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学校的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使他们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增强审美意识,为向往艺术的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全面发展,张扬个性”的目标。
二、课程开发的目的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绘画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艺术。
把绘画作为我校校本课程,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特长爱好,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开展绘画教学与研究,我校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
我校拥有高素质的美术教师和优美如画的校园环境;全校学生对学绘画兴趣极大,参与积极性很高,家长也很支持;经广泛征求意见和认真考虑,决定将国画作为我校的一门校本课程,并积极组织实施。
三、课程实施目标1、让学生认识中国绘画这门民族的传统艺术,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使我们的优良传统文化艺术得以继承和发扬。
2、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爱好,进而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和热爱。
3、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初步掌握以线造型和追求意象的特征及绘画技法,使他们的造型能力、色彩能力、创造能力和文学素养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具有绘画的欣赏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5、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为学生走进绘画艺术殿堂奠定基础。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一)、低年级1、了解点、线、面的关系。
了解不同的线的变化会带来不同的画面效果。
2、描画临摹(1)收集素材。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寻找收集儿童眼中的素材。
(2)接触现成的线描画。
(3)分析线描画。
(4)临摹。
3、写生(1)选取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进行写生。
(2)师生共赏,共评。
(3)针对在写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进行分析。
小学美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探究

小学美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探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美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美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校本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推进美育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小学美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探究,探讨如何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校本美育课程,提升学生的美育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小学美育校本课程的意义1.1 培养综合素质。
美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造力、综合素质等。
开发校本美育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丰富教育内容。
校本美育课程的开发可以丰富学校教育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到更多的艺术形式和文化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1.3 培养创新能力。
美育课程的开发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美育教育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2.1 个性化原则。
校本美育课程的设计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注重个性化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灵活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美育教育。
2.2 综合性原则。
美育课程应该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形成全面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2.3 贴近生活原则。
美育课程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通过生活中的各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4 实践性原则。
美育课程的设计应该注重实践性教学,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美育素养。
3.1 教师专业化培训。
学校应该加强对美育教师的专业化培训,提高教师的美育教育水平和能力,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校本美育课程。
3.2 课程资源整合。
学校可以整合各种美育资源,充分利用文化机构、美术馆、图书馆等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美育学习资源。
2024年新学期小学美术教研组工作计划(三篇)

2024年新学期小学美术教研组工作计划一、学习指导思想,提高自身素质。
我校的美术教研工作,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明确各学校美术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要认真总结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深入研究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充分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增强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
积极参与省、市、县美术教师选修模块的培训工作,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搞好校本课程开发,抓好课题研究。
以国家教委颁发的《课程计划》为指导;坚持全面____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科教学新大纲、新教材为基础;以教科研为先导,努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二、了解主要工作,____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一)____新课程理念,改善教学行为。
1、学习新大纲,把握教改动向。
进一步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更新教学理念,明确课改方向。
2、继续认真学习和研究基础教育阶段美术学科课程标准,针对美术学科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重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反思、总结。
3、学习有关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不断完善小学美术学业评价体系,形成不定期随机抽样测试的新的学科教学质量评价方案。
4、积极参与教育论文撰写、投稿。
5、积极参加县、市组织的小学美术教师优秀课评比。
(二)立足本职工作,改进教研方式。
1、积极参加美术学科课标本新教材的教材分析和教学研究,领会新教材的结构体系和单元教学要求,发展学生的审美和表现能力。
2、学习市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建议。
