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8《公共政策学》宁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宁骚版笔记
《公共政策学》宁骚(2010最新版)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
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结构(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
公共政策学00318 自考简答题重点
第一章1.公共政策学的概念公共政策学,是指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2.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程序的设计(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
(2)确定假设。
(3)收集系统资料。
(4)资料分析。
(5)做操作性研究。
(6)撰写研究报告。
(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
1.一手资料的收集。
方法:(1)无结构访谈法(2)实地观察法(3)非参与观察法(4)参与观察法2.二手资料的收集。
方法:(1)内容分析法。
(2)二次分析法(3)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三)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方法:1.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2.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4.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方法5.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方法6.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方法7.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8.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学近期发展的表现1 .课题选择的新取向伦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2.方法论的非科学趋向3.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表现:(1)学会的成立和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
(2)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3)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4.公共政策学中国化的发展方向(1)强化研究者的主体意识,增强其能力。
(2)重视对政策哲学的研究。
(3)重视本土资源(4)重视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实践,大力开展实证研究,从中抽象和构建公共政策学新的概念、范畴、理论与模型。
第二章当代世界主要国家的政治体制的六种类型以中国为代表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以英国为代表的议会制,以法国为代表的半总统、半议会制,以俄罗斯为代表的超级总统制,以瑞士为代表的委员会制。
政治类型:从内容上划分(1)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2)战略、策略、战术(3)依政策内容的社会领域的不同进行的分类: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教育、科技、文化政策依横向形式特征划分的政策类型依横向的形式特征进行划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立法决策、国家元首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和执政党政策五个基本类型(1)立法决策。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考试大纲分析00318《公共政策学》宁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一) 政策行为者与政策系统政策系统是三大子系统即主体系统、支持系统、反馈系统构成的巨系统,并与其客体系统和环境有着频繁的互动和能量交换。
P182公共政策的主体与主体系统:P183-P185公共政策主体是相对于政策客体而言的,指的是那些在特定政策环境中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评估、监控的行为者;公共政策主体分为直接主体和间接主体两大类:a)直接主体:即公共政策的法定生产者,也就是那些获得宪法和法律授权,掌握公共权力,能够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从而主导政策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主要有代议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其他直接主体P183-P184b)间接主体,三类:第一类是次国家政策行为者;第二类是跨国政策行为者;第三类是全球性政策行为者。
P184c)政策主体系统:三个子系统——政策制定系统、政策执行系统、间接主体系统P185三个系统的功能p185(1)政策制定系统的基本功能:①确认政策问题;②确认政策目标;③组织政策方案的设计;④主持审议备选方案并最终进行政策抉择;⑤完成政策合法化程序并正式发布政策。
(2)政策执行子系统的基本功能;①为政策方案的实施做好准备;②有效实施政策方案;③分析和总结执行情况。
(3)间接主体系统的基本功能:①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②提出公共问题;③影响公共政策制定;④影响并改变政策环境;⑤填补政策主体所无法到达的空间。
★政策网络(政策系统与环境的关系):P185-P188所谓政策网络是指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和其他行为者围绕共同的、实际上是不断协商的信念和利益而结成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联系。
P185 A)公共政策环境变的复杂和动荡的主要表现——不确定性、关联性、模糊性、动态性B)政策网络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交流信息和意见的需要;②交换资源的需要;③结盟的需要;④追逐权力的需要;⑤协调的需要;P186C)作为客观存在的政策网络的主要特征有:P187①政策网络是现代民主社会里,由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异质的参与组成的;②政策网络的多元主体之间在资源等方面相互依赖,在特定的政策领域进行合作,以协调利益,实现共赢。
