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测试题 1 答案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测评含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测评含解析

第四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题4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下表为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效劳业网点变化情况表(单位:个)。

表格反映的变化趋势主要是因为( )1952 1957 1962 1965年年年年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束“左〞倾错误影响经济C.方案经济体制确实立D.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停滞解析表格的内容反映出,我国每万人拥有的商业、饮食、效劳业网点不断减少。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我国逐步建立了方案经济体制,国家控制了商业等效劳网点的建立。

答案C2.“一五〞方案期间,农业开展缓慢,如1954年,农业生产未能完成方案,导致工业生产缺乏原料,从而影响了工业开展方案的实现。

这一现象的出现直接导致我国政府开始()A.加速农业改造的进程B.缩减粮食征收指标C.减缓工业化建设D.加快革新农业生产技术解析工业化建设是“一五〞建设的重点,为满足工业化对商品粮的需求,从1954年起,我国加速了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答案A3.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发动了一次农村生产关系改革,其宗旨是提高农业产量、防止富农重新冒头、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

对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选项是()A.消灭农村封建土地关系B.主要效劳于工业化建设C.对农民实行军事化管理D.土地经营权下放到农户解析此题考查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从材料信息可知此次生产关系改革是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消灭农村封建土地关系是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特点,故A项错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工业化建设效劳的,故B项正确;对农民实行军事化管理与材料中改革宗旨不符,故C项错误;土地经营权下放到农户是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内容,故D项错误。

答案B4.1957年我国钢材自给率到达86%,机械设备自给率达60%以上。

1957年与1952年相比,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2%,12个工业部门的产品本钱降低29%。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每做好一份历史试题,你便能够从中你发现自己所欠缺的知识点。

所以,还在等什么呢?让我们从这份试题卷中找出那些你欠缺的知识点吧!所以,下面不妨和店铺一起来做份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测试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测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 )A.推行了土地改革B.组织了人民公社C.实施了“一五”计划D.发动了“大跃进”2.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 )A.1946 1949B.1952 1956C.1966 1976D.1978 19823.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共中央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即希望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较少的成本来取得较多的成果。

但实际执行中往往只注意了其中的 ( )①“多”②“快”③“好”④“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 1958年某领导到江苏视察中稻丰产试验田,他问:“亩产可以打多少?”回答说:“可以打1万斤。

”领导说:“1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

”产生这一认识的原因是 ( )A.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生产积极性高B.当时国家领导人对农业特别重视C.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有了正确的以识D.人们为发展生产力而夸大了主观意志的作用5.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的错误严重泛滥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政策调整6.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2第4单元单元检测及答案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2第4单元单元检测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2 第4单元检测1.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据制订了下表。

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B.工业生产强化训练强化训练比较雄厚.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解析】分析表中据可知,A项符合建国后到20世纪50年代末的历史事实,当时我国“一五”计划超额提前完成,工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社会主义建设打下了工业强化训练强化训练。

但是,当时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经济强化训练强化训练还很薄弱,工业并没有实现。

据此判断,B、两项违背史实。

从表中字上看,1958年的工业增长率是1955年的近12倍,只是表象,排除D。

【答案】 A2.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天强化训练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 )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B.富有地域特色.表明集体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解析】材料说明农村经历了由小农经济到合作社再到人民公社的变,即由个体小农经济到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再到“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其实质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

其中最晚的人民公社开始于1958年,由此排除A 项;这首山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由此排除B项;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没有认识到集体运动是政府组织的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答案】 D3.“奇唱歌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有多。

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

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

”这首歌谣体现了哪个时期的特色( ) A.大跃进时期B.农业合作时期.“文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解析】本题考查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题干中的歌词内容属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的表现,故正确答案应为A 项。

【答案】 A4.表1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情况。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教材习题答案 课件 (共88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教材习题答案 课件 (共88张PPT)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学习延伸 英国工业革命同法国大革命一样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在本质上它们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生存方式。英国工业 革命是从经济领域开始改变的,是渐进的过程;而法国大革命 是从政治领域开始改变的,是思想洗礼和社会革命。恩格斯敏 锐地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方面在美洲发展种植园经济,另一方面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 政策,造成了劳动力的严重不足。另外,当时西欧国家的生产力 水平还不高,正常贸易获取的利润无法满足西欧商人的欲望,而 黑奴贸易能获取巨额利润,对于西欧商人来说有着难以抗拒的诱 惑力;同时,奴隶贩子的行动得到本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加上 新航路开辟后,越洋航行得以实现等;所以贩卖黑奴成为西欧资 本原始积累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持续了近四百年的时间。但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逐渐向自由资本主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教材习题答案 学思之窗 ①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 ②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出现以后,商旅不用长途携 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 ③柜坊和飞钱的出现,使各地之间的商业往来更加方便快 捷,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本课测评 影响: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到“蒸 汽时代”;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存状态,工厂 制度的产生,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新的阶级关系的出现,自由 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理念的传播,都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原因: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②机器大工业 生产的要求,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③新的交通 工具的改进,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④资产阶级的侵 略扩张,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基于当时的经济探索,1982年有人撰文说:“外国侵略通过历次《租界章程》大肆掠夺中国领土和主权的惨痛事实,暴露了中国封建制度及其官僚主义在同国际资本打交道过程中的极端腐朽和无比昏庸。

……它则是不可忘记的一页。

”其主旨是()A.开放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 B.改革必然要剔除旧的体制C.建设可从历史中寻找智慧 D.借屈辱历史影射特区建设2.1958年5月27日,村民阿牛在日记中写道:“广播里面说全村的人都要集中起来,学习中央的最新理论指示。

”是因为当时在( )A.开展“三大改造”运动 B.开展“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C.庆祝“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D.庆祝“八大”胜利召开3.下表中“凤阳三大步”的出现直接得益于()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凤阳农民的科学种田C.凤阳县干部领导有方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4.造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营企业改革5.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的737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中的648种,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农产品收购60种价格中的50种。

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南方谈话与十四大召开 B.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C.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重新启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6.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②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③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④市场经济逐步显现活力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7.“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动员人民追逐某种具有空想乌托邦的计划。

”材料中的“空想乌托邦的计划”对应的口号是( )A.“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精品课件 第四单元测评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精品课件 第四单元测评

[解析] 南宋时期,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地区基层市镇突破限制、仿效州府城市实行厢
坊管理体制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规模扩大和社区布局复杂,D项正确。
5. [2024江苏苏州八校检测]明清时期,浙江崇德石门镇因专营榨油而发展为拥有数千
家居民的雄镇,嘉善干窑镇“民多业陶”,平望镇“居民日增,货物益备,而米及豆麦尤
及 子叶铺成屋顶
动的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
古代罗 以木、石、砖为主要材料,后来混 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带
马 凝土得到普及
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核心
A.政治制度
B.经济水平
C.文化习俗
D.自然环境
[解析] 从材料中的建筑材料来看,体现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对房屋建筑的影 响,从材料中房屋建设的布局特点来看,体现的是文化习俗及自然环境的影响,故B、 C、D三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政治制度对房屋建筑的影响,故A项符合题意。
近,到1890年已移到俄亥俄州中部,离坎顿西南数英里的地方,共向西移动225英里。
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 )
A.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工业化开始启动
D.东部经济走向衰落
[解析] 根据材料“美国制造业中心在1850年时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到1890年已移到
俄亥俄州中部……共向西移动225英里”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浙江崇德的集镇发展呈现专业化倾向,只涉及经济,并未提及政治问题,排除C项;材
料信息并未体现商业中心的内容,无法得出出现多个商业中心的结论,排除D项。
6. [2024江苏南京检测]随着洋务企业的发展,周围农业区的务农人口被吸引到大都市
中成为产业工人或劳工,促使这些城市的规模飞速膨胀,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工人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山东聊城一模)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答案 D解析当时我国尚未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故A项的表述错误;图片中未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故排除B项;C项的表述与建国初期,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的现状不符,故排除;图片中“一五”计划期间,工人们在荒芜的土地上开展重工业建设的场景体现了工人投身于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热情。

