺利开 展。
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 合作,寻求多元化的 经费来源和支持。
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 政府的支持,申请相 关科研项目和经费支 持。
25
06
培训、演练与评估
Chapter
26
培训计划和内容
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 标、内容、时间、地点和参训人
5
预案启动条件
生物安全事件发生
外部威胁或突发事件
当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发生生物安全事 件,如病原微生物泄漏、人员感染、 动物疫情等,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当病原微生物实验室面临外部威胁或 突发事件,如恐怖袭击、自然灾害等 ,可能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造成严重 影响时,应启动应急预案。
实验室设施故障
当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关键设施出现 故障,如生物安全柜损坏、通风系统 失效等,可能影响到实验室的生物安 全时,应启动应急预案。
29
07
总结与改进建议
Chapter
30
总结本次应急预案实施情况
预案启动及时
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发生生物安全事件后,应急预案迅速启动, 相关人员及时响应。
处置措施得当
根据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采取了适当的处置措施,如隔离、消 毒、个人防护等,有效控制了事件的发展。
信息报告准确
按照预案要求,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了事件情况,为事件的 处置提供了有力支持。
31
分析存在问题和不足
预案演练不足
虽然制定了应急预案,但缺乏定期的演练和评估,导致部分人员 对应急处置流程不够熟悉。
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存在安全隐患。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1f20c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40.png)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生物安全事件是本预案的首要任务。
实验室应当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规范实验室管理和操作流程,确保实验室设施、设备、用品等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应当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第十条实验室应当建立预警机制,对可能引发生物安全事件的情况进行预判和预警,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避免事故的发生。
预警信息应当及时向领导小组和应急专家小组报告。
第十一条实验室应当建立事件报告制度,对发生的生物安全事件及时向领导小组和应急专家小组报告,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报告内容应当详细、准确、及时,包括事件的起因、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可能造成的危害等信息。
第四章应急响应措施第十二条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
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由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启动响应级别。
第十三条在生物安全事件发生后,实验室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控制和消除事故,保证实验室内外环境的安全。
同时,应当及时向领导小组和应急专家小组报告,协调有关部门配合处理。
第十四条在应急响应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和措施,确保应急响应措施的有效性和适时性。
第五章善后处理和评估第十五条生物安全事件处理结束后,实验室应当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提高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第十六条实验室应当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善后处理情况,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对于造成损失或者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十七条本预案解释权归___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所有。
本预案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为三年。
本预案解释权归___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所有。
第三条规定,当实验室工作人员出现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有关的感染临床症状或体征时,实验室负责人应向负责实验室感染控制工作的机构或人员报告。
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bce3d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1f.png)
一、编制目的为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实验动物的安全,预防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生物安全事故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危害,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实验室所有生物实验活动,包括病原微生物、生物制品、转基因生物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和实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协调、监督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2.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员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日常管理工作,监督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的执行,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和演练。
3. 实验室生物安全小组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包括事件报告、调查、处理和善后工作。
四、预防措施1. 生物安全培训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提高生物安全意识,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掌握生物安全操作技能。
2. 生物安全设施配备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防护服、防护眼镜、口罩等生物安全防护设施,确保实验操作在安全条件下进行。
3. 生物安全监测定期对实验室环境、生物安全柜、废弃物等进行监测,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
4.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规范实验操作流程,降低生物安全事故风险。
五、应急处理1. 事件报告实验室工作人员发现生物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员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2. 事件调查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员组织调查小组对事故原因、影响范围等进行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3. 事件处理根据事故调查结果,采取以下措施:(1)对事故现场进行消毒处理;(2)对受影响人员采取隔离、观察等措施;(3)对相关实验动物进行隔离、处理;(4)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制定预防措施。
