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教学反思word精品文档3页
个人所得税实训心得内容
个人所得税实训心得
在进行个人所得税实训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个人所得税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以下是我在实训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1. 理解个人所得税制度:在实训开始前,我花了一些时间仔细研读了个人所得税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理解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基本原则和计算方法。
这为我后续的实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注重资料的准确性:个人所得税涉及到大量的收入和扣除项目,因此在填写个人所得税申报表时,我非常注重资料的准确性。
只有确保所填写的数据真实、完整、准确,才能避免后续的纠错和补交。
3. 注意税务政策的变化:个人所得税制度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税务政策会随时调整。
在实训中,我密切关注个人所得税政策的最新变化,以确保我的申报表符合最新要求,并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4. 合理利用税务优惠政策:个人所得税法规中存在一些税务优惠政策,例如教育、住房贷款等方面的扣除。
在实训过程中,
我充分利用这些政策,以减少个人所得税的负担。
5. 与税务机关保持良好沟通:在实训中,我发现与税务机关保持良好的沟通非常重要。
有时候,我遇到了一些疑难问题,通过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交流,我得到了及时的解答和指导。
总的来说,个人所得税实训给我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机会,并培养了我的纳税意识和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掌握相关知识,我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申报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相信这些经验和知识对我未来的纳税生活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征税和纳税》的教学反思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对《征税和纳税》的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想本课知识理论性较强,而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些疏远,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因此要搜集尽可能多的素材,将这些素材转化为探究性问题,并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思考,然后小组协商讨论,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一步步深刻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当组织者、促进者的角色,而学生才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应在老师的指引下完成知识的自我探索和自我构建,从而真正领会教材的精髓。
自觉依法纳税,履行公民基本义务是设置本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本课的主题。
每个公民都应该具有主人翁意识,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这是本课的教育目的所在,同时也是通过对整个第四课的学习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又是学生通过学习应当具有的思想觉悟。
因此,此问题也是实现本课思想情感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策略与过程首先,在五分钟“新闻发布会”后,我让学生谈谈对其中一名同学所报道的“国家对纳税人编造虚假纳税依据加大处罚力度”的新闻的认识。
这当中,我适当提示,让学生从两个角度即社会实际和个税的作用思考:“社会实际”其实就是指前面所学的影响消费的因素;而“个税的作用”则是刚学过的内容,学生记忆犹新。
这都是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在学生思考回答的过程中,一步步设计更深层次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点连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框架。
这符合建构主义的支架式教学方法:首先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然后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接着指引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分析。
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老师适当提示,帮助学生从概念框架逐步攀升,最终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在新课阶段,我精心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的探究问题。
首先,播放了一个名为“假如国家没有税收”的Flash,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了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情境,紧跟着抛出了第一个探究性问题:“结合该Flash的内容及以前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依法纳税必要性的认识。
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处理精品文档3页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一、会计科目的设置对于个人而言,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根本不涉及会计核算问题,因而个人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主要指的企业代扣代缴职工或其他个人的个人所得税所涉及到的会计核算。
