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逻辑 读后感
黑格尔小逻辑读后感
黑格尔小逻辑读后感最近读了黑格尔的《小逻辑》,这可真是一次独特而又有点烧脑的体验。
一开始翻开这本书,我就像是走进了一个陌生的迷宫。
黑格尔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跟我平常接触到的那些通俗易懂的书籍完全不同。
书中那些复杂的概念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让我感觉自己仿佛在攀登一座陡峭的山峰,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比如说,他对于“存在”和“本质”的阐述,初读时,我真的是一头雾水。
但我没有轻易放弃,硬着头皮啃下去,慢慢地,好像有那么一点开窍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正在公园里散步,试图理清黑格尔关于“概念”的论述。
那天阳光正好,微风轻拂着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
我坐在一张长椅上,周围是来来往往的人群。
有小孩子在欢笑奔跑,老人们在悠闲地晒着太阳,还有年轻人在窃窃私语。
我看着这一切,突然想到了黑格尔所说的“概念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就像眼前的这些人,小孩子会长大,老人经历过青春,年轻人也会慢慢变老。
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但又都有着内在的联系。
他们的存在不是孤立的瞬间,而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
再比如说,黑格尔提到的“矛盾”这个概念。
以前我觉得矛盾就是不好的,是要避免的。
但在他的论述中,矛盾却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生活。
我曾经很纠结于选择一份稳定但可能比较平淡的工作,还是去追求一份充满挑战但不确定性很大的工作。
这两种选择在我心里形成了一种矛盾。
我既渴望稳定的生活,又不想错过挑战带来的成长机会。
在这个纠结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思考,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也考虑自己的兴趣和长远目标。
最终,我做出了选择,虽然这个过程很痛苦,但正是这种矛盾促使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也让我做出了更符合自己内心的决定。
读《小逻辑》的过程中,我还发现黑格尔对于“真理”的看法也很有意思。
他认为真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这让我联想到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小时候,我们认为世界非黑即白,好人就是完美的,坏人就是一无是处的。
黑格尔《小逻辑》读后感
黑格尔《小逻辑》读后感读完第一遍的总体感受就是气急败坏!我居然完全没有读懂!最让我生气的就是为什么黑格尔不说人话!比如存在论的第一句话:“存在只是潜在的概念。
” 这九个字就能让人崩溃一个上午。
我们的文化传统从来不把存在当成主词,我们习惯性地认定一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都存在,存在是默认的事实,根本没必要专门提出来讨论。
另外,一个苹果存在着,是我们给它定义了概念,存在和概念并没有什么“潜在”的关系嘛。
全书充斥着这种莫名其妙的表达方式,违反常识和直觉,甚至完全不合逻辑。
我自觉生气是很有道理的,不骂人已经很给黑格尔面子了。
第一遍的读书方法主要是用黄色荧光笔划出不理解或感觉需要反复阅读的部分。
生气归生气,书还是要继续读,历史已经给出答案,《小逻辑》确实是名著,我就不信自己会理解不了一个200年前的旧思想。
读完第二遍的感觉是焦头烂额!虽然逐渐适应了黑格尔不说人话的表达方式,但大量极端抽象的概念让我头晕眼花,我根本记不住这些概念的来龙去脉,更谈不上思考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了。
人类从600万年前与猿猴分离,我们的脑回路最习惯的思考方式就是形象思维,看见猛兽就逃走,看到野果就采摘。
我们大脑的神经元网络最容易捕捉的记忆点永远是形象和直观的景象,我们天生厌恶抽象的东西。
黑格尔最经常使用的扬弃一词,代表既抛弃又保留的意思,如尺度扬弃自身进展为本质。
要真正搞明白这种表达的含义,我被迫动员起所有的形象思维能力,将扬弃想象为滚雪球的过程,存在将自身卷裹起来向前滚动,本质成为最外层的积雪,或者像煎饼果子,最里面的油条是存在,外面的煎饼是本质,以便强行理解“存在先于本质,存在内在于本质、存在必有本质”的结论。
我知道,黑格尔最厌恶这种形象思维,他坚信纯粹的抽象思维才是通达真理的唯一途径,但东方文化天生缺少抽象思维的DNA,我不依靠形象思维,就没法理解他的真理。
于是,我被迫发明出数十个形象思维的模块,以替代黑格尔绝对抽象的理念,目的是为了降低记忆抽象概念时的烧脑强度,这个过程令人心力交瘁。
黑格尔小逻辑读后感
黑格尔小逻辑读后感黑格尔(Hegel)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他对逻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逻辑学》一书是他对逻辑学的系统阐述,其中包括了他对辩证法的独特理解。
在这本书中,黑格尔提出了一种新的逻辑观念,他认为逻辑是思维的规律,是思维的本质。
读完黑格尔的《逻辑学》,我深受启发,对逻辑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黑格尔对逻辑学的重新定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传统的逻辑学中,逻辑被理解为一种形式规律,它主要关注命题和推理的规则。
然而,黑格尔认为逻辑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规律,更重要的是它是思维的规律,是思维的本质。
他强调了逻辑与思维的密切关系,认为逻辑是思维的内在规律,是思维的运动和发展。
这种重新定义让我对逻辑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开始意识到逻辑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规律,更是思维的基础和根本。
其次,黑格尔的辩证法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在《逻辑学》中,黑格尔提出了辩证法的观念,他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对立统一的过程实现的。
这种辩证法的观念深刻地影响了我的思维方式,让我开始更加关注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的规律。