3、美术学科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4、积极参与教学设计典型案例和优秀论文的投稿,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反思与总结经验教训。
5、继续学习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增强学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推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小学美术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探究

小学美术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探究摘要: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属于潜在课程资源的范畴,只有通过一定的研究与运用,才可以在教学中获得更广阔的运用,并具有良好的效果。
在其中欣赏与评述是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内容,对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水平有着决定性作用。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还需要结合小学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互动法、观察法以及整合,充分调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气氛,进而激发小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热情,并逐渐熟悉当地的红色文化。
关键词:小学美术;特色资源;应用探究引言:教学任务首先就是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在对红色美术文化资源开发和运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整体教学质量;其次,教学任务也就是小学美术教学的细节体现,而项目任务也就是小学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如果脱离了小学教学目标,红色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展也就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
但小学却发觉了教学任务后,就没办法达到对学生教学能力的整体提高。
而小学美教本课中对红色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和运用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教学需要和小学工作要求来具体实施的,因此部分美术课的设置目的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技能技巧,同时部分教学任务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形成课堂教学互动课堂教学的实施主要是根据老师与小学生的特点,朝着共同的教育目标加以进行,也是小学进行教育任务、教学任务同时进行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教育任务进行完成以后,作为小学的美术老师,要想通过进行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对红色文化资源有效的进行研究和运用,就必须从教学方法上做出正确的抉择。
互动法一直是对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中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运用途径,在新课标改革以后,互动法在小学美术课程上的运用频率也愈来愈多了,这一方法的主要特点就是教师们能够在教学中处于平等的位置,而学生们相互之间也是平等的,并秉持着主动参与的教学理念,使更多的小学生增加了对美育课程的学习乐趣。
首先,在教育内容上实现了交流,美术课堂教学的主要交流形式就是教师之间的交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要为了促进小学生对美红色教育资源的充分认识,老师在课堂活动中还可以通过问答的形式,对小学生进行询问,有助于学生巩固以往学过的知识点,从而开展系统知识教育,以便了解学生美术知识的整体状况,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开展独立思维。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完整版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为了适应人类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个性化和综合素养教育已成为当代建构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基本趋势。
在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7月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均对学校开发美术校本课程作了明确决定和要求。
特别《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要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应努力做好”开发工作,有组织地进行调查、了解,充分加以利用,积极编写校本课程与教材,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
为此,我们应把以上各阶段的决定和要求作为最有力的研究背景,来弥补农村学校不能完整按通用教材实施美术教学和满足城市学校更为适合恰当的美术教学内容。
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在美术综合探索领域,尝试开发适应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的美术校本课程。
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学习探索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创设良好的探究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尽量在学校原有基础上突出校本的课程特色,尤其在充分尊重学校师生的个性以及学校和社会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上下工夫。
使之更好地成为国家、地方课程的补充,更好地达到提高学校美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因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课题研究。
二、拟研究解决的问题1、学校开发、实施美术校本课程的特色和独特性;2、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和实践体系;3、对其他兄弟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提供经验借鉴和方法的指引问题。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专家学者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使我们对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有了一定的认识。
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美术特色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小学美术特色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问题的提出目前美术学科的教育,各地的经济和文化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美术教育不平衡发展成为必然。
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美术课程是国家统一安排的美术课程,美术教科书成为了解美术资源的唯一途径,一面很难估计学生的差异性,一面在追赶大的趋势时,会丢失一些小的特色。
现在开发和利用地方美术特色课程资源已经成为当前美术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
这些年国家很鼓励教师开发特色教程的发展。
如《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鼓励各地积极开发地方特色课程,开展特色活动课程。
”《美术学科教育学》书中说到,要丰富学生的学习领域。
促进美术学科的发展,培养综合性的人才。
