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师美学原理重点期末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参考资料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参考资料

《美学原理》考试复习参考资料第一讲绪论(什么是美学)一、美学的历史1美学作为一种思想:不论在中国还是西方,美学思想都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1)西方:①古希腊②中世纪③近代④现代⑤后现代(2)中国:①先秦(第一个黄金时代)②魏晋南北朝(第二个黄金时代)③唐宋元③清代(第三个黄金时代)④近现代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1)西方:①18世纪初唯理主义哲学体系②鲍姆加通③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深化鲍姆加通被誉为美学之父。

他在1735年所写的博士论文《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提出建立一门学科来研究感性认识,这门学科称为“Aesthetics”。

1750年,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2)中国: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初创期):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②两次美学热潮二、美学的研究对象1西方美学有关美学研究对象分为四派:第一种: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本身。

(柏拉图、鲍姆嘉通)第二种: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及艺术理论)(黑格尔)第三种:美学研究人的美感经验。

(立普斯、布洛)2我国有关美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美的问题。

第二,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

第三,艺术问题。

三、美学的学科性质1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研究人的生活世界,即人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

从这里引出美学的两个特点:第一,美学与人生有着密切的关联。

第二,美学和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

2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美学是哲学的分支,它不属于形象思维,美学属于理论思维,哲学思维。

3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与艺术、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有密切的关系。

4美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美学所要体现的是其所处时代的精神,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会生成不同的美学体系。

第二讲美的本质(一)一、美的语义的区分1.“美”的字源学:(1)“羊大为美”:偏重于美的生理性和自然性。

美学原理复习提要

美学原理复习提要

美学原理复习提要《美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讲:美学学科与美学基本问题1、现代意义上的美学是何时?其产生的标志是什么?1750年,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一书的问世为标志。

2、西方美学的历史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本体论阶段:世界本体。

主旨是透过具体个别的美的事物,追求一种独特的、终极的、普遍的美。

也就是使一切事物成为美的共同本质。

代表人物: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奥古斯丁。

认识论阶段:真理获得。

主旨是探求审美何以可能与审美如何构成。

代表人物:狄德罗、黑格尔、康德、培根语言学阶段:3、美学以马克思的实践论与社会存在论为哲学基础。

审美是人一种生命实践(命题)。

①首先,美学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是由于人的生存发展的实践需要审美;②其次,美学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以人生实践为源泉。

4、审美是特殊的人生境界(命题)。

答:境界在人与世界的实践关系中生成,境界的本体之根深植于人生实践。

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个体内在性和生成性。

审美境界有一个基本条件是要求在人与世界之间实现比较高程度的有机统一。

如果主客体始终处于割裂的、矛盾的状态,那就不太可能是审美的。

审美境界也有高低不同的层次。

审美体验的最高层次是对人与世界无阻无碍、自由自在、圆融合一状态的情感化的觉解和体悟。

在人生实践中,会有各种不同层次的觉解和感悟,会形成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而审美境界则是其中一个比较高层次的、特殊的人生境界。

审美境界高于一般的人生境界,它可以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诗意的提升和凝聚,也可以说是一种诗化的人生境界。

最高的人生境界往往就是最高的审美境界。

审美境界的生成离不开人生境界的转化和提升,不应将审美境界与人生境界割裂开来。

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只有在实践存在论的意义上才是相通的。

第二讲:审美活动论1、动力机制: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审美趣味。

2、审美需要有何特征?特征:首先,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根植于人的是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

美学原理期末复习

美学原理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1、审美关系:审美主体的特殊本质力量与审美客体的特殊本质相对应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对象性关系。

2、形式美:是自然、社会和艺术中各种感性形式因素(色彩、形体,形体和声音等)的有规律组合所显示出来的审美特性,美的社会存在、自然美和艺术美中都包含形式美。

3、自然美:审美活动中对人具有特定审美价值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品质特征。

4、艺术美:是各种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出来的美。

以感性形式具体体现了人的生命意义、抒发了人的生命情感与活力的艺术形象及其创造活动的根本特征。

5、壮美:也称阳刚之美,其审美意蕴、情感力度强盛具有宏大、奔放、雄浑等特性。

6、审美情感: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特定态度,他不是由主体个人切身利益所引发,而是带有某种审美的超现实性的心理活动。

同时他也是审美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直接影响着审美主体对客体的发现、感受和领悟。

7、听觉艺术:主要指音乐,他是通过人的听觉感官(耳朵)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手段去传达和接受审美经验的艺术。

8、文化工业:大众文化产品的标准化、齐一化、程式化。

文化工业时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技术现象及其现实已经构成人类生存的基本语境。

文化工业的出现不仅淡化和取消了审美文化生产的独创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将商品形象直接转化为某种文化符号,并大量制造和推广这种标准化,模式化的符号,使审美文化的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一种技术化的生产,造成审美文化赖以安身立命的个性,风格,独创性等特征的失落。

9、劳动起源说:劳动创造了人并为审美提供物质前提和基础,同时也为审美发生提供了现实素材。

10、异化劳动:指在私有制条件下劳动的一种必然的扭曲形式,它的基本意思是异己化劳动、敌对化劳动。

11、优美:也称阴柔之美,秀美。

优美以感性形式的和谐为主,审美意蕴、情感力度柔和平稳,具有小巧、平静、舒缓、圆畅,单纯等表现形式。

12、123 崇高:是一种突出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对立冲突,感情力度异常强烈,具有狂放、暴烈、无限、模糊、神秘等特性的审美类型。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含答案(一)2024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含答案(一)2024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含答案(一)引言概述:美学原理期末考试是一门关于美学基本原理与概念的考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考核。