我意识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是简单的线性发展,而是通过对立统一的运动实现的。
这种辩证法的观念让我对事物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让我开始更加关注事物的内在关系和发展的规律。
此外,黑格尔对概念的理解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逻辑学》中,黑格尔强调了概念的重要性,他认为概念是思维的基础,是思维的本质。
他对概念的理解深刻而全面,他认为概念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它是思维的基础和根本。
这种对概念的理解让我对思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开始更加关注概念在思维中的作用和地位。
总的来说,读完黑格尔的《逻辑学》,我对逻辑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黑格尔对逻辑学的重新定义、辩证法的观念和对概念的理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逻辑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相信这种对逻辑学的深刻理解会对我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逻辑学的知识。
读黑格尔《小逻辑》后感:
读黑格尔《小逻辑》后感:黑格尔的《小逻辑》是西方哲学的巅峰,因此读起来特别的难以理解。
说实话,虽然是全篇阅读完,但对于书中的许多逻辑推理和逻辑概念并没有理解得很透彻。
在此,仅以自己粗浅地理解结合宋鸿兵先生对《小逻辑》的解读来谈谈些许的感悟。
首先,在阅读《小逻辑》中,有一个哲学名词“扬弃”会经常出现。
'扬弃:在哲学上指事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发扬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抛弃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
'在书中并没有过多的解释“扬弃”是如何实现的,仅是当成一种既成事实的描述。
但对我来说这就是一个问题,因为人人都希望好的事物多多益善,而对不好的事物避之唯恐不及,但如何实现这个呢?以辩证逻辑的观点来看,事物的好坏都是相对的,在一种条件下好的事物,在另一种条件下它可能就是坏的。
如此看来,好的事物与坏的事物其实是同一个事物在不同外在条件下所呈现的不同结果。
因此该如何发扬积极因素,该如何抛弃消极因素呢?其次,“存在”与“道”一样是一种无法界说的概念。
然而,黑格尔强行对其进行界说,即“绝对是存在”。
然而“绝对”又是什么呢?接下来,就探讨下我对“可能性、偶然性与现实性”的一些理解。
“可能性是现实事物的自身反映,偶然性是他物的反映。
”基于书中前半部分的逻辑分析得出的结论:事物内外是同一的,他物的反映就是自身的反映。
即他物的偶然性可以重新设置自身的可能性,从而成为新事物出现的条件。
因此,条件是偶然的和外在的,其映射在自身上就是真实的可能性。
在真实的可能性中发展出的新事物就为现实性。
因为内外是同一的,他物的偶然性映射在自身上的同时,自身的可能性也会映射在他物上。
而这个过程如何实现呢?自身有可能性的同时本身就有一个现实性存在,这个现实性剥离当前内的可能性与外的偶然性露出其自身的实质。
实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有能动性的。
实质通过能动性将自身的一些可能性转变成现实性形成新的现实性,新的现实性在与外在偶然性的互动中抛弃了那些没有互动的偶然性而形成外在必然性。
小逻辑的读后感
小逻辑的读后感小逻辑的读后感1黑格尔的哲学名著《小逻辑》,实际上是其《哲学全书》的第一部分“逻辑学”的单行本,内容大致上是先前完成的《逻辑学》(又称《大逻辑》)的缩写。
全书主要由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三篇构成,体现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框架,故而可谓是走进黑格尔哲学庙堂的首要门径。
在西方哲学史上,黑格尔是在康德思想影响下出现的又一位思想巨人。
与康德相同,黑格尔亦深切体悟到了传统形而上学之缺陷,并认同康德关于现象界与物自体的划分。
认为康德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基于现象界与物自体的划分,最早明确区分了知性与理性这样两种与之相应的不同思维方式,并指出了各自特点:知性是以有限的和有条件的事物为对象,而理性则以无限的和无条件的事物为对象;知性坚执于非此即彼的“独断论”,理性则致力于将知性所固执着的分别与对立加以克服,得到的工作思路真理是将事物的片面规定性联合进来的全体。
但遗憾的是,康德虽意识到了理性思维的重要,却只是停留在单纯的应当阶段,甚至以“不可知论”否定了由其思维把握“物自体”(即真理)的可能性。
与康德止步于“物自体”不同,黑格尔力图探明“物自体”之所“是”,认为康德所说的“物自体”,即乃“自在自为的真理”,也就是事物的“理念”。
在黑格尔看来,要把握这样一种真理性的理念,首先要弄清这“理念”是如何形成的。
他在《小逻辑》中分析论述的便是在逻辑学意义上“理念”生成的三个阶段,即由存在到本质,由本质到概念。
他所说的“存在”,又谓之“有”,指的是由质、量、度决定的事物之生成;他所说的“本质”是指事物的相对规定性;他所说的“概念”是指“存在”与“本质”的统一。
黑格尔认为,“概念”虽是主观的,但它是以“存在”与“本质”为客观基础的,是包含了这两个范围中全部丰富的内容在自身之内的,因而“同时也是完全具体的东西”(327)。
黑格尔认为,要把握“理念”(物自体),至“概念”阶段才有了可能。
这“理念”便是“概念和客观性的绝对统一”(397页),是“主体客体;观念与实在,有限与无限,灵魂与肉体的统一”(400页)。
小逻辑读书笔记
小逻辑读书笔记【篇一:小逻辑读后感】读《小逻辑》有感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比起偏于实践的理论,我对类似于“根源”的逻辑学更感兴趣。
而《小逻辑》正是这方面理论的代表作之一。
其作者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集大成者,彻底的客观唯心主义者。
他的理念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不可替代的影响。
黑格尔主张,理念是第一性的,它以纯概念的形式在逻辑学中不断发展,然后理念外化成为自然界,最后又在精神哲学的各门科学中回复到理念自身。
基于这一理念,他建立了一个以理念为基础的、包括了一切科学的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黑格尔在哲学史上的最大贡献是,把矛盾看作一切事物的真理与本质,论述了辩证法就是对立面的统一。
他把整个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都看作是处于普遍联系与发展变化中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唯物辩证法时,正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这一合理内核。
