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国际旅游方向)(知识分析)

合集下载

旅游管理mta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mta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mta培养方案旅游管理MTA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旅游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具有以下能力:1. 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旅游市场分析、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能力;2. 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与国内外旅游从业者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3. 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旅游管理领域中发挥领导和创新的作用。

二、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本专业课程设置包括旅游管理基础课程、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旅游企业管理课程、旅游法律课程、旅游文化课程等,共计30门课程。

其中,旅游管理基础课程包括旅游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等,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包括旅游市场分析、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宣传策划等,旅游企业管理课程包括旅游企业组织与管理、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旅游财务管理等,旅游法律课程包括旅游法律法规、旅游合同法等,旅游文化课程包括旅游文化与传媒、旅游文化与地方经济等。

2. 实践教学本专业实践教学包括实习、毕业论文、课程设计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其中,实习是本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在旅游企业、旅游景区等单位进行实习,了解旅游行业的实际运作和管理模式,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毕业论文和课程设计则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

3. 师资队伍本专业师资队伍由旅游管理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组成,拥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

其中,教授、副教授占比达到7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达到50%以上。

4. 教学设施本专业教学设施包括旅游管理实验室、旅游企业模拟实训室、多媒体教室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

5. 学生管理本专业采取导师制和班主任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指导。

同时,学院还设立了学生会、社团等组织,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课外活动和交流平台。

三、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旅游企业、旅游景区、旅游酒店、旅游咨询公司、旅游行业协会等单位从事旅游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或专业代码:125400 授管理学硕士学位)一、学科概况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简称MTA)是为适应我国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管理专门人才的迫切需要,完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层次而设置的专业学位。

2010年国务院学位办首次确定设置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旅游基本理论知识和管理方法及技能,熟悉旅游业务实际,具有优秀的沟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能够胜任现代旅游业实际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旅游管理专门人才。

旅游管理硕士的课程设置充分反映了旅游管理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突出旅游业关联性强、辐射面广和构成复杂的特点,注重旅游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专业见习与实习等方法。

三、研究方向1、区域旅游发展与管理(梁旺兵南宇欧阳正宇柴亚林)2、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高亚芳杨阿莉毛笑文)3、旅游产业与新型旅游业态发展(把多勋魏宝祥王耀斌王力)四、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攻读和在职攻读两种,年限分别为2年和3年,全部实行学分制。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一般不能提前毕业,需延长学习年限的,延长期一般不超过1年。

原则上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第一、二学期以课程学习为主,第三、四学期以调查研究和撰写硕士学位论文为主,第二学期末开展中期考核分流工作;在职攻读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节假日和寒暑假集中上课学习,原则上第一、二、三、四学期(学习)以课程学习为主,第五、六学期(学习)以调查研究和撰写硕士学位论文为主。

全日制攻读需至少修满2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政治2学分、外语2学分)4学分,专业必修课不少于8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不少于10学分;在职攻读专业硕士需至少修满34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政治2学分、外语2学分)4学分,专业必修课不少于10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不少于12学分。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在职非全日制攻读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招生简章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在职非全日制攻读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招生简章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在职非全日制攻读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招生简章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是中国南方科学研究、文化学术与人才培养的重镇。

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

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八家附属医院组成。

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中山大学是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医学和管理科学等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共有43个博士授予权一级学科、53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覆盖了233个学科专业和领域,硕士学位授权覆盖了279个学科专业和领域(其中外科学与内科学计算至三级学科)Ø 学院特色l 全国首批旅游管理博士学位、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学位授予权单位l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UNWTO TedQual)认证机构l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影响研究基地l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管理与监测中心”依托机构l 与美、英、法、德等国家的19所国际名校开展研究生短期互访及联合培养项目l 学院坚持“以学术研究为基础,以实践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将旅游业与新科技结合,发展新兴现代服务业,高标准、国际化,致力于培养“具备领导能力的旅游及相关行业中高层管理人才及研究型专业人才”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学院100%的专业教师具有博士学位,75%具有海外研修的经历。

