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知识点总结
微机原理知识点总结89429
![微机原理知识点总结89429](https://img.taocdn.com/s3/m/432fa6134b73f242336c5f88.png)
第一章概述1.IP核分为3类,软核、硬核、固核。
特点对比 p12第二章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1. 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组成、计算机实现的概念与区别。
P312.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p32硬件组成五大部分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以存储器为中心信息表示:二进制计算机内部的控制信息和数据信息均采用二进制表示,并存放在同一个存储器中。
工作原理:存储程序/指令(控制)驱动编制好的程序(包括指令和数据)预先经由输入设备输入并保存在存储器中3.接口电路的意义 p34 第二段接口一方面应该负责接收、转换、解释并执行总线主设备发来的命令,另一方面应能将总线从设备的状态或数据传送给总线主设备,从而完成数据交换。
4.CPU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
P34运算器的组成:算术逻辑单元、累加器、标志寄存器、暂存器5.寄存器阵列p35程序计数器PC,也称为指令指针寄存器。
存放下一条要执行指令的存放地址。
堆栈的操作原理应用场合:中断处理和子程序调用 p35最后一段6. 计算机的本质就是执行程序的过程p367. 汇编语言源程序——汇编——>机器语言程序 p368. 指令包含操作码、操作数两部分。
执行指令基本过程: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
简答题(简述各部分流程)p379. 数字硬件逻辑角度,CPU分为控制器与数据通路。
P38数据通路又包括寄存器阵列、ALU、片上总线。
10.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串行特点p38串行性是冯·诺依曼计算机的本质特点。
表现在指令执行的串行性和存储器读取的串行性。
也是性能瓶颈的主要原因。
单指令单数据11. CISC与RISC的概念、原则、特点。
对比着看 p39、4012. 存储器分层p41如何分层与好处(41页第一段最后一句。
)简答题现代计算机系统通常把不同容量、不同速度的存储设备按一定的层次结构组织其阿里,形成一个统一的存储系统,以解决存储容量、存取速度和价格之间的矛盾。
微机原理知识总结
![微机原理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db18d7b01f69e31433294c4.png)
1.存储器操作数寻址方式的分类。
立即数寻址、寄存器寻址、直接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分4种:(1)以BX——数据段基址寻址,默认段寄存器为DS;(2)以BP寄存器——堆栈段基址寻址,以SS为段寄存器;(3)以SI和DI——变址寻址,以DS为段寄存器(4)以BX,BP和SI,DI组合——基址加变址的寻址,段寄存为DS 2.微处理器的定义。
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运算及控制部件,也称中央处理单元(CPU),由算术逻辑单元(ALU)、控制部件、寄存器和片内总线等及部分组成。
3.冯 诺依曼存储程序工作原理。
(1)程序和数据以二进制代码形式不加区别地存放在存储器中,存放位置由地址确定。
(2)控制器根据存放在存储器中地指令序列(程序)进行工作,并由一个程序计数器控制指令地执行。
控制器具有判断能力,能根据计算结果选择不同的工作流程。
或程序的指令顺序的存储在存储器中,这些指令被逐条取出并执行。
4.微机的总线结构的好处,使用特点。
包括总线定义,分类。
好处:标准总线不仅在电气上规定了各种信号的标准电平、负载能力和定时关系,而且在结构上规定了插件的尺寸规格和各引脚的定义。
通过严格的电气和结构规定,各种模块可实现标准连接。
各生产厂家可以根据这些标准规范生产各种插件或系统,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这些插件或系统来构成所希望的应用系统或者扩充原来的系统。
定义:总线是指计算机中多个部件之间公用的一组连线,由它构成系统插件间、插件的芯片间或系统间的标准信息通路。
分类: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分别用来传输数据、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
5.8086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EU、BIU的定义和作用,流水线。
AX:累加器;BX:基址寄存器;CX:计数器;DX:数据寄存器;SP:堆栈指针寄存器;BP:基数指针寄存器;SI:源变址寄存器;DI:目的变址寄存器;CS:代码段寄存器;DS:数据段寄存器;SS:堆栈段寄存器;ES:附加段寄存器;IP:16位指令指针寄存器;EU:功能是负责指令的执行,将指令译码并利用内部的寄存器和ALU对数据进行所需的处理。
微机原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微机原理复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2f4580bfc4ffe473368abb1.png)
1.所谓的接口其实就是两个部件或两个系统之间的交接部分(位于系统与外设间、用来协助完成数据传送和控制任务的逻辑电路)。
2.为了能够进行数据的可靠传输,接口应具备以下功能:数据缓冲及转换功能、设备选择和寻址功能、联络功能、接收解释并执行CPU命令、中断管理功能、可编程功能、(错误检测功能)。
3.接口的基本任务是控制输入和输出。
4.接口中的信息通常有以下三种:数据信息、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
5.接口中的设备选择功能是指:6.接口中的数据缓冲功能是指:将传输的数据进行缓冲,从而对高速工作的CPU 与慢速工作的外设起协调和缓冲作用,实现数据传送的同步。
7.接口中的可编程功能是指:接口芯片可有多种工作方式,通过软件编程设置接口工作方式。
8.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有以下几种基本方式:无条件传送方式(同步传送)、程序查询传送(异步传送)、中断传送方式(异步传送)、DMA传送方式(异步传送)。
9.根据不同的数据传输模块和设备,总线的数据传输方式可分为无条件传输、程序查询传送方式、中断传送方式、DMA方式。
10.总线根据其在计算机中的位置,可以分为以下类型:片内总线、内部总线、系统总线、局部总线、外部总线。
11.总线根据其用途和应用场合,可以分为以下类型:片内总线、片间总线、内总线、外总线。
ISA总线属于内总线。
12.面向处理器的总线的优点是:可以根据处理器和外设的特点设计出最适合的总线系统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13. SCSI总线的中文名为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它是芯的信号线,最多可连接 7 个外设。
14. USB总线的中文名为通用串行接口,它是4芯的信号线,最多可连接127个外设。
15. I/O端口的编码方式有统一编址和端口独立编址。
访问端口的方式有直接寻址和间接寻址。
PC机的地址由16位构成,实际使用中其地址范围为000~3FFH。
16.在计算机中主要有两种寻址方式:端口独立编址和统一编址方式。
微机原理重点总结
![微机原理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bab2e82b9d528ea81c779e2.png)
