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第六章习题解答
第六章 微生物代谢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微生物的代谢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发酵2.呼吸作用3.有氧呼吸4.无氧呼吸5.异型乳酸发酵6.生物固氮7.硝化细菌8.光合细菌9.生物氧化10.初级代谢产物:11.次级代谢产物:12.巴斯德效应:13.Stickland反应:14.氧化磷酸化二、填空题1.微生物的4种糖酵解途径中,是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内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是存在于某些缺乏完整EMP途径的微生物中的一种替代途径,为微生物所特有;是产生4碳、5碳等中间产物,为生物合成提供多种前体物质的途径。
2.同型乳酸发酵是指葡萄糖经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被NADH还原为乳酸。
异型乳酸发酵经、和途径分解葡萄糖。
代谢终产物除乳酸外,还有。
3.微生物在糖酵解生成丙酮酸基础上进行的其他种类的发酵有丁二醇发酵、混合酸发酵、发酵和发酵等。
丁二醇发酵的主要产物是,发酵的主要产物是乳酸、乙酸、甲酸、乙醇。
4.产能代谢中,微生物通过磷酸化和磷酸化将某种物质氧化而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等高能分子中;光合微生物则通过磷酸化将光能转变成为化学能储存在ATP中。
磷酸化既存在于发酵过程中,也存在于呼吸作用过程中。
5.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根本区别是呼吸作用中电子载体不是将电子直接传递给底物降解的中间产物,而是交给系统,逐步释放出能量后再交给。
6.巴斯德效应是发生在很多微生物中的现象,当微生物从转换到下,糖代谢速率,这是因为比发酵作用更加有效地获得能量。
7.无氧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不是氧,而是外源电子受体,像22322423、CO O 、S 、SO 、NO NO ----等无机化合物,或 等有机化合物。
8.化能自养微生物氧化 而获得能量和还原力。
能量的产生是通过 磷酸化形式,电子受体通常是O 2。
电子供体是 、 、 和 ,还原力的获得是逆呼吸链的方向进行传递, 能量。
9.微生物将空气中的N 2还原为NH 3的过程称为 。
该过程中根据微生物和其他生物之间相互的关系。
教材课后题答案-第6章_指针习题答案
习题解答一、单项选择题1.若定义了int n=2, *p=&n, *q=p;则下面【】的赋值是非法的。
A.p=qB. *p=*qC. n=*qD. p=n【答案】D2.若定义了double *p, a;则能通过scanf函数给输入项读入数据的程序段是【】。
A.p=&a; scanf(“%1e”,p);B. *p=&a; scanf(“%1f”,p);C. p=&a; scanf(“%f”,p);D. p=&a; scanf(“%1f”,a);【答案】C3.若定义了int a[10], i=3, *p; p=&a[5];下面不能表示为a数组元素的是【】。
A.p[-5]B. a[i+5]C. *p++D. a[i-5]【答案】D4.若有如下定义:int n[5]={1,2,3,4,5},*p=n;则值为5的表达式是【】。
A.*+5B. *(p+5)C. *p+=4D. p+4【答案】C5.设变量b的地址已赋给指针变量ps,下面为“真”的表达式是【】。
A.b==&psB. b==psC. b==*psD. &b==&ps【答案】C6.设有以下定义和语句:int a[3][2]={1,2,3,4,5,6},*p[3];p[0]=a[1];则*(p[0]+1)所代表的数组元素是【】。
A.a[0][1]B. a[1][0]C. a[1][1]D. a[1][2]【答案】C7.若定义了char *str=”Hello!”;下面程序段中正确的是【】。
A.char c[ ], *p=c; strcpy(p,str);B.char c[5], *p; strcpy(p=&c[1],&str[3]);C.char c[5]; strcpy(c,str);D.char c[5]; strcpy(p=c+2,str+3);【答案】B8.若有下面的程序段,则不正确的fxy函数的首部是【】。
有机化学-高等学校教材-孔祥文-化学工业出版社-第6章习题和解答
)2(习题1某化合物溶于乙醇,所得溶液为100 mL 溶液中含该化合物14g o(1)取部分该溶液放在 5 cm 长的盛液管中,在20C 用钠光作光源测得其旋光度为 +2.1。
,试计算该物质的比旋光度。
(2) 把同样的溶液放在 10 cm 长的盛液管中,预测其旋光度。
(3) 如果把10 mL 上述溶液稀释到 20 mL,然后放在5 cm 长的盛液管中,预测其旋光度。
解 (1)比旋光度是旋光物质特有的物理常数,用下式表示:t 为测定时的温度(一般为室温,15-30 o C );入为测定时的波长(一般采用波长为 589.3 nm 的钠光,用符号D 表示),在此 测定条件下得出的比旋光度:----------- 乞 -------------------------- =+2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斗疔1(10 on) t g/mL)0 5*〔14呂门DDniL)(2) 旋光度为%= +2.1。
*2 = +4.2。
(3) 旋光度为%= +2.1。
/ 2 = +1.05。
2. 将5g 的某一对映体溶于乙醇中制成 50mL 溶液,然后在一 10cm 长的盛液管中,于20 C 钠光中(入=589.3nm )测得其比旋光度为+93。
假定(1)在5cm 盛液管中进行测量。
(2) 将溶液由50mL 稀释至150mL 并在10cm 的盛液管中进行测量,观察到的旋光度各是多少?得出:(1)曰a]D20?l?C=+93?0.5?5/50=4.65? 3.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或写出结构式)2(COOH CH4、6、(R)-3-甲基己烷(透视式)5、H7、(S)-CH 3CHDC 6H5 ( Fischer 投影式)解:1、S-2-丁醇2、R-乳酸(R-2-羟基丙酸)3、(2S,3S)-2-氯-3-溴丁烷5、R-2-溴丁烷4、S-2-异丙基戊烷CH3D--------- C6H54.完成下列反应式:(请注意产物的构型, 1 T 5题产物的构型用Fischer投影式表示)CH3、CH3H "H Br2[CH r HH C SCH r CH‘ C=CBr233Cl2-[H2OCH3 H H C=C CH3 Cl2 H2OCH3 H3KMnO 4碱,稀,冷KMnO4-OH ,稀,冷(注意产物的构型)7、Br2(注意产物的构型)s'〈—\ h衍比L=/ 2, H20^ OH"i^T 丁3(注意产物的构型)1、B2H68+2、H2O2/ OH(注意产物的构型)Br2CH33解(ii)反式加成(iv)顺式催化加氢(土)CH 3 H -------- OH5•⑴指出C 2H5是R 还是s 构型⑵ 在下列各构型式中那些是与上述化合物的构型相同 ?那些是它的对映体?HH 3C --------- C 2H 5(d)解:(1)S (2) b,c,d,e,相同;a, f 对映体6.写出下列化合物的Fisher 投影式,并标出每个手性碳的3 33H H(e )3HH合物是否具有旋光性 解(1) (2S , 3S)⑵(2S , 3S)(3) (2R , 3S)(b)OH(C)R/S 构型,并判断每个化OOOHH——Br一HCOOH<(H -—Hr改一-HBr-Br +TCH J CH J((1) (2) (3)7.用R/S法标记下列化合物中手性碳原子的构型:⑴Cl⑶CH 3(4) CH(CH 3)2H ---------- ClH ---------- ClCH=CH2BrBrOHCH3 解:(1)2R, 3R (2) 2R, 3S (3) S ⑷ S (5) R (6) R, R (7) R (8) S8.下列各对化合物那些属于对映体,非对映体,顺反异构体构造异构体或同一化合物.Cl 和H3C ClCOOHH3C^—OH 和CfiHsH -------- B r 和CH3 --------------- C2H5C比Q足聊—一昭和琢斗―HH 呻9.下列联苯类化合物中那些能拆分出对映异构体(8)(9)C2H5和(11)(12)CHOH一OHCH t QH解⑴⑷⑹非对映体⑵⑺(10) (11) (12)同一化合物(3)(9) (11)对映体(5)顺反异构体(8)构造异构体(10)COOHHO -------- C6H SCH3(iv)(1 )(3 )11.用Fischer 投影式写出2-甲基-1,3-二溴丁烷的各异构体,并用 R / S 表示各手性碳原子的构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材第六章习题
