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任务单
《探索光的路线》 学习任务单
《探索光的路线》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通过本次对“光的路线”的探索,理解光的传播特性和规律,掌握相关的实验方法和原理,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内容1、光的直线传播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掌握小孔成像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2、光的反射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包括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
3、光的折射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掌握光的折射定律。
4、透镜对光的作用学习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了解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学习资源1、教材:《物理学》相关章节。
2、在线课程:_____网站上的光学科普视频。
3、实验器材:激光笔、平面镜、玻璃砖、凸透镜、凹透镜、光屏等。
四、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认真阅读教材,理解光的传播相关概念和定律。
观看在线课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小孔成像、光的反射和折射等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所学理论。
3、讨论交流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疑问,共同解决问题。
五、学习活动1、第一阶段:知识讲解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实例,引发学生兴趣。
详细讲解相关概念和定律,确保学生理解。
2、第二阶段: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每组完成实验后,填写实验报告。
3、第三阶段:小组讨论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和遇到的问题。
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4、第四阶段:总结归纳教师对本次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学习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专注度。
2、实验报告评估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数据分析能力。
3、课后作业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正确率。
七、拓展思考1、思考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2、探究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了解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八、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2、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3、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共同进步。
小学科学《影子》居家实验任务单
1.《影子》探究任务单
学校:班级:姓名:
探究的问题:
1.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影子,你找到了哪些物体的影子:
答:
2.影子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
我的猜测:
材料:
做法:
我的发现:
3.一只铅笔的影子长短会变化吗?(可以把你的实验发现在下面画一画或者拍照留存呀)
答:
4.物体的影子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有利方面:
不利的方面:
5.你还探究了哪些问题?
阅读材料:
皮影戏
皮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无影灯制作原理
工程师设计了手术用的无影灯。
在一个很大的灯盘上安装了很多的灯,组成了一个大面积的光源。
这样光就能从不同角度照射到手术台上,尽量消除医生的手、头等可能在手术部位造成的阴影,使医生视野内有足够的亮度,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
《熔化和凝固》 学习任务单
《熔化和凝固》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能区分熔化和凝固现象。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3、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图像,能通过图像分析物质的状态变化。
4、了解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点1、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
2、熔化和凝固图像的分析。
三、学习难点1、理解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吸热的原因。
2、运用熔化和凝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学习方法1、观察实验法:通过观察熔化和凝固的实验现象,直观地感受物质状态的变化。
2、图像分析法:学会分析熔化和凝固图像,从中获取有关物质状态变化的信息。
3、比较归纳法:比较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差异,归纳出它们的特点。
五、学习过程(一)熔化1、概念: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例如,春天冰雪消融,蜡烛受热变成蜡液等都是熔化现象。
2、实验探究: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秒表、海波(或冰)、石蜡等。
(2)实验步骤:①组装实验装置,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固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试管壁和试管底。
②点燃酒精灯,对固体进行加热,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同时观察固体的状态变化。
③当固体完全熔化后,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记录温度的变化。
3、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1)海波的熔化:在加热过程中,海波的温度逐渐升高,当温度达到 48℃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直到海波完全熔化后,温度继续升高。
