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脂肪的作用及分类

合集下载

哺乳动物饲料粗脂肪标准

哺乳动物饲料粗脂肪标准

哺乳动物饲料粗脂肪的标准描述如下:
粗脂肪是哺乳动物饲料中的重要成分,对于动物的生长和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哺乳动物饲料中,粗脂肪的含量应该根据动物的种类、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以及饲料类型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整。

一般来说,成年哺乳动物饲料的粗脂肪含量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例如,成年牛饲料的粗脂肪含量通常在5-8%之间,而成年猪饲料的粗脂肪含量通常在4-6%之间。

此外,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对于粗脂肪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例如,肉牛和奶牛需要更多的粗脂肪来维持其健康和生产性能,而猪则需要较少的粗脂肪来保持其生长速度和瘦肉率。

在选择哺乳动物饲料时,应该注意粗脂肪的来源和质量。

优质的粗脂肪来源应该是新鲜的、无污染的、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如鱼油、植物油等。

同时,应该避免使用劣质的、含有大量杂质和有害物质的粗脂肪,以免对动物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哺乳动物饲料粗脂肪的标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饲用油脂

饲用油脂

饲用油脂饲用油脂的使用价值人们最初在日粮中添加油脂的目的是提供高浓度能量,满足动物快速生长过程对高能量的需求。

随着动物营养研究的深入和油脂在饲料中广泛使用,人们发现了油脂更多的使用价值。

1.能值油脂的能量浓度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2.25倍,可以很容易用来配制高能日粮。

脂肪还能与日粮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互作,提供超过理论计算的总代谢能和净能,产生超额能量效应。

油脂热增耗低,在动物处于炎热环境下,添加油脂可以明显减轻动物热应激发生程度,提高动物生产水平。

2.必需脂肪酸快速增长动物对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a-亚麻酸)的需求大增,常规饲料原料可能不能完全满足,添加适量(2%以上)油脂就足以满足动物对必需脂肪酸需求。

3.促进脂溶性营养成分的吸收日粮必须保持一定水平的脂肪,脂溶性色素和维生素才能良好消化吸收,而饲料原料中脂肪含量往往变异很大,添加适量外源脂肪可以减少原料脂肪变异带来的脂溶性成分消化吸收不稳定,保证脂溶性成分稳定发挥作用。

4.适口性饲料中添加油脂可以使饲料产生滑润的口腔触觉感觉,同时带有愉悦的油香气,更容易被动物接受和采食,提高动物采食量。

5.饲料稳定性油脂具有一定的粘性,添加到饲料中可以减少饲料分级,保证使用过程中营养成分在饲料均匀分布,达到最佳的利用价值。

油脂还具有疏水性,在水产颗粒饲料中添加油脂能延长饲料在水中的稳定时间,减少营养成分的散失。

6.饲料加工饲料添加适量(1%以上)油脂可以减少饲料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粉尘的产生,减少物料损耗,减少对操作人员的健康危害。

添加油脂还能降低饲料制粒过程的摩擦阻力,降低能耗,延长设备使用时间。

饲料用油脂的分类饲用油脂属于真脂,来源于植物种子或者动物体组织。

常温下,植物油脂一般为液态,称为油,动物油脂一般为固态,称为脂。

无论是单一来源的油脂还是混合油脂,天然油脂的主要成分都是甘油三酯,而食品或者化工工业的下脚料可能主要是脂肪酸。

饲用油脂可以按照原料来源进行分类,包括动物油,海产鱼油,植物油,食品工业下脚油和饲料级水解油脂;也可以按照加工程度分类,包括纯油脂(单一动物或植物油,混合油脂,乳化油脂等),脂肪酸盐和粉末油脂(吸附型,包被型和固化型)。

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一、饲料中粗脂肪的定义和作用粗脂肪是指饲料中的脂肪总量,包括不溶于醇的脂肪和溶解于醇中的脂肪。

在饲料中,粗脂肪是能提供能量的重要成分之一,也是动物体内脂肪的来源之一。

粗脂肪的含量会直接影响到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动物的生长发育。

1. Soxhlet提取法Soxhlet提取法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测定饲料中粗脂肪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将饲料样品置于提取筒中,通过循环提取溶剂,将饲料中的脂肪提取出来。