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科研和实践能力强,本科生、研究生有机会参加科研和实践项目。

此外学院还聘任知名业界精英、行业专家担任兼职硕导,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指导。

科研成果丰硕突出旅游学院致力于引领国内旅游研究发展,多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课题、高质量论文发表数量及其引用率一直居国内同类机构首位。

截止2014年5月,旅游学院承担的科研课题总数共计225项,其中纵向课题96项,横向课题129项。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旅游管理专业以旅游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立了五个专业方向进行分类培养,分别为旅行社管理与国际领队方向、国际酒店管理方向、度假地规划与管理方向、高尔夫管理方向、会展经济与管理方向。

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以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为主要目标之一,强化学生的外语学习,开设第二外语(日、韩、俄)课程。

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全英文讲授部分专业课程,建立港澳台及国外教学实习基地;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校内校外、课内课外、国内国外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兼顾学生旅游相关服务操作技能的培训以及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科学的学习与思维方法,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3.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4.了解国内外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6.掌握创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7.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拥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三、主干学科四、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心理学、酒店管理概论、旅行社管理、旅游财务管理、现代服务业管理、旅游商务英语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旅游景区调查和旅游企事业单位专业实习。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代码)旅游服务与管理 130200二、学制及招生对象1、三年2、初中毕业生三、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1。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社会建设需要的具有良好政治思想品德素质,身体健康,具有较高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面向山西省及太原、晋中等城市旅游圈旅游产业在服务与管理第一线从事酒店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康乐服务、旅行社门市、导游服务、计调、外联与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酒店基层管理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旅游景区管理能力,旅行社门市管理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

业务培养要求掌握旅游业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够从事酒店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康乐服务、旅行社门市、导游服务、计调、外联与管理等行业工作。

四、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必须达到以下标准:(一)必备的知识结构较好的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包括旅游概论,饭店概论、旅游管理基础、中国旅游地理、中国旅游文化、旅游心理学等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的掌握旅导游实务、会展旅游实务、旅游线路设计、景区营销与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饭店经营和管理、旅游礼仪、餐饮服务和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旅游管理专业综合实践项目等专业知识和技能;(二)必备的能力结构具有胜任旅游公司导游、业务(外联、计调)经营、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票务接待、酒店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基层管理、人力资源部培训、酒店营销策划、公关策划等旅游企业的业务接待及管理工作能力,毕业生要求获得导游资格证,前厅高级服务员证书,餐厅高级服务员证书。

毕业生具有一定地阅读和分析本专业书刊、技术资料的能力;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操作、维修知识与技能,能熟练运用Office办公软件工作;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能力。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言旅游业是一个快速发展并且对人力资源需求量大的行业。

为了满足旅游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势在必行。

本文将介绍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

一、培养目标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旅游服务和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2.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能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3.具备扎实的旅游管理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管理工具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4.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能够应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客户需求;5.具备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参与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营销。

二、培养内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基础知识包括旅游概论、旅游市场、旅游经济、旅游法规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2. 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实地考察、实习和实训等实践活动。

3. 语言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外语学习和文化沙龙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素养。

4. 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项目学习和团队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1.实践教学:通过实地考察、实习和实训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真实的旅游服务和管理工作。

2.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3.项目学习:组织学生参与旅游产品开发和营销等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旅游服务和管理的实战经验。

四、评估方式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估方式包括多种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表达能力和课堂作业等方面的评估。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招生对象、学制1.专业(含方向)名称及代码:旅游管理(640101)2.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3.学制:三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文旅融合和旅游新技术新业态发展,拥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掌握旅游服务与管理等第一线工作所需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面向旅行社、在线旅游企业、旅游景区等领域的从事导游讲解、旅游接待、产品营销等服务与运营工作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培养规格(一)素质要求1.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团队合作精神;23.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45.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二)知识要求1.专业基本知识(1)了解旅游行业发展新理念、新趋势,熟悉旅游行业的新业态、新需求;(2)掌握旅游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基本的经济管理知识;(3)掌握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能够较好地从事导游工作;(4)掌握一定的旅游法规知识。

