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肝脾肾中医藏象学

合集下载

中医学藏象学说之五脏完整版

中医学藏象学说之五脏完整版

主血脉;主藏神 主疏泄;主藏血 主运化;主统血 主气,司呼吸;主行 水;朝百脉,主治节 主藏精;主水液;主 纳气
为阳脏,而通神明 为刚脏,体阴而用阳; 主升发;喜条达恶抑郁 脾气主升;喜燥恶湿 华盖;娇脏,不耐寒 热;主宣发肃降 肾性潜藏;固摄之本
PART
05
五脏系统表
五 脏
心 肝 脾
其 充
脉 筋 肌
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以反映脏腑生理功能。
心藏神功能正常:精神饱满、神志清晰、思维敏捷。
心藏神功能异常:失眠多梦、神志不宁、反应迟钝、精神萎靡。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论》
PART
06
五脏之心—生理特性
心为阳脏而主阳气:心为阳中之阳,以阳气为用,心的阳气能 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 心与夏气相通应: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与南方、
肝主疏泄的作用: 1、调畅气机—气机指气的升降出入 2、调节情志—情志指情感、情绪 3、助脾运化—促进消化吸收 4、调节性与生殖—调理冲任,调节精室
PART
03
五脏之肝—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
调畅气机
气机条畅,血、津 液运行正常 肝气郁结,詾肋、 两乳及少腹胀痛或 詾肋刺痛 肝气上逆、头目胀 痛,面红耳赤
PART
02
藏象学说的形成
形成:
1、来源于古代的解剖知识 2、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 3、长期医疗经验的总结
中医藏象学说与西医学的区别:
藏象学说是一种独特的生理病理学理论体系。其中脏
腑不单纯是指一个解剖学的概念,而是概括了人体某一系
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
PART
03
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脏

中医学基础教学课件:第三章 藏象

中医学基础教学课件:第三章 藏象

心与肺:生理—主要体现于血液运行和呼吸吐纳之间的协调关系。
(1) 肺主气,心主血 (2)心主血脉,肺朝百脉
心与脾:生理—主要体现于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
(1)心主血,脾生血 (2)心主行血,脾主统血
心与肝:生理—主要体现于行血藏血和精神情志调节两方面。
(1)心主血,肝藏血
(2)心主神志,肝调情志
*人以胃气为本
*胃主通降
*胃喜润而恶燥
(一)解剖形态 位置:位于腹中,上端接胃,下通大肠。 形态:纡曲回环叠积的管状器官。
(二)生理功能 *主受盛和化物:小肠接受由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故小肠是接受胃内容物的盛器;小肠的化物功能
是将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进一步消化吸收。“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主泌别清浊:将水谷精微吸收,经脾转输全身。将食物残渣下推大肠。吸收大量水分,参与水液代
(一)解剖形态 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即脏腑之间和脏腑内部间隙互相沟通所形成的通道,在人体脏腑中,唯它最大, 无与匹配,称“孤府”。 (二)生理功能 *通行元气:元气运行,只有借助于三焦之道路,方能布散、通达全身,从而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功 能活动,因而三焦起到了主持诸气的作用。 *运行水液: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道路,是参与水液代谢调节的脏腑之一。 *运行水谷:三焦有协助输布精微,排泄废物的作用。 (三)生理特性 *上焦如雾
感谢 您的观看
(一)解剖形态 居于胸腔之内,两肺之间,膈膜之上脊柱之前。形圆而下尖,形似倒垂未开莲蕊,有心包护卫于外。
(二)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主血——心能推动血液运行和参与血液生成
主脉——心能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和脉管的舒缩,使脉道通利,血流通畅。 *心主神: 心具有统率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主司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心篇)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心篇)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心篇)藏象学说五脏—心五脏五脏,即心、肺、脾、肝、肾的合称。

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并能藏神而成为“神脏”。

五脏—心*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外有心包络卫护。

形态尖圆,如未开之莲蕊。

*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

*主宰人的整个生命活动,故称心为“君主之官”“生之本”“五脏六腑之大主”01生理特性心主通明指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

心位于胸中,五行属火,为阳中之太阳,称为“阳脏”或“火脏”。

心以阳气为用。

心阳推动心脏搏动,温通全身血脉,兴奋精神,以使生机不息。

心阳必须与心阴阴阳协调,维持心主血脉与藏神的正常功能,才能使心脉畅通,心神清明。

失常:*心阳不足失于温煦、鼓动,血液运行迟缓,瘀滞不畅——精神委顿,神识恍惚*心阴不足失于凉润、宁静,血行加速,心神不宁——心悸、心烦、失眠心火宜降人身之火,又称“少火”,即生理之火,具有温煦脏腑、养神揉筋作用的阳气。

