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第七章:深度报道的写作

合集下载

深度报道经典范文

深度报道经典范文

深度报道经典范文经典范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典作品无处不在。

它们可能是一部著名的文学作品、一部经典电影、一首传世名曲,或者一幅著名的艺术作品。

经典作品之所以被称为经典,是因为它们在某个领域具有非凡的影响力和价值。

经典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上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我们的思想、情感和人生观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经典作品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精髓。

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战争与和平》等文学作品,它们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更是人类情感和心灵的镜鉴。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爱情、友情、家庭、国家等主题的深刻思考,也可以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同样,经典电影如《教父》、《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等也是不朽的作品,它们通过影像的艺术语言,展现了人类生活的多姿多彩,传递了深刻的社会和人文关怀。

此外,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也是经典的代表,它们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艺术家对世界的感悟和对生命的热爱,成为人类文明中闪耀的明星。

经典作品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影响深远,是因为它们具有超越时空的普世价值。

无论是古今中外,无论是东西方文化,经典作品都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

这种普世价值首先体现在作品本身的艺术品质上,它们在艺术表现手法、情感表达、人物塑造、情节设计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令人叹为观止。

其次,经典作品所探讨的主题和问题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它们关注的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和命运,是对人性、生命、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因此具有普遍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经典作品所传递的精神内涵是超越时代的,它们展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理想、信念和勇气的歌颂,对人性的理解和关爱,这些都是永恒的主题,也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需要的。

经典作品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首先,它们激发了我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在经典作品的熏陶下,我们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力量,懂得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也会有更多的人投身到创作和艺术实践中去。

深度报道的基本写作要求

深度报道的基本写作要求

深度报道的基本写作要求深度报道是一种全面、详尽、有逻辑的新闻报道,旨在通过深入挖掘和分析问题的背景、原因、影响等因素,呈现一个主题或事件的全部面貌。

它不仅要突破传统新闻报道的表面现象,还要加入更多的调查和研究,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信息,让读者获得更多的思考和理解。

以下是深度报道的基本写作要求:1.选题定位:深度报道需要选择一个具有较大关注度和社会意义的主题或事件。

主题应具备适当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足够多的信息和资料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可以展现一个问题的全貌和内在的复杂性。

2.全面调查:深度报道需要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获取相关信息和数据。

可以通过采访专家学者、参观实地、查阅文献等多种方式,搜集丰富的素材。

在调查过程中,应该注重收集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以便于全面客观地呈现问题。

3.深入分析:在报道中,需要对所选主题或事件进行深入分析。

可以对其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解释,通过归纳总结、对比比较、因果推理等手段,展示问题的复杂性和多维性。

同时,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和逻辑思维,提供有力的论证和解释。

4.采访报道:深度报道需要采访相关的专家学者、事务参与者、受影响的群体等,获取他们的观点和见解。

采访应当针对问题的核心及其相关方面展开,通过深入提问和引导,获取更加详细的信息和丰富的观点,以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5.避免主观评价:深度报道在呈现问题的多个方面时,应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避免过多的主观评价和个人观点。

报道应该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同时提供不同立场和观点的呈现,让读者自行判断和思考。

6.结构清晰:深度报道需要有清晰的结构,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和理解问题的全貌。

一般来说,深度报道可以采用信息导入、问题分析、主题展示、案例介绍、专家观点、数据分析等结构,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7.语言流畅:深度报道要求语言流畅、通俗易懂。

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和复杂句式,以便于广大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

另外,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精简性,避免冗长和啰嗦。

深度报道范文

深度报道范文

深度报道范文深度报道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新闻传播的快速发展,深度报道逐渐成为大众对于新闻信息的追求。

深度报道是一种对新闻事件进行全面、客观、深入的分析和报道的新闻形式。

在深度报道中,新闻作家需要具备全面了解新闻事件的能力,对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深入剖析,并通过专业的写作技巧和风格,将事件的内涵和背后的意义展现给读者。

深度报道对于新闻写作来说,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事实陈述,而是需要对事件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和解读。

这样的报道更具有说服力,更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事件,同时也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思考。

在深度报道中,时间和地点是两个重要的要素。

时间决定了报道的主题和事件的背景,而地点则决定了事件的细节和影响力。

在深度报道中,记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调查和采访,以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此外,深度报道还需要具备独立性和客观性。

新闻记者应该远离政治和利益的影响,坚持客观、公正、真实、准确的原则。

只有这样,读者才能信任并接受深度报道的内容。

在深度报道中,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也至关重要。

记者需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使报道更具艺术性和吸引力。

同时,还需要注重事实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以保证读者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接受报道的信息。

除了专业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外,深度报道还需要关注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需求。

记者需要根据读者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报道形式和内容,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兴趣。

总之,深度报道是新闻写作中的一种高级形式,要求记者具备丰富的知识、独立的思考能力和专业的写作技巧。

只有这样,才能够提供更全面、深入和有说服力的新闻内容,满足读者对于深度报道的需求。

新闻采访与写作如何进行深度报道

新闻采访与写作如何进行深度报道

新闻采访与写作如何进行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新闻行业中一种重要的报道形式,旨在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一个话题或事件,为读者提供全面而详尽的信息。