4. 善后处理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解释。
3. 本预案如有未尽事宜,由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病原微生物处理紧急预案
![病原微生物处理紧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7da64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c.png)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泄露、扩散和感染,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和《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级医疗机构、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从事病原微生物相关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的单位和部门。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病原微生物处理紧急预案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应急预案的实施。
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组:(1)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工作的总体协调、决策和指挥。
(2)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消毒、隔离、人员疏散等工作。
(3)医疗救治组:负责感染人员的救治和隔离观察。
(4)信息宣传组:负责应急信息的收集、报告、发布和舆论引导。
(5)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调配和供应。
2. 各级部门职责(1)医疗机构:建立健全病原微生物管理制度,落实生物安全措施,确保病原微生物安全。
(2)科研机构:加强病原微生物研究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操作规程。
(3)高校:加强对学生的生物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
(4)企业:加强病原微生物生产、加工、储存等环节的生物安全管理。
三、应急预案1. 预防措施(1)建立健全病原微生物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
(2)加强生物安全设施建设,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
(3)开展病原微生物安全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生物安全意识。
(4)加强病原微生物样本的采集、运输、储存和处置。
2. 应急响应(1)发现病原微生物泄露、扩散或感染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现场处置组迅速赶赴现场,对泄露、扩散区域进行消毒、隔离。
(3)医疗救治组对感染人员进行救治和隔离观察。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急预案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55bf41b307e87101f6967d.png)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急预预案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的要求,为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及时控制病原微生物泄露造成的危害,保障员工及相关人员的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管理成立病原微生物泄露事件处理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小组。
1、领导小组:负责病原微生物泄露事件处理工作的指挥、组织和协调。
有所领导层组成(待定人员)。
2、技术指导小组:指导事件的信息报告、现场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措施、医疗救治等工作的落实。
有专家、技术人员组成(待定人员)。
二、部门分工1、检测一室:指定专人负责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开展生物安全知识培训,一旦发现病原微生物泄露事件立即上报领导小组;负责对发生泄露的现场及污染物的清洁消毒工作。
2、待定:组织实施医疗救治工作,并监督预防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待定:负责进行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
三、应急处理1、信息报告微生物检测人员应严格按卫生部规定的有关标准、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要求进行病原微生物标本的采集、运送,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一旦出现病原微生物泄露,立即报告。
2、控制措施2.1 技术指导小组接到泄漏事件的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对泄露事件进行确认,并对泄露的病原体的性质及扩散范围进行充分评估。
2.2 立即封闭发生病原微生物泄露的实验室并封存标本,防止微生物扩散。
2.3 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2.4 对造成污染的工作环境及污染物进行消毒。
2.5相关部门应配合卫生防疫等部门开展调查。
四、本预案自年月日期实施。
批准:审核:编制:。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f5772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1.png)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为加强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以保证在实验室发生生物安全事件时,做到应急准备充分,信息渠道畅通,指挥系统有效,反应机制灵敏,从而遏制生物安全事件危害的进一步扩大,保证相关人员的健康,保证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二)设施规范管理到位(三)主动监测反应及时(四)依法处理措施果断(五)机制通畅遏制危害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发生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的、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危害中心工作人员健康以及社会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所有事件。
主要包括:(一)病原微生物和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实验室污染事件;(二)工作人员受到实验室内有毒有害病原微生物或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感染或侵害;(三)病原微生物、有毒有害化学试剂被泄漏出实验室事件。
(四)由于停电、火灾等不可预测因素引起的实验室其他污染事件。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一)组织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领导小组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组(二)职能与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指导方针,规划对中心实验室的硬件建设、组织实施科学管理。
在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时,决策指挥,调动人员,全面部署。
应急处理工作组:制定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办法,建立规章制度和实验室操作规范,对中心各类实验室的安全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项生物安全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突发事件发生时,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实施全面的应急工作。