故选D项。

2.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答案 A解析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超过英美国家,故A项正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冷战下的东西方对抗不会制约美英工业发展,故B项错误;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两极格局下巩固国防的需要,并非急躁冒进,故C项错误;美英传统工业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不及中国,是因为其已经确立优势地位,达到较高水平,与产业衰落无关,故D项错误。

3.(2017·嘉兴测试)“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

”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

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答案 B解析本题首先可从时间上排除D项,因为“文革”是六七十年代;从劳动号子中对花生的浮夸特点判定,故B项正确;A、C两项都是50年代,但A项是正确的探索,不具有浮夸特点,C项“欣欣向荣”说法与史实不符。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一首四川歌谣唱道“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一棵白菜五百斤上面能站个胖娃娃鱼苗撒下千万条条条养得扁担样”对该歌谣内容评价正确的是()A. 对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任何促进作用B. 反映了新中国农业技术水平的发展提高C. 反映了广大人民改变落后状况的愿望D. 是对中共八大路线的坚决贯彻【答案】C【解析】材料是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的特点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是错误的探索没有坚持八大的方针不能真正体现出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它激励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并不科学2.1952年毛泽东同志估计过渡时期大约需要十八年即三年恢复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3年)加上三个五年计划据此可知()A. 党对经济建设的探索脱离实际B. 苏联的经验影响国家建设决策C.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要结合国情D. 我国迫切建立社会主义的愿望【答案】D【解析】由于过渡时期实际只有七年即1949—1956年底与毛泽东十八年的估计不符表明我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愿望故D项正确毛泽东的估计是实事求是的符合中国的国情排除A项毛泽东的估计是正确的不是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经验的反映排除B项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是从1956年底以后开始的排除C项故选D3.“一五”计划之后我国又制定“二五”计划(1958—1962)和“三五”计划(1966—1970)如图是我国1970年前某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发展状况示意图(单位万吨)对此图判断正确的是()A. “一五”时期重工业的发展非常迅速B. “二五”时期国民经济比重一度失衡C. “三五”时期“左”倾错误影响经济发展D. 经济调整导致了轻工业产值下降【答案】B【解析】据材料数据可知前三年工业发展比较快后两年工业发展慢慢下降农业发展有所增强结合所学知识这时期应是“二五”计划期间由于“左”倾错误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经济的困难从1961到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指标有所下降农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故B正确“一五”计划期间并未出现严重的经济比重失调故排除A“左”倾错误主要发生在“二五”期间故排除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经济的调整导致轻工业产值上升故排除D故选B4.如图是我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曲线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 一五计划推动1952年经济增长率提升B. 国民经济比例的调整推动1964年经济增长率的回升C. 中国经济增长率呈现出平稳增长的趋势D.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1984年经济增长率的提高【答案】B【解析】A.一五计划是从1953年到1957年B.国民经济比例的调整是从60年代初开始到1964年国民经济得以迅速回升这是正确的C.从材料可以看出是波浪式的发展并不是平稳的增长趋势D.市场经济体制是从90年代开始建立的5.如图是一幅创作于1953年关于集体养猪的宣传图画据此宣传画反映出当时我国()A. 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盛行B. 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开展C. 人民公社的集体互助模式D. 人民投身生产建设的热情【答案】D【解析】“1953年”“农业合作有分工男女老幼齐劳动老汉养的肥猪好爱国增产真光荣”反映的是农业生产合作社体现了人民投身生产建设的热情故D正确A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排除B是在1956年后排除C是1958年排除6.20世纪80年代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一次谈话中肯定了“包字进城包则灵”的理象这是因为“包字进城”的做法()A. 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B. 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C. 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D. 扩大了企业生产规模【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快速发展题干涉及是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在城市推广的效果故A正确在1992年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后才出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思想故排除B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没有改变故排除CD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7.建国初期围绕着“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党内出现了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优先进行生产关系的改造一种观点则侧重于优先工业化最终形成了“一化三改同时并举”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但在实践中却出现了“一化滞后三改超前”的状况这说明()A. 工业化道路应服从于所有制改造B. 经济建设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C.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与曲折性D.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一化三改同时并举”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是向建设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根据党内出现的不同观点说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和曲折性故C正确ABD材料未体现故排除故选C8.下表为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其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B. 城乡一体化已逐步实现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 经济结构趋于均衡合理【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以及乡镇企业分布在众多行业来看这一时期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乡镇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故答案为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A项B项中的“已逐步实现”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没有反映我国经济结构是否均衡合理排除D项故选C9.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部分数据情况据此可知()A. 中国经济的世界地位上升B. 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确立C. 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D. 外贸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主导【答案】A【解析】据表格中国对外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和外贸占GDP总额的比重都在不断上升说明中国改革开放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世界其他国家状况无法得出中国经济的世界地位上升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对外贸易而不是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项材料中1978~1997外贸都没有占据主导排除D项故选C10.20世纪80年代初个体经营中产生雇工现象由于担心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明文规定只准“请1—2个帮手” “最多不超过5个学徒” 但实际普遍超过这一限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中央采取的是“三不政策”即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这表明()A. “左”倾思想的束缚亟待突破B.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C. 中央经济体制改革决心坚定D. 国家限制个体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个体经营中产生雇工现象由于担心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明文规定只准‘请1—2个帮手’ ‘最多不超过5个学徒’ 但实际普遍超过这一限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可知“左”倾思想的束缚亟待突破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故排除故选A11.某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巨变》网页时设计了“思想解放的历程”“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几个并列的栏目如果再增加一个栏目最合适的应该是()A. 国有企业改革B. 经济特区崛起C. “九二共识”D. 家庭承包责任制后的农村【答案】D【解析】A.国有企业改革包括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B.经济特区崛起体现在开放格局中C.九二共识体现在一国两制里面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涉及到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应该增加12.刘少奇在1956年的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应该是()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 中共八大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 中共十四大【答案】B【解析】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大会完全肯定了党中央从“七大”以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故选B表为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同1952年对比情况表A.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B. 国民经济协调发展C. 经济建设出现冒进倾向D. 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D【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 1952~1957年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国民经济发展并不协调故选D项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冒进倾向排除C项故选D14.新中国建设道路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 工业增速超额完成“二五”(1958-1962) 大跃进大倒退“八五”(1991-1995) ( ) “十一五”(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空格处的主题词应该是()A. 改革开放走向兴起B. 解决温饱成效显著C. 小平南巡改革深化D. 指令登场市场控制【答案】C【解析】“八五”期间的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讲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所以空格处的主题词应该是C项故C正确ABD均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1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的时间是()A. 1978年B. 1979年C. 1997年D. 1999年【答案】A【解析】16.1961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根据陈云的意见制定了《关干减少城市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规定在3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当年内减少1000万人这说明()A. 中央决定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B. 违背了一五计划的城镇化建设要求C. 是中央对党的“左”倾错误的调整D. 农业生产水平跟不上工业化进程【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时间“1961年5月” 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1960年开始中共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故C项正确A项是抗日战争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题干材料是对“左”倾错误的纠正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并没有违背一五计划的城镇化建设要求故B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故选C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7.(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连接起来的过程并指出这一过程体现了改革开放时期怎样的思想路线17.(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 请结合所学进行阐述侧重分析② 根据所学分析邓小平改革与新经济政策相比的进步之处(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答案】(1)过程 1979年邓小平已经局部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观点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 1992年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析】(1)“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连接的过程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建设的过程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就开始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直到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答案】(2)倾向于①同一性背景都是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病充分暴露改革均以农业为突破口内容上都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巩固和发展生产背后的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巩固政权使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倾向于②进步之处列宁探索了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而邓小平解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在实践方面邓小平将思想解放和改革实践逐步推进同时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并行【解析】(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以任答其中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回答问题时要突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18.(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2003年与1953~1977年相比我国就业结构的产业分布变化18.(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2003年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原因【答案】(1)变化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幅度更大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得更为迅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更大【解析】(1)“变化” 比较材料一、二的数据变动信息从就业的产业结构整体变动的幅度、就业的三个产业结构变动的幅度角度作答即可【答案】(2)原因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国有企业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业生产率提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解析】(2)“主要原因” 结合材料二信息“1978~2003年我国就业结构的产业分布(劳动力比重)变动情况”和所学新时期中国的相关知识即可从改革开放、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改革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等角度作答19.(1)根据材料一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人民公社相比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它所产生的影响19.(2)根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实施土地使用权流转后对社会的影响19.(3)谈谈你对不同时期土地政策调整的看法【答案】(1)变化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影响改变了我国农村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了农民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使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但随着分散性经营的延续在一定程度上使农业管理成本上升农业缺乏创新发展不能很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变化为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依据材料“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得出影响【答案】(2)影响我国土地使用权流转有利于农业摆脱落后生产模式向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使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解析】(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得出影响【答案】(3)看法一定时期的土地政策的调整与当时的历史状况紧密相关土地政策调整一定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土地政策是涉及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大事党重视农民的权益重视民生党能够勇于反省与时俱进等等【解析】(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一定时期的土地政策的调整与当时的历史状况紧密相关土地政策调整一定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土地政策是涉及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大事党重视农民的权益重视民生党能够勇于反省与时俱进等等。