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雕图案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玉雕图案之一
(2007-12-20 21:54:47)
转载▼
标签:
知识/探索
——龙生九子
中国人称自己是龙的传人,以龙为祖先。龙的历史在中华大地源远流长,遍及南北。在北方内蒙古的三星他拉于1971年发现了玉雕的猪龙,据专家考证大约距今6000~7000年前;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有陶壶龙纹;远隔千里之外的江苏吴县良渚文化出土的器物上,刻有一种似蛇非蛇的勾连花纹,即是古越人的龙图腾崇拜的象征。这说明,至少在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了关于龙的图腾崇拜。
龙的形成起点大约在新石器时代,经过商、周的发展,到秦汉时便基本成形,脱离自然界中的具体动物形象,成为集诸种动物灵性与特长于一身的特殊动物。到唐代,龙成了天子的专利。龙纹只能用于皇帝的衣服器物,龙成为皇权的象征。宋之后,关于龙的历史与家族有了更多的传说。
龙在其形象形成过程中,曾海纳百川的汇集了多种怪异的兽形象。到后来,这些怪异兽像在龙形象发展的同时糅合了龙的某一种特征,形成了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的说法。据徐应秋的《玉芝堂笔荟》与李东阳的《怀麓堂集》说:“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
好。”传说是一位龙母,生了九个儿子,这九个儿子各有各的长相,脾气和爱好也各不相同。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如陆容的《菽园杂记》、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等,对诸位龙子的情况均有记载,但不统一。
但龙之九子为何物,究竟谁排老大谁排老二,并没有确切的记载。据说一次明孝宗朱佑樘曾经心血来潮,问以饱学著称的礼部尚书李东阳:“朕闻龙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东阳竟也不能回答,退朝后七拼八凑,拉出了一张清单。按李东阳的清单,龙的九子是:趴蝮、嘲风、睚眦、赑屃、淑图、螭吻、蒲牢、狻猊、囚牛。
民间传说中的龙子却远远不止这几个,狴犴、貔貅、饕餮等等都被传说是龙的儿子。只要知道龙生九子的形成过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龙生九子有这么多的说法。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往往以九来表示极多,而且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九是个虚数,又是个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如果非要选出九子来的话,也应该选出其中在民间影响最大的九个。李东阳也是一时急于交差,所提之名单并不具代表性。根据一些资料,并结合在各地旅行中所见的民间习俗,按民间影响、出现频率等因素重新列出了龙生九子的名单。
赑屃
赑屃:也称龟趺。形似龟,好负重,也好文。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在各地的宫殿、祠堂、陵墓中均可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在龙子的各类说法中赑屃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也有传说,赑屃带龙的另八子私下凡间游玩,后背皇帝得知,皇帝有心要留他们九子在民间,便给他们出了一个题目,将一块巨石碑带走,由于九子中赑屃是老大,且性好负重,于是大家就推荐他来背,怎了石碑上题有皇帝的玉笔亲书,是真龙天子的笔迹,赑屃又怎能背动,所以九子不得不留在人间,并且每位各司其职,为人类造福。
螭吻
螭吻:喜欢东张西望,也叫鸱吻、鸱尾、好望,等。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能喷浪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于是经常被安排
在建筑物的殿角、殿脊、屋顶之上,做张口吞脊状,并有一剑以固定之。
蒲牢
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有摇滚气质,爱好音乐,也爱吼叫。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古代乐器编钟顶上就用它来装饰。后来逐渐演变为其声音洪亮能传千里,专司报时的神兽。
狻猊
狴犴
狴犴:又叫宪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常被装饰在死囚牢的门楣上,掌管刑狱。虎是威猛之兽,因其形状似虎,所以民间又有虎头牢的说法,可见狴犴的用处在于增强监狱的威严,让罪犯们望而生畏。
狻猊: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身有佛性,喜好香火,于香炉盖上可见。庙中佛座及香炉上能见其风采。狮子这种连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轩昂的动物,为百兽之王,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狻猊还是文殊菩萨的座骑,在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中均可见到。在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上还建有供奉狻猊的庙宇。因狻猊为龙的五子,所以庙名为五爷庙。
饕餮
饕餮:形似狼,好饮食,典型的美食主义者,而且食量大到吞海
吞鲸。钟鼎彝器上多雕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由于饕餮是传说中特别贪食的恶兽,人们便将贪于饮食甚至贪婪财物的人称为饕餮之徒。饕餮还作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纹饰出现在商周青铜器上,为有首无身的狰狞怪兽,称作饕餮纹。但在玉雕图案中出现的饕餮一定是丑而不凶的形象。
蚣蝮
蚣蝮:水性非常好,修桥之时,放于桥头或桥身。嘴大,肚子里能盛非常多的水,所以多用于作为建筑物的排水口。也有传说蚣蝮能吞江吐雨,负责排去雨水。在故宫、天坛等我国古代经典的皇家建筑群里经常可以看到蚣蝮的身影。
椒图
椒图:形似螺蚌,面目狰狞,性情温顺,好闭口,有点自闭症。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门上口衔铁环的神兽。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将其用于门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负责看守门户,以求安全,也免得宵小光顾。
睚眦
睚眦:相貌似豺,性情凶残易怒,好腥杀。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民间有成语“睚眦必报”。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报则不免腥杀,这样,这位模样像豺一样的龙子出现在刀柄刀鞘上,或是尾端的环上就很自然
了,以加强杀气。也有传说睚眦能吞兵器,负责看护天下兵器,是我们所看到的刀剑的吞口兽。
《升庵外集》也载有龙有九子的事,除与《玉芝堂笔荟》所载蒲牢、狴犴、睚眦三名相同者外,又说:“形似龟好负重,今为碑下龟跃是也;螭吻,形似兽,性好望,今屋脊兽头是也;饕餮,好食,故立于鼎盖;蚣蝮,性好立,故立于桥往,金猊,形似狮,好烟火,故立于香炉;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于门首。”按《升庵外集》的记载,恰好为龙王九子。
总之,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龙以各种形式出现。中国的各个民族几乎都有以龙为主题的传说和故事甚至纪念活动,如赛龙舟、舞龙灯等活动都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当然目前还有不少人将貔貅、螭等划作龙九子的成员,实际上也没有什么明显的界限,哪个是、哪个不是,本文中列举的九子只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九种,其实作为玉器雕刻图案中的龙,只要能体现人们寓意吉祥的美好祝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