2.专业核心知识(1)掌握导游服务中的向导、讲解及与旅游相关服务的接待服务知识;(2)掌握在线旅游服务及旅游产品策划方面的知识;(3)掌握旅行社的线路设计、产品采购、计划管理、团队控制、质量管理、成本核算等方面的知识;(4)掌握旅行社的开设、发展战略管理、产品开发、产品营销、产品运行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三)能力要求1.专业基本能力(1)具有良好的交流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2)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3)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与操作能力;(4)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

2.专业核心能力(1)导游服务的职业能力,能够为游客提供讲解,落实各项具体事宜,解决导游带团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应获得国家导游资格证书;(2)具有导游词创作的能力,能够依据旅游前沿进行主题旅游导览服务,具有主题线路设计、主题旅游讲解和主题旅游推广的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基本学制、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基本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招生对象:全日制高中毕业生二、专业定位旅游管理专业是随着社会经济及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新兴的管理类本科专业。

它以旅游发展与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一般规律研究以及适用性专业管理人才培养研究为根本任务,具有一定的理论性、较强的实践性和涉外性。

本专业按照学校确定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以管理学基本理论为基础,以酒店管理、旅行社业务和旅游与文化创意为专业发展方向,培养适应旅游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与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三、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采用“阶段学习、阶段工作”模式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管理学及旅游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现代旅游管理者基本素质和能力,能够在酒店、旅行社、旅游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四、基本要求1.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较好的职业素养;2.系统掌握管理学及旅游管理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掌握与酒店管理、旅行社业务及旅游与文化创意等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工作方法;4.具备从事酒店前厅、客房、餐饮、酒吧、茶吧,旅行社外联、计调、门市、导游及旅游产品研发等部门实际工作的职业能力;5.具有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发现、分析、研究并解决旅游业发展及旅游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6.了解政治、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民俗、美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7.具备良好的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普通话二级乙等以上水平、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较高的英语会话能力和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

五、毕业资格与学位授予(一)毕业资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修满规定的最低总学分168学分,其中课程教学必修课最低103学分、选修课最低29学分、实践教学平台最低28学分和能力拓展模块最低8学分,通过校内外语综合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不低于二级乙等,德、体合格,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z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第一部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旅游管理专业领域与学习情境旅游管理专业领域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材料汇编第一部分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敬业精神、创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现代旅游服务与管理基本知识、理论与技能;具备较强实践工作能力与创新精神,适应现代旅游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从事旅行社、酒店、景区等旅游企业服务与管理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基本学制三年。

三、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职高毕业生。

四、服务面向主要工作岗位:在旅行社计调、外联、导游等部门从事服务与管理工作;在酒店餐饮、客房、前厅、康乐等部门从事基层管理工作;在旅游景区从事导游服务与管理工作。

次要工作岗位:在旅游行政部门或旅游企业的办公室、营销、公关、人力资源等部门从事接待、营销或管理工作。

五、能力培养目标1.专业能力(1)熟练掌握导游讲解、带团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旅行社经营管理能力。

(2)熟练掌握酒店前厅、客房、餐饮服务操作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现代酒店经营管理能力。

(3)具备一定的景区经营管理能力。

(4)具备运用旅游法规政策来维护企业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处理旅游投诉的能力。

(5)具备一定的旅游营销、公关策划和旅游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服务与管理能力。

(6)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与专业英语表达、交流能力。

2.社会能力(1)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与亲和力,遵守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2)具有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能力。