第一章,第二章1.什么叫cpu?在计算机中把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 2.8086 Cpu有16根数据线?20根地址线?40个引脚?3.8086cpu从功能上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功能是什么?8086cpu从功能上分为总线接口部件(BIU)和执行部件(EU),总线接口部件的功能是负责与存储器,I/O 端口传送数据,具体讲有取指令,取数据,送结果的功能。
执行部件的功能就是负责指令的执行4.8086指令队列分为几个字节?6个字节,8088的指令队列为4个字节5.什么叫最小模式?什么叫最大模式?所谓最小模式就是在系统中只有8086或者8088一个微处理器。
最大模式,就是在系统中包含有两个或多个微处理器,其中一个主处理器就是8086或8088,其他的处理器称为协处理器,他们是协助主处理器工作的6.RD和WR,M/I/O的作用各是什么?RD信号用于指出将要执行一个对内存或I/O端口的读操作,最终是读取内存单元数据还是I/O端口中的数据这决定于M/I/O.WR(在最小模式下作为写信号输出端),WR有效时,表示cpu当前正在进行存储器或I/O写操作,具体到底是哪种写操作,则由M/I/O信号决定。
M/I/O在最小模式下作为分区cpu进行存储器访问还是输出访问,如为高电平,表示cpu和存储器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如为低电平,表示cpu和输入输出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7.什么叫中断?什么叫中断系统?中断;cpu执行程序时,由于发生了某种随机事件(外部或内部),引起cpu暂时中断正在运行的程序,去执行一段特殊的服务程序(称为中断服务程序或中断处理程序),以处理该事件,该事件处理完成后又返回被中断的程序继续执行,这一过程称为中断。
中断系统:为了是实现中断功能而设置的各种硬件和软件,统称为中断系统8.什么叫中断向量?中断向量包括几部分?中断向量:中断处理子程序的入口地址,包括中断入口子程序的偏移量和段地址。
微机原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微机原理复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16517b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6.png)
微机原理复习知识点总结一、微机原理概述微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的核心课程。
本文将从微机系统概念、基本组成部分、系统总线、存储器等方面进行总结复习。
二、微机系统概念及基本组成部分1.微机系统概念:微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是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系统总线等基本组成部分组成的。
2.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
它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部分,运算器负责执行算术逻辑运算,控制器负责指令的解析和执行控制。
3.存储器:存储器是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的设备,按存储介质可分为内存和外存。
内存按读写方式可分为RAM和ROM两类,外存一般指硬盘。
4.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如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输出到外部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5.系统总线:系统总线是微机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传输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公共通信线路,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三、系统总线1.数据总线: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和指令,一般有8位、16位、32位等不同位数,位数越大,数据传输速度越快。
2.地址总线:地址总线用于传输内存地址和外设地址,决定了计算机的寻址能力,位数决定了最大寻址空间。
3.控制总线: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号,包括读写控制、时序控制、中断控制等,用来控制计算机的工作状态。
四、存储器1.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是一种易失性存储器,读写速度快,存储内容能被随机读取和写入。
分为静态RAM(SRAM)和动态RAM(DRAM)两类。
2.ROM(只读存储器):ROM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只能读取,不能写入。
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可擦写只读存储器(EPROM)和电可擦写只读存储器(EEPROM)等。
3. Cache(高速缓存):Cache是位于CPU和内存之间的高速缓存存储器,用来存储CPU频繁访问的数据和指令,以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微机原理知识点(这是完整的)
![微机原理知识点(这是完整的)](https://img.taocdn.com/s3/m/eb8be185b8f67c1cfad6b8cb.png)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8086分:执行单元(EU)和总线接口单元(BIU)。
EU的主要功能是执行命令。
完成两种类型的操作:1、进行算术逻辑运算;2、计算出指令要寻址单位的地址位移量,并将1个16位的地址位移量传送到BIU中。
BIU负责从内存储器的指定区域中取出指令送到指令队列中去排队。
(由逻辑地址计算出物理地址)2、Ip cs~代码段;si,di,bx ds 或cs (ds数据段,es附加段);spabp ss堆栈段3、状态标致寄存器:c~进位,p~奇偶校验,a~半加,z~零标志位,s~符号,i~中断允许,d~方向,o~溢出4、HOLD:输入信号高电平有效,用于向CPU提出保持请求。
5、时钟周期:指加在CPU芯片引脚clk上的时钟信号周期;总线周期:指8086CPU将一个字节写入一个接口地址的时间,或者8086CPU由内存或接口读出一个字节到CPU的时间;指令周期:CPU完整的执行一条指令所花的时间。
6、物理地址二段基址*16+段内偏移地址7、指令:助记符,目的操作数,源操作数端寻址方式操作码立即数MOV AX,0F58AH寄存器寻址方式操作码寄存器名,寄存器名MOV AX,BX(位数相同)直接寻址方式操作码寄存器名,16位偏移地址MOV AX,[2000H]寄存器间接寻址{DS:[SI]或[DI]或[BX]}{MOV AL,[SI]}SS:[BP]MOV [BP],BX物理地址:{DS*(6+[SI]或[DI]或[BX])}(SS)*(6+BP)寄存器相对寻址:{操作码寄存器,相对值DISP+基址或变址{MOV AX,DISP[SI]操作码相对值DISP+基址或变址、寄存器MOV AX,10[SI] 物理地址{DS*16+(SI)+DISP(DI,BX 同)}MOV AX,[SI+10H]SS*16+BP+DISP基址变址寻址方式与物理地址:{DS*16+BX+SI或DI {MOV AX,[BX+DI] SS*16+BP+SI或DI MOV [BX+DI],AX相对基址变址方式与物理地址:{DS*16+DISP+(BX)+(SI或DI) {MOV AX,DISP[BX+DI] SS*16+DISP+(BP)+(SI或DI) MOV [BP+DI+DISP],AX8、8086指令系统数据传送指令:1、通用数据传送指令MOV MOV [DI],CX。