人身之火又分君火、相火:心为君主之官,故称君火。

相对于君火,肝、肾为相火。

君火暖炽,下行以温肾阳,使人体上部不热,下部不寒,维持心肾两脏的水火阴阳平衡协调。

*心阳不能下行资助肾阳——上热下寒、阴阳失调失常:*心阳不能下行资助肾阳——上热下寒、阴阳失调02生理功能心主血脉指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于脉中,流注全身,循环不休,发挥营养和濡润作用。

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1)心主血《素问·五藏生成》“诸血者,皆属于心”①行血:心阳激发心的搏动,心阴抑制心的搏动,心气推动调控血液运行,营养全身。

失常:*心气不足——心脏搏动无力*心阴或心阳不足——血液运行失常②生血:“奉心化赤”,饮食水谷经脾胃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微,其化成血液,须经心火(即心阳)的化赤。

(2)心主脉: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维持脉道通利的作用。

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为基本条件。

失常:*心气虚:面色无华(苍白、萎黄),舌淡,胸闷气短,心悸怔忡,脉虚无力。

中医学藏象-五脏

中医学藏象-五脏


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筋, 开窍于舌。

运化水谷,化生气血,统摄血 液,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主 水液代谢,主纳气,濡养温煦 脏腑,开窍于耳及二阴。
五脏相互关系
心与肺
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 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 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 ,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 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 畅达全身。
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二者 在呼吸运动方面相互配合,共
同维持呼吸深度。
06 肾系统与功能
肾脏解剖位置及形态
解剖位置
肾脏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形如蚕豆。
形态结构
肾脏外有黄脂包裹,内有肾盂、肾盏等结构,是泌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肾脏生理功能
藏精主水
01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藏精和主水,与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密切相
• 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肾阴 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 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03 肝系统与功能
肝脏解剖位置及形态
解剖位置
肝脏位于腹腔右上部,横隔之下,右 胁之内。
按摩保健
可定期进行腰部按摩,促进肾脏血液循环,缓解腰部疲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剖位置及形态
解剖位置
质地与颜色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 上。
肺质软,呈浅红色或红白色,富有弹 性。
形态
肺脏呈圆锥形,具有一尖、一底、两 面和三缘。
肺脏生理功能

中医生理学2藏象理论

中医生理学2藏象理论

中医生理学2------藏象理论藏象(四时五脏阴阳的整体观)1.五脏-----肝、心、脾、肺、肾2.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3.五体-----筋、脉、肉、皮肤、骨4.五华-----爪、面、唇、毛、发5.五官-----目、舌、口、鼻、耳6.五神-----神、魂、魄、意、志7.五志-----怒、喜、思、悲、恐8.五液-----泪、汗、涎、涕、唾一、心1、心与阴阳五行及自然----阳中之太阳、火、夏气2、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主血(血液运行)、主脉(心脏收缩与脉搏搏动)判断标志:胸部感觉、面色、舌象、脉象基本条件:心气充沛、心血充盈、脉道通利。

(2)心主神志----广义与狭义(五脏六腑之大主、君主、五神脏)广义: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生理活动)---脏腑形体官窍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理活动)---精神情志3、心与形、志、窍、液、小肠关系(1)在体为脉,其华在面------心主血脉(2)在志为喜-------喜伤心(喜则气缓----心气涣散,心神失守---狂)(3)开窍于舌----味觉和语言。

胖嫩、红绛、生疮、紫暗、舌强失语(4)在液为汗----精神性汗出。

(发热性汗出)(5)心与小肠相表里4、心与小肠病辨证治疗(心悸、胸痹、失眠、癫狂、尿血)(1)心气虚----心悸气短、喘息胸闷、气虚-------生脉散、补心汤(2)心阳虚----兼面色淡白、舌淡脉虚-------------桂附保元汤、桂甘(3)心阳暴脱---面青、大汗、肢厥、脉微--------参附汤(4)心血虚—失眠、多梦、健忘,“色淡”、(面、舌)脉细---柏子养心丸、参芪四物汤(5)心阴虚--失眠、多梦、健忘,“虚热”(两颧发红、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天王补心丹(6)心火亢胜----身热、面赤、心烦口渴、口苦或口舌生疮、尿黄赤或尿血,舌红、苔黄、脉滑数------泻心汤、凉膈散(牛黄清心丸)(7)心脉痹阻—胸闷心痛、放射肩背、舌紫暗、脉涩或结代(血府逐瘀丸、丹参饮(片、滴丸)、冠心苏合丸。