(3)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及开拓创新能力。

(4)具有良好的环境意识、服务意识、法律意识。

3.方法能力(1)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

(2)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专业行动领域1.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表1)表1 典型工作任务2.专业行动领域描述(表2)表2 专业行动领域七、专业学习领域(1)学习领域与行动领域对照表(表3)表3 学习领域与行动领域对照(2)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表4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八、毕业条件1.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课程,考核合格。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代码130200)二、入学要求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三、基本学制3年四、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面向旅行社、旅游景区、展览场馆、文博院馆、旅游信息咨询中心等行业企业,培养从事旅行社服务及其他旅游企业服务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说明:可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和专业(技能)方向取得1或2个证书。

六、人才规格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职业素养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主动、热情、甘于奉献的服务意识,诚实守信、爱岗敬业。

3.具有良好的旅游行业行为规范、礼仪素养和美学素养。

4.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具有安全生产的意识,节约资源,倡导绿色消费。

6.具有适应行业变化、自我提升的潜质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1.掌握必需的旅游业知识,达到岗位服务要求。

2.掌握旅行社运营知识,熟悉各部门分工,能胜任旅行社基层岗位。

3.掌握旅游政策法规知识,能在工作中有效运用。

4.掌握服务心理学知识,能与客人有效沟通并获得认可。

5.掌握汉语相关知识,能使用标准普通话进行服务,普通话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

6.掌握常用旅游英语知识,能进行常用旅游英语口语表达。

7.掌握现代办公设备技术,能使用岗位设备和业务软件。

8.取得导游、旅游咨询师、旅游计调师、景区讲解员、展览讲解员、计算机操作员等1或2种职业资格证书。

专业(技能)方向——旅行社导游1.掌握旅行社导游服务相关的业务知识,能开展带团业务。

2.掌握旅行社导游服务相关的人文知识,能在工作中有效运用。

3.掌握旅游应急处理知识,能处理旅游突发事件。

高职:旅游管理、涉外旅游、导游、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本科:旅游管理八、课程结构九、课程设置及要求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历史,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旅游管理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与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至少熟悉一门外语,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高校教学工作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旅游企业、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能为我国现代市场经济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研究方向1.旅游企业管理2.旅游营销3.旅游者行为与旅游市场营销4.旅游规划与管理三、招生对象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要求。

四、学习年限学制5年,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五年制培养相关条例的规定执行。

五、课程设置六、培养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研究生院(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七、考试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研究生院(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研究生院(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研究生院(2003)3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十、主要参考书目十、参考文献1.汪纯孝,蔡浩然. 服务营销与服务质量管理.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2.汪纯孝,岑成德,朱沆等. 服务性企业整体质量管理.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3.汪纯孝,谢礼珊,岑成德等.智力型企业经营管理.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4.汪纯孝. 饭店物业投资决策与管理形式.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5.汪纯孝. 饭店食品和饮料成本控制. 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6.维克多·秘德尔敦. 旅游营销学.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7.威廉·瑟厄波德(主编). 全球旅游新论.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8.陈传康等. 区域旅游开发研究. 气象出版社.19929.吴必虎.地方旅游开发与管理.科学出版社.200010.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11.魏小安. 旅游发展与管理. 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12.保继刚. 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 科学出版社.199613.保继刚等. 旅游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14.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和感知.科学出版社.199815.吴承照.现代旅游规划设计原理与方法.青岛出版社.199816.因特克普等. 旅游度假区综合开发模式. 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17.王德刚.现代旅游区开发与经营管理. 青岛出版社.200018.魏小安,沈彦蓉.中国旅游饭店业的竞争与发展.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年19.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现代旅游饭店管理.中国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20.Eddystone C.Nebel III.更有效地管理饭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21.George E. Belch, Michael A. Belch.广告与促销:整合营销传播展望(上,下).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22.郭志刚. 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3.大卫﹒R﹒安德森等,《商务与经济统计学精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一版。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优化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指导思想本专业以培养面向旅游、饭店、会展、休闲等企事业单位,具备导游资格、具有中级服务员劳动职业资格的四、五星级饭店的服务人员,以及星级饭店的主管领班为目标。

