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结构与设计报告书
数据库实训设计报告书

一、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库技术已成为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据库应用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本实训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应用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训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据库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校特开设数据库实训课程。
本实训课程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应用技能。
三、实训目标1. 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设计原则;2. 掌握数据库设计方法,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3. 熟练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的创建、修改、查询和操作;4. 学会使用数据库管理工具,如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MySQL Workbench等;5.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实训内容1. 数据库基本概念(1)数据库的定义和特点;(2)数据库的体系结构;(3)数据库的类型和分类;(4)数据库设计原则。
2. 需求分析(1)了解用户需求,收集相关资料;(2)分析用户需求,确定数据库功能;(3)绘制需求分析图,描述数据库功能。
3. 概念结构设计(1)分析用户需求,确定实体和实体属性;(2)绘制E-R图,描述实体、实体属性和实体间关系;(3)对E-R图进行优化,确保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
4. 逻辑结构设计(1)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2)使用SQL语言创建数据库、表、视图等;(3)定义表之间的关系,包括主键、外键等。
5. 物理结构设计(1)选择合适的存储引擎;(2)设计索引策略,提高查询效率;(3)优化数据库性能,如分区、分片等。
6. 数据库操作(1)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2)使用数据库管理工具进行数据库的创建、修改、备份和恢复等操作。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测量双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测量双缝衍射的光强分布是一个经典的大学物理实验,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波动光学和干涉现象。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实验报告结构,供你参考: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双缝衍射的光强分布,观察和分析干涉现象,验证双缝衍射理论,并探索光波的波动性质。
实验原理
介绍双缝衍射的基本原理,包括波动光学的基本概念、双缝干涉条件、叠加原理等。
对于光强分布的理论推导也应包括在内。
实验装置
列出实验所用的仪器和设备,包括光源、双缝装置、光屏、测量仪器等,并附上相应的示意图或照片。
实验步骤
1. 调整实验装置,使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双缝装置后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衍射图样。
2. 使用测量仪器(如光强计或光电探测器)在光屏上不同位置测量光强,并记录数据。
3. 依次改变双缝间距、波长等参数,重复测量光强分布曲线。
数据处理与分析
将实验测得的光强分布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绘制出光强与位置的关系图,并与理论曲线进行对比。
分析实验结果是否符合双缝衍射的理论预期。
实验结论
总结实验的主要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讨论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一致性或差异,指出实验中存在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方法。
实验心得
个人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体会和反思,包括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实验操作的感受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
参考文献
列出实验报告所依据的参考文献和资料,包括相关的物理学教科书、学术论文等。
实验数据
如果可能,可以附上实验原始数据、数据处理的电子表格或图表等附录资料。
以上是一个实验报告的大致结构,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老师的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数据库的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数据库设计的概念、过程和步骤。
2. 掌握数据库概念结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的设计方法。
3. 能够运用E-R图进行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4. 能够运用SQL语句进行数据库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设计。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 5.73. 开发工具:MySQL Workbench三、实验内容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3.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四、实验步骤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1)分析需求,确定实体和属性以“图书管理系统”为例,确定实体和属性如下:实体:图书、读者、借阅信息属性:- 图书:书名、作者、出版社、ISBN、出版日期、分类号、库存数量- 读者:读者编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联系电话、邮箱、住址- 借阅信息:借阅编号、图书编号、读者编号、借阅日期、归还日期、状态(2)绘制E-R图根据实体和属性,绘制E-R图如下:```图书(书名,作者,出版社,ISBN,出版日期,分类号,库存数量)读者(读者编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联系电话,邮箱,住址)借阅信息(借阅编号,图书编号,读者编号,借阅日期,归还日期,状态) ```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1)确定关系模式根据E-R图,确定关系模式如下:- 图书(书名,作者,出版社,ISBN,出版日期,分类号,库存数量)- 读者(读者编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联系电话,邮箱,住址)- 借阅信息(借阅编号,图书编号,读者编号,借阅日期,归还日期,状态)(2)编写SQL语句创建表```sqlCREATE TABLE 图书 (书名 VARCHAR(100),作者 VARCHAR(50),出版社 VARCHAR(50),ISBN VARCHAR(20),出版日期 DATE,分类号 VARCHAR(10),库存数量 INT);CREATE TABLE 读者 (读者编号 VARCHAR(10),姓名 VARCHAR(50),性别 CHAR(1),出生日期 DATE,联系电话 VARCHAR(20),邮箱 VARCHAR(50),住址 VARCHAR(100));CREATE TABLE 借阅信息 (借阅编号 VARCHAR(10),图书编号 VARCHAR(10),读者编号 VARCHAR(10),借阅日期 DATE,归还日期 DATE,状态 VARCHAR(10));```3.