宁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公共政策执行)
第九章公共政策执行1.试述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答:(1)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的本质是遵循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将一种政策付诸实施的所有行动的总和。
(2)政策执行的特点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的具体实践过程,它具有如下特点:①目标的导向性公共政策是以公共政策目标为行动方向的,政策目标是政策执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②内容的务实性公共政策执行要面对具体的公共问题,因此其计划、步骤、措施、手段等必须务实,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③行为的能动性执行者必须在全面领会政策内容的前提下,面对外部环境的复杂情况,能动地执行公共政策。
④手段的权威性公共政策不同于一般的道德规范,其执行具有强制性。
(3)政策执行的作用公共政策执行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的基本环节,是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最直接的决定因素。
它在政策过程中具有的地位和作用表现为以下几点:①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②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③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
2.试分别论述第一代、第二代政策执行研究路径的优缺点?试述执行研究整合路径的主要模型的变量关系以及施柏丽划分的府际运作关系类型。
答:(1)第一代、第二代政策研究路径各有其优缺点,主要表现为:①第一代政策研究的自上而下路径a.这种政策执行研究的优点:第一,正确地指出了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之间存在的鸿沟,强调了政策制定者所处的核心地位,要求政策执行者必须秉承上级的意志,忠实地实现上级的意图和目的,拓宽了政策研究的视野,提高了行政效率;第二,指出了政策执行过程中多元参与者联合行动的复杂性,因而也为后来府际间关系研究视角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b.自上而下政策研究路径的缺点:第一,自上而下研究路径过多地关注与中央或高层决策者的目标设定和方案规划,容易忽视其他基层组织、地方执行机构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二,自上而下研究路径要求完美的、天衣无缝的政策方案,这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第三,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之间的区分是不必要的、无意义的,且在政策实践过程中也难以实现;第四,自上而下研究路径偏重于个案研究,存在着局限性;第五,自上而下研究路径强调层层节制的科层制,不易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也容易引起基层组织的反弹;第六,自上而下研究路径背后所隐含的是强调科学管理的泰勒主义,其忽略政策执行者的内在世界与价值观都是值得检讨的缺失。
宁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第六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1.试述政策过程及其阶段划分。
试述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构建与类型划分。
进行公共政策分析为什么需要借助于政策过程模型?答:(1)公共政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政策过程不仅有着特殊的含义界定,在其运作、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同的阶段。
①政策过程的界定政策过程就是政策的生命过程,是一项政策从问题认定到政策终结的整个运行过程,这个过程是一系列相互衔接的操作性程序的有机组合,具有客观性。
②政策过程的阶段划分政策过程的阶段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a.三分法德洛尔把政策过程划分为前决策阶段、决策中阶段和后决策阶段,布赤豪兹把政策过程划分为民意形成、政策规划、政策执行三阶段。
b.四分法金敦认为政策过程通常分为议程设定、方案陈述、权威性选择、决策执行四阶段。
c.五分法这是一种最普遍的划分方法,但对具体阶段的划分上则各有不同d.六分法e.七分法拉斯韦尔将政策过程划分为情报、建议、规定、合法化、应用、终止、评价七个阶段。
詹金斯把政策过程划分成启动、信息、考察、决策、执行、评估、终结等阶段。
f.八分法拉谢夫斯基把政策过程划分成八个阶段,即:问题认定、议程设定、政策规划、政策采纳、预算配置、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接续。
g.九分法霍格伍德与冈恩把政策过程划分成九个阶段:决定是否要做出决定、决定怎样做出决定、问题界定、做出预测、设定目标和优先顺序、选项分析、政策执行与监控、评估与审议、政策维持、接续与终结。
(2)公共政策研究中运用的模型一般是理论模型。
理论模型或者概念模型是指一组概念或命题按照其相互间的本质联系被组织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个逻辑结构严整的框架政策过程理论模型的类型划分a.描述性模型与规范性模型的划分。
第一,描述性模型。
描述性模型具有描述、解释、预测三大功能第二,规范性模型。
通过实施该模型以达到实现某些价值的目的,从而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b.理性过程模型与政治性过程模型的划分。
政策过程是人们在公共权力机关的主导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
宁骚《公共政策学》第二章_第一节
四 政策类分型:从形式特征上划
(一)从形式特征上对公共政策进行类型 划分的必要性
公共政策的形式特征是由公共权力机 关的权力划分和权力配置决定的。
现代国家的政府在横向结构上的构成和 权力分布与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之间的关 系:现代国家的政府在横向结构上的构成 由立法、行政、司法三个子系统构成;
⑥、公共政策在形式 上可以是积极的, 也可以是消极的。
⑤、公共政策是一 种权威性的价值分 配方案;
真题 (2003.04)单选题 主导公共政策过程的基轴是( ) A 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B 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 C 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 D 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
