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离子注入_572605374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面生长200~250ÅSiO2 4、注入杂质的自非晶化效应:
重杂质,高剂量注入
300Kev 1E12cm-2磷离子注入时采用 不同厚度屏蔽氧化层的效果
28
注入离子的横向分布
注入离子的横向分布对于自对准源漏注入工艺是一个基
本限制因素。
决定器件的电学沟道长度
注入磷/砷
当透过厚掩膜 (掩膜厚度 >>Rp+ΔRp)大 尺寸窗口进行 注入时,
对于低浓度区的偏差,采用高斯分布的高次矩描述。对于硼的分 布,采用Pearson IV分布描述。
一次矩
二次矩
三次矩 四次矩
(a)标准高斯分布,(b)负偏斜度,峰值略向 深度方向偏移,并额外增加尾部向表面延伸 程度,(c)大的峭度使分布的峰值平坦化
18
不同能量硼离子注入的分布及其与标准高斯分布的差异
深度为Rp时的离子浓度为最大值: Cp =
Q
2π ΔRp
离子浓度沿硅片深度的积分就是注入剂量:
∫∞
Q = N (x)dx = 0
2π ΔRpCp
16
200KeV implants
17
一个任意的杂质分布可用一系列的矩来描述:归一化的一次矩是投影射 程,二次矩是标准偏差,三次矩是偏斜度;四次矩是峭度。
主要在低能区起作用; 离子越重,能量损失越大, 电子阻滞成为主导地位所对 应的离子能量就越大。
常见杂质的Sn和Se与注入能量的关系
13
离子投影射程由下式决定
∫ ∫ Rp ( E0 ) =
Rp dx =
0
0
dE
E0 (dE / dx)
total
∫0
=
dE
E0 Sn + Se
ΔR p
≅
2 3
⎡
R
p
⎢ ⎢⎣
MiMt Mi + Mt
⎤ ⎥ ⎥⎦
Rp与入射离子质量和能量有关; ΔRp与入射离子与靶原子质量比有关
14
15
入射离子的分布
对于无定形靶,离子浓度沿深度方向分布的一阶近似关系:
C(x) =
Q 2π ΔRp
exp(−
(x − Rp )2 2ΔRp2
)
高斯分布
式中,Q是注入离子剂量(/cm2)
x j = Rp + ΔRp
2 ln⎜⎜⎝⎛
1
φ ⎟⎞
2π ΔRp N B ⎟⎠
(假设0 ≤ x ≤ Rp时,均有N(x) > NB)
23
实际的入射离子分布问题
沟道效应 横向分布 复合靶注入
24
沟道效应:在单晶靶中,当离子速度方向平行于主晶轴时,有 部分离子可能会行进很长距离,造成较深的杂质分布。
入射离子在非晶靶中的分布服从高斯分布(一级近似),其浓度峰值在 离子的垂直投影射程处
实际的百度文库子分布要考虑沟道效应和横向离散效应
需要进行退火工艺来消除离子注入工艺带来的晶格损伤,并激活杂质
(导电性)。
41
课后作业
教材第121/122页: 第1题:已知Rp = 1000Å,ΔRp = 380Å 第4题 第6题
从不同方向看硅晶体的图像. 左上:110轴沟道;
右上:111 面沟道 ;
左下:100轴沟道;
右下:倾斜并旋转硅片模拟“无规则”方向 .
沟道效应示意图
25
剂量越 大,注 入杂质 分布受 沟道效 应的影 响越不 明显
注入到<100>硅片中硼离子分布的计算机模拟。注 入条件:倾斜和旋转角度为零,注入能量为35KeV.