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1)确定索引根据需求,确定索引如下:- 图书表:ISBN、分类号- 读者表:读者编号- 借阅信息表:借阅编号、图书编号、读者编号(2)编写SQL语句创建索引```sqlCREATE INDEX idx_isbn ON 图书(ISBN);CREATE INDEX idx_分类号 ON 图书(分类号);CREATE INDEX idx_读者编号 ON 读者(读者编号);CREATE INDEX idx_借阅编号 ON 借阅信息(借阅编号);CREATE INDEX idx_图书编号 ON 借阅信息(图书编号);CREATE INDEX idx_读者编号 ON 借阅信息(读者编号);```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掌握了数据库设计的概念、过程和步骤。
数据库实训大作业报告书

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库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我们的数据库应用能力,我们选择了本次数据库实训大作业。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不仅巩固了数据库的基本理论,还提升了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背景与目标1. 实训背景数据库是存储、管理和处理数据的系统,是现代信息社会的核心组成部分。
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对数据库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我们深入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应用技巧。
2. 实训目标(1)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熟悉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的基本操作;(3)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数据库;(4)具备一定的数据库应用开发能力。
三、实训内容与过程1. 实训内容本次实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库设计: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2)数据库实现:包括创建数据库、创建表、定义约束、插入数据、查询数据等;(3)数据库应用开发:包括编写SQL语句、使用存储过程、触发器等。
2. 实训过程(1)前期准备: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掌握RDBMS的基本操作;(2)需求分析:明确项目需求,确定数据库的用途和功能;(3)概念结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绘制E-R图,确定实体、属性和关系;(4)逻辑结构设计: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确定表结构、字段类型和约束;(5)物理结构设计: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确定数据存储方式和索引策略;(6)数据库实现:根据设计,创建数据库、创建表、定义约束、插入数据、查询数据等;(7)数据库应用开发:编写SQL语句、使用存储过程、触发器等,实现数据库应用功能。
四、实训成果与总结1. 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成功完成了以下项目:(1)设计并实现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学生基本信息、课程信息、成绩信息等;(2)设计并实现了图书管理系统,包括图书信息、借阅信息、罚款信息等;(3)设计并实现了订单管理系统,包括商品信息、订单信息、客户信息等。
物理的结构与应用教案高中

物理的结构与应用教案高中年级:高中课时:1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结构,包括机械、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内容;2. 掌握物理学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如工程、医学、通信、航天等;3. 能够运用物理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物理学的结构1. 机械学:运动、力、功与能、动量等2. 热学:热力学定律、热传导、热辐射等3. 光学:光的传播、成像、光的波动性等4. 电磁学:静电场、电流、电磁感应等物理学的应用1. 工程:力学、热力学等在建筑、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应用2. 医学:医学成像、生物物理学等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3. 通信:电磁波的传播、信息传输等在通信领域的应用4. 航天:力学、热力学等在航天技术中的应用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2. 学习物理学的结构:通过讲解和示意图展示物理学的结构,帮助学生了解不同领域的内容;3. 探究物理学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在不同领域中的具体应用;4. 拓展应用:带领学生思考物理学的新领域应用,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索解答;5. 总结与展望:回顾本节课内容,强调物理学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并展望未来物理学的发展方向。
教学辅助手段:1. PPT:展示物理学的结构和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2. 示意图:图示化物理学的概念和原理,便于学生理解;3. 实验: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物理学的奥妙;4. 案例分析:借助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评估方式:1. 口头回答问题:通过提问考察学生对物理学结构和应用的理解;2. 小组讨论:让学生展示自己对物理学应用的认识,并与同学共同交流思考;3. 书面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文字阐述物理学的结构和应用,加深理解。
课后拓展:1. 学习更多关于物理学结构和应用的知识,并进行深入研究;2. 参加物理学竞赛或科技比赛,展示自己对物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利用互联网资源,了解物理学在不同领域的最新应用和研究成果。
全息光栅的制作(B5纸张,非常完整版,BJTU物理设计性实验报告)

北京交通大学大学物理实验设计性实验实验题目全息光栅的制作学院班级学号姓名首次实验时间指导老师签字_______________全息光栅的制作一实验任务设计制作全息光栅并测出其光栅常数(要求所制作的光栅不少于100条/毫米)二实验要求1.设计三种以上制作全息光栅的方法并进行比较(应包括马赫-曾德干涉法);2.设计制作全息光栅的完整步骤(包括拍摄和冲洗中的参数及注意事项),拍摄出全息光栅;3.给出所制作的全息光栅的光栅常数值,计算不确定度、进行误差分析并做实验小结。
三实验基本原理1.全息光栅全息光学元件是指基于光的衍射和干涉原理,采用全息方法制作的,可以完成准直、聚焦、分束、成像、光束偏转、光束扫描等功能的元件。