二 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
党的政策:党的政策转变为公共政策的形式: 直接形式——党的会议文件和党的领导人讲话; 间接形式——党的领导是政治的领导,即政治原 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推 荐重要干部;
党对国家事务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使党 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变为国家意志;
将党的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有三种: 联名发布政策方案、提出政策创议、政府决策以 党的政策原则为指导;
(一)公共政策的产生 公共政策的产生必须具备的三个初始
条件或者说三个核心要素: 公共问题的形成; 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真题
(2002.04、2009.04)单选题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
的是( )
A 公共问题形成 B 政策方案的制定 C 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 D公共强制机关的出现
A 战略、战术、策略 B 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 C 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D 单目标政策和多目标政策
宁骚 公共政策学00318(五章~10章)
• (2)按照其建立过程中各项功能活动的先 后次序,分为:①界定或认定议程②规划 议程③磋商议程④循环议程; • 政策议程的类型: • 1、系统议程:指政治系统正式讨论和认定 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 • 2、政府议程,即正式议程:指政府组织正 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 政府议程的分类: • (1)按照议程项目的新旧状况,分为:① 旧项目②新项目,
• 国外有学者将公共政策议程按照政策问题 的重要性程度划分为: • 1、实质性议程:是指认定哪些影响深远和 潜在意义重大的政策问题的议程; • 2、象征性议程:指一些政策问题虽然属象 征性的,但也会引起社会和决策者政治上 的关注的议程
• 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 • 1、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 • 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 性发动; • 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与过 程。
• 3、类别分析法:是科学研究的常规方法之 一,同样也是政策问题的分析方法之一, 通常要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两个过程; • 4、层次分析法:将政策问题的原因划分成 可能原因、合理原因和可诉原因三个层次 的一种分析方法。其实属一种分类分析方 法; • (1)可能原因:是指一切有可能促成某种 问题得以产生的因素; • (2)合理原因:是指以科学的研究或直接 的经验为基础所探查出的问题成因;
• 政策设计的逻辑结构: • 1、方案设计的基本要素:①结果②目标人 群③执行机构④法规 • 2、政策的联系机制构成:①规制②工具③ 假定
政策规划的主体:
• 1、政策规划的政府主导化:体现在规划的 组织和管理方面。在现实的政策规划过程 中,政府可能不仅仅在规划的组织和管理 上占主导地位,在规划方案进入抉择阶段 上也可能常常占主导地位;其中有政府的 地位的影响,也有政府在设计方案时往往 比较务实等原因
宁骚00318《公共政策学》1~4章
②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③由于这门学科所涉及的对象范围是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全部 领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涉及并需要各个学科的知识,所 以在学科内容上这门学科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 综合的特征。 ④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创 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是这门学科的又一显著特征。
公共政策学
任课教师:
联系方式:
《公共政策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管理
学类行政管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必考的课程。
(1)考试采取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本课程考试采用的题型主要有: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3)本课程考试满分为100分,达到60分者为合格。
第一节 什么是公共政策学 课程内容:
(一)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
(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三)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四)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
一 政策研究、政策分析与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是随着公共权力机关的产生而产生的。 随着公共政策的产生与发展,也就开始有了人们 对于公共政策的观察和思考。当这种观察和思考 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也就有了如何给这 门学科命名的问题。 在学科发展的早期阶段,学者们倾向于认为 各种不同的名称是在用不同的话语表达同一个概 念,就像一个人有许多名字一样。
研 究 对 象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
政策问题 政策问题 政策方案 政策方案 公共政策的执行 公共政策的执行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政策系统 政策系统
政策过程 政策过程
政 策 过 程
政策研究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公共政策学既是政治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学科,也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 作为纯理论研究和纯操作性研究之间的一个过渡 性研究领域,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探索价值,也具 有广泛性的社会应用价值。
