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6 最后一课教案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最后一课》的基本内容和情节。
2.理解《最后一课》所反映的爱国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与讨论,理解《最后一课》的主题和意义。
2.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三、教学内容1. 导入(10分钟)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可以在课堂开始时设计一个导入活动。
例如,通过播放一段与课文主题有关的视频,或者给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2. 基础知识讲解(20分钟)在导入活动之后,对《最后一课》的基本内容进行讲解。
可以通过课件、PPT等方式呈现,并结合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进行解读。
重点强调故事中的主题和情节,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文本分析与讨论(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阅读《最后一课》并讨论以下问题: -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的故事发生在什么背景下? - 主人公面对困境的时候,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 故事的结局给你的感触是什么?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并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
4. 情感教育(20分钟)通过对《最后一课》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祖国的态度和感情。
可以提问以下问题: - 你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恩之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你会为祖国做出什么贡献? - 你认为爱国是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互相分享自己对祖国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恩之情,进一步加深对《最后一课》所反映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在课程结束前,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思考课程对他们的启示和影响。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对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和表现是否积极。
2.学生的表达能力:评估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是否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最后一课》《最后一课》以短小的篇幅表现了重大的主题,展开动人情节,描写出生动的人物形象。
七年级学生初步阅读小说,可以引导其关注小说艺术上的小中见大的叙述视角,让学生通过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分析文章细节描写,来深入理解小说内容和表现手法,从而理解作品主题。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理解韩麦尔先生形象特点,深入理解文章主题;2.在理解小说主题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说是如何在不长的篇幅中表现爱国的题材,并能达到深刻动人的艺术效果的;3.分析本课场景描写和环境描写,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及其作用,学习片段写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1.以读启发思考,在学生朗读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适时加以点拨,努力做到读中有启,以启促读,精读解疑;2.扶—放—收结合,先扶着学生研读重难点部分内容,然后放手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学习方法,自学理解其余部分内容,最后由师生讨论交流,小结课文,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文章主人公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分析本课场景描写和环境描写,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及其作用,学习片段写作。
【教学难点】在理解小说主题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说是如何在不长的篇幅中表现爱国的题材,并能达到深刻动人的艺术效果的。
1.布置预习,熟读课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
2.一、导入《最后一课》这部小说只有三千字左右,却曾给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它闪耀的爱国主义精神,曾引起多少人的共鸣,为什么一个小故事就能承载这么重大的题材?能有如此深入人心的力量?这就需要艺术家的独具匠心,今天,我们通过深入研读这篇课文,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指图进行背景介绍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
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
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8篇)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8篇)《最后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学习本文通过环境气氛以及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描写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二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地抓紧时间学好功课。
教学设想:一安排三课时。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通过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2、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和某些不易为学生理解的情节。
3、第一人称的写法。
三教学中注意抓以下几个问题:1、对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和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的分析。
2、注意朗读指导,通过朗读要求学生加深感受。
3、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
四预习:1、读课文,能简要讲出全文大意。
2、能按上学途中、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分成四段。
3、正音正字。
4、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二检查预习情况,掌握全文脉络,了解全文大意。
三把握全文的结构。
教学步骤:1、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2、检查预习的词语(指名学生为带点字注拼音,并解释)。
锯踱挟皱督叟摊旷懊隶钥匙哽赚戴惩祈诧婉转:这里指鸟声抑扬动听。
踱来踱去:慢步行走。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哽住:声气阻塞。
思量:想念;记挂。
这里指考虑。
惨白:形容景色暗淡。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1──6节,并作指导:(1)“那么……那么……”“婉转”“操练”“多”“管住”“跑”要读重音,这两节要读出叹赏、兴奋、感兴趣的语气。
(2)第4节中的破折号表示追忆中断,语气转换,读时要略作停顿,并读出破折号前后不同的语气。
(3)在心里思量的话要轻声读,喊的话该在句子末尾略为拖长。
4、引导学生理清本文脉络,把握本文结构。
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几部分?组织学生讨论并交流。
教师总结:(先让学生简要地讲述全文大意,并提出分段意见,然后由教师归纳。
)本文写了阿尔萨斯某一小镇上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人民深感亡国的痛苦,在小学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语课的情景。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3)体会作者通过人物言行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分析课文;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最后一课》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对于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心理描写把握得不够准确。这让我意识到,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心理描写技巧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内心。
