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数学“快乐课堂”高效教学方法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小学数学“快乐课堂”高效教学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19-01-09T11:30:58.50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2月03期作者:邹晔
[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各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小学数学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和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邹晔(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走马镇中心小学湖北鹤峰 445801)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各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小学数学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和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构建充满活力的快乐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快乐数学课堂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而主体是学生,通过师生之间的良好配合有利于学生成绩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对新课程小学数学快乐课堂的有效构建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快乐课堂高效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2-132-02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课堂,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呢?笔者以为,最好的方法就是构建充满活力的“快乐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快乐,这样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下面笔者将就如何构建快乐数学课堂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情境激趣,构建“快乐课堂”
在教学《10以内的加法》时,可以创设一个“10元自助餐厅”的生活情境,给“餐厅”中各种“食物”设定价格,让抽象的数字具化为现实生活中“食物”的“价格”,让儿童在“自助配餐”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习了数学知识。
在游戏情境中,儿童面对丰富多样的“食物”,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意愿,轻松自在地进行“食物”的选择与搭配,也使得选择与搭配的结果更具多样性。在快乐的游戏情境中,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进行交流与讨论,也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充分激发出儿童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通过这样的趣味情境,我们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快乐课堂”。在这个快乐课堂中,学生充分地发展了个性和智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主观能动性。
二、故事激趣,构建“快乐课堂”
【案例】(教学《认识米》,进行带厘米、米的不同单位的长度间比较)
师:小朋友们今天表现得真棒,为了表扬大家,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好不好?
生:(学生很开心,认真听讲)。
师:从前有对数字宝宝1和99,数字宝宝1一直很伤心,因为99比它大了好多好多,而它自己只是很渺小的1。有一天,数字宝宝1在路上遇到了长度单位米,米问它:“你为什么不开心呀?”1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米,聪明的米想了想说:“不要伤心,我来帮你!”于是米找来了它的兄弟厘米一起帮忙,米走到了1旁边,厘米走到了99旁边,米对1说:“现在,你就比99大啦!”小朋友,你知道为什么现在1比99大了吗?
生1:因为1米等于100厘米,100厘米比99厘米大,所以现在1比99大了。
师:真棒。那下面还有一些数字宝宝和长度单位米、厘米做了不同的组合,大家能判断出他们的大小吗?
……
师:通过这几组题目,有没有细心的小朋友想要提醒其他小朋友做这种类型的题目时一定要注意什么呢?
生2:要先看清数字后面的单位是什么再比较。
师:嗯,说的真棒,真是细心仔细!
在上述案例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厘米与米之间的联系,学会不同单位间的转换和长度比较。而单纯的进行比较,课堂就容易显得枯燥、单调,造成学生积极性不高,注意力难易持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1米与99厘米的比较设计成一个小故事,借助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自然而然地让学生体会到进行长度比较时首先要注意到单位,正确地进行单位间的转换后再进行比较。
三、儿歌激趣,构建“快乐课堂”
【案例】(《认识时、分》课堂小结时)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时、分,同学们都掌握了哪些新知识呢?(生自由回忆总结)
生:(回答略)
师:同学们掌握的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跟着下面的儿歌把这些知识记得更牢吧!
出示儿歌:
圆圆一大家,
兄弟12个,(12个大格)
各有5个小宝宝,(1大格=5小格)
60宝宝手牵手,亲亲密密围成圆;(一圈60小格)
时针爸爸短又粗,懒懒洋洋走大格,一走就是1小时;(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分针妈妈细又长,不急不慢走大格,一走就是5分钟;(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1大格是5分钟)
瞧这一大家,报时可是全靠他。
在上述案例中,我将数学知识融入充满趣味的儿歌中,每一句儿歌中都藏着一个知识点。借助学生对学习儿歌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在念儿歌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新知。
又如人们熟悉的《青蛙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在这则儿歌中,暗含着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四、活动激趣,构建“快乐课堂”
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都是在学生的自主活动探究过程中进行的。由教师先提出问题:任意抛出一个硬币,你能肯定一定是正面朝上吗?通过交流讨论,学生有了一定认知后,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抛一抛。接着三次分组摸球:摸出的一定是红球——摸出的不可能是红球——摸出的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每次都让学生先思考,在头脑中形成潜意识的理性认识,再通过实践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思考。每摸一次球学生的内心就会产生新的矛盾,激起新的求知欲望,最后又通过摸球、放球,使学生不断巩固知识,在“玩”中学数学,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知事理,让学生主动地“做数学”。
五、丰富课外实践,促成系统“快乐效应”。
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开展丰富多样的数学课外活动,可以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学生接受一定的课本数学知识后已不满足课内的学习,希望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来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它比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开展丰富的小课题研究活动,激发儿童的兴趣为着眼点,使学生喜欢活动,乐意参与。无论是活动的目标设计、题目拟定、内容安排、形式选择、效果评价都应体现趣味性。
2、开展数学课外研究性活动,渗透数学思考方法。
数学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需要课内的数学知识做基础,但又不是课堂教学的重复与延续。通过开展数学课外研究性活动可培养:一、思维的灵活性。活动从不同角度、方向思考问题,揭示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关系,通过开展数学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材料、足够的思维空间,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让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使思维过程灵活。可开展如“请你辩一辩”、“趣味数学”等活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二、思维的敏捷性。所谓敏捷性就是思维过程敏捷、反应快。关键是做好表象的积累,表象越丰富,形象思维就越容易形成,结合研究内容,调查社会生活,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进行形象感知,感知越充分形象表象越鲜明,形象识别就越快。三、思维的独创性。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特、新颖的解题。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可开展“自编习题”“数学小报”等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概念,方法的理解进行概括、总结。
总之,“快乐教学”不是“无为教学”,要创造一个“快乐课堂”,需要我们不断的摸索,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真正的把“快乐教学”落到实处,用快乐扮靓数学课堂,这样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我想学生也会乐学不疲,从而使我们的素质教育得以更好的实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才是积极的、主动的、热烈的。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为课堂“制造”快乐,构建“快乐课堂”,让学生快乐地享受数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