(2)石蜡的熔化:在加热过程中,石蜡的温度不断升高,同时逐渐变软变稀,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4、结论(1)晶体:像海波这样,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2)非晶体:像石蜡这样,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二)凝固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实验任务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实验任务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实验任务单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任务单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实验任务单的定义和构成。
2. 实验任务单的制作方法和技巧。
3. 实验任务单在实验过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验任务单和实验报告的样本,引发学生对实验任务单的兴趣。
5. 反馈:教师收取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实验任务单。
3. 学生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独立解决。
五、教学资源1. 实验任务单样本。
2. 实验报告样本。
3. 实验设备和安全注意事项讲解。
4. 实验操作指导PPT。
六、教学实施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任务单样本,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3.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实验任务单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
4. 课后点评:教师收取学生实验报告,进行点评和指导,指出实验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七、教学策略1. 直观展示:通过实物展示和PPT演示,使学生直观了解实验任务单和实验报告。
2. 循序渐进:从简单实验开始,逐渐增加实验难度,引导学生掌握实验任务单的运用。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思考。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安全:讲解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防止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受伤。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
3. 及时反馈:教师要及时收取学生的实验报告,给予点评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实验任务单的运用。
九、教学延伸1. 开展实验竞赛:鼓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竞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实验报告分享:组织学生分享优秀的实验报告,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3. 拓展实验项目:在学生掌握基础实验技能后,适当增加实验项目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后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记录单
圆筒形结构承重能力比平板结构强。
(制作VR眼镜)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制作VR眼镜
实验分类
制作实验/探究实验
班级
姓名
明确任务材料
手机、小盒子、剪刀、裁纸刀、放大镜片等。
制作步骤
1、手持放大镜片看手机画面,看清之后量出手机到镜片的距离。
2、找一个比手机稍小的盒子,在盒子的一面挖两个镜孔,装上镜片。两孔间的距离应与两眼距离相等。
实验材料
圆筒纸、平板纸、钩码、木块等。
实验方案
把圆筒纸和平板纸分别放在木块上。在上面放重物,看哪种模型放的重物多。
实验步骤
1、把平板纸放置于木块上,挂上钩码,是否弯曲,观察能放几个。
2、把圆筒纸放置于木块上,挂上钩码,是否弯曲,观察能放几个。
3、比较一下弯曲程度,那个挂的钩码多。
实验现象
圆筒形纸挂的钩码多。
(雨的形成模拟实验)实验任务单
实验名称
雨的形成模拟实验
实验分类
演示实验/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
酒精灯、火柴、三脚架、铁架台、石棉网、装半杯水的平底烧瓶、烧杯、冰块等。
实验步骤
1、组装好实验器材,在平底烧瓶中放入一些水。(课本64页图)
2、在烧杯底上部放一个冰袋,让烧杯底部温度更低。
3、点燃酒精灯,用外焰加热平底烧瓶中的水。
3、按照量出的镜片和手机的距离,将盒子的另一面多余的部分剪掉。
4、把VR眼镜放到手机屏幕前测试效果。
展示评价
我认为我的作品还需要做一下改进:()
拓展思考
4、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由于雨是水蒸气受冷凝结成的,加热烧瓶中的水,水蒸发,水蒸气在烧杯底部受冷凝结成小水珠,小水珠不断增多汇成水滴降落下来。这就是雨。
《学生实验:测量速度》 学习任务单
《学生实验:测量速度》学习任务单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时间。
2、掌握计算速度的方法。
3、理解速度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速度=路程÷时间。
三、实验器材1、米尺或卷尺:用于测量运动物体的路程。
2、秒表:用于测量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
3、小车或滑块:作为运动物体。
4、斜面:提供运动的斜面轨道。
四、实验步骤1、安装实验装置将斜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使其一端垫高,形成一定的坡度。
确保斜面平稳,无晃动。
2、测量路程用米尺或卷尺测量斜面的长度,记录为 s。
3、让小车或滑块从斜面顶端自由滑下注意释放时要保证小车或滑块的初始速度为零。
4、测量时间当小车或滑块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时,用秒表测量其所用的时间,记录为 t。
5、重复实验为了减小误差,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至少三次,记录每次测量的路程和时间。
6、计算速度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 v = s ÷ t,分别计算每次实验中小车或滑块的速度。
7、求平均值将多次测量得到的速度值相加,然后除以测量次数,得到平均速度。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1、设计数据记录表格,包括实验次数、路程、时间、速度等项目。
2、将每次实验测量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六、注意事项1、测量路程和时间时,要尽量准确,减小误差。
