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农大产业经济学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1

合集下载

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

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
进入 退出 自由 Nhomakorabea由 限制
开放市场 退出限制市场
进入限制市场 封闭市场
限制
二、集中度 1. 一般集中度和市场集中度
一般集中度是用于表示整个国民经济或 全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最大企业所占 比重的指标。 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者 市场中,卖者或者买者具有什么样的相 对市场结构的指标。可以分为卖方集中 度和买方集中度。SCP分析框架主要分析 卖方集中度。
(3)进入壁垒。固定资产投资越大大, 专用性越强强,技术越复杂,进入壁垒 越高,老企业比新企业具有更大的竞争 优势,新企业进入进入就更困难,市场 集中度维持在较高水平。反之,新企业 进入就比较容易,市场集中度下降。 (4)政策法规。反托拉斯法、中小企业 保护法等有利于限制过度集中;专利法、 关税保护政策等有利于提高进入壁垒, 促进集中度的提高。
3.有效率竞争理论 有效竞争内涵: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 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 梅森提出了有效竞争的两类标准

市场结构标准:(1)市场上存在相当多的 卖者和卖者;(2)任何买者和卖者都不能 占有市场上很大的份额;(3)不存在串谋 行为;(4)新企业能够进入市场。

市场绩效标准:(1)存在不断改善产品和 工艺过程的市场压力;(2)随着生产费用 大幅度的下降,价格能够向下调整;(3) 生产集中在适当的有效率的规模单位下进 行,但未必在最低费用规模下进行;(4) 没有长期的设备能力过剩,生产能力和产 量是协调的;(5)可以避免销售中资源的 浪费。
3.影响市场集中度的因素 (1)规模经济水平。在某一特定市场上,规 模经济水平越高,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就越大, 在市场容量不变的情况下,市场集中程度越高。 (2)市场容量。一般来说,市场容量越大, 企业扩张余地越大,新企业越容易进入,大企 业所占份额就可能变小,从而市场集中度就会 降低。反过来,市场容量越小,企业扩张的余 地越小,新企业越难进入,而大企业会凭借雄 厚的实力设法兼并挤垮弱小企业。

产业经济学(刘玉国)第3章1讲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

产业经济学(刘玉国)第3章1讲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

• 帕累托最优状态
• 不完全价值条件下,均衡价格---资源有 效配置,产品、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 生产要素、产品生产的技术替代率
• 任何资源的再分配都已不可能在不使任 何人的处境变坏的同时,使一些人的处 境变好。
规模经济、垄断与“马歇尔〞冲突
• 规模经济: • 生产本钱节约,管理费用和交易费用的节
• 从这一立场出发,芝加哥学派对哈佛学派的SCP 分析框架进行了猛烈抨击,认为与其说存在着市 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进而决定市场绩效这样的因 果关系,倒不如应该说是市场绩效或市场行为决 定市场结构。
3.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政策主张

芝加哥学派在产业政策上主张:一个政府对其合意的市场绩效所能够做的事情,就是不参与,要让市场力量自动起调节作用。他们对政府在众多领域的市场干预政策的必要性持疑心态度,认为应尽可能的减少政策对产业活动的干预,以扩大企业和私人的自由经济活动的范围。他们断言,
尔绍尼、泽尔腾
20世纪模
• 产业组织结构
• 市场进入和退出
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
• 产业组织理论〔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是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组成局部。
•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产业是生产相同产品或具 有替代关系产品的企业的集合。
• 1981年,里根就任美国总统后,就任命信奉自由主义的贝格斯特(Baxster)和 米勒(Miller)分别担任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局局长和联邦贸易委员会主席, 以后波斯纳又被任命为联邦法院的法官,芝加哥学派成了美国垄断政策的 主流,并直接推动了美国反垄断政策的重大转变。80年代反托拉斯局提诉 的案件几乎都是卡特尔案件。1981年至1985年反托拉斯局提诉的垄断行为 案仅3件,同期提诉的合并案28件,比以往都有了大幅度减少,联邦贸易委员 会的反托拉斯案也同样大幅度减少。80年代美国这一系列的变化被人们称 之为反垄断政策的“芝加哥革命〞