因此,小学美术特色课程开发的重要性,我们要联系实际情况进行探究,成为学生提高审美的重要依据,结合学生的特点,构建有效的美术特色课程,在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美术教育已经从注重简单的技能训练,上升到关注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如何利用美术学科特点、独特的人文性和对育人的思考,尝试挖掘让学生兴趣的美术资源,调动学生探究美术创作的积极性,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达到理论结构建与实际操作的完善,促进学生的美育。
在我们名师工作室成员中,一师一品的特色活动,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色,在各自学校实践中,在尝试着到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特色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美育得到最大的提高。
二、研究的价值小学美术特色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是美术课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挖掘新颖的美术教学资源,通过美术特色教育的形式,拓展学生的审美创造,陶冶学生审美情趣,形成和发展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通过美术特色课程的研究,让特色教学为学生美术素质教育提高的有效途径,其中的渗透多学科有效整合的研究,包括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
训练成员创新思维的研究,挖掘独特美术资源的研究,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以及育人功能的研3借鉴与参考的范例。
开发小学教育专业校园实用美术校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一)

开发小学教育专业校园实用美术校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一)摘要:根据校本课程的开发的政策,校园实用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特色是“以校为本”、“以生为本”。
通过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情境,拟定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制定校本课程的具体操作方案,进行校本课程的实施,校本课程方案的修订与完善等一系列程序,在实践中开发小学教育专业校园实用美术校本课程,从美术方面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校园实用美术;校本课程;探索与实践一、关于“校园实用美术”实用美术也称“应用美术”,指具有社会实用意义、反映生活应用目的的美术,用于衣、食、住、行、用等生活领域,经过设计和艺术加工并结合生产的美术。
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并不限于物质产品的生产,还包括各种以实用为目的的美术设计。
校园实用美术,是直接服务于幼儿园、中小学和大学校园的美术,利用美术技能为各学科教学服务和宣传美化校园的美术与设计。
校园实用美术是专门用于校园的美术与设计。
二、校本课程的开发的政策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三级课程的重要概念,将原来国家过于集中的课程决策权分配一部分给地方和学校参与课程开发,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并行组成的课程结构。
同时,对高等师范院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
”校本课程是“以校为本”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言的特色课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
”高校有开发校本课程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权利和义务,这为开发校园实用美术课程成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校本课程提供了政策依据。
三、校园实用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以校为本”的特色学院要办出自己的特色,一定要在校本课程开发上下功夫,美术校本课程的建设应“以校为本”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艺术教育与生活教育巧妙融合——恒涛双语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是生活的提炼、加工和再创造。
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自然、生活给艺术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艺术尽情地表现自然,表现生活,并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学校的艺术老师们不仅有一双巧手,更有一颗创造生活之美的剔透心灵,老师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了浓浓的艺术气息。
1.扎制风筝,描绘飞翔童年杨振宁博士说“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意识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谈到“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
每年春季,在学校一年一度的“风筝轧制与放飞节”前夕,美术老师总会在美术课正课中穿插二到三节关于风筝制作活动有关的“手工课”,各班学生以小组为合作单位用身边自己认为合适的材料进行风筝设计、制作直至到操场试飞等一系列活动。
这样的美术课堂在真正意义上把童年还给了孩子,让孩子们利用美术课时间充分体验童年的快乐。
同时,学校统一安排将美术课堂与语文、科学等学科进行整合,组织系列知识探究活动,如:风筝制作心得分享、风筝设计原理探究、与风筝有关的古诗词搜集并赏析等,让学生通过参与与实践获得更宽泛的知识。
2.手绘彩瓶,设计彩色生活“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在我们的课堂上,不同形状与色彩的玻璃瓶子成了师生们的有用资源。
美术课程标准也指出:“美术课程要向学生提供技术性活动的基本方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于是,忙碌的期末复习期间,美术老师利用美术课堂,组织开展“手绘彩瓶释放心情”活动,引导学生大胆用丙稀色彩在瓶子(包括盘子、花盆、木片等)上涂抹自己内心的情绪,学生将自己紧张、微笑、哭泣、恐惧、自信等情绪借用色彩的力量,绘制在简单的瓶器表面上,这些瓶器便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
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审美角度的转变,又使学生紧张、疲倦的复习备考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宣泄。
3.拓展教材,活用校本资源孩子们徜徉于红通通的如意(柿子)园里拍摄、留连在桃花园里写生,已经成为我校美术老师拓展美术教材、开展室外美术课堂的一大风景。
小学美术教学教研工作计划(4篇)

小学美术教学教研工作计划(4篇)小学美术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篇一本学期将继续围绕课改实验中心开展工作,大力推进校本教研,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调动教师的学科教学积极性,参与课堂教学研究。
深入研究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策略,策划和组织有效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研水平。
主要工作一是深化课改实验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以中心组为核心,以学片、基地学校为平台,在不同学段分别开展主题性的教学研究,美术对压缩的鉴赏模块进行重点内容的提炼,对其他模块进行鉴赏与实践的可操作性的研究;小学美术重点围绕“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带动教学研究和校本课程的开发。
2、围绕“情趣互动高效”的主题,组织开展“河阳中心小学美术优质课比赛活动”,培养新一批教学骨干。
(3-4月份)二、开展美术教育科研,创建学校教育特色。
1、组织片骨干教师开展教学小专题的研究,并逐步形成课题,促使课题研究与培养骨干结合,与提高教学质量相结合,做到课题引领,点面结合,整体推进。
(全年)2、做好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整理挖掘新的课程资源3、开展年度校美术教学论文、案例评选活动,推荐优秀论文参加更高级别的评选。
(6-7月份)三、转变备考工作思路,提升美术高考质量。
