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训练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感训练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

摘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和前提。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加速学生完成认知过程,有意识地自觉培养语感。

关键词:语感训练情境有效性兴趣语感团队

小学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还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个性,健全人格,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和前提。而学生的兴趣又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加速学生完成认知过程,有意识地自觉培养语感。

一、创设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优化师生、生生、生本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说过:“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

促使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充分信任学生,给予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鼓励和督促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对学困生和潜能生要给予更多关注,多与他们沟通,不挖苦、不歧视,用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的爱,减少他们因学业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精神上的沉重压力,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促其建立自信心,主动地参与学习,自觉地培养语感。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语感培养

“疑是思之端”,学贵有疑。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由问题的产生开始,问题是学习的起点,问题是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因此,在课前,教师应根据内容结构和人的思维规律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把巧设问题情境,解决疑难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使课堂教学成为“生疑——质疑——释疑——激疑”的环环相扣的过程。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了,就会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积极思维。学生的思维火花往往闪现在质疑、答问、讨论或练习之中,而独创性见解的表达或挑战性问题的提出往往能推波助澜,使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

三、创设竞争情境,培养语感

布鲁纳在其“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中强调,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可适当引入竞争教学模式,创设竞争情境,以

激发学习兴趣。

四、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满足学生需要,培养语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的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激励学生去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去设计板报、课本剧表演、组建文学社和诗社,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写稿、组稿、编辑、设计、出版等等。通过这种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学生既学会了新知,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同时丰富了想象力,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力。学生经常动手练笔,也是培养语感的途径之一。引导学生在练笔的过程中,养成锤炼词句、认真修改的习惯。从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都进行认真的思考、反复修改和亲自实践,凭自己已有的语感开始训练,到自认为满意时为止,这样感受深、体会深、记忆深。

五、组织学习团队,互帮互助,合作探究,增强学习动力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编组5人学习团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期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长处,教师只是适时点拨,“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当多些”。这样,学习中个人不能解决的疑点、重点、难点,就以五人学习团队为单位开展讨论,集思广益。在五人学习团队中

优生能起到“小老师”的作用,对潜能生、学困生是一个很好的帮助机会,而团队与团队之间则又形成了平等的竞争关系。基础知识竞赛、读背课文、智力游戏、抢背抢答活动、作业完成、出黑板报、出墙报手抄报等,都以小组为单元进行,从而培养新型的合作学习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语感,发掘潜能,发展个性。

教师要做培养语感的有心人,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正如法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中只有始终坚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教学效果;才能把学生从被动接受中解脱出来并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