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冷翠山居闲话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备课手册:03翡冷翠山居闲话 含解析
翡冷翠山居闲话本课话题——拥抱自然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气里寻得?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歌德说,在他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读得最深奥的消息。
并且这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阿尔卑斯与五老峰,西西里与普陀山,莱茵河与扬子江,莱蒙湖与西子湖,剑兰与琼花,杭州西溪的芦雪与威尼市夕照的红潮,百灵与夜莺,更不提一般黄的黄麦,一般紫的紫藤,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长,同在和风中波动——它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它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你自己心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
点评:读懂大自然这部奇书的方法和途径:不但需暂时远离尘俗和现代文明的喧嚣,也需一个从容、空旷、能容万物的自由心境,更要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如裸体的婴儿般赤纯、天真,与大自然体悟相通,妙契同化。
概而言之,需要个人性灵之完全的解放与高扬。
极而言之,也许更应该去“倾听”大自然这部奇书。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哲学家、废奴主义者。
梭罗是一位关注人类生存状况的生态主义哲学家。
1845年7月4日梭罗开始了一项为期两年的试验,他移居到离家乡康科德城不远、优美的瓦尔登湖畔的次生林里,尝试过一种简单的隐居生活。
散文集《瓦尔登湖》详细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又两个月的生涯。
虽毕业于世界闻名的哈佛大学,但他没有选择经商发财或者从政成为明星,而是平静地选择了瓦尔登湖,选择了心灵的自由和闲适。
他搭起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非常简朴、原始的生活。
来到瓦尔登湖畔之后,他认为找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模式。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梭罗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围种豆、萝卜、玉米和马铃薯,然后拿这些到村子里去换大米。
《翡冷翠山居闲话》原文
《翡冷翠山居闲话》原文“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假如你单是站着看还不满意时,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尝鲜味,足够你性灵的迷醉。
陽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
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桀卜闪,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这边颜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但最要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他模样不佳,他们是顶可爱的好友,他们承着你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脚在你的底下。
这样的玩顶好是不要约伴,我竟想严格的取缔,只许你独身;因为有了伴多少总得叫你分心,尤其是年轻的女伴,那是最危险最专制不过的旅伴,你应得躲避她像你躲避青草里一条美丽的花蛇!平常我们从自己家里走到朋友的家里,或是我们执事的地方,那无非是在同一个大牢里从一间狱室移到另一间狱室去,拘束永远跟着我们,自由永远寻不到我们;但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朋友们,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我们脚胫上的链,我们见小孩子在草里在沙堆里在浅水里打滚作乐,或是看见小猫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尝没有羡慕的时候,但我们的枷,我们的链永远是制定我们行动的上司!所以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
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原文赏析
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原文赏析【作者小传】徐志摩(1897~1931),原名章垿,字槱森,后改字志摩,浙江海宁人。
着名现代诗人,散文家。
出生于富裕家庭,后留学英国。
1923年,徐志摩与胡适、梁实秋、闻一多等人在北京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创了新月派这一盛极一时、影响深远的文学流派,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性诗人。
他一生极力追求的“爱”、“自由”与“美”(胡适语),为他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亦最后断送了他的生命。
【题目解析】翡冷翠即意大利历史文化名城佛罗伦萨,这里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这篇文章就是描述作者山居时的心境。
作者用灵动、飘逸的笔触,描绘出一个无拘无束的纯美世界,作者对“爱”、“自由”与“美”的追求,在此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原文欣赏】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假如你单是站着看还不满意时,只要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尝鲜味,足够你性灵的迷醉。
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汽,摩挲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桀卜闪[1],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这边艳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但最要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他模样不佳,他们是顶可爱的好友,他们承着你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脚在你的底下。
这样的玩顶好是不要约伴,我竟想严格的取缔,只许你独身;因为有了伴多少总得叫你分心,尤其是年轻的女伴,那是最危险最专制不过的旅伴,你应得躲避她像你躲避青草里一条美丽的花蛇!平常我们从自己家里走到朋友的家里,或是我们执事的地方,那无非是在同一个大牢里从一间狱室移到另一间狱室去,拘束永远跟着我们,自由永远寻不到我们;但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朋友们,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我们脚胫上的链,我们见小孩子在草里在沙堆里在浅水里打滚作乐,或是看见小猫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尝没有羡慕的时候,但我们的枷,我们的链永远是制定我们行动的上司!所以只有你单身奔赶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翡冷翠山居闲话》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
分析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形象。
掌握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领会作者对翡冷翠山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翡冷翠山居闲话》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描绘了作者在山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宁静生活的热爱。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但对朱自清的了解相对较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加了解朱自清及其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分析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形象。