光全息技术主要利用光相干迭加原理,简单讲就是通过对复数项(时间项)的调整,使两束光波列的峰值迭加,峰谷迭加,达到相干场具有较高的对比度的技术。
常用的全息光学元件包括全息透镜、全息光栅和全息空间滤波器等。
其中全息光栅就是利用全息照相技术制作的光栅,在科研、教学以及产品开发等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用途。
一般在光学稳定的平玻璃坯件上涂上一层给定型厚度的光致抗蚀剂或其他光敏材料的涂层,由激光器发生两束相干光束,使其在涂层上产生一系列均匀的干涉条纹,光敏物质被感光,然后用特种溶剂溶蚀掉被感光部分,即在蚀层上获得干涉条纹的全息像,所制得为透射式衍射光栅。
如在玻璃坯背面镀一层铝反射膜,可制成反射式衍射光栅。
作为光谱分光元件,全息光栅与传统的刻划光栅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光谱中无鬼线、杂散光少、分辨率高、有效孔径大、价格便宜等;全息光栅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光栅光谱仪中。
作为光束分束器件,全息光栅在集成光学和光学通信中用作光束分束器、光互连器、耦合器和偏转器等;在光信息处理中,可作为滤波器用于图像相减、边沿增强等。
2. 光栅条纹光栅,也称衍射光栅,是基于多缝衍射原理的重要光学元件。
光栅是一块刻有大量平行等宽、等距狭缝(刻线)的平面玻璃或金属片,其狭缝数量很大,一般每毫米几十至几千条。
高中物理教案结构分析

一、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目标:掌握课文中的物理知识,如牛顿三定律、质点动力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进行推理和论证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分析1. 主要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牛顿的三定律和质点动力。
2. 知识难点:学生理解牛顿三定律的概念和应用,以及质点的运动状态和力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分析1.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牛顿三定律的实际应用。
2. 讲解与讨论相结合:老师讲解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讨论并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知识。
四、教学过程分析1. 导入环节: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 学习活动: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实验观察和讨论,弄懂知识点。
3. 练习与检测:布置课后练习,进行知识巩固和检测。
4.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延伸性问题,拓展学生思维。
五、教学手段分析1.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视频和相关知识点,直观地呈现给学生。
2. 实验仪器:准备相关实验仪器和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3. 板书、PPT等教学辅助手段:用板书或PPT展示重点知识点,加深学生记忆。
六、教学评价分析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实验操作等方式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2. 作业评价:通过批改作业、课后练习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总结评价: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评价,为下一次教学提供参考。
1. 导入、学习、练习、检查、总结等环节的设计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水平来合理安排。
2. 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环节时要加强相关培养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为高中物理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指导,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图书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第1章绪论 (1)第2章需求分析 (1)第3章总体设计 (2)第4章数据库设计 (3)§4.1 概念结构设计 (3)§4.2 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设计 (4)第5章详细设计 (6)第6章编码 (6)第7章测试 (11)§7。
1 测试 (11)§7。
2 发现错误和解决方法 (12)第8章设计总结 (12)学习体会(附录1) (12)致谢(附录2) (13)参考文献(附录3) (13)第1章绪论图书馆是信息交换和资源流通的重要媒介,对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将大大提高图书资源的利用和信息的交换速度。
图书管理系统是通过将借阅信息以数据库的形式由网络传输来完成各用户(教师或学生)所要的借阅方面的需求(如借阅,归还,预订等)。
以打破传统的人工选课模式,极大地方便了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节约了时间和空间,实现图书借阅自动化,自由化,使图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建立图书管理系统,使每个用户自由地选到自己需要的图书,避免传统借书模式的繁琐、低效率、借阅程序臃肿等等的缺点,减轻相关人员的负担。
本图书管理系统运用SQLServer2000、C++Builder等软件实现了基本的管理员登录、图书管理、读者管理、借还图书、图书查询以及信息维护等功能的图书管理系统.第2章需求分析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系统管理、读者管理、图书采购、图书编目、图书流通、统计、查询等一系列的功能。
1、读者管理(1)。
新学期建立新班级,删除毕业班读者.(2).为新生办理新借阅证。
(3)。
读者管理能完成读者调动、借书证挂失、补办、停止借阅、单独打印读者条码等日常事务。
(4).读者类别可以分类,可为每一类读者指定借阅规则。
(5)。
读者可以通过管理员远程预约图书。
2、采编管理(1).有完善的采编功能,能对新采购图书可以进行有效采编.(2)。
图书采编能对相关图书进行分类别号编号,借助可扩展的编目库减轻编目人员的工作。
(3)。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1篇)

物理实验报告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1篇)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实验报告篇1实验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实验项目名称:盖革—米勒计数管的研究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了解盖革——弥勒计数管的结构、原理及特性。
2、测量盖革——弥勒计数管坪曲线,并正确选择其工作电压。
3、测量盖革——弥勒计数管的死时间、恢复时间和分辨时间。
二、使用仪器、材料G-M计数管(F5365计数管探头),前置放大器,自动定标器(FH46313Z智能定标),放射源2个。
三、实验原理盖革——弥勒计数管简称G-M计数管,是核辐射探测器的一种类型,它只能测定核辐射粒子的数目,而不能探测粒子的能量。
它具有价格低廉、设备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放射测量的工作中。
