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活动课》说课稿
《经典诵读》课程教学大纲
![《经典诵读》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a65f858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60.png)
引言概述:《经典诵读》课程教学大纲(二)旨在进一步拓展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帮助他们深入挖掘作品内涵,并通过诵读训练提高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本文将分为五个大点,分别是:经典文学作品选取、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与理解能力训练、批判性思维培养以及综合评价方法。
正文内容:一、经典文学作品选取1.1 选取原则:根据学生年龄、阅读水平、文化背景等因素综合考虑,选取适合学生的经典文学作品。
1.2 作品类型:涵盖古代经典、现代经典以及外国经典等不同类型,旨在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1.3 作品分析:对每个选取的作品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主题、情节结构、角色塑造等,以便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二、诵读技巧培养2.1 声音控制:通过音调、音量、节奏等手段,使诵读更加生动有趣。
2.2 语音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习惯,准确地表达作品中的语言,增加其表现力和感染力。
2.3 舞台表现:通过演技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增强表演力。
三、阅读与理解能力训练3.1 阅读速度:通过课堂阅读练习和作业设置,引导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提升对文学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
3.2 文本分析:教授学生如何深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隐喻、象征等元素,帮助学生提高对作品的理解能力。
3.3 阅读策略: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快速阅读、扫读、精读等,使其能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四、批判性思维培养4.1 主题探究: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主题,并通过讨论、辩论等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
4.2 观点分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不同角色的观点和立场,培养学生辩证思考和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4.3评价和判断: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引导其对文学作品的价值进行评价,并能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综合评价方法5.1 课堂表现:通过学生在诵读及相关课堂讨论和演绎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评价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
![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408d2e9551810a6f524860f.png)
《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品读古诗,给诗配画,给画配诗,体会诗境,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悟人生哲理。
3、了解名著,体悟人生真谛。
4、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5、增强对人类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重点: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三、开放式活动课——有诗朗诵,讲述表演故事,配乐美文赏读,诗配画,画配诗,配乐唱古诗,抢答。
四:活动准备学生准备:1、背诵七年级下册子10首古诗,并为《约客》、《送灵澈上人》、《山中杂诗》《滁州西涧》配画。
2、课下阅读高乐基的《童年》、布封的《昆虫记》3、熟背《论语》十则。
4、表演学讲《两小儿辩日》故事。
5、感情朗读《我还有一个苹果》,并写出赏析文字(可以从语言、写法、哲理等方面赏析)。
6、学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幻灯片)灯片1、经典诵读活动课。
灯片2、打出古诗《约客》《送灵澈上人》。
(加上背景,为诗配画,投影展示学生画)关于《山中杂诗》《滁州西涧》的画(可以把学生的画投影显示,为画配诗)灯片3、关于《童年》、《昆虫记》的简答题。
(走近名著)(1)《童年》是根据谁的经历写成的小说?主人公是谁?代表作自传体三部曲分别叫什么名字?(2)《昆虫记》被誉为什么?作者是哪国的谁?(昆虫史诗法国法布尔)(3)《童年》中你最欣赏谁?请说明理由。
灯片4、为美文〈我还有一个苹果〉配背景音乐。
(美文欣赏)灯片5、为《水调歌头》配背景音乐。
五、活动过程:(一)师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
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让我们在动眼看,用心想,联手做的经典诵读活动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先打出灯片1)(二)主持人:我叫**,今天由我们两人来主持这次经典诵读活动。
(三)主持开始:1、主持人1: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
古诗词在中华文明史上划上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经典诵读活动指导教案
![经典诵读活动指导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81970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0.png)
经典诵读活动指导教案
教案标题:经典诵读活动指导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经典诵读的定义和特点。
2. 经典诵读活动的方法和技巧。
3. 经典诵读活动的实践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经典诵读的相关资料和素材。
2. 设计经典诵读的活动环节和流程。
3. 准备相关的诵读指导和评价标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介绍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 讲解:讲解经典诵读的定义、特点和技巧,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经典诵读。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经典作品进行诵读。
4. 指导:给予学生针对诵读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提高诵读的表达能力。