《小逻辑》共分为七章。
虽然我已经将本书通读过,但是逻辑学毕竟是哲学中理性味道很浓的一部分,理解起来还是相当吃力的。
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理解与认识。
第一部分是全书的导论。
在这一部分里,黑格尔从哲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本质,起源及发展谈起,逐一解释了概念,内容,形式,后思,存在,合理性等基础词汇,并从相对通俗的角度分析了哲学为什么是“晦涩难懂”的。
他说:“哲学的兴起,是思维的这些渴望带来的结果,他的出发点是经验。
”“哲学就是经验的孩子,他的兴起归因于一个凭经验的事实。
”由此,黑格尔阐述了经验,思考与否定事物的联系。
同时也从一个纯理性的角度向我们传达:经验是一切哲学思考的基础。
第二部分是“初步的概念”。
这一章中黑格尔向我们描述了“逻辑学是纯粹研究理念的科学,逻辑学的对象是思维。
”的概念。
此处黑格尔频繁引用《圣经》中的句子作为隐喻。
我认为,这些隐喻正是体现了逻辑学在宗教以及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毫无疑问的,再有思维的地方就有逻辑学的影子。
思想对客观性的态度——黑格尔《小逻辑》读后感
想 自身与信仰 的对立, 却相信 , 只靠反思作用即可认 识真 理 , 即 可 使 客 体 的 真 实 性 质 呈 现 在 意 识 前 面。 ” … 当然 , 这 是 人 类 思 想 史 上 的 第 一 种 思 维 形
式 。亚里 士多德 最先 完 备形 而 上学思路 和模式 。后 者在其 基础 上多有 创举 , 但终 究 没 有 突破 传统 形 而 上学 的范式 。这 种范式 高清海 教授称之 为本体 论化 的思 维方 式 。在 此思 维 方式 下 , 人 们 所追 寻 的世 界 本源、 本体 、 本质 问题 以及 以物 为参照 或参考 的主客
体分 化思想 、 盲 目崇拜 等 共 同构 成 古代 哲 学 思潮 的
是个假 问题。反而黑格尔《 小逻辑》 中思维对待客
观性 的态 度 这 一 节 里 的表 述 更 符 合 哲 学 的 客 观 事 实 。哲学 之为哲 学 , 在 于 它是 人 类 面 对 客观 世 界 自 我反 思 的结果 , 并 且 受 到人 们 所 处 的时代 背 景 环 境 制 约 。因此可 以说任 何思 想或 者时代 精神甚 至 时代 精 神 的精 华 都 带 有 必 然 的 主 观 性 色 彩 。 黑 格 尔 用 “ 态度” 一 词 表 明确 切 , 恰 到 好 处 。在 本 节 中, 黑 格 尔详 尽地 区分 了思 想 对 客观 性 的三种 态 度 , 分 别 表
没有党 性 , 单 纯地 区分 唯物 唯心也 没有 实际 意义 , 这
一
、
思想对 客观 性的第 一态 度: 形 而 上 学
在对第一 态 度 : “ 形 而上 学 ” 的 阐述 中, 黑 格 尔
提到 : “ 思想 对 于 客 观 性 的第 一 态 度是 一 种 素 朴 的 态度 , 它还 没有意 识到 思 想 自身 所 包含 的矛盾 和 思
读黑格尔《小逻辑》导言部分的一些感想
读黑格尔《小逻辑》导言部分的一些感想第一篇:读黑格尔《小逻辑》导言部分的一些感想读黑格尔《小逻辑》导言部分的一些感想摘要: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本人也是少有的学识渊博的人,是具有创造力的天才。
毋庸置疑,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带有德国哲学独特的严谨、思辩、包罗万象的风貌,但也是出名的艰深、难懂。
《小逻辑》是黑格尔哲学思想尤其是逻辑学思想的精粹,其导言部分则全面的阐释了其本人的哲学观。
关键词:逻辑学;辩证法;黑格尔;导言;思辨正文:虽然人不必先学习逻辑,也能正确的进行思维和推论,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回避《小逻辑》的理由。
阅读《小逻辑》对我是个不小的挑战。
黑格尔是个唯心主义哲学家,而他从绝对理念出发,也就是从概念出发,来进行其逻辑体系的推演。
我们必须从黑格尔的角度出发,沿着黑格尔给出的起点去进行阅读。
当然,我们也要本着“批判的态度”进行阅读,不能因为盲目信从或畏惧回避而失去自己的判断力。
《小逻辑》是黑格尔关于人类普遍思维的认识,首先是他自己的认识,也就是说,读《小逻辑》首先是对黑格尔的思维方式的认识。
他把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分为一系列的阶段:存在、本质和概念,这但个阶段内在的又分为若干阶段。
这三个阶段的逻辑发展是个辩证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是对前一个阶段的扬弃,是否定了自身又包含了自身的更高的发展阶段。
概念是人类认识的最高阶段。
按照黑格尔德解释,他的逻辑完成了一个圆圈,即终点就是起点,只不过是发展了的、提高了的起点,扬弃了自身否定性的起点。
存在是作为概念的存在,而概念则是最高的存在,也就是人类的认识达到的一个新的高度。
黑格尔的哲学大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包括《小逻辑》一书。
它代表了黑格尔晚年渐趋成熟的哲学体系的形成。
黑格尔对自己哲学体系的核心的思想和观点,如“绝对理念”以及辩证法思想,在这本书里的论述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黑格尔对“逻辑”这个概念有独到的见解。
他在《小逻辑》里明确指出,他所谓的“逻辑”是一种跟普通理解上的逻辑完全不同的东西。
小逻辑
小逻辑篇一:逻辑的世界读《小逻辑》有感逻辑的世界——读《小逻辑》有感内容摘要:逻辑学是哲学的基石,黑格尔的逻辑世界由三部分组成:存在论,本质论和概念论。
但是这套逻辑体系并不是最完美的,他也有着自己的缺点及不足。
关键字:存在本质概念反思在拿到这本书后,看到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可能是世界上最深奥但也是我们最需要读的书”。
起初有些不以为然,这本书有这么好吗?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的好奇,这是一本怎样的书,能得到编译者如此高的评价?于是我翻开了它,在这些较为晦涩难懂的字眼里开始了我的哲学旅程。
在我的眼里,逻辑是一个很不平凡的字眼,记得高中时我的老师曾说过,“逻辑”源于希腊词“logos”,最早出现于赫拉克利特的著作中。
指的是世界的普遍规律性,是“支配一切的原则”。
而黑格尔的逻辑世界与我的认知相比又是完全不同的,可以说是更全面,更严密,更令人信服。
在这本书的开始,黑格尔首先谈到了哲学的性质。
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现实事物的思维者的考察,人之所以为人,全凭思维在起作用,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
对于我而言。
映像最为深刻的当属哲学是个圆圈的理论,这个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观点不谋而合。