现代产业经济学 第3章

现代产业经济学  第3章
微观角度:规模经济主要集中于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体 制所带来的成本节约:
1.大量生产推动了生产的标准化、专业化和简单化,直 接节约劳动、降低成本及提高质量,导致生产效率的提 高和固定成本的下降;
2.管理费用和交易费用的节约。如大量销售导致单位成 本节约,大量购入导致单位采购费用节约,也可导致管 理费用的相对节约。
虽然垄断并不一定是由生产集中所致,还涉及产业的进 入壁垒、产品差别化程度等,但在促成垄断的因素中, 生产集中的影响最明显。
政府角度:垄断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分配上发挥 作用,不仅可能出现资源低效率分配,也会使整个经济丧 失赢得进一步发展的活力。
垄断也宣告了古典经济学推崇的完全竞争理论在解释现 实经济运行问题上的破产,究竟如何定义并实现有效的 或合理的市场秩序只能从实践中去研究和把握。
它揭示了竞争与规模经济的矛盾,被称为“马歇尔冲突”。
有效竞争理论 是在指导实证分析和政策制定上试图兼容竞争活力和规 模经济性而提出来的。 有效竞争: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 济性作用的竞争格局(克拉克,1940)。政府的公共政 策是协调两者关系的主要方法或手段。
有效竞争标准的二分法 梅森将以往有效竞争的定义和实现有效竞争的条件的论 述,归纳为两大类基本的有效竞争标准: 1.能够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形成条件; 2.市场绩效标准。
第一节 SCP分析框架:理论渊源与方法论特征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间资源配置问题, 特别是从竞争状态来说明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属于微观经 济理论的延续和应用。
一、竞争机制与资源配置效率
长期以来,西方经济学认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市 场供求形成的均衡价格,能够引导社会资源实现有效配 置,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政府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经 济活动,政府的作用及政策的制定,应着眼于如何维护 正常竞争秩序以保证竞争机制的正常运行。

第三章 产业组织:S-C-P分析范式1ppt课件

第三章 产业组织:S-C-P分析范式1ppt课件

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
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 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这种高集中度产生的高 额利润会因为新企业大量进入而消失。
2.芝加哥学派的研究模式
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
如果一个产业持续出现高利润率,这完全可能是该产 业中企业高效率和创新的结果,即使市场是垄断的或 高集中寡占的,只要市场绩效良好,政府规制就没有 必要 芝加哥学派认为技术和进入自由这两个因素决定市场 结构,除了政府进入规制以处,真正的进入壁垒在实 际中几乎不存在 只有自由企业制度和自由的市场竞争秩序,才是提高 产业活动效率、保证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的基本条件。
1.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
SCP范式的理论依据
新古典学派对现实市场的分析将市场中企业效益的 多寡作为相对效率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 企业数的增加,接近完全竞争状况,就能实现较为 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由于哈佛学派将市场结构作 为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重点,因而信奉哈佛学派的 人被称为“结构主义者”。
3.新产业组织理论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
在研究基础上,新产业组织理论更加注重市场环境与 厂商行为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体现了逻辑上的 循环和反馈链。 在方法和工具上,运用了大量的现代数学的分析工具 ,特别是多变量的分析工具。 在研究方向上,新产业组织理论更加强调在不完全市 场结构条件下厂商的组织、行为和绩效研究,在理论 假定上增加了交易成本和信息的维度。
1.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
SCP的内在关系(如图)
市场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一种简单的、单向 的、静态的因果关系。 20世纪70年代的产业组织理论又提出了双向的动态 的SCP分析范式。
1.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
2.芝加哥学派的研究模式

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范式[1]

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范式[1]

能通过垄断高价获得超额利润,而只能将价格降低到超额利润为零的竞争性价格水
可维持性价格水平,高集中度的市场在潜在竞争者的压力下实现了与同完全竞争市
样的经济效率。