2、释放小车或滑块时要轻,避免给其一个初始的推力。
3、秒表的使用要正确,按下启动和停止按钮要及时。
4、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小车或滑块滑落伤人。
七、思考与讨论1、如何减小实验误差?2、如果改变斜面的坡度,小车或滑块的速度会如何变化?为什么?3、速度在生活中有哪些实际应用?举例说明。
八、拓展延伸1、尝试用其他方法测量物体的速度,比如利用光电门传感器。
2、研究速度与力、质量等因素的关系。
通过这个实验,同学们将亲身体验测量速度的过程,加深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并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实验,积极思考,从实验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乐趣。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与作用》 学习任务单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与作用》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包括重要科学家的实验及得出的结论。
2、掌握植物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特点。
3、理解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特点。
4、能够运用植物生长素的知识解释植物的向性运动等现象。
二、学习重点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经典实验的设计思路和结论。
2、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两重性。
三、学习难点1、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及机制。
2、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曲线分析及实际应用。
四、知识讲解(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的实验19 世纪末,达尔文做了一个实验。
他观察到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会向光弯曲生长。
于是,他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这种现象的原因。
他分别将胚芽鞘的尖端和尖端下部遮光,结果发现只有尖端受到单侧光照射时,胚芽鞘才会向光弯曲生长。
由此,达尔文推测: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
2、鲍森·詹森的实验1910 年,鲍森·詹森进行了实验。
他将胚芽鞘尖端切下,然后将切下的尖端和尖端下部隔开,中间放置一片琼脂片,结果发现胚芽鞘仍然能够生长并且向光弯曲。
这个实验证明了达尔文的推测,即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的实验1914 年,拜尔做了一个实验。
他将胚芽鞘尖端切下,然后将尖端放置在胚芽鞘一侧,结果发现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方向与尖端放置的位置相反。
拜尔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温特的实验1928 年,温特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把切下的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尖端,并将这块琼脂切成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结果发现胚芽鞘会向放琼脂块的对侧弯曲生长。
如果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甲烷》 学习任务单
《甲烷》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甲烷的分子结构和特点。
2、掌握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理解甲烷的制取方法和用途。
4、能够运用甲烷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重点1、甲烷的分子结构,包括键角、键长等。
2、甲烷的化学性质,如燃烧反应、取代反应等。
3、甲烷的制取实验原理和操作要点。
三、学习难点1、理解甲烷取代反应的机理和特点。
2、运用甲烷的性质分析相关实验现象和实际应用。
四、知识讲解(一)甲烷的分子结构甲烷的化学式为 CH₄,其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
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四个氢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
C—H 键的键长相等,键角约为109°28′。
这种结构使得甲烷分子具有高度的对称性和稳定性。
(二)甲烷的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在标准状况下,甲烷的沸点为-1615℃,熔点为-1825℃。
(三)甲烷的化学性质1、燃烧反应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化学方程式为:CH₄+ 2O₂点燃 CO₂+ 2H₂O2、取代反应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仿)和四氯化碳等。
例如:CH₄+ Cl₂光照 CH₃Cl + HClCH₃Cl + Cl₂光照 CH₂Cl₂+ HClCH₂Cl₂+ Cl₂光照 CHCl₃+ HClCHCl₃+ Cl₂光照 CCl₄+ HCl(四)甲烷的制取1、实验室制取实验室通常用无水醋酸钠(CH₃COONa)和碱石灰(NaOH 和CaO 的混合物)共热制取甲烷。
反应方程式为:CH₃COONa + NaOH 加热 CaO CH₄↑ + Na₂CO₃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
发生装置采用固固加热型,收集方法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2、工业制取工业上主要通过分离天然气得到甲烷。
(五)甲烷的用途1、燃料甲烷是一种优质的气体燃料,广泛应用于居民生活、工业生产等领域。
(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完整版)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探究物体的力学性质,了解简单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规范。
二、实验器材•直尺•弹簧秤•弹簧•小木块•水平台秤•宽口瓶•小球三、实验原理1. 弹簧的弹性弹簧的弹性是指弹簧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并在去除外力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弹性系数可以用来衡量弹簧的弹性。