掌握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对翡冷翠山居生活的情感表达。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简介朱自清及其作品。
提问:你们对大自然有什么样的感受和认识?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4.3 合作探讨:小组讨论: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汇报。
4.4 教师讲解:分析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人物形象。
讲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4.5 情感体验:学生闭眼想象课文中的画面,感受作者的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4.6 课堂小结: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第五章:课后作业熟读课文,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分析并背诵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写一篇关于自己与大自然的文章,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翡冷翠山居闲话读后感
翡冷翠山居闲话读后感《翡冷翠山居闲话》是清代文学家袁枚的一部散文集,书中记述了他在翡冷翠山居度过的一段闲适生活。
这部作品以其清新淡雅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读者喜爱。
读完这部书,我深受启发,感悟颇深。
首先,书中所描述的翡冷翠山居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袁枚在书中描绘了翡冷翠山居的自然风光,山水相依,清幽宜人。
他在这里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这让我不禁感叹,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不是对自然的破坏和剥削。
在这个喧嚣的社会中,我们更应该放慢脚步,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其次,书中的文字和思想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袁枚的文笔清新淡雅,富有诗意,读起来让人心旷神怡。
他在书中谈到了很多人生哲理,让我深受启发。
他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让我明白了知足常乐的道理。
在现代社会,人们总是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却忽略了心灵的满足。
袁枚在书中所表达的“清心寡欲,静心致远”的思想,让我深受启发,明白了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才是真正的幸福。
最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袁枚在书中塑造了很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或清高淡泊,或豁达洒脱,或慈祥温和,或刚正不阿,都让人印象深刻。
这些人物形象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明白了做人处世的道理。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被功利和欲望所左右,忽略了做人的本质。
袁枚在书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让我懂得了做人应该有的品质和态度。
总之,读完《翡冷翠山居闲话》,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的深刻思想和清新文笔,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明白了很多人生道理。
这部书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也让我明白了做人处世的道理。
我相信,这部书会对我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让我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翡冷翠山居闲话》赏析
《翡冷翠山居闲话》是徐志摩1925年在风景优美的意大利名城翡冷翠(今译“佛罗伦萨”)时所写下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
这篇山居之作被称为“闲话”是很贴切的。
作者既没有记山居时的生活,也没有具体描绘山中绮丽的风光,而是从眼前的景物荡发开去,着重内心情怀的抒发,通过冥想的途径反映个人的情志。
文章开头写风和日丽之日出门散步,“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像是去一果子园”,两个比喻,作者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在这里“上山或是下山”,足够你“性灵的迷醉”,一下就点到了“山居之妙”。
接着用一串假设的句式,具体描绘山居时的服色、体态、穿着、打扮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毫不掩饰独行山中时的超脱舒畅之情。
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和用华丽铺张的语言,表达“山居”的妙处和乐趣:你一个人单独漫游时,你可以在青草地上“坐地,仰卧”,甚至可以“打滚”,“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的唤起你童稚的活泼”;你可以在僻静的路上“狂舞”,“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迂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 你也会信口“歌唱”,“因为树林中的莺燕告诉你春光是应得赞美的”;“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漫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起成章的波动,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去……”作者厌恶现代文明,他认为文明窒息了人的性灵,影响了人的自由。
他的这种返朴归真的欲望,到了大自然里便感到极大的满足。
中间一段文字,对于自我感受写得更为酣畅淋漓。
“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
”作者将情化在描绘之中,柔美妩媚,给人以温柔的美感,使人心醉神迷。
作者曾一再说明自己“是个自然崇拜者”,因为大自然就是“最伟大的一部书”,认为什么伟大、深沉、优美的思想,都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颜色与香息里寻得”! 只要认识了这一部书,那么,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
翡冷翠山居闲话
翡冷翠山居闲话
解题
“翡冷翠”是作者对今意大利名城佛罗 伦萨的个性翻译,这个译名充满诗意,给人 以美的遐想。
“山居”就是“作客山中”的意思,作 者曾经漫游欧洲,在此城的山中呆过一段时 间。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 家,浙江海宁人。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著有诗集《志 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 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 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 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日记 《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 殊斐尔小说集》等。 1931年11月19日, 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 触山,机坠身亡。
细读文本,深入探究
自读课文,思考: 1.纵观全文,说说“客居山中”的妙处主要 有哪些? 2.作者向我们“闲话”“山居”的妙处,他 最看重哪一点? 3.为什么说“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1.纵观全文ຫໍສະໝຸດ 说说“客居山中”的妙处主要 有哪些?