然后,将提取得到的溶液蒸发至干燥,得到粗脂肪的质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被广泛应用于饲料行业。

2. 酸水解法酸水解法是利用酸对饲料中的脂肪进行水解,将水解得到的脂肪转化为游离脂肪酸,进而通过重量测定脂肪含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粗脂肪含量较高的饲料,如油料等。

3. 催化水解法催化水解法是利用酶或催化剂对饲料中的脂肪进行水解,将水解得到的脂肪转化为游离脂肪酸。

然后,通过重量测定游离脂肪酸的含量,进而计算出粗脂肪的含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饲料。

三、粗脂肪测定的重要性1. 评估饲料的能量价值粗脂肪是饲料中的重要能量来源之一。

通过测定饲料中的粗脂肪含量,可以评估饲料的能量价值,为合理配制饲料提供依据。

同时,粗脂肪含量的高低还可以影响动物的采食量和生长发育。

2. 判断饲料质量粗脂肪含量是评估饲料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合格的饲料应当具有适宜的粗脂肪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动物的营养摄入和消化吸收。

3. 为饲料配方提供依据根据各类动物的需要,合理配制饲料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环节。

粗脂肪的测定结果可以为饲料配方提供重要依据,确保饲料中的粗脂肪含量符合动物的营养需求。

四、结语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是饲料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分析方法。

通过合适的测定方法,可以准确评估饲料的能量价值和质量,为合理配制饲料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提高粗脂肪测定的准确性和操作的简便性,对于饲料行业的发展和动物生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畜禽营养与饲料教案——1.5脂肪的营养作用

最新畜禽营养与饲料教案——1.5脂肪的营养作用
讲授法
学法指导
疑:教师在内容讲授前,先给学生设疑
看: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教材
思: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问题答案
知: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简要总结主要知识点,使学生达到知识目标
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导语:我们已经学习了蛋白质、糖类的营养作用,这些物质在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脂类作为三大有机营养物质之一,其主要的营养作用如何?在生产中怎样合理利用脂类营养物质呢?
参考资料
畜禽营养与饲料(第一版) 邱以亮、宋建兰主编
教学反思与建议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合理预设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教师在讲授知识时,把理论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教学过程轻松愉快,基本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在学习第三部分时,由于教师采用先讲解后让学生总结的方法,致使部分学生学习被动,缺乏思考问题的主动性,这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很不利。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把这部分内容放给学生,然后教师进行适当补充。
(板书课题,明确教学目标)
一、脂肪的组成及营养作用(教师用小黑板展示下列问题:1.脂肪由哪些元素组成?其如何分类?2.脂肪有哪些营养作用?学生阅读教材,分组思考讨论,回答问题,然后教师讲授内容,对学生的回答不作点评)
(一)脂肪的组成与分类
组成元素:C、H、O 其中C、H含量较多
根据脂肪的结构分为:
真脂肪:由脂肪酸与甘油化合而成
第五节 脂肪的营养作用
课题
脂肪的营养作用
授课方式
讲授
学时
一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脂肪的组成及营养作用
(1) 脂肪的组成:C、H、O

脂肪营养

脂肪营养

6
2019/1/10
《动物营养与饲料》脂肪营养
脂肪的理化特性
酸败的影响:A、产生异味,饲料适口性下降; B、酸败产生过氧化物,破坏脂溶性Vit,使 饲料营养价值降低。 (5)氢化作用:在催化剂或酶的作用下,不饱和脂肪酸的 双键可与氢发生反应而转变为饱和脂肪酸,称氢化作用。 氢化使脂肪硬度增加,不易酸败,有利于贮存。 影响:有利:不易酸败,有利于贮存,改善体脂肪品质; 不利:损失了必需脂肪酸。
9
2019/1/10
《动物营养与饲料》脂肪营养
二、脂肪的营养作用
3.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维生素A、维生素D、 维生素E、维生素K及胡萝卜素,在动物体内必须溶于 脂肪后,才能被消化吸收和利用。 4.脂肪为动物提供必需脂肪酸;脂肪可为动物提供三种 必需脂肪酸,即亚油酸(十八碳二烯酸)、亚麻酸 (十八碳三烯酸)和花生油酸(二十碳四烯酸)。 它 们对动物,尤其是幼龄动物具有重要作用,缺乏时, 幼龄动物生长停滞,甚至死亡。亚油酸需由日粮供给, 亚麻酸和花生油酸可通过日粮直接供给,也可通过供 给足量的亚油酸在体内转化合成。
5
2019/1/10
《动物营养与饲料》脂肪营养
脂肪的理化特性
(4)酸败作用:脂肪暴露在空气中,经光、热、湿和空 气的作用,或者经微生物的作用,可产生一种特有的 臭味,此作用称为酸败作用。 脂肪发生酸败的原因: 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被空气中的氧所氧 化,生成分子量较小的醛和酸的复杂混合物,而光和热 加快了这一氧化过程。 脂肪在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可因微生物 的作用而发生水解,产生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可经微 生物进一步作用,生成酮。
2019/1/10 《动物营养与饲料》脂肪营养
12
(二)必需脂肪酸的缺乏症:

脂类在猪营养中的作用

脂类在猪营养中的作用

脂类在猪营养中的作用
1、提供能量饲料中的脂肪包括中性脂肪(甘油三酯)、磷脂、甾醇及一部分游离脂肪酸。

脂肪的能值最高。

同等重量的脂肪,其产热量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2.25倍。

2、提供必需脂肪酸猪的必需脂肪酸是机体的正常生长机能所需要的,不能由本身体组织合成,必须由饲粮提供的脂肪酸,包括亚油酸和亚麻油酸两种。

3、是脂溶性维生素的载体饲料中的脂溶性维生素A、D、E、K 被猪采食后,必须溶解于脂肪中,才能被消化吸收和利用。

缺乏脂肪时,可能出现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

4、是细胞膜和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5、改善饲粮的适口性和饲料的混合性能,减少饲料分级并能减少混合机、输送机,尤其是制粒机的磨损,减少加工时的粉尘,增加颗粒料的粘结性。

在生长育肥猪饲料中添加适量脂肪,能提高生长速度,节约饲料,降低料肉比,而且对酮体无不良影响。

一般认为添加量在3%-5%时,能节省10%的饲料,日增重提高5%。

但添加量达10%-20%时,虽能提高增重速度和饲料效率,但会使厚膘明显增厚,降低胴体瘦肉率。

在生长育肥猪日粮中添加脂肪时,应注意的问题是,来自饲料中的脂肪可以直接进入脂肪组织。

因此,若添加的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则可能使胴体脂肪变软,产生软膘。

因此,应注意添加脂肪的品质,同时注意控制育肥后期饲料中米糠(油糠)的用量,以保证胴体
质量。

动物营养与饲料-脂肪与动物营养

动物营养与饲料-脂肪与动物营养

在动物饲粮中添加脂肪
提供能量。
可改善适口性.增加饲料在肠道的停留
时间,有利于其他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 和利用,即具有“增能效应”。
加工生产预混料时,为避免产品吸湿在动物营养生理中的作用
1.作为脂溶性营养素的溶剂 脂类作为溶剂对脂溶性营养素或脂溶性物质的消 化吸收极为重要。鸡饲粮含0.07%的脂类时,胡萝卜素吸收率仅20%,饲粮 脂类增到4%时,吸收率提高到60% . 2.脂类的防护作用 高等哺乳动物皮肤中的脂类具有抵抗微生物侵袭,保护机 体的作用。禽类尤其是水禽,尾脂腺中的脂对羽毛的抗湿作用特别重要。沉 积于动物皮下的脂肪具有良好绝热作用,在冷环境中可防止体热散失过快,对 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显得更重要。 3.脂类是代谢水的重要来源 生长在沙漠的动物氧化脂肪既能供能又能供水。 每克脂肪氧化比碳水化合物多生产水67-83%,比蛋白质产生的水多1.5倍左 右。 4.磷脂肪的乳化特性 磷脂肪分子中既含有亲水的磷酸基团,又含有疏水的脂 肪酸链,因而具有乳化剂特性。可促进消化道内形成适宜的油水乳化环境, 并对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以及营养物质的跨膜转运等发挥重要作用。动植物体 中最常见的磷脂是卵磷脂,用作为幼小哺乳动物代乳料中的乳化剂,有利于 提高饲料中脂肪和脂溶性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促进生长。磷脂是鱼虾饲料中 一种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虾一般不能合成磷脂,鱼虾饲料中天然存在的磷 脂一般不能满足需要。 5.胆固醇的生理作用 胆固醇是甲壳类动物必需的营养素。蜕皮激素的合成需 要胆固醇,而甲壳类动物包括虾,体内不能合成胆固醇,需要由饲料供给。 胆固醇有助于虾转化合成维生素D、性激素、胆酸、蜕皮素和维持细胞膜结构 完整性,促进虾的正常蜕皮、消化、生长和繁殖。 6.脂类也是动物必需脂肪酸的来源 .
脂肪过量或不足的后果