个人所得税的核算,通过“应交税金”科目进行,企业应该在“应交税金”科目下设置“应交个人所得税”明细科目,具体核算企业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二、会计处理1.计算出个人所得税税额时(扣缴时)借:应付工资(管理费用、经营费用等)贷: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2.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借: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贷:银行存款三、举例说明:[例1)某国有大中型企业一职工,2000年6月份月工资是1500元,奖金1000元,则该雇员6月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计算如下:应纳税所得额=1500+1000-800=1700(元)应纳税额=1700×10%-25=145(元)企业应做会计分录如下:1.支付工资时,计算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额借:支付工资 145贷: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1452.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借: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145贷:银行存款 145[例2]某大型娱乐城因业务需要,聘请某装璜师对该娱乐城进行装饰,一次性支付劳务报酬费用120000元,则该装璜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计算如下:应纳税所得额=120000×(1-20%)=96000(元)应纳税额=20000×20%+(50000-20000)×20%+(96000-50000)×40%=4000+9000+18400-31400(元)该娱乐城应做会计分录如下:1.支付工资,计算出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税款时借:管理费用 31400贷: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314002.缴纳个人所得税时借: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 31400贷:银行存款 314001、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个税教学反思
个税教学反思个税,即个人所得税,是每个公民在取得收入时需要依法缴纳的税收。
在教学个税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方法、学生接受度以及教学内容的更新等方面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个税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个税的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涉及大量的计算和法规条文,学生容易感到乏味。
因此,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至关重要。
我尝试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个税的计算方法和相关法规。
例如,通过模拟一个员工的月收入情况,让学生计算应缴个税,这样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也加深了学生对个税计算的理解。
二、学生接受度的考量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同学生对个税的接受度存在差异。
有的学生对数字敏感,能够快速掌握个税的计算方法;而有的学生则对法规条文更为感兴趣。
因此,我在教学时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调整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方式中学习个税。
三、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个税法规会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而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我通过关注国家税务总局的官方网站和相关新闻,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同时,我也会在课堂上讨论最新的个税政策,让学生了解个税的发展趋势。
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个税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我鼓励学生通过实习、兼职等方式,接触真实的个税申报过程,以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此外,我还组织学生参与模拟个税申报的活动,让他们在模拟环境中体验个税申报的全过程。
五、跨学科的教学尝试个税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财务和会计领域,它与法律、经济等多个学科都有交集。
我在教学中尝试引入跨学科的内容,如讨论个税对经济的影响、个税与社会公平的关系等,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反馈的及时性教学反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我在每堂课后都会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个税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同时,我也会定期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个人所得税教学设计与反思
案例中李教授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1.工资及奖金收入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额=(3400+3000—3500)×10%-105=185(元)
2.稿酬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额=19000×(1-20%)×20%×(1-30%)=2128(元)
3.讲课报酬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额=(3900-800)×20%=620(元)
该年龄段的学生开始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求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个人所得税的含义、纳税人、征税对象及税率。
2.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
3.掌握个人所得税的基本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案例法和例证法,让学生能判断纳税人对生活中的各种所得,知道该不该纳税,应纳多少税。
应纳税额=(每月收入额-3500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劳务报酬所得;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800)×2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 20% ) ×20%
(3)每次收入超过20000元的
应纳税额=每次收入额×(1- 20%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布置作业
1分钟
习题集第十一章
板书设计
概念
征税对象
个人纳税人及税率
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
应纳税额劳务报酬所得
的计算稿酬所得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偶然所得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整体来说还不错,学生反映很好,比较满意。
2.这节课最满意的是在讲解案例过程中,学生积极性很高,主动要求发言,相互之间讨论。精彩瞬间在于课堂练习中劳务报酬所得时,学生的发言与讨论。
税务工作人员的教学反思和改进
税务工作人员的教学反思和改进税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职责,税务工作人员承担着确保税收合规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税收政策的不断调整,税务工作人员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