在政策主张上,可竞争市场学派认为政府政策的重点是促进市场可竞争,而
是规制市场结构,政府要尽可能地降低阻止市场可竞争的沉没成本,排除一切人为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范式[1]
•第一节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
•三、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二)非主流学派
• 除了主流的芝加哥学派以外,可竞争市场理论、新制度学派和新奥地利学派等
SCP范式进行了批评和讨论,它们虽然没有成为主流的产业组织理论,
• 1.可竞争市场理论
• 在完全可竞争市场中,由于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压力,即使是独家垄断企业也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范式[1]
•第一节 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
•二、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 对产业组织的系统研究发端于美国哈佛大学,20世纪30年代末到 年代的哈佛大学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中心,那里汇集了张伯伦 (Chamberlin)、梅森(Mason)和贝恩(Bain)等经济学大师。 • 张伯伦和梅森在哈佛大学开设了产业组织课程,1938年梅森成立 了一个包括贝恩、凯尔森(Kaysen)、麦克尔(Mckie)和马克罕姆 (Markham)等人在内的产业组织研究小组,他们在收集有关产业集中 度资料的基础上对若干行业的市场结构进行经验性的研究。 • 1959年梅森的弟子贝恩的《产业组织》一书出版,这是第一部系 统阐述产业组织理论的经典著作,标志着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哈 学派理论的形成。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范式[1]

【组织设计】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

【组织设计】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

(1)“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
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 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 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 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SCP范式将市场中企业数量的多寡作为相 对效率的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企 业数的增加和完全竞争状况的接近,经济基 本上就能实现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效率。由 于哈佛大学将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理论分 析的重点,因而信奉哈佛学派理论的人也被 称为 “结构主义者”。
2、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哈佛学派按照三分法标准,把产业分 解成特定的市场,按结构、行为、绩效三 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构造了一个既能深 入具体环节又有系统逻辑体系的 “市场结 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 —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 简称SCP分析框架。
(2)马歇尔对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
他在其名著《经济学原理》中论及生 产要素问题时,在萨伊的生产三要素(劳 动、资本和土地)的基础上,提出了“组 织”这一第四生产要素。
马歇尔的经济理论隐含了产业组织理论 的萌芽,具体表现在他不仅提出了产业组织 的概念,而且第一次触及到了现代产业组织 理论所关注的一些基本问题。
思考:产业的定义?
2、理论渊源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迄今只有40多年 的历史。然而,从其产生和形成的渊源来看, 最早可以追溯到斯密关于竞争机制的论述,但 最早把产业组织引入经济学的是马歇尔,也有 学者认为产业组织理论萌芽于马歇尔的“生产 要素理论”。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的垄断竞争 理论也是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
(2)集中度——利润率假说

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

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
整理ppt
1、绝对集中度
• 定义:某一特定产业中市场份额最大的 n家企业所占的比重。反映市场结构的 重要概念。
– 一般以产业中最大的n家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累 计数占整个产业市场的比例来表示。计算公式:
n
CRn Si i1
– 越高越不好:集中度越高,垄断可能性越大!
整理ppt
计算:美国电视媒体集中度
7500
10 安徽百姓缘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金屯店
7250
11 上海余天成药业连锁有限公司余天成堂药号
7226
12 昆山市百佳惠大药房有限公司朝阳店
7200
13 四川德仁堂药业连锁有限公司成都同仁堂店
7120
14 广州采芝林药业连锁店北商大药房
7002
15 浙江震元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绍兴震元堂药店
6875
霍顿(Holden)、悍马(Hummer)、欧宝(OPEL)、
庞蒂亚克(PONTIAC)、萨博(Saab)、土星(Saturn)和
VOLVO。
整理ppt
中国彩色电视机行业的集中度
年份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第一位 松下 16.9%
长虹 20.5%
长虹 25.0%
长虹 27.8%
整理ppt
市场集中度
• 在特定产业中若干家最大企业所具有的经 济支配能力。
– 特点:分产业。 – 例子:汽车制造业中,美国最大的是通用
(1903年)、福特和克莱斯勒;全球最大的是 通用、丰田、本田、福特等等。
整理ppt
• 别克(BUICK)、凯迪拉克(Cadillac)、雪佛兰
(Chevrolet)、GMC、通用大宇(GM DAEWOO)、
• 一、竞争机制和资源配置效率 P49 • 自由放任哲学:

产业经济学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讲稿

产业经济学第三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讲稿

产业组织理论是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厂商和市场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研究企业结构与行为、市场结构与组织,以及市场与厂商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一门新兴应用经济学分支。