《公共政策学》参考文献
《公共政策》教材与参考书目一、教材1.宁骚.公共政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宁骚、吴群芳等.公共政策学案例精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二、参考书目1.[美]保罗•萨巴蒂尔.政策过程理论.北京:三联书店,2004.2.[美]叶海卡·德罗尔.逆境中的政策制定.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3.[美]戴维·L·维默,艾丹·R·维宁.政策分析——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4.[美]威廉·N·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美]查尔斯·E·林布隆.政策制定过程.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6.[美]詹姆斯·E·安德森.公共决策.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7.[美]史蒂文·凯尔曼.制定公共政策.北京:商务出版社,1990.8.[美]罗伯特·A·达尔.现代政治分析.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9.[美]斯图亚特·S·那格尔.政策研究百科全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10.[美]Thomas R.Dye.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1. [美]卡尔·帕顿.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2. [美]约翰•金登.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3. [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与政府.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14. [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5. [韩]吴锡泓,金荣枰.政策学的主要理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6.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7.黄孟藩,王凤彬.决策行为与决策心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18.贺仲雄,王伟.决策科学:从最优到满意.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19.张金马.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过程•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0.许文惠.行政决策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21.顾建光.公共政策分析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22.陶学荣.公共政策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23.安宝生.决策行为分析.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4.丁煌.政策执行阻滞机制及其防治对策——一项基于行为和制度的分析.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5.李光.现代思想库与科学决策.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26.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7.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28.刘霞.风险决策:过程、心理与文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29.郭巍青,卢坤建.现代公共政策分析.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30.鲍宗豪.决策文化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31.桑玉成,刘百鸣.公共政策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32.林德全.政策研究方法论.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89.33.谢明.政策透视——政策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4. 钱再见.现代公共政策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5.杨胜群,田松年.共和国重大决策的来龙去脉.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
(完整word版)00318《公共政策学》宁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公共政策学》(蓝色斜体字为历年考过)00318《公共政策学》宁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公共政策学的内涵:(1).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就是公共决策。
(2).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3).由于这门学科所涉及的对象范围是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全部领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涉及并需要各个学科的知识,所以在学科内容上这门学科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特征。
(4).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创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是这门学科的又一显著特征。
➢古代没有发展成“公共政策学”的原因P91:(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只有当研究者能够对政策过程进行直接地或比较直接地观察和分析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公共政策学。
(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出发的。