猪饲料中脂肪酸、粗纤维、碳水化合物的作用

猪饲料中脂肪酸、粗纤维、碳水化合物的作用

猪饲料中脂肪酸、粗纤维、碳水化合物的作用作者:曹丽丽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5年第06期在养猪生产中,猪一旦发病,大多数人都是从病原上查找原因,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攻击,然后开始大量使用药物。

很少有人注意到营养与猪免疫力的关系,实际上营养才是保持猪健康和提高免疫力的根本。

本文主要介绍了脂肪酸、粗纤维、碳水化合物在生猪养殖中的使用。

1 脂肪酸猪日粮中的脂肪除了供能以外,其生理作用还体现在脂肪酸组成比例、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必需脂肪酸的营养生理上。

在养猪生产中,无论是选用单一油脂,还是利用多种油脂的混合,或者采用分馏及皂化等特殊的脂肪处理工艺,都是为了调节脂肪中脂肪酸的平衡,实现畜禽对脂肪的最合理利用。

猪对脂肪的吸收利用受脂肪酸链的长度、脂肪酸链的饱和度、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中链脂肪酸、矿物质的影响。

在猪基础日粮中添加4.1%的豆油、玉米油和花生油,猪不饱和脂肪酸约为饱和脂肪酸的2倍,胴体呈现中等柔软状态。

在以等量的棉籽油添加后,测得不饱和脂肪酸约为饱和脂肪酸的1.3倍,此时猪胴体呈坚硬状态。

如果在日粮中添加11.5%玉米油时,则不饱和脂肪酸约为饱和脂肪酸的3.35倍,此时猪胴体呈现油状,不受包装者和消费者的欢迎。

2 粗纤维在越来越精细养猪条件下,养猪户非常重视饲料的营养,猪吃的是以玉米、豆粕、鱼粉等原料为主的配(混)合饲料。

日趋精化的饲料日粮,其粗纤维含量十分少,导致猪出现消化功能障碍、便秘等疾病,影响了养猪效益的提高。

猪是杂食、单胃、后消化道发酵动物,因而能充分利用各种动植物和矿物质饲粮。

猪的采食量大,但很少过饱,大肠全长约4~5m,消化速度快,能消化大量的饲料,以满足猪迅速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猪胃和小肠不分泌纤维素酶,而大肠内具有高活性的琥珀酸生成纤维菌、生黄瘤胃球菌、纤维分解菌和丁酸弧菌属等微生物群,粗纤维的消化吸收主要发生于大肠。

青绿饲料在经过胃和小肠的消化吸收后,剩下的纤维素、少量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及糖类就会进入大肠,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最终产生低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以及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

鸡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及功能:粗脂肪

鸡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及功能:粗脂肪
过量的粗脂肪可能导致肉鸡消化不 良和腹泻等问题,因此需要控制添 加量。
案例三:种鸡饲料中粗脂肪的添加效果分析
添加量
在种鸡饲料中,粗脂肪的添加量 通常为1%-2%。
效果
适量的粗脂肪可以提供能量,促 进种鸡的繁殖性能和种蛋质量。
注意事项
过量的粗脂肪可能导致种鸡肥胖 和影响繁殖性能,因此需要控制
添加量。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过量的粗脂肪可能导致蛋鸡肥胖和脂 肪肝等问题,因此需要控制添加量。
效果
适量的粗脂肪可以提供能量,促进蛋 鸡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蛋量和蛋品 质。
案例二:肉鸡饲料中粗脂肪的添加效果分析
添加量
在肉鸡饲料中,粗脂肪的添加量 通常为2%-3%。
效果
适量的粗脂肪可以提供能量,促进 肉鸡的生长速度和肌肉发育。
注意事项
确保饲料原料中粗脂肪含 量稳定,避免使用劣质或 掺假的原料。
生产工艺控制
采用合理的生产工艺,减 少饲料在加工过程中的营 养成分损失。
储存条件控制
保持饲料储存环境的干燥 、通风,避免饲料受潮、 发霉或变质。
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检测方法:采用化学分析法、近红外线 光谱分析法等方法对饲料中的粗脂肪含 量进行检测。
维持体温
粗脂肪在鸡体内氧化分解时,能够产生大量的热能,有助于 维持鸡的体温。
脂肪酸组成
必需脂肪酸
粗脂肪中含有许多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和亚麻酸等,对鸡的生长和健康至关 重要。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粗脂肪能够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如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 等。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载体
促进营养物质吸收
操作规范:严格遵守检测操作规程,避 免人为误差。