四、预防预警(一)预防1.加强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对实验室设备的配置、个人防护和实验室安全行为应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2.建立实验室病原微生物专库,建立有毒有害化学试剂专库。
对于传染病病原样本、剧毒化学品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
3.增强安全意识,合理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措施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fee05fe856a561252d36fe4.png)
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事件应急措施1、刺伤、切割伤或擦伤处理:1)立即停止工作。
2)伤口挤血,水或消毒剂冲洗消毒。
3)除去防护服并进行医学处理。
4)去急诊室诊治,急诊室对伤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处置,填写“异常事件报告单”并报质量管理科,记录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并应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2、潜在感染性物质的食入处理:1)立即停止工作。
2)应脱下防护服并进行医学处理。
3)观察和必要的预防治疗,去急诊室诊治,对伤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处置,填写“异常事件报告单”并报质量管理科,记录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
4)要报告食入材料的鉴定和事故发生的细节,并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
3、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在生物安全柜以外)处理:1)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任何暴露人员都应接受医学咨询。
2)应当立即通知实验室负责人。
3)为了使气溶胶排出和使较大的粒子沉降,在一定时间内严禁人员入内。
如果实验室没有中央通风系统,则应推迟进入实验室。
4)应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
过了相应时间后,在实验室负责人的指导下来清除污染。
应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呼吸保护装备。
5)填写《异常事件报告单》。
4、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质的溢出处理:1)做好个人防护,戴手套,穿防护服,必要时戴眼罩和护目镜。
2)用布或纸巾覆盖受感染性物质污染或受感染性物质溢洒的破碎物品并用镊子、硬纸壳等清理干净。
3) 再次将布、纸巾覆盖在上面并倒上消毒剂,通常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
由外向内进行处理。
4)并使其作用适当时间(30分钟),将布、纸巾以及破碎物品清理掉;玻璃碎片应用镊子清理。
5)然后再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
6)如果用簸箕清理破碎物,应当对他们进行高压灭菌或放在有效的消毒液内浸泡。
用于清理的布、纸巾和抹布等应当放在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
7)如果实验表格或其他打印或手写材料被污染,应将这些信息复制,并将原件置于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
(完整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完整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1582f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0.png)
物资资源保障
应急物资储备
建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 物资储备库,储备必要的防护用品、 消杀用品、检测试剂等,确保在发生 生物安全事件时能够及时提供所需的 物资。
物资调配机制
建立应急物资调配机制,确保在发生 生物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将储备的应 急物资调配到事发现场,满足应急处 置的需求。
技术支持体系建设
预案体系构成
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流程,包括 事件报告、初步处置、现场调查 、风险评估、处置措施、后续处 理等环节。 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 实验室人员的应急能力和水平。
应急组织体系 应急响应程序 资源保障措施
培训与演练计划
建立应急指挥部,明确指挥、协 调、执行等各级组织的职责和人 员构成。
确保应急所需的人员、物资、装 备、资金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到位 。
采用问卷调查、实操考核、专家评审 等方式进行评估。
将评估结果作为改进应急预案和实验 室生物安全管理的依据,针对存在的 问题和不足进行及时整改和完善。同 时,将评估结果纳入实验室人员的绩 效考核和奖惩机制中,激励员工积极 参与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生物安全 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2
组织架构与职责
Chapter
应急指挥部设置及职责
应急指挥部
由实验室主任担任总指挥,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副总指挥
由实验室副主任担任,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处置的具体工作。
成员
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后勤保障部门、医疗救治部门等相关人 员,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指挥部设置及职责
防止疫情扩散
维护实验室安全
确保实验பைடு நூலகம்设施、设备和菌(毒)种 的安全,防止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对 实验室造成损害。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211f105ef7ba0d4b733bb4.png)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一、目的为加强我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我系实验室各项工作的有效有序进行,保障学生和教师健康,积极预防及有效应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同时,提高处置生物安全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危害,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我系教学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系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分类本预案中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是指病原微生物感染性材料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运送、储存等活动中,因工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非蓄意破坏)或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意外丢失等造成人员感染或暴露,和(或)造成感染性材料向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外扩散的事件。
(一)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如:埃博拉病毒、拉沙热病毒、马尔堡病毒、黄热病毒等。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如口蹄疫病毒、汉坦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艾滋病毒(I型和II型)、乙型脑炎病毒、西尼罗病毒、炭疽芽孢杆菌、结核分枝杆菌、鼠疫耶尔森菌等。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麻疹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等。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本系实验室现有常用的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放线菌属等均属于第三类病原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0b8387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3.png)