第一节SCP分析框架:理论渊源与方法论特征一、产业组织l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间的资源配置问题l 从竞争状态来说明产业内部企业间的资源配置是否合理,核心是产业组织间竞争与垄断的关系l 提问:竞争与垄断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二、竞争机制与资源配置效率l 长期以来,竞争机制一直被认为是市场经济体制下解决各种经济问题的最好方式;保护和促进竞争的政策,就成了各国经济政策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l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国富论》最早论述了竞争机制促使社会福利的增加,通过“invisible hand”自发调节经济运行。

l 从产业经济学角度来说,这实际上隐含了产业组织理论的雏形即市场自发调节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以及这一条件下厂商的市场行为。

l 亚当·斯密认为,通过“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能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市场秩序和最优的经济社会,由于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人、财、物等资源会自动地从资源分配过多、价格下跌的产业向资源分配不足、价格上涨的产业转移,同时又不断地从经济不善、效率低下的生产者向效率更高的生产者转移。

l 这样就能自然而然地达到资源在产业间和产业内企业间的合理分配,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三、规模经济、垄断与“马歇尔冲突”l 20世纪初英经济学家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在萨伊的生产三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基础上,将组织作为第四种生产要素引入经济分析。

l 马歇尔重点研究了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规模经济l 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减少):n 生产量的扩大推动生产标准化、专业化和简单化,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质量n 管理费用和交易费用的节约n 生存能力的增强n 竞争会促使资源向效率更高的企业集中导致生产集中和企业规模扩大,从而导致垄断因素的增强——与竞争的初衷是矛盾的n “马歇尔冲突”: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其结果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加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第三章 产业组织:SCP框架

第三章 产业组织:SCP框架

美国 64 44 78 24 90 22
(2)相对集中度指标
相对集中度:是反映产业内企业的规模分布状况的市 场集中度指标,常用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表示。
100 90 80 70 60
市 场 占 有 率 (%)
均等分布线
50 40 30 20 10
A
洛伦茨曲线
B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31
市场行为包括的内容:
企业的价格策略; 企业的产品策略; 企业排挤竞争对手的策略。
32
2、企业的价格策略
理论定价原则:MR=MC 企业实际的定价方法:平均成本+目标利润 P=r(K/Xs)+C/Xs P:价格 r:企业投资目标利润率 K:资本 Xs :标准开工率下的产量 C:标准开工率下的总成本
14
2、集中度
1)一般集中度和市场集中度 一般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整个国民经济 或全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最大企业所占 比重的指标。如,最大100家企业占全部资 产或销售额的比重; 市场集中度:是用于表示在特定产业或市 场中,卖者和买者具有什么样的相对规模 结构的指标。 市场集中度主要指卖方集中度
15
26
产品差异化与广告
广告是一种重要的差别化手段
传递信息 广告功能 诱导购买 广告密度=广告费/销售额×100% 广告密度与产品集中度存在相关性,相关 程度因产业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27
2)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指某产业中,新进入企业面 对的不利因素或障碍。 进入壁垒高低的测量: 最高进入阻止价格高 于该产业平均价格的 P P 百分比。 最高阻止价格:能阻 止新企业进入的最高 0 值。
m c
P

03-产业组织:分析框架

03-产业组织:分析框架

二、规模经济、垄断与“马歇尔冲突”
规模经济性主要集中于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体制 所带来的成本节约,包括: (1)大量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推动了生产的 标准化、专业化和简单化 (2)管理费用和交易费用的节约
“马歇尔冲突”
“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 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 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 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 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臵中所发挥 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完全可竞争市场:市场内的企业当其从该市场 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 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 一个完全竞争市场的重要标志是对快速进入缺 乏阻止力。因此,完全可竞争市场条件下理想的 竞争,可以作用于所有的市场结构形态。 市场是否是完全可竞争的,仅仅取决于是否存 在沉没成本,而与产业内企业数量的多少无关。 沉没成本: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资本,当企 业退出该市场时不能收回的部分。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政府不应过多地干预经济 活动,政府的作用及政策的制定,应着眼于如 何维护正常竞争秩序以保证竞争机制的正常运 行。
完全竞争: 所谓的完全竞争,通常是指下列条件占主导 地位的市场状况,即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具有合理 的经济行为的卖者和买者;产品是同质的,可互 相替代而无差别化;生产要素在产业间可自由流 动,不存在进入或退出障碍;卖者或买者对市场 都不具有某种支配力或特权;卖者和或买者间不 存在共谋、暗中配合行为;卖者和买者具有充分 掌握市场信息的能力和条件,不存在不确定性。
德姆塞茨等人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批驳了哈 佛学派的“集中度——利润率”假说,指出高集 中产业中的高利润率是生产效率的结果。他们注 重效率标准,坚信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由于芝加 哥学派注重效率标准,因此信奉芝加哥学派理论 的人通常被称为“效率主义者”。 芝加哥学派修改了进入壁垒理论,施蒂格勒认 为进入壁垒是新进入企业必须负担市场中的现存 企业不需负担的成本,即新企业比老企业多承担 的成本。由于除了政府的进入规制以外,真正的 进入壁垒在实际中几乎不存在,因此市场中的现 存企业都面临着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压力。