本文将对美学原理期末考试的内容进行概述和详细解释,包括答案的解析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

大点一: 美学的基本概念与起源1. 美学的定义和涵义2. 美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3. 美感与审美的区别4. 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范畴5. 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大点二: 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 客观美学和主观美学2. 形式美学和实质美学3. 唯美主义和功利主义4. 表现主义和感觉主义5. 结构主义与后现代美学的对比大点三: 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1. 艺术创作的过程和要素2. 艺术作品的艺术性评价标准3. 观众的审美体验与艺术欣赏4. 艺术形式与美的表达方式5. 艺术创作的社会和文化影响大点四: 美学的相关概念与思想家1. 美的标准和美的规律2. 美学的经典著作和重要思想家3. 西方美学与东方美学的对比4. 美学与个人价值观的关系5. 当代美学问题与争论大点五: 美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 美学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2. 美学在建筑和景观设计中的应用3. 美学在广告和宣传中的运用4. 美学在教育和社会文化中的作用5. 美学在心理学和人类行为中的应用总结:美学原理期末考试对于理解美学基本原理和概念,以及应用美学知识于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本文所述的五个大点,学生能够对美学的理论和实践有更全面的认知,并且能够更好地应用于自己的创作和生活中。

希望本文能够对学生们备考和理解该考试提供帮助。

美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简化本

美学原理期末复习资料简化本

一、美的本质:美,首先表现为人类生命主体对客体对象性、有益性的反映美的本质反映必须体现“三性”的统一,三性:人类生命主体性、客观对象性、两者在人类生命主体有益性.人类生命主体性和客观对象性实际上是强调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问题,有了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才有美的前提条件,才能谈得上审美和美感问题.但我们要分析的是美的本质问题,我们就不能停留在两体上,我们必须要研究两体中什么样的精神反映.这就是美的本质的关健问题.我们说,美的本质必须体现出对人的生命主体精神有益性,这是对美进行本质分析的核心.美的本质、美的问题,必须是人类生命主体精神有益性的反映.讲这个问题我们决不能脱离上面的分析,美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是人类生命主体精神的特殊形式.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就可以往下推断了.既然美是相对于人类而言,那么美与不美的精神意识,就不能离开人的因素.又由于人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与人类生命主休生存发展有关,从而就决定人类对美与不美的反映,带有了精神功利性.我们不能否定这样的现实.换句话说,人类对美的认识是从人类生命主体出发的,一切有益于人类生命主体的反映才是美的反映,一切无益于人类生命主体的反映,都不是美的反映,甚至是丑的.美带有人的精神功利特点.美的意识就是人类生命主体有益性的精神.(1)从美的产生上看我们说对美的本质认识是人类文明达到相当程度之后的事,而美感的产生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而产生.但我们分析美的本质时,我们又不能离开美感,美的意识.我们从美的产生上看,美感的产生必须具备三个前提条件.第一是具有审美对象——审美客体.第二是有审美主体——审美者.第三是要有一种安全感,保证生命不受侵害以及悠闲的环境.前两个问题我们已讲过了,第三点要有安全保证生命不受侵害优越的环境,是特指人类生命而言的.美及美感的产生都要与人类生命有益性有关,任何无益于人类生命主体或有害于人类生命主体的事物或环境境都违背美的本质的,如我们在动物园里欣赏老虎时,此时此刻,我们可以想到老虎的性格美、皮毛美,可当老虎跑出来,要伤害你的时候,这时在构成无益于人类主体生命的同时,美也就立即消失.此时的老虎成了凶残、丑恶的敌人.(2)人类生命主体精神有益性反映是美的唯一本质美的本质首先表现为人的思维本质,是人类精神的一个方面,美的本质,更表现为人类生命主体对客体对象性的关系.而这种对象性的关系,必须是一种对人类生命主体来说是精神上有益性的关系.任何对人类生命主体有益性的启示和体现等,都是美的本质体现.美的本质是引起人类生命主体精神有益性的整体和谐与统一.2、美还表现为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在人类生命主体有益性的整体和谐和统一美的本质反映带有一种精神有益性的特征,但不等于说美是个别的,是某人的主观意识.不是说我认为对我有利的就是美.美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有益的精神,是一种人类生命主体有资本输出性精神,这就绝对排除了物质功利性,不带有物质功利的色彩.因此任何某个个别的人或团体从物的功利性出发,而不从整个人类生命主体精神有益性出发的行为和意识都不符合美的本质.美必须是一种引起人类生命精神有益性的反映.其次,对美的本质的理解决不能忽略整个人类生命的整体,美要反映整个人类生命主体有益性的精神.再次,只有在整个人类生命主体精神有益性上的整体的和谐与统一才是美的本质.第一,美的本质不同于习俗,美的永恒取决于整个人类生命有益性之永恒.第二,有益性精神是从人类生命整体来衡量的.第三,美的本质有时还表现在时空上的相对矛盾,但这决不影响美的人类生命主体有益性精神整体的和谐与统美的主要理论依据:客观事物的存在只是一种状态,它形状的美丑完全是人类依据自身立场的一种看法。

美学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美学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优美1、是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理想与现实、个体与社会及自然、自由与自在、主观的合目的性与客观的合规律性的和谐统一。

2、优美可以唤起人的圆满轻松的审美愉悦,是人的存在得到完整和谐的状态,或者说是人在审美实践活动中所达到圆融和谐的状态。

3、概而言之,优美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存在实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现和展示,是和谐化一的人生存在至境。

崇高1、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情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

2、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

3、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

感性学1750年,鲍姆加登出版了首部研究感性认识的专著,这门学科“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美的思维的艺术和与理性类似的思维的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是“对以美的方式思维过的东西所作的共相的理论考察”。