G-M计数有各种不同的结构,最常见的有钟罩形β计数管和圆柱形计数管两种,这两种计数管都是由圆柱状的阴极和装在轴线上的阳极丝密封在玻璃管内而构成的,玻璃管内充一定量的某种气体,例如,惰性气体氩、氖等,充气的气压比大气压低。
由于β射线容易被物质所吸收,所以β计数管在制造上安装了一层薄的云母做成的窗,以减少β射线通过时引起的吸收,而射线的贯穿能力强,可以不设此窗圆柱形G-M计数管计数管系统示意图在放射性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计数管电极上的电压,由定标器记录下的相应计数率(单位时间内的计数次数)可得如图所示的曲线,由于此曲线有一段比较平坦区域,因此把此曲线称为坪特性曲线,把这个平坦的部分(V1-V2)称为坪区;V0称为起始电压,V1称为阈电压,△V=V2-V1称为长度,在坪区内电压每升高1伏,计数率增加的百分数称为坪坡度。
G-M计数管的坪曲线由于正离子鞘的存在,因而减弱了阳极附近的电场,此时若再有粒子射入计数管,就不会引起计数管放电,定标器就没有计数,随着正离子鞘向阴极移动,阴极附近的电场就逐渐得到恢复,当正离子鞘到达计数管半径r0处时,阳极附近电场刚刚恢复到可以使进入计数管的粒子引起计数管放电,这段时间称为计数管的死时间,以td来表示;正离子鞘从r0到阴极的一段时间,我们称为恢复时间,以tr表示。
设计物理力学实验报告范文

设计物理力学实验报告范文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探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进一步了解物理力学的基本理论。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采用以下装置:- 平滑水平桌面- 轻质小车- 线滑轨- 电子计时器- 弹簧测力计- 引力测量仪实验步骤1. 首先,将线滑轨放置在平滑水平桌面上。
2.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小车的质量,记录下质量数值。
3. 将小车放置在线滑轨上,并将其初速度设为零。
4. 用引力测量仪测量小车受到的重力,记录下数值。
5. 将小车推动,观察其在滑轨上的运动情况,并使用电子计时器计算小车滑过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
6. 重复实验步骤5,改变小车的质量,并记录下运动情况及计时结果。
实验结果我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到了以下结果:小车质量(kg)小车受力(N)小车滑行时间(s)-0.1 0.98 2.050.2 1.96 1.980.3 2.94 1.920.4 3.92 1.870.5 4.90 1.81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小车在不同质量下的速度,并绘制速度-质量图。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小车质量越大,所受的力和重力都随之增加,从而导致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变大。
2. 在单位时间内,小车所滑行的距离与质量成反比,即小车质量越大,所滑行的距离越短。
3. 通过绘制速度-质量图,我们可以看出小车的速度与质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我们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了小车质量对其运动速度和滑行距离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我们的理论预期相符,验证了力学理论的正确性。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能通过近似的方法来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和速度。
此外,实验中的误差也可能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物理力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实验过程中的种种挑战也进一步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一.预习报告1.简要原理2.注意事项二.实验目的三.实验器材四.实验原理五.实验内容、步骤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七.实验结果分析以及实验心得八.原始数据记录栏(最后一页)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就叫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种类因科学实验的对象而异。
如化学实验的报告叫化学实验报告,物理实验的报告就叫物理实验报告。
随着科学事业的日益发展,实验的种类、项目等日见繁多,但其格式大同小异,比较固定。
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
它主要的用途在于帮助实验者不断地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实验报告的书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
它不仅是对每次实验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初步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科学论文写作的基础。
因此,参加实验的每位学生,均应及时认真地书写实验报告。
要求内容实事求是,分析全面具体,文字简练通顺,誊写清楚整洁。
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一) 实验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
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分析×××。
(二) 所属课程名称(三) 学生姓名、学号、及合作者(四) 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五) 实验目的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
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六) 实验内容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
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
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
详细理论计算过程.(七) 实验环境和器材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配置和器材)。
(八) 实验步骤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
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四级作文物理报告范文模板

四级作文物理报告范文模板物理报告范文模板。
一、引言。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背景。
3. 研究意义。
二、实验方法。
1. 实验器材。
2. 实验步骤。
3. 实验原理。
三、实验结果。
1. 数据记录。
2. 数据分析。
3. 结果讨论。
四、结论。
1. 实验结论。
2. 实验局限性。
3. 进一步展望。
五、致谢。
1. 实验指导老师。
2. 实验参与同学。
3. 实验设备提供者。
六、参考文献。
1. 参考书目。
2. 参考网站。
七、附录。
1. 数据表格。
2. 实验图片。
【范文】。
物理报告范文模板。
一、引言。
1. 研究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进一步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以及介质对光传播的影响。
2. 研究背景。
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其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受到介质光密度、折射率等因素的影响。