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有学者明确指出无论是在对邓小平生平思想的研究中还是在对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研究中“南方谈话”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该学者做出上述论断的主要依据是“南方谈话”()A. 确立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B. 推动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C. 体现了中国发展道路的新构想D. 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初步形成【答案】C【解析】确立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中共十四大的内容故排除A推动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作用故排除B南方谈话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衡量我们事业成功的三个标准并且解释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区别体现了中国发展道路的新构想故C正确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应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故排除D故选C2.1959年我国城镇人口增加了1650万人城市化水平提高了2.2% 到1960年全国城镇人口达13073万城市化水平达到19.8 三年净增31.4%.材料表明()A. 生产力发展推动城市化B. 城乡社会结构严重失衡C. 城市化脱离城市承受力D.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大跃进时期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城市化进程加快超过了城市承受力故C正确A与当时历史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只涉及城市化水平没有涉及农村状况不能说明城乡社会结构失衡故B错误材料中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大跃进的结果不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限故D错误3.下表反映了我国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的发展情况其影响是()1992 13.9 230 1533.7 2467.7A. 改变了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现状B. 促进了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C. 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D. 充分体现了我国按劳分配的原则【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我国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从1988年开始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1992年中央政府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的发展没有改变我国公有制为主体的现状排除A材料反映的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不是农村改革排除B在公有制的体制下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排除D4.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火计划”由此诞生“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A. 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B. 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C. 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状况D. 呼应教育体制改革的“三个面向”【答案】C【解析】根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等信息可知该计划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改变农村粗放的经营方式故C项正确故选C5.如图是1985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对其呈现信息的合理解读是它()A. 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B. 肯定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创新价值C. 展现了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成果D. 肯定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答案】B【解析】图中一边是革命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高楼大厦照相机等消费品故B正确材料并未忽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故A错误邓小平南方谈话是1992年故C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D错误6.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再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A.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B. 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里提出来的“敢闯”“好路” 及这一时期改革开放的路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选项正确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 A选项错误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是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指导思想解决的是党的建设问题 BD两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7.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其中1992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中具有重大意义下列哪一事件发生于1992年()A.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B.确定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D.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1960年党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排除A1984年中央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BC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排除结合所学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D8.下面是1955年创作的年画《拖拉机到咱社来代耕了》该作品()A. 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B. 反映出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 描绘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巨大成就D. 再现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状况【答案】B【解析】观察材料图画可知这是一幅写实画描绘了拖拉机进入农村的场景这反映了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故选B项图中的年画并未继承传统文人画“以形写神强调意境”的特点故排除A项年画中的“社”指的是三大改造时期的农业合作社而不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人民公社故排除C项作品没有社会主义改造的信息故排除D项故选B9.宣传画常常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下侧的宣传画“印记”的历史时期是()A.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 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时期C. “文化大革命”时期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答案】B【解析】带有“总路线万岁”“‘大跃进’万岁”和“人民公社万岁”字样的宣传画印记的是1956到1966年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时期的历史 B项正确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都与漫画中的口号及相关历史事件无关 ACD三项错误故选B10.1978年11月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在契约中表示“坐牢杀头也甘心” 1979年邓小平听取设立特区的汇报时指示“杀出一条血路来” 二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A. 冷战环境影响了改革进程B. 旧的观念和体制阻碍改革C. 社会上改革的动机不强烈D. 经济基础薄弱制约着改革【答案】B【解析】材料中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以及小平同志关于设立特区的批示两则材料事例中分别使用了“坐牢杀头也甘心”“杀出一条血路” 表现了当时旧观念以及体制的阻碍是非常强大的 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人怎样的思想观念和外交理念?11.(2)根据材料二概括林则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11.(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说明李鸿章和康有为的思想主张的异同11.(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必然性【答案】(1)外交观念天朝上国的夷夏观念【解析】(1)依据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归纳出天朝上国的夷夏观念【答案】(2)主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解析】(2)依据材料二“探求西方军事技术科学引进西方先进船舰大炮并加以仿制”可知主张是学习西方技术【答案】(3)同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不同李鸿章主张中体西用局限于学习西方技术没有涉及政治制度康有为主张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主张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解析】(3)第一小问相同点依据材料三“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和材料四“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可知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不同点依据材料四“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可知康有为在学习西方技术同时进一步学习西方制度【答案】(4)必然性民族危机的加深各种救亡图存运动的失败向西方学习的深入思想观点的解放等【解析】(4)依据材料和所学从近代民族危机、救亡图存需要以及向西方学习深入和思想解放等角度思考回答12.(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和近代在经济发展策略中的相同点说明不同之处及其原因12.(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政府经济发展策略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发展策略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答案】(1)相同点以富国为核心重视农业发展不同之处张謇等主张在农工商发展基础上走工业化道路原因西方工业文明冲击洋务运动工业化实践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侵略威胁清政府统治救亡图存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挽回利权的需要)【解析】(1)第一问中国古代和近代在经济发展策略中的相同点由材料一第一段可知商鞅、荀子、桑弘羊都强调富国和富国必须重视农业材料二张謇认为“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其根本在先致力于农工商”可知张謇也强调富国和重视农业第二问不同之处由材料“在此基础上走工业化道路从而形成著名的‘棉铁主义思想’”可知张謇主张在发展农工商基础上走工业化道路第三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主张走工业化的道路是因为西方工业文明冲击洋务运动工业化实践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侵略威胁清政府统治救亡图存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答案】(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国家主导计划管理注重工业发展的区域平衡受苏联建设的影响注重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意义有利于国家工业化和工业体系的初步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计划经济体制的不断确立【解析】(2)第一问特点由材料“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可知优先发展重工业由材料“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后负责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的编制”可知由国家主导进行计划管理由材料“在工业发展中中央还提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不新建’的方针对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可知注重工业发展的区域平衡由材料“在引进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对自己的科研体系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可知受苏联建设的影响注重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第二问意义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有利于国家工业化和工业体系的初步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计划经济体制的不断确立13.(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9年中国启动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背景13.(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最初二十年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特点【答案】(1)背景城镇住房长期实行分配制度国家投资住房无法产生效益职工住房观念被动、落后人均住房面积下降近半数城镇民众缺房【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住房通过职工所在单位按照工龄、职务、学历等打分排队进行分配”“这种住房制度不仅住房建设投资‘有去无回’ 而且收取的低租金不够支付住房的日常维修和管理费用”“职工对住房形成‘等、靠、要’观念”“1978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1949年的4.5平方米下降到了3.6平方米缺房户占当时城镇总户数的47.5%”概括即可【答案】(2)特点渐进式探索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逐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解析】(2)根据材料“住房制度改革经历了公房出售试点、提租补贴试点和全面起步三个阶段”可以看出城镇住房改革具有渐进性的特点根据材料“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城镇住房制度”可以看出住房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适应根据材料“加快住房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满足城镇居民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可以看出住房改革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据材料“1998年7月国务院明确提出‘促使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可以看出住房改革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点14.(1)观察材料一中的火花商标思考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背景和动力是什么?14.(2)材料二中提到的“黄金时代”是指什么时间?为什么那个时代会“转瞬即逝”?14.(3)根据材料三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14.(4)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答案】(1)背景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动力“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信息结合火花商标图案上的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背景和动力【答案】(2)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原因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一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解析】(2)根据材料二中“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信息可概括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时间和迅速萧条的原因【答案】(3)时间 1963—1965年、1981—1985年原因 1963年是因为“八字方针”的提出国民经济得到调整和改善 1981年是因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3)根据材料三表格信息不难得出1963—1965和1981—1985年两个阶段农业发展较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63年是因为“八字方针”的提出国民经济得到调整和改善 1981年是因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4)特点先农村再城市先试点再推广实事求是在探索中前进【解析】(4)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先农村再城市先试点再推广实事求是在探索中前进。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最新⼈教版⾼中历史必修第⼆册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选择题1.以下关于⽂艺复兴时期的精神内核——⼈⽂主义的表述,正确的⼀项是( ) A.反对神学世界观,要求⾃由平等B.肯定⼈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C.提倡⽣⽽平等,主张民主政治D.强调科学精神,反对宗教信仰2.1521年,德国维登堡⼀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板画。