简言之,“感性学”是把美的思维和艺术作为考察、研究对象的。

异化异化,在马克思主义的语域内,是指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屈服于、隶属于人的生产及其产品。

根源是私有制与社会分工。

在异化中,人丧失自由与个性,不能全面发展。

它在资本主义社会达于顶峰,必将随着私有制与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消亡而被克服。

异化劳动是人的自由本质的一种扭曲和蜕变,成为人受奴役的一种表征。

这种异化是生产力发展一定水平下的必然产物,只有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到了共产主义的阶段后才能完全消除人的异化处境。

意境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意境是以意象的存在为前提的,它要求的是主客一体,物我合一的境界。

“有我之境”中的“我’则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显地渗透于艺术意象中,“有我”是将“我”之情,以较外露的方式投射到物象上。

“无我之境”,指创作主体的完全消失,隐在艺术意象的后面。

“无我”是将“我”之情很巧妙地溶于物象中。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一、美学的定义与基本概念
1.美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畴
2.美的本质及其特点
3.美学的分类与学派
二、美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1.美的主观性的含义和特点
2.美的客观性的含义和特点
3.美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关系
三、美的标准与价值
1.美的标准的形成与评价
2.美的标准的多元性与相对性
3.美的标准与文化、历史的关系
四、美的表现形式与艺术
1.美的表现形式的分类与特点
2.艺术的定义及其与美的关系
3.艺术形式与艺术风格的变迁与发展
五、美学与审美经验
1.审美经验的特点与形成
2.审美经验的价值与意义
3.美学与审美经验的关系
六、美学的研究方法与途径
1.美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2.美学研究的途径与技巧
3.美学研究的理论构建与实践应用
七、美学的社会意义与实践
1.美学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2.美学在教育与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3.美学的实践与应用领域
八、美学原理的发展与传承
1.中国古代美学原理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2.西方美学原理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3.当代美学原理的新思考与前景展望
九、美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1.美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与启示
2.美学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运用
3.美学的价值观与现实生活的和谐发展
这些提纲涵盖了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可以作为复习的框架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和总结。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美学理论、案例和实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连接历史、文化、艺术等相关知识,全面理解美学原理的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意义。

《美学原理》期末复习题汇编

《美学原理》期末复习题汇编

《美学原理》期末总复习一、名词解释(共 4 道试题,共 20 分。

)1.美学思想美学思想:美学思想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

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往往凝聚、结晶为某些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是美学产生的基础,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

2.美学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关于美的问题包括美的普遍本质,美的根源、特征、形态及美的主客观统一性等;美感问题包括美感的性质、特征及影响美感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因素与心理因素等;审美活动规律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形成、美育的有效实施等,美的创造活动规律包括提高审美主体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各种艺术创作,在生活中创造美等。

3.摹仿说摹仿说:“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摹仿。

“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为它作为人类早期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但是,这种说法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4.游戏说游戏说:“游戏说”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因此又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这种观点认为,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这种观点肯定了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并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具有超功利性等特性。

美学原理重点难点知识

美学原理重点难点知识

• 二、什么是自由创造?为什么说自由创造是人类的 什么是自由创造? 最珍贵特性? 最珍贵特性? • 1、自由创造是指人类在对事物必然性认识的基础 、 上和对能动地去改造世界, 上和对能动地去改造世界,以实现人类的目的和要 求的活动。 求的活动。 • 2、为什么说自由创造是人类的最珍贵特性?原因 、为什么说自由创造是人类的最珍贵特性? 有三点: 有三点: • (1) 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本质 ) 特征之一。 特征之一。 • (2) 自由创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自由创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3) 人在自由创造过程中发展了人本身。 ) 人在自由创造过程中发展了人本身。
• 二、美学的对象是什么?在美学中涉及哪些 美学的对象是什么?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中的主体、客体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中的主体、 以及主客体的辨证关系。其基本内容包括美、 以及主客体的辨证关系。其基本内容包括美、 美感、美的创造和美育。在研究艺术时, 美感、美的创造和美育。在研究艺术时,也 是从审美的角度, 是从审美的角度,把艺术作为审美意识和审 美对象的集中表现,以区别于别的艺术概论。 美对象的集中表现,以区别于别的艺术概论。
• 一、形式美: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种形 形式美:形式美是指自然、生活、 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 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及其有规律的组 合所具有的美。 合所具有的美。
• 二、形式美的特征:1、形式美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 形式美的特征: 形式美概括了美的形式的某些共同特征, 义。2、形式美概括了美的形式的某些共同特征,具有 一定的抽象性。 形式美和自然的物质属性、 一定的抽象性。3、形式美和自然的物质属性、规律有 着密切的联系。 着密切的联系。

《美学原理》期末考复习

《美学原理》期末考复习

引言概述:美学原理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美术、音乐、文学等艺术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美学原理》课程的期末考试进行复习,从五个大点出发,分别为审美经验的形成、美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审美价值的判断、艺术品的创造与欣赏,以及美与文化的关系进行详细阐述。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全面回顾与总结,帮助读者巩固对美学原理的理解,为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正文内容:一、审美经验的形成1.1情感与意识对审美经验的作用1.2感官感受对审美经验的影响1.3社会文化背景对审美经验的塑造1.4媒介与技术对审美经验的改变1.5自我意识对审美经验的参与二、美学原理的基本概念2.1美的本质及其特征2.2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关系2.3表示与表达的美学原理2.4美的形式与美的内涵的关系2.5美学原理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三、审美价值的判断3.1审美标准的多元性与主观性3.2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关系3.3美的相对性与普世性的平衡3.4传统与创新在审美价值判断中的作用3.5文化差异对审美价值的影响四、艺术品的创造与欣赏4.1艺术家的创造过程与意图4.2艺术品的审美表现形式与特征4.3观众的审美体验与共鸣4.4自然与人为在艺术品创作中的作用4.5艺术品的多重层次解读与欣赏方式五、美与文化的关系5.1美的文化观念与审美观念的异同5.2文化对美的认知与评价的影响5.3美与文化的相互渗透与独立发展5.4文化多元性对美的丰富性的意义5.5美学原理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总结:通过对《美学原理》期末考复习的详细阐述,我们对审美经验的形成、美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审美价值的判断、艺术品的创造与欣赏,以及美与文化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审美经验的形成不仅涉及情感与意识的作用,还与感官感受、社会文化背景、媒介与技术、以及自我意识的参与密切相关。