➢公共政策学中国化取得的丰硕成果:P110-111(1).强调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国外的公共政策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的国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公共决策实践,取其所需,为我所用。
(2).吸收国外公共政策学的概念、理论、模型、分析路径和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成果通常是研究报告,但也有进行学理性探讨的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和教科书。
(3).通过考察和总结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决策实践,试图在马克思主义决策和政策理论的指导下,对公共政策学的概念、理论、模型和分析路径进行重构和创新。
➢学习公共政策学的目的:P113-P114其必要性或者基本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活动,这种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应当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318《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318《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自学考试2013年7月公共政策学模拟试题课程代码:00318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A )P61A.拉斯韦尔B.德洛尔C.马克思D.韦伯2.最早提出“政策分析”概念的学者是(C )P59A.拉斯韦尔B.德洛尔C.林德布洛姆D.西蒙3.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产生的初始条件的是(B)P120A.公共问题的形成B.政策方案的制定C.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D.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4.在政策的类型中,被认为是“政策的政策”的是(A) P123A.元政策B.基本政策C.部门政策D.一般政策5.农业政策、工业政策、预算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都属于(C)P126A.政治政策B.社会政策C.经济政策D.教育、科技、文化政策6.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来划分,可将公共政策划分为(B)P128A.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B.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C.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D.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7.实行委员会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C)P208A.英国B.法国C.瑞士D.美国8.公共政策系统中被称为“思想库”、“智囊”的是(C)P190A.信息传播系统B.政策监控系统C.政策咨询系统D.政策评估系统9.提出决策者有限理性和满意决策命题的学者是(D)P230B.戴伊C.拉斯韦尔D.西蒙10.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的学者是(B)P235A.西蒙B.伊斯顿C.德洛尔D.埃齐奥尼11.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D)P263A.类别分析法B.边界分析法C.分类分析法D.多角度分析12.政治系统中的公众共同讨论某一问题的是非好坏以及社会应持态度的过程是(A)P268 A.系统议程 B.政府议程C. 正式议程D.规划议程13.科珀等学者认为,外在创始模型通常出现在(C)P273A.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B.不太民主的社会C.民主和平等的社会D.财富和权力高度分散的社会14.其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技术、政策制定、过程以及政策工具等,这种政策学习的类型被称为(C)P299A.问题学习B.概念学习C.工具学习15.政策抉择的第三个环节是(D)P313A.政策论证B.政策探究C.政策审议D.政策采纳16.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为过程称为( D) P321A.公共政策规划B.公共政策抉择C.公共政策评估与监控D.公共政策执行17.政策执行研究经历了三代发展路径。
宁骚《公共政策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程虽然是该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戒政策行为者的功能活劢相互作用的产物,但是政策系统的作 用总是大亍组成该系统的各个行为者个体作用的简单相加。各政策行为者的角色不行为必定 叐制亍政策系统的结构,政策系统既有的制度觃则也直接影响着各行为者谋求利益的斱式和 意愿以及他们劤力的成功程度。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五章 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1.试述政策系统的构成以及政策行为者不政策系统的关系。 答:(1)政策系统是由三大子系统即主体系统、支持系统、反馈系统构成的巨系统, 幵不其客体系统和环境有着频繁的互劢和能量交换。 ①主体系统 政策主体系统是由各类政策主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这一系统又包括三个子系统, 即政策制定系统、政策执行系统、问接主体系统。 ②政策支持系统 政策支持系统是能够快速、灵活地帮劣决策者迚行决策活劢的辅劣系统,政策支持系统 由信息传播系统、政策咨询系统、政策监控系统、政策评估系统四个子系统构成。健全和完 善政策支持系统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③政策反馈系统 政策反馈系统是将政策的主体系统不客体系统、政策系统不政策环境连接起来的一个特 殊子系统。突出特点是多层次、多网络。反馈首先来自对象系统。 (2)政策行为者不政策系统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两个斱面: ①作为政策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仸何政策的制定、执行和反馈,都是相关政策行为者 频繁互劢的结果。在政策系统内,丌同政策行为者围绕特定的政策议题,为着各自的利益讨 价还价、互相作用和博弈,使公共政策最终得以制定和执行。 ②政策系统又为政策行为者的存在和作用的収挥设置了框架和平台。政策系统的运行过
2 / 14
圣才电子书
宁骚版《公共政策学》课后答案
1.2课后习题详解1.试述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这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答: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是公共政策研究领域里的三个重要概念。