紧接着,黑格尔为我们解释了一些他眼中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如精神、思维、理念以及思想与客观性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
在这之后,这位伟大的哲人开始向我们描述属于他的逻辑世界。
黑格尔的逻辑体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
存在的概念是直接的、抽象的,他认为包括质、量、度三个环节。
质是指事物直接存在的规定性。
量是指事物存在的外在规定性。
质与量的统一便是度,度是有质的量。
本质的概念是间接的矛盾的,包括本质自身、现象和现实三个环节。
概念表现为成双成对、相互联系的反思关系,对立双方互相排斥、相互转化,表现为直接性和间接性的统一。
包括主观性、客观性、理念三个环节,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对立统一。
这就是黑格尔思考世界的逻辑体系大厦。
如何认识事物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哲学所共同面临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说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观点与黑格尔的是基本一致的。
《小逻辑》读后感
《小逻辑》读后感篇一《小逻辑》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叫《小逻辑》的书,哎呀,这感觉可真是一言难尽啊!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多厉害?也许就是那种枯燥乏味,让人昏昏欲睡的哲学书吧。
可没想到,读着读着,我居然被它给吸引住了。
书里讲的那些逻辑关系,就像是一道道神秘的密码,等着我去破解。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好像懂了,可又会突然冒出个疑问:我真的懂了吗?这感觉就像在迷雾中摸索,可能下一秒就能找到出路,也可能一直在原地打转。
比如说,关于因果关系的论述,真的让我大开眼界。
我以前总觉得因果很简单啊,有因就有果呗。
但这本书告诉我,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也许一个结果是由好多复杂的因素共同造成的,而且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还可能相互影响。
这让我想到了我自己的生活,有时候我觉得自己考试没考好是因为没复习好,可也许还有心情不佳、考场紧张这些我没注意到的因素在作祟呢!还有啊,书里对于矛盾的分析,也让我反思了很多。
我们总想着避免矛盾,可矛盾真的就那么可怕吗?我觉得可能不是,也许矛盾正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动力呢。
就像我和我爸妈有时候会因为想法不同而吵架,这看似是个矛盾,但事后想想,不正是因为这些争吵,我们才更了解彼此,关系也变得更好了吗?不过,说实话,读这本书也挺累的。
那些深奥的概念和复杂的推理,让我的脑袋都快炸了。
我就想啊,这作者难道不能写得简单点吗?但转念一想,也许正是这种挑战,才能让我真正思考,真正进步吧。
总之,读《小逻辑》这本书,我是又爱又恨。
爱它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恨它让我脑细胞死了一大片。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路读下来,值!篇二《小逻辑》读后感朋友们,我跟你们说,我最近读了《小逻辑》这本书,那感受,真的是五味杂陈啊!一开始,我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的,心想:这能有啥特别的?说不定读几页我就扔一边了。
可谁能想到,我居然越读越入迷。
书里的那些逻辑思维,就像一条条看不见的线,把各种事物串联起来。
我一边读一边想,这世界原来还有这么多隐藏的规律啊!比如说,讲到归纳和演绎的时候,我就懵了,这到底是啥玩意?可能对于那些学霸来说,这很简单,但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天书。
小逻辑读后感(精选3篇)_读小逻辑有感
小逻辑读后感(精选3篇)_读小逻辑有感Word文档可编辑小逻辑读后感(精选3篇)_读小逻辑有感小逻辑读后感(精选3篇)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读小逻辑有感”。
第1篇:小逻辑读后感读《小逻辑》有感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比起偏于实践的理论,我对类似于“根源”的逻辑学更感爱好。
而《小逻辑》正是这方面理论的代表作之一。
彻底的客观唯心主义者。
他的理念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不行替代的影响。
黑格尔主见,理念是第一性的,它以纯概念的形式在逻辑学中不断发展,然后理念外化成为自然界,最终又在精神哲学的各门科学中回复到理念自身。
基于这一理念,他建立了一个以理念为基础的、包括了一切科学的浩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黑格尔在哲学史上的最大贡献是,把冲突看作一切事物的真理与本质,论述了辩证法就是对立面的统一。
他把完全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都看作是处于普遍联系与发展改变中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唯物辩证法时,正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这一合理内核。
《小逻辑》共分为七章。
虽然我已经将本书通读过,但是逻辑学终归是哲学中理性味道很浓的一部分,理解起来还是相当吃力的。
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理解与相识。
第一部分是全书的导论。
在这一部分里,黑格尔从哲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本质,起源及发展谈起,逐一说明了概念,内容,形式,后思,存在,合理性等基础词汇,并从相对通俗的角度分析了哲学为什么是“晦涩难懂”的。
他说:“哲学的兴起,是思维的这些渴望带来的结果,他的动身点是阅历。
”“哲学就是阅历的孩子,他的兴起归因于一个凭阅历的事实。
”由此,黑格尔阐述了阅历,思索与否定事物的联系。
同时也从一个纯理性的角度向我们传达:阅历是一切哲学思索的基础。
其次部分是“初步的概念”。
辑学是纯粹探讨理念的科学,逻辑学的对象是思维。
”的概念。
此处黑格尔频繁引用《圣经》中的句子作为隐喻。
我认为,这些隐喻正是体现了逻辑学在宗教以及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读《小逻辑》有感
读《小逻辑》有感我选择这本书的原因,在于我对这本书作者的好奇。
本书作者黑格尔乃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名气之大让我在很小的时候便有耳闻,也听说其理论晦涩难懂,使很多哲学系学生痛不欲生。