(1)尽情领略秀美的风景(第1节) (2)获得身心的自由(第2至4节) (3)认识自然,获得精神的滋养(第5节)
2.作者向我们“闲话”“山居”的妙处,他 最看重哪一点? 获得身心的自由
3.为什么说“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
(1)任何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 都能在这部书里寻得; (2)这部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自然是平易的、 质朴的,从不故作高深,但理解它是要有条件的, 只要耳聪目明心慧,全身心地投身其中,以自由的 身心接受自然的熏陶和洗礼,就能获得免费的高等 教育和最珍贵的精神补养。 (3)读自然之书,其乐无穷,其益无穷。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生命与自由的颂歌——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赏析
生命与自由的颂歌——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赏析
徐志摩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学作品充满着对祖国文化发展的憧憬和对传统文化的情操怀旧。
在不少人眼里,其作品《翡冷翠山居闲话》可谓颂扬着生命与自由的颂歌。
《翡冷翠山居闲话》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深山里。
主人公罗密欧出身贫寒,本来以为要登上山顶以求安定,但迫于金钱的诱惑,他最终只能选择去当个护林员。
护林员是一份工作,他可以在深山里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放空自己,用自己的努力去守护大自然,提醒人们不要破坏自然界的平衡。
此时此刻,罗密欧也慢慢嬗变,受到大自然灵力的洗礼,他变得更加温柔,更加怜悯,心里更有一份宁静和谐的喜悦。
他的理想也越来越高,他不再被钱财牵制,只想在这片神圣的大自然中,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路。
罗密欧的变化令其他护林员也受到感染,大家共同携手,以坚定的信念和信心,去守护大自然,走出一条自由和谐的道路。
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就能走出一条与世界和谐的路,实现自己的理想。
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在这里向人们展示了一种以大自然为根基之上的诗意生活,它为人们传递了最真切的信念,即“自由的精神不受制约,生命的内心深处是永恒的”。
从小说中,可以看出徐志摩赞扬和平自由的思想,以及尊重自然和拥抱宽容、平等、尊严等价值观,它激发了人们追求自由与和谐的内心欲望,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力量和绚烂。
最后,我们要从这部小说中感受到徐志摩赞扬自由和谐的魅力,用热情的心去把握生活,还原大自然的原貌,才能发现弥足珍贵的美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与自由的颂歌。
高二语文《翡冷翠山居闲话》赏析苏教版知识精讲
高二语文《翡冷翠山居闲话》赏析苏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翡冷翠山居闲话》赏析崇拜自然,浪迹自然,寄情自然,是徐志摩散文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篇《翡冷翠山居闲话》就是描述作者在意大利文化名城翡冷翠山居时的心境的,作者用飘逸、秀美、抒情的笔调给我们描绘出了一个不加雕饰,不受拘束,没有羁绊的自然纯美的世界。