5. 总结:总结经典诵读活动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多参与经典诵读活动。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现,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2. 收集学生的诵读作品,进行评价和展示,鼓励学生分享和交流。
六、拓展延伸
1. 组织学生参加经典诵读比赛或朗诵会,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 鼓励学生多读经典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七、教学反思
1.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2.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以上是一份经典诵读活动指导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经典诵读说课材料(1)
![经典诵读说课材料(1)](https://img.taocdn.com/s3/m/30e82266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0.png)
《国学经典大家背》读书汇报会说课材料--经典诵读,惠及终身,受益长远一、设计意图:一九八八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会后发表宣言说: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身上去寻找智慧。
所以不求甚解,但求熟背,尽量地多背诵圣贤书,是尊重科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最明智、最准确、最恰当的选择。
(一)成才的前提是有知识,具智慧。
何为知?何谓智?知字先写一矢,即箭,再写一口字。
“口述如矢,必然有知。
”判断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某门学问是否有知,只要你去请教一问,他就“口述如矢”,像放箭一样,说的又快又准,必然令你佩服,当即夸赞“有知识、有学问,真了不起”。
如果一问,张口结舌,呆若木鸡,那肯定是不知道了——无知。
《灵枢.本神篇》说:“因志而有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志智相通,一个人要胸怀大志,才能发奋学习,积极上进,才能实现有知,用知生智,有了大志,加上大智,才能图谋大事,所以智育的根底是志育,是德育。
只有具备远大的志向、广阔的胸怀,智慧才能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二)大量记忆、背诵古圣先贤的经典,是有知识、具智慧的前提。
“圣贤书涵蕴常理常道,教人常则常行,给人安身立命。
它是人类智慧的直接表露,是博造文化、推动历史的动力核心。
“经典是人生智慧的源头,是为人处世的准则。
要修身养性,通达事理,以此最为便利。
经典更是文化的根源所在,有了根源性的文化教养,很容易开发一个人的理性,而涵养出深广的心胸和水平。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所说:“中国五千年文化,以及西方文化、希伯莱文也是靠背诵流传下来的。
世界处处闻经声,社会何愁不安宁?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二、教学过程1. 《爱上经典诗文》古诗大家背。
先秦散文、汉代文赋、唐宋诗词、明清小说……都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记载了我们华夏文明的足迹,见证了我们炎黄子孙以前创造过的辉煌,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的国粹。
作为21世纪的少年儿童,很有必要学习、朗读和背诵一定篇目的古代诗文中的名篇佳作,汲取这些宝贵文化遗产的精华,从而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增长知识、丰富语言,同时也能够培养审美水平、提升语文水平。
《诵读》教案》
![《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3d8989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4b.png)
《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语感和节奏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选取经典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进行诵读。
2. 学习并掌握正确的诵读技巧和方法。
3. 分析作品中的意境、情感等,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诵读,引导其他学生跟随。
2. 讲解法:教师讲解诵读技巧和方法,学生加以实践。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作品内涵,分享自己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经典诵读教材,如《唐诗三百首》、《宋词精选》等。
3. 准备诵读台或讲台,方便学生示范和表演。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表现。
2. 诵读技巧:评价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的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
3. 作品理解:通过学生讨论和分享,评价他们对作品内涵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教师挑选适合学生诵读的经典文学作品,制作课件和教学素材。
2.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本次课程的经典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3. 示范诵读: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诵读,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韵律和情感。
4. 教学讲解:教师讲解诵读技巧和方法,如停顿、语气、节奏等,并指导学生实践。
5.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作品内涵,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6. 学生展示: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诵读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7.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诵读任务,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
七、教学策略1. 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诵读中找到自己的特长。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作品的美。
4. 激励性评价: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校本课程说课稿 经典诵读
![校本课程说课稿 经典诵读](https://img.taocdn.com/s3/m/5bc31a3b0b1c59eef9c7b442.png)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校本课程说课稿经典诵读