因此,对税务工作人员的教学反思和改进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税务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效果。
在传授税收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他们应该关注学员的学习效果和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学员能够真正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员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还可以引入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税务工作人员应该关注学员的个性和需求。
每个学员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税务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学员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和方式。
例如,对于喜欢理论知识的学员,可以加强理论知识的讲解和讨论;对于喜欢实践操作的学员,可以安排实际案例的演练和模拟操作。
通过个性化的教学,可以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此外,税务工作人员还应该关注教学资源的更新和优化。
税务法规和政策不断变化,税务工作人员需要及时了解最新的法规和政策,以便将其纳入教学内容中。
同时,他们还应该关注教学资源的质量和多样性。
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平台等,提供更丰富、更便捷的教学资源。
此外,还可以与相关机构和企业合作,开展实地教学和实践活动,让学员亲身体验税务工作的实际操作和挑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最后,税务工作人员还应该注重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
税务工作不仅仅是掌握税收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职业道德。
税务工作人员应该通过教学和实践,培养学员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能够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和合作。
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让他们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护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对“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教学反思word精品文档3页
对“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教学反思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知识结构、时空结构彼此相互作用的过程。
一堂数学课传授知识成不成功,一般从学生的作业反馈中获得信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不代表全体学生对知识真正掌握。
因此,我一旦意识到问题所在就试图改变教学方法,当灵感突发时,就会在教案空白处写反思札记,并深入课堂弥补和强化。
案例:2005年我国公布了新的个人所得税标准,个人月收入1600元以下不征税,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不超过500元的5%超过500元-2000元的部分10%超过2000元-5000元的部分15%李明的妈妈月收入1800元,爸爸月收入2500元,他们各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教法:本题是求个人所得税,学生对征税的标准理解有困难,教师阐释也不容易。
课堂上,我对超过1600元部分的征税标准,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描述。
我自以为分析得够清楚了,可从学生反馈的作业来看,至少有的学生不理解征税标准的含义。
错例:因为2500-1600=900(元),900×10%=90(元),所以爸爸应交税90元。
问题与反思: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的意图是把超过1600元部分划分三个等次。
从学生错例来看,一是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二是受出租车问题、交水费问题的负迁移影响;三是自己教学时没有把交税部分讲细讲透,板书不够明了、简洁,以为只要把图画好举例练习,学生就能够自行解决问题了。
实际上,学生的理解是900元已超过了500元,符合“超过500元-2000元的部分”的标准,所以应交10%的税,对题意“不超过……部分”“超过……部分”没有做深入细致的思考,对教师的指导处于分离状态。
为了降低思维难度,帮助学生找到解题路径,我决定重新思考教学解题方法。
如何帮助学生理清征税标准的内在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生长点和关键点呢?我收集学生的共性错误,分析整理,决定采用一年级的“分与合”方法,把月收入超过1600部分按征税标准“分一分”。
纳税问题教学反思
纳税问题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我对纳税问题的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这次教学反思主要涉及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生反馈、教学效果等方面。
首先,在教学目标方面,我明确提出了让学生掌握纳税基本知识、理解纳税的重要性和培养纳税意识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我采用了讲授、案例分析、讨论等多种方式。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对纳税问题有更直观的认识;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一是知识点讲解不够深入,学生在课后反馈中表示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透彻。
二是实践操作环节不足,课堂上未能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
三是课堂互动不够,部分学生表示在课堂上未能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四是教学资源配备不足,如教材、课件等,需要进一步优化。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一是加强知识点讲解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例和习题,以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是增加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是提高课堂互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活跃度。
四是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如选购更适合的教材、完善课件等。
总之,通过对纳税问题教学的反思,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明确了改进方向。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努力