而作为长期熏陶于纯理工科教育的我,自然不明白黑格尔的哲学怎么会比一道高数证明更加复杂难懂。
于是我便抱着好奇的心态斗胆一读这位举世闻名的大师的作品。
拿起这本书,发现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可能是世界上最深奥但也是我们最需要读的书”。
我不以为然,难道我们会更需要一本什么也干不了的哲学书而不是相对论?在这种心态下我翻开了它,从此也开始了我的哲学旅程。
书中黑格尔主张,理念是第一性的,它以纯概念的形式在逻辑学中不断发展,然后理念外化成为自然界,最后又在精神哲学的各门科学中回复到理念自身。
基于这一理念,他建立了一个以理念为基础的、包括了一切科学的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黑格尔在哲学史上的最大贡献是,把矛盾看作一切事物的真理与本质,论述了辩证法就是对立面的统一。
他把整个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都看作是处于普遍联系与发展变化中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唯物辩证法时,正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这一合理内核。
黑格尔的逻辑体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存在论、本质论、概念论。
存在的概念是直接的、抽象的,他认为包括质、量、度三个环节。
质是指事物直接存在的规定性。
量是指事物存在的外在规定性。
质与量的统一便是度,度是有质的量。
本质的概念是间接的矛盾的,包括本质自身、现象和现实三个环节。
概念表现为成双成对、相互联系的反思关系,对立双方互相排斥、相互转化,表现为直接性和间接性的统一。
包括主观性、客观性、理念三个环节,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对立统一。
这就是黑格尔思考世界的逻辑体系大厦。
挤课余时间大概读完这本书,甚至有时候晚上读着读着就这么睡过去了,我终于确定哲学有时候确实比数学证明更加让人难受。
然而哲学也和自然科学一样,有着一种奇特的魅力,吸引人去探索,去思考。
读黑格尔《小逻辑》导言部分的一些感想
读黑格尔《小逻辑》导言部分的一些感想摘要: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本人也是少有的学识渊博的人,是具有创造力的天才。
毋庸置疑,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带有德国哲学独特的严谨、思辩、包罗万象的风貌,但也是出名的艰深、难懂。
《小逻辑》是黑格尔哲学思想尤其是逻辑学思想的精粹,其导言部分则全面的阐释了其本人的哲学观。
关键词:逻辑学;辩证法;黑格尔;导言;思辨正文:虽然人不必先学习逻辑,也能正确的进行思维和推论,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回避《小逻辑》的理由。
阅读《小逻辑》对我是个不小的挑战。
黑格尔是个唯心主义哲学家,而他从绝对理念出发,也就是从概念出发,来进行其逻辑体系的推演。
我们必须从黑格尔的角度出发,沿着黑格尔给出的起点去进行阅读。
当然,我们也要本着“批判的态度”进行阅读,不能因为盲目信从或畏惧回避而失去自己的判断力。
《小逻辑》是黑格尔关于人类普遍思维的认识,首先是他自己的认识,也就是说,读《小逻辑》首先是对黑格尔的思维方式的认识。
他把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分为一系列的阶段:存在、本质和概念,这但个阶段内在的又分为若干阶段。
这三个阶段的逻辑发展是个辩证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是对前一个阶段的扬弃,是否定了自身又包含了自身的更高的发展阶段。
概念是人类认识的最高阶段。
按照黑格尔德解释,他的逻辑完成了一个圆圈,即终点就是起点,只不过是发展了的、提高了的起点,扬弃了自身否定性的起点。
存在是作为概念的存在,而概念则是最高的存在,也就是人类的认识达到的一个新的高度。
黑格尔的哲学大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包括《小逻辑》一书。
它代表了黑格尔晚年渐趋成熟的哲学体系的形成。
黑格尔对自己哲学体系的核心的思想和观点,如“绝对理念”以及辩证法思想,在这本书里的论述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黑格尔对“逻辑”这个概念有独到的见解。
他在《小逻辑》里明确指出,他所谓的“逻辑”是一种跟普通理解上的逻辑完全不同的东西。
一言以蔽之,逻辑就是形而上学,即研究事物存在及其本质的纯粹的哲学。
小逻辑读后感
小逻辑读后感《小逻辑读后感》是日本作家冈田晋一所著的一本儿童读物,是一本引导孩子们逐步培养逻辑思维的书籍。
它以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文字和丰富多彩的插图,帮助孩子们学习和理解逻辑思维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中,作者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通过和读者进行对话的方式,以故事为主线,将逻辑思维的原理和方法巧妙地融入其中。
作者以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小男孩的形象,引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奇妙的逻辑世界。
在书中,作者通过讲述小男孩与爷爷一起去农场捕鱼的经历,从而告诉我们什么是前提、什么是推理、什么是结果等等。
作者幽默而生动地描述了小男孩一次又一次逐渐掌握逻辑原理和方法的过程,引人入胜。
这本书所用的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故事中的情节紧凑而有条理。
作者通过将故事情节与逻辑思维相结合,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逻辑思维的魅力。
比如,在小男孩和爷爷去农场捕鱼的时候,小男孩开始觉得捕鱼很难,但是通过学习逻辑思维的方法,他逐渐发现捕鱼并不难,只是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
这个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示了逻辑思维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除了故事情节的吸引力外,这本书所运用的图片也非常精彩。
书中插图的构图和色彩搭配都非常出色,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同时,插图也巧妙地配合了文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逻辑思维的原理和方法。