2. 力的平衡条件力的平衡是指在物体上作用的各力合力为零的状态。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以计算出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3. 受力分析物体所受的力可以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通过受力分析可以得出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4. 力矩力矩是指力对物体产生的转动效果。
根据力矩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力矩的大小和方向。
四、实验步骤1. 测量重力在水平台秤上放置小木块,记录下小木块的质量。
2. 测量弹簧秤的刻度将弹簧秤固定在垂直面上,记录下弹簧秤的刻度。
3. 实验一: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取一根弹簧,将它压缩或拉伸一段距离,记录下所施加的外力和弹簧的形变量。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弹簧的弹性系数。
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宽口瓶,并在瓶口处加上一个小球,使小球悬挂在瓶口处。
通过调整小球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小球保持在平衡状态。
记录下各力的大小和方向。
5. 实验三:力的合成与分解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力F₁和F₂,在实验平台上放置一直尺,使尺与地面、力F的方向成一定角度,利用弹簧秤测出力F在直尺上的投影力的大小,记录下F 和F₁的大小及方向。
6. 实验四:力矩的计算通过调整放在实验平台上的平衡木的位置,使平衡木保持平衡状态。
记录下平衡木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并根据力矩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力矩的大小和方向。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一: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外力:10N•形变量:5cm•弹性系数:根据胡克定律,弹性系数k=F/Δl=10/0.05=200N/m小球所受的各力: - 重力:10N(向下) - 弹力:10N(向上)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知重力和弹力合力为零,故小球保持平衡状态。
体验科学——学习任务单
体验科学——学习任务单(1-47 )1.明代福船2.洛阳桥3.桔槔石磨水转连磨扇车4.水运仪象台5.公道杯6.古代编钟7.小孔成像8.走马灯9.仰仪10.光路可见吗11.颜色屋12.微观粒子结构探索13.手蓄电池14.静电滚球、神奇的静电15.电磁连连看16.会跳舞的磁液体17.潜水艇18.空中自行车19.物体上滚20.球吸现象21.气流投篮22.惯性车23.耳听为实24.声聚焦25.传声筒26.抽油烟机27.一度电的意义28.冰箱的保温材料29.汽车发动机曲轴30.液压传动31.刹车距离32.不同的工具33.惊奇的传动比34.算算它们的体积35.水钟多壶式滴漏赤道式日晷36.太阳能发电37.风力发电38.核能39.其他新能源40.超导磁悬浮列车41.磁制冷42.会发电的衣服43.磁制冷44.其他复合材料45.双向记忆合金46.液氮表演47.气压发射器明代福船学习任务单学生的学籍号洛阳桥学习任务单学生的学籍号水运仪象台学习任务单学生的学籍号公道杯学习任务单学生的学籍号学生姓名:学校:指导老师:完成时间:教师评价:学生完成情况:□A —非常好 □ B —比较好 □C —合格 □D —需要改进质性描述及建议:任务一 观察编钟的形状1. 中国科技馆“华夏之光”展厅中的编钟由多少个钟组成?2. 组成编钟的每一个钟,它们的形状如何?大小相同吗?3. 编钟属于哪种类型的乐器?任务二 认识曾侯乙编钟1. 迄今为止我国出土的最大最完整的编钟叫什么?2. 编钟的发声原理是什么?任务三 制作水瓶琴自制一个水瓶琴,把照片贴在这里。
我的收获和感受古代编钟学生的学籍号小孔成像学习任务单走马灯学习任务单学生的学籍号学生姓名:学校:指导老师:完成时间:教师评价:学生完成情况:□A—非常好□ B —比较好□C—合格□D —需要改进质性描述及建议:任务一试着确定像的方位到中国科技馆,实际测量璇玑板小孔所成“太阳”的像的坐标值。
任务二制作一块简易的仰仪用你制作的仰仪,标记一天内太阳的方位与时间。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学习任务单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氧气制取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
2、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及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三、学习难点1、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2、实验装置的选择和组装。
四、知识回顾1、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约为_____%。
2、氧气的用途有_____、_____等。
五、学习内容(一)氧气的实验室制取1、反应原理(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KMnO₄)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K₂MnO₄)、二氧化锰(MnO₂)和氧气(O₂),化学方程式为:2KMnO₄加热 K₂MnO₄+ MnO₂+ O₂↑(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氯酸钾(KClO₃)在加热和二氧化锰(MnO₂)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KCl)和氧气(O₂),化学方程式为:2KClO₃加热 2KCl + 3O₂↑(3)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H₂O₂)在二氧化锰(MnO₂)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水(H₂O)和氧气(O₂),化学方程式为:2H₂O₂二氧化锰 2H₂O + O₂↑2、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选择依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固体加热型装置(如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包括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等。
固液不加热型装置(如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包括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锥形瓶、双孔橡皮塞、导管等。
(2)收集装置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收集时,集气瓶装满水,导管口刚冒出气泡时不能立即收集,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收集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底部,以排尽瓶内空气。