饲料中脂肪的作用及分类

饲料中脂肪的作用及分类

饲料中脂肪的作用及分类一、能量在饲料中的作用维持生存生长发育劳役繁殖产肉、蛋、奶、毛等脂肪——最有效的能量来源二、基本供能物质: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能比较1kg蛋白质4.7Mcal 代谢能1kg碳水化合物4.3Mcal 代谢能1kg脂肪8.8Mcal 代谢能脂肪含能是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的2.25倍三、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当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同时添加时效果更加明显,这种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或脂肪的增效作用。

脂肪额外能量效应机制:第一,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间存在协同作用,不饱和脂肪酸键能高于饱和脂肪酸,促进饱和脂肪酸分解代谢。

第二,脂肪能适当延长食糜在消化道的时间,有助于其中的营养素更好地被消化吸收。

另外,因脂肪的抗饥饿作用使鸡更安静,休息时间更长,用于活动的维持需要减少,用于生产的净能增加。

第三,脂肪酸可直接沉积在体脂内,减少由饲粮碳水化合物合成体脂的能量消耗。

四、脂肪的其他作用除简单脂类参与体组织的构成外,大多数脂类,特别是磷脂和糖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促进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在小肠的吸收。

是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溶剂,促进维生素的吸收。

形成新组织和修补旧组织不可缺少的物质。

类脂中的固醇、磷脂等广泛地存在于机体内的器官、组织细胞中。

合成维生素的原料,如维生素D2和D3。

提供必需脂肪酸。

构成脑组织的成分。

降低饲料加工过程中的粉尘,减少污染。

五、脂肪对饲料品质的不利影响为颗粒饲料的制粒带来了困难,尤其是动物性油脂需先液化后再喷到饲料上,而且量一大很难制粒,加大了生产颗粒的劳动量和难度,还增加了生产成本。

引起鸡的消化不良和下痢。

如消化吸收不良,则引起拉稀,不但不促进生长,反而停止生长,饲料转化率降低。

降低胴体品质,在饲料中加入脂肪后,如代谢转化不当,会造成大量的脂肪堆积。

饲料中使用油脂的十大作用

饲料中使用油脂的十大作用

饲料中使用油脂的十大作用
1、脂肪是最有效的能源
一般脂肪可提供相当于碳水化合物2.25倍的能量。

添加脂肪可以较小的空间来提供较高的能量浓度满足部分家畜对高能量的需求,能够提高其他营养成分浓度。

2、脂肪热增耗低,抗热应激
通过比较不同营养成分的热增耗可见,在夏季饲料中添加脂肪可有效地降低热增耗。

主要营养成分的热增耗(Giesen. et al, 1995 )
3、提供必需脂肪酸
提供必需脂肪酸 (n-3系列及n-6系列),从而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

4、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

维生素A、 D、 E、 K的吸收
5、卵磷脂是九周龄前仔猪的重要营养,需从饲料中供给。

虽然全脂豆粉也含约0.5%的卵磷脂,但早期段奶仔猪对之利用率低。

卵磷脂与其它乳化剂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6、促进类胡萝卜素类的色素吸收利用。

7、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及饲料外观。

8、通过对添加脂肪种类的选择,可生产特定的目标产品。

如高n-3脂肪酸鸡蛋,培根,香肠用高硬度背标脂肪,大理石纹牛肉,羊肉
9、降低饲料粉尘和浪费。

10、延长饲料制粒机的寿命。

鸡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及功能:粗脂肪

鸡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及功能:粗脂肪

鸡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及功能:粗脂肪
在饲料分析中,所有能够用乙醚浸出的物质统称为粗脂肪,包括真脂肪和类脂肪。