为避免高温退火带来的杂质扩散,一般先进行一个低温退 火来消除点缺陷。
35
100Kev,不同剂量砷注入硅中的损伤密度分布
由于非晶层可能是埋层结构,因此,SPE过程有可能从非 晶层的两个界面开始,两个外延面相交时,可能产生缺陷。
36
在非晶化条件 下,550℃下大部 分杂质已被激活
不同剂量磷注入的等时退火效果与退火温度的关系
32
注入损伤的分类:
一次缺陷:注入过程引入的空位和填隙原子等点缺陷 二次缺陷:点缺陷重新组合形成扩展缺陷,如双空位、位
错环等
注入后的退火:
消除晶格损伤,恢复晶格结构 将大部分注入离子移到晶格位置,使其具有电学活性(激活)
退火工艺:
在N2中进行,时间一般在30~60分钟 退火温度一般要求在850℃ ~1000℃
Dose
=
1 A
∫
I q
dt
t = Dose ⋅ A⋅ q I
当剂量固定时,束流越大,扫描时间越短,机器产能越高 扫描时间太短,会影响注入的均匀性(一般最短扫描时间10s)
10
射程的概念
高能离子进入靶材料后,与靶原子核及其电子碰撞,损失 能量,发生散射,最后停止下来。
离子在靶中的行进路线及其停止位置是随机的。
离子注入技术的三大基本要素:
(1)离子的产生 (2)离子的加速 (3)离子的控制
4
离子源:
气态源: (或固体源)
BF3 AsH3 PH3
放电室:低气压、分解离化气体
BF3 Æ B,B+,BF2+,F+, ………
引出狭缝:负电位,吸引出离子
离子束流量(最大mA量级)
吸极电压Vext:约15~30KV,决定引出离子的能量(速度)
硅片表面凹凸形貌和静电扫描方式引起
高度等比例缩小的MOSFET中遮挡效应的示意图: 注入倾角使源/漏区中有一个不能与沟道区相连, 从而导致器件的I-V特性异常
39
静电扫描系统中,入射束和圆片 表面法线之间的角度是变化的。
圆片越大,静电偏转 角越大
40
本章小结
离子注入工艺是IC制造中主流的掺杂技术:
射程R:离子在靶中行 进的总距离
投影射程Rp:离子射程 在靶深度轴上的投影距
离
ΔRp:Rp的标准偏差
硅片
入射离子 散射过程
11
入射离子能量损失机制(LSS理论)
电子碰撞:入射离子与核外电子碰撞,因质量相差很大,因 此单位长度上的碰撞离子损失很少能量(Se) ,且都是小角 度散射。
核碰撞:入射离子与靶原子核碰撞,因二者质量为同一数量
5
质量分析器:选择注入所需的杂质成分(B+)
分析磁铁:磁场方向垂直于离子束的速度方向
离子运动路径:
mv 2 = q ⋅ v × B r
离子运动速率:
v = 2 E = 2qVext
m
m
r = mv = 1 qB B
2
m q
Vext
质量m+δm的离子产生的位移量:
D = R δm [1 − cosϕ + L sinϕ ]
1、可在较低温度下,将各种杂质掺入到半导体材料中。
2、能精确控制掺入基片内杂质的注入深度与浓度。
3、能实现大面积均匀掺杂,且工艺的重复性好,成品率高。
4、掺入杂质的纯度高,引入沾污少。
5、由于注入离子的直射性,杂质的横向分布较少。
6、可采用多种掩膜材料进行注入:二氧化硅、多晶硅、光刻胶、金属等。
离子注入工艺的三要素:离子产生、加速和控制
37
瞬时退火效应:高温退火时出现的异常扩散
注入损伤造成高浓度自填隙原子和空位等缺陷,因此使杂质原子 的扩散异常增强,从而使退火后杂质的再分布现象严重。
未退火 700ºC 800ºC 900ºC 1000ºC 1100ºC
70Kev 硼 1E15/cm2
不同温度下退火的硼原子浓度分布图
38
离子注入机的遮挡效应:
R'p 2
=
(1−
d R p1
)R p2
+d
双层靶中杂质离子的分布示意图
(1 −
d) Rp1
是离子在M1中未走完的射程百分数,乘以Rp2即为折合到
M2中离子到达峰值还需走的距离
30
注入损伤与退火
注入损伤的形成:
高能入射离子与靶原子核发生碰 撞时,使靶原子离开初始晶格位 置,并引发连续碰撞,引起大量 靶原子偏离晶格位置,产生空位 和填隙原子等晶格损伤。
19
20
21
根据离子注入条件计算杂质浓度的分布
已知杂质种类(P,B,As),离子注入能量(Kev),靶材
(Si,SiO2,Si3N4等)
求解第1步
查LSS表可得到 Rp和ΔRp
已知离子注入时的注入束流I,靶面积A,注入时间t
求解第2步
计算离子注入剂量: Q = I ⋅ t A⋅q
求解第3步
1016/cm2。
2
杂质剂量与杂质浓度的关系
剂量(个数/面积): 往下看,单位面积下 所有深度内有多少条 鱼
浓度(个数/体积):特 定区域单位体积内有多少 条鱼
离子注入工艺设备及其原理; 射程与入射离子的分布; 实际的入射离子分布问题; 注入损伤与退火; 离子注入工艺的优势与限制。
3
离子注入工艺设备及其原理
26
临界角
Ψ = 9.73D Zi Zt
E0d
当离子速度方向与晶轴方向夹角远大于临界角时,沟道效应 很小。
典型杂质在硅中的临界角 上:<111>衬底 下:<100>衬底
27
解决沟道效应的方法
1、偏轴注入:一般选取5º~7º倾角 2、衬底非晶化预处理:
进行一次高剂量Si、Ar+注入 3、非晶层散射:
2m
R
出口狭缝:只允许一种(m/q)的离子离开分析仪
6
BF3源气体的质谱图
7
加速管:加速离子,获得所需能量;高真空(<10-6 Torr)
静电透镜:离子束聚焦
静电加速器:调节离子能量
静电偏转系统:滤除中性粒子
B1+1 + e− → B11
8
终端台:控制离子束扫描和剂量
离子束扫描
33
硼的退火效应
低温下,载流子浓度受点缺
陷密度控制
退火温度上升,点缺陷消
除,自由载流子浓度提高
500~600℃时,点缺陷扩散
率提高,聚集成团,形成扩 展缺陷
高温下,扩展缺陷被消除,
激活的载流子浓度接近注入 浓度。
几种等时退火条件下,硅中注入硼离 子的激活百分比
34
非晶层的退火过程:固相外延(solid phase epitaxy)
级,因此单位长度上的碰撞可使离子损失较多能量(Sn), 且可能发生大角度散射。有时还引发连续碰撞。
入射离子能量损失:
dE dx
=
Sn( E )+ Se( E )
12
电子阻滞的特点
Se (E) = ke E
Ke为与离子和靶物质有关的常 数; 在高能范围起主要作用。
核阻滞的特点
当能量较低时,E ↑,Sn ↑ ; 当能量较高时, E ↑,Sn ↓; Sn在某能量处有最大值。
窗口边缘处浓 度为同等深度 窗口中心部位 浓度的1/2。
Poly-Si
横向系数大约在 0.5左右
SiO2
有效沟道长度 P型Si衬底
29
复合(双层)靶注入的分布
离子在两层靶中均为高斯分布 原子量M1靶:Rp1,ΔRp1,d < Rp1 原子量M2靶:Rp2,ΔRp2
d
M1
M2
M2靶中峰值浓度距表面距离
静电光栅扫描:适于中低束流机 机械扫描:适于强束流机
剂量控制
法拉第杯:捕获进入的电荷,测
量离子流
注入剂量:
Dose =
1 A
∫
I q
dt
当一个离子的荷电态为m时,
∫ 注入剂量为 Dose =
1
I dt
mA q
两种注入机扫描系统
9
离子注入工艺控制参数