在讲授环境描写的作用时,我发现学生们对此部分内容的理解较为困难。我尝试通过实例分析、对比等方法进行讲解,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决定在下一节课中,引入更多生动有趣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2.教学难点
(1)人物形象分析
-学生可能难以把握人物心理描写,需要教师引导,如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对人物性格与命运关系的理解,需要教师举例说明,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
(2)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生可能对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认识不清,教师需结合课文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确环境描写的重要性;
-学生的写作中可能难以运用环境描写表现情感,教师应提供相应练习,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和体会作者情感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或情感表达相关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单元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在自主学习方面,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
四、教学流程
其次,关于修辞手法和句子结构分析,学生们在理论层面能够掌握,但在实际分析中应用不够熟练。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提供一些典型的例子,让学生多加练习,提高他们在实际阅读和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此外,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们表现得积极主动,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通过合作、探究,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但在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过于依赖同伴,自己的思考不够独立。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指导,鼓励学生在合作中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课后练习的完成: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特别是对课文主题和修辞手法的应用。
举例解释:
-生字词“诀别”在文中的使用,表达了小弗朗士对老师的深深不舍,学生需理解其情感色彩和语境含义。
-小弗朗士从最初的不以为然到最后的悔恨和觉醒,这一心理转变是理解文章主旨的重要部分。
-文中“时钟敲了十二下,声音是那么沉重”运用了拟人手法,学生需学会分析这种修辞如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最后一课》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曾经经历过离别,感受过不舍和后悔?”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中的情感变化。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语文《最后一课》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最后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教材简介《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侯赛因·达尔《阿尔萨斯的谭雅纳》中的一篇短篇小说,被列入教育部初中语文教材。
故事发生在法国阿尔萨斯地区,描述了普法战争后法国与德国分割阿尔萨斯的时期,被德国统治的法国学校宣布用德语教学,班主任默默离别前告诉学生这是最后一课,多年后,老师再次回到学校,用中法两种语言对学生进行教学。
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对教育的理解和思考,引发学生对母语和文化的思考。
2. 教学目标•理解《最后一课》的主题和情感。
•理解作者传达的思想和教育价值观。
•能准确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母语和文化的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传达作者的思想和教育价值观。
•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 教学难点•表达对母语和文化的思考。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科书《最后一课》。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电脑。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预计时间:5分钟)•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最后一课》的封面,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并引发学生的思考:“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最后一课》这个故事?你们对这个故事有什么了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学校对我们的母语教育有怎样的意义?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母语?2. 导读(预计时间:10分钟)•学生分析标题《最后一课》,预测故事内容,并就“最后一课”这个概念进行小组讨论。
•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教材中的生词和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阅读理解(预计时间:2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最后一课》,并回答问题:故事中发生了哪些事情?默默对学生说了什么?为什么学生们都对他竖起耳朵?•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理解,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分析与讨论(预计时间:1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要表达什么?默默和学生们的相见让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默默回来教学的意义是什么?•各组派代表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组进行讨论,形成全班共同的理解。
6最后一课-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6 最后一课-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最后一课》作者的生平以及代表作品。
2.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式,并能够正确使用它们。
3.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
4.通过课堂讨论和自主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式的教学;文章的中心思想的理解。
2.教学难点: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教学;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作者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阿尔芒·马洛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2.学生自主阅读有关资料或通过讲解等方式了解。
2. 教师导读1.教师通过导读,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大意,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2.教师鼓励学生提出看法和疑问,进行课堂讨论。
3. 教师重点教学1.教师重点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式,并点拨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
2.教师讲解阅读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言外之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 学生自主阅读1.学生独自阅读该文章,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案。
2.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文章内容,互相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5. 课堂讨论1.老师引导学生就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讨论,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看法。