真脂肪在体内脂肪酶作用下,可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类脂肪则除了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以外,还有氮、磷等化合物。

各种饲料中都含有脂肪,豆科饲料含脂量高,禾本科饲料含脂量低。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一样,在鸡体内分解后产生热量,而且它含水量少,是供给鸡体内贮存能量的最好形式,其热能值是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的2.25倍;脂肪既是鸡体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如神经、血液、肌肉、骨骼、皮肤等都含有脂肪,又是鸡蛋的组成成分,约占蛋重的10%,占蛋内成分的11.2%;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和激素(雌素酮、雄素酮等)的溶剂,这些维生素和激素只能溶解在脂肪中。

所以它在鸡体内的吸收和利用,都要借助于脂肪来完成;脂肪还有固定脏器、防止机械损伤的作用。

脂肪不足时,会防碍脂肪溶性维生素和激素的输送及吸收,引起生长迟缓、性成熟延后、产蛋率下降等。

相反,脂肪过多则会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下痢等、由于一般饲料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粗脂肪,且饲料中的粗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还有一部分可转化为脂肪,所以在蛋鸡饲粮中,一般不另外添加脂肪。

但也有试验证明,在产蛋鸡饲粮中添加1%~3%的脂肪,对提高产蛋量和饲料利用率均有良好效果。

- 1 -。

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六大类

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六大类

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六大类引言饲料是动物饲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动物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以及产品质量。

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对于动物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六大类,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分。

一、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饲料中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它是由碳、氧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可以通过发酵被动物消化吸收,并提供能量给动物进行生命活动。

常见的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纤维素等。

1.淀粉:淀粉是植物主要储存能量的形式,它存在于谷类、豆类等植物中。

淀粉可以被动物消化为葡萄糖,进而供给机体进行能量代谢。

2.纤维素: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在动物体内难以消化吸收,但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消化道健康。

二、脂肪脂肪是饲料中的另一种重要能量来源,它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的。

脂肪在饲料中通常以油脂的形式存在,比如植物油、动物油等。

脂肪不仅提供能量,还是许多营养素(如维生素A、D、E、K)的溶剂和运载体。

1.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分子中没有双键,主要存在于动物性油脂中。

2.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双键,常见的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等。

三、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动物身体组织的基本单位,它由氨基酸组成。

蛋白质在饲料中起着重要的营养作用,不仅是动物体内酶、激素、抗体的基础,还是肌肉、皮毛等组织的构成成分。

1.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无法合成的氨基酸,必须通过饲料摄入。

常见的必需氨基酸包括赖氨酸、苏氨酸等。

2.非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可以合成的氨基酸,不需要通过饲料摄入。

四、维生素维生素是一类具有特定生化功能的有机化合物,它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维生素通常以微量元素形式存在于饲料中,但其作用却不可忽视。

1.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和K,它们可以溶解在脂肪中,并储存在动物体内。

脂肪粉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脂肪粉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脂肪粉的作用及功能主治作用脂肪粉是一种常见的饲料添加剂,其主要作用如下: 1. 增加饲料的能量含量:脂肪粉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以提供高能量的饲料,有助于动物的生长和发育。

2. 改善饲料口感:脂肪粉能增加饲料的香气,提高动物对饲料的食欲,促进摄食和消化。

3. 提高饲料的稳定性:脂肪粉可以防止饲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氧化和变质。

4. 增加饲料的营养价值:脂肪粉中富含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和K,能够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功能主治脂肪粉在动物饲料中有多种功能主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提高动物生产性能1.促进动物生长:脂肪粉可以提供高能量的饲料,增加动物的能量摄入量,促进生长发育。

2.提高动物的产蛋率和产奶量:脂肪粉中的脂肪对动物的卵巢和乳腺发育有积极作用,可以增加动物的产蛋率和产奶量。

3.增加动物的肌肉含量:脂肪粉中的脂肪酸有助于肌肉生长和增加肌肉含量。

改善饲料消化吸收1.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脂肪粉中富含的脂溶性维生素有助于动物对这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2.提高饲料的能量利用率:脂肪粉中的脂肪对动物的能量代谢有促进作用,提高饲料的能量利用率。