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收获。
对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 键 词 :个 人 所 得 税 费用 扣 除 标 准
征 收 模 式
自 20 0 8年 1 1日起 ,我国开始实施 月 新的《 企业所得税法》 ,自 2 0 年 1 1 09 月 日
起 ,我 国又开始 实施 新的 《 增值税暂行条 例) ) o以上两法的改革拉开了我国新一轮的
税制改革大潮 , 其他税种 的改革也将伴随着 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展开。 个税是一个 与老百
姓 利益 最 为 密切 的税 种 , 税 的 改革 一 直 以 个 来 就备 受 老 百姓 的关 注 , 新 ~轮 税 制 改 革 在
个税 的政策 导向功能将不复存在。 税收征收模 式的改变将不能体现个税 的调节贫 富差距 功能 。 在分类征收制下 , 不 同所得项 目的费用扣除标准和税率存在着 差异 ,这种差异体现 了富人多缴税 ,穷人 少缴税甚至不缴税 , 通过税收 的调节功能 ,
应将现 行的分类征收制 向综合征收制或混
合 征收制转变。对于这个建议 ,笔者也不
赞成 ,原 因主 要有以下几 点 : 税收征收模式 的改变将不能体现现行 个税 的政策导 向作 用。 目前分类征 收制下 , 对于不 同所得项 目的费用扣除标准和税率 有着不 同的规定 ,例 如 :工资薪金所得的 税率是 5 %一 4 % 的九级 超额累进税率 , 5
费 用 扣 除 标 准 的 改 革 方 向
个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 的各项 所得额 ,即从所取得的收入额 中扣 除为取 得收入而付出的成本和费用后 的差额 。由 于个税 无法准确核 定不同纳税人为取得收 入而耗 费的费用数额 ,所 以国家制定 了统
一
的工薪收入 为 1 0 0 月 , 0 0 元/ 如果费用扣除 标准从 目前的 2 0 0 0元 / 月调 整为 3 0 0 0元 / 月, 两人的税后绝对差距将从 5 0 元变化 40 为50 5 0元 ,贫富绝对差距不仅没有缩小 ,
年终奖个人所得税计算之我见
+ 20 0- 00 + 6(0 2 2o0 , 发 “ 4 00一 6 0 90 )  ̄ 6 0 = 200元 拟 假公告”冒用国家税务局名义伪造政府公
职工 E实发实发年终奖为 60 0 0 , 6 0 元 应纳税额为 152 5 税后收入为44 75 9 4 元, 6 5 元。拟发年终奖 60 00 , 8 元 应纳税额为 22 3 45 9 元,税后收入为 4 75 5 4 0 元。拟发比实 发多纳税 3 5 7 20元,拟发 比实发少收入 1 7
00元 。 0
通过 以上计算,我们可以看出,尽管 前3 人的拟发工资 比实发工资多l00 , 0 元 但 个人所得税却没有少交 ,因而实发工资后 , 个人所得税税后收入却反而不少;后 3 人拟 发工资 比实发工资多 1 万元 以上,但个人所 得税却仍然没有少交 ,因而实发工资后,个 人 所得税 税 后 收入 更多 。
434o
1 4940
15 19o
次 I奖金所得的计税方法 , 生 并新增一个适 用于全年一次胜奖金所得的税率表 ( 含速算 扣除数 ) 。总体来说 ,全年一次性奖金要单 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 。以 避免 “ 年终奖越多、税后所得越少” 多发 、“
一
D 职
工
9294o 9594o 16494 0
趔 j £ 55 OOO 兀 =
80 OOO 兀
j 分
35
5 5o5
7
超 过
80 000 元 的 部 分
45
l 3 5o5
干 问题 的规定的公告 (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 1 年 4 号 )( 称 “ 01 7 F 假公告” ,公告根据 ) 修订后的 《 个人所得税法 对税率表作了修 改, 还对 全年 一 次性奖 金 的计税 方法 进行 修 订 ,今后,年终奖计算个税时,不再沿用工 资、薪金所得税率表及其速算扣除数。报道
对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教学反思
对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教学反思个人所得税是一项重要的税收制度,对于每个纳税人来说都非常关键。
然而,当前对于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教学似乎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教学内容应该全面、系统地涵盖各个方面,从基本概念到具体操作,以便学生全面了解个人所得税的相关知识。
目前,一些教材或教学大纲没有明确界定个人所得税的范围和内容,导致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模糊。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修订教学大纲,确保教材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深化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个人所得税问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教学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训练。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运算方法和计算过程,我们可以增加一些实际案例分析和计算练习,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引入互动教学方式传统的个人所得税问题教学往往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
因此,我们可以引入互动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演练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交流,促进他们对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深入理解。
四、加强跨学科融合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教学应该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融合,以提供更全面的教学资源。
例如,可以将税法、会计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内容与个人所得税问题进行关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个人所得税知识。
五、实施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在学习个人所得税问题时存在着不同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我们可以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辅导方案。
同时,教师还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加强实践环节个人所得税问题是一个动态、复杂的问题,单纯的理论教学难以满足学生对实际操作的需求。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实践环节,如实地调研、访问企业、参与实际税务案例等。
《纳税》教学反思