校本课程说课稿
诵经典诗文,唱春日赞歌
说课程背景
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语文新课程标准》十分倡导经典诗文的背诵和积累,在“阶段目
标”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
”
引导学生学古诗、读古诗、背古诗,正是为了给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的孩子们播下最好的种子,撒下最好的养料,丰厚文化底蕴,涵养健全人格。
正是这一原因促使我校选择了“经典诵读”这一校本课程。
我校以童谣、三字经、唐诗、宋词、论语等文化经典为内容,引领孩子们开展读、讲、画、唱、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力求把经典诗文演绎得有声有色,使学生爱上经典诵读,爱上中国文化。
一、说教材
五年级的校本课程内容是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首》。
现在正是春季,书中又正好有许多描写春天的诗歌,笔者梳理了一下,大约有二十多首,比如《咏柳》、《凉州词》、《春晓》、《送元二使安西》、《望庐山瀑布》、《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蜂》、《泊船瓜洲》、《渔歌子》、《春日》、《赋得古原草送别》、《忆江南》、惠崇《春江晓景》等。
结合现在的时令,本课决定对这些描写春天的诗歌进行归类整理,达到熟读成诵、融会贯通的目的
二、说教学目标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自称“好读书,不求甚解。
”古诗文诵读校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设计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6173f55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7.png)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深入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掌握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知识目标:让学生熟悉并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和古文,掌握基本的古文阅读技巧和方法。
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诵技巧和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信地站在舞台上进行朗诵表演。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的诗词和古文。
教学大纲将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首先,让学生接触和熟悉基本的古诗词和古文,学习朗诵技巧和表达方法;然后,通过深入讲解和分析,使学生理解诗词和古文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内涵;最后,学生进行诵读表演,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包括讲授法,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诗词和古文的知识;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诗词和古文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内涵;实验法,学生进行诵读表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包括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扩展阅读;多媒体资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学习资源;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诵读表演和实践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诵读表演能力,作业主要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考试则主要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评估方式将力求客观、公正,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紧凑合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进度将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时间将安排在每周的固定时间段,教学地点将选择适合诵读和表演的教室。
《经典诵读活动课》说课稿
![《经典诵读活动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6856b57011ca300a6c390f3.png)
第四版块:课外经典诵读展示。
这一板块展示的是精彩纯熟的背诵《论语》(节选)、《水调歌头》、《木兰辞》,通过优秀的学生代表单人朗诵,老师领诵,集体背诵,正确读准字音,主义接收,情感的表达在诵读中甘午人生的哲理,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五版块“化人化文,赏析体验”
古诗词韵调优美,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还可以谱上词、曲唱出来。通过让学生唱唐诗《春晓》,随着明快的节奏,学生朗朗上口,加上动作,配上活泼的舞姿。古诗韵律的优美,学生唱起来也易学易懂,艺术美感悠然而生,已经陶醉其中,也愿意和大家一起做,一起唱。
第六板块——拓展延伸 学以致用
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接下来请欣赏由我们全体四年级师生改编创作的一首新的三字经《夸我家》。结合新的《小学生行为规范》,我们在课余修改、加工。润色而成,自创、自该、自读的“三字经”简单易读,易背。
第七板块——课外作业,感悟经典的韵美
1.把今天活动后的感受以日记、周记或作文的形式写下来,题目自拟。
第二板块:古诗词探究——“看图吟诗”
这一板块让学生可以根据屏幕上给出的一幅幅插图猜出已经学过的几首古诗并有感情地吟诵了来。在看图吟诗的韵味和美好的已经汇总,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能诗会画,画不离诗,诗不离境,融为一体。
第三板块:古诗词探究——古诗情景剧再现
古代文人能诗会画 ,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让我们重温经典,演绎经典。时间、地点、人物、情景、表达的情感,学生自己选好合作表演的搭档,选角色,定剧情,设内容,可传统也可创新。孩子们通过网络搜索。协调,修改,润色,基本就是今天所呈现的样子。虽然道具有些仓促,国语简单,但孩子表演的很精彩,已有有时间可以再加以练习,会更加完美。通过学生的演绎,挖掘了学生的表演潜能,感受经典,体会中华经典的韵味美。
主题活动经典诵读教案
![主题活动经典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fd160c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d.png)
主题活动经典诵读教案教案标题:主题活动经典诵读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2.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经典文学作品选读: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程度的经典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名著摘抄等。