全文以与隐含的读者“你”交谈“闲话”的口吻和叙述方式展开写景和抒情——亲切自然,又带有些急于让“你”与之共享、与之“众乐乐”的迫不及待。
作者始终扣住“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的中心主题,从个体内心感受的角度和方式着意渲染抒写独自作客于翡冷翠(今译佛罗伦萨)山中的妙处和快乐的心境。
且让我们假想成那个面聆徐志摩之娓娓“闲话”的“你”,而作一次返归自然、充分解放性灵的诗性漫游吧!自然,这种充分解放性灵的精神漫游,除主体心境首需“空”外,言为心声,语言表达上尤需顺畅无碍,一气贯通。
在徐志摩这篇散文中,正是先声夺人,首先在“语感”的层面上,就营构出一种畅流不息、行云流水的美,足令读者有“如行山阴道上,目不暇接”的促迫流动感。
“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假如你单是站着看还不满意时,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摘取,可以恣尝鲜味,足够你性灵的迷醉”。
到这儿你好像可以勉强歇一口气,可你再接着读:“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
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你又该上气难接下气了。
仿佛只要你一开始读,就象跳舞女穿上了着魔的“红舞鞋”,不管长句、短句,似乎哪儿都无法打住,非得一气儿读完才够那么一点“性灵的迷醉”。
那种“如万斛泉水不择地而出”的流动之气,着实使得文章“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我们不能不承认并且惊奇:不管徐志摩给人以“西化”的印象有多强烈,他终究还是一个地道的中国现代诗人。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精品课件:第三单元 1翡冷翠山居闲话
摇曳.(yè)
桀.卜闪(jié)
山罅.(xià) 疮瘢.(bān)
二、字形辨认
脚胫.(jìng) 山壑.(hè)
温xùn(驯) xùn(训)练 深zhèn(圳)
摩suō(挲) 婆suō(娑) 老太pó(婆)
取dì(缔) tí(啼)叫 真dì(谛)
三、词语辨析 1.展露·展示 展露:展现,显露。 展示: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 例句:①空展__露___在你的眼前,供 你闲暇地鉴赏。 ②花园里__展__示___着更丰富的生命,而我的房里却只有 孤寂。
2.取缔·取消 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取消:使原有的制度、规章、资格、权力等失去效力。 例句:①这样的玩顶好是不要约伴,我竟想严格地 __取__缔___,只许你独身。 ②金生媳妇觉着这话也有道理,所以就__取__消___了自己 的意见。
四、词语释义 1.温驯:_温__和__驯__服__。__ 2.摩挲:_用__手__抚__摩__。__ 3.脚胫:__小__腿__。_____ 4.诡异:__奇__异__。_____ 5.山罅:_山__间__裂__缝__。__
4.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结尾处的“无形迹 的最高等教育”和“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的。
【点拨】 作者其实是想说,大自然是不说话的义务的 精神导师,大自然最为质朴坦诚,不懂得勾心斗角。人们投 身自然,融入其中,静观反思,可以陶冶情操,涤滤心胸, 排遣寂寞,忘记穷困,减轻苦恼。不仅如此,我们还可能从 自然现象中得到启发,激情励志,反省自我,启迪智慧。
3.徐志摩把自己的笔比成“最不受羁绊的一匹野马”, 他的散文也就有了“跑野马”的特点,这是否意味着该文各 部分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呢?