微机原理知识点总结
![微机原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cb0a5f3f5335a8103d22031.png)
第一章1.辨析三个概念: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微处理器:简称μP或MP(Microprocessor)是指由一片或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具有运算器和控制器功能的中央处理器部件,又称为微处理机。
微型计算机: 简称μC或MC,是指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配上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及系统总线所组成的计算机(又称主机或微电脑)。
微型计算机系统(主机+外设+软件配置)(Microcomputer system) 简称μCS或MCS,是指以微型计算机为中心, 以相应的外围设备、电源和辅助电路(统称硬件)以及指挥微型计算机工作的系统软件所构成的系统。
2.微机系统结构(三种总线结构):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第三章内部结构由两部分组成:总线接口单元BIU(Bus Interface Unit); 执行单元EU(Execution Unit). (1).总线接口单元BIU组成:4个16位的段寄存器(CS、DS、ES、SS);1个16位的指令指针寄存器IP;1个20位的地址加法器;1个指令队列(长度为6个字节);I/O控制电路(总线控制逻辑);内部暂存器。
BIU的功能:根据EU的请求负责CPU与内存或I/O端口传送指令或数据。
①BIU从内存取指令送到指令队列②当EU执行指令时,BIU要配合EU从指定的内存单元或I/O端口中读取数据,或者把EU的操作结果送到指定的内存单元或I/O端口去。
(2)执行单元EU(Execution Unit)组成:①ALU(算术逻辑单元);②通用寄存器组AX,BX,CX,DX(4个数据寄存器)BP(基址指针寄存器)SP(堆栈指针寄存器)SI(源变址寄存器)DI(目的变址寄存器)③数据暂存寄存器④标志寄存器FR⑤EU控制电路作用:负责执行指令,执行的指令从BIU的指令队列中取得;运算结果和所需数据,则由EU向BIU发出请求,经总线访问内存或I/O端口进行存取。
4.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有什么区别答:逻辑地址是指未定位之前在程序中存在的地址,由段地址和偏移地址组成。
微机原理知识总结
![微机原理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28b97cb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7.png)
微机原理知识总结微机原理知识总结知识点第⼀章1.冯·诺依曼结构的特点:(1)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构成。
(2)数据和程序以⼆进制代码形式不加区别地存放在同⼀个存储器中,存放位置由地址指定,地址码也为⼆进制形式。
(3)控制器是根据存放在存储器中的指令序列即程序来⼯作的,并由⼀个程序计数器(即指令地址计数器)控制指令的执⾏。
控制器具有判断能⼒,能根据计算结果选择不同的动作流程。
2.认识微处理器的功能结构(1)算术逻辑单元(ALU)(2)累加器(A)、累加锁存器和暂存器(3)标志寄存器(FR)(4)寄存器组(RS)(5)堆栈和堆栈指针(SP)(6)程序计数器(PC)(7)指令寄存器(IR)、指令寄存器(ID)和操作控制器(OC)3.内存分类和区别内存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区别:RAM可以被CPU随机得读和写,所以⼜称为读/写存储器。
ROM中的信息只能被CPU随机读取,⽽不能由CPU任意写⼊。
第⼆章1.指令分成三个阶段进⾏: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指令2.数据寻址⽅式 1)⽴即数寻址 2)寄存器寻址(寄存器直接寻址) 3)直接寻址(存储器直接寻址) 4)寄存器间接寻址 5)基址寻址6)变址寻址 7)⽐例变址寻址 8)基址加变址寻址 9)基址加⽐例变址寻址 10)带位移的基址加变址寻址 11)带位移的基址加⽐例变址寻址第三章1.8086/8088微处理器内部结构从功能上分为两个独⽴的处理单元:执⾏单元(EU)和总线接⼝单元(BIU)。
特点:执⾏单元负责分析和执⾏指令 总线接⼝单元负责执⾏所有的“外部总线”操作。
2.题⽬:学会计算物理地址例3.1 设(CS)=2000H,(IP)=0200H,则下⼀条待取指令在内存的物理地址为 物理地址=(CS)*16+(IP)=20000H+0200H=20200H第四章1.总线操作周期⼀般分为四个阶段:1) 总线请求和仲裁阶段2) 寻址阶段3) 传数阶段4) 结束阶段2.总线仲裁控制⽅法:“菊花链”仲裁、并⾏仲裁和并串⾏⼆维仲裁3.总线握⼿控制1) 同步总线协定2) 异步总线协定3) 半同步总线协定第五章1.ROM的类型:(1)掩模ROM(2)PROM(3)EPROM(4)E(平⽅)PROM(5)闪速存储器RAM的类型:(1) SRAM(2)DRAM(3) IRAM(4) NVRAM2.Cache的⼯作原理第六章1.I/O端⼝的编制⽅式存储器映像⽅式、隔离I/O⽅式、Inter系列处理器I/O编址⽅式2.I/O同步控制⽅式程序查询式控制、中断驱动式控制、DMA控制3.中断的概念现代意义上的中断,是指CPU在执⾏当前程序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随机出现的突发事件(外设请求或CPU内部的异常事件)使CPU暂停(即中断)正在执⾏的程序⽽转去执⾏为突发事件服务的处理程序;当服务程序运⾏完毕后,CPU再返回到暂停处(即断点)继续执⾏原来的程序。
微机原理知识点汇总
![微机原理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e1d9061f7ec4afe05a1df02.png)
微机原理知识点汇总————————————————————————————————作者:————————————————————————————————日期:微机原理复习总结第1章基础知识⏹计算机中的数制⏹BCD码与二进制数11001011B等值的压缩型BCD码是11001011B。
F第2章微型计算机概论⏹计算机硬件体系的基本结构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基本上还是经典的冯·诺依曼结构,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个基本部分组成。
⏹计算机工作原理1.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个基本部分组成。
2.数据和指令以二进制代码形式不加区分地存放在存储器重,地址码也以二进制形式;计算机自动区分指令和数据。
3.编号程序事先存入存储器。
⏹微型计算机系统是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再配以相应的外围设备、电源、辅助电路和控制微型计算机工作的软件而构成的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微型计算机总线系统数据总线 DB(双向)、控制总线CB(双向)、地址总线AB(单向);⏹8086CPU结构包括总线接口部分BIU和执行部分EUBIU负责CPU与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包括取指令、存储器读写、和I/O读写等操作。