美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美的本质及其特征、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关系、表示与表达的美学原理等。

审美价值的判断既具有主观性又应考虑客观性,传统与创新、文化差异等因素也需要综合考虑。

2020年山东师范大学函授美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题库

2020年山东师范大学函授美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题库

本题库适用于2020年7月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答题要求: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2.0分)美感的差异性不包括哪些方面?A)时代性B)民族性C)阶级性D)地域性E)个体差异性F)流行性参考答案: F2(2.0分)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首次提出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B)阿多诺C)鲍姆嘉通D)黑格尔参考答案: C3(2.0分)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B)《理想国》C)《判断力批判》D)《走向科学的美学》参考答案: A4(2.0分)下列哪项不是自然美的特殊性表现:A)多面性B)象征性C)形式性D)自然性E)扭曲性参考答案: E5(2.0分)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

A)直觉性B)情感性C)逻辑性D)社会性参考答案: A6(2.0分)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A)毕达哥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参考答案: A7(2.0分)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A)德谟克利特B)休谟C)博克D)康德参考答案: D8(2.0分)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深入的人的主观精神世界B)揭开了心里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C)发现人的心理结构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参考答案: B9(2.0分)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B)维柯《新美学》C)鲍姆加登《美学》D)黑格尔《美学》参考答案: D10(2.0分)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C)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参考答案: C11(2.0分)肯定美学是伴随着现代人对()、环境的强烈关注而在20世纪英美美学界兴起的。

美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

美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

《美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一、复习指导思想及原则期末考试考核学生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后,是否初步掌握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鉴别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否提高,能否树立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

二、考试范围及重点本课程考试范围包括:美学的研究对象,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形式美法则,美的产生和发展,美的本质与特征,优美与崇高,喜剧性和悲剧性,美感的本质和特征,审美心理因素,美感的个性、共性及客观标准,美育等。

其中美学的研究对象,美的形态,形式美法则,美的本质与特征,优美与崇高,喜剧性和悲剧性,美感的本质和特征是考试重点。

三、考试形式与考试时间本课程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四、考试题型本课程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与论述题。

其中填空题10个空,每空2分,共20分;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8分,共40分;论述题一题,20分;卷面满分100分。

五、复习要点及参考资料(一)、简答1、美育的特征是什么?2、试述美感的差异性3、什么叫悲剧性美感?4、悲剧对人生的启迪作用5、崇高的本质特征是什么?6、为什么说生活是艺术创造的基础?7、审美心理结构的两重性是什么?8、简述艺术美的主要特征?9、简述悲剧的几种类型10、为什么说人的美重在内容11、审美心理结构的两重性是什么?12、什么叫喜剧性?13、美育的性质是什么?14、简述美的主要特征15、形式美的主要法则16、简述悲剧的几种类型17、社会美的审美意义的表现是什么?(二)、选择:1“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A.观众是真正的艺术家B.审美活动无标准可言C.审美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创造D.作家的创造不及观众的创造2、美是:()A、一种自然现象B、一种社会现象C、一种个人现象 D、人类现象3、“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提出者是:()A、马克思B、恩格斯C、毛泽东 D、亚里斯多德4、本质特征是和谐的审美范畴是()A.优美B.悲剧性C.喜剧性D.崇高5、作为美学正式宣告成立的著作是()A.《美学》B.《美学原理》C.《美学概论》D.《美学通论》6、欧洲中世纪建筑的主要代表形式是:()A、罗马式B、哥特式C、巴洛克式 D、园林7、本质特征是和谐的审美范畴是()A.优美B.悲剧性C.喜剧性D.崇高8、“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毁给人看”指出者是:()A、亚里斯多德B、鲁迅C、别林斯基 D、休莫9、“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描绘的事()A.优美景象B.崇高景象C.悲剧景象D.喜剧景象10、最早对悲剧进行系统研究的是()A.奥古斯丁 B亚里士多德. C.朗吉诺斯 D.毕达哥拉斯11、作为喜剧美感特征的笑不同于纯粹生理反应的笑,因为喜剧美感的笑声中包含着()A.深刻的含义B. 嘲讽的意义C.讽刺的意味D.理性的顿悟12、我们欣赏文艺作品,是在作家想象创造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进行()A.欣赏B.再创造C.理解D.认识13、从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区分,雕塑的基本类型除了浮雕以外,还有()A.石雕 B.木雕 C.圆雕 D.玉雕14、以下哪一个不是电影的基本特征()A.真实性 B.自由性 C.再现性 D.运动性15、在审美情感中,人的理智、意志和()处在和谐统一中。