杂质离子种类:P+,As+,B+,BF2+,P++,B++,… 注入能量(单位:Kev)—— 决定杂质分布深度和形状 注入剂量(单位:原子数/cm2)—— 决定杂质浓度 束流(单位:mA或μA)—— 决定扫描时间
第五章 离子注入
岳瑞峰
微纳器件与系统研究室
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
yuerf@mail.tsinghua.edu.cn
1
概述
离子注入(Ion Implantation)是IC制造中占主导的掺杂技术。 离子注入:将杂质离化,通过电场加速后打入硅片中进行掺杂。 典型的离子注入工艺参数:能量约5~200keV,剂量约1011~
以下层晶格结构为样板重新生长晶体,此时,靶的本体原子与 注入杂质同时进入新生长的晶格结构中。
非晶层的SPE过程可在600℃下完成,此时可使非晶层中 的杂质被激活。
非晶层SPE再生长的问题是残余缺陷(扩展缺陷),需要 进行高温退火来减轻(不能完全消除),同时高温退火也 可使非晶层外的注入杂质激活。
注入损伤阈值剂量:
超过某一剂量注入后,形成完全 损伤,晶体的长程有序被破坏。
离子越轻,阈值剂量越高; 温度越高,阈值剂量越高。
常见硅中杂质使硅衬底非晶化的临界 注入剂量与衬底温度的关系
31
Cross sectional TEM images of amorphous layer formation with increasing implant dose (300keV Si -> Si)
计算杂质最大浓度:
Cp =
Q 2π ΔRp
求解第4步
写出杂质浓度分布公式:
C(x)
=
Cp
exp(−
(x − Rp 2ΔRp2
)2
)
22
根据离子注入条件计算杂质浓度的分布
假设衬底为反型杂质,且浓度为CB,计算PN结结深
C(x)
=
Cp
exp(−
(x − Rp 2ΔRp2
)2
)
由 C(x j ) = CB 可得到结深计算公式:
重杂质,高剂量注入
300Kev 1E12cm-2磷离子注入时采用 不同厚度屏蔽氧化层的效果
28
注入离子的横向分布
注入离子的横向分布对于自对准源漏注入工艺是一个基
本限制因素。
决定器件的电学沟道长度
注入磷/砷
当透过厚掩膜 (掩膜厚度 >>Rp+ΔRp)大 尺寸窗口进行 注入时,
对于低浓度区的偏差,采用高斯分布的高次矩描述。对于硼的分 布,采用Pearson IV分布描述。
一次矩
二次矩
三次矩 四次矩
(a)标准高斯分布,(b)负偏斜度,峰值略向 深度方向偏移,并额外增加尾部向表面延伸 程度,(c)大的峭度使分布的峰值平坦化
18
不同能量硼离子注入的分布及其与标准高斯分布的差异
深度为Rp时的离子浓度为最大值: Cp =
Q
2π ΔRp
离子浓度沿硅片深度的积分就是注入剂量:
∫∞
Q = N (x)dx = 0
2π ΔRpCp
16
200KeV implants
17
一个任意的杂质分布可用一系列的矩来描述:归一化的一次矩是投影射 程,二次矩是标准偏差,三次矩是偏斜度;四次矩是峭度。
主要在低能区起作用; 离子越重,能量损失越大, 电子阻滞成为主导地位所对 应的离子能量就越大。
常见杂质的Sn和Se与注入能量的关系
13
离子投影射程由下式决定
∫ ∫ Rp ( E0 ) =
Rp dx =
0
0
dE
E0 (dE / dx)
total
∫0
=
dE
E0 Sn + Se
ΔR p
≅
2 3
⎡
R
p
⎢ ⎢⎣
MiMt Mi + Mt
⎤ ⎥ ⎥⎦