其中⼀幅画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

这幅画意在( ) A.抨击罗马教廷B.推销赎罪券C.反对宗教改⾰D.倡导宗教宽容3.某位科学家阐明的基本定律成为⼒学的基础。

他⽤万有引⼒解释了潮汐现象,他的理论还导致了后来⼀系列天⽂学的新发现。

该科学家是( )A.哥⽩尼B.伏尔泰C.⽜顿D.爱因斯坦4.17—18世纪,启蒙思想成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给⼈们带来了新的思维⽅式,传播到全世界,结果全世界都改变了思想⽅法。

这⼀“新的思维⽅式”指的是( ) A.因信称义B.君权神授C.理性主义D.“⽇⼼说”5.⽂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以下对⼆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宪B.反对蒙昧迷信,推崇⼈的理性C.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D.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主权在民6.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法案,规定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法律的执⾏,不得征收捐税。

该法案是( )A.《独⽴宣⾔》B.《⼈权宣⾔》C.《拿破仑法典》D.《权利法案》7.英国资产阶级⾰命完成后,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规定:不经议会同意,国王⽆权征税,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也不能随意废除法律和停⽌法律的执⾏等。

以《权利法案》为基础的⼀系列⽂献的颁布,议会成为国家的最⾼⽴法机关和权⼒机关。

到18世纪,在英国确⽴了( )A.责任内阁制B.联邦制C.三权分⽴D.民主共和制8.“1774年,殖民地代表召开了第⼀届⼤陆会议”“殖民地⼈民决⼼为民族独⽴、⾃由,与英国决⼀死战”“1783年,英国最终承认美国独⽴”。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课后习题:第四单元综合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课后习题:第四单元综合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四单元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殷商和西周时期的城市,往往看不到整齐规划的城市布局,更像一个有围墙的农村。

而到春秋战国时期,筑城之风盛行,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往往成了交换的中心。

这反映了()A.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B.城市不再具备政治、军事职能C.分封制崩溃的必然结果D.建筑技术的进步“殷商和西周时期的城市,往往看不到整齐规划的城市布局,更像一个有围墙的农村”到“春秋战国时期,筑城之风盛行,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往往成了交换的中心”,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A项符合题意。

2.下表为不同史料关于古代“城”的产生的历史记述。

据此可知()A.春秋战国时“城”具有军事防御功能B.商业发展是“城”产生的主要原因C.城市承担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职能D.城市规划体现了以人为本设计理念,根据材料“城为保民为之也”“城者,所以自守也”等可知“城”有军事防御功能,故A项正确。

材料关于“城”的产生原因中没有涉及商业因素,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城市的经济和文化职能,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城市规划的特点,排除D项。

3.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加剧,随之而来的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苏州府志》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商品经济推动人口流动B.聚居是城镇化进程的动因C.政府放宽人口迁徙限制D.苏州府官员理念开放宽容“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可知,材料反映了明代中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及市镇,说明商品经济推动了人口流动,故A 项正确。