1 目的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各项试验活动的顺利进行,积极预防和有效应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2 合用范围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和生物安全事件的处置3 职责3.1 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中心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筹画、管理、重大问题改良措施的研究决定,本预案的启动和组织进行生物安全事件向上级报告、处置。
3.2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小分队:负责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参预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原因分析,及时报送有关生物安全事件的信息。
3.3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具体工作的管理,相关制度、程序的组织实施,生物安全事件的报告、处置。
3.4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生物安全事件的识别和报告4 内容4.1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分类: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的范围,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分为重大生物安全事件、普通生物安全事件和生物恐怖事件。
4.1.1 重大生物安全事件:4.1.1.1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或者浮现有关病症、体征,临床诊断为疑似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一类病原微生物;4.1.1.2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或者浮现有关病症、体征,临床诊断为疑似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二类病原微生物并造成传播,有可能进一步扩散;4.1.1.3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保存的【名录】规定的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丧失或者泄漏,并有可能进一步扩散,造成人员感染。
4.1.2 普通生物安全事件:.4.1.2.1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或者浮现有关病症、体征,临床诊断为疑似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并造成传播,有可能进一步扩散;4.1.2.2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发生【名录】规定的第三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丧失,并有可能进一步扩散,造成人员感染。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a5064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22.png)
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一、编制目的本着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与安全负责的精神,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以保证在实验室发生生物安全事件时,做到应急准备充分,反应机制灵敏,处置操作规范,从而遏制生物安全事件危害的进一步扩大,保证公众健康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发生于微生物实验室(BSL-2)相关的危害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以及社会公众健康安全的所有事件。
主要包括:1、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污染事件;2、工作人员受到实验室内有毒有害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侵害;3、病原微生物被泄漏出实验室事件;4、由于火灾、自然灾害等不可预测因素所引起的实验室污染事件。
三、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四、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成立微生物实验室突发生物安全应急工作小组,负责该预案的启动和实施,负责组织实验室突发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小组设总指挥、副总指挥、医疗救护组、应急处置组。
其成员组织如下:总指挥:总经理副总指挥:质量负责人应急小组成员: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人员、实验室操作人员、后勤人员组成。
1.总指挥职责1)负责应急预案的审批、发布,领导应急工作。
2)负责预案启动、紧急决策、总协调指挥,同时为事件责任报告人,负责事件的对外上报工作。
3)负责对外部政府及上级部门有关方面的协调工作。
4)当总指挥不在时,应授权副总指挥负责。
2.副总指挥职责1)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拟定应急救援方案,审核应急预案。
2)在总指挥的领导下,协助总指挥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3)根据应急总指挥授权,代行应急总指挥权力。
3.医疗救护组职责事故受伤人员的现场简单的现场急救和转送医院治疗,并及时报告救治伤员以及需要增援的急救医药、器材及资源情况。
4.应急处置组职责1)对事故现场有效进行隔离、疏散、现场警戒;2)重要物资和设施的管护工作,维护公司生产秩序;3)处置完毕后,现场环境的清扫清理工作;4)负责日常应急及事故现场救援处置,并定期进行演练。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62527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c.png)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一、引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病原微生物研究、检测、诊断和教学的重要场所。
然而,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为预防和应对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制定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本预案旨在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管理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组长由实验室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院长担任,成员包括临床检验科主任、医务科科长、院感科科长、保健科科长、总务科科长、基建科科长等。
2. 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管理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培训实验室工作人员,监督实验室生物安全措施的落实,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等。
3. 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为事故处置的责任人,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参与应急演练,提高自身应急处置能力。
三、预防措施1. 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2.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3. 定期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