本文旨在探讨新闻采访与写作如何进行深度报道,帮助记者和写手提升他们的报道能力。

一、准备阶段在进行深度报道之前,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准备事项:1. 确定报道话题:选择一个具有深度和影响力的话题。

这可以是一个突发事件、社会问题、科技创新等。

重要的是要选择一个有足够潜力展开深入报道的话题。

2. 收集信息:进行充分的调研,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新闻素材。

这可以包括既往报道、专家观点、数据统计等。

这些信息将为深度报道提供基础。

3. 制定计划:编写一个报道计划,列出需要采访的人员、地点和时间。

计划有助于组织采访过程并确保不遗漏重要细节。

二、采访技巧进行深度报道时,采访是获取信息和观点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一些采访技巧:1. 预先准备问题:在采访前制定一个问卷,列出要询问的问题。

这样可以确保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会遗漏重要内容,并有助于深入挖掘被采访者的见解。

2. 深入挖掘: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该深入挖掘被采访者的观点和经验。

通过提问为什么、怎么样、有什么影响等问题,引导被采访者详细解释和阐述。

3. 多元视角:除了采访专家和相关人士,记者还应该寻找不同的视角。

这可以包括普通民众、业内专家、政府官员等,以获得全面的信息。

三、分析与整理采访完成后,记者需要分析和整理所得到的信息。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深度报道的分析与整理技巧:1. 归纳与总结:整理采访记录,归纳并总结关键信息和观点。

这有助于找到报道的主线和重点内容。

2. 事实核实: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要仔细核实事实和数据的准确性。

确保所报道的内容真实可靠。

3. 角度把控:考虑不同角度和观点,寻找可能的问题和争议点。

这有助于深入报道和展示多元视角。

四、深度写作在进行深度报道时,写作是最重要的环节。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深度写作的技巧:1. 结构清晰:在写作时,要注意整体结构的清晰性。

关于深度报道的写法

关于深度报道的写法

关于深度报道的写法——预设、捕捉和集成闫肖锋(《新周刊》总主笔)深度报道在本文中被分为三段论:预设假说、捕捉事实和集成文章。

那么,令人困惑的三个问题是——采访跟社会调查的区别是什么?这个世界的真相是可以逼近的吗?编写报道跟写小说的分别又在哪里?一、预设采访跟社会调查的区别是什么?或许,这个问题可简化为,去采访之前是否需要一个理论预设或逻辑判断?当矿难之类突发性事件来临时,记者能具备什么样的理论准备呢?又能形成怎样的逻辑判断呢?显然,这是荒谬的。

对于重大事件的报道,记者无法先有逻辑判断的,只是一些想法的碎片,诸如违法作业、官商勾结、人命不值钱之类的判断,如此而已。

这些想法有待证实,而更丰富、更刺激的事实隐藏于未来采访之中,找出它们是一位记者最大的使命和挑战。

待采访有效实施之后,最后自然成了逻辑判断和理论分析。

当然,前提是有足够的理解力以及逻辑整理能力。

如果采访只是为了印证某种假设,已经判断好的东西,那是没有意义的、强奸事实的。

但另一方面,理论是捕捉世界之网。

假如你对这个世界没有看法,注定也采访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记者是人,不是扫描仪。

换句话说,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决定了你能捕捉到什么。

关于是预设问题还是随机跟进,孰先孰后,应视不同采访题材而定吧。

事实永远比理论更精彩,变化总是超出个人想象。

但如果没有理论或逻辑武装,采访者便沦为吸尘器,抓到什么是什么了。

有理论准备的大脑,能让记者像守候在洞口的猫那样,随时捕捉话题之鼠。

理论上讲,不存在绝对客观的调查或采访。

人们只能通过一些方法论逐步逼近事实,消极地说,不可能完全捕捉到事实。

但是,新闻采访与社会调查至少有两点是可以共享的:一是价值中立,二是逻辑循环链。

采访/调查时需要保持价值中立,即暂时搁置一切既定观念、看法、理论,保持某种清空状态来迎接事实的来临。

尤其在采访过程中,切不可因自身成见,影响、干扰、左右了采访的对象或事实。

价值中立不等于没有预先的理念或逻辑,只是要求在操作过程中要杜绝它们对捕捉事实的干扰,以便“客观”能自然呈现。

第七章各类深度报道的写作

第七章各类深度报道的写作

第七章各类深度报道的写作第一篇:第七章各类深度报道的写作第七章各类深度报道的写作(一)一、解释性新闻1、定义:解释性新闻是以解释新闻事实为主的一种报道形式,它充分地运用背景材料和相关的事实来解释说明新闻事实的成因,揭示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

2、特点:A、对新闻事实是以“解释”为目的,而不是以“报道”为目的B、对待新闻六要素方面,它侧重于“为何”C、大量使用有关背景材料来完成“解释”的任务3、解释性新闻的写作要求A、遵循新闻报道“用事实说话”的原则,用背景材料来解释新闻事实,而不能用议论来代替解释B、扩大视野,从广泛的背景下去解释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C、把握好解释的程度,既要注意解惑答疑,又要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能力,力避繁琐唠叨二、调查性新闻1、定义调查性新闻是对隐瞒了的消息经过调查弄清真相后进行的公开报道,它比一般新闻写得详细,篇幅也较大,采写时间较长。