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对于光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 研究意义。
通过本次实验,可以深入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为光学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二、实验方法。
1. 实验器材。
本次实验所需器材包括,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光源、光屏、尺子等。
2. 实验步骤。
a. 将凸透镜放置于光源前方,调整光源位置,使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上。
b. 将凹透镜放置于光源前方,观察凹透镜成像在光屏上。
c. 将平面镜放置于光源前方,观察平面镜对光的反射现象。
3. 实验原理。
本次实验涉及的实验原理主要包括光的折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等。
三、实验结果。
1. 数据记录。
实验记录了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成像在光屏上的情况,以及相关数据。
2. 数据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以及介质对光传播的影响。
3. 结果讨论。
结果讨论部分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和讨论,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发现。
四、结论。
1.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以及介质对光传播的影响。
2. 实验局限性。
本次实验在实验条件、器材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大学物理一实验报告(共5篇)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学院物理系大学物理学生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实验地点:班级:姓名:座号:实验时间:月物理系编制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仪器设备: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教师签名:五、实验数据记录六、实验数据处理七、实验结论与分析及思考题解答1、对实验进行总结,写出结论:2、思考题解答:篇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学院物理系大学物理学生实验报告实验项目:空气比热容比测定实验实验地点:班级:姓名:座号:实验时间:月日物理系编制一、实验目的:①用绝热膨胀法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
②观察热力学过程中状态变化及基本物理规律。
③学习气体压力传感器和电流型集成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贮气瓶,温度计,空气比热容比测定仪。
数字电压表1-进气活塞;2-放气活塞;3-ad590; 4-气体压力传感器;5-704胶粘剂图4-4-1 实验装置简图三、实验原理:气体由于受热过程不同,有不同的比热容。
对应于气体受热的等容及等压过程,气体的比热容有定容比热容c和定压比热容c。
定vp容比热容是将1kg气体在保持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加热,当其温度升高1?c时所需的热量;而定压比热容则是将1kg气体在保持压强不变的情?cv况下加热,当其温度升高1?c时所需的热量。
显然,后者由于要对外作功而大于前者,即c定容比热容c之比vp。
气体的比热容比?定义为定压比热容c和p??ccpv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经常出现在热力学方程中。
2四、实验步骤:5(1)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p0 设为(1.0248?10pa);(2)开启电源,将电子仪器部分预热10分钟,然后用调零电位器调节零点;(3)关闭放气活塞2,打开进气活塞1,用充气球向瓶内打气,使瓶内压强升高(即数字电压表显示值升高120~140mv左右,关闭进气活塞1。
待瓶中气压强稳定时,瓶内气体状态为ⅰ。
记下p1; (4) 迅速打开放气活塞2,使瓶内气体与大气相通,由于瓶内气压高于大气压,瓶内部分气体将突然喷出,发出“嗤”的声音。
数据库设计实训报告书

一、实训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库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我国数据库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我们开展了数据库设计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数据库设计实践能力。
二、实训目标1. 理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和步骤;3. 熟练运用数据库设计工具;4. 能够独立完成小型数据库设计。
三、实训内容1.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概念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数据库设计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等阶段。
2.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数据库设计的第一步,主要是了解用户的需求,包括业务需求、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等。
通过需求分析,确定数据库的功能模块和业务流程。
3. 概念结构设计概念结构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关键环节,主要是将用户的需求转化为数据库的概念模型。
常用的概念模型有E-R模型、UML模型等。
本实训以E-R模型为例,讲解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
4. 逻辑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是将概念模型转化为逻辑模型,主要是确定数据库的模式。
逻辑结构设计包括确定数据表、数据表之间的关系、数据表的属性等。
本实训以SQL语言为例,讲解逻辑结构设计的方法。
5. 物理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是将逻辑模型转化为物理模型,主要是确定数据存储的结构。
物理结构设计包括确定数据表的空间分配、索引、存储过程等。
本实训以SQL Server数据库为例,讲解物理结构设计的方法。
6. 数据库设计工具数据库设计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数据库设计,提高设计效率。
常用的数据库设计工具有PowerDesigner、Oracle Designer等。
本实训以PowerDesigner为例,讲解数据库设计工具的使用。
四、实训过程1. 需求分析以某公司人事管理系统为例,进行需求分析。
分析内容包括:(1)业务需求:员工基本信息、部门信息、薪资信息等;(2)功能需求:员工信息录入、查询、修改、删除;部门信息管理;薪资信息管理;(3)性能需求:系统响应时间、并发处理能力等。
教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模板