旨在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改革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综合功能作用,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适应社会迅速发展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二、人才培养模式“德育优先,技能为重”的人才培养模式三、培养特色:本专业学生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既能在旅行社,旅游景点,各类展览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导游和基层管理工作,也能在旅游饭店、会展公司、展览公司、展览馆、装饰装潢公司从事一线接待服务、展览、会议接待、随团活动等业务及基层管理工作。

四、主要课程:旅游基础英语、礼貌礼节、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导游实务、旅游心理学、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户服务与管理、旅游地理、主管领班管理技能训练等。

五、主要技能:掌握导游和饭店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旅行社导游员带团能力,具备旅游饭店、会展一线服务接待能力,具备良好的与客人沟通的能力和基层管理技能和技巧.六、就业去向:景区导游、旅行社、旅游管理公司、旅游饭店、企事业单位的接待工作七、实训室建设意义和必要性:实训教学是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它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体系,建立以实践与理论并重的教学新体系。

真正从传授知识转化到能力培养。

旅游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个专业,实训室建设尤显重要.八、实训室建设的目标和内容:为了满足旅游专业不同专业技能的需要建立校内实训实习基地,为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教学提供校内实践条件,形成高素质的实训管理队伍和完善的校内实训实习规章制度及考核评价指标.加强建设拥有设备基本完善的“客房、餐饮技能训练室"“多媒体导游训练室”.如:需要餐饮中餐、西餐宴会摆台的整套餐具三套,设备完善的客房,大屏幕、投影仪、投影工作台,网线。

(完整版)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国际旅游方向)

(完整版)中山大学培养方案之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国际旅游方向)

旅游学院2013级旅游管理专业(国际旅游方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旅游管理专业(国际旅游方向)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熟悉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掌握口、笔译翻译技巧与策略,同时掌握酒店及旅游住宿业管理、休闲策划与俱乐部管理、会议会展策划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掌握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胜任旅游业管理职业需求。

国际旅游方向的教学重点在于训练学生的外语能力,本专业方向为学生提供辅修、双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注意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热爱科学事业,养成良好学风、善于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遵纪守法。

业务方面:掌握旅游学、管理学、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了解旅游产业和休闲业的经济规律,初步具备酒店经营管理、旅游目的地的开发、营销与管理、休闲活动策划和管理、会展经营管理基本能力;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具有外语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语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熟练旅游业信息获取、文献检索和期刊科技信息获取的方法。

体育方面: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的合格标准。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方向修业年限为四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本专业方向分为必修课(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公共课、专业课)两类。

本专业方向总学分155学分,其中必修课108学分,占69.7%;选修课47学分,占30.3%,其中学生必须选修通识教育课16学分,选修专业选修课程31学分(其中限选课程至少为10学分)。

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共103学分。

四年课内总学时为2790学时。

五、专业核心课程:管理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旅游概论(双语)、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地理学、酒店经营管理、服务运营管理、俱乐部管理、会展概论、项目管理、旅游产业经济学、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会计学原理、战略管理、商务统计学、旅游研究方法。

旅游管理硕士生研究生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硕士生研究生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硕士生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203)本方案适用于旅游学院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建设需要的高层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能够胜任高校教师、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及其他从事旅游行业的经营管理工作。

具体目标为: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明礼诚信,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2、掌握坚实的管理学、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旅游管理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具备本学科理论素质和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4、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

二、研究方向旅游文化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企业管理旅游市场营销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生修业年限为三年。

其中,课程学习为一年半,毕业论文写作时间为一年。

四、课程学习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见附表2.教学方式采用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使硕士研究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学科理论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实践方式。

要求学生积极参加由导师主持的各项科研课题(在学期间至少参加一项),积极参加旅游企业管理、旅游规划等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

3.考核方式必修课需安排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定;选修课可安排考查,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计分。

五、培养方式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

研究生指导小组由导师及本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的教授、副教授组成,由学术带头人任组长。