EU部分负责指令的执行。
⏹存储器的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物理地址=段地址后加4个0(B)+偏移地址=段地址×10(十六进制)+偏移地址逻辑段:1). 可开始于任何地方只要满足最低位为0H即可2). 非物理划分3). 两段可以覆盖1、8086为16位CPU,说明(A )A. 8086 CPU内有16条数据线B. 8086 CPU内有16个寄存器C. 8086 CPU内有16条地址线D. 8086 CPU内有16条控制线解析:8086有16根数据线,20根地址线;2、指令指针寄存器IP的作用是(A )A. 保存将要执行的下一条指令所在的位置B. 保存CPU要访问的内存单元地址C. 保存运算器运算结果内容D. 保存正在执行的一条指令3、8086 CPU中,由逻辑地址形成存储器物理地址的方法是(B )A. 段基址+偏移地址B. 段基址左移4位+偏移地址C. 段基址*16H+偏移地址D. 段基址*10+偏移地址4、8086系统中,若某存储器单元的物理地址为2ABCDH,且该存储单元所在的段基址为2A12H,则该存储单元的偏移地址应为(0AADH )。
微机原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微机原理重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80d63a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2a.png)
微机原理重要知识点总结一、数据的表示和运算1. 二进制数系统二进制是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它由0和1这两个数字组成。
在计算机中,所有的数据都是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和处理的。
因此,理解二进制数系统对于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
2. 补码表示在计算机中,负数通常是以补码的形式表示的。
补码是一种用来表示负数的二进制编码方式,它的特点是减法和加法可以同样适用,这样可以简化计算。
3. 位运算位运算是一种对二进制数据进行操作的方式,包括与、或、非、异或等操作。
位运算可以用于快速实现一些数值的计算,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4. 浮点数表示在计算机中,浮点数是一种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实数。
它由符号位、指数位和尾数位组成,具有一定的精度和范围。
理解浮点数表示对于理解计算机中的实数运算和精度问题是很重要的。
二、数字逻辑电路1. 基本逻辑门基本逻辑门包括与门、或门、非门等,它们是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构成单元。
其他的逻辑电路都可以由这些基本的逻辑门组合而成。
2. 组合逻辑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是一种由多个逻辑门组合而成的电路,它的输出仅依赖于输入信号的当前值。
常见的组合逻辑电路包括加法器、比较器、多路选择器等。
3. 时序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是一种在特定的时钟信号下工作的逻辑电路,它的输出还依赖于输入信号的变化过程。
常见的时序逻辑电路包括触发器、计数器、移位寄存器等。
4. 存储器存储器是一种用来存储数据的电路,它可以分为寄存器、RAM、ROM等不同类型。
存储器在计算机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和存取速度。
三、计算机系统结构1. 冯·诺伊曼体系结构冯·诺伊曼体系结构是一种通用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它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等部分。
理解冯·诺伊曼体系结构对于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2. 指令和指令格式指令是计算机执行的基本操作,它由操作码和操作数等部分组成。
微机原理知识点
![微机原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125fb0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16.png)
微机原理知识点一、基本概念主机是由计算机中的中央处理器和主存储器组成的系统,其芯片安装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称为主机板,简称主板。
运算器主要由加法器、累加器、暂存寄存器和控制电路组成,用来对数据进行算术/逻辑运算。
控制器主要由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微操作控制电路(或微程序控制器)及控制逻辑电路组成,对指令译码,按指令要求控制计算机各组成部件协调工作。
Intel8086的基本组成分为两大部分:执行部件EU(E某ecutionUnit)和总线接口部件BIU(BuInterfaceUnit)。
执行部件EU由运算器ALU、通用寄存器、状态标志寄存器和执行部件控制电路组成,用于执行指令。
通用寄存器共有8个,即A某、B某、C某、D某、SP、BP、DI和SI,各16位。
其中A某、B某、C某和D某可分别分为两个8位寄存器,依次表示为AH、AL、BH、BL、CH、CL、DH和DL,除了作为通用数据寄存器外,还有一些专门的用途。
A某(Accumulator):16位累加器,在8位数据运算时,以AL作为累加器。
B某(Bae):基址寄存器。
C某(Count):隐含为计数器。
D某(Data):高位数据寄存器。
SP(StackPointer):堆栈指针。
BP(BaePointer):基址指针,用来指示堆栈区域。
DI (DetinationInde某):目的变址寄存器,与DS联用。
字符串处理中与ES联用,隐含为目的操作数地址。
SI(SourceInde某):源变址寄存器,与DS联用,字符串处理中与DS联用,隐含为源操作数地址。
状态标志寄存器如图所示,仅使用其9位。
其中“DF,IF,TF”3个是控制状态标志,其它6个是条件状态标志。
D15D14D13D12D11D10OFDFD9D8IFD7D6D5D4D3D2D1D0PFCFTFSFZFAF图状态标志寄存器2.3状态标志寄存器图1.4总线接口部件BIU由段寄存器、指令指针寄存器、地址加法器、指令队列和输人输出控制电路组成,用于取指令和数据传送,即访问存储器与数据输入输出。
微机原理总结知识点
![微机原理总结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65a308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69.png)
微机原理总结知识点一、计算机的组成1. 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指令、运算和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CPU由算术逻辑单元、控制单元和寄存器组成,其中控制单元控制整个计算机的工作流程,算术逻辑单元完成算术和逻辑运算,寄存器用来暂时存储数据和指令。
2. 存储器:存储器是计算机存储数据的地方,包括内存和外存。
内存主要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外存一般用来长期存储大容量数据。