2. 诵读技巧训练:教授学生正确的朗读姿势、语音语调、节奏感等基本朗读技巧。
3. 诵读表达: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表达作品中的情感、思想和意境。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2. 通过展示经典文学作品的插图或简短摘抄,引发学生对作品的猜测和讨论。
第二步:诵读技巧训练(15分钟)1. 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姿势、语音语调和节奏感,学生跟读模仿。
2. 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如语气、停顿和重音等。
3. 练习诵读不同类型的句子,如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加强学生对语调的掌握。
第三步:经典文学作品诵读(2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篇经典文学作品进行诵读。
2. 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诵读排练。
3. 学生逐组进行诵读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点评,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第四步:诵读表达(15分钟)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个人诵读表达。
2. 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语音语调和表情传递作品中的情感、思想和意境。
3. 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步: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诵读技巧和表达方法。
2. 教师推荐相关经典文学作品,鼓励学生继续进行阅读和诵读活动。
3. 鼓励学生在家庭和社区中进行经典诵读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诵读过程中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2. 评价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评价。
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fd3fb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36.png)
经典诵读教案课题:经典诵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领悟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情感内涵。
2.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和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1. 了解经典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2. 学习经典作品的诵读技巧。
3. 分析和解读经典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1. 通过朗读表达出经典作品的情感。
2. 分析和解读经典作品的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经典作品的文本或音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给学生播放经典作品的音频或朗读经典作品的一段片段,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和艺术魅力。
二、学习背景和作者(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经典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让学生了解作品的上下文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生听教师讲解后,可以提问或讨论相关问题。
三、朗读技巧学习(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朗读的基本技巧,如语调、节奏、停顿等。
2. 教师示范朗读经典作品的一段或一首,让学生听后感受并模仿朗读。
3.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可以分组进行。
四、分析和解读(20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和解读经典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情感内涵,如象征手法、修辞手法等。
2. 学生可以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讨论和整理。
3. 学生可以用纸和笔记录自己的分析和解读。
五、表演和分享(15分钟)1. 学生可以选择和同伴合作表演朗读经典作品的片段或整篇。
2. 学生可以进行作品分析和解读的分享,互相倾听和交流意见。
3. 教师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
六、总结(5分钟)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和效果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经典作品对他们的意义和启发。
板书设计:经典诵读学习背景和作者- 背景- 作者朗读技巧学习- 语调- 节奏- 停顿分析和解读- 艺术特点- 情感内涵表演和分享- 合作表演- 分享和交流总结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和诵读经典作品,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陶冶和审美能力。
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41f5fe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9.png)
经典诵读一、活动主题:诵国学经典,做文明少年二、活动目标:1、传承国学经典文化。
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让少年儿童接受实实在在“中国人”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在诵读中,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3、夯实学生文化底蕴。
国学经典内容丰富,文字精炼,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活动原则: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
四、活动方式:1、读:齐声诵读、优生领读、个人诵读、男女对读、名句接诵等。
2、唱:用洪亮歌声唱响《读唐诗》3、说:谈感受,明道理。
五、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主题。
1、课前谈话: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孩子们,准备好了吗?2、我们的口号是:“诵国学经典,做文明少年。