X σ0 n
~ N(0,1)
对于置信水平1- ,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为 对于置信水平 -α,总体均值 的置信区间为
X
σ0
n
uα < < X +
2
σ0
n
uα
2
(2)设总体 ~ N(,σ 2 ), 未知 ,求的置信区间。 设总体X~ 未知σ, 的置信区间。 设总体 的置信区间
σ 0 ,则样本函数 t = X ~ t(n 1) 用 S 代替 S n
i =1
n1
n1
F
1
α ∑ Yj 2
2 j =1
n2
(
)
2
n2
10
2 2 及 (1)设两个总体 ~ N(1,σ1 ) 及Y~ N(2 ,σ 2 ), 未知 1 2, )设两个总体X~ ~
2 σ1 的置信区间。 求 2 的置信区间。 σ2
选取样本函数 选取样本函数
2 2 S1 σ1 F = 2 2 ~ F(n1 1, n2 1) S2 σ2
∑x
i =1
n
i =1
i
n = 0.
1 p
得 p 的极大似然估计值为 p =
n
∑x
i =1
n
1 = x
i
12
1 θ 2. 设总体 服从拉普拉斯分布:f ( x;θ ) = e ,∞< x < +∞, 设总体X 服从拉普拉斯分布: 2θ 求参数 θ 其中 > 0. 如果取得样本观测值为 x1 , x2 ,L, xn , 求参数θ
第六章 参数估计
(一)基本内容
一、参数估计的概念 1 定义:取样本的一个函数θ ( X 1 , X 2 ,L , X n ), 如果以它的观测 定义:
微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微观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第一部分 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1.假定某完全竞争市场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分别为D=22-4P 和S=4+2P 。
求: (1)该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单个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3)利用本题,区分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市场的需求曲线、单 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以及单 个厂商的需求曲线。
2. 请分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会面临哪几种短期均衡的情况。
3.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与短期生产的要素合理投入区间之 间有什么联系 ?答:参考图 6-2,完全竞争厂商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解为:在厂商短期生产合理区间中呈下降趋势的 MP 曲线, 对应着厂 商短期成本的 MC 曲线的上升段; 厂商短期生产合理区间的起点, 即 MP L 曲线交于 AP L 曲线的最高点,对应着短期 MC 曲线相交于 AVC 曲线的最低点。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等于和大于 AVC 的 SMC 曲 线。
SMC无限大时,即 MP 接近零,厂商也不会生产。
所以完全竞 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与短期生产中生产合理区间相对应。
起点对应 于由 AP 曲线和 MP 曲线相交于 AP 的最高点作为起点,且 MP L 曲线间的相互关系是 MC =W1 g MP LAVC= g A 1P 。
这两个公式可以分別理呈下降状的短明生产合理区间,终点对应于MP=0。
换言之,如果完全竞争厂商处于短期生产的合理区间,那么,这同时也意味着该厂商的生产定位于短期供给曲线上,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说,如果完全竞争厂商的生产位于短期供给曲线上那么,这同时也表示该厂商的生产一定处于短期生产的合理区间。
图6-2 成本与产量曲线关系图4. 已知某完全竞争行业中单个厂商的短期总成本函数为STC=0.321Q-2Q+15Q+10。
(1)求当市场上产品的价格为P=55时,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和利润;(2)当市场价格下降为多少时,厂商必须停产;(3)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
三级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教材课后习题答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助师)第三版 习题详解)
(4)劳动争议调解的特点:
①群众性②自治性③非调解性
11.简述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和程序,劳动争议协商与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程序
答:(1)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
①合法原则②公正原则③及时处理、着重调解原则
(2)劳动争议处理的程序:
①当发生争议时,争议双方应协商解决
②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教材习题详解
1.简述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和特点,平等协商制度和信息沟通制度的内容
答:(1)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
企业职工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组成,代表全体职工实行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
(2)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
①组织参与②岗位参与③个人参与
(3)平等协商制度的内容:
(2)员工满意度调查的目的:
①诊断公司潜在的问题
②找出本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
③评估组织变化和企业政策对员工的影响
④促进公司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⑤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3)企业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基本程序:
①确定调查对象
②确定满意度调查指向(调查项目)
③确定调查方法:目标型调查法;描述型调查法
④确定调查组织:专业程度高;员工配合较好;调查结果的分析客观程度高
10.简述劳动争议的概念、分类、产生的原因以及劳动争议调解的特点
答:(1)劳动争议的概念:
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认定与实现发生的纠纷
(2)劳动争议的分类:
①按照劳动争议主体划分
②按照劳动争议性质划分