【点拨】 不是。此文写得比较闲逸潇洒,从容自适, 但细读全文,便可发现作者行文自由中有规矩,随意中有章 法,各部分之间有严密的逻辑关系。第一段写景,为全文抒 情作了铺垫,使主旨有了依托。第二至第四段从“表层的自 由 ”“ 深 层 的 自 由 ” 两 方 面 写 了 应 怎 样 投 入 自 然 的 怀 抱 ——不为世俗所羁。第五段回应开头,收束全文。
《翡冷翠山居闲话》读后感
《翡冷翠山居闲话》读后感《翡冷翠山居闲话》读后感(一)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篇超美的文章,叫《翡冷翠山居闲话》,读完之后那感觉,就像自己也在那美丽的山居溜达了一圈似的。
这文章啊,字里行间都透着一种自由自在的劲儿。
作者把在翡冷翠山居的时光描写得那叫一个惬意。
让我感觉好像跟着他一起,迎着微风,漫步在山间小路上,啥烦恼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而且哦,文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简直绝了!那花花草草、山山水水,就像是一幅活生生的画摆在我眼前。
我都能想象到阳光洒在身上的温暖,闻到空气中花草的清香。
哎呀,说得我都心痒痒,恨不得马上也找个这样的地方去享受享受。
还有啊,作者说在那儿可以“做自己”,不用管别人的眼光。
这可太戳我心了!咱们平时在生活里,总是在意这个在意那个,都快忘了怎么随心所欲地活着了。
读了这文章,我就想,以后我也得给自己多找点这样能放松的时刻,好好地跟大自然亲近亲近,把心里那些积压的东西都释放出来。
呢,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生活有时候不需要那么匆忙,偶尔停下来,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才能真正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快乐。
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翡冷翠山居闲话》读后感(二)亲爱的小伙伴们,我来和你们聊聊我读《翡冷翠山居闲话》的感受哈。
刚翻开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就被它的名字吸引住了,“翡冷翠山居”,多美的名字呀,感觉就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读着读着,我仿佛跟着作者走进了那个梦幻般的地方。
那里的空气好像都和咱们这儿不一样,特别清新,让人忍不住大口大口地呼吸。
作者在文中说可以不打伞、不戴帽,就那么自由自在地在山里闲逛,这种感觉简直太棒啦!我还特别喜欢作者对周围环境的描写,什么小鸟唱歌啦,小溪流水啦,就好像我也能听到那些声音,看到那些画面一样。
有时候想想,咱们平时都太忙了,忙得都忽略了身边这么美的景色。
这文章还让我想到了自己小时候在乡下玩耍的日子,也是那么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
可长大了,这种纯粹的快乐好像越来越少了。
不过读完这篇文章,我决定啦,以后得给自己多创造一些这样放松的机会,去重新找回那种简单的快乐。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案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对散文艺术特色的感悟。
3.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4.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鉴赏散文的艺术特色,学会品味语言。
3. 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翡冷翠山居生活的描绘及其寓意。
2. 深入剖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
3. 将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的相关资料,如作者简介、创作背景等。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展示翡冷翠山居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
1.2 简介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2 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3.1 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段落。
3.2 鉴赏散文艺术特色,品味语言。
3.3 剖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
4. 小组讨论4.1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
5. 实践拓展5.1 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现场练笔。
5.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借鉴。
6. 课堂小结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6.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7. 作业布置7.1 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巩固知识点。
7.2 完成课后练习,提高写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6.1 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自身的教学方法。
6.2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七、课后作业7.1 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点。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案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翡冷翠山居的美景。
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2 教学内容:展示翡冷翠山居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其美景。
朗读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让学生聆听作者的语言和情感。
1.3 教学活动:展示翡冷翠山居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美景。
朗读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语言和情感。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分析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的内容和结构。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的内容和结构。