”3、小助手读,“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二)诵读古诗,体会韵律之美。
1、(1)齐声诵读《绝句》。
提问:“迟日”指什么?为什么把春日叫迟日呢?这首诗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齐声诵读《春夜喜雨》。
春雨意味着春天的来临,意味着万物的复苏,意味着希望的降临。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是哪里?千古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还可以用来赞美谁呢?2、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诗呢?(1)分组背前四首。
要求用明快的节奏背《村居》。
全班重复最后两句。
直至今天“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依然是我们所向往的生活。
(2)第五,第六首个人诵读。
清明节是中华传统节日,扫墓祭祖,踏青出游的日子。
第七首集体诵稀少读。
3、(1)孩子们,你眼中的夏天是什么样子呢?那南宋诗人范成大笔下的夏天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日长篱落无人过呢?梅黄杏肥,麦白菜稀,昼长人稀,蜓飞蝶舞,美不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看见这幅图画,你们想到那首诗?请用明快的节奏诵读《小池》。
4、孩子们,“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呢?作者是谁?还有哪些诗和秋天有关呢?女生诵读《枫桥夜泊》,男生诵读《静夜思》。
四年级美术《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美术《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ed4394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1.png)
四年级美术《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经典文化和艺术作品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诵读技巧。
3.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经典文化和艺术作品的概念。
2. 选取适合四年级学生的经典文化和艺术作品,如古诗词、名画等。
3.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和欣赏经典作品,感受其中的美和艺术价值。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经典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引导学生讨论经典文化和艺术作品的重要性。
2. 研究活动:- 向学生介绍选取的经典文化和艺术作品。
- 学生诵读经典作品,并进行语音训练和发音纠正。
- 分组进行诵读比赛,增加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竞争意识。
- 学生进行艺术作品欣赏,通过观察、描述和想象,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
- 引导学生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3. 总结反思:- 学生分享对经典诵读活动的体验和收获。
- 教师进行总结反思,强调经典文化和艺术作品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和欣赏。
四、教学资源1. 经典文化和艺术作品的图片、视频资料。
2. 经典文化和艺术作品的诵读和欣赏材料。
3. 学生的诵读和欣赏记录表。
五、评价方法1. 学生诵读表现评价:包括发音准确性、语调抑扬顿挫等。
2. 学生艺术作品欣赏评价:包括表达能力、艺术感知和想象能力等。
3. 学生参与度评价:包括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与分享等。
六、教学扩展1. 深入研究其他经典文化和艺术作品,拓宽学生的文化眼界。
2.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3. 可将学生的诵读和欣赏成果制作成展示作品,与其他班级或学校分享。
以上是《四年级美术《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文化经典诵读说课稿
![中国文化经典诵读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42a3e5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3c.png)
中国文化经典诵读说课稿一、引言中国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经典文学作品。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良好文化素养,本次诵读活动选取了几部中国文化经典作品,通过精选篇章的朗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二、诵读活动设计1. 活动目的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情感态度。
2. 活动内容(1)《红楼梦》:选取第五十六回“黛玉梨香院落”作为诵读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体会其中的悲欢离合。
(2)《论语》:选择《为政篇》中“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部分,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理解孔子的治国思想和道德观念。
(3)《史记》:选取《陈涉世家》中“昔者,天祚树高木,风摇其根”来进行诵读,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了解中国历史的变迁和人物的风云际会。
3. 诵读方法(1)独立诵读:学生个别进行诵读,通过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每篇作品的情感和词汇。
(2)合作诵读: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诵读,通过互相配合呈现出更好的诵读效果。
4.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录音素材(2)学生准备音频设备(3)课堂封闭,确保环境安静,利于学生的诵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曲艺表演视频,引入经典文学作品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2. 正文(1)展示作品素材播放录音素材,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到经典作品的节奏和韵律。
(2)独立诵读学生依次进行独立诵读,教师可以在一旁进行点评和纠正。
着重强调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
(3)合作诵读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诵读,通过合作来提升整体的诵读效果。
每个小组可以设计诵读动作和表情,增强表演效果。
(4)集体诵读全班合作进行集体诵读,达到团结合作的效果。
每个学生的声音交错在一起,形成悦耳的和谐音响。
3. 总结通过本次诵读活动,学生加深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同时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