第3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

第3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

PPT文档演模板
第3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
德姆塞茨的实证
批驳了哈佛学派的集中度——利润率假说,指出高 集中产业中的高利润率与其说是资源配置非效率的 指标,不如说是生产效率的结果。
五十年代中期,42个产业中高集中度产业与较不集 中产业间4.3%的利润率差异已经降低到1.1%。
PPT文档演模板
第3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
PPT文档演模板ຫໍສະໝຸດ 第3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
方法标准评价:
不再将不现实完全竞争作为理想的追求模式 和政策制定的出发点。
注意从不同方面提供判断有效竞争状况标准, 使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有了坚实基础。
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对竞争是否有效进行更加 全面的分析。
PPT文档演模板
第3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
梅森的弟子贝恩1959年出版了《产业组 织》一书,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集大成者。 由于这些研究主要以哈佛大学为中心展开, 因此又被成为产业组织的哈佛学派,至此就 建立了产业组织的理论体系。
PPT文档演模板
第3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
如果一个产业持续出现高利润率,完全可能是该 产业中企业高效率和创新的结果,并不是哈佛学派所 认为的产业中存在着垄断势力。
批判了哈佛学派的“集中度-利润率”假说,指 出高集中度产业中的高利润率与其说是资源配置非效 率的指标,倒不如说是生产效率的结果。集中度与利 润率的正相关反映了高集中度产业内主要大企业的高 效率与低成本。
PPT文档演模板
第3章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
(2)马歇尔对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
他在其名著《经济学原理》中论及生 产要素问题时,在萨伊的生产三要素(劳 动、资本和土地)的基础上,提出了“组 织”这一第四生产要素。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第三章——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经济学(第三版)第三章——产业组织理论
1、产业组织思想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市场机制
亚当·斯密在19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论述了竞争机制
2、产业组织的萌芽始于马歇尔的经济理论
把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的,是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马歇尔 马歇尔于1890 年出版了《经济学原理》一书,提出了含义广 泛的产业组织的概念 企业内的生产组织形式与“大森林的故事”
第三章 第一节
• 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
因果关系
市场结构
企业行为
经济绩效
SCP分析框架
第三章 第一节
• 为了获得理想的经济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 企业行为 经济绩效
产业组织政策 图1 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如何看待SCP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
第三章 第一节
2、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2)哈佛学派的SCP框架
在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中,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 构、企业行为、经济绩效这三个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 策组成,其基本分析程序是按市场结构-企业行为-经济 绩效-产业组织政策展开的。
第三章 第一节
• 市场结构是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 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
第三章 第一节
• 哈佛学派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 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 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经济绩效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复杂关系:结构和行为二者都是由需求条件和技术条件决 定的;结构是会影响行为的,反过来,行为也会影响结构; 结构与行为的交互作用又决定着绩效;行为也会影响需求, 例如促销活动就会影响需求;绩效通过反馈会影响技术水 平和结构,技术进步推动现有技术“升级换代”,利润率 通过影响新企业进入市场的吸引力的大小,对市场结构产 生着动态影响。 见图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市场结构
• 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 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特征。
• 决定市场结构因素主要是市场集中程度、 产品差别化程度、进入壁垒高低。
用的节约,大量购入原材料所导致的单位采购 费用的节约,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充分利用 而导致的管理费用相对节约。
达到规模经济的企业,生存能力强于非规模 经济企业。
二、规模经济、垄断与“马歇尔冲突”
• 规模经济和技术创新一直被认为是促进现 代经济增长的同等重要因素,也是大多数 企业追求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必然途径。
• 马歇尔在与其夫人共著的《产业经济学》一书中, 第一次把产业内部的结构定义为产业组织。
• 如何维护竞争机制的作用,确保经济的活 力,同时又能发挥大规模生产的优势,即 如何兼容竞争活力和规模经济性,就成为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中的一个中心课题。
三、SCP分析框架的形成
1、1940年克拉克提出有效竞争概念。