西方称之为“揭丑篇”,我国称之为“曝光篇”。

优点:有利于新闻媒介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利,使报纸更顺应时代的发展有利于挖掘被隐瞒的重大新闻,从而开辟报纸自己的生存空间有利于培养优秀的记者局限:调查性新闻的旨趣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采写的阻力大,难以成为日常报道的主力调查性新闻往往缺乏时效性3、调查性报道的写作A、展现调查的过程和方式B、进行细致的分析C、简洁地勾勒新闻事件的一些场景和细节三、预测性新闻1、定义预测性新闻是立足于事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报道的不是已经发生的事实,而是对读者关心的新闻事件或新闻现象的变动趋势,发展前景进行科学预测式的报道。

2、预测性新闻的特点A、超前性B、引导性C、探索性3、预测性新闻的写作要求A、以事实为依托展开分析,努力表明预测的依据B、要有预见性,能见微知著,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C、努力表明预测的权威性,增强报道的说服力(他人预测;记者预测)D、既不要用模棱两可的语言,也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要把话说死四、开拓性新闻1、定义开拓性新闻是一种将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与写作结合起来的报道文体,它不是就现成的事实写成的报道,而是主动将一些处于较深层次的,或是人们无法直接观察到社会内容,经过抽样检测,数据分析等调查手段,进行加工处理后写出的报道。

深度报道 第七章

深度报道 第七章
团队成员都直接或者间接地由主笔人布置、分派 工作任务,了解团队成 员的各自进展有利于主笔人及时调整采编工作的分配 情况,避免新闻素 材搜集重复和记者编辑等存在人力资源浪费的情况。
(一)主笔人应全面掌握团队每一个成员发现的信息 团队成员都直接或者间接地由主笔人布置、分派 工作任务,了解团队成
员的各自进展有利于主笔人及时调整采编工作的分配 情况,避免新闻素 材搜集重复和记者编辑等存在人力资源浪费的情况。
另外,将自己工作中的新发现,及时反馈给编辑。 连线记者的工作较为 琐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尤为需要执着、不言放弃的品质。 连线记者在 团队中发挥的作用不如前方记者引人注目,工作内容细小繁 杂,面临的 变化和挑战较小。
六、连线记者
例如,矿难作为突发事件,并且涉及多方利益纠葛,采访对象数量较多, 是对采编团队报道水平和协调合作能力形成考验的典型场景。
第一节 深度报道中的合作
一、团队化采写的背景
基于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再到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新闻传播载体由报 纸、广播、电视到互联网不断变化,以新的媒介形式丰富着人类的视听 体验。 随着媒介技术的变迁和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传统的新闻价值观的 变迁日益明 显,对新闻价值观中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在 尽可能短的时间 内报道新闻,而且要减缓报道和传播的间隔,甚至精确 到以秒为单位,使用 户可以随时地获取新闻信息。
协调编辑负责与连线记者对接,有序安排落实每位连线记者的工作任务, 避 免工作内容重复或者遗漏。协调编辑具有快速的应变能力,及时解决 前方记 者的突发状况或者临时任务,组织连线记者积极配合。
六、连线记者
连线记者,又称机动记者,工作范围主要集中在报道后方,配合前方记 者进行支线辅助采访。连线记者常查阅数据资料,进行电话采访或者线 上采 访,完成深度报道中不可缺少、不需要到达第一现场的采访,随时 响应报道 需要,扮演机动性的角色。

深度报道的叙事范文

深度报道的叙事范文

深度报道的叙事范文
深度报道是一种着重于细节、情感和背景的新闻报道方式,其目的在
于为读者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通过详细的事实描述和充分的背景
研究,深度报道能够在叙事中展示个人和事件的复杂性,帮助读者产生共
鸣和理解。

一篇深度报道的叙事通常会包含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1.开篇引入: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插曲或故事开篇,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这个引入可能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人物,或者一个令人
震惊的事件。

这一部分的目的是让读者对报道感兴趣,并且引发他们的好
奇心。

2.背景介绍:在深度报道中,背景介绍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提
供相关事件或人物的历史和背景信息,报道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
中涉及的主题和问题。

这可能包括对历史事件、文化背景、相关研究以及
相关人物的深入报道。

深度报道的基本写作要求

深度报道的基本写作要求

深度报道的基本写作要求深度报道是一种对某一特定事件、现象或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入探讨的报道形式。

它不仅要求记者对事件有全面的了解,还要求记者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并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准确地传达给读者。

以下是深度报道的基本写作要求:一、标题要准确简洁,能够概括文章的主题和重点,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标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新闻性和独特性,能够准确地传达文章的核心信息。

二、文章应该具有清晰的结构和层次感。

可以使用恰当的段落和标题来组织文章,使得文章的结构清晰,易于阅读。

每个段落应该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论述,并使用恰当的连接词和过渡句来使得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紧密。

三、文章的内容要准确严谨,避免歧义或错误信息。

记者在采访和撰写报道时应该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对于涉及到的事实和数据要进行核实和验证。

如果有争议的观点或信息,应该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以求得出客观准确的结论。

四、语言要简练明了,通俗易懂。

记者在撰写深度报道时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和晦涩的词汇和句式,以免读者难以理解。

同时,要注重语言的精确性和准确性,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和表五、要点应表达清晰,语句通顺,使用词汇丰富。