教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模板一、教材背景及意义初中物理教材是依据我国《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编写,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现象、理解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本教材分析旨在深入了解教材的结构、内容、特点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教材分析1. 结构特点初中物理教材分为四个部分:声现象、光现象、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
教材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规律。
相较于传统教材,新增了声、光、电等内容,强调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 内容特点(1)声现象:介绍声音的产生、传播、特性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光现象: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几何光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应用。
(3)物态变化:涉及温度计的使用和六种常见的物态变化。
(4)电流和电路:介绍电流的概念、简单电路的组成、连接方式、电流特点及家庭电路中的安全用电知识。
3. 教学特点(1)强调实验:教材实验丰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联系实际:教材举例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
(3)培养思维: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情感教育:教材融入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科技意识、爱国主义教育等情感目标。
三、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应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兴趣。
2. 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实验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3. 结合实际: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4. 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目标的达成,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
四、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评价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规律的掌握程度。
2. 能力培养: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问题解决、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3. 情感目标:评价学生在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科技意识、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情感态度。
4. 教学反馈: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数据库实训个人报告书

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库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之一。
为了更好地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在校期间参加了数据库实训课程。
以下是我在实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总结。
二、实训目的1. 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用技术;2. 学会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进行数据库的设计、实现、维护和优化;3. 提高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4.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训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 5.73. 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Code4. 实训教材:《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第三版)四、实训内容1. 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模型、SQL语言等;2. 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等;3. 数据库实现:使用MySQL创建数据库、创建表、插入、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4. 数据库维护:备份与恢复、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性能优化等;5. 数据库应用开发:使用PHP、Java等编程语言进行数据库应用开发。
五、实训过程1. 阶段一:数据库基础知识学习在实训初期,我重点学习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模型、SQL语言等。
通过阅读教材和参加课堂讲解,我对数据库有了初步的认识。
同时,我还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数据库知识的理解。
2. 阶段二:数据库设计在掌握了数据库基础知识后,我开始学习数据库设计。
通过实际案例,我了解了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等步骤。
在实训过程中,我独立完成了两个数据库的设计任务,提高了自己的数据库设计能力。
3. 阶段三:数据库实现在数据库设计完成后,我开始学习数据库实现。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使用MySQL创建数据库、创建表、插入、查询、更新、删除等操作。
在实训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索引优化、视图创建等,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老师,我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
高中物理整体结构教案全套