二、规模经济、垄断与“马歇尔冲突”
讨论 规模经济的利弊
生产的标准化、专业化和简单化,直接有利 于节约劳动、降低成本及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又为开发和使用高效、专用的机械设备创造了 条件,从而导致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单位产品固 定成本的下降,并且大大拓展了节约原材料和 劳动力的空间。
管理费用和交易费用的节约。如单位销售费
• 规模经济性主要集中于大量生产和大量销 售制度所带来的成本节约上。
• 竞争必然使资源不断流向效率更高的企业, 导致了生产的集中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使垄 断因素不断加强。
• 马歇尔在分析规模经济成因时,发现了被后 人称之为“马歇尔冲突”的矛盾,即大规模 生产能力给企业带来了规模经济性,使这些 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 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 断因素不断加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 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的作用,使经济 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2、比较完整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在20世纪 30年代以后,在美国以哈佛大学为中心形 成的。
• 1938年,梅森(E. S. Mason)和贝恩(J. S. Bain)等人在哈佛大学建立了一个产业 组织研究小组。
• 梅森将有效竞争标准归纳为两类:一类将 能够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形成条件 归为市场结构标准;另一类将从市场绩效 角度来判断竞争有效的标准归为市场绩效 标准。这就是有效竞争标准二分法。
• 底特律破产相关内容。 • 视频:公司的力量——8创新先锋 • 第三章 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
第三章 产业组织: SCP分析框架
市场结构(Structure) 市场行为(Conduct) 市场绩效(Performance)
内容概要
第一节 SCP分析框架简介
产业组织指的是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 市场关系。
• 所谓有效竞争(workable competition ), 就是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 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其中,政府的公共 政策将成为协调两者关系的主要手段。
• 但是克拉克没有解决有效竞争评估标准和 实现条件,后来,许多产业组织者对有效 竞争的定义和实现条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 研究。
三方面作用 • 不再将不现实完全竞争作为理想的追求模式和政
策制定的出发点。 • 注意从不同方面提供判断有效竞争状况标准,使理
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有了坚实基础。 • 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对竞争是否有效进行更加全面
的分析。
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 • 按照三分法标准,哈佛学派构造了“市场结构
(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 — 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 • 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 效三个基础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 • 哈佛学派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 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就是 通过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 合理的市场结构。
(3)有效竞争的市场绩效标准: • 存在不断改进产品和生产过程的压力; • 随成本大幅下降,价格能向下调整; • 企业与产业处于适宜规模; • 销售费用在总费用中比重不存在过高现象; • 不存在长期的过剩生产能力。
方法标准评价
缺陷 • 三分法标准存在不少缺陷,如市场结构标准基本
只是放宽了完全竞争市场的形成条件,“不太高” 这类的标准尺度也都是一些含糊不清的表述。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间资 源配置问题,特别是从竞争状态的观点来说明产 业内部企业间的资源配置是否合理。
一、竞争机制与资源配置效率
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之间进行经济实力较量和 利益争夺的一种关系。
竞争机制被西方古典经济学认为是对资本主 义经济中的各种问题,能给出最优解决的组织形 式,它能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自由竞争的力量来自于自发决定的价格体系。
• 亚当·斯密认为,通过“看不见的手”的作 用,能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市场秩序和最优 的经济社会,由于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 人、财、物等资源会自动地从资源分配过 多、价格下跌的产业向资源分配不足、价 格上涨的产业转移,同时又不断地从经营 不善、效率低下的生产者向效率更高的生 产者转移。这样就能自然而然地达到资源 在产业间和产业内企业间的合理分配,实 现资源最优配置和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 因此长时制定,应着眼于如何维护正常的 竞争秩序以保证竞争机制的正常运行。只 要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状态,就能自然而 然地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经济福利的最大 化。在他们看来,没有比竞争机制再优越 的市场组织形式了。
• 微观经济学学过的知识
• 之后,一些经济学家将有效竞争标准从二 分法扩展为三分法,即市场结构标准、市 场行为标准和市场绩效标准。
(1)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标准: • 集中度不太高; • 市场进入容易; • 没有极端的产品差别化。
(2)有效竞争的市场行为标准: • 对于价格没有共谋; • 对于产品没有共谋; • 对竞争者没有压制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