经典诵读优秀课程设计
![经典诵读优秀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affb24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1c.png)
经典诵读优秀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深入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语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经典诗文的基本内容,了解其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理解诗文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提高诗文理解和表达能力,能够熟练地进行诗文朗诵和背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经典诵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中国古代经典诗文为主,包括《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
教学过程中,将按照诗文的年代顺序进行编排,注重诗文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的讲解,同时结合诗文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进行深入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包括:1.讲授法:对经典诗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文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实验法:学生进行诗文朗诵和表演,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取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经典诗文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诗文的内容和意境。
4.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音响设备、道具等,支持诗文朗诵和表演的实践教学。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等环节,记录学生的表现,占总分的30%。
2.作业:布置相关的诗文阅读和分析作业,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或分析报告,占总分的20%。
3.考试:设置期末考试,涵盖本课程所学的诗文内容、作者生平、艺术特色等,占总分的50%。
评估方式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评估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现代诗词经典诵读说课稿
![现代诗词经典诵读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39f9fc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a.png)
现代诗词经典诵读说课稿一、诵读背景介绍近年来,诗词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现代诗词作为传统诗词的延伸与拓展,更是引人注目。
现代诗词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既传承了传统诗词的优秀传统,又展现了现代人的情感与思想。
本诵读课将通过对现代诗词的经典作品进行诵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诗词。
二、课程目标1. 了解现代诗词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 学习现代诗词的基本韵律和格律;3.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朗读表达能力;4. 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认同感。
三、教学重点1. 现代诗词的背景介绍和特点分析;2. 经典现代诗词的诵读与欣赏。
四、教学步骤1. 现代诗词的背景介绍与特点分析现代诗词是指20世纪以来创作的一类诗词作品,它以现代人的情感和思想为题材,反映了当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和人文精神的追求。
现代诗词相比于传统诗词更加自由多样,格律要求较宽松。
它大胆创新、审美前卫,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现代性。
2. 经典现代诗词的诵读与欣赏本节课将选择几首现代诗词经典作品进行诵读与欣赏,通过学生的诵读和表演,带领他们深入了解并感受现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这个世界太喧闹。
于是我走进图书馆,企图在这个温馨的地方,找寻属于我的宁静。
五、教学方法1. 听说结合:学生先听老师朗读现代诗词经典作品,然后选择一首作品进行诵读;2. 合作分享:学生分成小组,自选现代诗词作品进行诵读,然后分享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反馈通过学生的诵读与表演,老师可以及时给予肯定和提出改进建议,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现代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七、板书设计现代诗词经典诵读八、课后作业1. 继续发掘现代诗词的经典作品,进行诵读与欣赏;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现代诗词,写一篇读后感。
初中经典诵读活动教案
![初中经典诵读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2cc060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12.png)
教案名称:初中经典诵读活动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时:1课时教材内容:古诗文选篇教学目标:1. 通过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韵味和美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古诗文诵读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通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古诗文的意义和内涵。
2. 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古诗文选篇,提前让学生熟悉文本。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
3. 准备音响设备,以便进行诵读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经典诵读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文,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二、诵读指导(10分钟)1. 教师对选篇进行简要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意义和内涵。