藏象学中医基础知识

藏象学中医基础知识

藏象学中医基础知识
藏象学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体系之一,它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础,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是关于藏象学中医基础知识的一些参考内容:
1. 藏象学的概念:藏象学是中医学的一种诊断学说,不同于西医学的解剖学、生理学等基础学科,它主要研究人体内部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组成,通过观察病人的外部表现来揭示疾病的本质。

2. 五脏六腑:中医将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分为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三焦),每个脏腑都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表现。

3. 经络系统:在中医理论中,经络系统是人体内部运行气血和信息的通道,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

经络系统的畅通与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4. 气血津液: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包括气、血、津、液。

气为人体精气所化,可促进身体机能健康;血为人体感官器官所生,对身体各个系统起到润滑作用;津液则是消化和分泌作用的产物,可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物质和脂肪;液则是代谢废物,通过汗液、排泄等途径排出。

5.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核心方法,它基于藏象学的理论基础,通过全面观察患者的体表、舌苔、脉象等方面病情表现,从而确定病因病机,并采用针灸、草药治
疗,调节人体内部系统功能,达到治疗病症的目的。

以上是对于藏象学中医基础知识的相关参考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

心肺肝脾肾中医藏象学

心肺肝脾肾中医藏象学
反应迟钝,甚或躁狂、谵语、昏迷。
课堂互动
• 知道“范进中举”的故事吗? 想一想,范进的病属于哪个脏腑? 是该脏腑哪方面功能失凋的表现?
• 心主血脉与心主神志功能密切相关 心神依赖心血的滋养 心血不足则神失所养,心神异常。
心的生理特性
1、心为阳脏主通明 心位于胸中,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阳脏; 心脉以通畅为本,以清明为要-主通明。 强调心以阳气为用,心阳温通血脉,振奋心神
. 胸部感觉——胸部舒适,感觉正常。
• 血盈脉充养神___神志清晰、精神振奋,心情 愉快,喜乐有常,思维敏捷,记忆力强。
心主血脉异常的病理表现
.面色 .舌色
淡白无华(气血不足) 青紫晦暗或灰黑(血液瘀滞)
面 色 淡 白 无 华
面唇舌晦暗(灰黑)
脉象
现代研究认为:脉搏的形成与心肌的收缩能力、心输 出量、输出速度、动脉弹性、外周阻力等因素有关。

• 生理功能:主运化,主统血。 • 生理特性:脾气主升则健,喜燥恶湿 • 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在体合肉,主四肢; 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在液为涎; 在志为思; 与长夏气通。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 字面理解:运, 转运、转输;
化, 消化(变化)。
基本概念: 指脾把饮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并把它
(4)调节生殖功能
促进男子排精,女子排卵行经
生理
肝之疏泄 功能正常
全身气机调畅
男子正常排精
女子正常排卵 行经
病理
男子排精不畅
肝失疏泄
女子行经异常
(一)生理功能 2.主藏血:
涵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作用。
(1)涵养肝气 (2)调节血量
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3)濡养肝及筋目 (4)为经血之源 (5)防止出血

中医学基础之藏象

中医学基础之藏象

中医学基础之藏象——五脏序藏象一词始见于《素问·六节藏象论》。

“藏”指隐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可以从外部察知的现象、征象。

所谓“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所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及相通应的自然界事物和现象。

藏象学说的基础是脏腑。

五脏即肝、心、脾、肺、肾;六腑即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女子胞。

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奇恒之腑的共同生理功能也是贮藏精气。

五脏与六腑的区别在于:一、功能不同,五脏主化生贮藏精气,其特点是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六腑主受盛和传化水谷,其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二、五脏藏神而六腑除胆以外不藏神;三、形态有别,五脏为实体性器官,而六腑为中空性器官;四、藏主腑从。

藏象学说的形成,以《内经》的成书为标志,其形成基础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早起的解剖时间;二、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三、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四、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五脏——心系统联系: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液为汗,在志为喜,与小肠相表里。

一、主要生理:1、主血脉心推动血液运行的功能成为心主血脉;心生血;心脏的正常搏动要靠心气、心阳的推动和温煦,以及心血、心阴的营养和滋润,才能维持正常的心脏活动,从而保障血液在全身的正常循行。

2、主藏神心藏神指心脏具有主管生命和精神活动的功能,又称“心主神明”。

神包括生理和心理活动。

其一表现在心脏主宰人体脏腑组织的一切生理活动,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在心的主宰下进行的;其二表现在心脏主宰人体的心理活动,主要为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主血,为心藏神提供了物质基础,心藏神,则能主宰人体脏腑组织的功能和血的正常循行。