比如,在讲解“推理”的时候,作者在插图中使用了箭头和符号进行解释,使得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而易懂。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授逻辑思维的书籍,它更是一本引导孩子们培养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好书。
在当今社会,逻辑思维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
只有具备了辨别和判断的能力,才能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找到正确的方向。
而逻辑思维正是培养这样的能力的重要一环。
这本书通过浅显易懂的文字和丰富多彩的插图,帮助孩子们掌握逻辑思维的原理和方法,帮助他们培养出良好的思维习惯。
总之,这本《小逻辑读后感》是一本对儿童逻辑思维进行系统培养的好书。
黑格尔小逻辑读后感
黑格尔小逻辑读后感读完黑格尔的《逻辑学》,我不禁感叹黑格尔的深度思考和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他以一种哲学的角度来分析和探讨逻辑学的发展和本质,对于逻辑学的研究方法和原则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述。
他将逻辑学分为三个部分,即一般逻辑、实体逻辑和理念逻辑,通过逐步深入的阐述,逐步揭示了逻辑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在《逻辑学》中,黑格尔首先提出一般逻辑的概念,即逻辑学的起源和发展。
他认为逻辑学是以认识为基础的,是思维和判断的过程。
逻辑学是对思维过程的研究和探索,是对逻辑原理和规律的总结。
黑格尔通过对思维和判断的分析,深入揭示了思维和判断的本质和规律。
他认为思维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是通过思维过程对事物进行辩证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而判断则是对思维的深入和细分,是对思维中具体概念和判断的过程。
在一般逻辑的基础上,黑格尔进一步分析了实体逻辑和理念逻辑的概念和发展。
他认为实体逻辑是对实体的研究和探索,是对实体内在规律的探索和总结。
而理念逻辑则是对理念的研究和探索,是对理念内在规律的探索和总结。
黑格尔通过对实体和理念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实体和理念之间的辩证关系和内在联系。
他认为实体是对理念的具体化和实现,而理念则是对实体的普遍性和综合性的把握。
通过阅读黑格尔的《逻辑学》,我不仅了解到了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规律,也对逻辑学的研究方法和原则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黑格尔的《逻辑学》是一部很难读懂的作品,其中充满了深奥的哲学思考和逻辑推理。
但是在读完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黑格尔思想的独到之处和独特魅力。
他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读逻辑学的起源和发展,深入揭示了逻辑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在《逻辑学》中,黑格尔关于实体和理念的思考对我影响很大。
实体是具体事物的存在形式,而理念则是对实体的普遍性和综合性的把握。
实体和理念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和内在联系,在实践中相互转化和实现。
通过对实体和理念的深入思考,我认识到了实体和理念的重要性和辩证统一的关系。
小逻辑读后感马克思基本原理
小逻辑读后感马克思基本原理English:After reading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s Logic," I gaine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Marx's fundamental ideas and principles. I was particularly struck by his emphasis on the dialectical method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Marx's dialectical method, which involves examining phenomena and processes in their interconnectedness and development, is a powerful tool for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ity of societ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Moreover, Marx's concept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which asserts that the material conditions of society and the mode of production are the primary drivers of historical change and social structure, provides a compelling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dynamics of capitalism and class struggles. Overall, this book has given me a new perspective on Marx's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and has inspired me to further explore his theories in 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society.中文翻译:阅读《小逻辑读后感马克思基本原理》后,我对马克思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小逻辑读后感500字
小逻辑读后感500字
整个《小逻辑》,我认为全称叫《思辨逻辑概念的科学》。
这里面所运用词汇进行定义,都是《小逻辑》自生演化出来的概念。
以概念来促成概念论的认识。
因为在概念里那些区别开的东西,直接地同时被设定为彼此同一、并与全体同一的东西。
关于《小逻辑》中所蕴含的真理性,本来被我所放弃,但由于唯识以及其他哲学派别的介入,其理念完全是《小逻辑》之中的一个环节,由此不得不进而在次参与其中。
他们述说的越多,便越发现小逻辑的正确。
这几天看了些至理名言,还有些讲座,包括群里的大众聊天便越发现,小逻辑具有极强的普适性。
但是其他的体系并不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体系性。
我想知道的是,小逻辑的内部构造,是否真的那般是自身便可驱动起来的思维理念.