在学科发展的早期阶段,学者们倾向于认为这些名词使用不同话语表达的同一概念,而在现阶段,主流认识倾向于认为这三者是在外延和内涵上都有明显差异的三个概念。
(1)这三个概念的联系主要为:①从对象上来看,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关注重点尽管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三者的研究对象都是公共政策;②从研究目的上来看,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都是为了获得更高效、优质的政策,达成预期的政策目标。
(2)这三个概念的区别主要为:①主体不同a.政策研究的主体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b.政策分析的研究主体者政策分析者是应用取向的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人员;c.公共政策学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学科,它的研究主体既包括学术取向的政策研究学者,也包括应用取向的公共组织内部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者。
②关注的重点不同a.政策研究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和政策产出,发现和验证政策与其主体和客体之间、与有关社会和自然环境诸因素之间的因果联系;b.政策分析关注的重点或研究范围是“为了政策而分析”,即分析是一个基于政策、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研拟备选方案并从中选择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方案,以及对政策结果进行科学评估,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的过程;c.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研究重点或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就是公共决策。
③目的或目标不同a.政策研究的目的或目标是建构政策理论,创设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b.政策分析的目的或目标是为了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决策者规划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政策蓝图;c.公共政策学的目的或目标主要是探索公共决策的固有规律,明确地以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为研究目的。
公共政策学_宁骚_(2010最新版)W
《公共政策学》宁骚(2010最新版)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
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结构(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
新版沈阳师范大学公共管理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新版沈阳师范⼤学公共管理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刚上⼤学的时候,我的家⼈希望我能考研,因为我的本科学校很普通。
当时,我并没有想过。
直到这⼏年的学习,出于⾃⾝对专业课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想要继续深⼊系统的学习,⽽我们本科对专业课的学习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怀着专业的热爱,我毅然决定考研,在⼤三上册就开始准备复习。
充满信⼼地去下定决⼼做⼀件事情是做好它的前提,最开始⾃⼰像⼀只⽆头苍蝇⼀般,没有⽅向。
只能靠⾃⼰慢慢摸索,查资料、看考研经验分享、问学长学姐,虽然这个过程很繁琐,但是我已经下定决⼼考研,所以⽆所畏惧!对于考研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坚持。
⼀年的考研时间,我想,对于这个词,我是有很多话要说的。
我以为⾃⼰是个能坚持的⼈,但是考研这⼀年来,真正让我体会到了坚持的不易!正如很多研友的分享所说,考研谁不是⼀边想放弃⼀边⼜咬⽛坚持着,那些坚持到最后的⼈,都会迎来他们的曙光。
⽂章可能有点长,末尾我也加了⼀些真题和资料的下载⽅式,⼤家放⼼阅读即可。
⼀、沈阳师范⼤学公共管理的初试科⽬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或(202俄语或(203)⽇语、(636)公共管理、(866)管理学⼆、(636)公共管理参考书⽬为:《公共管理学》,黎民主编,⾼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公共管理学》,张康之主编,中国⼈民⼤学出版社2010年版。
《公共⾏政学》,张国庆主编,北京⼤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四版)。
《⾏政学》,张永桃主编,⾼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社会保障学》,郑功成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版。
《社会保障理论》,李珍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6年版。
《公共政策学》,宁骚主编,⾼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公共政策学》,⿇宝斌、王庆华云主编,⾼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资源管理概论》,董克⽤主编,中国⼈民⼤学出版社2015年版。
《⼈⼒资源管理概论:原理环境操作》,姚裕群主编,东北财经⼤学出版社2017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学》(蓝色斜体字为历年考过)00318《公共政策学》宁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公共政策学的内涵:(1).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就是公共决策。
(2).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3).由于这门学科所涉及的对象范围是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全部领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涉及并需要各个学科的知识,所以在学科内容上这门学科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特征。