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美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绪论一、审美现象为什么是审美意系中的现象:1.审美现象是审美主客体的有机结合2.审美现象发生的前提是对象和人发生了某种特定关系,只有人和世界发生了审美关系才会出现审美现象3.审美现象是艺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为基础二、审美关系的特点:1.通过感官建立2.审美关系是自由的3.是人的整体性和现实性发生的关系 4.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情感关系二、审美现象包含哪些要素,各要素的关系:1.要素: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即审美对象)、审美主客体的关系2.审美对象内涵:形式层、意蕴层、更深层次3.关系:静观、对话、存在3.各要素的特点:1.主体:感官的快乐、情感的融入、整体生命的承担三、如何认识关系在先原则:第一章一、什么叫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芽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二、审美现象经历的三阶段:1.审美意识的萌芽2.美学思想的形成 3.美学学科的诞生三、美学在什么时候诞生: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之父)《美学》一书问世为标志四、中国当代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四种意见:1.以美为对象 2.艺术 3.以审美心理、审美感受、审美关系为对象 4.审美关系四、美学主要研究对象、代表人物: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现实的审美活动五、美学学科为什么是人文学科:性质定位从,审美现象的特殊性、审美现象反思方式的特殊性出发(只能以人文学科即主体亲身在场的方式来考察和求证)第二章一、西方美学经历了几个阶段:本体论阶段、认识论阶段、语言学阶段二、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状况(横、纵;学说;人物;主张):1.横:(1)主观论美学;吕荧,高尔泰(感到就存在)(2)客观美学论;蔡仪;坚持美是客观的,美是典型的(3)主客观统一论美学;朱光潜;单有主客观又不能成美,客观事物加上主观意识作用,美才产生(4)实践美学;李泽厚;实践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标志的物质生产实践、实践是美学研究的根本基础、实践是自然的人化、美与美感都是在漫长历史实践中诞生的,是社会历史的成果、非主派(蒋孔阳、刘纲纪)三、境界包含的三种意义:真实、率真、清新四、什么叫审美理想:又称美的理想,是指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

美学原理期末重点总结

美学原理期末重点总结

美学原理期末重点总结美学原理是一门研究美的普遍规律和本质的学科,它探讨的对象是艺术和审美现象。

在此次学习中,我们通过对美学原理的学习和研究,深入了解了美的概念、美的特征、美的形式与结构以及美的感受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理解,总结美学原理的重点。

首先,美学的起源和定义是我们学习中的第一个重点。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源于古希腊哲学家对美的追求与研究。

在古希腊,美学主要是关于感性美与理性美的辨析,以及美与真、善的关系。

而在现代,美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定义也发生了变化。

现代美学主要关注艺术和审美经验,它将美与艺术划等号,认为美的表现形式可以是艺术品、音乐、文学、戏剧等等。

其次,美学的特征是我们学习中的第二个重点。

美学认为美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两个特征。

客观性是指美存在于客观的事物之中,不同的人在感受美时可能有不同的反应,但并不会改变事物本身的美。

而主观性则是指美是一个主观感受,每个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都不同,所以对于美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美的形式与结构是美学原理中的重要内容。

形式是指艺术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线条、色彩、形状、构图等。

结构则是指艺术作品的内在组织结构,如节奏、比例、对比等。

形式与结构是美的主要表现方式,它们决定了艺术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观者的审美体验。

在此次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线条的种类与运用、色彩的基本原理、形状与构图的要素等内容,这些都是美的形式与结构的基本知识。

美的感受是美学原理中的核心内容。

感受是指人们对美的直观体验和情感反应。

美的感受可以是欣赏、喜爱、赞赏等,也可以是震撼、感动、激动等。

感受是美学原理的重点研究对象,它与美的创造者和美的欣赏者之间的关系密切。

在此次学习中,我们了解了美的感受的心理原因和生理机制,了解了美的创造者如何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及观众如何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来获得美的享受。

最后,美学原理还涉及到美的价值和意义的讨论。

美的价值是指人们对美的认同和追求,美的意义是指美对人们精神生活和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

《美学原理》课程期末复习题

《美学原理》课程期末复习题

《美学原理》课程期末复习题一、术语解释:1、美感;2、美学之父;3、柏拉图;4、康德;5、黑格尔;6、狄德罗;7、车尔尼雪夫斯基;8、美善不分;9、“充实之谓美”;10、意境;11、“形神兼备”;12、自由创造;13、丑;14、艺术丑;15、社会美;16、自然美;17、形式美;18、形式美的法则;19、艺术美;20、典型化;21、传神;22、表现的艺术;23、再现的艺术;24、蒙太奇;25、优美;26、崇高;27、悲剧;28、喜剧;29、“寓庄于谐”;30、移情作用;31、“距离”说;32、美感的客观标准;33、单纯齐一;34、对称均衡;35、调和对比;36、比例;37、黄金分割;38、节奏韵律;39、多样统一;40、“意在笔先”;41、“美是关系”说;42、“美是生活”说;43、艺术的典型性;44、想象;45、再造性想象;45、创造性想象。