4. 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确保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5.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建设,配备完善的防护设备和应急物资。
6. 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信息通报制度,及时报告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四、应急处置1.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置队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迅速隔离事故现场,限制人员流动,防止事故扩大。
3. 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根据需要送至医疗机构进一步治疗。
4. 采集事故现场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查明事故原因。
(完整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完整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8765dce518964bcf847cf3.png)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1目的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各项试验活动的顺利进行,积极预防和有效应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2适用范围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和生物安全事件的处置3职责3.1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中心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策划、管理、重大问题改进措施的研究决定,本预案的启动和组织进行生物安全事件向上级报告、处置。
3.2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小分队:负责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参与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原因分析,及时报送有关生物安全事件的信息。
3.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具体工作的管理,相关制度、程序的组织实施,生物安全事件的报告、处置。
3.4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生物安全事件的识别和报告4内容4.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分类: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的范围,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分为重大生物安全事件、一般生物安全事件和生物恐怖事件。
4.1.1重大生物安全事件:4.1.1.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或出现有关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疑似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一类病原微生物;4.1.1.2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或出现有关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疑似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二类病原微生物并造成传播,有可能进一步扩散;4.1.1.3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保存的《名录》规定的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丢失或泄漏,并有可能进一步扩散,造成人员感染。
4.1.2一般生物安全事件:4.1.2.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确诊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或出现有关症状、体征,临床诊断为疑似感染所从事的《名录》规定的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并造成传播,有可能进一步扩散;4.1.2.2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发生《名录》规定的第三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丢失,并有可能进一步扩散,造成人员感染。
病原微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病原微生物安全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b73e2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5a.png)
一、预案背景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动物和植物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病原微生物的安全管理对于保障人民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微生物引发的疫情,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降低实验室感染风险。
2. 建立健全病原微生物应急处置机制,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3. 提高公众对病原微生物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病原微生物安全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协调和指挥病原微生物安全应急工作。
2. 病原微生物安全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和检查病原微生物安全应急工作。
3. 病原微生物安全应急专家组负责提供技术咨询、评估、培训和指导。
4. 病原微生物安全应急监测组负责病原微生物监测、预警和疫情报告。
5. 病原微生物安全应急处置组负责疫情应急处置、隔离和消毒等工作。
6. 病原微生物安全应急宣传组负责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四、应急预案措施1.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1)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建设,确保实验室符合国家生物安全标准。
(2)严格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加强人员培训。
(3)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档案,定期进行自查和评估。
2. 病原微生物监测与预警(1)建立健全病原微生物监测网络,开展病原微生物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2)加强对病原微生物的预警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对疫情报告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3. 病原微生物应急处置(1)及时报告疫情,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根据疫情严重程度,采取隔离、封锁、消毒等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3)组织专家对疫情进行评估,制定防控方案,指导应急处置工作。
(4)加强信息发布,及时向公众通报疫情信息。
4. 公众宣传教育(1)开展病原微生物安全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
(2)加强媒体报道,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和处理病原微生物问题。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措施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fee05fe856a561252d36fe4.png)