城镇化进程的动因是商业发展,不是聚居,排除B项。

题干未体现政府和官员政策态度变化,排除C、D两项。

4.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这个地方就只是个村落。

徽州人住进来了,他们就开始设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这个小村落变成个小市镇了。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改革开放前国内对社会主义能否搞市场经济的探索都被斥责为修正主义就是在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前一个时期尽管学界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媒体一直将此视为禁区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不久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说明()A. 解放思想成为深化改革的先导B.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认识存在差异C.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者D.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最终形成【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不久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并结合所学可知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促进思想解放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化说明了解放思想成为深化改革的先导所以A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排除BCD2.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不足1500亿美元 40年后其已大幅增长到超过12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 1978年中国还处于极度贫困中大量农村人口存在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40年后中国已拥有超过全球10%的财富基本建成小康社会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 以中美为首的世界格局形成B. 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发展C. 市场经济是国际经济的主流D. 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国力【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的时间“1978年”可知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党和政府政策行之有效的反映说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力故选D项A项与史实不符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之路仍充满挑战 B项错误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故选D3.“怎样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门科学值得好好研究”毛泽东提出这一论述是在()A. 抗日战争时期B. 解放战争时期C.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D. 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C【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理论研究不是抗日战争时期B.这是毛泽东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不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探索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两类矛盾的问题D.正确处理两类矛盾是1957年提出不是文化大革命时期4.20世纪80年代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被废除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取代了集体统一生产和经营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取代了单一公有制城乡隔绝的户籍制度大为松弛小城镇化和农民异地流动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这些措施()A. 使广大农民“耕者有其田”B. 为国家工业化积累了必要的资金C. 解放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D. 彻底改变了城乡经济的二元体制【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涉及到农村改革后生产资料所有制、经营体制、户籍制度等具体的变化这些措施解放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 C项正确农村改革并没有改变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故A项错误工业化的资金积累是从20世纪50年代农业集体化开始故B项错误D项中“彻底”的程度不符合时间信息排除故选C5.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取得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A. 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落实B. 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的总结C. 全国“大跃进”运动的顺利开展D. “双百”方针的提出及贯彻【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时间可知当时中国处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这一时期中共提出“八字”方针在经济领域纠正“左”倾错误使得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A项正确B项是思想方面的举措不是这一时期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主要原因排除“大跃进”运动是国民经济调整的原因故C项错误“双百”方针的提出是在1956年是新中国的文化政策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A6.1984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提到“厂长(经理)有权对职工进行奖惩包括给予晋级奖励和开除处分” “厂长有权给特殊贡献的职工晋级……这部分工资开支计入成本”这一规定()A. 加强了中央对经济的领导B. 拉开了我国经济改革的序幕C. 有利于增强城市经济活力D. 促进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答案】C【解析】国务院发布规定向厂长(经理)放权完善企业内部奖惩制度这有利于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故C项正确规定旨在减少政府对企业经营的直接领导故A项错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故B项错误规定只涉及国有企业改革无法体现“经济结构调整” 故D项错误故选C7.以下资料可以作为研究“新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这一课题的第一手资料的是()A. 《井冈山的斗争》B. 《新民主主义论》C. 邓小平“南方谈话”D. 《邓小平传》【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新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在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 在“南方谈话”的指导下中共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改革推向深入故C正确AB均出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故排除《邓小平传》涉及面较为广泛不符合“新时期中国的改革开放”的第一手资料故排除D8.1998年国务院将“国家计划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并于2003年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6年开始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将“计划”改为“规划” 这反映了我国()A.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B.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C.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突破D.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答案】A【解析】材料中“国家计划委员会”最终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一五“计划”改为“规划” 更名的背后实质上反映了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并非经济结构调整和对外开放也无法反映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故BCD不选故选A9.我们通常所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过渡时期”是指()A. 从解放战争爆发到新中国成立B. 从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到新中国的成立C.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 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答案】C【解析】A过渡时期是指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即1949年到1956年B七届二中全会是1949年4月新中国成立是1949年10月1日不是过渡时期是解放战争时期C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中间叫过渡时期D新中国成立是1949年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通过与过渡时期时间不符故选C10.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78-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1988-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 2003-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三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关键词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 “一五计划”“信用卡”“互联网”B. “合作社”“包产到户”“上山下乡”C. “三大改造”“国企改革”“市场经济体制”D. “家庭联产承包”“民工潮”“新农村建设”【答案】D【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互联网、国企改革与农村改革无关故排除AC合作社是农村社会主义改革时的产物故排除B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1978-1988年的十年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的初期阶段即“乡镇企业”迅猛发展 1988-2002年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2003-2007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始实施故D正确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11.(2)据材料二归纳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年所取得的成就11.(3)据材料三概括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优势【答案】(1)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浦东)【解析】(1)根据材料“1980年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 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 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结合所学得出答案【答案】(2)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日趋完备国际交流合作空前扩大生态省建设成果斐然【解析】(2)根据材料“现代服务业、热带农业、新型工业迅速成长交通、电力、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备……国际交流合作空前扩大成功举办18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在全国率先建设生态省大气和水体质量保持领先水平”结合所学回答【答案】(3)最大的经济特区生态环境好地理位置独特政策支持【解析】(3)根据材料“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地理位置独特拥有全国最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又是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具有成为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的独特优势”总结得出答案12.(1)指出材料一中取得“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我党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的?材料一中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一页”的领导人是谁?12.(2)根据材料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个阶段的改革重点是什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12.(3)据材料三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体现在哪里?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一带一路”的提出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答案】(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解析】(1)依据材料“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可知这指的是中国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的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一个时代最为传奇一页”的领导人是邓小平【答案】(2)城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个阶段的改革重点是城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3)国家给予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一带一路”提出重在输出【解析】(3)依据材料“经济特区以国家给予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可以回答第一小问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其他国家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得出是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一带一路”提出重在输出13.(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B、C三个柱状图分别代表哪个国家分别说明三个国家1750~1900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变化的基本原因13.(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工业化的特点及其积极意义【答案】(1)A代表英国 B代表美国 C代表中国原因英国1860年迅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1900年相对下降的原因是英国作为殖民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充分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美国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国家独立和南北战争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抓住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机遇中国迅速衰落的原因是在文明的转型中落后于世界潮流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1)第一小问国家根据材料一中ABC三个部分在1750、1860、1900三个年头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C三个柱状图分别代表(从少到多的)英国(从无到有的)美国(从多到少的)中国第二小问基本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殖民地等因素分析英国1860年、1900年升降的原因从国家独立、南北战争和两次工业革命的机遇等方面分析美国迅速发展的原因从文明的转型时期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等方面中囯迅速衰落的原因【答案】(2)特点国家主导牺牲农业发展工业轻重比例失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积极意义改变了传统的经济结构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不合理的工业布局有所改变增强了国防实力维护了国家安全唤起了民族荣誉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解析】(2)第一小问特点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中国1952~1978年间基本建设投资结构变化表”“举国之力大力发展工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特点主要有国家主导、牺牲农业发展工业、轻重比例失调、优先发展重工业等第二小问积极意义根据材料二中“尤其从工业角度来看改革开放之前增长率并不慢达到了6% 因此中国在60年代试爆了原子弹在70年代卫星上天从这个角度看整个经济是非常有效率的一个农业国在20年之内就做到了发达国家才可以做的事情”“却唤起了强大的民族荣誉感和民族凝聚力也为之后的工业发展打好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宝贵的生产经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经济结构、工业体系、工业布局发展改变国防实力、国家安全的提升民族荣感、民族凝聚力等社会发展的多方面分析其积极意义14.(1)根据材料一指出材料所述会议的名称14.(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这一制度”的名称及其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14.(3)指出材料三中“原有社会治理模式”在中国经济体制方面的表现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如何由“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答案】(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析】(1)根据材料“会议上邓小平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中央决定坚持对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进行拨乱反正”可知这次会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2)制度名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解析】(2)根据材料可知这一制度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答案】(3)表现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简述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有社会治理模式”在中国经济体制方面的表现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如表为1978﹣1984年中国粮食、棉花、油料作物产量变化统计表(单位百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B. 人民公社的撤销C. 土地所有权赋予农民D. 城市改革的推动【答案】A【解析】材料显示这一时期我国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的产量得到大幅增长这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的结果 A项正确人民公社撤销于1983年 B项错误当时农民并未拥有土地所有权 C项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2.