(4).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创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是这门学科的又一显著特征。
➢古代没有发展成“公共政策学”的原因P91:(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只有当研究者能够对政策过程进行直接地或比较直接地观察和分析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产生公共政策学。
(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出发的。
➢公共政策学中国化取得的丰硕成果:P110-111(1).强调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当代国外的公共政策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的国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公共决策实践,取其所需,为我所用。
(2).吸收国外公共政策学的概念、理论、模型、分析路径和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当代中国的公共政策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成果通常是研究报告,但也有进行学理性探讨的学术论文、学术专著和教科书。
(3).通过考察和总结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决策实践,试图在马克思主义决策和政策理论的指导下,对公共政策学的概念、理论、模型和分析路径进行重构和创新。
➢学习公共政策学的目的:P113-P114其必要性或者基本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活动,这种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应当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但是,这一根本的价值取向只有通过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才有可能变成现实。
一项好的政策的制定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政策结果,单凭良好的主观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进行科学的政策分析,并通过分析得以洞察有哪些因素影响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方向,是怎样影响的,影响的深度与广度如何,在政策系统内部做出什么样的改进就可以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获得更好的结果;等等。
(2).是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用政策争取和保护自身的和公共的利益,以适当的方式向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组织提出政策建议。
学习和研究公共政策学是对群众进行政策教育的一种基础性的、行之有效的方式。
(3).是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具有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
虽然推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各学科研究的根本宗旨和动力都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但是通过公共政策学的学习和研究,人们才能更加自觉地认识到,公共政策是联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二者的至关重要的桥梁。
因此,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都有必要从公共政策学这个视角去思考自身的研究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公共政策的内涵:(1).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的一般特征;(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3).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主导这一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4).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5).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6).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近代公共政策的转型或发展在四个方面的表现:(1).公共政策问题形成中的公民参与(2).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3).公共政策领域向社会管理方面的大规模扩展,越来越注重于执行社会管理的智能;(4).以政策过程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来保证政策质量。
➢我国的司法机关是政策执行和政策监控的重要主体,而作为政策制定的主体,其作用不大显著的原因?(P139)(1).现行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司法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它在国家机关中由人大产生的机构,受人大的监督,并对人大负责。
司法部门同样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检查和审判工作。
(2).我国司法机关参与立法过程的情况是,司法机关在立法过程的基础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一般性的,当立法过程进入实质性阶段之后,司法机关就不再具有主体地位。
(3).我过司法机关在法律实施过程中作出的适用法律的决定,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不能作为以后适用法律的基础,是一种非规范性的法律文件。
(4).法律解释是在法律实施过程中具体揭示法律内容的一种特殊的活动。
司法工作中涉及对宪法和法律本身的解释,或者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法律应用的解释出现原则性分歧,则须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或决定。
➢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P150-154公共政策的四种功能:2011-04論(1).管制功能;(2).引导功能;(3).调控功能;(4).分配功能➢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和偏好性?P161公共政策的公共性:①这种公共性产生于公共权力机关的公共性;②以民众问题为取向;③公共政策须以谋求公共利益为目的。