记者在撰写深度报道时应该注意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章的内容。

同时,要注重使用丰富多样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六、注重背景分析和深度解读。

深度报道要求记者在撰写文章时进行全面的背景分析和深度解读,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内在逻辑。

记者可以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资料和参考专家意见等方式来获取相关信息和观点,以便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解读。

七、引用合适的案例和数据。

深度报道需要记者能够引用合适的案例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论述。

这些案例和数据应该具有可信度和代表性,并能够很好地与文章的主题和重点相对应。

八、注重人物访谈和故事叙述。

深度报道可以通过人物访谈和故事叙述的方式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深度报道如何写解析

深度报道如何写解析

深度报道如何写解析深度报道是一种作为新闻专业捕捉并分析事件背后深层次内涵的报道形式。

它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思考事件的本质、背后的动机和影响。

深度报道的写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一个主题:深度报道通常是针对一个特定的主题或事件展开的。

选择一个有足够深度和价值的主题是非常重要的,它应该是一个能够引起公众关注和讨论的议题,以及与你所写的目标群体有关。

2.收集信息:深度报道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

可以通过采访相关人员,查阅相关报道、文献和研究等方式来获得信息。

这些信息应该包括主题的历史背景、相关统计数据、专家和证人的观点等。

3.分析和整理:在获得足够的信息后,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整理。

将信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整理好,以便把握故事的脉络和逻辑。

4.选择角度和结构:在写深度报道时,需要选择一个特定的角度来呈现事件。

这个角度可以是突出事件的影响、剖析事件的原因,或者探讨事件的背后动机等。

同时,选择一个合适的结构,例如时间顺序、问题解决或原因和影响等方式,来组织报道的结构。

5.引用权威的声音:深度报道需要引用专家、学者或其他权威人士的声音来支持文章的观点。

他们的意见和分析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客观的信息,并增强报道的可信度。

6.加入叙述元素:虽然深度报道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但加入一些叙述元素有助于增加报道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通过适当描写人物、场景和情绪,可以帮助读者更加身临其境地理解事件和情境。

7.结论和总结:在深度报道的最后,需要给出一些结论和总结,回顾整个报道过程,并明确事件的影响和意义。

深度报道的写作需要运用一定的调查和分析能力,以及较高的写作水平。

通过充足的信息收集、深入的分析和适宜的结构安排,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深层次含义。

新闻写作第七章:深度报道的写作

新闻写作第七章:深度报道的写作

第四节:深度报道的写作
二、写出具有吸引力的开头。
2、特写具体场景。对一个具体场景进行细致描写,能起到 引起读者注意力的作用。这在〈南方周末〉、〈新京报〉的 深度报道中都是经常使用的一个方法,《谁动了神木的根》 开头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 当年过七旬的高永泽点燃一根烟、在院子里的砖石堆上坐 下来时,下午的阳光正照在他背后的堂房废墟上,那里砖石 乱堆、檩椽横陈。 “这是镇上干部让撬的,墙上到处都是裂缝,住着危险。” 深深吸了一口烟的高永泽把手指向东边的院墙,“你看看那 里就知道了”。低矮的墙体上,赫然散布着一道道虬曲的裂 缝,下端直通地表。
第四节:深度报道的写作
三、运用鲜活的细节。 4、背景材料在文章中灵活穿插运用。 深度报道需要对事情进行深度挖掘,所以关注的不仅仅是 当下发生的事情,还需要对历史背景进行回顾,这里就涉 及到各种背景资料的运用,而这也是让文章变的生动鲜活 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 把背景穿插起来。比如下面这段: 上世纪70年代,若尔盖牧区境内有哈丘湖、措拉坚湖、 兴措湖、鬼湖等大大小小的湖泊300余个,最大的面积有 6000多亩,最小的也有1亩左右。到现在,除了热尔大草 原的几大湖泊和其他几十个较大的湖泊外,其余200余个 较小的湖泊都已经干涸。著名的隆刚木措湖于1988年干涸, 留下一大片盐碱地,幕措干湖于1998年干涸,瓦延尔措湖 已萎缩了2/5,哈丘湖、措拉坚湖等几大湖的面积与20年 前相比缩小了至少20%。
第四节:深度报道的写作
三、运用鲜活的细节。 2、写出记者本身的感受。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对于眼睛所看到、耳朵所听到 的,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和感受,在写作中,如 果能把这些亲身感觉描写出来,对于增强文章的说 服力、增加文章的鲜活性非常有帮助。比如下面这 段: 进院子里,更让人从心底里感到一丝凉意,掩盖在 半腿高杂草下的一条条裂缝,如同一张张大嘴,仿 佛会在脚踩上去的时候突然张开,记者踮起脚,小 心翼翼地避开这些裂缝。

深度报道写作技巧如何进行深度报道的写作和采访

深度报道写作技巧如何进行深度报道的写作和采访

深度报道写作技巧如何进行深度报道的写作和采访深度报道是新闻媒体中一种重要的新闻形式,它不仅要求记者对事件进行全面、准确的调查与分析,还要求具备一定的写作技巧。

本文将介绍深度报道的写作技巧,并提供有关采访的建议,帮助读者掌握深度报道的要领。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深度报道之前,记者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1.研究主题:了解事件的背景、相关方面的信息和专业知识,使得自己有足够的理论基础来撰写深度报道。