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事件应急措施1、刺伤、切割伤或擦伤处理:1)立即停止工作。
2)伤口挤血,水或消毒剂冲洗消毒。
3)除去防护服并进行医学处理。
4)去急诊室诊治,急诊室对伤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处置,填写“异常事件报告单”并报质量管理科,记录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并应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2、潜在感染性物质的食入处理:1)立即停止工作。
2)应脱下防护服并进行医学处理。
3)观察和必要的预防治疗,去急诊室诊治,对伤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处置,填写“异常事件报告单”并报质量管理科,记录受伤原因和相关的微生物。
4)要报告食入材料的鉴定和事故发生的细节,并保留完整适当的医疗记录。
3、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放(在生物安全柜以外)处理:1)所有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相关区域,任何暴露人员都应接受医学咨询。
2)应当立即通知实验室负责人。
3)为了使气溶胶排出和使较大的粒子沉降,在一定时间内严禁人员入内。
如果实验室没有中央通风系统,则应推迟进入实验室。
4)应张贴“禁止进入”的标志。
过了相应时间后,在实验室负责人的指导下来清除污染。
应穿戴适当的防护服和呼吸保护装备。
5)填写《异常事件报告单》。
4、容器破碎及感染性物质的溢出处理:1)做好个人防护,戴手套,穿防护服,必要时戴眼罩和护目镜。
2)用布或纸巾覆盖受感染性物质污染或受感染性物质溢洒的破碎物品并用镊子、硬纸壳等清理干净。
3) 再次将布、纸巾覆盖在上面并倒上消毒剂,通常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
由外向内进行处理。
4)并使其作用适当时间(30分钟),将布、纸巾以及破碎物品清理掉;玻璃碎片应用镊子清理。
5)然后再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
6)如果用簸箕清理破碎物,应当对他们进行高压灭菌或放在有效的消毒液内浸泡。
用于清理的布、纸巾和抹布等应当放在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
7)如果实验表格或其他打印或手写材料被污染,应将这些信息复制,并将原件置于盛放污染性废弃物的容器内。
(完整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完整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7c266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8.png)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一、概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研究、检测和教学的重要场所,涉及到的病原微生物具有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生命安全,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泄漏和传播,制定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预案旨在明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应对流程、责任分工、应急措施和资源保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生物安全事件对人员和环境的影响,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
二、生物安全事件分级1.一般事件: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较小,且易于控制和消除。
2.较大事件: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较大,控制和消除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源。
3.重大事件: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极大,控制和消除难度较大,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
4.特别重大事件: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极大,控制和消除难度极大,可能引发严重公共卫生事件。
三、应急组织机构1.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和监督生物安全事件的应急工作。
2.应急办公室:设在实验室管理部门,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和人员参与应急工作。
3.技术专家组: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建议,协助应急指挥部制定应对措施。
4.应急队伍:由实验室工作人员组成,负责现场处置、消毒和防护工作。
四、应急响应流程1.发现与报告:实验室工作人员发现生物安全事件时,应立即向应急办公室报告,并按照应急预案采取初步控制措施。
2.应急启动:应急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指挥部、技术专家组和应急队伍。
3.现场处置:应急队伍迅速到达现场,进行初步评估,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
4.信息发布: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等级,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信息,做好舆论引导。
5.资源保障:应急指挥部协调相关部门,保障应急物资、设备和人员需求。
6.后续处理: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生物安全事件进行调查,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87e5dcb14e852458fb575b.png)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在实验室发生生物安全事件时,做到应急准备充分,信息渠道畅通,指挥系统有效,反应机制灵敏,有效遏制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危害的进一步扩大,保证实验室相关人员的健康,保证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和《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致病的微生物。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危害程度分类为第一、二类的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本预案所称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
第三条本预案适用于宜春市第七人民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发生的生物安全事件。
主要包括:(一)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在运输、储存中被盗、被抢、丢失、泄漏事件。
(二)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在实验活动中造成实验室人员感染和向实验室外泄露或扩散事件。
(三)由于不可预测因素所引起的实验室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露或扩散事件。
第四条当第三条中的任意事件发生,启动本预案。
第五条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设施规范,管理到位;主动监测,反应迅速;依法处理,措施果断;机制通畅,遏制危害。