2. 教师示范诵读,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韵味和美感。
3. 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纠正发音和朗读中的错误。
三、诵读展示(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诵读展示,鼓励他们大胆表现自己。
2. 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四、活动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次经典诵读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活动收获和感悟,总结自己在诵读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文知识竞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2.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古诗文朗诵比赛,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经典诵读活动,学生对古诗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古诗文的意义和内涵,避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朗读。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552c13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e5.png)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课题: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目标:1. 了解国学经典的概念和分类。
2. 熟悉国学经典的重要内容。
3.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国学经典的概念和分类。
2. 帮助学生熟悉国学经典的重要内容。
3. 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2. 提高学生的国学经典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国学经典相关的教材、录音等资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了解国学经典1. 教师简要介绍国学经典的概念和分类。
2. 教师示范诵读一段国学经典,并请学生模仿朗读。
第二课时:经典诵读1. 教师选择一段国学经典,并进行文字阅读和解释。
2. 学生分组朗读这段经典,并注意抑扬顿挫、字音字调等朗读技巧。
3. 学生小组间相互比较朗读效果,展示优秀的朗读表演。
第三课时:经典理解与表达1. 学生阅读一段国学经典,并进行理解。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相关问题并表达自己的理解。
3. 学生进行个人发言,表达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课时:学以致用1. 学生选择一段国学经典,进行个人朗读表演。
2. 学生以小组形式编写一则以国学经典为主题的小故事,并进行演绎。
3. 学生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展示,分享自己的朗读和表演成果。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国学经典,拓宽自己的国学知识面。
2. 组织学生参加国学经典的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3. 鼓励学生写作一些以国学经典为素材的文章或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经典诵读教学说课
![经典诵读教学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e304eb3cddccda38376baf81.png)
精心整理《诗歌经典诵读》教案?感受亲情活动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32课时1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二、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诗人在佳节里思念自己的家乡及亲人;诗人在外地;九月九日是重阳节……4、感受诗人的孤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12312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123123诗!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
课前准备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秋景的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123451234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搜集描写秋天的诗句。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现在正值秋天,寒意袭人。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秋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1、杜牡《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23123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在秋天的气息里,我们感到丰收、喜悦的时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秋风习习,寒意逼人。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说课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96f5fb4410a6f524ccbf8579.png)
精心整理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1
2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五、活动过程:
(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
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比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
?“诵读?(1
吟”
?(2
?(3)?
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中描写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如创用诗文,提高思辨能力。
即引导学生把诗或文改编成一个个课本剧,展开丰富的联想,再现古诗文的意境,理解诗意,充实内容;如改创诗文,培养创作爱好。
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改创诗文。
学生把对经
典诗文的喜爱倾注在各种活动之中,表达于他们精心设计的手抄报以及精心撰写的读后感上。
丰富的活动调动了学生们诵读的热情,校园内到处可以听到朗朗的诵读声
六、活动总结