3、实验步骤(以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 学习任务单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学习任务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学科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观察到物质的变化,验证化学理论,探索未知的化学现象,从而深入理解化学的本质和规律。
一、实验在化学中的重要性1、揭示物质的性质实验可以直观地展示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例如,通过燃烧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物质燃烧时的火焰颜色、产生的气体以及热量变化等,从而判断物质的可燃性和燃烧产物。
又如,通过酸碱中和实验,我们能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pH 值的改变等,进而明确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2、验证化学理论化学中的许多理论和定律都是通过大量实验总结得出的。
实验是检验这些理论是否正确的重要手段。
比如,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在不同的化学反应中精确测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证实了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从而验证了这一定律的正确性。
3、培养科学思维和方法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这一系列的活动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习兴趣化学实验通常具有趣味性和新奇性,能够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激发我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当我们亲眼看到物质发生奇妙的变化时,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更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化学知识。
二、化学实验的类型1、定性实验定性实验主要是用于确定物质的成分和性质。
例如,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某种离子的实验,通过加入特定的试剂,观察是否产生沉淀、气体或颜色变化等现象,来判断离子的存在与否。
2、定量实验定量实验则侧重于测量物质的数量关系,如物质的含量、反应的产率等。
例如,酸碱滴定实验,通过滴加标准溶液,根据滴定终点时消耗的溶液体积来计算未知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3、制备实验制备实验是为了合成某种物质而进行的实验。
比如,制备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或者制备某种化合物。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学习任务单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理解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2、经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过程,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
3、能够运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并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过程和方法。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2、难点(1)对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正确判断。
(2)运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和解释实际问题。
三、学习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亲自参与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收集数据,分析归纳得出光的反射定律。
2、观察分析法:观察生活中的光的反射现象,分析其特点和规律。
3、理论联系实际法:将所学的光的反射定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释和解决相关问题。
四、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传播。
2、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_____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二)引入新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光的反射现象,比如镜子反射出的光线、水面反射的阳光等。
那么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三)实验探究1、实验器材平面镜、激光笔、白色硬纸板、量角器、铅笔。
2、实验步骤(1)将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白色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 ON 与镜面垂直。
(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 O 点,经平面镜反射,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
(3)改变入射角的大小,重复步骤(2),多做几次实验,并记录每次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分别测量每次实验中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3、注意事项(1)激光笔射出的光要尽量集中,避免光线发散。
(2)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平面镜和硬纸板的位置不变。
(四)实验数据与分析|实验次数|入射角(度)|反射角(度)||||||1|30|30||2|45|45||3|60|60|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_____入射角。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任务单)