探讨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的表达方式。
2.3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的内容和结构。
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和分析。
第三章:主旨探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探讨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主旨。
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看法。
3.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主旨。
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看法。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和看法。
分组讨论并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和探讨。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运用创意表达方式,展示自己对翡冷翠山居美景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独特看法。
4.2 教学内容:展示翡冷翠山居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意表达。
学生可以选择绘画、摄影、写作等方式,展示自己对翡冷翠山居美景的理解和感受。
4.3 教学活动:展示翡冷翠山居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意表达。
学生可以进行绘画、摄影、写作等创作,展示自己的创意表达作品。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并总结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的学习内容。
引导学生反思并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翡冷翠山居闲话》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主要内容。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的主要内容。
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2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作者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和表达。
从不同角度提出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翡冷翠山居闲话》。
相关参考资料和文学作品。
3.2 教学设施:投影仪和幻灯片。
白板和记号笔。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图片,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对人们生活的意义。
4.2 课文阅读与分析:分组阅读课文,让学生注意作者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和表达。
讨论并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3 深入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思考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2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表达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思考和珍惜之情。
5.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以及对教学的评价。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选择一个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让学生在实地考察中感受和体验课文中描述的景观,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生命与自由的颂歌——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赏析
生命与自由的颂歌——徐志摩《翡冷翠山居闲话》赏析
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是一首充满生命力和自由精神的颂歌,以一种深沉而又坚定的心情,赞美大自然和自由的精神。
文章开头,徐志摩以一种崇高的心情,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翠山秀水,清溪潺潺,清风徐来,枝头鸟唱”。
这里,徐志摩用朴实的语言,把大自然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表达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接下来,徐志摩用比喻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由的热爱:“菊花灿烂,拂晓百花,自由自在,不受牵绊”。
这里,徐志摩把自由的精神比喻成百花齐放的灿烂景象,表达出对自由的热爱之情。
最后,徐志摩用坚定的口吻,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自由自在,百花灿烂,山水清澈,绵延不绝”。
这里,徐志摩把自由与生命联系在一起,表达出对生命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他对自由的执着。
总之,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是一首充满生命力和自由精神的颂歌,以一种深沉而又坚定的心情,赞美大自然和自由的精神。
高中语文苏教之(现代诗歌选读):(翡冷翠山居闲话)资料
2、你觉得哪一节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 第五节 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
3、徐志摩把自己的笔比成“最不受羁绊的一匹野 马”,他的散文也就有了不受拘束的特点,而选择 “冥想”为基石,思维的野马才能纵蹄奔驰。这是 否意味着该文各部分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呢? • 此文写得比较闲逸潇洒,从容自适,但细读全文, 便可发现作者行文自由中有规矩,随意中有章法。 第一节写景为全文抒情作了铺垫,使主旨有了依托。 第二至第四节从“表层的自由”“深层的自由”两 方面写了应怎样投入自然的怀抱——不为世俗所羁。 第五节回应开头,收束全文。