3.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输入设备用来将外部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如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用来将计算机处理的信息输出到外部,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4. 总线:总线是连接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各个部件的通道,它负责传输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
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1. 指令的执行过程:计算机的指令执行过程包括取指、译码、执行和写回四个阶段。
取指阶段从内存中读取指令,译码阶段将指令翻译成相应的操作,执行阶段完成相应的操作,写回阶段将结果写回到内存或寄存器中。
2. 数据的传输方式:数据在计算机中的传输方式包括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其中并行传输是多条数据同时传输,串行传输是一条数据按位传输。
3. 中断的处理过程:中断是指计算机在执行某个程序时,被外部设备打断执行其他程序的过程。
中断的处理过程包括中断请求、中断响应、中断处理和中断返回四个阶段。
4. 程序的执行过程:程序的执行过程包括程序的加载、初始化、执行和结束等阶段。
三、存储器1. 存储器的分类:存储器按照存储介质可以分为半导体存储器和磁存储器,按照存储方式可以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2.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包括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和外存四个层次,速度逐渐降低、容量逐渐增大。
3. 存储器的访问方式:存储器的访问方式包括随机存储器和顺序存储器两种,其中随机存储器可以根据地址直接访问任意位置的数据,而顺序存储器只能按照顺序一个一个地读取数据。
四、输入输出1. 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接口是外部设备和计算机的连接接口,包括并行接口、串行接口、通用接口等多种类型。
微机原理课知识点总结
![微机原理课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28ef44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4.png)
微机原理课知识点总结一、计算机硬件1.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计算机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以及存储设备等。
其中,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通过控制单元、算术逻辑单元和寄存器实现数据的运算和流转。
内存是计算机的临时数据存储部件,主要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
输入设备用于向计算机输入数据,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等。
输出设备用于向用户输出处理结果,比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存储设备用于存储大量的程序和数据,如硬盘、光盘等。
2. 计算机硬盘的工作原理硬盘是计算机的主要存储设备,它采用磁性材料的磁性记录原理进行数据的存储。
硬盘由盘片、磁头、马达和电路板等组成。
盘片是硬盘的数据存储介质,磁头是用于读写数据的装置,马达是用于盘片旋转的部件,电路板是用于控制硬盘的工作的部件。
3. 计算机CPU的工作原理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是计算机的“大脑”,主要负责计算和控制。
CPU由控制单元、算术逻辑单元和寄存器组成。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指令的执行流程,算术逻辑单元用于进行数据的运算和逻辑判断,寄存器用于暂时存放数据和指令。
4. 计算机总线的作用总线是计算机内部各部件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控制信号传送的通道,它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线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地址总线用于传送存储地址,数据总线用于传送数据,控制总线用于传送控制信号。
5. 计算机存储器的分类和特点计算机存储器分为内存和外存。
内存包括RAM和ROM,RAM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ROM用于存储固化的程序和数据。
外存包括硬盘、光盘等,它的特点是容量大、速度慢、成本低。
6. 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的工作原理输入输出设备主要用于计算机与外部环境的数据交换。
输入设备用于向计算机输入数据,输出设备用于向用户输出结果。
输入设备根据输入方式的不同划分为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输出设备根据输出内容的不同划分为显示器、打印机、投影仪等。
二、计算机体系结构1. 计算机指令的执行过程计算机指令的执行过程分为取指、译码、执行和访存等阶段。
微机原理知识点总结
![微机原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897e56bb7360b4c2e3f64d3.png)
第一章1.辨析三个概念: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微处理器:简称μP或MP(Microprocessor)是指由一片或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具有运算器和控制器功能的中央处理器部件,又称为微处理机。
微型计算机: 简称μC或MC,是指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配上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及系统总线所组成的计算机(又称主机或微电脑)。
微型计算机系统(主机+外设+软件配置)(Microcomputer system) 简称μCS或MCS,是指以微型计算机为中心, 以相应的外围设备、电源和辅助电路(统称硬件)以及指挥微型计算机工作的系统软件所构成的系统。
2.微机系统结构(三种总线结构):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第三章3.8086cup内部结构由两部分组成:总线接口单元BIU(Bus Interface Unit); 执行单元EU(Execution Unit).(1).总线接口单元BIU组成: 4个16位的段寄存器(CS、DS、ES、SS);1个16位的指令指针寄存器IP;1个20位的地址加法器;1个指令队列(长度为6个字节);I/O控制电路(总线控制逻辑);内部暂存器。
BIU的功能:根据EU的请求负责CPU与内存或I/O端口传送指令或数据。
① BIU从内存取指令送到指令队列②当EU执行指令时,BIU要配合EU从指定的内存单元或I/O端口中读取数据,或者把EU的操作结果送到指定的内存单元或I/O端口去。
(2)执行单元EU(Execution Unit)组成:①ALU(算术逻辑单元);②通用寄存器组 AX,BX,CX,DX(4个数据寄存器)BP(基址指针寄存器)SP(堆栈指针寄存器)SI(源变址寄存器)DI(目的变址寄存器)③数据暂存寄存器④标志寄存器FR⑤ EU控制电路作用:负责执行指令,执行的指令从BIU的指令队列中取得;运算结果和所需数据,则由EU向BIU发出请求,经总线访问内存或I/O端口进行存取。