③按照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划分
(3)劳动争议的产生的原因:
第6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习题解答
第六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思考与练习一、判断题1.产品的单位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下降,这种现象属于函数关系。
答:错。
应是相关关系。
单位成本与产量间不存在确定的数值对应关系。
2.相关系数为0表明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
答:.错。
相关系数为零,只表明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并不意味着两者间不存在其他类型的关系。
3.单纯依靠相关与回归分析,无法判断事物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
答:对,因果关系的判断还有赖于实质性科学的理论分析。
4.圆的直径越大,其周长也越大,两者之间的关系属于正相关关系。
答:错。
两者是精确的函数关系。
5.总体回归函数中的回归系数是常数,样本回归函数中的回归系数的估计量是随机变量。
答:对。
6.当抽取的样本不同时,对同一总体回归模型估计的结果也有所不同。
答:对。
因为,估计量属于随机变量,抽取的样本不同,具体的观察值也不同,尽管使用的公式相同,估计的结果仍然不一样。
二、选择题1.变量之间的关系按相关程度分可分为:b 、c 、da.正相关;b. 不相关;c. 完全相关;d.不完全相关; 2.复相关系数的取值区间为:aa. 10≤≤R ;b.11≤≤-R ;c.1≤≤∞-R ;d.∞≤≤-R 1 3.修正自由度的决定系数a 、b 、da.22R R ≤; b.有时小于0 ; c. 102≤≤R ;d.比2R 更适合作为衡量回归方程拟合程度的指标 4.回归预测误差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a 、b 、c 、da 样本容量;b 自变量预测值与自变量样本平均数的离差c 自变量预测误差;d 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三、问答题1.请举一实例说明什么是单相关和偏相关?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别。
答:例如夏季冷饮店冰激凌与汽水的消费量,简单地就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考察,就是一种单相关,考察的结果很可能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冰激凌消费越多,汽水消费也越多。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一般来说,消费者会在两者中选择一种消费,也就是两者之间事实上应该是负相关。
数字信号处理第三版 教材第六章习题解答
6.2 教材第六章习题解答1. 设计一个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要求通带截止频率6p f kHz =,通带最大衰减3p a dB =,阻带截止频率12s f kHz =,阻带最小衰减3s a dB =。
求出滤波器归一化传输函数()a H p 以及实际的()a H s 。
解:(1)求阶数N 。
lg lg sp spk N λ=-0.10.30.1 2.51011010.0562101101p s asp a k --==≈--332121022610s sp p πλπΩ⨯⨯===Ω⨯⨯将sp k 和sp λ值代入N 的计算公式得lg 0.05624.15lg 2N =-=所以取N=5(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要求,也可能取N=4,指标稍微差一点,但阶数低一阶,使系统实现电路得到简化。
) (2)求归一化系统函数()a H p ,由阶数N=5直接查表得到5阶巴特沃斯归一化低通滤波器系统函数()a H p 为54321() 3.2361 5.2361 5.2361 3.23611a H p p p p p p =+++++或 221()(0.6181)( 1.6181)(1)a H p p p p p p =+++++ 当然,也可以按(6.12)式计算出极点:121()22,0,1,2,3,4k j Nk p ek π++==按(6.11)式写出()a H p 表达式41()()a k k H p p p ==-代入k p 值并进行分母展开得到与查表相同的结果。
(3)去归一化(即LP-LP 频率变换),由归一化系统函数()a H p 得到实际滤波器系统函数()a H s 。
由于本题中3p a dB =,即32610/c p rad s πΩ=Ω=⨯⨯,因此()()a a cH s H p s p ==Ω5542332453.2361 5.2361 5.2361 3.2361c c c cc cs s ss s Ω=+Ω+Ω+Ω+Ω+Ω对分母因式形式,则有()()a a cH s H p s p ==Ω52222(0.6180)( 1.6180)()c c c c cc s s s s s Ω=+Ω-Ω+Ω-Ω+Ω如上结果中,c Ω的值未代入相乘,这样使读者能清楚地看到去归一化后,3dB 截止频率对归一化系统函数的改变作用。
第六章金属电子论习题
电导率
q2 m*
n (EF0 )
弛豫时间
( E F0
)
m*
nq 2
平均自由程
v (EF0 )
m*v
nq 2
kF
nq2
0 K到室温之间的费密半径变化很小
9
固体物理
固体物理学
或近自由电子近似情况下
EF
EF0
1
2
12
kBT EF0
2
kF m
1.055
10 34 1.20 9.1110 31
0
10
1.39 106 m / s
固体物理
固体物理学
(4) 费密球面的横截面积
S (kF sin )2 4.52 sin 2m2
是 与 轴之间的夹角
kF
(3n
2
)
1 3
8
固体物理
固体物理学
(5) 在室温以及低温时电子的平均自由程
3
固体物理
固体物理学
N
N(
( E F0
E
)
)
4V
(
2m h2
3N / 2EF0
)3/2 E1/2
N(E)
(
EF EF0
)1/
2
N
(
EF0
)
TF
EF0 kB
3N 2kB N (EF0 )
3 6.0221023 21.3811023 3.321042
19624K
N
固体物理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教材第六章绩效管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1.简述《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制度的订立、内容和期限的新规定。
( P417-419 )答:1)、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
《劳动合同法》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遵循上述原则订立,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
2)、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第二个月起应当向劳动者毎月支付两倍的工资。
但是,非全日制用工可以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并建立劳动关系。
3〕、劳动合同的内容。
劳动合同的内容包括法定条款与约定条款。
法定条款也称必备条款。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主要是:劳动合同当事人,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劳动合同除应具备法律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以及服务期和竞业限制等其他事项。
4〕、劳动合同的三种不同期限。