正如今天群里的探讨,大部分是解释一些概念,或是些判断。
但这都是琐碎的。
或者是信手捏来的。
不具有连贯性或体系的完整性谁会在一步跨出去,便同时思索包括情感的诸多要素以及综合分析。
貌似黑格尔是一部强大的思维机器。
可以八面玲珑的思考各个层次的前进位置并指出其范畴。
这是我们*常人所难以企及的!
只要小逻辑能够在我脑中演绎一遍,且我也能同时思考到各个层面,那么我的立体小逻辑结构图便建立起来,从而对整个的框架便有深刻的认识了。
而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这种形态或接*其逻辑概念的发展模式。
但依然未得到证实。
而目前我也只能证明一半内容不是其他学说的拼凑内容。
这就是我关于“小逻辑”的读后感。
黑格尔小逻辑读后感
黑格尔小逻辑读后感在接触黑格尔的之前,我一直觉得哲学是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东西,充满了晦涩难懂的概念和复杂的逻辑推理。
然而,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开始深入阅读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思维世界。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难”,真的太难了!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像是一道道谜题,等着我去解开。
但我这个人吧,就有那么一股子倔劲儿,越是难啃的骨头,越想把它啃下来。
于是,我就硬着头皮,一点一点地读,一个概念一个概念地去琢磨。
书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说,黑格尔对于“存在”和“本质”的论述。
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两个看似简单的概念,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深刻的哲学思考。
他说,存在并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与本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对于周围事物的认知,是不是太过表面,太过肤浅了。
还有他对于“矛盾”的看法,也让我大开眼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都害怕矛盾,觉得矛盾是不好的,是要去避免的。
但黑格尔却告诉我们,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进步。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在工作中的一次经历。
那时候,我在一个项目组里,负责一个重要的方案。
组里的成员对于方案的方向产生了很大的分歧,一部分人觉得应该走保守路线,稳妥为主;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要大胆创新,才能脱颖而出。
一开始,我特别头疼,觉得这矛盾可怎么解决啊,大家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但是后来,我静下心来仔细分析,发现这两种观点其实都有其合理性。
保守的路线可以保证基本的成果,降低风险;而创新的思路则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和收获。
于是,我尝试着把这两种观点进行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最终,我们制定出了一个既稳妥又有创新点的方案,项目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通过这件事,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黑格尔所说的矛盾的意义。
矛盾并不是要把我们困住,而是推动我们去思考,去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再说说黑格尔对于“概念”的阐述。
他认为概念不是简单的抽象概括,而是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发展的过程。
小逻辑读后感
小逻辑读后感小逻辑读后感(精选5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逻辑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逻辑读后感1整个《小逻辑》,我认为全称叫《思辨逻辑概念的科学》。
这里面所运用词汇进行定义,都是《小逻辑》自生演化出来的概念。
以概念来促成概念论的认识。
因为在概念里那些区别开的东西,直接地同时被设定为彼此同一、并与全体同一的东西。
而每一区别开的东西的规定性又被设定为整个概念的一个自由的存在。
概念,所映现之物,说是反应对象客观,莫不是说是在反应自身语言和事实的关系是,语言映现事实对象,莫不说是在其自身内。
斯宾诺莎的实体论。
并非人们所想的无神论。
实质是无世界论。
现实的世界本不是现实。
而是神所驱动着的并映现于我们的实体。
我们设想这世界是上帝所创造的伟大的整体,而且由于世界是这样被创造的,所以上帝即在这世界内显示其自身给我们。
同样,我们认为这世界是由神意所主宰,这就包含着这样的意思,即世界内那些彼此分离的外在的事物,将永恒地从统一中发展出来并返回到统一,遵循着统一。
“实体作为主体是纯粹的简单的否定性,唯其如此,它是单一的东西的分-裂为二的过程,树立对立面的双重化过程,而这种过程则又是这种漠不相干的区别及其对立的否定。
所以唯有这种正在重建其自身的同一性或在他物中的自身反映,才是绝对的真理,而原始的或直接的统一性,就其本身而言,则不是绝对的真理。
”“这样一样,实际存在从本质上说就是思想了。
——在这里人们已经理解到存在即是思维了;在这里也已透露出一种总与通常关于思维与存在同一的那种无概念的说法互相分歧的洞见。