3.增加脂肪酸的供应:脂肪粉中的脂肪酸是动物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可以提供足够的脂肪酸,改善动物的生理功能。

增强饲料的稳定性和保存性1.防止饲料氧化:脂肪粉中的脂肪能够阻断饲料中的氧气接触食材,减少氧化反应,延缓饲料变质的速度。

2.增加饲料的保存期限:脂肪粉中的脂肪能够降低饲料中的水分含量,减少饲料受潮的可能性,延长饲料的保存期限。

注意事项在使用脂肪粉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控制添加量:脂肪粉的添加量应根据动物的品种、生长阶段和饲料配方进行合理控制,避免过量添加导致营养失衡。

2. 贮存条件:脂肪粉应保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防止脂肪氧化变质。

3. 合理配合饲料:脂肪粉应与其他原料充分混合,避免在饲料中出现结块或沉淀现象,影响饲料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料中脂肪的作用及分类
一、能量在饲料中的作用
维持生存
生长发育
劳役
繁殖
产肉、蛋、奶、毛等
脂肪——最有效的能量来源
二、基本供能物质: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能比较
1kg蛋白质4.7Mcal 代谢能
1kg碳水化合物4.3Mcal 代谢能
1kg脂肪8.8Mcal 代谢能
脂肪含能是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的2.25倍
三、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
饲粮添加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当植物油和动物脂肪同时添加时效果更加明显,这种效应称为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或脂肪的增效作用。

脂肪额外能量效应机制:
第一,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间存在协同作用,不饱和脂肪酸键能高于饱和脂肪酸,促进饱和脂肪酸分解代谢。

第二,脂肪能适当延长食糜在消化道的时间,有助于其中的营养素更好地被消化吸收。

另外,因脂肪的抗饥饿作用使鸡更安静,休息时间更长,用于活动的维持需要减少,用于生产的净能增加。

第三,脂肪酸可直接沉积在体脂内,减少由饲粮碳水化合物合成体脂的能量消耗。

四、脂肪的其他作用
除简单脂类参与体组织的构成外,大多数脂类,特别是磷脂和糖脂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促进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在小肠的吸收。

是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溶剂,促进维生素的吸收。

形成新组织和修补旧组织不可缺少的物质。

类脂中的固醇、磷脂等广泛地存在于机体内的器官、组织细胞中。

合成维生素的原料,如维生素D2和D3。

提供必需脂肪酸。

构成脑组织的成分。

降低饲料加工过程中的粉尘,减少污染。

五、脂肪对饲料品质的不利影响
为颗粒饲料的制粒带来了困难,尤其是动物性油脂需先液化后再喷到饲料上,而且量一大很难制粒,加大了生产颗粒的劳动量和难度,还增加了生产成本。

引起鸡的消化不良和下痢。

如消化吸收不良,则引起拉稀,不但不促进生长,反而停止生长,饲料转化率降低。

降低胴体品质,在饲料中加入脂肪后,如代谢转化不当,会造成大量的脂肪堆积。

油脂的酸败,油脂长期在空气或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使其变性,产生有害物质,酸败的油脂是有害的,过量食入会出现缺硒或维生素E类似的症状。

酸败的饲料营养价值下降,维生素遭到破坏,肠道微生物发生变化,引起采食量下降和拉稀。

六、常用的主要脂肪源
植物性油脂: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熔点低,磷酯多,容易形成乳化微粒,消化率高,但是价格高。

动物性油脂: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磷酯少,熔点高,不容易形成乳化微粒,消化率低,价格低。

混合性油脂:吸收率中等,能值低,品质不可控,价格中等。

[NextPage]
饲料中脂肪的消化与吸收
一、脂肪的消化吸收过程
※乳糜微粒的形成是脂肪吸收利用的一个重要环节
乳化剂或表面活性剂对脂肪吸收之所以重要,是由于脂肪吸收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于乳糜微粒的形成。

脂肪必须在生理环境下有效地被转化成乳糜微粒才能被有效地吸收。

如下图所示:
※生理环境下乳糜微粒的形成或脂肪的吸收利用
脂肪在生理环境下经过脂肪酶降解形成双苷酯、单苷酯和可溶性脂肪酸。

后者与胆汁盐形成乳糜微粒(约2-20μm),进而经肠绒毛被吸收。

如下图所示:
二、影响动物对脂肪消化吸收的因素
●不同油脂的“生物利用率”不同
众所周知,脂肪的总能(GE)相差不大,大致在9400kcal/kg左右;但是脂肪的有效能,如代谢能(ME)变化却很大。