第二节植物细胞实验: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难点.科学探究)2.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3.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重点)【制作临时装片】实验一、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1.检查实验用具及材料是否齐全:洋葱鳞片叶、清水、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2.制作过程:过程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擦用洁净的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滴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撕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叶的,材料要求:展将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用镊子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避免盖盖玻片下出现染在盖玻片一侧滴加吸用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3.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和安放(右握左托,7cm)、对光成功(低倍镜、大光圈)4.将装片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对准通光孔,用压片夹固定。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侧面)当低倍物镜快要接触到盖玻片时停止转动;一只眼注视目镜内,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为了使物像更加清晰,可稍微转动细准焦螺旋。
5.绘图(大小适宜,画一至两个细胞,铅笔,右侧标注结构名称、下方写图名)实验二、制作黄瓜表层(或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选做)(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然后用刀片将洗净的黄瓜表皮刮掉,再用清洗后的刀片轻轻刮取少许黄瓜表层果肉,均匀涂抹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好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2) 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然后用牙签刮取少许番茄果肉,均匀涂抹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好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实验结束后正确收镜;台面整理干净,垃圾带走,关闭水电。
色谱法分离蔬菜中的叶绿素实验任务单
色谱法分离蔬菜中的叶绿素实验任务单
实验目的:使用色谱法分离蔬菜中的叶绿素。
实验材料:
1. 蔬菜样品(如菠菜、小白菜等)
2. 无水酒精
3. 正己烷
4. 乙酸乙酯
5. 五氯酸钴(CoCl3)溶液
6. 石英色谱柱
7. 滤纸
8. 试管
9. 显色剂(如酒精酚绿溶液)
实验步骤:
1. 将蔬菜样品切碎并加入适量的无水酒精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
2. 使用滤纸过滤蔬菜提取物,将过滤后的溶液收集在试管中。
3. 取少量溶液放入试管中,加入几滴五氯酸钴溶液。
如果出现深蓝色的叶绿素-五氯酸钴络合物,则表示提取物中含有叶绿素。
4. 将提取物中的溶剂去除,得到蔬菜样品中的叶绿素。
5. 预处理色谱柱:将石英色谱柱装在色谱架上,用正己烷进行洗涤,直至没有
溶质从柱底流出。
6. 吸附分离:将提取得到的叶绿素溶液倒入色谱柱中,使用正己烷作为洗脱剂,逐步通过色谱柱。
7. 收集分离:将洗脱剂与溶质收集。
8. 显色:将收集到的溶质加入少量乙酸乙酯,并加入少量显色剂,观察是否有颜色出现。
9. 分离结果分析:根据显色的情况,判断色谱分离是否成功。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需注意安全,避免溶液接触到皮肤和眼睛。
2. 实验前需做好实验器材的消毒和准备工作。
3. 操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溶剂的挥发,避免有毒气体的吸入。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工作区域,避免溶液外溢和化学品残留。
数据结构实验任务书(8个)
目录实验1 线性表顺序存储的应用 (2)实验2 线性表链式存储的应用 (5)实验3 栈及其应用 (6)实验4 队列及其应用 (7)实验5 树及其应用 (8)实验6 图的遍历和连通性应用 (9)实验7 图的最短路径应用 (11)实验8 查找和排序应用 (12)实验1 线性表顺序存储的应用实验目的1.熟悉C语言的上机环境,掌握C语言的基本结构。
2.会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3.熟悉对顺序表的一些基本操作和具体的函数定义。
4.掌握在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上的一些其它操作。
实验要求1.独立完成;2.程序调试正确,有执行结果。
实验内容1、基础题:编写应用程序(填空),实现可以在顺序表中插入任意给定数据类型(定义为抽象数据类型)数据的功能。
要求在主函数中定义顺序表并对该顺序表插入若干个整数类型的数据(正整数),对它们求和并输出。
请使用动态内存分配的方式申请数组空间,并把主函数设计为一个文件SeqList.cpp,其余函数设计为另一个文件SeqList.h。
请填空完成以下给出的源代码并调试通过。
(1)文件SeqList.h:typedef struct List{ElemType *elem;int length;int listsize;}SeqList;void InitList(SeqList &L){ //初始化线性表…………}void ClearList(SeqList &L){ //清除线性表………………}int LengthList(SeqList L){ //求线性表长度………..}bool InsertList(SeqList &L, ElemType item, int pos){ //按给定条件pos向线性表插入一个元素…….}ElemType GetList(SeqList L, int pos){ //在线性表L中求序号为pos的元素,该元素作为函数值返回…………..}(2)文件SeqList.cpp:#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typedef ElemType;#define MAXSize 10#include "SeqList.h"void main(void){SeqList myList;int i=1, x, sum=0, n;InitList ( );scanf(“%d”, &x);while ( x!= -1 ){if ( InsertList (myList, , i )==0) {printf("错误!\n");return ;}i++;scanf(“%d”, &x);}n = LengthList (myList);for (i=1; i<=n; i++){x=GetList(myList, i);sum = + x;}printf("%d\n ", sum);ClearList(myList);}2、提高部分:编写函数bool DeleteElem(SeqList &L, int min, int max)实现从顺序表中删除其值在给定值min和max之间(min < max)的所有元素,要求把该函数添加到文件SeqList.h中,并在主函数文件SeqList.cpp中添加相应语句进行测试。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学习任务单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学习任务单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3、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实验原理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设物体的质量为m,下落高度为h 时的速度为v,重力加速度为g。
