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畜牧学博士 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
畜牧学博士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畜牧学博士研究生课程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学术理论基础和高级综合能力的专门人才的重要环节。
在研究生阶段,核心课程的设置对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素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畜牧学博士研究生核心课程的指南:一、基础课程1.动物遗传学:该课程主要介绍动物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遗传学基础知识、遗传变异、基因组学、分子遗传学等内容。
培养学生具备分析遗传异质性和进行遗传改良的能力。
2.动物生理学:该课程主要涵盖动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包括动物组织和器官的功能、新陈代谢、能量平衡、内分泌调节等内容。
培养学生具备深入了解动物生理过程和应对生理问题的能力。
二、专业核心课程1.动物营养学:该课程主要介绍动物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包括营养需求、饲料成分与质量评价、饲养管理和饲料添加剂等内容。
培养学生掌握合理饲养与营养方案设计的能力。
2.畜禽疾病学:该课程主要讲授畜禽主要疾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治技术,包括常见传染病与非传染病。
培养学生具备动物疾病防控的能力。
3.动物育种学:该课程主要介绍动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包括育种目标与方法、遗传进展与评价、品种改良与产业化等内容。
培养学生掌握优良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的能力。
4.动物生产与管理:该课程主要介绍动物生产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动物繁殖技术、生长发育调控、饲养与管理技术等。
培养学生具备动物生产与管理的能力。
三、实践与课程设计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畜牧学博士研究生核心课程还应包含实践与课程设计项目。
这些项目可以包括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科学论文写作、学术报告等,以帮助学生培养科研能力、创新思维和学术交流能力。
四、其他相关课程除了核心课程之外,还应提供其他相关课程,以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些课程可以涵盖动物行为学、畜禽养殖环境与设备、动物健康与养护等内容,以便为学生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更广泛的知识基础。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博士就业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博士就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动物的繁殖、遗传、育种等方面。
对于从事这一领域的人来说,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将能够在动物繁殖和育种方面做出重要的贡献,并且有着很好的就业前景。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博士专业是培养动物繁殖和育种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体系,它涉及到动物遗传学、生殖生物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育种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在这个专业中,学生将系统学习和掌握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动物繁殖和育种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后,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博士可以在多个领域就业。
首先,他们可以在农业领域从事动物繁殖和育种工作。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动物繁殖和育种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博士可以在农业科研院所、畜牧兽医部门等单位从事动物繁殖和育种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思路。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博士也可以在动物保护和野生动物管理领域就业。
保护和管理野生动物是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任务。
在这个领域,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博士可以参与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的科研、教育和管理工作,推动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创新。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博士还可以在动物科研机构、动物疾病防控机构、动物产品质量监管部门等单位就业。
在这些单位中,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博士可以从事动物遗传育种的研究和实践工作,为动物科研、疾病防控和产品质量监管提供专业支持和技术服务。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博士还可以选择从事教育和科普工作。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博士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研究经验,他们可以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从事教育和科普工作,培养更多的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人才,推动动物繁殖和育种事业的发展。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博士具备广泛的就业领域和良好的就业前景。
通过系统学习和掌握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博士可以在农业、动物保护、动物科研和教育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做出贡献。
动物学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物学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71002)一、培养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动物学研究与利用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和为动物学研究与利用事业献身的精神。
3、掌握动物学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动物学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最新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能力。
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动物生态学在学习动物分类学等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动物种群生态学、动物行为学、动物保护生物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动物生态和动物保护相关研究技术。
未来主要从事动物生态学研究、动物资源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工作。
2、昆虫生理生化学主要学习昆虫化学生态学、森林昆虫生物化学等专业课程,掌握昆虫生长发育机理、昆虫代谢与环境关系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未来主要从事昆虫生理生化学、昆虫化学生态学、环境毒理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工作。
3、动物分类学系统学习动物分类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掌握形态、行为、分子系统等分类技术和技能。
未来从事动物分类学相关的科研和生产实践工作。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必要时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但一般不超过6年。
一般半年至一年时间为课程学习阶段,后两年至两年半(及以上)时间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四、课程设置、学分和学时要求博士生课程按性质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
总学分最低为15学分(同等学力总学分最低为1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9学分,余者为非学位课程。
动物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07
动物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07)一、培养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遵纪守法、学风严谨、身心健康、艰苦敬业,并具有现代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的动物生物高技术人才。