”“也即是说,实际存在物的持续存在,既然就自身同一性其纯粹的抽象,那么,它的持续存在就是它对其自身的抽象”。
这就是对自身的消解。
自身的原始存在不是绝对真理。
而恰恰实体二划分自我显现对立面,并进行重建其自身的同一性,或在他物中的自身反映,才是绝对的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小逻辑》有感
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比起偏于实践的理论,我对类似于“根源”的逻辑学更感兴趣。
而《小逻辑》正是这方面理论的代表作之一。
其作者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的集大成者,彻底的客观唯心主义者。
他的理念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不可替代的影响。
黑格尔主张,理念是第一性的,它以纯概念的形式在逻辑学中不断发展,然后理念外化成为自然界,最后又在精神哲学的各门科学中回复到理念自身。
基于这一理念,他建立了一个以理念为基础的、包括了一切科学的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黑格尔在哲学史上的最大贡献是,把矛盾看作一切事物的真理与本质,论述了辩证法就是对立面的统一。
他把整个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都看作是处于普遍联系与发展变化中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唯物辩证法时,正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的辩证法这一合理内核。
《小逻辑》共分为七章。
虽然我已经将本书通读过,但是逻辑学毕竟是哲学中理性味道很浓的一部分,理解起来还是相当吃力的。
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理解与认识。
第一部分是全书的导论。
在这一部分里,黑格尔从哲学作为一门科学的本质,起源及发展谈起,逐一解释了概念,内容,形式,后思,存在,合理性等基础词汇,并从相对通俗的角度分析了哲学为什么是“晦涩难懂”的。
他说:“哲学的兴起,是思维的这些渴望带来的结果,他的出发点是经验。
”“哲学就是经验的孩子,他的兴起归因于一个凭经验的事实。
”由此,黑格尔阐述了经验,思考与否定事物的联系。
同时也从一个纯理性的角度向我们传达:经验是一切哲学思考的基础。
第二部分是“初步的概念”。
这一章中黑格尔向我们描述了“逻辑学是纯粹研究理念的科学,逻辑学的对象是思维。
”的概念。
此处黑格尔频繁引用《圣经》中的句子作为隐喻。
我认为,这些隐喻正是体现了逻辑学在宗教以及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毫无疑问的,再有思维的地方就有逻辑学的影子。
思维具有的主观活动的性质,是人所特有,且每个人都不同的。
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分析更多的东西——思维的产物,理性的特质,自我意识等等。
当然,这些东西中有很多是我还未理解的。
第三、四、五部分是“思维对客观性的三种态度”黑格尔由剖析康德哲学之前的形而上学入手,利用提出命题的方法论证了早期形而上学的局限性。
在他看来,早期形而上学的体系采用了一个错误的标准。
这使得科学变成了一种教条主义。
在我看来,这和那个时期欧洲甚至整个西方世界宗教主义气息过于浓重有关。
接下来,黑格尔谈到了经验主义的兴起。
他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被陈述出来的对具体内容的需要,以及哲学与逻辑学在这个时期需要一个稳固的立足点。
经验主义告诉我们:“凡是真实的东西,必须是在现实世界之中,并且出现在感觉之中。
”在这里,我认为黑格尔引用《浮士德》中的一段话来替换对经验主义的分析是非常巧妙的:
如果你想描述生活并猜想其意义
那你首先就一定是把生活的精神驱逐出去
这样一来尽管生活的部件一一牢牢地在你手中
但连接部件的精神,唉,却消失了!
我认为,“分析是从实际开始的”,这正是黑格尔想通过这段话所表达的东西。
批判哲学,与经验主义一样,他也假定经验为种种认知提供了那个唯一的基础。
然而又不让那些认知位列于真理之中,而只是把他当做有关现象的知识。
纵观哲学史,我们可以发现,“认知的客观性,普遍性与必然性的特性见于认知之中”这一定义在早期形而上学,甚至是休谟的不可知论中也有提及。
但是同时,批判哲学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负面价值——即知性的范畴在在其领域上是有限的。
第六章的主题是“进一步界定与划分”。
即逻辑学的原理有三个方面:抽象的方面、辩证的方面、思辨的方面(肯定的理性方面)。
通过这种划分方式,我发现我们平时认知的误区。
思维并不是指知性的活动,而是知性的一种运用。
在这一章中,黑格尔充分论证了知性在各个领域都是不可或缺的,且范围和领域越是没有知性,就越有缺陷。
第七章为我们介绍了逻辑学的第一个次范畴:存在论。
在这一章中,黑格尔的分析与论证明显比之前更加难懂。
从纯粹的存在形成开端,到“绝对事物就是无”黑格尔阐述了“有”到“无”的关系。
但是其中的分析已经趋于专业化了,有些难以读懂。
《小逻辑》虽然晦涩难懂,但还是带给我们不少深刻的感悟的。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包括认知与存在,经验主义与批判哲学等。
虽然与这学期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并不直接相关,但是却是其基石。
不过,他也并不是完美的,在有些部分,黑格尔写得太过叠床架屋,过于繁琐。
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体系“窒息”了辩证法的灵魂吧。
总的来说,《小逻辑》还是很值得一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