《纳税》教学反思急需纳税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税收时的专有名词,会计算纳税额.2、通过学习,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纳税观,懂得纳税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税收时的专有名词,会计算纳税额.教学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税收时的专有名词,会计算纳税额.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有关纳税的知识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纳税的问题.板书:纳税二、新授教学(一)建立纳税概念,了解纳税有关的知识.1.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有关纳税知识(学生说自己的感性认识)2.教师归纳后板书.板书:应纳税额、税率3.小组讨论(1)什么人需要纳税(2)为什么要纳税(3)你认为你身边的那些事物是国家用税收款做的.4.教师总结(1)纳税就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2)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事业.5.你们现在对纳税有什么认识小结:看来,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应该依法纳税,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二)教学例6例6.一家大型饭店七月份的营业额是300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七月份应缴纳营业额税款多少万元1.读题,理解题意.2.学生试做.3.学生汇报.求这家饭店七月份应缴纳营业额税款多少万元,就是求3000万元的5%是多少.教师板书:3000×5%150(万元)答:这家饭店七月份应缴纳营业额税款150万元.三、巩固练习1.一家运输公司10月份的营业额是260000元,如果按营业额的3%缴纳营业税,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2.一个城市中的饭店除了要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以外,还要按营业税的7%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如果一个饭店平均每个月的营业额是14万元,那么每年应交这两种税共多少元3.一个卷烟厂上月香烟的销售额为1500万元.如果按销售额45%缴纳消费税,上月应缴纳消费税款多少万元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1.某保险公司今年7月份的营业额为560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7月份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万元2.小红的爸爸上月的应纳税所得额是420元,如果按5%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求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电子教案,谭树利主编,谢谢培养目标:使学生成为系统掌握金融理论及专业知识,能从事银行、信托、证券、保险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及管理工作的人才。
六年级《纳税问题》教学反思(五篇材料)
六年级《纳税问题》教学反思(五篇材料)第一篇:六年级《纳税问题》教学反思两天前想要找一本真正的存折来进口利息问题,一直在想利息问题,结果未审,甚至跳税的问题直接到案例3,只发现已经过去了近五分钟刚刚完成教学本金,利息,利率和紧急制动器上的存款。
这个单位的总标题称为应用程序的百分比,所谓的应用程序是一个推理的理论,应用公式。
我认为不需要探索,需要的是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需要准确分析具体问题,用准公式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所以,我认为这些类的教学方法是基于实践,加上一个具体的数学分析的问题,完成生活问题和数学公式对接。
坚持这种理解和思考,我开始了这一课的教学。
为什么要交税?说明营业额营业税营业税率黑板:营业额×营业税率=营业税。
学生根据公式,完成实例2的计算,教师黑板和显示60×5%的两种计算方法。
从他们自己的汽车经验来解释车辆购买税,现在车辆的一小排量车辆购买税已经减少到5%,让学生谈论如何计算车辆购置税?黑板:车价×车辆购买税率=车辆购买税。
如何理解他买了一辆摩托车花了很多美元?学生回答:以摩托车的价格加车辆购买税。
然后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完成试用。
预期练习第二个问题会成为教学困难的教训,其实,真的很难理解学生,在哪里难?很难找到单位1,或如何确定个人所得税收入的一部分;其次是选择个人所得税税率有多难。
对于本书不超过500元,超过500到2000元部分,超过2000元到5000元部分这部分表达方式我总是觉得很尴尬,他的理解结合以上部分以下的标准税这些报表被理解。
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是老师改变表达形式,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声明:超过1600元部分税,超过部分500元,个人所得税率为5%;超过部分500?2000元,个人所得税率为10%更清楚的是,这些词被制成表。
了解标题的真正含义,学生,然后补救妈妈和爸爸的父母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更容易。
然后,学生做前三个问题的前两个练习,问题出现在第三个问题。
《税法》课程思政教学反思
《税法》课程思政教学反思《税法》课程思政教学反思这门课程从税收筹划的角度,在具体介绍我国的各税收种类及相关法规的基础上,针对每项税种,着重介绍了企业和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如何通过合理的筹划,在国家法规答应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削减税收本钱,提高经济效益的相关学问与技巧。
以下具体展开本课程所授内容。
第一章税法概论。
主要学习内容:把握税收的含义,以及由含义延长出来的四个解释中所揭示的税收的目的、主体、征收形式和外部特征;把握税收制度的内涵,税法主要构成要素,我国的现行税法体系和税收管理体制,特殊是按税法征收对象不同和按税法职能作用不同进行的分类;把握我国税收征收管理范围。
1、税收的含义:税收是国家〔征税主体〕为了实现其职能〔目的〕,向单位或个人〔纳税主体〕强制、无偿、固定〔外部特征〕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其征收形式:实物和货币以及力役。
2、税收制度的内涵:税收制度,简称"税制',它是国家征收税款的各种法令和方法的总称。
3、按税法征收对象分类:流转税法、收益税法/所得税法、财产税法、资源税法、行为税法根据税收收入归属和征收管理权限的不同: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依据税负是否转嫁,税负承当者与纳税人是否同一,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依据计税标准不同,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依据税收和价格的关系,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4、我国税制结构:基本上是以间接税〔50%〕和直接税〔25%,个税占6.7%〕为主体的结构。
5、我国税收管理制度各级国家机构之间划分税权的制度,具体包括立法权、执法权、司法权的划分。
第二章个人所得税法主要学习内容:本章主要学习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把握居民纳税义务人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的概念和相应纳税义务;应纳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范围、允许扣除范围,适用税率的选择应用,其中重点把握工资薪金所得、劳动酬劳所得、稿酬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及相应本钱费用扣除标准和税率。