4、作者主张山居游玩,“顶好是不要约伴”,尤其 反对约年轻女伴,甚至把朋友家和办公室的地方比作 “狱室”,似乎太过分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 “抒情散文的感情是‘坚决’的”,这段文字正体 现了这一文学观念。作者无非是想以极端的言辞表 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无比执著。有伴则 须顾及伴,年轻女伴更需照顾,这都影响自己以绝 对自由的状态投入自然的怀抱。世俗总有拘束,只 有投身自然,才能在片刻热爱间摆脱俗务,获得纯 粹的自由。“抒情散文的感情是‘纯粹’ 的”,山 居闲游的特殊情境下,作者故意过滤掉了其他情感, 只留下与自然的灵魂拥抱和精神对话。
林徽因
•
可这时徐志摩的“烦恼结”已系在了 林徽因身上。林徽因秀外慧中,是有名 的才女,其父林长民也是社会名流。她 与徐志摩相识时只有17岁,两人虽然相 知很深,但最后林徽因还是嫁给了梁启 超之子、后来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 他们的姻缘也是一段佳话。从此林徽因 成为徐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个完 美身影。
•
陆小曼
•
徐志摩完美的现实追求终落在社交名媛陆小曼身上。 陆小曼是有名的美人加才女,与徐志摩相恋时已是有 夫之妇。两人的恋情成为当时最轰动的社会新闻之一。 他们在经受了许多痛苦折磨后终成眷属,而婚礼上还 遭到证婚人梁启超声色俱厉地训斥:“希望勿再做一 次过来人。”婚后的徐志摩并非进了天堂,他父亲始 终不承认陆小曼这个儿媳,而陆小曼整日沉浸在上海 的社交场上使徐志摩痛惜她浪费才华,她挥金如土的 习性也使诗人入不敷出。在种种矛盾中,徐志摩形容 自己的创作陷入了“穷、窘、枯、干”的境地 。
《翡冷翠山居闲话》读后感
《翡冷翠山居闲话》读后感篇一《翡冷翠山居闲话》读后感读完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我仿佛也跟着他走进了那如诗如画的翡冷翠山间。
这一路的阅读体验,真好!也许很多人觉得散文读起来枯燥乏味,但这一篇可不一样。
徐志摩用他那灵动的笔触,把翡冷翠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让我感觉自己就像漫步在那山间小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微风的轻抚。
他说“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这让我不禁反问自己,平时是不是太在意别人的眼光,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也许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在迎合他人,却忘记了要为自己而活。
文中对于自然景色的描写,简直美到让人陶醉。
“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澹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
” 我觉得这简直是把大自然给拟人化了,它就像一个温柔的朋友,轻轻地抚摸着你,给你无尽的关怀和温暖。
可我又在想,徐志摩笔下的这种美好,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还能找得到吗?我们每天都忙碌于工作、学习,很少有时间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这难道不是一种遗憾吗?读完这篇文章,我心情复杂,既陶醉于那美妙的文字描绘,又感慨于现实的无奈。
但不管怎样,这篇文章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思考,真好!篇二《翡冷翠山居闲话》读后感读了《翡冷翠山居闲话》,哎呀,我这心里头那叫一个五味杂陈!这一路读下来,我觉得自己好像跟着徐志摩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你们说,他咋就能把那景色写得那么美呢?“你一个人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的唤起你童稚的活泼;在静僻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的狂舞,看着你自己的身影幻出种种诡异的变相,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纡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
” 我读着读着,就仿佛看到自己在那草地上撒欢儿,可劲儿地折腾,多爽啊!不过呢,我又想,咱们现在的人,能有几个能像他那样真正地去享受大自然啊?说不定还会有人说:“哎呀,别浪费时间了,赶紧赚钱去!” 哼,难道赚钱就比感受大自然还重要吗?也许对于有些人来说,是这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翡冷翠山居闲话【学习目标】1、让学生了解抒情散文的情思生发之源——对大自然的精细观察和对社会的独特体验。
积累优美语句及修辞,学会在平常的作文中加以应用。
2、诵读课文,抓住结构层次上的关键句加以解读。
3、扣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层次。
4、学会对自然报有热爱审美之心。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的诗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美丽神奇的大自然曾使多少人折腰!在这里不仅能洗涤人们心灵上的尘垢,还能放飞人们的心情。
德国大诗人歌德说:“自然是一部最伟大的书。
”徐志摩说:“只要你认识了这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徐志摩的步伐到意大利的翡冷翠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吧!二、介绍作者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浙江海宁人。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
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1925年随泰戈尔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
1926年回国后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
1931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
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甚至他的好友温源宁评价“他的散文远胜过他的诗。
因为他的散文比他的诗更能显出他的性格。
”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三、初读课文,注意字音.恣意()温驯()摩挲()踌躇()摇曳()苔藓()模样()取缔()脉搏()婆娑()妩媚()山罅()疮瘢()四、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文题解读翡冷翠,通译佛罗伦萨,意大利中部城市,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著名的艺术中心。