微机原理知识点
![微机原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f5f8e0ec5da50e2524d7f1f.png)
第一章1.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配上大规模集成电路制作的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以及系统总线所组成的计算机。
由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及系统总线组成。
2.CPU(中央处理器):把控制器和运算器以及数量不等的寄存器集成到一个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上。
3.系统总线:CPU向存储器及接口电路提供地址、数据及控制信息的通道,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4.字长:CPU中运算器一次能处理的最大数据位数,反应微机系统数据处理能力的重要性能指标。
5.存储器的3个主要性能指标:速度、容量、每位价格。
I/O设备的性能指标:速度、分标率、颜色深度。
6.微机接口:微处理器CPU与“外部世界”的连接电路,是CPU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中转站。
7.接口具备的功能:对外部设备的寻址与编制、信号转换、数据缓冲、联络、中断管理、可编程。
8.接口的组成:硬件电路(接口芯片、译码器电路)、软件编程(初始化接口芯片、确定数据传输方式、控制接口硬件动作)。
9.I/O端口:接口电路中能被CPU直接访问的寄存器(每个端口有且仅有一个地址)。
一个接口可以有几个端口:状态、数据、命令端口,分别对应状态、数据、命令寄存器。
10.I/O端口的两种编址方式:统一编址(在整个存储空间中划分出一部分地址空间给外设端口使用,只能使用MOV指令),独立编址(对系统中的I/O 端口单独编址,与内存单元的地址空间相互分开,各自独立)。
第二章1.CPU从功能上分为:执行部件EU、总线接口部件BIU。
执行指令是,两部件成两级流水:执行部件执行指令的同时,总线接口部件完成从主存中预取后继续指令的工作,使指令的读取与执行可以部分重叠,提高总线利用率。
2.通用寄存器:AX(累加器)、BX(基址寄存器)、CX(计数寄存器)、DX(数据寄存器)。
3.专用寄存器:SP(堆栈指针寄存器)、BP(基数指针寄存器)、DI(目的变址寄存器)、SI(源变址寄存器)。
微机原理知识点
![微机原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932fd0f4a7302768e9939c2.png)
1.1 CPU在内部结构上由哪几部分组成?CPU应具备哪些主要功能?答:1.CPU在内部结构上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算术逻辑部件(ALU);②累加器和通用寄存器组;③程序计数器(指令指针)、指令寄存器和译码器;④时序和控制部件。
2.CPU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①可以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②可保存少量数据;③能对指令进行译码并执行规定的动作;④能和存储器、外设交换数据;⑤提供整个系统所需要的定时和控制;可以响应其他部件发来的中断请求。
1.2 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如果一个系统的数据和地址合用一套总线或者合用部分总线,那么,要靠什么来区分地址或数据?答:1.数据总线是双向三态;地址总线是单向输出三态。
2 数据和地址复用时,必须有一个地址选通信号来区分该总线上输出的是地址还是数据2.1 状态标志和控制标志有何不同?程序中是怎样利用这两类标志的?8086的状态标志和控制标志分别有哪些?答:1.不同之处在于:状态标志由前面指令执行操作的结果对状态标志产生影响,即前面指令执行操作的结果决定状态标志的值。
控制标志是人为设置的。
2.利用状态标志可进行计算和判断等操作。
利用控制标志可对某一种特定功能(如单步操作、可屏蔽中断、串操作指令运行的方向)起控制作用。
3.8086的状态标志有:SF、ZF、PF、CF、AF和OF计6个。
8086的控制标志有:DF、IF、TF计3个。
2.2 总线周期的含义是什么?8086/8088的基本总线周期由几个时钟组成?如一个CPU的时钟频率为24MHz,那么,它的一个时钟周期为多少?一个基本总线周期为多少?如主频为15MHz呢?答:1.总线周期的含义是总线接口部件完成一个取指令或传送数据的完整操作所需的最少时钟周期数。
2.8086/8088的基本总线周期由4个时钟周期组成。
3.当主频为24MHz时,Tφ=1/24MHz≈41.7ns,T总=4Tφ≈167ns。
4.当主频为15MHz时,Tφ=1/15MHz≈66.7ns,T总=4Tφ≈267ns。
微机原理知识点总结
![微机原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74fc4c008a1284ac850439a.png)
第1~5章1.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2.补码求法及补码运算、溢出的判断3.三总线结构4.8086 CPU由哪两部分构成?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5.8086 存储器的寻址范围,I/O的寻址范围6.逻辑地址、物理地址之间的关系,会计算偏移地址,每个段的最大寻址空间是多少,? 设数据段的段地址为2A66H,其中某数组中第6个字节存储单元的物理地址为2A835, 求该数组中首字节的偏移地址。
7.段地址寄存器有几个,分别存放何种信息?BP、BX各使用哪个段寄存器哪些寄存器是可以拆分的,这类寄存器叫什么?10.flag 寄存器有几个状态位几个标志位,标志位的功能是什么?11.IP的作用?12.什么是堆栈?存储规则是什么,什么是栈底,什么是栈顶。
用哪个作为地址指针,入栈出栈是SP如何变化,结合指令理解。
地址为1245H:0000H~1245H:0200H,(SP)=0082H,请问:栈顶地址的值。
2)栈底地址的值。
13、8086与8088CPU的主要区别有哪些?15.8086、8088 内部数据总线的条数?16. 什么叫寻址方式?8086/8088CPU设置了哪几种寻址方式?试简要说明17.8086 CPU的3个控制标志位的作用是什么?18. 一条汇编语言语句一般由几部分组成,其中核心部分是什么?19.通常一条指令包括哪两个基本部分?20. 什么叫物理地址?什么叫逻辑地址?21.什么叫寻址方式?22.OFFSET SEG dd dw db的功能是什么?23.loopnz loopz REPZ REPNZ 循环或重复的条件?cld指令的作用?24. 086/8088可用于寄存器间接寻址的寄存器有几个?25. 8086CPU在基址加变址的寻址方式中,基址寄存器和变址寄存器有哪些?26.理解 RET and or ror rol rcr rcl 指令执行过程27.加减法指令对指令FLAG 寄存器的影响?INC/DEC指令对标志位的影响?28.CMP TEST 指令29.理解伪指令30. 什么是时钟周期?什么是总线周期?什么是指令周期?31. 8086/8088基本总线周期是如何组成的?各状态中完成什么基本操作?32. 8086读/写总线周期各包括最少几个时钟周期?什么情况下需要插入等待周期TW?33. 当对8086CPU进行复位后,CS寄存器的内容为?执行第一条指令的物理地址是什么?34. 8086CPU的最小和最大工作模式的主要不同点?35. 在8088读存储器周期中,采样Ready线的目的是什么。
微机原理期末知识点总结
