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组合作学习备受各国教育理论界的关注,成为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具有实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步入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又掀起一轮新的改革,其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由于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及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而成为了新课改所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这种理念下,愈来愈多的一线教师尝试着结合学科特点运用合作学习法,把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广泛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对推进新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无忧虑地看到,小组合作学习法一时成为了万能法宝,一些教师上课必小组合作,殊不知合作学习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其利也有其弊,导致在相当多的课堂上,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 ,不但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真正的作用,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甚至还存在许多误区。为此,我决定在数学高段中再进行《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期望通过课题研究,使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准确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正确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要领,充分发挥小组合

作学习的优势,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以提高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建构。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告别“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状态, 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在通过与别人相互合作、交流之后获得一种与人交往的能力,从而获得同学的认可与友谊,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

“群体动力”理论认为: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集在一起,相互依赖,共同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并成为其中一员,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创新的水平。这对那些动机、毅力、

责任心相对较弱的学生会产生积极的群体压力,有利于学生产生自尊自重的情感,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效果。

在我国,近几年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研究过程中,人们也在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

(二)研究目的及实践意义。

1、分析目前数学教学中广泛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原因及对策,构建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改变师生之间当前教学交往形式单一现象,运用合作学习,采用多种教学交往形式,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

3、科学的、合理的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往品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现阶段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及原因分析。

1、随意分组,忽视了学生基础的差异性。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班级教学结构,它要求教师组织好相对稳定的实实在在的合作学习的集体,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益。而有些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不注重小组成员搭配的合理性,随意分组讨论,或同一位置两个同学一组,或前后两个位置四个同学一组,不考虑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不同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这样势必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造成不少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迷失了自我。

2、小组合作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合作学习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只是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公开课教学中,许多老师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教学时髦的一种幌子,作为一张美丽的标签帖在课堂上,不顾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是否具有小组讨论的必要,就盲目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纯粹是为了合作而合作。看似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小组合作成为了制造主体学习热烈气氛的工具,导致小组合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而没有实效。

3、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就直接让学生去合作,导致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不知所措,这时,有的学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往往也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没有一个群体的合作目标,甚至有的学生还利用这个机会说闲话。另一种情况则是合作的问题过于简单,研究的内容没有思考的价值,大多学生都能直接解决,完全没有小组讨论的必要,不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缺乏挑战性。

4、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抑制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某些教师往往热衷于形式,“小组讨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频繁出现,无形中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合作学习没有建立在学生真正自主思考的基础上。此外,不少教师还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合作,学生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统一“安排”下按部就班,小组合作已丧失了允许学生个体自由思考、自主探索的作用,演变成了一种表面假象的合作,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样的环境中往往得不到认同,富有个性色彩的求异思维也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和肯定,忽视了小组中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5、小组内部成员的职责不明确。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往往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大讲特讲,滔滔不绝;有的学生则心不在焉,无所事事;还有的学生一言不发,充当旁听。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全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