高中物理整体结构教案全套一、教学内容:物理整体结构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整体结构,明确物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3. 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三、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整体结构及其研究范围2. 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四、教学难点:1. 理解物理学的整体结构和其研究内容2. 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用具、课堂活动设计2. 学生准备:学习物理学基础知识,准备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活动六、教学过程:第一节:物理学的整体结构1. 引入:通过展示物理学的整体结构图,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物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2. 讲解:讲解物理学的整体结构,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现代物理等内容3. 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物理学的整体结构和相关原理第二节: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1. 引入:通过科学实验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 讲解: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如力、能量、电磁力等3. 实践:让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七、课堂活动设计: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物理学的整体结构和研究范围,并汇报讨论结果2. 实验活动:设计针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3. 课堂讨论:通过提问和回答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物理学的相关问题八、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物理学知识,增加对物理学的理解和掌握2. 完成与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相关的习题和作业,加深对物理学的学习和运用九、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2. 教学效果:通过考试和回顾,评估学生对物理学整体结构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十、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物理学竞赛和科技实践活动,拓展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2. 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和实验室,增强科学实践经验和兴趣以上就是一份关于《高中物理整体结构教案》的全套范本,供参考。
构筑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一个系统的物理模型主要是以系统结构图、数据存贮说明、输入/输出设计书和处 理过程流程图等组成。
系统结构图将整个系统划分成一个个相互联系的模块,并严格定义了模块间的调 用格式.如模块名、参数及其类型、返回值等,而处理过程流程图恰恰对各模块 的内部处理过程进行了描述,详细地定义了每一个模块的输入、处理、数据存储、 以及输出的具体内容,再辅之以数据存储说明、输入输出设计书等内容就形成了 一个非常完整的系统物理模型。
系统设计报告
系统设计工作完成后,系统设计人员要将系统设计的结果写成文字资料,即系 统设计报告。
系统设计报告是系统设计阶段总成果的文字体现。系统的物理模型是产生系统 设计报告的主要基础和依据,系统设计报告又是对物理模型的详细解释和说明。 系统设计报告大致包括引言、系统总体设计、系统详细设计和系统实施计划等 四个部分。
系统设计报告的审定
系统设计报告完成之后,需要组织用户、系统开发人员、管理人员和有关专家 参加对系统设计报告的审定工作。
通过对设计报告的审议,系统设计人员根据各方面的建议对方案进行权衡、修 改或做必要解释,最后由用户组织的主要领导做出选择何种方案的决策,并与 系统设计师及开发商法人代表一同在报告上签字盖章。
至此,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宣告结束,研制工作从系统设计阶段转入系统实施 阶段。
管理信息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郵電大学物理结构与设计报告书院系名称:理学院应用物理系学生姓名:专业名称:应用物理学班级:应物1202时间:2014年11月17日至2014年11月28日物理结构与设计《物理结构与设计》报告书一、理论学习简单介绍计算机的硬件构成及主要作用。
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中由电子,机械和光电元件等组成的各种物理装置的总称。
简言之,计算机硬件的功能是输入并存储程序和数据,以及执行程序把数据加工成可以利用的形式。
从外观上来看,微机由主机箱和外部设备组成。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五个逻辑部件组成。
1.运算器运算器又称算术逻辑单元,是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主要功能是对数据进行加、减、乘、除等的算术,以及与、或、非等逻辑计算,且实现逻辑判断。
2.控制器控制器是计算机的神经中枢和控制中心,只能在它的控制之下整个计算机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自动地执行程序。
控制器和运算器一起组成了中央处理器,即CPU,它是计算机的核心。
控制器和运算器都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统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
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计算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CPU。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如今CPU已能集成在一块半导体芯片上,这种芯片称为微处理器。
它以G为单位,常见的有1.5G、1.7G、2G、2.4G等。
CPU的生产厂商现在主要有Intel、AMD两家,其中Intel 公司的CPU产品市场占有量最高。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CPU有:Intel 公司的Pentium E系列、Celeron系列及酷睿双核和四核系列等;AMD 公司的毒龙系列、速龙系列等.3.存储器存储器是计算机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的记忆装置,它是存储器是计算机中具有记忆能力的部件,用来存放程序或数据。
程序中的指令应用物理学集中实践环节总是被送到控制器解释执行,数据则总是被送到运算器进行运算。
存储器就是一种能根据地址存取指令和数据装置,是计算机中各种信息交流的中心。
它是基本功能是按照指定的位置存入或取出二级制信息。
存储器一般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1)内存储器内存储器一般简称内存或主存,是用来存放欲执行的程序或数据。
一般是由半导体器件构成,存取速度快。
内存的作用是用来存放计算机运行中的程序和数据。
通常程序和数据都是存放在外存储器中,只有在程序要执行的时候才被读取到内存,程序在内存中被逐条执行。
在计算机内部,程序和数据都以二进制形式来表示。
为了便于对存储器进行访问,存储器通常被划分为许多单元,每个存储单元中存放一个字节的二进制信息,且每个存储单元分别赋予一个编号,称为存数单元的地址。
CPU可以直接用指令对内存储器按其地址进行读或写的操作。
内存的存取速度直接影响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内存储器和CPU的集合称为主机。
一般是由半导体器件构成,存取速度快。
内存的作用是用来存放计算机运行中的程序和数据。
通常程序和数据都是存放在外存储器中,只有在程序要执行的时候才被读取到内存,程序在内存中被逐条执行。
目前比较知名的品牌有Hy (现代)、Kingstone(金仕顿)、宇瞻、Kingmax(胜创)、Samsung(三星)、 ADATA 威刚和GEIL(金邦)等。
内存的大小常见的有256M、512M、1G、2G、4G等。
内存条:内存条是连接CPU 和其他设备的通道,起到缓冲和数据交换作用。
当CPU在工作时,需要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上读取数据,但由于硬盘这个“仓库”太大,加上离CPU也很“远”,运输“原料”数据的速度就比较慢,导致CPU的生产效率大打折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便在CPU与外部存储器之间,建了一个“小仓库”—内存。