![微机原理期末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2f5754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07.png)
微机原理期末知识点总结一、计算机体系结构1.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是一种通用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其特点包括存储程序、存储数据、指令和数据以二进制方式编码等。
具体来说,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由五个部分组成:算术逻辑单元(ALU)、控制单元(C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包括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以二进制方式编码、指令和数据可以在存储器中自由交换、指令的执行是顺序的、具有自动执行特性等。
3.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优缺点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优点是结构清晰、指令和数据可以在存储器中自由交换、指令的执行是顺序的、具有自动执行特性等。
但其缺点是对于某些应用来说,运行速度较慢,效率不高。
二、计算机硬件组成1.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控制单元(CU)、算术逻辑单元(ALU)、寄存器和时钟电路等部件组成。
控制单元负责控制整个系统的工作;算术逻辑单元负责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寄存器用于暂存数据和指令;时钟电路用于同步整个系统的工作。
2. 存储器存储器是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的设备,分为内存和外存。
内存又分为RAM和ROM,RAM 用于存储临时数据和程序,ROM用于存储固化的程序和数据;外存包括磁盘存储器、光盘、U盘等。
3. 输入输出系统输入输出系统包括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摄像头等;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
4. 总线总线是计算机内部各部件之间传输数据和信号的通道,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三、指令系统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的操作指令集合,包括数据传输指令、算术运算指令、逻辑运算指令、控制转移指令等。
1. 指令格式指令格式包括操作码、地址码、寄存器地址码等部分。
2. 寻址方式寻址方式包括立即寻址、直接寻址、间接寻址、相对寻址、寄存器寻址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机原理复习总结第1章基础知识⏹计算机中的数制⏹BCD码与二进制数11001011B等值的压缩型BCD码是11001011B。
F第2章微型计算机概论⏹计算机硬件体系的基本结构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基本上还是经典的冯·诺依曼结构,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个基本部分组成。
⏹计算机工作原理1.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个基本部分组成。
2.数据和指令以二进制代码形式不加区分地存放在存储器重,地址码也以二进制形式;计算机自动区分指令和数据。
3.编号程序事先存入存储器。
⏹微型计算机系统是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再配以相应的外围设备、电源、辅助电路和控制微型计算机工作的软件而构成的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微型计算机总线系统数据总线 DB(双向)、控制总线CB(双向)、地址总线AB(单向);⏹8086CPU结构包括总线接口部分BIU和执行部分EUBIU负责CPU与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包括取指令、存储器读写、和I/O读写等操作。
EU部分负责指令的执行。
⏹存储器的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物理地址=段地址后加4个0(B)+偏移地址=段地址×10(十六进制)+偏移地址逻辑段:1). 可开始于任何地方只要满足最低位为0H即可2). 非物理划分3). 两段可以覆盖1、8086为16位CPU,说明(A )A. 8086 CPU内有16条数据线B. 8086 CPU内有16个寄存器C. 8086 CPU内有16条地址线D. 8086 CPU内有16条控制线解析:8086有16根数据线,20根地址线;2、指令指针寄存器IP的作用是(A )A. 保存将要执行的下一条指令所在的位置B. 保存CPU要访问的内存单元地址C. 保存运算器运算结果内容D. 保存正在执行的一条指令3、8086 CPU中,由逻辑地址形成存储器物理地址的方法是(B )A. 段基址+偏移地址B. 段基址左移4位+偏移地址C. 段基址*16H+偏移地址D. 段基址*10+偏移地址4、8086系统中,若某存储器单元的物理地址为2ABCDH,且该存储单元所在的段基址为2A12H,则该存储单元的偏移地址应为(0AADH )。
第3章8086指令系统与寻址方式●寻址方式●立即寻址MOV AX,1090H 将1090H送入AX,AH中为10H, AL中为90H●寄存器寻址MOV BX,AX 将AX的内容送到BX中●直接寻址指令中给出操作数所在存储单元的有效地址,为区别立即数,有效地址用”[]”括起。
例: MOV BX, [3000H] 将DS段的33000H和33001H单元的内容送BX(设DS为3000H)●寄存器间接寻址把内存操作数的有效地址存储于寄存器中,指令给出存放地址的寄存器名。
为区别寄存器寻址,寄存器名用”[]”括起。
些寄存器可以为BX、BP、SI和DI。
例:MOV AX , [SI]物理地址=DS*10H+SI或DI或BX物理地址=SS*10H+BP●寄存器相对寻址操作数的有效地址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存于寄存器中,另一部分以偏移量的方式直接在指令中给出。
例:MOV AL ,8[BX]物理地址=DS*10H+ BX+偏移量●基址变址寻址操作数的有效地址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存于基址寄存器中(BX/ BP),另一部分存于变址寄存器中(SI/DI)例:MOV AL , [BX][DI]物理地址=DS*10H+ BX+DI●相对基址变址寻址操作数的有效地址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存于基址寄存器中(BX/ BP),一部分存于变址寄存器中(SI/DI),一部分以偏移量例:MOV AL , 8[BX][DI]物理地址=DS*10H+ BX+DI+偏移量●PUSH/POP指令格式:PUSH 源操作数/POP 目的操作数实现功能:完成对寄存器的值的保存和恢复在执行PUSH指令时,堆栈指示器SP自动减2;然后,将一个字以源操作数传送至栈顶。
POP指令是将SP指出的当前堆栈段的栈顶的一个操作数,传送到目的操作数中,然后,SP自动加2,指向新的栈顶。