本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不仅要求对本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以及本学科发展前沿和新兴技术较熟练地掌握,灵活应用,还要涉猎相关学科知识,拓宽知识面以适应工作需要。
通过本专业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的完成,培养其协作精神、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协作与国内外专家业务交流、开拓科研新局面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本学科包括1个研究方向: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
研究方向:哺乳动物生殖生物学及生物技术本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是:(1)动物生殖生物学:在形态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深入系统地研究精子、卵子的发生过程、受精过程和早期胚胎的发育过程及其生物学机理,为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2)动物遗传育种:深入研究乳腺生物反应器转基因载体的构建、体细胞克隆和转基因家畜技术,不断优化相关技术环节,重点加强与家畜优良生产性能(乳、肉、绒毛等)相关基因的筛选与研究, 建立精子、卵子、胚胎及体细胞等遗传品种保存库,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与保存提供资源,为加快我国家畜品种改良,建立农畜动物现代生物技术育种提供稳定有效的技术体系。
(3)动物细胞学:重点开展胚胎干细胞、精原干细胞建系方法、胚胎干细胞培养条件以及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
(4)动物生殖生物技术应用开发研究:在现有IVF-ET技术平台的基础上,开发应用新一代试管家畜技术体系(包括体外受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试管内杂交育种”技术、体细胞克隆技术和家畜性别控制技术),努力实现产业化,上述研究具前瞻性、先进性和应用前景,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三、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生一般为三年,在职(不脱产)博士生一般为四年。
畜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
畜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畜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式是提高畜牧业科研水平、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畜牧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以期为有志于投身畜牧科研事业的学子提供参考。
一、培养目标畜牧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德才兼备、掌握畜牧学科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二、课程设置1.公共课程:包括政治理论、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程,旨在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2.专业课程:包括畜牧学、兽医学、遗传育种、饲料营养、草地生态等课程,使研究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3.选修课程:根据研究生个人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如生物技术、数据分析、企业管理等。
4.实践课程:安排研究生参加实验操作、牧场实习、企业考察等实践活动,提高研究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1.导师制: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指导。
2.课题研究:研究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开展课题研究,锻炼科研能力。
3.学术交流:鼓励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拓宽学术视野,提高学术交流能力。
4.联合培养: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联合培养,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研究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
四、学位论文研究生需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篇具有创新性和较高学术价值的学位论文。
论文内容应涉及畜牧学科的前沿领域,对畜牧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五、毕业要求1.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成绩合格。
2.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3.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
4.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
动物生产博士培养方案
动物生产博士培养方案简介动物生产博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动物生产领域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本方案主要涉及动物科学、动物遗传育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等相关学科领域,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能力,为我国动物生产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培养目标1.研究型人才:培养具备深厚的学术基础和创新思维的科研骨干,具有独立开展动物生产相关研究的能力。
2.教学型人才:培养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论基础的高级教师,能够在高等学校从事动物生产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3.管理型人才:培养具备较高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的中高级管理人员,能够在动物生产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
培养时间和学分要求动物生产博士培养时间为3年,共需修读课程学分不少于30学分。
其中,学术型博士研究生需修读理论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研究方法课程,总学分不少于16学分;应用型博士研究生需修读学位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0学分。
培养课程设置理论基础课程•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基础•动物生理学•动物行为学学科专业课程•动物遗传育种•动物解剖学与组织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疾病防控•动物行为与福利研究方法课程•科研论文写作与报告•统计学方法及应用•科学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专业实践课程•动物生产实习•养殖技术实践•动物疾病防控实践•兽医技术操作实验培养模式动物生产博士培养模式采取学术导师制度,每位学生由一名教师作为主要导师,指导学生的科研工作和学业发展。
此外,博士研究生还需参与学术研讨会、专题讲座、实验室会议等学术交流和讨论活动,与其他研究生共同学习和成长。
学位论文要求动物生产博士研究生需撰写一篇学位论文,论文应具备以下要求: - 原创性:论文研究内容要具备新颖性,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 - 学术价值:论文研究内容要有一定的学术深度和理论意义; - 实践应用:论文研究成果要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能够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 - 结构完整:论文要求结构清晰、条理性强,论述逻辑严密。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硕士090501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硕士研究生:1.进一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献身农业;具有集体主义观念,艰苦奋斗的作风,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创新精神;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所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专业外文书刊和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负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动物遗传育种学方向(2)动物繁殖学方向三、培养年限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基本学习年限为2年。
第一年一般以课程学习为主,后1~2年以论文工作为主。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可采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方式。