劳动合同分为面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合同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
必须说明,“无面定期限劳动合同”并不是不能解除的合同。
(新教材适用)高中数学第6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6.1平面向量的概念课后习题
6.1 平面向量的概念课后训练巩固提升1.正n边形有n条边,它们对应的向量依次为a1,a2,a3,…,a n,则这n个向量()A.都相等B.都共线C.都不共线D.模都相等解析:因为是正n边形,所以n条边的边长都相等,即这n个向量的模都相等.答案:D2.在△ABC中,AB=AC,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A共线B共线C相等D相等解析:如图所示,因为D,E分别是AB,AC的中点, 所以由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得DE∥BC.所以共线.答案:B3.(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 022 cm长的有向线段不可能表示单位向量B.若O是直线l上的一点,单位长度已选定,则l上有且只有两个点A,B,使得是单位向量C.方向为北偏西50°的向量与南偏东50°的向量是平行向量D.一人从点A向东走500 m到达点B,则向量表示这个人从点A到点B的位移解析:一个单位长度取2022cm时,2022cm长的有向线段刚好表示单位向量,故A不正确;因为单位长度已选定,向量的起点为O,所以l上有且只有两个点A,B,使得是单位向量,故B正确;方向为北偏西50°的向量与南偏东50°的向量是一对方向相反的向量,因此是平行向量,故C正确;根据位移的定义,可知向量表示这个人从点A到点B的位移,故D正确.答案:BCD4.若||=||,且,则四边形ABCD的形状为()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等腰梯形解析:由,知AB=CD,且AB∥CD,即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因为||=||,所以四边形ABCD为菱形.答案:C5.(多选题)如图,四边形ABCD,CEFG,CGHD是全等的菱形,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成立的是()A.||=||B共线C共线D解析:对于A,因为四边形ABCD,CEFG,CGHD是全等的菱形,因此||=||一定成立,故A符合题意;对于B,根据菱形的性质,共线一定成立,故B符合题意;对于C,因为BD与EH不一定平行,所以不一定共线,故C不符合题意;对于D,根据菱形的性质,知方向相同且模相等,因此一定成立,故D符合题意.故选ABD.答案:ABD6.已知A,B,C是不共线的三点,向量m与向量是平行向量,与是共线向量,则m= .解析:因为A,B,C三点不共线,所以不共线,又因为m且m,所以m=0.答案:07.设数轴上有四个点A,B,C,D,其中A,C对应的实数分别是1和3,且为单位向量,则点B 对应的实数为;点D对应的实数为;||= .解析:由相等向量的定义知,点B对应的实数为7;因为||=1,所以点D对应的实数为4或2;||=||=4.答案:74或2 48.如果把平面上一切单位向量归结到共同的起点O,那么这些向量的终点所组成的图形是.解析:单位向量的长度是一个单位,方向任意,若单位向量有共同的始点O,则其终点构成一个单位圆.答案:以点O为圆心的单位圆9.一个4×3的矩形(每个小方格都是单位正方形)如图所示,在起点和终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处的向量中,试问:(1)与相等的向量共有几个?(2)与平行且模为的向量共有几个?(3)与方向相同且模为3的向量共有几个?解:(1)与向量相等的向量共有5个(不包括本身).(2)与向量平行且模为的向量共有24个.(3)与向量方向相同且模为3的向量共有2个.10.一辆汽车从点A出发向西行驶了100千米到达点B,然后又改变方向向西偏北50°方向行驶了200千米到达点C,最后又改变方向,向东行驶了100千米到达点D.(1)作出向量;(2)求||.解:(1)如图所示.(2)由题意,易知方向相反,故共线.因为||=||,所以在四边形ABCD中,AB∥CD且AB=CD,所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所以||=||=200千米.。
人教版八年级《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新教材《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分节练习题第一节质量【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关于质量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跟物体的温度有关B.物体的质量跟物体的形状无关C.物体的质量跟物体的状态有关D.物体的质量跟物体所处的位置有关2.1 kg的铁和1kg的棉花比较,它们的质量:()A.铁的质量较大B.棉花的质量较大C.它们的质量一样大D.无法比较3.感受身边的物理—-质量为15 g的物体可能是( )A.你的电脑B.你的课桌C.你的钢笔D.你的质量4.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中学生身体质量的是()A.500 B.5.0×107mg C.5000g D.0.005t5.关于物体的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铁块,做成铁锤时质量较大,做成铁管时质量较小B.一块铅熔化成液态的铅时,其质量减小了C.一块铜在地球上的质量比在月球上的质量大D.一块铝的质量不随它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6.一根铁棒,其质量发生了变化的是()A.将铁棒磨制成钢钎B.在炉中加热到30℃C.将铁棒拉成细铁丝D.将铁棒带到太空中7.(多选)天平是测质量的常用工具。
使用时先要调节横梁平衡,当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边时,要使指针停在中央刻度线,应该:( )A.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右调B.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左调C.将左侧的平衡螺母向左调D.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右调8.托盘天平调节好以后,在称量物体质量时,发现在右盘中放入最小的砝码后指针尖仍指在分度盘正中刻度线的左方,这时应当()A.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B.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C.把游码向右移D.换用大一些的砝码9.在使用托盘天平称物质质量的实验中,下列哪一项是不必要的( )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0”刻度处C.称量时,左盘应放置被称量物体,右盘放砝码D.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10.小明要测量1cm长的棉线的质量,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将1cm长的棉线直接放到天平盘中进行测量B.将一个小石块与1cm长的棉线一起放到天平盘中测出总质量,再减去测得的小石块的质量C.测100m长(或更长)的棉线的质量,再测得的质量除以100得出1cm长的棉线的质量D.以上方法都可以测出1cm长的棉线的质量二、填空题1.物体所含____________叫做质量。
建筑力学李前程教材第六章习题解
P=2kN A 1m YA 3.5 Q图(kN) 1.5 B 1m C
q=4kN/m D 2m YD
6.5
3.5 M图(kN.m) 5