2.制定调查计划:明确采访的目的、对象和方法,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以提高采访效率。

3.收集资料:通过图书馆、互联网、专家访谈等途径,收集与主题相关的各种资料,为报道提供充分的信息支持。

二、采访技巧深度报道的关键环节在于采访,以下是一些采访技巧:1.选择合适的采访对象:寻找与事件密切相关的人士或专家,他们能够提供权威的意见和见解,为报道增添可信度。

2.设定开放式问题:通过提问来引导被采访者表达观点和看法,避免仅仅得到肤浅的回答。

开放式问题可以引发被采访者的深思和回忆,从而得到更具价值的信息。

3.倾听和观察:耐心倾听被采访者的回答,在他们表达意见时注意观察其表情、语气、肢体语言等细节,这些细节可以提供更多的报道元素。

4.保持客观中立: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保持中立的立场,不应该让自己的观点干扰对方的回答,尊重和尽可能客观地呈现被采访者的观点。

三、写作技巧深度报道的写作技巧与一般新闻报道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建议:1.选择合适的角度:在深度报道中,记者可以突出事件的某一方面,或者从多个角度对事件进行分析。

选择一个能够引起读者兴趣的角度,突出报道的深度和独特性。

2.结构清晰:深度报道应该拥有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

记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段,从而更好地组织报道的逻辑和主题。

3.运用引用和案例:通过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和经典案例,可以为深度报道增加权威性和可信度。

记者应该注重引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错误或引导性的引文。

新闻写作(第七讲深度报道)

新闻写作(第七讲深度报道)
第七讲 深度报道
主要内容:解释性报道
调查性报道 预测性报道 连续性报道
解释性报道 一、解释性报道的产生 含义:主要用来解释新闻事实的一种深度报道形式。 它通过背景材料的大量运用,解释新闻事件的来 龙去脉并揭示其实质、意义。 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解释性报道的功能 1.信息整合功能 整合元素: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周围环境、先前 发生的事件、动机的形成 2.详尽的功能 把今天的事件置于昨天的背景之下,从而揭示出 它对明天的含义 3.说服的功能
2、可以使报道深化 3、影响大 4、能使受众处于悬念中,增强报道的吸引力 5、能培养记者 三、连续报道应注意的问题 1.连续性 2.要提供最新变动情况 3.要注意结构安排 4.防止控制失调
连续报道 一、连续报道的含义 连续报道就是在一定时期内连续不断地报道某一 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或受众关注的问题的深度 报道形式。 注意:系列报道是知道了结果,但先前的报道并 不充分。连续报道不知道事物发展的结果,只 是根据新闻事实所出现的某些征兆判断出其价 值,值得去追踪,去报道,使受众对事物的来 龙去脉有个完整的了解。 二、连续报道的特点 1、可以使受众一步步看清事实的真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解释性报道的写作 1.将“为什么”作为高潮和重点,挖掘新闻背后的新 闻。 如《还原赵作海冤案制造过程:妻子曾遭一个月逼供》 2.在报道事实的基础上,点明事物的意义、特征 3.运用背景材料进行预测和展望 4.从比较对照中揭示本质
作品:《还原赵作海冤案制造过程:妻子曾遭一
个月逼供》
调查性报道
二、调查性报道的产生 起源于美国,特别是1972 年美国‘‘水门事件” 之后。 日本《田中角荣研究》 我国,1980年《工人日报》 发表了“渤海二号”沉 船事件。1994年CCTV推 出《焦点访谈》

深度报道格式

深度报道格式

深度报道格式
深度报道是一种以深入了解某个事件、问题或主题为主的新闻报道形式。

以下是一份深度报道的基本格式:
1. 导语:在报道开头,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报道的主题和背景,吸引读者兴趣。

2. 背景介绍:在导语之后,对报道主题进行一定的背景介绍,让读者了解相关历史、背景和现状。

3. 采访对象:介绍采访对象的身份、姓名、职务、背景等信息,并在报道中引用其言论或观点。

4. 事件分析:在报道中深入分析事件的本质、原因、影响等,挖掘事件背后的本质和意义。

5. 结论和建议:在报道结尾,总结报道的主题和核心观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为读者提供启示和思考。

6. 引用权威来源:在报道中引用权威来源的数据、统计、报告、专家观点等信息,以提高报道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7. 排版和格式:深度报道的排版和格式应该简洁、规范、易读,同时注意字体、字号、行距等细节,让读者易于阅读和理解和记忆。

深度报道需要深入挖掘事件的本质和意义,客观、公正、全面地报道事件和相关事实,让读者得到高质量的信息和知识。

经典:深度报道的写作

经典:深度报道的写作


结尾 胡续冬说:“我始终不相信他就这样离开了我们,我一直觉得他 是通过澜沧江到越南去了。也许有一天,在西贡街头,你会看见一个 三轮车夫冲你一笑,给你一拳,那就是马骅。” 韩博则说:"如果马骅回来,看见我们这里把他塑造成了英雄,他 一定会欣然接受,然后游戏一场。"