下图为1980年6月18日四川广汉向阳政府“换牌”时的场景(补拍)当时广汉县委定了三条纪律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 经济体制改革遭遇挫折B. 拨乱反正工作基本完成C. 地方政府轻视舆论宣传D. 改革亟需解放民众思想【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政府牌子由“向阳人民公社”换成“向阳乡人民政府” 代表着改革的发生但是整个过程“很低调” “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仍然对改革开放心存怀疑有所顾虑不敢放开手脚故D正确材料未体现经济体制改革遭遇挫折排除A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拨乱反正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排除C材料说明的是人们仍然对改革开放心存怀疑与地方政府轻视舆论宣传无关排除C故选D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对国营企业的直接计划、对合作社和私营企业的间接计划和对部分私营、手工业、社员个体经营的市场调节过渡到对社会生产实行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管理国家市场和自由市场并存过渡到了对工农业产品流通实行国家垄断这一变化()A. 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B. 基本摆脱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C. 是社会主义改造中“左”倾思想的体现D. 是对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的借鉴【答案】A【解析】A.从材料时间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了紧接着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执行计划管理体制在当时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适应了新时期建设的需要B.计划管理体制是受苏联建设模式影响的结果C.材料中看不出“左”倾错误D.当时中国没有借鉴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模式故选A4.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写到中国第一个“一五”计划在1953年开始启动在预算总支出中 58.2%投入工业建设 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讯业 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据此“一五”计划的核心目标是()A. 完成三大改造B. 建立工业化的基础C. 实施科技强国D.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答案】B【解析】材料描绘的是“一五”计划的预算与三大改造没有关系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材料“58.2%投入工业建设”反映了“一五”计划对工业投资的比例最大体现了以工业化为中心故B正确材料描绘的是“一五”计划的预算以及在各个行业投入的比例而并没有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恢复与题意无关故C错误“一五”计划时期没有“左”倾错误的发生而1958年才在经济领域出现“左”倾错误并且题干也没有涉及到“左”倾思想的问题故D错误故选B5.1956年中国科学院图书经费由80万元增为546万元增订的书刊中有资本主义国家期刊2000种成立了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搜集、研究并传播国内外科学发展的情况与最新成就科学院的每位导师带研究生从5个增加到10个这反映了当时()A.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解除了对中国的封锁B. 中国科技已经全面领先世界C. 科技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D. 中国科学院已成科研的领导机构【答案】C【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没有解除对中国的封锁排除AB项“领先”说法错误题干中的数字反映了科技领域出现了“左”的趋势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C项正确D项题干没有体现排除故选C6.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随后东北地区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从1953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这反映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A. 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B. 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C. 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D. 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答案】D【解析】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而不是计划经济体制 A错误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与行政区域的大小无关 B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954年 C错误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是为了满足工业化建设对资金原料的需求而推行的 D正确故选D7.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发展 1953年后消失 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A. 三大改造政府取缔B. 产品质优供不应求C. 经济困难物资匮乏D. 计划经济无须广告【答案】D【解析】1953年以后开始进入计划经济体制阶段到1978年以后我国又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在这期间我们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资源配置由政府来决定不需要激活市场作用所以没有必要打广告故D项正确ABC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故选D8.1958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A. 城市粮食供应的制约B. 农业需要更多劳动力C. 人民公社体制的建立D. 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答案】B【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1958年” 即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以后 1958年起正在开展“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再根据“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表明农业需要更多劳动力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9.田纪云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个体私营经济曾经有相当的发展但随着对私营工商业改造的完成个体、私营经济所剩无几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对个体、私营经济几乎斩尽杀绝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建立社会主义的计划体制B.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C. “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D.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经济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比较迅速社会主义改造极大削弱了个体、私营经济“文化大革命”时期个体、私营经济基本消失主要是因为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过程中没有正确认识到个体、私营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并不是矛盾对立关系而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因而是“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故C选项正确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不需要彻底消灭个体、私营经济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不需要完全消灭私有制故A选项错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只能反映材料的部分信息没有涉及“文化大革命”时期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态度故B选项错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需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基础并不需要完全消灭个体、私营经济故D选项错误故选C10.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这个根本问题上重新恢复和确认了中共八大的正确估计十九大认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次认识都反映了()A. 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的成果B. 拨乱反正推动中国社会进步C. 社会发展一直忽视平衡问题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答案】D【解析】材料问的是“都” 寻找两者的共性都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故D正确AB两项是个性不是共性故排除C项错在“一直” 故排除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工业化起步的背景及当时工业化建设的特点11.(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并予以简评【答案】(1)背景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并发展但工业基础依然薄弱苏联给予了一定的援助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特点政府主导高度统一争取外援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显著增长速度较快【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到1952年尽管国民经济经过三年的时间得到了相对的恢复但是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以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经过五年的实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并发展但工业基础依然薄弱苏联给予了一定的援助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等方面概括即可特点根据材料“周恩来领导的‘一五’计划编制委员会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轮廓(草案)》并赴苏联征询其意见”“‘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同世界其他国家工业起飞时期的增长速度相比中国也是名列前茅的”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政府主导高度统一争取外援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显著增长速度较快【答案】(2)历史事件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简评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推动了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积累了大量资金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后期改造的速度过快方式过粗一定程度上诱导了“左”倾错误的出现【解析】(2)历史事件根据材料“由于改造后的企业生产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加上企业内部实行了民主管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公私合营企业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得以大大提高企业利润大部分以国家所得税和企业公积金的形式转化为工业化的资金积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简评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三大改造的影响等方面评价即可12.(1)依据材料概括清代台湾蔗糖生产发展的原因材料二蔗糖在1100年左右传入欧洲时价格昂贵只有富人才用得起哥伦布于1493年第二次远航时首次将甘蔗带到了美洲此后甘蔗种植园在加勒比海和巴西等地逐渐发展起来种植园首先使用美洲土著作为劳动力他们死于疾病和过度工作后从非洲运来的奴隶便填补了劳动力缺口美洲生产的蔗糖主要供应欧洲市场1650年以后蔗糖产量激增价格下跌越来越多的欧洲人伴着茶或咖啡等品尝到糖 1750年以前蔗糖的最大消费群体是富人而1850年以后英国蔗糖的消费量比150年前高出了40倍最大消费群体变为穷人一位观察家感叹英国人普遍饮用加糖的茶“普通百姓居然不得不把从地球遥远的两端所进口的两种物品当作他们的日常饮食” 加入蔗糖的茶和果酱等为工人家庭提供了大量卡路里又把女工从费时费燃料的烹调工作中解放出来蔗糖的营养价值虽然不高但却是一种廉价的能量来源为欧洲的工业化作出了贡献蔗糖成为最早的全球化商品之一种植园体系所产生的收益自然流向欧洲的殖民国家德国历史学家阿诺尔德•黑伦说“自从殖民地的各种产品--尤其咖啡、蔗糖和茶叶在欧洲进入日常消费以来殖民地的重要性日益增长其自然的结果是这一商业体系的地位愈加稳固”--摘编自美J.M.皮尔彻《世界历史上的食物》等12.(2)结合所学以“蔗糖与近代社会历史变化”为主题对以上材料进行解读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蔗糖业发展三个阶段的情况如下--摘编自罗凯《中国甘蔗糖业60年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等12.(3)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蔗糖业的发展变化趋势结合所学论述变化的原因【答案】技术、劳动力来自大陆以大陆作为重要销售市场说明国家统一是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生产组织形式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解析】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一“利用天时地利发展甘蔗种植业派人到福建学习制糖方法取回良种蔗使蔗糖产量大为提高”、“康熙统一台湾后福建等地平民到台湾谋生台湾人口增长率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进一步得到开发”、“蔗糖是台湾的主要输出品销售近济东南远资西北”、“蔗糖生产技术提高规模扩大脱离农家独家独户的家庭副业性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出现了实行技术分工、协作性的合作生产”等信息概括即可【答案】主题近代蔗糖的演变反映了近代社会历史变化解读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美洲的蔗糖开始出现在各地市场上但是价格较贵工业革命后蔗糖价格下降越来越多的欧洲人伴着茶或咖啡等品尝到随着西方国家的入侵蔗糖也传入到殖民地半殖民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结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解析】本小问的解读首先依据材料二可以得出主题是近代蔗糖的演变反映了近代社会历史变化然后结合所学从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即可【答案】发展变化趋势蔗糖产量提高(蔗糖供应从短缺到充足)生产经营从政府控制到市场导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取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政府提高甘蔗收购价格调动农民种植甘蔗的积极性政府采取措施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改革【解析】第一小问的趋势依据材料三的内容可以看出蔗糖产量提高生产经营从政府控制到市场导向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改革开放的内容和影响分析即可13.(1)根据材料一概括民国初年我国工业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民国初年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13.(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说明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13.(3)根据材料四简要指出我国当今工业化建设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13.(4)请回答中国近现代史上近代化(或工业化)起步的标志【答案】(1)状况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原因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开辟道路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列强无暇东顾提供了客观条件群众性反帝斗争“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思潮【解析】(1)第一小问仔细分析图表数据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得知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答案】(2)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解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形势和材料三的图表数据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和建国初期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即可得出答案【答案】(3)新特点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指导改革开放创造的条件【解析】(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结合当时国内的政策和国际环境即可得出答案【答案】(4)标志洋务运动【解析】(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使中国开始有了近代机器工业生产故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起步的标志14.(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4.(2)材料二反映了发生在中国农村的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4.(3)材料三中图2到图3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出现了怎样的转变趋势?【答案】(1)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主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解析】(1)第一小问的变化依据材料一“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分析可知这是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表现第二小问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原因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答案】(2)历史事件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解析】(2)第一小问的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可知这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二小问的影响结合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可知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答案】(3)趋势由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解析】(3)本小问的趋势依据材料三中两幅图片可知粮票反映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股票反映的市场经济体制因此趋势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的737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中的648种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农产品收购60种价格中的50种与此直接相关的是()A. 南方谈话与十四大召开B. 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C.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 重新启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答案】A【解析】A.