1、个人所得税概念:是对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高中思想政治_征税与纳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对一些简单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
因此,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自主学习、填写学案、搜集资料的任务,这是学生能够完成的。
同时,由于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很有限,因此,再通过课上的合作探究、交流互动,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效果分析1.从教学目标的设计来看,本节课学生通过观看《百姓税负调查》这一视频资源,树立了纳税人的主体意识,以对视频内所到的问题为主线进行问题探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对个税和增值税的图表填答,和四种违反税法行为的对比辨析,准确区分各种违反税法的现象并了解对之相应处罚的实践参与能力。
最后通过课本上的探究活动升华情感,使学生树立纳税意识,树立主人翁意识监督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2.从教学过程上看,本节课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分析、归纳与总结,以文字材料创设情境,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展本课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总结归纳,形成知识构建,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材分析《征税与纳税》是高一必修1《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八课《财政与税收》中的第二框的内容。
本框承接前面“国家财政”这一框题,是对税收这一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深入解读,进一步研究了第三单元探讨在社会主义国家财富的分配问题。
因此,本框在本单元和整个《经济生活》教材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结构:这一框题共有两目。
第一目:税收及其种类,首先介绍税收的含义,阐述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重点把握税收的含义及其三个基本特征,准确理解税收的固定性和无偿性。
其次,介绍税收的种类,重点把握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第二目: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从税收的性质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出发,到处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然后介绍四种违反税法的现象,引导学生树立纳税意识,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最后,引导学生树立纳税意识和监督意识,做一个自觉诚信纳税的公民。
教学反思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课时《征税与纳税》是关于我国税收的一节普及课,这节课学习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我过税收的认识,为做一个强烈纳税意识的合格公民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知识结构、时空结构彼此相互作用的过程。
一堂数学课传授知识成不成功,一般从学生的作业反馈中获得信息,课堂
上的“热热闹闹”不代表全体学生对知识真正掌握。
因此,我一旦意识到问题所在就试图改变教学方法,当灵感突发时,就会在教案空白处写反思
札记,并深入课堂弥补和强化。
案例:
2005年我国公布了新的个人所得税标准,个人月收入1600元以下不征税,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
不超过500元的5%
超过500元-2000元的部分10%
超过2000元-5000元的部分15%
李明的妈妈月收入1800元,爸爸月收入2500元,他们各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教法:
本题是求个人所得税,学生对征税的标准理解有困难,教师阐释也不
容易。
课堂上,我对超过1600元部分的征税标准,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描述。
我自以为分析得够清楚了,可从学生反馈的作业来看,至少有的学生
不理解征税标准的含义。
错例:因为2500-1600=900(元),900×10%=90(元),所以爸爸应交税90元。
问题与反思: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的意图是把超过1600元部分划分三个等次。
从学生错例来看,一是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二是受出租车问题、交水费问题的负迁移影响;三是自己教学时没有把交税部分讲细讲透,板书不够
明了、简洁,以为只要把图画好举例练习,学生就能够自行解决问题了。
实际上,学生的理解是900元已超过了500元,符合“超过500元-2000元的部分”的标准,所以应交10%的税,对题意“不超过……部分”“超过……部分”没有做深入细致的思考,对教师的指导处于分离状态。
为了降低思维难度,帮助学生找到解题路径,我决定重新思考教学解题方法。
如何帮助学生理清征税标准的内在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生长点和关键点呢?我收集学生的共性错误,分析整理,决定采用一年级的“分与合”方法,把月收入超过1600部分按征税标准“分一分”。
改进后的教学方法:
500×5%+400×10%=65(元)500×5%+2000×10%+100×15%=240(元)
感悟与体会:
事实证明,第二次的教学效果好,板书网络图串成完整、明了的“征税标准”链。
因为一年级时学生就学会10以内数的分与合,利用此法迁移,学生能融会贯通,对征税标准易于掌握,作业反馈时错误率少多了。
板书是教师的第二仪表,是教案的高度浓缩。
优秀的板书更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导航图”,因此,设计简明、美观的板书也是教师特别是数学教师应该认真考虑的事情。
本题是通过一个完整的网络图来突破难点,使学生思路跃然于脑中,按图索骥,轻松解决问题。
有经验的数学教师都深知: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是有差异的。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应与表现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差异,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有效的调整,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改进教学,那么我们的教学能力会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会更好。
(责编蓝天)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
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2、“我欲”是贫穷的标志。
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