2004-7-8 外滩画报 诗人不死,只是悄然退隐
在今天,新闻除了提供信息的本质以外, 越来越多地是要提供娱乐读者,满足读者阅读 享受的功能,这一点上,新闻正在向文学、戏 剧、影视等其他艺术形式靠拢,正因如此,新 闻写作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西方,新闻写作已经成为一门受到高度重视 的事业。
讣闻等文体的备受关注 人类情感新闻类别的出现。 代表作品:《面具后的男孩》,俄勒冈人报,2001 年普利策特稿奖。 普利策特稿奖的设立,引发的争议,代表新闻写作 的最高水准。 《Time》等媒体Writer岗位的设立 今天,记者与作家的交融已经成为趋势。
发现故事

新闻事件中的个人命运 个案:深圳“砍手党”来自小山村 剑锋 新闻事件的背面 个案:余小平身后事
2005-1-20 傅

2005-1-21袁小兵

社区与族群,你的身边随时随地可以发现故事 个案:大桥下面 广州大桥底的流浪族群生态摹本 2006-8-13龙志
设计故事

制造同一新闻背景下,身份迥异乃至对立的个体 碰撞与冲突 个案:两个人的摩托 2007-2-13 袁小兵 杨 传敏
采访认知的三重境界


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 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 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 只是水。 ——《五灯会元》卷十七 个案:禽流感举报人乔松举卷入敲诈勒索案被抓事 件调查 2005-12-9 鲍小东

深度报道如何写解析

深度报道如何写解析

深度报道如何写一、深度报道的涵义深度报道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和发展趋势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

深度报道源于西方,在我国,大致崛起于1987年以后,1987年被称为“深度报道年”。

到现在,深度报道发展更趋繁荣和成熟,广泛渗入到广播、电视等媒体中,不再为报纸所独有。

不过,必要指出的是,目前一般认为,深度报道并非一种新闻体裁,而只是一种报道的方式。

二、深度报道的特征首先是题材重大,其报道对象多为重要的,与受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或问题,或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多为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

其次是意义重大,富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感,要求满足实际工作和广大受众的需求。

(二)完整性其完整性表现在大时间、大空间、宏观的、微观的、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既回顾过去,又剖析现在,也预测未来。

(三)深刻性它通过对大量的、丰富的材料进行深度加工,有分析、有思辨、也有预测,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揭示事物(事件)深层的、发人深思的内涵与本质。

前已述及深度报道并非一种独立的体裁,只是一种报道方式,各种体裁均可作深度报道,多种体裁的融合则更适于作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的综合性往往表现为体裁的综合、手法的综合、内容的综合等。

(五)知识性提供大量的背景材料、涉及古今中外各类学科知识,以满足受众需求。

三、深度报道的类型一般分集合型与单一型(或多篇类与单篇类)两大类型。

集合型与单一型又可细分为不同形式。

(一)单一型此类又可分为综合概括、分析解释、提出问题、典型传播、热点透视、对比揭示等多种类型。

提出问题类。

只提出问题,这种问题一般是典型的、有普遍意义的,但又为大众所忽略的问题。

文中虽不对问题进行解答,但能引发人们深层次的思考。

综合概括类。

对某一方面或某一主题之下的众多事实,加以归纳综合。

分析解释类。

对某些较复杂的新闻事实,或新出现的、人们普遍关注而又迷惑不解的事实进行分析、解释,揭示其实质、意义,预测其发展趋向等。

【通讯写作】《深度报道》写作

【通讯写作】《深度报道》写作

《深度报道》写作一.深度报道的基本概念深度报道是指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对事实作出解释和分析,并努力阐明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力图对事件发展趋势作出准确预测的报道方式。

二.深度报道的基本特点1.重视揭示新闻事实基本性质和深层含义深度报道不仅要报道现象,还要抓住现象背后的本质;不仅要叙述清楚事件本身,还要揭示出事件的深层含义;不仅要确认事件的现状,还要预测事件的发展趋势。

2.解释充分,分析透彻深度报道主要通过对新闻事实的解释和分析来完成,离开了解释和分析,报道就谈不到深度。

3.视野开阔,材料详尽深度报道不仅仅以中心事件为主来展开叙述,议论也不是单纯地针对一件事情来说,它所提供的丰富信息有一定的立体感和系统性。

它的深度其实就是高度,要做到登高望远,视野开阔。

4.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深度报道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式多样,它本身并没有固定的格式,可以采取一切新闻报道的形式,如事件通讯、新闻述评、新闻专访、调查报告等。

三.深度报道的基本类型目前公认的深度报道分为单项型深度报道和复合型深度报道两种。

单项型深度报道是指针对一个中心话题,做一次性的集中报道。

复合型深度报道有若干篇组成,其组合形式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进行性深度报道,另一种是以并列态势出现的系列性深度报道。

(一)单项型深度报道1.分析性深度报道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类型。

它的特点是,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确认新闻事实的性质、意义、发展方向,以帮助受众深入理解新闻事实。

在报道经济形势、政治形势和国际问题的时候,采用分析性深度报道很有必要。

2.调查性深度报道调查性深度报道是针对某一新闻事实,通过展示调查过程,提供大量事实、数据和有关反映及评价的方法,来深入揭示其本质、特征、发展规律的一种报道形式。

3. 解释性深度报道解释性深度报道是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说明和解释,以使受众对事件发生的必然性有准确的把握。

深度报道500字

深度报道500字

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与一些常规性新闻体裁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以深度报道中的述评新闻为例。