南方谈话提出要经济搞活社会主义市场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B.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时间不符排除C.实施该措施的结果是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排除D.材料涉及的知识点为对内改革不涉及对外开放的知识排除故选A2.某学者认为“一五”计划属于“大推动型计划” 其使计划完全取代原本发育程度很低的市场国家可以集中一切资源推进工业化建设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和管理适应了当时社会改造和迅速工业化的需要该学者意在强调“一五”计划的做法()A. 使国家快速实现了工业化B. 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C. 弥补了人力资源的低水平D. 实现了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答案】C【解析】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计划完全取代原本发育程度很低的市场”“国家可以集中一切资源推进工业化建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做法弥补了人力资源的低水平故C项正确 A项所述与史实不符排除随着“一五”计划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逐步建立 B项所述与材料时间明显不符排除 D项所述是对材料的曲解且过于绝对排除3.如图是“一五”期间基本建设投资的支出情况这反映了()A. 所有制改造的完成B. 服务于过渡时期中心任务C. 国民经济恢复成就巨大D.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图示可知工业部门的投资金额和比例最大说明“一五”期间的投资主要是为工业化建设服务这是过渡时期中心任务故B项正确图示看不出所有制的问题故A项错误国民经济恢复是指一五计划之前故C项错误图示不能体现社会主要矛盾故D项错误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A. 解放社会生产力B. 增强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活力C. 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D.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改革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局部调整其实质是在不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故答案为D项根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掌握了生产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后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激发企业的生产活力二者的改革都改变了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增强了发展活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因此ABC三项都是改革的目的和作用影响不合题意排除故选D5.1964年我国经济建设转向战备轨道中央做出工业由沿海向内地由东部向西部纵深发展的部署到1965年在西北、西南建设项目达300多个东北迁往西部的企业及技术支援项目就有140个涉及多个行业调出约8万人左右这些举措旨在()A. 建立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B. 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状态C. 扭转近代畸形的工业布局D. 保持工业化进程的连续性【解析】6.与如图现象有关的是()A. “一化三改造”B. 中共八大C. “三面红旗”D. 文化大革命【答案】C【解析】根据图中“1958年生产一千零七十万吨钢“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中的大炼钢铁运动全民炼钢赶超英美结合所学可知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合称“三面红旗” 由此可知图示现象与“三面红旗“有关故C正确“一化三改造“、中共八大均在1958年之前与材料无关故排除AB文化大革命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7.《激荡三十年》中写道“在1983年之前政府明令不允许私人买汽车跑运输一个今天已经消失的经济犯罪名词——‘投机倒把’在当时是一个很严重的罪名”之后“投机倒把”的罪名被“长途贩运”所替代出现这种变化得益于()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 对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 发展乡镇企业农民离土不离乡【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时间“1983年” 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推动经济发展和观念的变化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是在21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对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是无关项排除B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故选C8.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拥有土地的农民“有权自由经营、买卖和出租” 这一规定()A. 无法适应后来工业化开展B. 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C. 体现了计划经济的优越性D. 适应了三大改造的需求【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时期农民获得了土地是一种土地私有制他不能完全适应“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化的要求后来进行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A正确农民获得土地仍然是私有制故B排除计划经济体制是从1953年开始建立而且材料时间是新中国刚刚建立时间应该是1949年故C排除三大改造是从1953年开始的故D排除故选A9.如表是“中国1957年和1978年的三农数据比对表” 据此可知这20年间我国()﹣﹣根据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9999编制)A. 农业现代化进程基本停滞B. 城镇化推动了农村发展C. 农村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D. 农业剩余人口问题严重【答案】C【解析】从表中可知农业劳动者总数、农业总产值指数、农业机械总动力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农村人口占全国比重、农作物播种面积指数呈下降趋势表明农村经济体制成效显著故C正确A错在“停滞” 排除BD材料未体现排除10.198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中这样评价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这里的“伟大创造”A. 改变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B.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 表明计划经济体制已退出历史舞台D. 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业领域上的调整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土地性质仍然是公有制 A排除当时仍然在推行计划经济体制C排除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1世纪初 D排除故选B.11.1985年初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政策对粮食、棉花等少数重要产品实行尊重农民自主权的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并将征收的实物农业税改为折征现金推动农村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轨这一措施出台的前提条件是()A. 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基本废除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熟【答案】A【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在农产品方面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转化这一措施的前提条件是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基本废除故A项正确B项“全面铺开”说法错误排除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排除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熟时间显然不符排除D故选A12.下图为1954年的“互助合作带来了光荣”“劳动创造了幸福生活”两幅宣传画材料信息反映了()A. 土地改革得到了民众的积极响应B. 国家政策得到工农群众拥护C. “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任务D. 广大民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答案】B【解析】图片“1954年”“互助合作”等关键词和人民群众的幸福场景表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正确选项为B材料没有体现出土地改革得到民众积极响应排除A“一五”计划完成时间是1957年排除C材料体现不出广大民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排除D项故选B13.下面是一幅创作于1953年的宣传画该宣传画反映出当时我国()A. 人民公社获得了广大群众拥护B. 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浮夸风”C. 家庭副业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D. 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热情高涨【答案】D【解析】据材料中的“1953年”可知当时我国实行“一化三改” 也就是“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运动漫画中的文字“男女老幼齐劳动”“爱国增产真光荣”等信息则反映当时人民群众建设祖国高昂的热情故选D项排除B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与材料中“1953年”不符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合作社养猪” 不是家庭副业故排除C项故选D14.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概括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A. 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B. 否定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认识C. 摆脱了长期以来忽视建设社会主义根本目的和目标的认识D. 制止了把社会主义本质等同于社会主义具体做法的认识【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发展生产力” 从而不是单从社会意识形态上空洞的谈论社会主义故A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就消灭了剥削阶级并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中就曾设想消除贫困问题但没有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从而破坏了生产力故C基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并没有体现了把社会主义本质等同于社会主义具体做法等同认识对立起来故D错误故选A15.1983年底新华社发表了通讯《一个有独创精神的厂长——步鑫生》此后迅速刊发了27篇报道宣传浙江省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总结的“日算月结实超实奖实欠实赔奖优罚劣”等工厂改革的方法国内掀起了学习步鑫生的风潮这一现象表明政府()A. 放弃计划经济体制B. 积极创新企业的管理制度C. 发展市场经济体制D. 打破对单一公有制的崇拜【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 1983年步鑫生总结的“日算月结实超实奖实欠实赔奖优罚劣”等工厂改革的方法是对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由此可知政府积极创新企业的管理制度故B项正确当时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政府没有放弃计划经济体制故A项错误1992年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所有制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B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如表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高层出国考察情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高层出国考察给出你的认识并予以说明(要求认识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认识中国高层出国考察反映了寻求经济发展道路的迫切性说明材料显示“文革“结束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成为中国高层面临的最迫切的首要任务中国高层对于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缺乏新的认识和经验因而以便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提供可借鉴的依据【解析】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7.(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农业生产责任制产生的积极作用17.(2)依据材料二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弊端为此材料三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17.(3)综合上述材料和分析可得出哪些认识?【答案】(1)作用适应农村实际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克服人民公社体制弊端促进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解析】(1)从材料一“不但克服了集体经济中长期存在的“吃大锅饭”的弊病而且通过劳动组织、计酬方法等环节的改进带动了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纠正了长期存在的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于单一的缺点”归纳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来回答【答案】(2)弊端不利于开展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不利于克服自然灾害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竞争力低下方案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鼓励适当规模经营【解析】(2)第一小问从材料二“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后村民更加关心的是个人自家的田地而对于修建一些公共水渠和抗旱水坝等水利设施积极性不高由于这些基础设施的缺乏结果又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另外由于土地分散经营各自为政在对于水源的利用和病虫害的防治方面也存在一些弊端”可以归纳为不利于开展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不利于克服自然灾害从材料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散了土地的经营权使得中国的农业效率非常低下”、“这种经营方式自然就增加了粮食的成本使得中国农产品在与国外竞争中处于成本的劣势”可以归纳为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竞争力低下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归纳【答案】(3)认识中央政府正确决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农村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实事求是分析问题才能科学解决问题【解析】(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将认识概括为以下几点中央政府正确决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农村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实事求是分析问题才能科学解决问题18.(1)依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指出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的原因18.(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津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和90年代以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18.(3)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探索与发展的历程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对这一历程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正确)【答案】(1)主要思想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经济原因基本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探索中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出现较大失误中国经济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已经启动急需资金和技术【解析】(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主要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经济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的原因应该包括我国在经济建设探索过程中有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失误中国经济落后于世界现代化建设已经启动急需资金和技术【答案】(2)历史机遇 1984年天津成为第1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后又成为环渤海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新变化大力吸引外资“三资”企业发展迅速外商投资及外贸出口迅速增长引进高科技高科技产业群初具规模【解析】(2)80年代以来天津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包括1984年天津成为第1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后又成为环渤海经济开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大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 90年代以来滨海新区发生新变化主要表现为大力吸引外资三资企业发展迅速外商投资及外贸出口迅速增长引进高科技高科技产业群初具规模【答案】(3)示例一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 20世纪80年代设立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等引进外资和技术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1992年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世界互利共赢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渐深入示例二中国对外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符合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为适应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开展大力引进外资和技术 90年代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天津等地对外开放提供了历史机遇当前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世界分享机会和利益互利共赢中国对外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解析】(3)关于中国对外开放的探索与发展的过程从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对外开放在不断的扩大和深入可以看出我国的对外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可以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特征背景条件来进行论证说明。