1.充分发挥备考中心组的作用,调动骨干教师的积极性,转变观念,探索新的备考策略。
(全年)2、加强美术工作的交流,组织举办“学生美术习作巡回展”。
(6月份)3.加强学习交流,组织美术教师外出学习或邀请相关专家授课,具体指导美术备课工作,提高教师备课水平。
(六月)4.召开艺术高考备考会议和研讨会,总结交流艺术备考经验,探索新的备考方法和途径,提高艺术高考水平。
四、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1.组织美术教师外出学习、交流、收集思想,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2.建立教师专业协会,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和凝聚力,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完整版)新星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新星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学校的课外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使他们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增强审美意识,为向往艺术的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全面发展,张扬个性”的目标。
二、课程开发的目的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绘画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艺术。
把绘画作为我校校本课程,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热爱,培养学生特长爱好,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开展绘画教学与研究,我校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
我校拥有高素质的美术教师和优美如画的校园环境;全校学生对学绘画兴趣极大,参与积极性很高,家长也很支持;“办特色学校,育合格人才”全“面发展,追求卓越”是我校办学的宗旨和目标,培养学生特长爱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我们一贯的追求。
实施绘画教学,有利于整合我校的资源优势,体现我校的办学特色,促进我校的发展。
经广泛征求意见和认真考虑,决定将国画作为我校的一门校本课程,并积极组织实施。
三、课程组织机构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苗龙副组长:孙利军成员:刘艳会张凤勤张晓燕高明利四、课程实施目标1、让学生认识中国绘画这门民族的传统艺术,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使我们的优良传统文化艺术得以继承和发扬。
2、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爱好,进而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和热爱。
3、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初步掌握以线造型和追求意象的特征及绘画技法,使他们的造型能力、色彩能力、创造能力和文学素养得到提高。
4、培养学生具有绘画的欣赏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5、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为学生走进绘画艺术殿堂奠定基础。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一)、低年级1、了解点、线、面的关系。
我校开展《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花灯制作的开发与探索》的意义和成果

我校开展《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花灯制作的开发与探索》的意义和成果我校通过多年开展《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花灯制作的开发与探索》取得了一些进步和成绩,在这里与读者一起分享。
一、构建了科学有效的花灯制作课教学模式。
花灯虽然在民间流传有数千年之久,但在文化传承这方面引入学校课堂让学生全面认识与参与的地方不多;没有系统的花灯制作课堂教材模式,作为一门系统的课程与美术教育进行整合作为校本课程,让孩子们在认知、学习花灯制作的基础上达到以美育人的效果尚是首次,因此我校将在这方面加以开发和探索,使它形成规范化、科学化和体系化的工艺制作教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和综合素质。
我们构建了“导、范、赏、练、品、评、悟”七步教学法的花灯制作基本教学模式。
这样的制作指导流程,融于一体,比较全面和实效。
二、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花灯制作机制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促进他们制作水平的提高。
花灯制作课教师根据巡视时掌握的情况,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品评学生的练习情况,所谓“点”,就是抓住几份有代表性的优、差作品进行品评。
好的作品,品味其好在哪里?是结构扎实、糊裱平整、插画精美。
鼓励其他同学学习他们;较差的作品,评议其差在哪里,演示怎样矫正。
所谓“面”,就是让学生进行互评交流,互评品评,自我矫正,或相互帮正。
三、提高学生花灯制作策略的有效探索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制作水平,我们采用了以下策略:(一)调查研究,寻求突破。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行规现状,每个年级都结合花灯制作内容自行设计了“学生调查问卷”,从调查设计的简单、可操作性以及内容的全面权衡,课题组评定出最佳问卷,并对实验班级做抽样调查问卷,以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和相关数据,以学生现有的制作为起点,到结题前再进行一次后测,前后测对照验证研究效果。
(二)个案研究,分层渐进。
小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手工制作能力不同,教育和行为规范是统一的,但在训练方法和具体要求上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使不同层次的孩子循序渐进,养成良好的制作能力。
加强版画教学,提高小学生美术素养

加强版画教学,提高小学生美术素养——版画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研究报告负责人古连全单位:北京市昌平区城北中心小学一、研究的背景儿童版画教育在世界各地早已得到各国儿童美术教育家的重视,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的实际,在中小学及幼儿园开设版画课。
我国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成立了中国少年儿童版画学会,各地也相继成立了名目繁多的儿童版画活动组织。
国家教委在90年开始实施的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增设了版画课。
因此,儿童版画逐步在校园兴起。
21世纪实验新教材中有一系列版画教学相关的内容,在新课程各册的系列版画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版画多元探究,在教学形式上拓展。
在昌平地区还没有中小学校开展深入的版画校本教研探究,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校抓住“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良好机遇,创新办学理念,走“特色立校,特色兴校”之路,确立了“以儿童版画为切入点,艺术教育为突破口,道德教育为内驱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
在创办特色学校的过程中,以科研为先导,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开展了多种研究,从“面”上普及版画教育,从“点”上深化版画教育,促进了版画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协调了特色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关系。
根据古建筑“牌楼”、新时代“奥运”等文化资源编写了版画校本教材《实物版画》和《石膏版画》,并在教学中逐步发展、完善。