2.学生通过表述自己的理解,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6. 作文练习1.老师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2.学生可以在边写作边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四、作业布置1.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写下自己的解答。
2.学生按要求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练习。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文章的阅读技巧,还进一步提高了自主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能够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感受不同的思考方式,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获得了知识。
《最后一课》教案
《最后一课》教案《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篇一[课型特点]以指导朗读为途径,理解小说的含义,并学习小说朗读的一般方法。
[朗读知识]朗读小说,非常重要的是在朗读时,头脑中要有鲜明的人物形象。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是以小弗郎士的口吻,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叙述故事情节的,所以对小弗郎士这个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是朗读成功的关键。
此外,要掌握住人物思想感情变化和发展的脉络。
把握每一部分的感情基调,来确定语气的基调。
在朗读句子的时候,又要注意重音和停顿,把句意的着重点突出出来,语句还需连贯、自然。
这就需要思维活动像流水一样连贯流畅。
[朗读方法]一、让学生熟读课文,记住故事情节,做到能不看书,以小弗郎士的口吻把故事完整地述说出来。
二、以第—一段为例,体会朗读语句的重音和停顿。
教师可采用提问的方式,请同学读课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就比较自然地掌握了朗读的重音和停顿。
教师问:那天早晨,你是按时到校的吗?学生读:那天早晨,我去得很晚,教师问:你去晚了,不怕韩麦尔先生骂你吗?学生读: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教师问:你只是怕去晚了先生骂你吗?学生读: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教师问:问你分词有什么可怕的呢?学生读: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
教师问:那你该怎么办呀?学生读: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教师发现哪些地方学生朗读时重音和停顿处理得不当,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调整。
三、模仿其他人物的语言。
如模仿铁匠华希特对小弗郎士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你反正是来得及赶到学校的!”第一要了解人物的性别、年龄、职业;第二要理解人物说话的意图和心理,以及说话的口气。
比如:华希特是个男性的铁匠,他喊住小弗郎士是他看到了布告栏上公布的命令:学校不许教学生法语。
模仿韩麦尔老师自责的一段,就必须分析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和说话时的思想感情。
四、对人物内心独白的朗读。
声音不必过大,要把握住当时的心情。
如: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心里有一种不祥的预兆。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3.教学方法的选择: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采用了举例、对比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结合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感悟。这些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6.教学评价的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课堂表现,还要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方面,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a.能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感受作者的语言艺术。
b.能以“假如我是小弗朗士”为题,创作一篇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的作文。
4.表达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沟通。
a.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b.能够通过作文等形式,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d.领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e.课后作业:根据课文内容,以“假如我是小弗朗士”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最后一课的感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最后一课》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a.能从课文中发现并解读作者对小弗朗士内心活动的细腻描绘。
b.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故事背景进行分析,理解人物情感变化。
2.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a.能理解并体会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中所体现的爱国情怀。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3
《最后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情节发展;2.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3.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4.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小说的要素;3.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人生中的第一次与最后一次”为话题,让学生谈一下自己的人生感悟,教师简单点评,归纳引导:我们的人生有许多的最后一次,在19世纪的法国,有一名小学生,他的最后一节法语课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了解一下。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学生根据预习介绍作者及背景,教师简单补充:都德,法国十九世纪的著名小说家,毕生从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
1870年,普鲁士人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
但由于法国政府当时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普鲁士。
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
三、理清全文脉络明确:本文写了阿尔萨斯某一小镇上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人民深感亡国的痛苦,在小学校里上最后一次法语课的情景。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6),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第二部分(7-23),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和小弗郎士对平时不用功的悔过。
第三部分(24-文末),写“最后一课”结束时,韩麦尔先生的异常表现,突出了他的爱国精神。
四、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写了那些人?主要人物是谁?学生回答:韩麦尔老师、小弗郎士和以霍瑟为代表的镇上的人。
韩麦尔是主要人物,小弗郎士是线索人物。
五、师生共同研讨学习1.复习小说三要素、人物描写方法等知识。
学生回答,教师强调。
2.再读课文,分析小弗郎士的人物形象。
学生自读课文,从文中标画出人物描写的具体语句,按照以下句式分析:……一句是……描写,体现了……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6课《最后一课》表格教案
2.学科能力目标:
a.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提高文本分析能力。
b.学会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创作具有生动形象的作品。