例如,艾琴等(2006)指出,油脂(几乎都是脂肪)的代谢能大致在6500~9000Kcal/kg范围之内。

表1为不同种类油脂的代谢能水平。

(1992)
种类代谢能水平(kacl/kg)
黄豆油8365
牛油7950
精炼棕油8200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脂肪的生物利用率差别很大,导致其有效能有如此大差距的原因在于不同油脂的饱和程度不同。

王颖等(2002)指出,在甘油三酯中,脂肪酸的分子量在650~970,而甘油是41,据此脂肪酸分子量占甘油三酯全分子量的94%~96%,所以油脂营养学基本上就是脂肪酸营养学。

油脂的饱和程度实际上指的是其中的脂肪酸的饱和程度。

在学术界,通常用U/S比值来代表一个油脂的“饱和程度”:U/S比值愈小---饱和度愈大;U/S比值愈大---饱和度愈小。

表2、常见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区别(%)
注:椰子油组成结构中含有达58%的中链脂肪酸!由于中链甘油三酯(MCT)只要被乳化,哪怕没有脂酶的参与都能够被吸收。

所以,椰子油是饲料用天然油脂中唯一不符合上述规律的例外。

Eddy等(1989)报道了,油脂的“U/S比值”与其“脂肪利用率”的规律,见图1。

从图可见,日粮脂肪的饱和度(S值)愈高,U︰S的比值愈低,相应日粮脂肪的利用率也愈低。

原因在于脂肪酸饱和程度越高,疏水性越强,对胆汁酸乳化的要求越高,其消化吸收率降低。

例如:猪油的U︰S的比值1.4,由图可见,其生物利用率在70%以下。

●同一油脂在饲料中添加量增加时,其生物利用率下降
不仅不同的油脂影响其生物利用率,同一油脂的不同添加量也影响利用率。

Ketels 等,于1987和1989年,先后报告了他们在肉鸡饲料中添加油脂的系列试验。

结果发现:无论添加的是什么类别的油脂,且无论添加于何种类型的日粮,肉鸡对日粮脂肪的利用率,将随油脂添加量的递增而呈现出逐步递减的变化规律。

原因在于过多的油脂超出了动物胆汁酸的生理性乳化能力,是导致日粮脂肪利用率降低的原因。

如下图2、3所示:
●动物日龄不同时,其脂肪生物利用率不同
通过多项试验证明,油脂的利用率随动物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动物愈小,对脂肪的利用率愈低。

由于幼龄动物的消化能力仍处在成熟过程之中,导致幼龄阶段动物分泌的胆汁酸有限以及胆汁酸的再利用效率较低,因而对日粮脂肪的消化吸收率也较低。

如图4、5所示:
●当日粮类型不同时,其脂肪生物利用率不同
在我国饲料行业中,不仅能量饲料变化较多,蛋白原料更是五花八门,由此,必然存在着对“日粮脂肪利用率”更多的影响。

例如,Ketels et al.(1989)报道,Hubbavcl肉鸡的玉米-豆粕型、小麦-豆粕型和高粱-豆粕型日粮在添加2.5%牛油时的日粮脂肪利用率变化很大。

如图6所示:
图6 不同日粮中脂肪利用率对比
●饲料原料中的油脂与外加游离油脂相比,生物利用率要低得多
玉米、豆粕等非油脂原料原料中所含的脂肪,由于处于结合状态(见图8),在动物消化道中不容易完全释放而被胆汁酸所乳化,所以,其消化、吸收率较低;额外添加的游离油脂中的脂肪,由于处于非结合状态,在动物消化道中容易被胆汁酸乳化,因而,其消化、吸收率较高。

Leibbrandt等(1975)报道,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的仔猪,油脂的添加可提高日粮脂肪利用率达19~54%。

图7、
图8、细胞中贮藏的结合甘油脂
小结:
饲料厂在应用中添加高剂量、较高饱和度的油脂时,实际上是处于低效能脂肪利用状态,因而,通过添加乳化剂,提高油脂的利用率,即可在保证代谢能不变的情况下,降低饲料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