指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1.参与制定本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及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2.审核学位课的命题及评分结果;3.负责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对学位论文的进展及质量进行检查;4.协助组织论文答辩。

六、教学实践研究生参加相关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实践经考核合格者计2学分,效果不好的,不给学分,但允许重新安排一次教学实践。

中山大学旅游管理课程介绍(双语班)

中山大学旅游管理课程介绍(双语班)
3
54
7/3
饶勇
酒店成本会计
Hotel Cost Accounting
3
54
8/3
外聘
酒店收益管理
Hotel Revenue Management
3
54
8/3
外聘
酒店督导管理
Supervision in the Hospitality Industry
2
36
8/2
饶勇











休闲与体育旅游
2
36
10/2
戴耀宗










旅游规划与公共政策
Tourism Planning and Public Policy
3
54
7/3
徐红罡
景区经营管理
Tourist Destination Managemen
旅游电子商务
Tourism E-Commerce
3
54
8/3
吴浩存
社区旅游规划与管理
Community-Based Tourism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3
54
8/3
孙九霞
旅游目的地营销
Tourism Destination Marketing
3
54
8/3
外聘
景观设计
Landscape Design
3
54
8/3
林敏慧
服务实习
Practice
英语写作 Ⅰ-Ⅱ
English Composition Ⅰ-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学院2013级旅游管理专业(国际旅游方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国际旅游方向)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熟悉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掌握口、笔译翻译技巧与策略,同时掌握酒店及旅游住宿业管理、休闲策划与俱乐部管理、会议会展策划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掌握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胜任旅游业管理职业需求。

国际旅游方向的教学重点在于训练学生的外语能力,本专业方向为学生提供辅修、双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注意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培养规格和要求
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热爱科学事业,养成良好学风、善于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遵纪守法。

业务方面:
掌握旅游学、管理学、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了解旅游产业和休闲业的经济规律,初步具备酒店经营管理、旅游目的地的开发、营销与管理、休闲活动策划和管理、会展经营管理基本能力;
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具有外语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语言基本知谷风书苑#
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熟练旅游业信息获取、文献检索和期刊科技信息获取的方法。

体育方面:
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的合格标准。

三、授予学位与修业年限
按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方向修业年限为四年。

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
本专业方向分为必修课(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公共课、专业课)两类。

本专业方向总学分155学分,其中必修课108学分,占69.7%;选修课47学分,占30.3%,其中学生必须选修通识教育课16学分,选修专业选修课程31学分(其中限选课程至少为10学分)。

课程类别学分数所占比例备注
公共必修课程36 23.2% 含实践教学
5学分
公共选修课程16 10.3%
专业必修课程72 46.5% 含实践教学
16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31 20% 含实践教学
6学分
毕业总学分
155(27)
(实践教学学分)
课内总学时2790
谷风书苑#
五、专业核心课程:
管理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旅游概论(双语)、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地理学、酒店经营管理、服务运营管理、俱乐部管理、会展概论、项目管理、旅游产业经济学、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会计学原理、战略管理、商务统计学、旅游研究方法。

六、专业特色课程:
旅游地理学(精品)、酒店经营管理(精品)、旅游概论(双语)、旅游规划与公共政策、社区旅游规划与管理、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目的地营销、旅游地产与土地利用、景观设计、餐饮经营管理、住宿管理、财务管理、饭店营销策划与市场推广、会员制管理、收益管理与定价策略、展览策划与组织、会议策划与奖励旅游、营销案例分析、节庆策划与组织管理等。

七、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
附表:旅游管理专业(国际旅游方向)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
课程类别课程名称/英文名称总学分总学时开课学期/周学时
课程
负责人
公共必修课
A



大学英语1
College English
12 216 2/3、3/3、5/3、6/3 王哲
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
4 144 2/2、3/2、5/2、6/2 何江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Moral Character Cultivation
and Basis of Law
3 5
4 2/3 古南永12013级《大学英语》课程将进行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按12学分列入公共必修课板块。

谷风书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