c.能够通过细节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课文内容理解:理解《最后一课》的故事情节,掌握文章主题,体会作者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及爱国情怀。
-突破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其作用,并进行仿写练习。
c.记叙文结构:掌握记叙文的结构特点,能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突破方法:对比分析不同记叙文的结构,总结规律,结合实际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最后一课》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离别的情况?”比如,毕业典礼上的告别,或是朋友间的分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离别的情感和意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记叙文的基本概念。《最后一课》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它通过叙述故事来传达情感和观点。记叙文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形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感受生活,表达情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最后一课》的具体内容。这个案例展示了记叙文如何通过情节和人物塑造传达爱国情感。
e.学习作者通过典型细节传达情感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素养目标:
a.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并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b.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究文本,提升阅读理解水平。
《最后一课》语文优秀教案
《一课》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比较阅读法,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和爱国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2.教学难点:(1)体会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理解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简介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称这节课为“一课”?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根据阅读感受,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4.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3)讲解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5.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2)学生代表发言,分享练习成果。
(2)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学生参与度高。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课堂练习设计合理,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5.教学评价全面,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及注释。
2.相关背景资料。
3.教学课件。
4.扩展阅读材料。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深入挖掘课文内涵。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课后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5.定期组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思维活跃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最后一课[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熟悉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3、教育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做一个爱国的人,做一个大写的人![教学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从而引导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难点]:1、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
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教学方法:1、以读启发思考在学生朗读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适时加以点拨,努力做到读中有启,以启促读,精读解疑。
2扶—放—收结合先扶着学生研读重难点部分内容,然后放手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学习方法,自学理解其余部分内容,最后由师生讨论交流,小结课文,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2、2、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词,结合工具书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喜欢汉语吗?喜欢学语文吗?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
语言是民族的命脉,是民族的凝聚力,是民族独立的象征。
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2学生读文思考,组内交流3、班内交流,归结概括。
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都发生了那些变化?请大家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从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几个方面来谈小弗郎士的变化。
A、小弗郎士本来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他总是想着逃课,去找鸟窝,去溜冰,最讨厌课本,觉得它们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
而现在他觉得它们都是他的好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B、以前他觉得韩麦尔先生是个很严厉的人,现在他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开始理解和同情韩麦尔先生,甚至敬仰先生的人格,“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C、对于祖国,作为小学生的小弗郎士一开始并没有失去国土的悲痛,没有爱国的意识,看到普鲁士兵在操练还觉得比学习有意思,而在最后一堂课上他懂得侵略者的意义,懂得去仇恨普鲁士的侵略者,说他们是“坏家伙”,成长为了一个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
教案 《最后一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
教案《最后一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篇一一、直接入课,引入背景资料(屏幕显示)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
1870-1871年,法国与普鲁士王国之间爆发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
这就是《最后一课》的故事背景。
二、介绍创作技巧,积累新字词(屏幕显示)《最后一课》的创作技巧:宏大背景。
微小场景;平凡人物,崇高主题。
(屏幕显示积累字词)宛转皱边郝叟祈祷懊悔哽住三、课文细读,明确写作方法(屏幕显示)课文细读我的教室我的课我的老师1、细读“我的教室”师:现在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我的教室”。
第10自然段。
请大家思考:这一段在《最后一课》这篇小说里有什么作用?安静地读书,3分钟,把你的感觉、你的分析旁批在这一段的空白处。
(学生思考发表看法老师评点)(屏幕显示)设置场景人物出场渲染气氛师:设置场景,这是什么意思呢?小说要塑造人物,就得安排人物活动的地方,这就是设置场景。
《刷子李》的场景是在刷墙的屋子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场景是在寒冷大街上的一个墙角里。
2、细读“我的课”师:细读课文的第21段。
请大家继续安静地读,思考一个问题:哪个地方的细节写得好?5分钟,旁批,待会儿我们再来交流。
(屏幕显示)抒写细节渲染氛围3、细读“我的老师”4、师:下面我们看对韩麦尔先生的语言描写。
第24段到课文最后一段。
大家一起来朗读。
(屏幕显示)话题:每一句都有其深刻的表达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评点)(屏幕显示)暗写时间点示背景照应伏笔脸色描写声音描写表现心理全身力量几个大字抒发真情定格描写渲染悲情余味悠长爱国之情(屏幕显示)当韩麦尔先生奋笔写下“法兰西万岁”时,作者实际上就已经完成了对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使他真正成为了一个爱国志士。