2、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相结合、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办法。
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的作用,因材施教,教书育人。
要鼓励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在保证基本要求前提下,具体培养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发挥优势,不断积累新的经验。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硕士生获得学位要求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其中课程学习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3学分,培养环节学分7学分(实践教育2学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2学分,学术交流2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
学位课程70分及格,选修课程60分及格。
跨专业考取或同等学力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由导师提出具体意见,决定其是否补修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处备案。
补修成绩以60分为及格,并记入成绩档案,注明“本科”字样,不计入总学分。
硕士入学前三年内通过外语六级者可免修免考硕士研究生外语,成绩按六级成绩登记,并取得相应学分。
动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
身心健康。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要求掌握动物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鱼类繁殖、生长与营养生理;水生经济动物病害与分子生物学;寄生虫学;动物生态与环境生物学;昆虫信息管理与计算机应用;昆虫生态与害虫防治;昆虫分类学与昆虫资源;昆虫病源微生物超微结构;杀虫微生物及其基因工程。
三、学习年限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文件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四、课程设置五、考核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文件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六、学位论文工作及发表论文要求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文件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必读和选读书目1.江静波等。
无脊椎动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合编。
普通动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王祖望,弓知彬。
鼠害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4.包建中,古德祥主编。
中国生物防治。
太原:山西科技出版社,1998。
5.北京农业大学主编。
昆虫学通论(上册,第二版)。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
6.陈宜章主编。
分子神经生物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
7.郑哲民,屠钦编著。
生物学文献引读。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8.袁锋主编。
昆虫分类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动物科技学院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专业博士生课程设置课程类别
全日制兽医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
研究方向:动物生殖生理与胚胎工程、动物分子遗传学、动物育种与种质资源保护
研究方向:动物形态及发育生物学、兽医病理学、动物营养生理学
动物科技学院预防兽医学专业博士生课程设置
研究方向:动物病毒学、动物流行病学与疫病防治技术、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动物科技学院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专业硕士生课程设置
研究方向:单胃动物营养、反刍动物营养、水产营养、饲料科学
研究方向:牧草生产加工与草食动物营养
研究方向:动物形态学、动物发育生物学、兽医病理学
动物传染病诊断与防治、动物检疫与食品检验
研究方向:经济动物疫病防治与产品开发利用、动物营养代谢性疾病与中毒病、动物生殖内分泌与生殖疾病
全日制农业推广养殖领域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
动物医学院博士生培养方案
最低应修总学分不少于12学分
研究方向
1.动物克隆与转基因技术;2.动物胚胎发生机理;3.动物生殖调控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学位课
by016100
博士第一外国语
3
90
秋
学位课
by016006
英语二外(一外非英语者必选)
0
60
秋
学位课
by009004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071006
一级学科名称
生物学
二级学科名称
神经生物学
学习年限
非在职博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在职博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4年,最长不得超过6年
学分
最低应修总学分不少于12学分
研究方向
1.动物神经内分泌免疫调控;2.分子神经生物学;3.动物疾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在学期间
2.学术交流与实践活动
按照学校有关要求
在学期间
3.读书报告
按照学校有关要求
开题论证前
4.开题论证
同学校要求
第二学期前
5.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发表学术论文要求:同学校规定
6.补修课:以同等学力和跨一级学科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必须至少补修本专业硕士阶段主干课程3门。
课程名称:动物胚胎学与胚胎工程、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基因芯片技术。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学位课
by016100
博士第一外国语
动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动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1002)一、培养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成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是:1、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
2、要求掌握动物学专业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先进的研究方法及实验操作技能,全面了解本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具有独立组织和从事本学科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和管理的能力,能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较强的协作交流能力。
4、身心健康,能够胜任艰苦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二、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设置注重前沿性、基础性和交叉性,设定以下4个研究方向:1、细胞分化调控2、动物资源与保护3、动物遗传育种4、动物生理生化三、培养年限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培养年限一般为3年,硕博连续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为5年,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培养年限一般不超过6年。
特殊情况下,经有关审批程序批准,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培养年限和硕博连续研究生的培养年限最长可延至6年;不能按期完成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者,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应在毕业前一年的12月上旬提交延期答辩的申请,报研究生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可延长学习年限。
四、培养方式和方法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可根据培养工作的需要确定副导师和协助指导教师。
为有利于博采众长,提倡对同一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成立培养指导小组,对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和博士学位论文中的重要学术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博士研究生培养指导小组名单在学院备案。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2个月内,导师应依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学生的个人特点拟定出博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水产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水产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一级学科代码 学习年限