一般认为,深度报道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日渐发展起来的述评新闻即是它的标志。

即使如此,述评新闻也曾被列入消息类,如今也还有人把这类夹叙夹议的新闻表达方式列入评论范畴。

应该说这些都是不确切的。

让我们来比较一下,与消息相比,述评新闻在写作方式上即有明显的差别。

消息要求的是有导语、新闻主体、结尾,要求“迅速简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反映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新动态”,只做客观叙述,一般不做评价和议论。

而述评新闻则是以新闻事实为依托进行的夹叙夹议。

述评新闻要求具有消息当中的全部新闻要素,不同的是述评新闻中的新闻事件可以是没报道过的,也可以是报道过的单个消息或多个消息的综合;可以是正发生发展着的,也可以是已经发生过的,但仍与现实有联系的、对未来有影响的事件,述评新闻需要对新闻事件进行具体叙述,同时又要进行解释与评价,导向性更强;述评新闻对时效性的要求不像消息那样严格,但也必须是新鲜的、及时的,越近越好。

就算是纵深感很强的话题,也必须以最近发生的事态作“引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国深度报道的出现及发展
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1987年全国第八 届好新闻奖第一次设立了深度报道奖; 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第一节:深度报道的定义
深度报道是对主体新闻的时空纬度进行深度 扩展的报道,它通过对主体新闻的生成背景、 波及影响和发展趋势进行全方面展示与剖析, 从而深刻地反映客观环境的最新变动状态。 我们不能将深度报道狭隘地理解成一种报道 体裁,我们更应该将其理解成一种报道写作 的理念。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对报道三个层面的提法
1、对主体新闻事实的直接报道; 2、发掘涉及主体新闻背后原因及实质的调查 性报道; 3、在调查性报道的基础上做出的解释性和分 析性的报道;
第二节:深度报道的作用
1、帮助受众及时、深刻、全面地了解生存环 境的变化状况; 2、形成特殊传播效应,在媒体市场上拥有特 殊竞争力; 3、干预官方决策; 4、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新闻人才;
第五节:调查性报道与解释性报道的写作
二、解释性报道 (一)定义:对新闻事件的生成原因、影响范围、发展趋向 和深层意义进行解释的报道。 (二)采写原则与方法: 1、坚持用事实说话(基本原则); 2、全面掌握并解释与新闻相关的事实材料(交待新闻背景 并做出解释;说明新闻事实在某些背景下的意义); 3、深刻理解报道所涉及的专业领域的知识以及与其相关的 各个领域的知识; 4、不断追究新闻的深层因果关系; 5、用通俗的语言完成对新闻的解释;
第七章:深度报道的写作
一、深度报道的历史起源
(一)发源:20世纪初叶的美国,与黑幕揭发运动 有着渊源。 (二)发展:20世纪中叶,调查性报道、分析性报 道、解释性报道成熟。 (三)促使深度报道发展的原因: 1、电子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的竞争; 2、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发 生了变化。受众不仅需要了解一时一地的新闻动态, 而且更加关注每个新闻动态所蕴含的意义、产生的 影响和发展的趋势。
第四节:深度报道的写作
如何把深度报道写活? 一、选择适合的报道角度。 角度选择要掌握以下几点:一是要和当前的 社会大背景联系起来,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 的程度上;二是要从普通读者的角度出发, 报道写出来是给读者看的,不能高高在上; 三是要善于以小见大。
第四节:深度报道的写作
二、写出具有吸引力的开头。 1、展示矛盾冲突。在文章的开头把整个事件的冲突展示出 来,让读者一看到就会在心里发出疑问:为什么会发生这样 的事情?事情如何进展。《大闸蟹变局》就是这样的一个开 头: 阳澄湖大闸蟹青背、白肚、金爪、黄毛、体壮,色、香、 味极佳,向来是中国人心目中的极品螃蟹,被誉为‘蟹中之 王’,市场上的价格至少是别处螃蟹的两倍以上。香港有关 方面曾对阳澄湖大闸蟹的品牌价值进行评估,目前已经攀升 到了22.1亿元。 就在阳澄湖大闸蟹面临大好前景的时候,苏州市政府却 作出了‘阳澄湖大闸蟹,请为清洁水源让道’的抉择,决定 将阳澄湖围网养殖面积从8.06万亩一下子压减到3三、运用鲜活的细节。 如何进行鲜活的细节描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抓取故事冲突中当事人的鲜活语言。在事件发生的过程 中,当事人的语言由于是在特定环境中发生的,往往会有鲜 明的特点。当然在写作中不可能全盘照抄,而是要选取和事 情发展有紧密联系、有个性的的人物语言,通过鲜活生动的 语言,来让报道生动起来。比如《牛气企业停复开,七彩河 畔累累伤》中出租车司机的话语: 开车送记者的出租车司机很无奈地说,有时拉游客都不敢走 工厂附近的路,“气味实在太刺鼻了,都不好意思,怕丢我 们桂林人的脸。”
第三节:深度报道的选题
一、选题领域: 1、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动向(真实报道); 2、政府做出的重大决策(深刻解释); 3、社会运行的重大缺陷及弊端(建设者的态 度); 4、重大突发事件(积极主动);
第三节:深度报道的选题