二、系统联系:1、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体,即形体,广义的形体,泛指有形态结构的组织器官;狭义的形体,指筋、脉、肉、皮、骨,合称“五体”。

华,有荣华、光彩的意思。

“华”,即爪、面、唇、毛、发五者,合称“五华”。

藏象学说——五脏六腑

藏象学说——五脏六腑


肺为“华盖”:脏腑中,肺的位置最高,遮覆其它脏 腑。
张介宾《类经图翼》“肺叶白莹,谓之华盖,虚如蜂窠”。 《素问·痿论》:“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 明 · 绮石《理虚元鉴》:肺为五脏之天 。

• 生理功能
– 主氣、司呼吸 – 主宣發、肅降 – 水之上源
• 藏象表現
– 在志為憂 – 在液為涕 – 在體合皮,其華在毛 – 在津液 肃降
升清
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 主宰整个水液代谢。

降浊
膀胱
尿
3、肾主纳气
肾有帮助肺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肾主纳气的功能是肾主封藏功能在呼吸运动中的具 体表现。
肾主纳气 功能失调
呼吸表浅,或呼多吸少,动则气短。 (肾不纳气)
1、在体合骨,生髓,其华在发
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 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心气
血脉
全身
2、藏神
广义:人体整个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狭义: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藏神 — 是指心有统帅全身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
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脉 --- 血脉,脉与心的联系见心主血脉; 华 --- 光彩之意。其华在面是指心的功能正常
古代医家之所以要特别提出“命门”,是为 了强调肾中精气是人体生命之源,肾阴和 肾阳是调节人体全身阴阳的枢纽。
肾阴虚
烦躁不安,潮热盗汗,失眠多梦, 遗精早泄,咽干颧红,小便短少, 大便干结。
肾阳虚
精神不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 阳萎,妇女宫寒不孕,或五更泄泻, 或浮肿尿少。

藏象学说——五脏六腑

藏象学说——五脏六腑
古代医家之所以要特别提出“命门”,是为 了强调肾中精气是人体生命之源,肾阴和 肾阳是调节人体全身阴阳的枢纽。
肾阴虚
烦躁不安,潮热盗汗,失眠多梦, 遗精早泄,咽干颧红,小便短少, 大便干结。
肾阳虚
精神不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 阳萎,妇女宫寒不孕,或五更泄泻, 或浮肿尿少。
2、主水
指肾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津液代谢的功能。《素问.逆 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
2、在窍为耳及二阴
耳---主司听觉。
生理:肾中精气上通于耳→ 听觉灵敏、聪慧。 病理:肾精亏损→耳鸣、耳聋。
二阴---指前阴(外生殖器)和后阴(肛门),
主司二便。 生理:肾中精气充足→ 二阴得养,二便通调。 病理:肾中精气不足 → 尿频,尿失禁,或尿
少、尿闭;大便秘结,大便失禁,久泄脱 肛
3、在志为恐
生理: 肾精充足,蛰藏有度 → 恐而不过、有所节制。 病理: 肾精不足,蛰藏失司 → 惶恐易惊 恐惧过度 → 肾气下陷:二便失禁,或遗精。
4、在液为唾
唾 --- 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由舌下分泌而出, 能滋润口腔,滋养肾精。
病理: 肾精不足 → 唾液分泌减少:口燥咽干,吞
咽梗阻。 久唾多唾 → 耗伤肾精
3、在志为忧(悲)
生理: 肺气充足,宣降有度 → 悲忧适度 病理: 肺气不足 → 易悲善忧 悲忧过度 → 肺气消耗:呼吸气短,声低懒言,
倦怠乏力。
4、在液为涕
涕 --- 鼻粘膜的分泌液。 生理: 肺之精气化涕,润泽鼻腔。 病理: 肺阴不足 → 鼻干 肺寒 → 鼻流清涕 肺热 → 鼻流黄浊涕

生理功能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 主。” ——为君主之官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血脉
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 挥营养和滋润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5藏象五脏