(f)先求支座反力, 由∑mC=0 得 YB ×5-P ×7-6q ×2=0 YB=(7P+12q)/5=27kN 由∑Yi=0 得 YB+YC-P-6q=0 YC=P-6q-YB=18kN QA=-9kN , QB左=-P=-9kN QB右=-P+YB=18kN, QD=0 , QC右=1q=6kN, QC左=1q-YC=-12kN MA=MD=0 , MB=-P ×2=-19kN.m, MC=-1q ×0.5m=-3kN.m
M1=8kN.m
A
P=20kN C
M2=8kN.m B
2m
YB
10 8
12
(d)先求支座反力, 由于结构和荷载都对称, 故 YA=YB=(6q+P)/2=16kN QA=-QB=16kN QC左=YA-3q=4kN, QC右= YA-3q-P=-4kN, MA=MB=0 MC=YA ×3-3q ×1.5=30kN.m
P=9kN A B 2m YB 18
q=6kN/m D
C 5m 1m YC
6 9 12 Q图(kN) 18 3
M图(kN.m)
8.25
【6-10】作图示刚架的内力(M、Q、N)图。 【解】(a)先求支座反力,结构只作用一力偶, 故 YA=YB=M/l ,如图所示,再做M、Q、N图
M C l YB A
YA
YB
【6-5】作下列各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M =8kN.m 【解】(a)先求支座反力, A 由∑mB=0 得 YA×l+M1-M2=0 Y YA=(M1-M2)/4=1kN 1kN 由∑Yi=0 得 YA+YB=0 , YB=-1kN (↓) 于是,QA=1kN,QB=1kN , 8 kN.m MA=8kN.m , MB=12kN.m 分别连直线,的Q图和M图,见右上图。
管理统计学(李金林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
管理统计学(李金林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基础习题1. 解释总体分布、样本分布和抽样分布的含义。
答:总体分布:整体取值的概率分布规律,即随机变量X 服从的分布;样本分布:从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抽样规则抽取的部分个体的分布,若从总体中简单随机抽取容量为n 的样本,则样本分布为(X 1,X 2,...,X n );抽样分布:样本统计量的分布。
2. 简述卡方分布、t 分布、F 分布及正态分布之间的关系,它们的概率密度曲线各有什么特征?答:若随机变量X 服从N(μ,σ2),则Z =X−μσ服从N(0,1);若随机变量X 服从N(0,1),则Y =∑(X i )2n i=1服从自由度为n 的χ2分布;若随机变量X~N(0,1),随机变量Y~χ2(n),且X 与Y 相互独立,则称随机变量T =√Y n⁄服从自由度为n 的t 分布;若随机变量X~χ2(n),若随机变量Y~χ2(m),且X 与Y 相互独立,则称随机变量F n,m =X n ⁄Y m ⁄服从第一自由度为n ,第二自由度为m 的F 分布,记为F n,m ~F(n,m)。
χ2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分布在第一象限内,随着自由度n 的增大,曲线向正无穷方向延伸,并越来越低阔,越来越趋近于正态分布的曲线形态。
t 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随着自由度n 的增大,t 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逐渐接近标准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
F 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分布在第一象限内,当第一个自由度不变,第二个自由度增大时,曲线越来越向右聚拢,当两个自由度都增加时,F 分布概率密度曲线逐渐接近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曲线。
3. 解释中心极限定理的含义。
从均值为μ,方差为σ2的任意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容量为n 的随机样本,则当n 充分大时,样本均值x̅的抽样分布近似服从均值为μ,方差为σ2n ⁄的正态分布,即x̅~N(μ, σ2n ⁄)。
4. 某公司有20名销售员,以下是他们每个人的销售量:3,2,2,3,4,3,2,5,3,2,7,3,4,5,3,3,2,3,3,4。
流体力学吴望一教材第六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六章作业参考答案18.求理想不可压重力作用下的流体,在开口曲管中的振动规律.假定管为等截面的,管中流柱长为,,l αβ围曲管于水平线间的夹角,运动的初始条件是由平衡位置开始振动.解:设流体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为x ,则由lagrange 积分得:()222212121102P P v v xds g z z t ρ--∂+++-=∂⎰ ()212121,,sin sin a P P P v v z z x αβ===-=+()sin sin 0xlg x αβ∴++=∴振动周期为2T π=ω=20.从充满空间的理想不可压缩流体中突然取出半径为c 的球状体积,设在无穷远处各点作用着压力()p 常数.无外力作用,求流体的运动规律.习题册25.宽为b 的二维理想不可压缩流体喷柱,正击于一静止的平板后,向两边分流.设来流速度为v ,密度为ρ.如果不考虑重力影响,试求平板所受的冲击力.解:取一正方形计算动量通量,x 方向动量通量为0,合面力为0。
y 方向动量通量为: v vb y ρ-= 方向面力()ap p nds P =-=-⎰⎰ 2aP V b bp ρ=+板 28.设流体是理想不可压缩的,流动是定常的.流体高度为h ,流速为V ,在重力作用下流过闸门(如图).闸门下游流体深为l .要固定闸门,求闸门单位宽度上所需的力R ,用,,g h l ρ和表示.解:我们取沿表面一圈为控制体CS ,通过CS 的动量通量=合面力+合体力我们只考虑水平方向的动量通量:设来流速度为1v ,出口速度为2v 则12v h v l =又()11221200hla v v h v v l p dy p dy p D l R ρρ-+=+---⎰⎰ 其中()1a p p g h y ρ=+-()2a p p gl y ρ=+-闸门的合力为()a R P h D --2. 证明在不可压缩的平面运动中,速度分布()()11,k n k n n n v akr e v ar e r θθθ-+-+== 是一种可能的速度分布。
关于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
第6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 习题及答案1. 电荷为q +和q 2-的两个点电荷分别置于1=x m 和1-=x m 处。
一试验电荷置于x 轴上何处,它受到的合力等于零?解:根据两个点电荷对试验电荷的库仑力的大小及方向可以断定,只有试验电荷0q 位于点电荷q +的右侧,它受到的合力才可能为0,所以 故 223+=x2. 电量都是q 的三个点电荷,分别放在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试问:(1)在这三角形的中心放一个什么样的电荷,就可以使这四个电荷都达到平衡(即每个电荷受其他三个电荷的库仑力之和都为零)?(2)这种平衡与三角形的边长有无关系?解:(1) 以A 处点电荷为研究对象,由力平衡知,q '为负电荷,所以 故 q q 33-=' (2)与三角形边长无关。
3. 如图所示,半径为R 、电荷线密度为1λ的一个均匀带电圆环,在其轴线上放一长为l 、电荷线密度为2λ的均匀带电直线段,该线段的一端处于圆环中心处。
求该直线段受到的电场力。
解:先求均匀带电圆环在其轴线上产生的场强。
在带电圆环上取dl dq 1λ=,dq 在带电圆环轴线上x 处产生的场强大小为)(4220R x dqdE +=πε 根据电荷分布的对称性知,0==z y E Ez式中:θ为dq 到场点的连线与x 轴负向的夹角。
下面求直线段受到的电场力。
在直线段上取dx dq 2λ=,dq 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 方向沿x 轴正方向。