山居,在山中居住,这里是指在山上山下漫步。
闲话,一种散文文体,意思是随便说说,选材比较自由。
2、理清思路明确:3、分析课文(1)、以第一小节为例,体会“闲话”。
朗读第一小节开篇就虚设:“上山或下山”——行动不确切;“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时间只是泛设;“比如……假如……”——只是打比方、作假设。
原来,一切皆是虚泛,不是实在。
但阳光暖和,空气明净,风景秀丽是作者平日所目见身感的。
思考:本文为何取名为“闲话”?明确:通篇建立在“冥想”的基石上,他并不想写某一次山游的真实过程或所见之实在景象,他只是在泛化的意义上建立他的冥想王国,当然不少景象是他平日所亲眼目睹的。
(2)、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自然是纯美诱人的?明确:(3)、分析2-4节思考:文中写到的自由之乐包括哪些层次?明确:朗读文章A.作者主张山居游玩,“顶好是不要约伴”,尤其反对约年轻女伴,甚至把朋友家和办公室的地方比作“狱室”,似乎太过分了。
对此,你使怎么看的?明确:“抒情散文的感情是‘坚决’的”,这段文字正体现了这一文学观念。
作者无非是想以极端的言辞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无比执著。
有伴则须顾及伴,年轻女伴更需照顾,这都影响自己以绝对自由的状态投入自然的怀抱。
世俗总有拘束,只有投身自然,才能在片刻热爱间摆脱俗务,获得纯粹的自由。
“抒情散文的感情是‘纯粹’的”,山居闲游的特殊情境下,作者故意过滤掉了其他情感,只留下与自然的灵魂拥抱和精神对话。
B.“朋友们,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我们脚胫上的链,我们见小孩子在草里在沙滩里在浅水里打滚作乐,或者看见小猫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尝没有羡慕的时候,但我们的枷,我们的链永远是制定我们行动的上司!”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这段话通过羡慕小孩子打滚作乐、小猫追尾,表达了对童年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之情;通过多长年纪就是加重枷锁、加紧锁链,表达了对成人世界(或俗务琐事)束缚太多的不满和厌恶之情;此外,还表达了对无法摆脱世俗羁绊的无奈之情。
(4)、你觉得哪一节揭示了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明确:分析第5节朗读文章:“它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它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你自己心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受用;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
”在这段话中,你如何理解“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明确:作者其实是想说,大自然是不说话的义务的精神导师,大自然最为质朴坦诚,不懂得勾心斗角。
人们投身自然,融入其中,静观反思,可以陶冶情操,涤滤心胸,排遣寂寞,忘记穷困,减轻苦恼。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能从自然现象中得到启发,激情励志,反省自我,启迪智慧。
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品析鉴赏1、巧妙的修辞本文语言生动,多处运用巧妙的修辞,将作者对山景的喜爱,作客山中的自由写得有声有色,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1)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比如去一果子圆,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这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明确:(2)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它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它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
明确:(3)但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品尝,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
明确:2、重点语句品读.大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明确:大自然就是人生一部伟大的书,它可以给予我们人生的启示。
人们投身自然,融入其中,静观反思,可以陶冶情操,涤滤心胸,排遣寂寞,忘记穷困,减轻苦恼。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能从自然现象中得到启发,激情励志,反省自我,启迪智慧。
二、写作特色1、感情浓烈,表达坚决除了文中的“绝对”外,作者还喜欢用第一人称畅快地表情达意,他常常情不自禁地在散文里袒露自己的灵魂、个性和思想;他也喜欢用第二人称营造与读者交谈的亲切氛围,以便更直接和强烈的抒发感情。
本文两种人称兼用,故读来有酣畅淋漓之感。
2、行文自由却章法暗藏3、语言富丽,典雅可人三、结语本文歌颂翡冷翠纯美诱人的风光,畅想在这里没有羁绊,放浪形骸的自由生活和自由精神,正是表达作者一生中的不懈追求。
他酷爱美,酷爱自由,追求爱情。
这些在现实中有现实的痛苦,作者就将它寄托于纯美的、毫无拘束的大自然。
胡适:“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附:徐志摩恋爱史: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
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
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
梁启超主婚词:“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
”陆小曼,祖藉常熟,父亲是财政部的官员,后来当了外交官,她属于高干系列,家财极大,是一位养在金丝笼里的小姐,也是一个精通三国文字的奇女子,她文采斐然,当时有南唐北陆的称号。
她在和王庚离婚后,和徐结婚。
但当时二人的结合违背了礼学的社会道德,徐的父母态度强硬,他们不允许徐与陆回家,让他们住在峡石,并只给一点点生活费。
婚后因为没有什么生活来源,经济紧张,可陆小曼仍是挥金如土,极尽奢移。
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
在徐志摩四方讲课后,她便耐不住寂寞了,在一个偶然场合,她遇到了一个的戏子。
后徐陆离婚。
林徽因,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同年8月回国。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