因此于2007年12月起,昌平区城北中心小学开展加强版画教学,提高小学生美术素养——版画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此课题的确立弥补本校单一国家课程设置的不足,满足学校和学生的具体需要,开阔学生眼界和思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审美欣赏水平,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加强版画教学,提高小学生美术素养,凸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
(一)开发版画校本教材原因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动了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而校本课程要充分发挥本校、本地区的特色。
结合学校的课程体系,选择版画课题作为研究课题,彰显本校校验特色,有效的利用了软硬件设施与资源。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分析

课程篇社会在不断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前进完善着。
在核心素养理念背景下,国家教育以创新性教学为主,以小学生全面发展为主,为小学生的教学指导做好坚实的教学准备。
从小学课程总体校本课程指导来看,美术校本课程更是从根本上进行创新,转变了过去以课堂教师指导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转换指导形式,在美术校本课程中提高整体小学生的自我核心素养,从而实现美术校本课程下锻炼小学生对于美好事物的认知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情操。
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只注重以指导美术书本知识为主,在主观上忽视了小学生对于色彩的感知和想象。
因而,会让小学生对美术课堂提不起学习兴趣,既影响了整体美术课堂的推进,又会影响小学生自身素养的提高。
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影响下,国家将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进一步开发运用,力求带动小学生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更好地发展提高自我。
小学往往是培养一个学生整体社会认知能力的基础点。
从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出发,抓住小学学生这一基础点,在实际美术课程中,转换多种教学方式,将核心素养理念与美术校本课程紧密相连,充分渗透创新教学方式的同时,促进小学生在校本课程中自我素养不断提高。
一、转变美术教学方式,将校本课程“精髓”渗透当下的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往往会拘于传统的教学形式,美术教师对小学生进行的通常是书本上的“书面美术教学”,小学生很有可能只是在书本上用“眼睛”去观看,而课上减少了实际实践,则会在客观上影响小学生对于美术蕴涵的理解和感悟,提高不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和美术色彩感知能力。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要求小学美术教师从实践出发,带领小学生从美术实践自我操作中感受美术的色彩魅力,独立思考,自我分析色彩的形成,培养小学生在美术校本课程中锻炼自我思考的能力,促进小学生更好地成长。
二、将创新理念紧跟美术校本课程发展当下教育发展,注重与社会发展相接轨,将美术校本课程与创新教学理念紧密连接起来,在转变美术教学方式的同时,带领学生将自我思维与社会思维紧密相连。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我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
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我校的办学目标“打好基础,和谐发展”,确定校本课程的主题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学会自我防护,拥有健康体质。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课程研发的目标:校本课程是根据自己学校特色开发的课程。
完善课程体系,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最终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实施,使学生打好“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身,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基础,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校本课程研发的原则:1、人本性原则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就是以认同人的个性为显然出发点,在课程挑选采用上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自学市场需求,并使学生的自学市场需求获得认同和满足用户。
我校开办的校本课程正是本着这一原则,中华美德故事、古文学品酒课中我们收集了许多经典的故事及名著片断,使学生赏析、品味人物性格的特点,不断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拒绝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稀释民族精神的营养,并使之沦为学生蜕变成才的精神支柱。
2、整体性原则校本课程的研发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住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研发,学科课程应当获得充份注重,研发潜在的课程资源,注重暗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
在读本课程的设置中,低年级注重学生的礼仪养成教育,中年级我们将重点放到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理解能力的培育。
小学美术剪纸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初探

小学美术剪纸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初探1. 引言1.1 研究背景剪纸是一种源远流长、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剪纸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传统,在民间广泛流传,并成为中国传统美术的独特形式之一。
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手工艺逐渐失去了人们的关注和传承,剪纸这一传统手工艺也面临着消失的危机。
开发小学美术剪纸课程,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创造力、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美术剪纸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情况,评估课程实践效果,提出课程改进与优化建议,以及通过案例分析来探索小学美术剪纸课程的推广和未来发展方向。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小学美术剪纸课程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和价值,通过深入研究剪纸艺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地位,设计并实施相关课程,评估课程实践效果,进而对课程进行改进与优化,为小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美术教育资源。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推动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研究还将提供实践经验和参考案例,为其他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展类似课程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小学美术剪纸课程的推广和普及,为我国美术教育的多样化和专业化发展做出贡献。
1.3 意义小学美术剪纸课程的意义在于通过剪纸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观察力、创造力和手工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剪纸艺术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专注力和耐心,培养他们细心观察、细致动手的优秀品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手工技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开展小学美术剪纸课程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手工技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农村小学如何开发美术校本课程