第二章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第六条医院成立由应急办公室、疾病预防控制科、卫生监督科、医政科、中医科和科教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第八条设区的市和县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成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和应急专家小组。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设立单位要成立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和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事件处理小组,明确职责。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71bbe769eae009591bec1b.png)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 总则1.1 编制目的有效预防、快速应对和及时控制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危害和损失,保障公共健康,维护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浙江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试行)、《永嘉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及《永嘉县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等。
1.3 工作原则1.3.1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实行分级负责,各相关科室和部门按照本预案的分工和要求,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工作。
1.3.2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好预防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发生的各项措施,做好物资储备和预案演练,提高防范意识,及时消灭安全隐患,力争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1.3.3 依法管理、科学规范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信守有关国际条约,尊重国际惯例,依法处置和应对各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
2. 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分管院长为组长,医教质控科、护理部、院感科、总务设备科等职能科室主任、检验科科长为成员。
2.2 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职责2.2.1 研究并制定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
2.2.2 当医院发生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时,及时分析讨论,提高应急处置方案,并根据各自职责做好指挥、协调及落实具体的应急处置措施。
2.3 应急小分队成员应急小分队由检验科科长任队长,检验科技术骨干人员为队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急预案
1.目的: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发生在科内的生物安全事故的危害。
2.适用范围:造成或可能造成我科职工身体健康严重损害的传染性生物样品溢出、群体性异常反应、潜在危害性气溶胶的释出、以及其他严重影响职工身体健康的生物安全事故。
3.支持性文件: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汇、陆良县人民医院管理有关文件。
4.操作人员:全科各专业组人员。
5.具体方案:
5.1生物安全事故分类
5.1.1重大生物安全突发事故是指对人、动物构成严重威胁,具有高度侵袭性、传染性、转移性、致病性和破坏性的生物安全事故。
5.1.2一般生物安全突发事故是指对人、动物构成一定威胁,具有转移性和破坏性的生物安全事故。
5.1.3当发生重大生物安全突发事故,造成动物疫病传播危害和人员伤害需要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更多相关部门配合与援助时,启动本预案。
5.2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5.2.1按照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工作原则,成立检验科突发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小组,负责该预案的启动和实施,负责组织检验科突发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小组成员组成如下:
组长:马其生
副组长:梁诸芬、蔡琼芬
成员:方敏芳、郑美芬、高任萍、左石红、袁坤红、梅巧巧、王林、张婷媛、李清月
5.2.2应急小组各成员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组长负责预案启动、紧急决策、总协调指挥,同时为事件责任报告人,负责事件的上报。
负责小组内部及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
负责应急处置工作,包括及时向组长通报情况。
负责后期处置工作,该块工作由负责协调,包括及时向组长通报情况,袁坤红负责艾滋初筛阳性样本的保存与管理。
5.3预防及管理
积极的预防和严格的管理是减少突发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及减少
事故损失的根本途径。
5.3.1积极的预防
积极做好检验及相关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培训,要求人员工作前阅读安全手册,人员应接受培训,阅读并理解安全手册,保证全体人员接受过急救培训和紧急医学处理措施,工作人员根据可能接触的生物进行接种免疫。
对应急装备检查是否正常,对生物危险物质漏出的控制程度的检查,对实验设备定期去污染和维护,对废弃物进行灭菌的处理处置。
5.3.2严格的管理
强调安全行为,良好的内务行为,严格遵守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生物安全的标准操作规程。
5.4应急处置预案的启动
发生特大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小组组长在接到通知或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5.5应急反应程序
5.5.1报告程序
5.5.1.1生物样本被盗报告程序
若发生具有传染性、破坏性、转移性和致病性的生物样本(如艾滋初筛阳性样本)被盗时,相关责任人立即向组长报告具体情况,由组长进一步向医院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及主任和保卫科报告。
5.5.1.2生物样本丢失报告程序
若发生具有传染性、破坏性、转移性和致病性的生物样本(如艾滋初筛阳性样本)丢失时,相关责任人立即向组长报告具体情况,由组长向医院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及主任和保卫科报告。
5.5.1.3生物样本泄漏报告程序
若发生具有传染性、破坏性、转移性和致病性的生物样本(如艾滋初筛阳性样本)泄漏时,相关责任人立即向组长报告具体情况,医院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及主任和保卫科报告。
5.5.2应急处理程序
5.5.2.1当生物安全事故发生后,现场的工作人员应立即将有关情况通知应急小组组长。
应急小组组长接到报告后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应急小组成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5.5.2.2小组成员到达现场后,对现场进行事故的调查和评估,按实
际情况及自己工作职责进行应急处置。
5.5.2.3如果发生样本泄漏溢出时,按《样本外溢处理程序》处理。
5.5.2.4如发生离心管破裂,按《离心管破裂意外事件处理程序》处理。
5.5.2.5如发生生物安全柜意外事件,按《生物安全柜意外事件处理》。
5.5.2.6对潜在重大生物危害性气溶胶的释出(生物安全柜外)、生
物样本泄漏造成大面积污染时,应立即停止实验并关闭实验室,对污染区域进行紫外灯照射消毒过夜;第二天对污染区进行24小时
封闭空气。
熏蒸消毒(乙醛消毒法:5ml乙醛+2g高锰酸钾/m3)。
5.5.2.7如发生废弃物泄漏、外溢等事件,按《废弃物意外事件处理程序》处理。
5.5.2.8若员工发生职业暴露事件,如污染物溅落到身体表面,或有割伤、刺伤、烧伤、烫伤等情况发生,应立即停止实验工作,按《职业暴露处理程序》进行紧急处理。
6.后期处置
6.1善后处置
对事故点的场所、废弃物、设施进行彻底消毒,对生物样品迅速销毁;组织专家查清原由;对周围一定距离范围内的植物、动物、土壤和水环境进行监控,直至解除封锁。
对于人畜共患的生物样品,应对事故涉及的当事人群进行强制隔离观察。
对于实验作类似处理。
6.2调查总结
事故发生后要对事故原因进行详细调查,做出书面总结,认真吸取
教训,做好防范工作。
事件处理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应急小组
组长向上级部门做结案报告。
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事件产生的原因、应急处置过程中各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其功效、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