编码 01 02 03 04
0908 3~5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名称 水产动物繁育与养殖 水产动物病害防控 海水珍珠培育与加工 南海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
一级学科名称 所属院、系
水产 水产学院
指导老师 谭北平、李广丽、陈 刚 简纪常、吴灶和、鲁义善
1
考试 简纪常
0900007
渔业环境学 Fishery environment
32 2 1 考试 颜云榕
0900008 1103001
渔业资源评估 Evaluation of fishery
resources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 Scientific paper writing in
english
32 2 1 考试 卢伙胜 32 2 1 考查 刘楚吾
具体实施办法按照《广东海洋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 和《广东海洋大学关于研究生实践教育的暂行规定》实施。
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少于12学分(不包括第二外语、补修课程、必修环节),
其中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每16学时对应1学分(实验课不限)。 博士研究生在中期考核前,必须修满专业培养方案中要求的学分。学位课课程考核成绩达70分、选修课
0900018
鱼类分子系统学
32 2 1 考查 吴仁协
Fish molecular systematics
0009001
海洋生物学 Marine biology
48
0
1/ 2
考试 杜晓东
0009002
动物育种专业培养方案
动物育种专业培养方案1、引言动物育种是农业和畜牧业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通过研究和应用遗传学和生物技术,动物育种旨在改善农业产品的品质、生产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本文档将介绍动物育种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动物育种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培养目标动物育种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动物遗传学、育种学和生物技术等相关理论和技术知识,具备动物育种和繁殖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具备扎实的动物遗传学、育种学和生物技术等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现代动物育种、繁殖管理和遗传改良的方法和技术;•具备动物育种和繁殖管理的实践能力;•具备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沟通合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内容动物育种专业的培养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等方面。
3.1 基础理论知识•动物遗传学:包括基因组学、基因遗传、遗传变异等基本概念和原理;•动物育种学:包括育种目标的确定、遗传参数的估计、育种方法和方案的设计等内容;•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克隆技术、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畜牧生态学:包括动物繁殖与饲养管理、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知识。
3.2 实践技能•动物育种技术:包括育种方法的操作和实施,如人工授精、人工选育等;•动物繁殖管理:包括动物生理繁殖特性的了解,繁殖管理的实践技能;•数据分析和处理:包括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动物育种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包括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3.3 科研能力•科学研究方法:包括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文献检索和科学写作等技能;•科学研究实践:包括课题研究的选题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科研成果的撰写和表达等能力;•科研课题参与:与导师和团队成员一起参与科研课题的开展,学习和应用科研方法和技术。
4、学习方法动物育种专业的学习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原则。
遗传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遗传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1007 )一、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品德优良,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队精神。
2、培养博学多才,在本领域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的最新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在本领域中做出创新性成果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3、精通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如果第一外语不是英语,则第二外语必须选英语。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单基因病的分子遗传学(对单基因病家系进行基因定位、基因克隆、基因功能研究从而了解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2.肿瘤发生的分子遗传机制(DNA损伤的细胞应变,诱变与癌变,癌细胞与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3.复杂疾病的分子遗传学(从候选基因克隆、鉴定和表达调控及遗传流行病学进行复杂疾病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三、学习年限学制为4年。
四、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成立由导师任组长的、由3-5名本专业及相关学科专家(必须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组成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专家组中应有一名校内跨学科的导师或校外导师。
五、课程学习要求应修总学分:15学分,其中必修13学分,选修2学分。
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类。
(一)必修课:1.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2.专业外语2学分。
3.学位专业课3学分学位专业课由导师组开设,可采取以下三种形式之一:①经典著作或文献阅读:写出读书报告3篇,由导师或导师小组评定成绩,每篇为1学分。
②由本专业组织统一授课,采取课程考试方式③由本专业(未统一开课的)命题并组织考试,具体的考试方式由各专业自行决定。
4.前沿讲座5学分。
前沿讲座旨在使研究生熟悉本学科的重要学术理论和前沿性成果,提高博士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学术交流能力。
前沿讲座可采用讨论班、学术论坛、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动态介绍、文献讲座、新技术与新成果介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培养类别
博士
学科、专业代码
090501
一级学科名称
畜牧学
二级学科名称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基本学习年限
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培养方式
全日制
学分
总学分不少于2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少于12学分;培养环节8学分
研究方向
1.动物遗传育种;2.动物繁殖
课程设置
同学校要求
课程计划:入学一月内;
论文计划:第二学期
2.开题报告
同学校要求
中期考核前
2
3.学术交流
同学校要求
中期考核前
2
5.实践教育
同学校要求
中期考核前
2
5. 学科综合水平考试
同学校要求
中期考核前
2
6.中期考核
同学校要求
第三学期
7.论文中期检查
同学校要求
第六学期
8.同等学历或跨学科考生补修本学科硕士主干课程
同学校要求
中期考核前
9. 发表学术论文要求
应至少公开发表一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被SCI(EI)收录的文章,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署名单位为中国农业大学。
备注
课程类别Biblioteka 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博士学位课
外国语(博一外)
3
秋
博士学位课
B001204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3
秋
博士学位课
B030102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Seminar *
3
春
博士学位课
B020101
生命科学研究进展 *
3
秋
培养环节及培养要求
培养环节
培养环节要求
培养环节安排时间
学分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