Rp与入射离子质量和能量有关; ΔRp与入射离子与靶原子质量比有关
14
15
入射离子的分布
对于无定形靶,离子浓度沿深度方向分布的一阶近似关系:
C(x) =
Q 2π ΔRp
exp(−
(x − Rp )2 2ΔRp2
)
高斯分布
式中,Q是注入离子剂量(/cm2)
x j = Rp + ΔRp
2 ln⎜⎜⎝⎛
1
φ ⎟⎞
2π ΔRp N B ⎟⎠
(假设0 ≤ x ≤ Rp时,均有N(x) > NB)
23
实际的入射离子分布问题
沟道效应 横向分布 复合靶注入
24
沟道效应:在单晶靶中,当离子速度方向平行于主晶轴时,有 部分离子可能会行进很长距离,造成较深的杂质分布。
入射离子在非晶靶中的分布服从高斯分布(一级近似),其浓度峰值在 离子的垂直投影射程处
实际的百度文库子分布要考虑沟道效应和横向离散效应
需要进行退火工艺来消除离子注入工艺带来的晶格损伤,并激活杂质
(导电性)。
41
课后作业
教材第121/122页: 第1题:已知Rp = 1000Å,ΔRp = 380Å 第4题 第6题
从不同方向看硅晶体的图像. 左上:110轴沟道;
右上:111 面沟道 ;
左下:100轴沟道;
右下:倾斜并旋转硅片模拟“无规则”方向 .
沟道效应示意图
25
剂量越 大,注 入杂质 分布受 沟道效 应的影 响越不 明显
注入到<100>硅片中硼离子分布的计算机模拟。注 入条件:倾斜和旋转角度为零,注入能量为35KeV.
为避免高温退火带来的杂质扩散,一般先进行一个低温退 火来消除点缺陷。
35
100Kev,不同剂量砷注入硅中的损伤密度分布
由于非晶层可能是埋层结构,因此,SPE过程有可能从非 晶层的两个界面开始,两个外延面相交时,可能产生缺陷。
36
在非晶化条件 下,550℃下大部 分杂质已被激活
不同剂量磷注入的等时退火效果与退火温度的关系
32
注入损伤的分类:
一次缺陷:注入过程引入的空位和填隙原子等点缺陷 二次缺陷:点缺陷重新组合形成扩展缺陷,如双空位、位
错环等
注入后的退火:
消除晶格损伤,恢复晶格结构 将大部分注入离子移到晶格位置,使其具有电学活性(激活)
退火工艺:
在N2中进行,时间一般在30~60分钟 退火温度一般要求在850℃ ~1000℃
Dose
=
1 A
∫
I q
dt
t = Dose ⋅ A⋅ q I
当剂量固定时,束流越大,扫描时间越短,机器产能越高 扫描时间太短,会影响注入的均匀性(一般最短扫描时间10s)
10
射程的概念
高能离子进入靶材料后,与靶原子核及其电子碰撞,损失 能量,发生散射,最后停止下来。
离子在靶中的行进路线及其停止位置是随机的。
离子注入技术的三大基本要素:
(1)离子的产生 (2)离子的加速 (3)离子的控制
4
离子源:
气态源: (或固体源)
BF3 AsH3 PH3
放电室:低气压、分解离化气体
BF3 Æ B,B+,BF2+,F+, ………
引出狭缝:负电位,吸引出离子
离子束流量(最大mA量级)
吸极电压Vext:约15~30KV,决定引出离子的能量(速度)
硅片表面凹凸形貌和静电扫描方式引起
高度等比例缩小的MOSFET中遮挡效应的示意图: 注入倾角使源/漏区中有一个不能与沟道区相连, 从而导致器件的I-V特性异常
39
静电扫描系统中,入射束和圆片 表面法线之间的角度是变化的。
圆片越大,静电偏转 角越大
40
本章小结
离子注入工艺是IC制造中主流的掺杂技术:
射程R:离子在靶中行 进的总距离
投影射程Rp:离子射程 在靶深度轴上的投影距
离
ΔRp:Rp的标准偏差
硅片
入射离子 散射过程