则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ΔEp = mgh,动能的增加量为ΔEk = 1/2mv²。
若机械能守恒,则有 mgh = 1/2mv²,即 v²= 2gh。
通过实验测量下落高度 h 和对应的速度 v,验证 v²与 2gh 是否相等,从而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三、实验器材铁架台(带铁夹)、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导线、低压交流电源、重锤(带纸带夹)、刻度尺。
四、实验步骤1、安装实验装置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与低压交流电源连接好。
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把重锤用纸带夹固定在纸带的一端,让纸带的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2、进行实验(1)先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锤自由下落。
(2)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3、数据处理(1)选取点迹清晰、间距适当的纸带,舍去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
(2)从选取的纸带中,选取第一个点(一般选取起始点)为测量的起点 O,以后依次选取几个相邻的点 A、B、C……,用刻度尺测量出各点到 O 点的距离 h1、h2、h3……。
(3)计算出各点对应的瞬时速度 vA、vB、vC……。
可以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来计算,例如 vB =(h3 h1) / 2T ,其中 T 为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
4、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分别计算出各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 和动能的增加量ΔEk 。
(2)比较ΔEp 和ΔEk 的大小,如果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让灯泡亮起来》 学习任务单
《让灯泡亮起来》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通过本次学习任务,学生能够了解灯泡发光的基本原理,掌握让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灯泡发光的原理,包括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
(2)掌握电路的组成部分,如电源、导线、开关和灯泡等。
(3)学会正确连接电路,使灯泡亮起来。
2、难点(1)理解电流的流动方向和电路中的能量转换。
(2)排查电路故障,找出导致灯泡不亮的原因。
三、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通过阅读教材、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了解灯泡发光的原理和电路的基本知识。
2、实验探究亲自进行电路连接实验,在实践中掌握让灯泡亮起来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小组讨论与同学组成小组,交流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四、学习过程1、知识讲解(1)灯泡发光原理灯泡之所以能够发光,是因为电流通过灯泡内的灯丝时,灯丝会发热并达到高温,从而发出可见光。
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而电压则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阻则会对电流起到阻碍作用。
(2)电路的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通常包括电源(提供电能)、导线(传导电流)、开关(控制电路通断)和用电器(如灯泡,消耗电能并实现特定功能)。
2、实验准备(1)实验器材电池盒、干电池、灯泡、灯座、开关、导线若干。
(2)注意事项在实验前,要确保电池电量充足,导线连接牢固,开关处于断开状态,避免短路等危险情况。
3、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将电池盒、灯泡、开关和导线依次连接起来。
(2)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确保没有短路或断路的情况。
(3)闭合开关,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如果灯泡不亮,需要逐步排查故障原因,可能是电池没电、导线接触不良、灯泡损坏等。
4、故障排查(1)如果灯泡不亮,首先检查电池是否安装正确,电量是否充足。
(2)检查导线连接是否牢固,有无松动或断开的地方。
(3)观察灯泡灯丝是否断裂,如果灯丝断裂,则需要更换灯泡。
5、拓展与思考(1)尝试改变电池的数量,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思考电压与灯泡亮度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stination Port字段值
应用层协议树
协议名称
包含Hello的字段值
6.实验结论及心得
(2)完成实验步骤5的操作,按要求完成下表:
报文分析
此报文类型
此报文的基本信息(数据报文列表窗口中的Information项的内容)
Ethernet II协议树中
SourInternet Protocol协议树中
Source字段值
Destination字段值
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树中
(1)回答实验步骤4的问题:
[1]列出截获的报文中的协议类型,观察这些协议之间的关系。
[2]在网络课程学习中,EthernetV2规定以太网的MAC层的报文格式分为7字节的前导符、1字节的帧首定界、6字节的目的MAC地址、6字节的源MAC地址、2字节的类型、46~1500字节的数据字段和4字节的帧尾校验字段。分析一个Ethernet V2帧,查看这个帧由几部分组成,缺少了哪几部分?为什么?
3.实验内容
(1)Ethereal协议分析软件的使用
(2)以太网链路层帧格式分析实验
4.预习内容
(1)Ethereal主界面提供了哪些元素及操作
(2)如何使用Ethereal软件来捕获和分析网络数据
(3)请画出以太帧的结构,并对相应字段做出简要说明
5.实验过程及结果记录
1.1以太网链路层帧格式分析实验
中北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学号学生姓名组号_____辅导教师王东
专业
实验室名称
网络工程实验室
实验时间
2014.___.___
1.实验名称
实验一Ethereal协议分析软件的使用和数据链路层协议分析
2.实验目的
(1)掌握嗅探工具Ethereal协议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
(2)利用Ethereal软件工具截获以太网帧并完成报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