直线段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 方向沿x 轴正方向。
4. 一个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半圆环,电荷线密度为λ。
求: (1)圆心处O 点的场强;(2)将此带电半圆环弯成一个整圆后,圆心处O 点场强。
解:(1)在半圆环上取ϕλλRd l dq ==d ,它在O 点产生场强大小为20π4R dq dE ε=ϕελd R0π4= ,方向沿半径向外根据电荷分布的对称性知,0=y E 故 RE E x 0π2ελ==,方向沿x 轴正向。
(2)当将此带电半圆环弯成一个整圆后,由电荷分布的对称性可知,圆心处电场强度为零。
化学平衡习题及解答
第六章化学平衡习题及解答(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六章 习题及解答1.反应CO(g)+H 2O(g)CO 2(g)+H 2(g)的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lg p K =2150K/,当CO ,H 2O ,H 2,CO 2的起初组成的质量分数分别为,,和,总压为时,问在什么温度以下(或以上)反应才能向生成产物的方向进行?解 设反应体系的总量为1000g ,已知M(CO)=28g·mol -1, M(H 2O)=18g·mol -1,M(H 2)=2g·mol -1,M(CO 2)=44g·mol -1, 则 n(CO)=(300/28)mol=n(H 2O)=(300/18)mol=n(H 2)=(200/2)mol=100mol n(CO 2)=(200/44)mol= Σn=++100+mol= mol x(CO)= mol= x(H 2O)= mol=x(H 2)=100mol/ mol= x(CO 2)= mol=222(CO )(H )0.03450.7850 2.6408(CO)(H O)0.08120.1263x x x Q x x ⨯===⨯因为本题ΣνB =0,所以p K =K x ,要使反应向生成产物方向进行,须 Q x < K x ,即2150K/>,解得2150K815.1K 2.216lg 2.6408T <=+,即在温度以下反应才能向生成产物方向进行。
2. PCl 5的分解作用为 PCl 5(g)PCl 3(g)+Cl 2(g)在、下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平衡混合物的密度为·m -3,试计算(1) PCl 5(g)的离解度。
(2)该反应的p K 和r m G ∆。
解 (1) PCl 5(g)PCl 3(g)+Cl 2(g) 设α为解离度,开始 n 0 0平衡 n(1-α) n α n α 平衡时物质的总量为n(1+α)平衡体系中pV= n(1+α)RT ,从反应可以看出,反应前后的分子数虽然增加了,但总质量没有变(即质量守恒),故555PCl PCl PCl M W M W n 混==又W Vρ=混所以 8.01)523)(314.8)(695.2(102.2081013251113135=-⋅⋅⋅⋅⨯⨯=-=-----K K mol J m kg mol kg Pa RT pM PCl ρα (2)以1mol PCl 5为基准3252111PC Cl p PCl p p p K p p p αααα⎛⎫⎪⋅+⎝⎭==-⋅⎛⎫ ⎪+⎝⎭当p = p, α= 时1.778p K =11ln (8.314)(523)ln1.778r m p G RT K J mol K K --∆=-=-⋅⋅1502.2-⋅-=mol kJ 。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材习题全部答案及详解第六章
其平衡常数为K譟sp①,M yers借用了R畅M畅Smith[4]的相关数据。
如果再写出下列两个离子平衡方程式:H++O H-H2O K譟=1/K譟w(2)H++H S-H2S K譟=1/K譟a1(H2S)(3)将反应式(1),(2),(3)相加得到ZnS(s)在酸中的溶解反应式:ZnS(s)+2H+Zn2++H2S K譟spa(ZnS)如果取p K譟a1(H2S)=7.02[4],则K譟spa(ZnS)=K譟spK譟w K譟a1(H2S)≈1021K譟sp(65)式(65)表明M S(s)型硫化物的K譟spa是K譟sp的1021倍。
从上述推导过程可以看出,K譟spa的确定和使用确实避开了K譟a2(H2S)。
M yers还指出,K譟spa(M S)>10-2时,M S(s)在酸中是可溶的,K譟spa在金属硫化物的分离中也是适用的。
主要参考文献 [1]Myers R J.The New Low Value for the Second Dissociation Constant for H2S.J Chem Educ,1986,63:687. [2]Yagil G.The Effect of Ionic Hydration on Equilibria and Rate in Concentrated Elec唱trolyte solutions.Ⅲ.The H-Scale in Concentrated Hydroxide Solution.J Phys Chem,1967,71:1034. [3]Meyer B.Second Dissociation Constant of Hydrogen Sulfide.Inorg Chem,1983,22:2345. [4]Smith R M.Critical Stability Constants Vol4.Inorg Complexes.New York:Plenum,1976.三、习题解析 1(63)畅放射化学技术在确定溶度积常数中是很有用的。
毛概湖北经济学院新教材 第六章习题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大力发展生产力C.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邓小平指出,建国以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过程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是没有完全搞清楚()A.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B.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计划与市场的关系3、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A.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B.公有制和按劳分配C.发展生产和共同致富D.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生产资料为社会占有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有计划地组织生产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深化改革扩大开放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C.发展生产力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6、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A.革命B.改革C.阶段斗争D.政治运动7、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AA.科学发展B.解放生产力C.社会主义公有制D.改革开放8、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A.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生产力高度发达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目标是实现()A.共同富裕B.生产力高度发达C.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10、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其中“可持续”是指()BA.