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脂肪的作用及分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料中脂肪的作用及分类

一、能量在饲料中的作用

维持生存

生长发育

劳役

繁殖

产肉、蛋、奶、毛等

脂肪——最有效的能量来源

二、基本供能物质: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能比较

1kg蛋白质4.7Mcal 代谢能

1kg碳水化合物4.3Mcal 代谢能

1kg脂肪8.8Mcal 代谢能

脂肪含能是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的2.25倍

三、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

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当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同时添加时效果更加明显,这种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或脂肪的增效作用。

脂肪额外能量效应机制:

第一,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间存在协同作用,不饱和脂肪酸键能高于饱和脂肪酸,促进饱和脂肪酸分解代谢。

第二,脂肪能适当延长食糜在消化道的时间,有助于其中的营养素更好地被消化吸收。另外,因脂肪的抗饥饿作用使鸡更安静,休息时间更长,用于活动的维持需要减少,用于生产的净能增加。

第三,脂肪酸可直接沉积在体脂内,减少由饲粮碳水化合物合成体脂的能量消耗。

四、脂肪的其他作用

除简单脂类参与体组织的构成外,大多数脂类,特别是磷脂和糖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促进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在小肠的吸收。

是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溶剂,促进维生素的吸收。

形成新组织和修补旧组织不可缺少的物质。类脂中的固醇、磷脂等广泛地存在于机体内的器官、组织细胞中。

合成维生素的原料,如维生素D2和D3。

提供必需脂肪酸。

构成脑组织的成分。

降低饲料加工过程中的粉尘,减少污染。

五、脂肪对饲料品质的不利影响

为颗粒饲料的制粒带来了困难,尤其是动物性油脂需先液化后再喷到饲料上,而且量一大很难制粒,加大了生产颗粒的劳动量和难度,还增加了生产成本。

引起鸡的消化不良和下痢。如消化吸收不良,则引起拉稀,不但不促进生长,反而停止生长,饲料转化率降低。

降低胴体品质,在饲料中加入脂肪后,如代谢转化不当,会造成大量的脂肪堆积。

油脂的酸败,油脂长期在空气或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使其变性,产生有害物质,酸败的油脂是有害的,过量食入会出现缺硒或维生素E类似的症状。

酸败的饲料营养价值下降,维生素遭到破坏,肠道微生物发生变化,引起采食量下降和拉稀。

六、常用的主要脂肪源

植物性油脂: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熔点低,磷酯多,容易形成乳化微粒,消化率高,但是价格高。

动物性油脂: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磷酯少,熔点高,不容易形成乳化微粒,消化率低,价格低。

混合性油脂:吸收率中等,能值低,品质不可控,价格中等。

[NextPage]

饲料中脂肪的消化与吸收

一、脂肪的消化吸收过程

※乳糜微粒的形成是脂肪吸收利用的一个重要环节

乳化剂或表面活性剂对脂肪吸收之所以重要,是由于脂肪吸收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于乳糜微粒的形成。脂肪必须在生理环境下有效地被转化成乳糜微粒才能被有效地吸收。如下图所示:

※生理环境下乳糜微粒的形成或脂肪的吸收利用

脂肪在生理环境下经过脂肪酶降解形成双苷酯、单苷酯和可溶性脂肪酸。后者与胆汁盐形成乳糜微粒(约2-20μm),进而经肠绒毛被吸收。如下图所示:

二、影响动物对脂肪消化吸收的因素

●不同油脂的“生物利用率”不同

众所周知,脂肪的总能(GE)相差不大,大致在9400kcal/kg左右;但是脂肪的有效能,如代谢能(ME)变化却很大。例如,艾琴等(2006)指出,油脂(几乎都是脂肪)的代谢能大致在6500~9000Kcal/kg范围之内。表1为不同种类油脂的代谢能水平。(1992)

种类代谢能水平(kacl/kg)

黄豆油8365

牛油7950

精炼棕油8200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脂肪的生物利用率差别很大,导致其有效能有如此大差距的原因在于不同油脂的饱和程度不同。

王颖等(2002)指出,在甘油三酯中,脂肪酸的分子量在650~970,而甘油是41,据此脂肪酸分子量占甘油三酯全分子量的94%~96%,所以油脂营养学基本上就是脂肪酸营养学。油脂的饱和程度实际上指的是其中的脂肪酸的饱和程度。

在学术界,通常用U/S比值来代表一个油脂的“饱和程度”:U/S比值愈小---饱和度愈大;U/S比值愈大---饱和度愈小。

表2、常见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区别(%)

注:椰子油组成结构中含有达58%的中链脂肪酸!由于中链甘油三酯(MCT)只要被乳化,哪怕没有脂酶的参与都能够被吸收。所以,椰子油是饲料用天然油脂中唯一不符合上述规律的例外。

Eddy等(1989)报道了,油脂的“U/S比值”与其“脂肪利用率”的规律,见图1。

从图可见,日粮脂肪的饱和度(S值)愈高,U︰S的比值愈低,相应日粮脂肪的利用率也愈低。原因在于脂肪酸饱和程度越高,疏水性越强,对胆汁酸乳化的要求越高,其消化吸收率降低。例如:猪油的U︰S的比值1.4,由图可见,其生物利用率在70%以下。

●同一油脂在饲料中添加量增加时,其生物利用率下降

不仅不同的油脂影响其生物利用率,同一油脂的不同添加量也影响利用率。

Ketels 等,于1987和1989年,先后报告了他们在肉鸡饲料中添加油脂的系列试验。结果发现:无论添加的是什么类别的油脂,且无论添加于何种类型的日粮,肉鸡对日粮脂肪的利用率,将随油脂添加量的递增而呈现出逐步递减的变化规律。原因在于过多的油脂超出了动物胆汁酸的生理性乳化能力,是导致日粮脂肪利用率降低的原因。如下图2、3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