PUSH指令的操作方向是从高地址向低地址,而POP指令的操作正好相反压栈指令PUSH 执行过程:(SP)←(SP)-2(SP)-1←操作数高字节(SP)-2←操作数低字节•出栈指令POP执行过程:(SP)操作数低字节(SP)+1 操作数高字节(SP)←(SP)+2按后进先出的次序进行传送的,因此,保存内容和恢复内容时,要按照对称的次序执行一系列压入指令和弹出指令.例如:PUSH DSPUSH ESPOP ESPOP DS●I/O指令IN OUT格式:IN AL/AX,端口OUT 端口,AL/AX直接寻址:直接给出8位端口地址,可寻址256个端口(0-FFH)间接寻址:16位端口地址由DX指定,可寻址64K个端口(0-FFFFH)IN AX, 50H ;将50H、51H两端口的值读入AX,50H端口的内容读入AL,51H端口的内容读AHIN AX, DX 从DX和DX+1 所指的两个端口中读取一个字,低地址端口中的值读入AL中,高地址端口中的值读入AH中OUT 44H, AL 将AL的内容输出到地址为44H的端口1、下列语句中语法有错误的语句是(B )A. IN AL, DXB. OUT AX, DXC. IN AX, DXD. OUT DX, AL2、执行PUSH AX指令时将自动完成(B )A.SP←SP-1,SS:[SP]←AL SP←SP-1,SS:[SP]←AHB.SP←SP-1,SS:[SP]←AH SP←SP-1,SS:[SP]←ALC.SP←SP+1,SS:[SP]←AL SP←SP+1,SS:[SP]←AHD.SP←SP+1,SS:[SP]←AH SP←SP+1,SS:[SP]←AL3、MOV AX,[BP] [SI]的源操作数的物理地址是(C )A. 10H*DS+BP+SIB. 10H*ES+BP+SIC. 10H*SS+BP+SID. 10H*CS+BP+SI4、操作数在I/O端口时,当端口地址(>255 )时必须先把端口地址放在DX中,进行间接寻址。
第4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程序的编辑、汇编及连接过程汇编语言的程序一般要经过编辑源程序、汇编(MASM或ASM)、连接(LINK)和调试(DEBUG)这些步骤第5章8086的总线操作与时序⏹8086/8088工作模式⏹8086/8088典型时序1、两种工作模式⏹两种组态利用MN/MX*引脚区别⏹MN/MX*接高电平为最小模式⏹MN/MX*接低电平为最大模式⏹两种组态下的内部操作并没有区别⏹两种组态构成两种不同规模的应用系统最小组态模式构成小规模的应用系统,8086本身提供所有的系统总线信号。
最大组态模式构成较大规模的应用系统,例如可以接入数值协处理器80878086和总线控制器8288共同形成系统总线信号,在最大工作模式中,总是包含两个以上总线主控设备。
2、典型时序⏹总线周期是指CPU通过总线操作与外部(存储器或I/O端口)进行一次数据交换的过程所需要时间。
总线周期如:存储器读周期、存储器写周期,I/O读周期、I/O写周期。
总线周期一般有4个时钟周期T1,T2,T3,T4组成。
⏹指令周期是指一条指令经取指令、译码、读写操作数到执行完成的过程所需要时间。
⏹8088的基本总线周期需要4个时钟周期⏹4个时钟周期编号为T1、T2、T3和T4⏹总线周期中的时钟周期也被称作“T状态”⏹时钟周期的时间长度就是时钟频率的倒数⏹当需要延长总线周期时需要插入等待状态Tw3、(1)存储器写总线周期T1状态——输出20位存储器地址A19~A0IO/M*输出低电平,表示存储器操作;ALE输出正脉冲,表示复用总线输出地址T2状态——输出控制信号WR*和数据D7~D0T3和Tw状态——检测数据传送是否能够完成T4状态——完成数据传送(2)I/O写总线周期T1状态——输出16位I/O地址A15~A0IO/M*输出高电平,表示I/O操作;ALE输出正脉冲,表示复用总线输出地址T2状态——输出控制信号WR*和数据D7~D0T3和Tw状态——检测数据传送是否能够完成T4状态——完成数据传送(3)存储器读总线周期T1状态——输出20位存储器地址A19~A0 IO/M*输出低电平,表示存储器操作;ALE输出正脉冲,表示复用总线输出地址T2状态——输出控制信号RD*T3和Tw状态——检测数据传送是否能够完成T4状态——前沿读取数据,完成数据传送(4)I/O读总线周期T1状态——输出16位I/O地址A15~A0IO/M*输出高电平,表示I/O操作;ALE输出正脉冲,表示复用总线输出地址T2状态——输出控制信号RD*T3和Tw状态——检测数据传送是否能够完成T4状态——前沿读取数据,完成数据传送解:(1)27128是ROM ,没有WR,Y0 =0选中该片;该片14条地址线,其基本地址00 0000 0000 0000 ~11 1111 1111 1111;高6位:A19A18 =00;A17 =1;A16A15 A14=000⏹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无条件传送方式、查询传送方式、中断方式、DMA方式。
传送方式的比较:无条件传送:慢速外设需与CPU保持同步查询传送:简单实用,效率较低中断传送:外设主动,可与CPU并行工作,但每次传送需要大量额外时间开销DMA传送:DMAC控制,外设直接和存储器进行数据传送,适合大量、快速数据传送⏹DMA控制器8237A8237工作方式:单字节传送方式数据块传送方式请求传送方式级连方式DMA传送类型DMA读· DMA写· DMA检验DMA控制器8237A每个8237A芯片有4个DMA通道,就是有4个DMA控制器;每个DMA通道具有不同的优先权;每个DMA通道可以分别允许和禁止;每个DMA通道有4种工作方式;一次传送的最大长度可达64KB;多个8237A芯片可以级连,扩展通道数简述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有哪几种?图8086中断源查询中断的顺序(由高到低)软件中断除法错误中断、指令中断INTn、溢出中断INTo非屏蔽中断NMI可屏蔽中断INTR单步中断⏹8088的中断向量表中断向量表: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首地址)的表格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中断类型号*4逻辑地址含有段地址CS和偏移地址IP(32位)每个中断向量的低字是偏移地址、高字是段地址,需占用4个字节8088微处理器从物理地址000H 开始,依次安排各个中断向量,向量号也从0开始256个中断占用1KB区域,就形成中断向量表⏹8259A的中断工作过程和工作方式工作方式1.中断嵌套方式(全嵌套方式、特殊嵌套方式)2.循环优先方式(优先级自动循环方式、优先权特殊循环方式)3.中断屏蔽方式(普通中断屏蔽方式、特殊中断屏蔽方式)4.结束中断处理方式(自动中断结束方式、非自动中断结束方式)5.程序查询方式6.中断请求触发方式(边沿触发方式、电平触发方式)8259A的中断工作过程(?)8259A的编程包括初始化命令ICW1~ICW4和操作命令字OCW1~OCW3初始化命令字规则:必须按照ICW1~ICW4顺序写入,ICW1和ICW2是必须送的ICW3和ICW4由工作方式决定8259A的级联: n片级联可以控制7n-1个中断1、8086 CPU响应中断请求的时刻是在(B )A. 执行完正在执行的程序以后B. 执行完正在执行的指令后C. 执行完正在执行的机器周期以后D. 执行完本时钟周期以后2、8086的中断向量表(B )A. 用于存放中断类型码B. 用于存放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C. 是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D. 是断点3、若可屏蔽中断类型号为32H,则它的中断向量应存放在(C )开始的4个字节单元中A. 00032HB.00128HC. 000C8HD.00320H4、8259A中断屏蔽寄存器为(B )A. IRRB. IMRC. ISRD.PR5、INT n 指令中断是(C )A.由外部设备请求产生 B. 由系统断电引起的C.通过软件调用的内部中断 D. 可用IF标志位屏蔽的6、某8086微机系统的RAM存储单元中,从0000H:0060H开始依次存放23H、45 H、67H和89H 四个字节,相应的中断类型码为( B )A. 15HB. 18HC. 60HD.C0H解析:开始的物理地址为0000H+0060H=60H , 60H=中断类型号*47、8086 CPU 可屏蔽中断INTR的中断请求信号为高电平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