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活动,引导师生养成了爱经典诵诗文的习惯,培养了学生诵读的兴趣,增加了小学生对中华经典诗文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开启学生。
“经典诵读”语文活动课教案
![“经典诵读”语文活动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ef7aa3b307e87100f696b0.png)
“经典诵读”语文活动课教案川大附小清水河分校李建英一.教学目标从小培养孩子们热爱古诗词、喜欢上唐诗宋词,并且乐于分享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培养孩子们喜欢诵读诗歌的情趣,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情感。
在诗词歌赋的韵律中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教师引人活动课师: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日。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今天李老师借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这首《秋词》做为今天诗歌故事会活动的开场,现在老师把话筒交给今天的主持人,有请主持人上场。
第二个环节:诗歌故事会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在这金秋十月,我们即将迎来第二场水精灵诗歌故事会!我是今天的节目主持人——我是今天的节目主持人——1.中国是一个爱诗的国度,中国人是一个爱诗的民族。
早在几千年前的秦代,朝廷就设立了专门的音乐机关,将文人们的诗歌谱曲传唱,这个机关就称为“乐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首流传至今的汉乐府诗:《长歌行》,表演者:张宇乐。
请——————准备。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人告诫我们少年儿童要珍惜现在的时光,努力学习,立志高远。
诗歌是船,是帆,是我们想象的翅膀,带着我们展翅翱翔!接下来,就让我们和唐代诗人李白一起去远在安徽长江两岸的天门山看一看吧。
请欣赏《望天门山》,朗诵者:喻家希3.唐代诗歌繁荣,宋代诗词兴盛,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坛领袖苏轼,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词,让后人赞叹不止,接下来请欣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演者:李仲谋5.上一场诗歌故事会,我们欣赏了李白的《将进酒》,大家是不是都还记忆犹新呢呢?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浪漫、豪迈,富有想象力。
接下来,请再一次欣赏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朗诵者:陈思远。
6.庐山瀑布的壮观,天门山的雄伟......江山如此多娇!一代代爱国的将领不惜用生命捍卫。
岳飞,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我们炎黄子孙永远不会忘记的民族英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诵读活动课》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上的这一节课,是四年级经典诵读课外活动展示课,我之所以选择上这样的一节课,主要有两个原因:1.结合我班本学期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我们总共积累了古诗44首,(包括一--3年级课本和课外的古诗),一首元曲,3首宋词,一首现代词,3首现代诗歌,《三字经》、《弟子规》、《论语》、《诗经》节选部分,1首北朝民歌《木兰辞》,会唱两首古诗儿歌《春晓》和《咏鹅》。
2.源于我对国学文化的喜欢。
首先,我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做以分析:
活动目标:
1、品读古诗,给诗配画,给画配诗,体会诗境,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悟人生哲理。
3、引导学生朗读、背诵相互关的经典作品,通过多种形式展现诵读经典。
4、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让学生感受中华经典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以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活动重点:
1、朗读、背诵古诗,让学生在诗韵的熏陶中慢慢长大,把中华文化中最精华的内容烂熟于胸,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2、指导学生吟诵古诗,要求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我将本节课分成了七大板块,通过背、读、猜、演、画、唱、写、赏等多种形式进行展开的。
第一版块——“交流展示、点拨激励”
通过古诗串串烧的形式进行快速背诵,在所学的古诗谱上随意点,让学生进行随意熟练背诵。
接下来背诵《三字经》、《诗经》、《沁园春。
雪》最后一起欣赏的是《古诗对联连连看》背诵展示。
此环节通过快速背,个人背诵,小组背诵,男女生背诵,合作背诵,让学生掌握节奏,韵律和感情,提生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二板块:xx探究——“看图吟诗”
这一板块让学生可以根据屏幕上给出的一幅幅插图猜出已经学过的几首古诗并有感情地吟诵了来。
在看图吟诗的韵味和美好的已经汇总,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能诗会画,画不离诗,诗不离境,融为一体。
第三板块:xx探究——古诗情景剧再现
古代文人能诗会画,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让我们重温经典,演绎经典。
时间、地点、人物、情景、表达的情感,学生自己选好合作表演的搭档,选角色,定剧情,设内容,可传统也可创新。
孩子们通过网络搜索。
协调,修改,润色,基本就是今天所呈现的样子。
虽然道具有些仓促,国语简单,但孩子表演的很精彩,已有有时间可以再加以练习,会更加完美。
通过学生的演绎,挖掘了学生的表演潜能,感受经典,体会中华经典的韵味美。
第四版块:课外经典诵读展示。
这一板块展示的是精彩纯熟的背诵《论语》(节选)、《水调歌头》、《木兰辞》,通过优秀的学生代表单人朗诵,老师领诵,集体背诵,正确读准字音,主义接收,情感的表达在诵读中甘午人生的哲理,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五版块“化人化文,赏析体验”
古诗词韵调优美,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还可以谱上词、曲唱出来。
通过让学生唱唐诗《春晓》,随着明快的节奏,学生朗朗上口,加上动作,配上活泼的舞姿。
古诗韵律的优美,学生唱起来也易学易懂,艺术美感悠然而生,已经陶醉其中,也愿意和大家一起做,一起唱。
第六板块——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接下来请欣赏由我们全体四年级师生改编创作的一首新的三字经《夸我家》。
结合新的《小学生行为规范》,我们在课余修改、加工。
润色而成,自创、自该、自读的“三字经”简单易读,易背。
第七板块——课外作业,感悟经典的韵美
1.把今天活动后的感受以日记、周记或作文的形式写下来,题目自拟。
2.请选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用你手中的画笔为它配上一幅漂亮的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