芮城县新兴小学 任晓华
“ 国培计划”(2014) —— 山西省农村骨干教师长期集中培训项目小学美术学科
什么是校本课程?
校 本
课
程
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 实际情况自行规划、设计,自主开 发、实施的课程。它是国家和地方 课程有利的补充。
“ 国培计划”(2014) —— 山西省农村骨干教师长期集中培训项目小学美术学科
2.
3.
社会性原则——与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活相结合。
综合性原则——利用多媒体渠道进行美术活动。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 “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 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 社会生活中的环境,(如活动、事件 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使学生养 成关注社会、学会欣赏的习惯。”
“ 国培计划”(2014) —— 山西省农村骨干教师长期集中培训项目小学美术学科
为什么要开发校本课程?
第一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 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 有利于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
第四
促进了学校的和谐发展。
“ 国培计划”(2014) —— 山西省农村骨干教师长期集中培训项目小学美术学科
如何开发美术校本课程?
1.
趣味性原则——注重儿童兴趣,满足学生发展要求。
美术校本课程开发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要转变观念,善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不能局限于编写教材 取得学校、家长、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 国培计划”(2014) —— 山西省农村骨干教师长期集中培训项目小学美术学科
总结寄语
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是发展学生潜能、促进教师、学校发展,发 挥社会功能和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途径。作为基层美术教师,我们将 在实践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在努力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等规定性 课程优质化的同时,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建设,使校本课程开发与实 施能更好的服务教学、服务于学生,有效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随着新时代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和改革,小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议题。
本文将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核心素养是指在具体学科中不断形成、巩固和强化的跨学科能力和思维品质,包括学科素养、能力素养、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
而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创新思维和美感表现力的一门学科。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需要将核心素养融入到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美术技能,更能够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开发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需要全面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在课程开发中,可以通过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相关的美术主题、情境和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表达和创作。
结合学科素养、能力素养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要求,设置不同层次和形式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全面发展。
在实践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素养和创造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艺术鉴赏和批评,促进学生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参与。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实践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有必要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美术教学资源和艺术文化资源,提供丰富多彩的美术教育活动和展示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激情。
还可以通过校本课程的特色建设和项目合作,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拓展学生的美术学习渠道和空间。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支持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和配合。
浅析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应用实践

浅析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应用实践作者:尚梦瑶来源:《新课程·小学》2018年第06期摘要:随着小学课改的不断深入,美术教师成为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研发的主要力量,当前我国小学美术教育面临着最好的发展机遇,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一改传统的学科本位主义倾向,对课程与生活日常的密切联系投入了较大的关注度。
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付出较大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积极正面的情感体验中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涵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
从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出发,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中问题的分析,寻找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课程开发;应用实践美术教师在实行校本课程研发时,应摈弃传统美术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思维方式,将教学角色从传递者转变为引导者,只有这样,才能在课改制度推行的教育新形势下,做好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从而为进一步制订体系化和制度化的相关发展策略提供现实依据,有助于推广我国小学阶段美术校本课程研发。
一、校本课程的含义校本的含义由三个关键词组成,第一点是为了学校,校本的制订与开展是以完善学校教学实践为目标,解决学校面临问题为最终目的;第二点和第三点分别是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即学校自身的发展问题要从校长着手找问题,对教师等教学主体工作者进行综合分析与讨论,并得出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且将其落实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