四、结课师:今天我们阅读的的小说,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
同学们,大家读起来吧。
(屏幕显示)小说中的细节性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甚至标点符号的运用,都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名师教案
《最后一课》教案一、核心素养:1.识记课文注解中的文学文化词句,理解分析课文中重要的基础词语,品味文中内涵丰富的词语。
(语言建构与运用)2.从小弗郎士的角度梳理概括他的所见所闻所感。
(思维发展与提升)3.从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多角度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感受韩麦尔先生的人格魅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4.从心理活动描写角度分析小弗郎士的心路历程,体会民族语言和爱国情感的魅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二、教学建议《最后一课》作为经典的短篇小说,也符合小说的人物、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情节的要素,可以围绕小说三要素来进行教学设计。
这篇文章放在七年级下的课本中,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和语言理解赏析有重要作用,必须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热爱民族语言,热爱祖国是本文的主题,适当结合中国实际,来引导学生对中国和汉语的热爱。
因此教学设计中可引用部分与热爱祖国的歌曲来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对汉语的热爱,对中国的热爱。
可使用多媒体的视频和音频进行教学,可逐段品味语言式的教学,还可通过探讨式教学。
学生尽可能充分参与课堂,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教学中要注意落实双基。
三、教学示例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
2、从情节、人物、环境角度解读文本的内涵。
3、热爱民族语言,传承爱国主义的美德。
4、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1、寻找并概括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
2、分析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人物形象。
3、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与展示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
2、从情节和环境角度解读文本。
教学重难点:1、利用注释、修辞等方法理解文中重要词句。
2、分析概括小弗郎士的见闻。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激情导入(播放《歌唱祖国》的音乐)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开拓辽阔疆域,创造辉煌文化。
这是爱国情怀。
维护祖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不能被分裂,更不能被侵占。
这也是爱国情怀。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课《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通过描写和环境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母语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句子。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通过描写和环境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邀请同学们分享他们所了解到的法国作家都德以及《一课》的背景。
2.引导同学们关注课文,思考“一课”意味着什么。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行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在朗读过程中,标记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其含义。
三、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正确书写和掌握字词的含义。
2.分析课文第一段,引导同学们关注环境描写,理解环境对人物的影响。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第一段的理解,以及对小弗朗士心情的分析。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巩固生字词和课文理解。
2.引导同学们关注课文第二段,思考小弗朗士的心情变化。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第二段,分析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
2.引导同学们关注描写手法,如对比、象征等,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课文第二段的理解,以及对小弗朗士心情的分析。
四、小组合作1.将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分析其形象特点。
2.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巩固课文理解和人物分析。
2.引导同学们关注课文结尾,思考其深层含义。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结尾,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6最后一课》教案
6最后一课1.理清小说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心理变化过程,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2.体会本文巧妙地选取儿童叙述视角,并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爱国”这一重大主题的写作特色。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4.品味文中语意蕴含深刻、感情表达丰富的语句。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假如从明天开始,你们只能学习外语,不能再学习汉语,你们会作何感想呢?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土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的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的感受。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把握作品背景作者简介:都德(1840─1897),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小说家。
他的作品《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
作品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
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理清情节1.结合文章特殊的历史背景,速读课文,说说文题为什么叫《最后一课》。
明确: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
2.再读课文,找出本文中的人物(主人公);把握线索,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明确:主人公: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最后一课
课后反思:通过朗读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学生深深感受到了孩子的爱国情怀。
学生初读掌握了欣赏小说的方法。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开学第一课、立规矩、上期期末试卷评讲
第二周:孙权劝学、邓稼先
第三周:说和做及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写作训练写出人物精神第四周:木兰诗、黄河颂
第五周:最后一课、土地的誓言
第六周:写作训练学习抒情、卖油翁
第七周:阿长与《山海经》、《老王》
第八周:台阶、写作训练抓住细节
第九周: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期中试卷评讲、短文两篇
第十二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
第十三周:最苦与最乐、写作训练怎么选材
第十四周:古代诗歌五首、紫藤萝瀑布
第十五周:一棵小树、外国诗二首、写作训练文从字顺
第十六周:河中石兽、伟大的悲剧
第十七周:太空一日、带上她的眼睛
第十八周:写作训练语言简明、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第十九周: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期末复习及检测。