内存是电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CPU可通过数据总线对内存寻址。
以前的电脑主板上有主内存,内存条是主内存的扩展。
现在的电脑主板,内存完全依赖内存条。
所有外存上的内容必须通过内存物理结构与设计才能发挥作用。
虽然某些情况下需要在内存中建立虚拟盘,但在电脑中内存通常不起数据仓库的作用。
内存的作用:内存是电脑中的主要部件,它是相对于外存而言的。
我们平常使用的程序,如WindowsXP系统、打字软件、游戏软件等,一般都是安装在硬盘等外存上的,但仅此是不能使用其功能的,必须把它们调入内存中运行,才能真正使用其功能,我们平时输入一段文字,或玩一个游戏,其实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
通常我们把要永久保存的、大量的数据存储在外存上,而把一些临时的或少量的数据和程序放在内存上。
2)外存储器外存储器简称外存或辅存,主要用来长期存放“暂时不用”的数据和程序。
通常外存不和计算机的其他部件直接地交换数据,而只和内存交换数据,且不是按单个数据进行存取的,而是成批地进行数据交换。
常用的外存有磁盘、光盘、U盘。
.硬盘(Hard Disk)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
这些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
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
比较知名的品牌有希捷(Seagate)、西部数据(Westdigital)、日立(Hitachi)、三星(Samsung)、迈拓(Maxtor)、东芝(Toshiba)、富士通(Fujitsu)等。
硬盘的大小常见的有40G、80G、160G、250G、320G、500G、1T 等。
U盘。
USB接口就连到电脑的主机后,U盘的资料就可放到电脑上了。
电脑上的数据也可以放到U盘上,很方便。
特点是:小巧便于携带、存储容量大、价格便宜。
是移动存储设备之一。
一般的U盘容量有1G、2G、4G、8G、16G等,价格上以最常见的2G为例,80元左右就能买到。
U盘容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如:4G、8G,16G的U盘。
它携带方便,属移动存储设备,所以当然不是插在机箱里了,我们可以把它挂在胸前、吊在钥匙串上、甚至放进钱包里。
CD 驱动器应用物理学集中实践环节光盘 (CD) 驱动器已日渐普及,尤其在多媒体计算机中。
计算机的 CD 驱动器与音乐光盘很相似,使用激光束阅读数据,并且数据 CD 存储信息的容量达 700 MB 。
CD 驱动器可用来检索大量的数据或在工作时播放您喜的音乐 CD 。
DVD 驱动器新型的DVD光驱的外形和操作与一般的CD光驱类似,但 DVD光盘的容量是CD的七倍以上。
(一张单面单层DVD可存储完整2小时的电影。
) 。
其大小大约为5.4G左右。
软驱随着U盘、读卡器、移动硬盘的普及,软驱已经没有实用价值。
4.输入及输出设备1)输入设备:输入设备用来接收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和程序,并将它们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形式(二进制)存放到内存中。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光笔等。
键盘的功能主要是将用户的各种命令、程序、数据等信息输入计算机。
键盘插头一般呈圆形,有5个插针和一个定位槽,将键盘插头插入主机箱后面的键盘插口上就可以使用了。
随着USB接口的广泛应用,现在的键盘和鼠标插头很多都采用USB接口(USB接口支持热插拔)。
2)输出设备:输出设备用于将存放在内存中由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变为人们所能接受的形式。
常用的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响等。
5. 主板。
它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大的一块电路板,它安装在机箱内,也是微机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板是由各种接口,扩展槽,插座以及芯片组组成。
其作用是连接各个硬件。
6. 电源及显卡电源:计算机电源是把220V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并专门为计算机配件配件如主板、驱动器、显卡等供电的设备,是计算机各部件供电的枢纽,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PC电源大都是开关型电源。
物理结构与设计电源的额定功率:额定功率是电源厂家按照INTEL集团制定的标准标出的功率,能够表征电源工作的平均输出,单位是瓦特,简称瓦(W)。
额定功率越大,电源所能负载的设备也就越多。
电源重要性:PC中很难找到的疑问之一能够电源不足,症状可能是主板“不能够用”,软件导致经常的系统崩溃,这些症状可能由主板、CPU或内存的异常表现出来,甚至有时看来好象是硬盘,CDROM,软盘等的疑问。
电源风扇:电源风扇的结构有:8cm的电脑电源风扇,(俗称小风扇,此种结构最大额定功率只能做到300w),8cm电脑电源风扇两个(俗称双风机,风扇根据抽拉式的方式进行散热,散热效果还,电源部件内部处于恒温状态,此种机构电源输出电压稳定,使用寿命长,多数用在服务器上)。
电脑电源风扇采用12cm风扇一个(俗称小风车,散热效果好,目前国内除与主流市场,此原理为风扇直吹式,比小风扇来说,噪音低,通过金属外壳散热孔直接给电源散热,把机箱内的热风排出,达到主机内部配件降温效果)。
电脑电源风扇采用14cm滚珠风扇一个,此风扇原理为散热面积大,噪音可降低到28DB。
这类风扇配在电源上主要用于高端产品。
惠臣电源-威驰系列就是采用这种散热风扇。
特点是真正做到散热好,静音。
显卡:显卡又可称为视频卡、视频适配器、图形卡、图形适配器和显示适配器等等。
显卡是显示器与主机通信的控制电路和接口,其作用是将主机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并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
显卡的基本作用就是控制图形的输出,它工作在CPU和显示器之间它的主要部件有:显示芯片、RAMDAC、显示内存、 BIOS 芯片及插座、特性连接器等。
显卡的三项重要指标:刷新频率、分辨率、色深。
显卡按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独立显卡,一是集成显卡。
独立显卡是指将显示芯片、显存及其相关电路单独做在一块电路板上,自成一体而作为一块独立的板卡存在,它需占用主板的扩展插槽。
独立显卡按接口类型分为ISA显卡、PCI显卡、AGP显卡、PCI-E显卡。
扩展插槽:扩展插槽是主板上用于固定扩展卡并将其连接到系统总线上的插槽,也叫扩展槽、扩充插槽。
扩展槽是一种添加或增强电应用物理学集中实践环节脑特性及功能的方法。
目前扩展插槽的种类主要有ISA,PCI,AGP,CNR,AMR,ACR和比较少见的WI-FI,VXB,以及笔记本电脑专用的PCMCIA等等。
二、操作系统的安装简单介绍Linux系统的发展历史、优缺点、安装步骤。
1.发展历史Linux是源代码公开、可免费获得的类Unix操作系统,是一个基于POSIX和UNIX的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线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统。
到1991年,GNU计划已经开发出了许多工具软件。
最受期盼的Gnu C编译器已经出现,但还没有开发出免费的GNU操作系统。
即使是MINIX也开始有了版权,需要购买才能得到源代码。
而GNU 的操作系统HURD一直在开发之中,但并不能在几年内完成。
对于Linus 来说,已经不能等待了。
1991年由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计算机系的学生Linux Torvalds首先发布的,其目的是设计一个比较有效的UNIX PC版本,免费给全世界的学生使用。
Torvalds在互联网上公布了该系统的源代码,供大家下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