中医基础理论5藏象五脏
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藏象学说概论 五脏 六腑 奇恒之腑 脏腑之间的关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本节主要内容
一、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二、脏腑的分类 三、藏象学说的形成 四、藏象学说的特点
一、藏象与藏象学说
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的解剖形象 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以及与自然界相 通应的物象。
本节主要内容: 1、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2、五脏与形、窍、志、液的联系。
一、心
位置:位于左侧胸腔,两肺之间,外有心包。 形态:形如倒垂之莲蕊。 外应:虚里
生理功能:主血脉,主藏神。
外在联系:在体合脉,开窍于舌,在液为汗, 其华在面,在志为喜。为阳中之阳,通于夏气。 别称: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生之 本”、“五脏六腑之大主”。 经络: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
▪ 在宏观基础上的微观研究(如每一功能 的微观机制的研究);
在整体思想指导下的个体差异研究 (如体质研究,精理论的构建);
据功能以推测其结构的研究(如肺气 宣降有行呼吸和水液作用,推测肺气与肺 与气管的某些神经递质、受体、细胞因子 等相关,肝气的疏泄功能与平滑肌相关)。
第二节 五脏
五脏,即心、肺、脾、肝、肾的合 称。在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也作为脏,故 又称为六脏。
影响藏象学说的形成因素:
藏象学说 的形成
藏象的概念和结构源于古代 的解剖观察
内脏的部分直观功能源于其
形态学的认识 内脏的复杂功能通过整体观察
而赋予 藏象概念由临床验证不断得到
修正和完善 藏象概念的确立得益于
哲学思想的渗透
四、藏象学说的特点
(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1. 脏腑通过经络联系和功能配合,构成整体。

3.第二章藏象-五脏

3.第二章藏象-五脏

调理冲任二脉:男子排精、女子排卵月经。
(2)、肝主藏血:肝主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 液、调节血量、防止出血的作用。 协调肝之 滋养肝阴以制约肝阳, 阴阳: 防止肝的阳气升腾太过。 养目濡筋: “肝受血而能视”《五藏生成》 为经血之源: 藏血于冲任 月经 藏血舍魂: 魂为不能自主的精神活动。 防止出血: 肝血充足可协调肝之疏泄。
③ 心主血脉的病理表现 心气虚-心悸(鼓动无力),脉虚、面 色淡白、舌淡,自汗。 心血虚- 心悸(心失所养),面、唇、 舌色淡,脉细弱。 心阳虚-心悸,胸闷或痛,形寒畏冷, 舌淡胖或紫暗,脉弱或结代。 心阴虚-心悸,五心烦热,盗汗,舌红 少津,脉细数。
(2) 心藏神 。 ① 涵义:是指心具有主宰人体脏腑组织器官 的功能活动以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1) 肝主疏泄; (2) 肝主藏血;
(1)、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 机,进而促进血和津液的运行输布的作用。
调畅气机
促进血和 津液的运行
肝气郁结 肝气上逆
肝 主 疏 泄
调气血和调,则精神愉悦
协调脾胃气机(脾升胃降) 分泌和排泄胆汁
中医学基础
第二章 藏 象

藏象的概念涵有“藏”和“象”: “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包括五脏 (肝、心、脾、肺、肾)、六腑(胆、胃、小 肠、大肠、膀胱、三焦)和奇恒之腑(脑、髓、 骨、脉、胆、女子胞)。由于五脏是所有内脏 的中心,故“藏”之所指,实际上是以五脏为 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
“象”,是指五藏的生理现象、病理征象 及外在物象,其涵义有二: 一是指脏腑的解剖形象;
病理:便血、尿血、崩漏等。
(3)脾主升: 脾气主升的运动特点表现为升清和 升举两个方面。“清”,指水谷精微等营 养物质。

中医学藏象学说之五脏完整版

中医学藏象学说之五脏完整版

广义:泛指一切精微物质(气血津液、水谷精微)
狭义: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
后天之精:来源于食物中的水谷精微和脏腑代谢化生的精微物质
促进生殖繁育:男女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及其生殖能力,均有赖于肾精的充盛,故称肾主生殖。
促进生长发育:肾精对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为性命之根。
女子月经量少、闭经、无排卵、男子、精少、不能排精
太过
肝气上逆、头目胀痛,面红耳赤
肝阳上亢、烦躁易怒
犯脾克胃、作痛作胀、气逆上呕、两肋痛胀、口苦、纳食不化
女子经期紊乱、月经多、经期长、男子性欲亢奋、阳强、梦遗
五脏之肝—生理功能
PART 04 肝主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防止出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称。 贮藏血液:血来源于水谷精微,生化于脾而藏受于肝。肝内贮存一定的血液,既可以濡养自身,又可以制约肝的阳气而维持肝的阴阳平衡。 调节血量:“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
肺主治节,是肺主要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
功能
肺司呼吸,调节气体交换
调节气机,调节气的升降出入
助心行血,推动和调节血液运行
调节水液代谢
PART 06
肺为华盖:是指肺在体腔中位居最高,具有保护诸脏、抵御外邪的作用。
肺为娇脏:是指肺脏清虚娇嫩而易受邪侵的特性。肺为清虚之体,不耐寒热,六淫外邪侵犯人体,易于犯肺而致病。