二、单项选择题:1、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科学名称的是:()⑴柏拉图⑵鲍姆嘉通⑶康德⑷黑格尔2、提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的美学家是:()⑴鲍姆嘉通⑵克罗齐⑶柏拉图⑷黑格尔3、认为“美是主观的”是德国美学家:()⑴柏拉图⑵鲍姆嘉通⑶康德⑷黑格尔4、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美学家是:()⑴荷迦兹⑵黑格尔⑶康德⑷博克5、“直觉说”的提出者是意大利美学家:()⑴克罗齐⑵博克⑶荷迦兹⑷布洛6、提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的美学家是:()⑴克罗齐⑵博克⑶荷迦兹⑷布洛7、下列哪位美学家是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⑴克罗齐⑵博克⑶康德⑷布洛8、提出“一切能在我们心里引起对关系的知觉的,就是美的”这一观点的是:()⑴康德⑵黑格尔⑶狄德罗⑷车尔尼雪夫斯基9、提出“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这一观点的是:()⑴康德⑵黑格尔⑶狄德罗⑷车尔尼雪夫斯基10、提出“里仁为美”这一观点的是:()⑴孔子⑵墨子⑶伍举⑷孟子11、提出“充实之谓美”这一观点的是:()⑴孔子⑵墨子⑶伍举⑷孟子12、把意境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美学家是:()⑴王充⑵王羲之⑶王夫子⑷王国维13、用“自然之道”来说明美的产生的是:()⑴王充⑵刘勰⑶刘禹锡⑷叶燮14、提出“劳动创造了美”这一观点的是:()⑴康德⑵黑格尔⑶马克思⑷恩格斯15、提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这一观点的是:()⑴康德⑵黑格尔⑶马克思⑷恩格斯16、认为“美是成功的表现,丑是不成功的表现”的是:()⑴克罗齐⑵博克⑶荷迦兹⑷布洛17、最早使用“崇高”这一范畴的美学家是;()⑴鲍姆嘉通⑵朗加纳斯⑶柏拉图⑷博克18、认为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的是()⑴康德⑵黑格尔⑶马克思⑷恩格斯19、认为“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是:()⑴鲁迅⑵郭沫若⑶朱光潜⑷王国维20、认为喜剧是对那些“虚伪的、自相矛盾的现象归于自毁灭”的是:()⑴康德⑵黑格尔⑶马克思⑷恩格斯21、认为美感的产生是人“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是:()⑴康德⑵黑格尔⑶马克思⑷恩格斯22、“移情说”的提出者是德国美学家:()⑴康德⑵黑格尔⑶克罗齐⑷立普斯;23、“距离说”的提出者是:()⑴克罗齐⑵立普斯⑶荷迦兹⑷布洛24、认为美感是一种人人都有的“先验的共同感”的是:()⑴康德⑵黑格尔⑶克罗齐⑷立普斯25、美感的“内在感官”说的代表人物是:()⑴布洛⑵康德⑶夏夫兹博里⑷克罗齐三、分析题:1、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

山师美学原理重点期末复习资料

山师美学原理重点期末复习资料

山师美学原理重点期末复习资料第二讲美的研究一、柏拉图智者的问题——美是什么第一,确立了美学的基本问题,即“美的本质”。

第二,柏拉图的“美”,不是指感性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一切“美的事物”共同具有的、因而带有客观普遍性的抽象形式或者抽象属性。

第三,因为美是一种抽象的形式或属性,所以,对美的研究,是哲学的研究。

二、美的哲学的历程从古希腊开始——西方美学第一个历史阶段(填空)1.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在“数的和谐”(美的合规律性)2.苏格拉底:美就是合适,美就是有用。

(美的合目的性)3.柏拉图:美是理念注意:这一时期,都是围绕“美是什么”进行研究的。

到亚里士多德,变成了“艺术的研究”,再到普罗提诺那里,就变成了“美和艺术的研究”。

三、客观走向主观美学英国经验派哲学家洛克的事物属性分类:第一的性质:广延、形状、大小、运动、数量(纯客观的、可测量的)第二的性质:色彩、声音、气味、滋味等夏夫兹伯里和哈奇生认为美就是事物的第二的性质,只能靠“心眼”或“第六感觉”去把握18世纪的美学家博克不同意,认为美的根源应该到社会情感中去寻找,就是爱,即同情。

结论是美是“物体中能够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和某些性质”。

(比如小巧、光滑、逐渐变化、不露棱角、娇弱以及色彩鲜明而不强烈等等)休谟: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

那些心灵最美好的人的一致判决,就是审美趣味和美的真正标准。

四、客观美学走向神学目的论客观论的两个难题:美是什么;美的来历亚里士多德:事物的原因主要有两种,即质料因和形式因。

形式比质料重要。

形式因有包括制动因和目的因。

最高绝对形式是“神”。

第三讲审美的研究一、美学之父1.美学的创立与发展美学之父——1750年,德国的鲍姆嘉通出版出版了一本叫Asthetik的书,翻译过来就是美学。

(他并没有真正建立起这门独立的学科)文艺复兴后、康德之前,欧洲哲学和美学主要为英国经验主义和大陆理性主义经验派:夏夫兹博里、哈奇生、博克、休谟,先确定个人的美感,然后再寻找它的普遍标准和美的概念。

2020年山东师范大学函授美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题库

2020年山东师范大学函授美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题库

2020年山东师范大学函授美学概论期末考试试题题库本题库适用于2020年7月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答题要求: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2.0分)美感的差异性不包括哪些方面?A)时代性B)民族性C)阶级性D)地域性E)个体差异性F)流行性参考答案: F2(2.0分)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首次提出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B)阿多诺C)鲍姆嘉通D)黑格尔参考答案: C3(2.0分)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B)《理想国》C)《判断力批判》D)《走向科学的美学》参考答案: A4(2.0分)下列哪项不是自然美的特殊性表现:A)多面性B)象征性C)形式性D)自然性E)扭曲性参考答案: E5(2.0分)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

A)直觉性B)情感性C)逻辑性D)社会性参考答案: A6(2.0分)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A)毕达哥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参考答案: A7(2.0分)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A)德谟克利特B)休谟C)博克D)康德参考答案: D8(2.0分)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深入的人的主观精神世界B)揭开了心里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C)发现人的心理结构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参考答案: B9(2.0分)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B)维柯《新美学》C)鲍姆加登《美学》D)黑格尔《美学》参考答案: D10(2.0分)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C)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参考答案: C11(2.0分)肯定美学是伴随着现代人对()、环境的强烈关注而在20世纪英美美学界兴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美的研究一、柏拉图智者的问题——美是什么第一,确立了美学的基本问题,即“美的本质”。