校本课程的出现应与学校教学历史相符合,美术校本课程因其特有课程性质,首先是其具有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其次美术校本课程能够彰显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
在进行中国传统美术校本课程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利用了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源,促进了美术教学的开展逐渐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二、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行,大多数美术教师对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教学实践中,美术校本课程的推行确立了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内涵,同时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起到了传承的作用,体现了学校对于小学美术教育的实际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江山市江东小学课题组*[摘要] 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之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正成为学校现在和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教师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本课题研究以美术教学为例,结合教学实践,从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的原则、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和具体的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效果及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几方面阐述了基层美术教师依托当地的社会资源,结合学生的年龄和个性差异、学校的传统与优势等因素,通过搜集素材来新编或改编教材,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美术修养,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 校本课程社会资源整合学生发展第一部分背景及意义*课题组负责人:何耀胜报告执笔者:何耀胜其他成员:姜建忠、陈军、林敬华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重点转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三级课程”取向。
标志着“校本课程”真正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建设的重点之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使课程更加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特点,从而提高课程的实效,它是国家和地方课程有利的补充。
《美术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在《美术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并重。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本次美术课程改革的最主要的突破点在于”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美术学习,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旨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美术,引导他们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结合。
在《美术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要真正体现上述突破,作为美术老师在利用好原有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还必须积极投身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实践。
美术教育现状也要求美术教师根据实际开发校本课程,现今的小学美术课本一般只有20课。
而课程设置要求小学阶段每星期要上2节课,所以美术课本往往半个学期就上完了。
而另外半个学期就要教师自己找教材上课。
利用各种资源开发符合实际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学的快乐,在培养美术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其他的综合能力,教师教的也轻松。
所以开发美术校本课程具有现实的意义。
第二部分实践与探索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一、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准备—对美术资源的调查和整理课程资源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可供利用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因素、素材、条件等。
课程资源的整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而作为美术教师则要努力调查和整理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并加以整合,从而促进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的综合,通过建立在广泛的社会、文化情景中的、以美术为主题并融合其他学科部分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主动地融会不同学科的内容,使他们获得探究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课程资源种类繁多,内容复杂、形态丰富、性质各异,所以为了便于掌握和利用,我们主要分校内和校外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
(一)校内美术资源的整合校内美术课程资源指学校范围内可以用于美术学科教学的各种人员、物质、人文、活动、信息方面的因素、素材和条件等,是美术学科教学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其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
1、整合人文资源美术课程的人文资源包括:美术教师群体、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少先队组织、校园环境风格、校风校纪等非物质性资源,这些是美术教育实施的软环境,其质量的优劣及对现有人文资源的利用水平对美术教育质量的影响非常关键,不少学校美术教育发展质量不佳的主要原因就是人文资源的质量不高,相反人文资源质量和利用水平较高的学校在美术教育方面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人力资源是人文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课程中最活跃、最能动,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其中美术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理念、教学技能技巧、教学研究能力等则是美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
在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上,图书馆、图片是资源,更要看到人,人是美术教学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教师本人。
此外,还有学生、家长、当地的艺术家和民间艺人等。
在对众多美术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时,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师的主体和“凝结核”作用。
只有充分发挥了教师的能动作用,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吸收新的信息,拓宽教学思路,调整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从而使得美术教学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美术教育取得理想的效果。