二、写作深度报道的方法 (一)强化三个意识:新闻背景的说明意识;新闻 影响的展示意识;新闻发展的预测意识; (二)关注两个环节: 1、精心设计采访。深度报道的采访对象通常包括: 主体新闻事件中涉及的人员、机构与环境因素;受 到主体新闻事件影响的人群与环境;与主体新闻相 关的背景资料集群;主体新闻涉及领域的专家; 2、深入进行研究。
第四节:深度报道的写作
二、写出具有吸引力的开头。
2、特写具体场景。对一个具体场景进行细致描写,能起到 引起读者注意力的作用。这在〈南方周末〉、〈新京报〉的 深度报道中都是经常使用的一个方法,《谁动了神木的根》 开头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 当年过七旬的高永泽点燃一根烟、在院子里的砖石堆上坐 下来时,下午的阳光正照在他背后的堂房废墟上,那里砖石 乱堆、檩椽横陈。 “这是镇上干部让撬的,墙上到处都是裂缝,住着危险。” 深深吸了一口烟的高永泽把手指向东边的院墙,“你看看那 里就知道了”。低矮的墙体上,赫然散布着一道道虬曲的裂 缝,下端直通地表。
第四节:深度报道的写作
三、运用鲜活的细节。 3、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进行细节描写。 在小说的描写中,可以用正面描写,也可以用侧面 描写,还可以借助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 夸张等等,对事情进行形象性的摹写。深度报道作 为新闻文体的一种,自然不能按照小说的手法来进 行写作,但是在保持事件真实、公正的前提下进行 适当描写,会增加深度报道的可读性,也让报道更 加鲜活。比如下面这段: 从远处看,村里的房子大都外形完整,走近一看, 几乎每座房子上都有或粗或细的裂痕,空洞窗棂犹 如一只巨大的眼睛盯着杂乱的院落。
第四节:深度报道的写作
三、运用鲜活的细节。 2、写出记者本身的感受。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对于眼睛所看到、耳朵所听到 的,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和感受,在写作中,如 果能把这些亲身感觉描写出来,对于增强文章的说 服力、增加文章的鲜活性非常有帮助。比如下面这 段: 进院子里,更让人从心底里感到一丝凉意,掩盖在 半腿高杂草下的一条条裂缝,如同一张张大嘴,仿 佛会在脚踩上去的时候突然张开,记者踮起脚,小 心翼翼地避开这些裂缝。
第四节:深度报道的写作
三、运用鲜活的细节。 4、背景材料在文章中灵活穿插运用。 深度报道需要对事情进行深度挖掘,所以关注的不仅仅是 当下发生的事情,还需要对历史背景进行回顾,这里就涉 及到各种背景资料的运用,而这也是让文章变的生动鲜活 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 把背景穿插起来。比如下面这段: 上世纪70年代,若尔盖牧区境内有哈丘湖、措拉坚湖、 兴措湖、鬼湖等大大小小的湖泊300余个,最大的面积有 6000多亩,最小的也有1亩左右。到现在,除了热尔大草 原的几大湖泊和其他几十个较大的湖泊外,其余200余个 较小的湖泊都已经干涸。著名的隆刚木措湖于1988年干涸, 留下一大片盐碱地,幕措干湖于1998年干涸,瓦延尔措湖 已萎缩了2/5,哈丘湖、措拉坚湖等几大湖的面积与20年 前相比缩小了至少20%。
第四节:深度报道的写作
四、文章展开中体现冲突。 深度报道不应该是平铺直叙,不应该是一笔流水 账,从头到尾记下来。在文章中应该体现冲突,当 然这冲突不是小说写作中所体现的矛盾冲突,而是 要求在整体的结构构架中有逻辑性,避免平铺直叙。 应该是多种因素的有机穿插。 如何在文章中体现冲突, 一是采访对象要多元,对一件事情,要采访不同 的对象,以获取不同的信息。 二是在采访完后,在众多材料中,要选择有助于 突出新闻报道表达的材料。
第四节:深度报道的写作
二、写出具有吸引力的开头。
3、暗示主题。通过对一件小事的描写来暗示一个 大的主题,这是深度报道写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手 法。往往能引起读者的巨大兴趣。 如《三不怕企业重生记》开头: 2007年11月2日,当江苏省镇江市市长许津荣把果 断关停金河纸业化学制浆行动方案提交给市委常委 会拍板定夺之际,她就预感到:要有一场“动荡”发 生!
第四节:深度报道的写作
三、运用鲜活的细节。
5、用活数字。 深度报道要做到鲜活,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 让冷冰冰的数字变得鲜活起来,这样才能取 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如果要让数字活起来, 必须要讲些技巧。一般的方法有:通过折算 把数字形象化、把数字单位化小、通过对比 手法用数字、用形象的比喻等等。
第四节:深度报道的写作
五、避免平庸结尾。 对于一篇鲜活的深度报道来说,有一个给 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结尾也是很重要的。这方 面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对于记者来讲, 在写到最后时,就是要避免平庸。
第五节:调查性报道与解释性报道的写作
一、调查性报道 (一)定义:致力于查明并揭露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却由于 各种复杂原因而被掩盖起来的深层事实真相的报道。 (二)采写原则与方法: 1、不断地质疑,不断地求证; 2、不要忽视任何线索和细节; 3、借鉴侦探和律师的工作方法; 4、在法律范围内行事; 5、勇气、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 6、高度的警惕和防范; 7、冷静、客观的文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