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B.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C.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D.实现经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11、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党的( )A.十一大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C.十一届三中全会D.十一届六中全会12、根据“三步走”发展战略,我国到21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是()B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C.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生活比较富裕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基本协调发展13、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是()C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14、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中国梦是指()AA.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C.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D.实现共同富裕15、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A.科学技术B.人才C.教育D.人民生活富裕16、党的十八大强调,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这一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材习题答案:第六章 铸铁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教材习题答案第六章铸铁1.什么是铸铁?与钢相比,它在成分、组织和性能这几个方面有什么不同?答:铸铁是含碳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而钢的含碳量通常在1.4%以下,常用的铸铁,含碳量一般在2.5%~4.0%的范围内,此外还含有较高的硅(Si)、锰(Mn)、硫(S)、磷(P)等元素。
铸铁的组织可看成在钢的基体上分布着不同形态、大小、数量的石墨。
由于石墨的力学性能很差,其强度和塑性几乎为零,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分布在钢的基体上的石墨看作不同形态和数量的微小裂纹或孔洞,这些“孔洞”一方面割裂了钢的基体,破坏了基体的连续性,而另一方面又使铸铁获得了良好的铸造性能、切削加工性能及消音、减震、耐压、耐磨、缺口敏感性低等诸多优良的性能。
2.什么是铸铁的石墨化?影响铸铁石墨化的因素有哪些?答:铸铁中的碳以石墨的形式析出的过程称为石墨化。
影响铸铁石墨化的因素主要是铸铁的成份和冷却速度。
铸铁中的各种合金元素根据对石墨化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促进石墨化的元素,有碳、硅、铝、镍、铜和钴等,其中碳和硅对促进石墨化作用最为显著。
所以铸铁中碳、硅越高,往往其内部析出的石墨量就越多,石墨片也越大。
另一类是阻碍石墨化的元素,有铬、钨、钼、钒、锰硫等。
冷却速度对石墨化的影响也很大,当铸铁结晶时,冷却速度越缓慢,就越有利于扩散,使石墨析出的越大、越充分;在快速冷却时碳原子无法扩散,则阻碍石墨化,促进白口化。
3.铸铁中石墨有哪几种形态?石墨的形态、数量和分布状态对铸铁的性能会产生什么影响?答:铸铁中石墨有曲片状、团絮状、球状和蠕虫状等形态。
在相同基体的情况下,不同形态和数量的石墨对基体的割裂作用是不同的,呈片状时表面积最大,割裂最严重,蠕虫状次之,球状表面积最小、应力最分散,割裂作用的影响就最小;石墨的数量越多、越集中,对基体的割裂也就越严重,则铸铁的抗拉强度也就越低,塑性就越差。
4.根据石墨的形态不同,铸铁可分为哪几种?答:根据铸铁中石墨形态的不同,可将铸铁分为:石墨呈曲片状存在的普通灰口铸铁,简称灰铸铁或灰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化学动力学习题解答1.回答问题:(1)什么是基元反应(简单反应)和非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基元反应和平时我们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计量方程式)有何关系?(2)从活化分子和活化能角度分析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何影响。
【解答】(1)化学反应进行时,反应物分子(或离子、原子、自由基)在碰撞过程中,只经过一步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
由一种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反应,称为简单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基元反应所组成的总反应,是非基元反应,称为复合反应。
基元反应是反应机理最简单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一个宏观的总反应。
(2)一定温度下,气体分子具有一定的平均能量,具体到每个分子,则有的能量高些有的低些。
只有极少数的分子具有比平均值高得多的能量,它们碰撞时能导致原有化学键破裂而发生反应,这些分子称为活化分子。
活化分子所具有的最低能量与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称为简单碰撞的活化能,简称活化能。
对一定温度下的某一特定反应,反应物分子所占的分数是一定的。
因此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内反应分子的总数成正比,当反应物浓度增大时,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增多,活化分子的数目也相应增多。
于是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度加快。
温度升高不仅使分子间碰撞频率增加,更主要的是使较多的分子获得能量而成为活化分子。
结果导致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显著增加,从而大大加快了反应速率。
升高温度可使活化分子的分数增加。
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实质,主要是因为它改变了反应的途径,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相应地增加了活化分子的分数,反应速率也就加快。
2.设反应A+3B →3C在某瞬间时3()3-=⋅c C mol dm ,经过二秒时3()6-=⋅c C mol dm ,问在二秒内,分别以A 、B 和C 表示的反应速率A B C υυυ、、各为多少?【解答】 A + 3B → 3C由公式:υ= tc v B B∆∆⋅1有υ(A) =υ(B) =υ(C) = sdm mol dm mol t c v C C 23631133--⋅-⋅⨯=∆∆⋅ = 0.5 mol ·dm -3·s -13.下列反应为基元反应 (1)I+H →HI (2)I 2→2I(3)Cl+CH 4→CH 3+HCl写出上述各反应质量作用定律表达式。