11
入射离子能量损失机制(LSS理论)
电子碰撞:入射离子与核外电子碰撞,因质量相差很大,因 此单位长度上的碰撞离子损失很少能量(Se) ,且都是小角 度散射。
核碰撞:入射离子与靶原子核碰撞,因二者质量为同一数量
5
质量分析器:选择注入所需的杂质成分(B+)
分析磁铁:磁场方向垂直于离子束的速度方向
离子运动路径:
mv 2 = q ⋅ v × B r
离子运动速率:
v = 2 E = 2qVext
m
m
r = mv = 1 qB B
2
m q
Vext
质量m+δm的离子产生的位移量:
D = R δm [1 − cosϕ + L sinϕ ]
1、可在较低温度下,将各种杂质掺入到半导体材料中。
2、能精确控制掺入基片内杂质的注入深度与浓度。
3、能实现大面积均匀掺杂,且工艺的重复性好,成品率高。
4、掺入杂质的纯度高,引入沾污少。
5、由于注入离子的直射性,杂质的横向分布较少。
6、可采用多种掩膜材料进行注入:二氧化硅、多晶硅、光刻胶、金属等。
离子注入工艺的三要素:离子产生、加速和控制
37
瞬时退火效应:高温退火时出现的异常扩散
注入损伤造成高浓度自填隙原子和空位等缺陷,因此使杂质原子 的扩散异常增强,从而使退火后杂质的再分布现象严重。
未退火 700ºC 800ºC 900ºC 1000ºC 1100ºC
70Kev 硼 1E15/cm2
不同温度下退火的硼原子浓度分布图
38
离子注入机的遮挡效应:
R'p 2
=
(1−
d R p1
)R p2
+d
双层靶中杂质离子的分布示意图
(1 −
d) Rp1
是离子在M1中未走完的射程百分数,乘以Rp2即为折合到
M2中离子到达峰值还需走的距离
30
注入损伤与退火
注入损伤的形成:
高能入射离子与靶原子核发生碰 撞时,使靶原子离开初始晶格位 置,并引发连续碰撞,引起大量 靶原子偏离晶格位置,产生空位 和填隙原子等晶格损伤。
19
20
21
根据离子注入条件计算杂质浓度的分布
已知杂质种类(P,B,As),离子注入能量(Kev),靶材
(Si,SiO2,Si3N4等)
求解第1步
查LSS表可得到 Rp和ΔRp
已知离子注入时的注入束流I,靶面积A,注入时间t
求解第2步
计算离子注入剂量: Q = I ⋅ t A⋅q
求解第3步
1016/cm2。
2
杂质剂量与杂质浓度的关系
剂量(个数/面积): 往下看,单位面积下 所有深度内有多少条 鱼
浓度(个数/体积):特 定区域单位体积内有多少 条鱼
离子注入工艺设备及其原理; 射程与入射离子的分布; 实际的入射离子分布问题; 注入损伤与退火; 离子注入工艺的优势与限制。
3
离子注入工艺设备及其原理
26
临界角
Ψ = 9.73D Zi Zt
E0d
当离子速度方向与晶轴方向夹角远大于临界角时,沟道效应 很小。
典型杂质在硅中的临界角 上:<111>衬底 下:<100>衬底
27
解决沟道效应的方法
1、偏轴注入:一般选取5º~7º倾角 2、衬底非晶化预处理:
进行一次高剂量Si、Ar+注入 3、非晶层散射:
2m
R
出口狭缝:只允许一种(m/q)的离子离开分析仪
6
BF3源气体的质谱图
7
加速管:加速离子,获得所需能量;高真空(<10-6 Torr)
静电透镜:离子束聚焦
静电加速器:调节离子能量
静电偏转系统:滤除中性粒子
B1+1 + e− → B11
8
终端台:控制离子束扫描和剂量
离子束扫描
33
硼的退火效应
低温下,载流子浓度受点缺
陷密度控制
退火温度上升,点缺陷消
除,自由载流子浓度提高
500~600℃时,点缺陷扩散