2、开发活动资源学校举行的各种与美术有关的活动如美术兴趣小组、美术知识讲座,美术知识竞赛、美术作品比赛和展览等,或者需要借助美术手段的活动如校园环境布置、文艺演出的舞台布置与宣传、各种其他活动的场所布置与宣传等,都是美术课程的活动资源,它们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也是检验、评价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学校教师和管理者要积极创造条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资源,为学生的一展身手提供舞台。
3、整合学科资源学科资源指在学校教育课程体系内其他学科中与美术有关的课程资源。
这些学科中有不少知识、技能可以用于美术教学或与美术课程资源组合运用,包括音乐、常识、语文、体育等学科资源的利用可以更好的拓展美术教学的内容,使美术教学更富有吸引力。
4、利用信息资源信息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为美术学科提供了大量信息化资源。
综合探索活动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教师鼓励学生在校内外充分利用网络,获取最新的美术或与美术有关的信息;教师自己则利用网络,不断获取美术教育的信息;了解美术教育的新动态,开发富有创意的教学内容及方法。
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与美术的整合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二)校外美术资源的整合校外美术课程资源是指学校以外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可以被利用于美术教育的各种信息、设施、条件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些资源是美术教育得以广泛、高效实施的重要条件。
1、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地方美术课程资源也称民间美术资源,是指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美术资源。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教材的编写和教师处理教学内容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这就使得我们把更多的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纳入美术教学系统成为可能,美术教师在实施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纳本地区最有特色和影响的美术资源或结合身边的乡土美术文化组织自己的教学内容,这一方面丰富了美术课程的内容,而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美术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对地方美术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2、社区美术课程资源社区美术课程资源:指学校所处的社区内可供利用的美术课程资源。
教师要到社区中进行调查,本地都有哪些文化资源。
还可以通过发动学生和家长了解本地的历史、艺术、人物等,从而使美术教学紧密地联系当地的实际。
一般说,调查美术资源可分为三个部分:“物质”与“场所”资源——有自然景观、物产、寺庙、公园、游乐场等;“动态”资源——生活特色、庆典、民俗活动等;“人物”资源——当地的艺术家、民间艺术家或其他名人等。
调查可以用文字、摄影、摄像,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写生和拍摄,分门别类进行整理。
3、自然美术课程资源自然美术课程资源:指自然界中可用于美术教学的自然风景、物产资源等各种因素。
这些可以为美术的写生、采风等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是美术教学最好的素材之一;山区的竹林、水畔的大树、笔直的大路、河边的鹅卵石等等则为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因此,自然界中有着大量可以开发和利用的美术课程资源,通过研究、取舍、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对拓展美术课程的空间,丰富美术课程的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校外美术课程资源的利用能大大拓展美术实践活动的空间,是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校外资源在与学校活动、人事资源相结合后,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它与校内资源及教科书等国家课程的结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美术教师在对这些资源调查后要进行整理、研究、取舍,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参考和作好准备。
二、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1、趣味性原则——注重儿童兴趣,满足学生发展要求。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应注重趣味性,不论在内容的选择还是课程的实施方式上都应有所创新,形式应更丰富多样,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变化往往和美术学习的兴趣有密切的联系。
低中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美术活动有浓厚兴趣,中年级则开始思维的分化,对符号的象征意义和抽象思维产生兴趣,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年级开发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实施方式。
如低年级可多开展一些美术活动,高年级可增加社会实践活动。
2、社会性原则——与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活相结合。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环境,(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使学生养成关注社会、学会欣赏的习惯”。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与当地的社会环境相脱离,当地的社会环境中蕴含着校本课程开发的丰富资源,并能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各种有效的途径。
同时,当地的社会、经济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他们的耳闻目睹,往往能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另外,像我市的一些广场、风景区、公园、博物馆等使美术课走出了课堂,为学生提供了美术活动的场所,他们通过写生、参观、讨论等形式,提高了美术创作水平和鉴赏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美术的兴趣。
3、综合性原则——利用多媒体渠道进行美术活动。
教师要把本地的文化资源,我国和世界优秀的艺术作品、网络资源纳入校本课程开发中,这些资源不仅向学生提供了美术的造型、色彩、材料等资源,还提供了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有的还涉及民族、宗教、民俗、地理等。
这就正好说明了美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综合性。
三、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一)整合校外美术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校外美术课程资源是指学校以外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可以被利用于美术教育的各种信息、设施、条件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些资源的利用是美术教育得以广泛、高效实施的重要条件。
1、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教材的新编教材的新编是教师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在对已有课程资源进行筛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传统与优势,针对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而开发的全新的课程。
如《家乡特产包装设计》《艺术节节设计》《廿八都建筑考察》《江郎山辅助风景设计》《江山古道文化》《树种草籽贴画》《我们身边的民间手工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