将军之官 谋虑出焉
02
PEPORT ON WORK
PART 01
五脏之肝—简介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下而偏左。在五行属木,罢极之本,为阴中之阳。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主疏泄、主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体阴而用阳,集阴阳气血于一身,成为阴阳统一之体。肝与四时之春相应。与胆、目、筋、爪等构成肝系统。

中医药基础3-中医藏象

中医药基础3-中医藏象

3.肺主通调水道:
(1)含义:
肺气的宣发肃降对体内水液 的输布和排泄有疏通调节的作用。 又称“肺主行水”。
(2)作用表现:
①通过肺气宣降将水液向上向外输 布,布散全身,外达肌肤官窍,内 至脏腑组织。 ②通过肺气宣发,排出汗液,呼出 浊气,排出部分水液。
③ 通过肺气肃降,将水液向下输 送,布达内脏,归于肾之水液 经肾的气化,浊者下注膀胱, 为尿液之源;大肠传导正常, 从大便排出部分水液。
然而,中医所说的“脾”,并 不等于现代解剖学中的脾,在某种 意义上说,中医的脾,包括了整个 消化系统及功能,甚至和血液、内 分泌和神经系统有密切联系。而现 代解剖形态的脾是体内重要淋巴器 官之一,主要参与体内免疫反应。
脾与胃相表里,主肌肉、四 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 志为思,在液为涎,五行中属 土,为“阴中之至阴”。脾为 “仓廪之官”。脾具有主运化, 主升清,主统血三大功能。
主:主持、主管、主宰,引申为推动 。 血:血液,赤色的液态物质。 脉:血液运行的管道。
“脉者,血之府”,
《素问· 脉要精微论》、《灵枢· 决气篇》
“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病理表现:
面白无华 心血亏虚 脉道空虚舌淡白 脉细弱无力
心气不足
面色灰暗、唇舌青紫 血脉受阻 有瘀点、脉律不齐 结、代 促、涩,
肺朝百脉:指全身血液都通过 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 进行气体交换,然后输布全身。 《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 浊气(精华浓厚)归心,淫(输布)精于 脉,脉气(脉管流动血)流经(经脉), 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 毛。”
(三)脾
脾之实体位于中焦,膈 膜之下,呈扁平弯曲状 《针灸大成》:“脾形如 犬舌,状如鸡冠”。 《医贯》:“形如刀镰” 《医学入门》:“扁似马 蹄”。 《难经· 42难》:“脾重 二斤三两,扁广3寸, 长5寸,有散膏半斤”。

中医基础理论(六)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六)藏象

中医基础理论(六)藏象【1】先说“藏”第一,它代表内脏。

我们人体有五脏、六腑,这是大家熟悉的。

五脏,就是“心、肝、脾、肺、肾”。

有时候还加上“心包络”,称之为“六脏”。

在《难经·三十六难》中,第六脏为“命门”。

其实,就是把肾分为左右两脏,其左为肾,右为命门。

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还有个“奇恒之腑”,也是六个——“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女子胞,也叫胞宫,就是现代人所熟知的“子宫”。

这“五、六、奇”统合一起,构成了人体的主要内脏系统。

其中,“六腑”和“奇恒之腑”可以分别统归五脏的功能范畴之内,因为“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

这个道理,打个比方,很像我们一个国家、一个省份、一个城市,有五大班子领导一样。

五大班子,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军队,又以党委为领导中心。

心肝脾肺肾五脏,以心为领导核心。

第二,藏可以读作“藏(cáng)”。

表示五脏六腑藏在人体内部。

重要的东西,当然要藏起来。

就像打仗的是时候,指挥部在哪里?指挥部肯定得藏起来。

人体有四肢百骸,脸蛋上打一耳光,头顶撞了墙,手上打了一板子,脚底下被台阶绊住了,不太要紧的。

如果把某人的心脏拿出来,打了一板子呢?这人是不是要Game Over了?重要的事物,一定得藏起来。

司令部一定不能暴露在敌人的视野中,对吧?所以,人体的“五大班子”都要藏于形体之中。

而且,越重要,就藏得越深。

比如心脏就比小肠重要。

心脏在哪里?——胸腔之中,两肺之间,隔膜之上,而且还有心包卫护。

心包是覆盖在心脏外面具有保护心脏作用的心包膜,就像我们人体穿着衣服一样。

再往外是胸廓,胸口还有胸大肌,都可以保护我们的心脏。

而小肠呢,就在腹腔之中,腹部软软的,就不像心脏有那么多保护层。

司令部的警卫员肯定比团长的警卫员多,这也是常理。

第三,它代表“收藏”。

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个个都是宝库,里面收藏着人体所需的精气和能量。

五脏的内部组织相对而言,比较充实,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则多呈囊状,或管道形态,主要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中医藏象学说