教案-2018年学案历史必修2练习:第四单元综合检测卷含解析

教案-2018年学案历史必修2练习:第四单元综合检测卷含解析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卷(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腾讯网曾发起“大国脚印·网友票选60年最具有影响力的历史事件”评选活动。

其中,1953年当选的事件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网友评此事件的理由应包括( )①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②有力地配合了三大改造的进行 ③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④激发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热情A.①②③④ B.①②C.②③D.①④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有力地配合了三大改造的进行、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和激发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热情都属于对“一五”计划的正确描述。

A项正确。

答案:A2.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对中国农村产生过很大影响,其相同之处是( )A.都以过渡时期总路线为指导B.都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C.都调动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D.都提高了农村经济的公有化程度解析:农业生产合作社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人民公社强调提高公有化程度,故D项正确。

答案:D3.有人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给农民土地经营权—种地给农民补贴。

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以增加农民收入B.满足农民土地要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C.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D.农业是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解析:题干所述四个步骤分别指的是土地改革、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当前的土地政策,这四个步骤都属于调整生产关系的范畴,目的都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C4.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指出:1952年至1956年4年间,北京大学的科研项目有100项,1956年至1957年有400项。

1958牛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时间,科研成果就达到了3 406项,其中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的有119项,属于国内首创的有981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第四单元测试题 1 答案一、选择题()1.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造偏重于( B )A.思想改造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改造C.发展生产D.生产方式的改造2.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农村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B.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C.人民公社化运动,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3.“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C )A.延安大生产运动B.农业合作化高潮C.“大跃进”运动D.解放区的土地改革4.中国农村在人民公社制度下度过了整整26年。

在这一时期中,中国农村的发展或停滞,中国农民的希望或苦难,都与公社制度直接联系。

这26年是指( C )A.1951年—1976年 B.1953年—1978年C.1958年—1983年 D.1960年—1985年5.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 C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启动6.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八大( A )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③、都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④、这两个会议有一定的继承性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8.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9.中共十四大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一贡献主要表现在( B )A、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B、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C、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D、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0.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是( B )A.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B.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D.促进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11.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是( B )A.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化B.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12.之所以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经济特区,原因不包括( C )A.交通便利B.是著名的侨乡C.经济基础好D.历史上与海外交往密切13.对于“引进来”战略的内容,表述不恰当的是( A )A、引进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B、引进外资C、引进先进的技术D、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14.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 C )A、海南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D、内地各省会城市的开放15.经济特区的“特”指( A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方法B、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C、特殊的地理位置D、特殊的经济发展速度16.从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五个经济特区,分别位于( D )A、广东省、安徽省、海南省B、广东省、浙江省、海南省C、广东省、江苏省、海南省D、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17.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做法符合( B )A.市场经济一定要取代计划经济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C.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能并存D.计划经济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18.改革开放后,既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又有利于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的措施是( D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组织劳务输出 D.发展乡镇企业1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 B )①、改革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②、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③、都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④、改变了所有制形式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20.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

”他所说的“伟大胜利”源于( A )A.工商业改造的完成B.改革开放的进行C.“一五”计划实施D.浦东开发21.关于“一五”计划的表述正确的是( D )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是其基本内容之一②迅速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其基本任务之一③到1957年超额完成任务④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D.①③22.某地一大宅院门的灰墙上,一副墨字对联依稀可辨:“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

这副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 A )A.20世纪50年代末B.20世纪60年代初C.20世纪60年代末D.20世纪70年代末23.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成分包括( B )①、国营经济②、合作社经济③、个体经济④、私人资本主义经济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24.1958年,毛泽东说:“我们的方向,应该是有秩序地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这反映了( C )A.党中央忽视客观规律,经济建设急于求成B.加快改造,建成社会主义制度C.急于求成,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D.为发展生产力,急需变革生产关系25.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C )A.农村要求实现合作化B.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C.小农经济束缚生产力的发展D.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需要26.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实际上就是( D )A.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D.社会制度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7.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

这个场景最可能发生的时间是20世纪( B )A.40年代末B.50年代末C.60年代末D.70年代末28.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其依据是( C )A.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已经形成B.邓小平等第二代领导核心形成C.解决了自1956年以来没有解决好的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D.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29.从1978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出“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发展到2006年取消农业税,废止《农业税条例》,对这一变化理解不正确的是( D )A.取消农业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步骤B.取消农业税有助于走规模生产和集约经营,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步骤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国人温饱问题的历史使命基本完成D.从农民对土地拥有使用权发展为拥有所有权30.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 624.1亿元,2003年已经达到11.67万亿元。

我国国民经济取得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D )A.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扩大商品出口 B.发展服务贸易,加快经济结构调整C.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增强生产能力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改革开放21.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含义是( C )A.把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 B.改变所有制形式C.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 D.改变经营管理方式32.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 A )A.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B.分配方式的转变C.管理方式的转变 D.审批方式的转变33.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合作化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又在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这说明两者( D )A.性质上完全相反B.后者是前者的发展C.后者是对前者的否定D.都是为了促进和发展生产力34.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C.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35.在《春天里的故事》里有这样几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位老人(邓小平)1979年画的这个圈是指( B )A.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B.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C.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特区D.建立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36.“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圈”特殊在( B )A.政治制度不同 B.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不同C.它与中央关系不同 D.权力大于其他省区37.我国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B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C.内地──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38.中国的经济在1840年之后和新时期改革开放之后,都逐渐融入了世界市场。

从国际贸易角度看,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 C )A、贸易是否自主B、国家是否独立C、贸易是否对等D、贸易是否有利于中国39.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示范作用的是( A )A.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C.上海浦东的开发与开放D.沿海城市的开放40.当今我国开放中的“走出去”战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 C )A.资金问题B.管理经验问题C.开拓市场的问题D.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问题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1、三大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