它们的反应级数各为多少? 【解答】对于基元反应, 有 υ= K ·a A c ·bB c所以 (1)υ= k c (I)·c (H) , 反应级数为2 (2)υ= k c (I 2), 反应级数为1 (3)υ= k c (Cl)·c (CH 4), 反应级数为24.反应2HI→H 2+I 2在600K 和700K 时的速率常数分别为 2.75×10-6和5.50×10-4dm 3·mol -1·s -1。
计算:(1)反应的活化能;(2)该反应在650K 时的速率常数。
【解答】(1)由EaRTk Ae-=,(T 1∽k 1)(T 2∽k 2)得:2211122303lg().a E k T Tk R TT -= 212211461230370060055102303831470060027510185044.lg ...lg.T T kEa RT T k J mol ---=-⨯⨯=⨯⨯-⨯=⋅ (2)由2323322303185044700650230383147006501062lg().()...a E T T k k R T T -=-=⨯⨯=,2311535.k k =, k 2=5.50×10-4dm 3·mol -1·s -1, k 3=4.77×10-5dm 3·mol -1·s -1 该反应在650K 时的速率常数4.77×10-5dm 3·mol -1·s -15.根据实验,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反应:2NO(g)+Cl 2(g)→2NOCl(g) 符合质量作用定律,试求:(1)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方程式; (2)该反应的总级数;(3)其它条件不变,如果将容器的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其反应速率如何变化?(4)如果容器体积不变,而将NO 的浓度增加到原来的3倍,反应速率又将如何变化?【解答】(1)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22NO Cl r kc c =。
(2)该该反应的总级数n=2+1=3。
(3)如果将容器的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反应物的浓度下降为原来的一半, 反应速率则为原来的1/8。
(4)如果容器体积不变,而将NO 的浓度增加到原来的3倍,反应速率则为原来的9倍。
6.蔗糖的转化反应为12221126126C H O H O C H O +→(果糖)+6126C H O (葡萄糖)当催化剂HCl 的浓度为30.1-⋅mol dm ,温度为321.15K 时,由实验测得其速率方程式为r=0.0193c (蔗糖)31(min )--⋅⋅mol dm 。
今有浓度为30.2-⋅mol dm 的蔗糖溶液,于上述条件下,在一有效容积为32dm 的容器中进行反应,试求:(1)初速率是多少?(2)20min 后可得多少摩尔的葡萄糖和果糖?(3)20min 时蔗糖的转化率是多少?【解答】(1)r = 0.0193c 蔗糖 (mol ·dm -3·min -1)= 0.0193⨯0.2 = 3.86⨯10-3mol ·dm -3·min -1 ≈ 6.43⨯10-5(mol ·dm -3·min -1) (2)20min 后,蔗糖的浓度为: 0lnc kt c= c ≈ 0.136 mol ·dm -3 20min 内蔗糖的变化为 ∆n = (0.200–0.136) mol ·dm -3 ⨯ 2 dm 3= 0.128 mol即20min 后可各得0.128 mol 的葡萄糖和果糖。
(3)转化率 = %322200.0128.0n n 0=⨯=∆7.根据实验结果,在高温时焦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为:2()()2()C s CO g CO g +=其活化能为1167360-⋅J mol ,计算自900K 升高到1000K 时,反应速率之比。
【解答】2211122303lg().a E k T T k R TT -=, 211673601000900230383149001000lg()..k k -=⨯⨯⨯ ≈ 0.97 ∴ K 2/K 1 = 9.368.在301K 时鲜牛奶大约4.0小时变酸,但在278K 的冰箱中可保持48小时。
假定反应速率与变酸时间成反比,求牛奶变酸反应的活化能。
【解答】 1222112303.()lg a TT k E R T T k =-, 21124048.k t k t ==则 48.4lg )301278278301(314.8303.2⨯-⨯⨯⨯=a E ≈ 75176 J ·mol -1≈ 75 kJ ·mol -19.已知242()2()N O g NO g →的指前因子221110A s -=⨯,活化能415.4410-=⨯⋅a E J mol ,求此反应在298K 时的k 值是多少?【解答】由/Ea RT k Ae -= 得:2303lg()lg()[].[]a E k AK RT A =-+ 4225441011023038314298.lg()lg []..k K ⨯=-+⨯⨯⨯ k = 2.92 ⨯ 1012 s -110.反应252421()()()2N O g N O g O g →+在298K 时511 3.410k s --=⨯,在328K 时,312 1.510k s --=⨯,求此反应的活化能a E 和指前因子A 。
【解答】由/Ea RT k Ae -= 得:512221123031010.()lg .a TT k E R T T k =≈⨯- J ·mol -1 112303lg()lg()[].[]a E k A K RT A =-+ 222303lg()lg()[].[]a E k AK RT A =-+ 将相应数据代入,得 A = 1.1 ⨯ 1013 s -111.对下列反应2524()()()→+C H Cl g C H g HCl g已知其活化能1246.9-=⋅a E kJ mol ,700K 时的速率常数511 5.910k s --=⨯,求800K 时的速率常数 k 2是多少?【解答】由/Ea RT k Ae -=得:2211122303lg().a E k T T k R TT -= 将K 1=5.9⨯10-5s -1,E a =246.9⨯103J ·mol -1,T 1=700K ,T 2=800K 代入上式,可解得 K 2=1.2⨯10-2 s -112.已知在967K 时,2()N O g 的分解反应2221()()()2N O g N g O g →+,在无催化剂时活化能为1244.8-⋅kJ mol ,而在Au 作催化剂时的活化能为1121.3-⋅kJ mol 。
问:在金作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增加为原来的多少倍?【解答】由/Ea RTk Ae-=,得1224481213283149671...a a E E RTk e e k --⨯==得 K 2/K 1 = 4.69 ⨯ 106 倍13.在570K ,使重氮甲烷32()CH N -的分解反应在30.210dm 的容器中进行,得到下列结果:时间t/min15 30 48 75 CH 3-N 2的分压p/Pa 4826.33999.63319.72573.11476.5已知32CH N -的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
计算此分解反应速率常数1k 的平均值和反应的半衰期。
【解答】根据公式0ln p kt p=,可得: 时间t/min0 15 30 48 75 CH 3-N 2的分压p/Pa 4826.33999.6 3319.7 2573.1 1476.5 lnp/Pa 8.4828.2948.1087.8237.297k/s -12.09×10-4 2.08×10-4 2.08×10-4 2.63×10-4分解反应速率常数1k 平均值=2.25⨯10-4s -1 反应的半衰期1210693/.t k ==3.08⨯103s -114.高层大气中微量臭氧3O 可由以下过程形成:(1)2NO NO O →+(一级反应) 311 6.010k s --=⨯(2)23O O O +→(二级反应) 61312 1.010--=⨯⋅⋅k mol dm s假设由反应(1)产生原子氧的速率等于反应(2)消耗原子氧的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