中医藏象学说

脾运化

摄血
四、 肝脏
位于腹腔,居膈下, 位右胁内,上附胆, 邻脾胃,属中焦。
(二)、生理功能: 1、主疏泄: 疏:疏通、疏散;泄:宣泄、发散。
肝脏主管疏通体内运行通道,疏散体内壅郁阻滞, 保证运行机制的正常。
2、主藏血: 肝脏主管收藏贮存一定量的血液。
疏泄
(三)、生理特征:
1、肝为刚脏、肝主升发: 肝主升、主动(木) 体阴用阳 。
(二)、生理功能: 1、主血:
(1) 主生血 心脏主管将营气和津液的混合物蒸化
变化为红色的血液。
(2)主行血 心脏(心气)把血输送全身
2、主脉: 指心气有调控脉管的舒缩,使血流通利的功能。
心脏主管全身的血脉
3、藏神:
心脏主管精神、意识、思维和情感活动。
(三)生理特性:
1、主温煦
(1)温煦全身 心火主管温煦全身维持正常恒定体温。 (2)温暖肾水
吸入自然之清气,完成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
(2)肺主一身之气: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
2、主宣降 : 肺气宣发 肺气向上向外运动
肺气肃降 肺气向下向内运动
将体内的浊气排出,完成呼气运动。 宣发水谷精气至头面(上)肌肤(外) 将卫气输送分布至体表。 吸入自然界之清气,完成吸气运动。 将水谷精气向下向内输送分布。 清洁呼吸道。
(1)精气神是维持人体各种生理机能的精 微物质。 (2)脏腑功能活动又促进了精气神的生成、 运行、输布、贮藏和代谢。
三、藏与阴阳的关系 阴
脏腑
五脏
五脏
肝脾肾
个体
心阴
阳 六腑 心肺 心阳
四、藏与五行的关系
五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养于脾,尤其心阳温脾阳,使 脾健运,血化充-----心阳化赤)
心主脉的内涵 指心气推动脉气,使血行脉 中,保持脉道通利的作用. 《内经》: “诸血者,皆属于心。” “心主身之血脉。”
心主血脉的机理 血的运行如同河中之水,要借助一定的风力、河水
要充足且清纯、河道要通畅,这样水才能畅流不息。
同理, 心主血脉也必须赖心气的充沛、血液的充盈和
课堂互动
• 知道“范进中举”的故事吗? 想一想,范进的病属于哪个脏腑? 是该脏腑哪方面功能失凋的表现?
• 心主血脉与心主神志功能密切相关 心神依赖心血的滋养 心血不足则神失所养, 心位于胸中,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阳脏; 心脉以通畅为本,以清明为要-主通明。 强调心以阳气为用,心阳温通血脉,振奋心神 2、心火主降 脏腑气机在上者宜降,在下者宜升 心居于上,心火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 肾水必须上升于心,以济心阴,使心阳不亢。 心肾相交,水火共济
联属功能心的整体系统联系
在志为喜--心的生理功能与喜志有关。 喜--人体对外界信息引起的良性反应, 有益于心的正常生理功能。 喜乐过度--心神受伤, 精神亢奋,喜笑不休--心气涣散,神志不宁,伤五脏。 开窍于舌--心主血脉和主神志功能 可通过舌的表现反映出来。 心功能正常--舌红润灵活,语言流利,味觉灵敏 失常--舌淡白/红绛/青紫,口舌生疮,舌强失语
中 医 藏 象 学


肝 脾
五脏 系统

第一节
脏腑
五脏--心、肝、脾、肺、肾的合称 六脏--经络学说…+心包络 【主要内容】: 1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2 五脏与形体官窍及情志、五液、五时 等的关系
一、概述
心的解剖位置(血肉之心)
位于胸腔, 两肺之间, 略偏于左, 外应虚里。 虚里---左乳下心尖搏动处, 又名胃之大络
与夏气相通应--五脏应四时,心夏同属火--心夏相应 夏季--炎热属火,心--阳气最盛--火脏 心脏病,特别是心阳虚衰--病情夏季易缓解 从养生和治疗角度--夏季是疗养心脏病的好时间
复习思考题 1.何谓心主血脉、主神志?生理意义如何? 2.心主血脉功能正常与否表现在哪些方面? 3.心的生理特性 、心的整体系统联系有哪些内容?
. 胸部感觉——胸部舒适,感觉正常。 • 血盈脉充养神___神志清晰、精神振奋,心情 愉快,喜乐有常,思维敏捷,记忆力强。
心主血脉异常的病理表现
.面色
淡白无华(气血不足) 青紫晦暗或灰黑(血液瘀滞)
.舌色
面 色 淡 白 无 华
面唇舌晦暗(灰黑)
脉象
现代研究认为:脉搏的形成与心肌的收缩能力、心输 出量、输出速度、动脉弹性、外周阻力等因素有关。
学的心脏(古人称血肉之心),而且还包括了精神意识思维 活动(古人称神明之心),是联系全身相关脏器组织及自然界 和社会心理而形成的一个系统整体,又称心系统。主要与西 医的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及内分泌等系统的部分
功能有关。
二、心 的 主 要 生 理 功 能
主血脉
主藏神

