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县2006年蚊媒本底调查工作小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清县2006年蚊媒本底调查工作小结根据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2006年病媒生物监测与本底调查的有关工作要求,按照《德清县病媒生物本底调查工作方案》,2006年我们开展了蚊媒生物本底调查工作,现小结如下:

蚊子是有害的媒介昆虫,可以传播乙脑、疟疾等多种虫媒传染病。掌握本地区蚊种种群的分布及消长规律,可以为控制蚊及相关传染病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监测点概况

今年我们选择武康镇作为本底调查的监测点,武康镇地处德清县西部,属半山区。年平均气温15.5℃,年平均降水量1460毫米。全镇辖58个村,12个居委会,总面积225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7平方公里,总人口数4.5万。在镇区东、南、西、北、中方位选择吉祥、祥和、振兴、居仁、永兴5个社区作为监测点。其中包括武康镇新、老城区,各种行业及居民住宅区等。

二、监测方法

1、人工小时法。即日落1小时后,用电动吸蚊器在每个监测点的室内环境(有成蚊栖息处)捕捉15分钟,捕获的成蚊只数乘以4,即为人工小时密度指数。居民区可以选择在楼道。

2、每旬调查一次,测定日期在每旬4~7日,相邻两次时间间隔不得少于7天,风雨天气(风力五级以上)顺延。越冬蚊活动前一个月即开始监测,至一个月皆未捕到蚊虫后结束(一般为3月底至11月末)。

3、密度指数计算

将捕获的成蚊携回后,用雷达喷雾剂杀死进行分类鉴定,对新发现种应制作标本保存,并记录当天的天气、温度及湿度。

密度(只/人工·小

时) =

蚊虫捕获数

人工·小时

三、监测结果

1、全年共监测4~11月8个月,测得平均密度指数37.7只/人工小时。

2、蚊种种群分布:本年度监测结果显示,武康镇蚊种以库蚊属居多,占84.79%,

旬平均指数31.97只/人工小时,中华按蚊也占一定比例,详见图1。

3、季节消长:监测结果显示,密度指数从6月中下旬开始明显上升,至8月下旬达到最高,9月份以后下降明显,详见图2。

4、地区分布:从监测结果来看,处于新城区边缘的振兴、永兴、祥和社区密度指数明显高于吉祥和居仁社区,详见图3。

四、讨论

本年度监测发现: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均占较高比例,提示要加强乙脑、疟疾等蚊媒传染病的监测。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室内的防护工作做得较好。但外环境治理,特别是蚊孳生地的处理,由于城市建设加快,环卫部门不能及时到位,室外环境存在脏、乱、差的现象。

四害监测工作量大,监测人员少,监测数据和爱卫会要求有出入,很难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

基层防疫人员少,监测经费不足,四害监测工作时间长任务重很难在乡镇开展。县疾控没有专门的人员配置,蚊类鉴别有难度。

德清县疾控中心

2006年12月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