公共政策的偏好性:政策过程对政策主体来说始终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每个选择都体现着政策主体的偏好。
由于资源总是有限的,因而必须确定一个价值的优先次序。
公共权力机关在政策过程中所做的选择,也会发生政府的偏好受政府自利性影响的问题。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P166-169(1).政治性、权威性与强制性:公共政策是由政治性组织制定的,是国家、政府、政党为实现其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行动方案和行为准则,因此,公共政策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公共政策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它的运行和有效性有依赖于它的权威性。
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是和它的政治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公共政策的权威性是由它的强制性决定的。
(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国家权力是社会公共利益的正式代表,而这种资格的获得则是社会事务分裂为公共领域(公域)和私人领域(私域)、社会公共职能独立化、共同体内部分裂成治理者和被治理者的结果。
因此,公共政策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它所表达和实现的利益,从应然层面来看具有公共性,从实然层面来看则具有偏好性。
(3).应然与实然的统一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与偏好性的统一,是公共政策在社会属性的层面体现出来的应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而这里所说的应然性与实然性的统一,指的是在认识论上公共政策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从现在出发,公共政策在这个维度上具有实然性;对未来做安排,公共政策在这个维度上具有应然性。
(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公共政策须对特定的社会现实问题具有回应性,同时它必须具有适用于同一类别的所有社会现实问题的普遍性。
公共政策的普遍性使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公共政策的回应性则使它具有变动性。
➢如何进一步推动政策工具类型学的研究:(1).重视政策工具箱的建设;(2).坚持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路线;(3).使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因果关系明确化、明朗化,为政策工具的选择和配置奠定基础。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政策制定系统的基本功能:2011-04(1).确认政策问题;(2).确认政策目标;(3).组织政策方案的设计;(4).主持审议备选方案并最终进行政策抉择;(5).完成政策合法化程序并正式发布政策。
➢政策执行子系统的基本功能;(1).为政策方案的实施做好准备(2).有效实施政策方案;(3).分析和总结执行情况。
➢民间主体系统的基本功能:(1).利益表达与利益结合综合;(2).提出公共问题;(3).影响公共政策制定;(4).影响并改变政策环境;(5).填补政策主体所无法到达的空间。
➢政策网络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交流信息和意见的需要;(2).交换资源的需要;(3).结盟的需要;(4).追逐权力的需要;(5).协调的需要;➢作为客观存在的政策网络的主要特征有:(1).政策网络是现代民主社会里,由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异质的参与组成的;(2).政策网络的多元主体之间在资源等方面相互依赖,在特定的政策领域进行合作,以协调利益,实现共赢。
(3).政策网络的规模和边界并不是由正式的制度决定的,而是政策行为者对功能和结构认识的结果。
➢政策支持系统P1891)信息传播系统信息传播系统是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
它是一个有组织、有规程、相互协调的有机协作系统,包括情报部门、统计部门、档案部门、系统数据部门、图书资料部门以及政策信息的咨询、监督、反馈部门。
信息传播系统的任务是根据政策主体系统的需要,向其提供准确、全面、快速、可靠的政策信息。
其基本功能是:①信息的收集与整理;②信息的加工与储存;③信息的传递。
2)政策咨询系统政策咨询系统也称“思想库”、“智囊”或“外脑”,通过有政策研究机构、政府与这些机构的关系、咨询活动构成。
它以改进政策制定为目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手段,相对独立地进行政策研究、政策规划和政策咨询,并向政策主体系统提供新思想、诊断新问题、提供备选政策方案、评估政策实施结果。
3)政策监控系统政策监控系统是政策系统的以个特殊子系统,有直接决策者和执行者以外从事政策监督和控制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构成。
政策监控系统的任务是保证政策系统的良性欲行和政策目标的实现,减少决策失误,避免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生变形。
其基本功能是:①建立政策监控标准;②监测政策绩效;③发现和纠正政策执行偏差。
4)政策评估系统政策评估系统是政策系统的一个基础子系统,由政策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目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五大要素构成。
该系统的基本功能是为政策的优劣、存废以及政策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事实和价值依据。
➢如何理解公民是公共政策的基石(1).整个政策运行过程都以公民为基础;(2).公民参与政治的过程,可以加深其对政策意义的理解,提高政策的效力,制定出最符合社会需要、最能为公众所接受的政策;(3).政策过程的民主化、法制化要求公民参与;(4).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大众传媒的发展,以及公共政策学知识的普及,政策信息的获取将变得十分便捷。
➢社会团体、公民社会对公共政策的作用2011-07(1).政策信息沟通;(2).影响并制约公共政策;(3).稳定公共政策秩序;(4).角色替代➢大众传播对公共政策的作用I.提出公共问题并推动问题认定①监测环境变化,及时发现和提出公共问题;②促进信息交流,释放社会多元诉求;③制造“焦点效应”,催生热点公共问题。
II.有效影响政策议程的设置①推动公众议程尽快转化为政策议程;②价值取向和利益导向的引领者;③构建“第二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