心主血脉
心主血脉的含义
心气充沛是推动心脏搏动和 血行的基本动力 ,其中心之阴阳 协调平衡是调控心脏搏动的快慢 和血行迟速的基础。
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 →心主血脉功能正常 →血液沿脉道按一定方向循环往复
若心气血阴阳心气不足 →推动血液循环的力量减弱 →血行迟缓或不流畅→心血瘀阻、血脉阻滞 →胸痹:心悸、胸闷,甚至心前区剧烈疼痛
心的形态结构
心脏尖圆,形似未开的倒垂 莲蕊,色红,中有孔窍,外 有心包围护,稍大于本人的 拳头。
《难经》:心重 十二两,中有七 孔三毛,-----盛 精汁三合。
★ 主要功能
主血脉 主神志
(为生之本、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联属功能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在志为喜,
在液为汗,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为表里。
心主血脉的生理意义
行血以输送营养物质于全身 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心主血脉是否正常,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观察 • • • • • 面色 舌色 脉象 胸部的感觉 神志活动
心主血脉正常的生理表现
. 脉象——节律均匀,和缓有力,一息4~5至。 . 面色——面色红润光泽。
. 舌——舌体红活荣润,其色淡红光泽。
主---主持、管理、主宰 血—心脏及全 身的血液 脉—血脉,为气血运行 的通道,又称“血之府”
主血(行血、生血 )
两大方面
主脉
心主血脉,即指心与脉相连,心气与脉气相通,心具有推动
和化生血液,使之在脉中运行,以营养全身的作用。
心主血的内涵(两方面) 1.心行血----指心具有推动 血液循行的功能。 2.心生血 ----指心具有化生 血液的作用。(心之气血阴阳
气血不足-脉细弱无力/节律不匀
偏心阳虚-脉迟无力
偏心阴虚-脉细数无力
气虚血瘀/气滞血瘀-脉涩滞/结代
胸部感觉
心悸,胸闷,甚则憋闷刺痛。
(病例 :王某,心悸、胸闷、憋闷刺痛,手足厥逆,脉沉迟弦 紧。诊为 胸痹(胸阳不振,心脉痹阻),治以温心阳、通心脉。瓜蒌 薤白桂枝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冰片,一剂药痛减,三剂药痛止,此后加 减调理而愈)
心悸、怔忡
失眠
※ 心主神志
神的含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心主神志--指心对人体各部分的生命活动和 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主宰作用 心神正常→人体各部分功能协调配合,精神振奋 意识清醒,思维敏捷。 心神失常→精神萎靡,心烦不安,失眠,健忘, 反应迟钝,甚或躁狂、谵语、昏迷。
脉道的通利.所以
心气充沛
(阴阳协调)
血液充盈
脉道通利
是保持血液正常运行的最基本条件
( 其中心气起主导作用)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推动血液在脉管内按一定 方向流动,从而运行周身,不仅自身得养,保障主血脉、神志、 舌等功能正常进行,同时, 对维持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正常生 理活动起着关键的作用。 中医学把心脏的正常搏动、推动血 液循环的这一物质,称之为心气(心 之精气,包括心阴、心阳。)。心气 充沛,阴阳协调,才能维持正常的心 力、心率和心律。所以说:
心的特性
心在五行属火, 在色为赤, 在味为苦, 为阳中之阳脏 主通明 应于夏气而主长养
说明
由于中医学重视“形而上”的思维方法,所以,脏象学 主 要以阐述功能为特点,立足解剖,但不泥于解剖。中医研究 脏象除注重人体本身的整体性外,同时还重视内脏与所通应
的外界环境息息相关的联系。故中医学的心,不仅包括解剖
在液为汗--心血是生汗之源, 汗的生成/排泄与心血/神关系密切。 心血充盈,津液充足,汗则化生有源。 汗出过多--津液伤,耗心血/气--心悸等 “血汗同源” 在体合脉--全身的血脉统属于心,由心主司 其华在面--心气血盛衰可从面部色泽表现出来 心功能正常--面色红润光泽 异常--面色苍白无华/紫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