第二,柏拉图的“美”,不是指感性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一切“美的事物”共同具有的、因而带有客观普遍性的抽象形式或者抽象属性。

第三,因为美是一种抽象的形式或属性,所以,对美的研究,是哲学的研究。

二、美的哲学的历程从古希腊开始——西方美学第一个历史阶段(填空)1.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在“数的和谐”(美的合规律性)2.苏格拉底:美就是合适,美就是有用。

(美的合目的性)3.柏拉图:美是理念注意:这一时期,都是围绕“美是什么”进行研究的。

到亚里士多德,变成了“艺术的研究”,再到普罗提诺那里,就变成了“美和艺术的研究”。

三、客观走向主观美学英国经验派哲学家洛克的事物属性分类:第一的性质:广延、形状、大小、运动、数量(纯客观的、可测量的)第二的性质:色彩、声音、气味、滋味等夏夫兹伯里和哈奇生认为美就是事物的第二的性质,只能靠“心眼”或“第六感觉”去把握18世纪的美学家博克不同意,认为美的根源应该到社会情感中去寻找,就是爱,即同情。

结论是美是“物体中能够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和某些性质”。

(比如小巧、光滑、逐渐变化、不露棱角、娇弱以及色彩鲜明而不强烈等等)休谟:美不是事物本身的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

那些心灵最美好的人的一致判决,就是审美趣味和美的真正标准。

四、客观美学走向神学目的论客观论的两个难题:美是什么;美的来历亚里士多德:事物的原因主要有两种,即质料因和形式因。

形式比质料重要。

形式因有包括制动因和目的因。

最高绝对形式是“神”。

第三讲审美的研究一、美学之父1.美学的创立与发展美学之父——1750年,德国的鲍姆嘉通出版出版了一本叫Asthetik的书,翻译过来就是美学。

(他并没有真正建立起这门独立的学科)文艺复兴后、康德之前,欧洲哲学和美学主要为英国经验主义和大陆理性主义经验派:夏夫兹博里、哈奇生、博克、休谟,先确定个人的美感,然后再寻找它的普遍标准和美的概念。

大陆理性派:先确定美的普遍概念,然后再寻找认识和实现它的途径。

莱布尼茨:“前定和谐”,即宇宙在诞生之前就是和谐的。

美就是事物的秩序、多样的统一,就是宇宙的和谐与完善。

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这种和谐与完善。

沃尔夫,美是感性认识到的完善。

鲍姆嘉通:美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近代美学真正的父亲是康德。

康德把美学的基本问题从“美是什么”变成了“审美是什么”——“哥白尼式的革命”审美在康德那里叫做“鉴赏判断”。

康德反对独断论和怀疑论,主张批判。

所谓批判,就是追问知识是否可能和如何可能。

在《判断力批判》一书中,他提出了鉴赏判断——审美的四个契机:无利害而生愉快、非概念而又有普遍性、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共同感。

二、美感的特征康德美的分析是从美感即审美愉快的独特性质入手的。

判断一个对象美不美,我们不是看它能不能给我们知识,而是看它能不能给我们愉快。

1.美是靠美感来判断的,美感是一种愉快感。

感官判断和道德判断共同点:由愉快而生判断审美则是由判断而生愉快。

所以,审美是无利害的,是超功利的。

2.美感具有普遍性。

真正具有普遍性的,只有逻辑和概念。

它们的普遍性表现在,它们是抽象的、客观的、铁面无私的。

美和美感却不一样。

它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有个性的、千姿百态和千变万化的,是能够使人愉快也必须使人愉快的,跟逻辑和概念完全不是一回事。

这就是“非概念而又有普遍性”。

逻辑判断因为超功利,所以不能给人以快感;感官判断因为非概念,所以没有普遍性。

审美判断既超功利又非概念,既生快感又有普遍性。

三、审美原则1.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审美判断无目的,却又无不合目的。

第一,它生愉快,因此是一种“主观合目的性”;第二,它非概念,因此是一个“涉及形式的规定”;第三,它无利害,因此是一种“单纯形式”;第四,它具有普遍性,因此不是某个客观目的,也不以某个具体的客观目的的形式出现。

康德叫它做“没有具体目的的一般目的”,也叫“形式的合目的性”。

(符合情感愉快的目的就行)2.共通感共通感是审美的“先验假设前提”。

就是说,第一,它先于经验的,是在审美之前就已经设定的,不是审美的结果。

审美的结果是靠不住的。

第二,它是一种假设,假设大家都会赞同你的感受,而并不是因为多次见到别人和你意见相同。

第三,它是审美的前提。

即在审美之前,必须假设别人会赞同你的感受。

思考:这样的假设,有没有根据?有的话是什么呢?为什么叫共通感不叫共通性呢?康德:“比起健全知性来,鉴赏更有权利被称之为共通感;比起理性的判断力来,审美判断力更能具有共同的感觉之名称。

”共通感,或者说,一切人对于一个判断的赞同的必然性,“只意味着彼此一致的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审美的前提。

四、美的秘密由康德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我们可以得出四个结论:第一,审美是一种没有任何利害关系却又使人愉快的活动,美感是唯一无利害的自有的快感,而能够产生这样一种超功利愉快的对象就是美。

第二,这种愉快既不是概念,也不凭借概念,却又被假设为像概念一样具有普遍性。

(非概念)第三,这种愉快和判断也没有任何具体目的,只有一种主观合目的形式。

(无目的)第四,既非概念,又无目的,还能普遍地和必然地使人愉快,这种普遍性和必然性就只能是一种“先验假设前提”。

也就是说,这种普遍性只能是主观普遍性。

“主观普遍性”,解决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想不通的一个问题:美,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一方面看它好像是客观的;另一方面看,又好像是主观的。