率提高,聚集成团,形成扩 展缺陷
高温下,扩展缺陷被消除,
激活的载流子浓度接近注入 浓度。
几种等时退火条件下,硅中注入硼离 子的激活百分比
34
非晶层的退火过程:固相外延(solid phase epitaxy)
级,因此单位长度上的碰撞可使离子损失较多能量(Sn), 且可能发生大角度散射。有时还引发连续碰撞。
入射离子能量损失:
dE dx
=
Sn( E )+ Se( E )
12
电子阻滞的特点
Se (E) = ke E
Ke为与离子和靶物质有关的常 数; 在高能范围起主要作用。
核阻滞的特点
当能量较低时,E ↑,Sn ↑ ; 当能量较高时, E ↑,Sn ↓; Sn在某能量处有最大值。
窗口边缘处浓 度为同等深度 窗口中心部位 浓度的1/2。
Poly-Si
横向系数大约在 0.5左右
SiO2
有效沟道长度 P型Si衬底
29
复合(双层)靶注入的分布
离子在两层靶中均为高斯分布 原子量M1靶:Rp1,ΔRp1,d < Rp1 原子量M2靶:Rp2,ΔRp2
d
M1
M2
M2靶中峰值浓度距表面距离
静电光栅扫描:适于中低束流机 机械扫描:适于强束流机
剂量控制
法拉第杯:捕获进入的电荷,测
量离子流
注入剂量:
Dose =
1 A
∫
I q
dt
当一个离子的荷电态为m时,
∫ 注入剂量为 Dose =
1
I dt
mA q
两种注入机扫描系统
9
离子注入工艺控制参数
杂质离子种类:P+,As+,B+,BF2+,P++,B++,… 注入能量(单位:Kev)—— 决定杂质分布深度和形状 注入剂量(单位:原子数/cm2)—— 决定杂质浓度 束流(单位:mA或μA)—— 决定扫描时间
第五章 离子注入
岳瑞峰
微纳器件与系统研究室
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
yuerf@mail.tsinghua.edu.cn
1
概述
离子注入(Ion Implantation)是IC制造中占主导的掺杂技术。 离子注入:将杂质离化,通过电场加速后打入硅片中进行掺杂。 典型的离子注入工艺参数:能量约5~200keV,剂量约1011~
以下层晶格结构为样板重新生长晶体,此时,靶的本体原子与 注入杂质同时进入新生长的晶格结构中。
非晶层的SPE过程可在600℃下完成,此时可使非晶层中 的杂质被激活。
非晶层SPE再生长的问题是残余缺陷(扩展缺陷),需要 进行高温退火来减轻(不能完全消除),同时高温退火也 可使非晶层外的注入杂质激活。
注入损伤阈值剂量:
超过某一剂量注入后,形成完全 损伤,晶体的长程有序被破坏。
离子越轻,阈值剂量越高; 温度越高,阈值剂量越高。
常见硅中杂质使硅衬底非晶化的临界 注入剂量与衬底温度的关系
31
Cross sectional TEM images of amorphous layer formation with increasing implant dose (300keV Si -> Si)
计算杂质最大浓度:
Cp =
Q 2π ΔRp
求解第4步
写出杂质浓度分布公式:
C(x)
=
Cp
exp(−
(x − Rp 2ΔRp2
)2
)
22
根据离子注入条件计算杂质浓度的分布
假设衬底为反型杂质,且浓度为CB,计算PN结结深
C(x)
=
Cp
exp(−
(x − Rp 2ΔRp2
)2
)
由 C(x j ) = CB 可得到结深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