康德说,鉴赏判断要求每个人都同意,好像是客观的;但是,鉴赏判断又完全不能通过论证来规定的,又好像是主观的。

在“审美判断力的辩证论”中,康德把它称之为“鉴赏的二律背反”。

思考: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在鉴赏判断里,假设的普遍赞同的必然性是一种主观的必然性,它在共通感的前提下作为客观的东西被表象着。

”也就是说,美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也不是主客观的统一,而是“主观表象为客观”,是以“客观表象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主观的东西。

”它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超功利非概念无目的的主观普遍性”。

五、康德给我们的启示1.审美判断是对主体的判断(其他判断都是对客体的判断),只能是联系于主体的,那么看一个判读是不是审美判断,看一个对象是不是审美对象,也就只能看主体的态度是不是审美态度,和对象没有关系。

2.由于审美判断联系于主体,因此,它表面上是审物,实际上是审人。

心中无美,则世间无美。

3.由于审美判断联系于主体,因此,美必须由主体的审美感受来确证。

4.由于审美判断联系于主体,因此,如果它和对象有什么关系的话,也只和对象的形式有关,和对象的实存无关。

5.由于审美判断联系于主体,因此,它不是认识,不是发现,而是期待。

第四讲审美心理学一、直觉从美的哲学,到审美心理学,有一个过渡。

处于这个过渡时期最重要的一个人物,是意大利哲学家和美学家克罗齐。

克罗齐是西方传统美学真正的终结者和西方现代美学的创始人。

克罗齐的美学观点:审美即直觉直觉认识活动对于特殊事物的认识艺术与审美美丑逻辑认识活动对于一般事物的认识科学与哲学真假功利实践活动对于特殊目的的追求经济学利害道德实践活动对于一般目的的追求伦理学善恶克罗齐美学观点的第一句话:审美即直觉直觉的特点:1.独立。

因为在同一个系统中,直觉是不需要前提的,因此审美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精神活动。

2.静观。

因为审美不是实践活动,不需要行动。

3.直接。

因为审美不是逻辑活动,不需要分析和推理。

4.创造。

美学观点:审美即直觉,直觉即表现,表现即创造。

没有表现力和创造性的看,不是艺术家的看,也不是审美的看。

二、移情移情说在西方近现代美学史上,是影响最大的,也是人数最多的。

最先提出“移情”概念的是德国的罗伯特·费舍尔,而把移情说发展成为一个系统的美学理论的是利普斯。

利普斯和康德一样,也认为美感是一种愉快的情感,但并非所有的情感都是美感。

他认为愉快的情感有三种。

一种是外物引起的,一种是精神引起的,还有一种是通过移情在外物那里感受到的。

只有第三种愉快的情感才是美感。

所以,移情是审美的关键。

移情:又叫移感、输感,也就是把主体的情感移入或者输入对象。

移情学派认为,审美实际上就是一个移情的过程。

移情往往被说成是一种情感的外射,强调的是主客默契,物我同一,自我就是对象,对象就是自我三、心理距离心理距离说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剑桥大学教授布洛提出来的。

布洛认为,在审美活动中,只有当主体和对象之间保持着一种恰如其分的“心理距离”时,对象对于主体才可能是美的。

这个观点就是心理距离说。

康德的超功利与布洛的心理距离康德强调在一切愉快当中只有审美愉快是超功利的;布洛强调的是只有当主体和对象之间没有利害关系时,才可能产生审美愉快。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近而熟悉的事物往往显得平常、庸俗甚至丑陋。

但是把他们放到一定的距离之外,以超然的精神看待它们,则可能变得奇特、动人甚至美丽。

在我们进行审美活动之前,不管有意无意,都要设置距离。

比如看戏、看电影、话剧等。

——“距离的设置”“距离的变化”、“距离的极限”、“距离过度”、“距离不足”距离是审美的前提,而距离的丧失也意味着美感的消失。

距离会消失,也是会变化的。

距离不足或距离过度,都不会使人产生美感。

审美不但要有距离,还要掌握分寸,太大太小都不合适,这就叫“距离的尺度”。

布洛指出:审美距离的设置,绝不意味着“自我与对象之间的联系被打破到与个人无关的程度。

”恰恰相反,对象和我们之间的关系,越是切身,越是情感浓烈,越是能引起我们的同情,就越是能产生美感。

也就是说,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必须是既有距离又切身的,是“有距离的切身”,或者“切身而又有距离”。

布洛把这一原理称之为“距离的矛盾”。

距离的设置、距离的变化、距离的极限、距离的尺度和距离的矛盾,一起构成了布洛的“心里距离说”的全部内容。

其中最有价值的,朱光潜先生认为是距离的矛盾。

四、格式塔(Gestalt)格式塔的涵义有两个:一个是“形式”,所以格式塔心理学又叫“形式心理学”;另一个是“完形”——“完形心理学”格式塔认为任何心理现象都是完形,不能人为地拆分为元素。

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当许多单个物结合在一起时,便会出现一个新的事物,一个新的格式塔。

格式塔的“同构说”格式塔心理学人为,任何一个现象都是一个完形(一个格式塔),任何完形都有一个内部张力结构,也叫“力的样式”。

当两个现象内部张力结构或者力的样式相同时,他们之间就存在着一种关系,这个关系就叫“同构对应”,也叫“同形同构”、“异质同构”。

为什么同构呢?因为内部张力结构相同。

格式塔心理学人为,美感就是知觉力的平衡。

其唯一的依据就是知觉的性质、程度与对象结构形式之间的“同构性”。

正是这种同构,使外界物理场和内在心理场相互感应共鸣,从而产生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